浅谈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和教育方针, 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教育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在不断改革, 从精英教育、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到目前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整个改革都是为了发展。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当中, 又有多少以科学发展观看待教育呢?教育的目的大家都明白, 但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全面发展之中, 德育占30%、智育占30%、其它占40%。而教育的现行评价只重于智育, 以智育的成绩进行评判, 难道智育的成绩能代替其他教育吗?当然不能代替, 我们应该改变评价方式, 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还继续以智育成绩代替其他教育。那么, 首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不公, 然后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民族地区, 如何避免此种局面, 下面笔者谈一些观点。

1 抓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以树立孩子正确地生活习惯, 提高品德为主, 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习惯, 正确的饮食习惯, 因为现在有不少的孩子出现老年人才有的疾病, 很多情况都是因为家长不了解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这些方面应该得到重视, 列入日常学习之中, 才能让身体素质得到快速转变。

学前教育花费也是家长的一个很大的经济压力, 一年的费用6千元以上, 条件好一点的教育场所更贵, 这样的教育费高于大学的教育费用, 这种学前教育收费过高的问题是政府保障不到位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造成的, 政府应该要满足财政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投入, 同时要鼓励社会办园、鼓励多样化的办园体制, 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虽然现在是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时期, 但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 这样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特别是民族地区, 与此同时,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 应把教师纳入公务员行列。

2 让家长正确地参与教育

在教育环境中, 家长有一定的官职、地位、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 部分教师有可能给这些孩子更多关注。那么, 家长没有官职、地位、家庭贫困的学生怎么办?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这么势利?难道我们的家长就这样无奈?为了避免这种趋势, 应该把我们教育阳光的一面搬出来, 而且这一面必须要大于消极的一面, 让社会看到更多阳光的一面, 只有能看到阳光一面的家长, 才有更好的心态引导自己的孩子, 也只有这样的家长, 才会更好地激发自己和孩子的上进心, 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有生机, 教育事业需要有远见的教师, 更需要有远见的家长, 一个有进取精神的家长, 一个能正确认识教育的家长, 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

3 加强体能教育

社会在发展, 生活水平在提高, 人类在进步, 但学生的体能越来越差,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 不仅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而且还取决于学生自身,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然而学生的体能为什么得不到上升,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有明确规定和要求, 把体育纳入中考项目, 但是很多学校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场地、体育器材不全、没有懂体育知识的教师, 学校只能把德、智、体三育中的体育充当配角, 不能与前者同日而语, 有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成绩, 牺牲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而上级主管部门只关注于学校管理者的纸质材料, 并没有认真地考核, 更甚的是教育部门评一所学校的好坏仅着实于三育中的智育, 其它明显成为全面发展中的列席代表。这种好坏之分直接影响到家庭,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让孩子只管学习上的事, 其它事不让孩子插手, 还讲究一些补品, 导致孩子形成偏食的习惯, 与全面发展歧道而行。

4 给孩子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改革, 虽然离不开“分数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框架, 但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试卷上冷冷的数字, 而是活生生的生活, 我们的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教给孩子学会幸福地生活,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学会在能力和成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因为我们知道考试是孩子不得不经历的成长洗礼, 但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 那就是生活。这是教育的核心, 他们有没有能力接受生活的挑战, 有没有意愿造福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这些都取决于他们今天所接受的教育, 在教育中如果出现能力上不达标的情况, 我们搞教育的工作者给他机会———留级, 九年义务教育提倡的是孩子在未满法定年龄期间进行义务教育, 无条件地接受义务教育, 而没有提倡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一并升, 既然没有这个规定, 那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机会呢?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一次机会, 他大有可能从一个后进生转变中等生、甚至优生, 孩子的上进心、竞争心、自信心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如果不给机会, 对孩子的今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 为了孩子的将来, 给孩子一些机会, 何尝不可呢?孩子有个好成绩, 难道不是大人的共同愿望吗?

