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会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 ——基于会计舞弊预警、识别和处罚制度

摘要:会计舞弊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和研究界关注的热点。最近十年我国被查处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陆续增加,引发投资者损失严重、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影响资源有效配置、降低投资者信心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各国都将防控会计舞弊作为重要的监管任务,但由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特殊性和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舞弊监管在中外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前对我国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大量集中在设计识别会计舞弊行为的模型,或寻找舞弊公司指征,系统研究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很少。论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具有社会危害大、行为隐蔽、涉及面广和监管难度大等不同于一般违规行为的特点。要强化对会计舞弊的监管,有效抑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应当从优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角度系统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舞弊监管制度。 论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首先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和行为特征。然后研究了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总体设想。论文立足中国国情和市场特点,以制度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监管制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前的预警监管制度、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后的识别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行为被确认后的处罚监管制度。对每一类监管制度,都针对具体的监管目标设计了明确的制度框架,从制度的基本要素、制度构成、运行方式、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分别论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制度建设思路和实施措施。 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根本动机是追求市场超额利益;现行制度的刚性监管弱化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实施机会;公司治理缺陷为会计舞弊创造了实施条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致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1993-2010年期间被查处的会计舞弊案件反映出我国会计舞弊行为有舞弊金额高、舞弊行为持续时间长和社会损失大的特点。 第二,对会计舞弊特征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段主要是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舞弊公司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地域分布与当地上市公司数量不成比例。舞弊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营业收入、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明显偏低。公司治理指标反映出一