5 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学校优化发展, 但很多教师只有一时地激动, 而没有持续地行动, 他们每天除了忙于当天的作业, 忙完“大家”, 开始忙自己的“小家”, 根本没有人认真考虑怎样改变理念, 怎样避免出错, 这种平平淡淡, 周而复始, 教师们出现职业倦怠、身心俱疲, 陷入“和尚撞钟”的圈子, 越来越没有把掌、越来越没有提高意识、越来越累、越来越觉得人生乏味, 得过且过的心态占了上风。这些现象都是源于教师自身的“我应该”和“我想要”之间的矛盾, 太多的“我应该”覆盖了“我想要”, 结果就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现实的追求, 更谈不上自身专业的发展。

那么, 如何改变呢?我们教师要有平静的心, 淡泊名利, 因为生活的动力不在于它的激情, 而在于它的平静, 在教师生活中追求职业幸福就必须有颗宁静的心, 弃掉急功近利、远离浮燥, 将专业发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在主动自觉地内审外视中感受进步, 要学会自我反思、注重积累, 并学以储定。一方面从理论上丰富自己, 另一方面坚持把自己所感悟到的, 有利于发展的写下来, 给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受到激荡, 要自我激励, 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 不能满足于做好教育工作, 还要给自己不断施加压力, 促使自身持续不断地提高, 我们要保持职业的情怀, 坚持一种淡定的生活姿态, 进行科学地教育实践。这样, 教育发展的趋势不可挡。

6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着力制度建设, 构建“常修为师之德”的长效机制, 首先, 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与社会改良的关系, 学校是社会改良的转站, 师德建设不仅影响到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总体道德建设, 建设好了教师这块精神文明的“试验田”, 就能带动其余推动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其次, 教师要认识清楚, “人师”和“经师”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形成这样一个信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既要“授业”也要“传道”, 做到道德文章“甚为师表”, 不做“教书匠”, 争做教育家。社会上对教师的偏论很多, 有人说, 教师的本事在舌头, 这是耍嘴皮的浅溥之言。我们说, 教师不仅善于舌耕, 更善于心耕、智耕。有人说:教师面向的是黑板终生与黑色作伴, 这是悲观者沮丧之言。我们说, 教师面向的是青春、希望、未来, 教师终身在播种光明。有人说, 教师是穷秀才、贫道士, 做教师是命运的不幸。这是物质富有的观念, 我们说, 教师虽然欠缺物质、金钱, 但拥有无法计量的精神财富。有人说,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平凡的职业, 这是平庸者肤浅认识。我们说, 教师从事的是崇高的职业, 伟大的事业, 任何辉煌的事业都从这儿起步……

第三, 在反驳的同时需要认识和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师道修养必须强调“内修”与“慎独”, 没有教师的内审作用, 师德建设就难以落到实处。但是, 光靠教师的“内省”或“自修”是不够的, 还必须发挥“他律”的作用, 教师只有勤于“自律”, 加强师德修养, 才会对自己及所担负的工作, 有充分地“自信力”, 才会带动其他教师及学生的他律, 才会培植出广大师生的他信力, 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道德建设氛围。

第四, 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现代教育应以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 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 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应持民主、尊重和爱护的态度, 应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第五, 要处理好以法执教与以德育人的关系, 师德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构建, 法律也具有道德性, 不同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一定历史的时期也可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的, 使师德规范成为实实在在、切实可行, 具有强而有力的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最后, 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知”与“行”的关系, 爱岗敬业是所有教师、所有行业中都应当遵守的公共性职业道德准则, 教师应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心甘情愿地在这一行业扎下根来, 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一切为学生着想, 一切对学生负责, 以身作则, 做好“人师”, 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人师”, 我们才算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光荣。

7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我们中国教育在不断改革中, 对教师的地位问题提倡与教师行为进行联系, 尊师重教在现实中成为一种响应教育方针的口号。在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 对受教育对象越来越迁就, 这样我们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很多胜任的教师离开教坛, 从离开教坛人员的口中探得, 他们很愿意做教师, 但教育部门严格的要求根本符合不了当前的教育, 既使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结果给你评价的是你们领导有方, 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 教师个人的努力无人提及, 这对教师是一种变相的打击, 现在能承受这种打击的人很少, 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只有提高教师的地位, 多给教师一些地方权力。否则, 我们的教育很难发展。

在尊重、体谅教师地位的同时, 必须提高教师的待遇, 政策虽有教师待遇应不低于国家公务员, 但把上涨的工资进行提留, 把“它”称之为绩效, 从正面看是一种改善的制度, 但从反面看就是不相信教师, 把教师的主动变成被动, 导致现在高才生不愿考教师这一行业, 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悲哀。

为了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发展, 笔者觉得应该认真分析现实, 教师的待遇落到实处, 我相信教师的主动会激发, 那些离开教坛的好教师有可能重返教坛。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下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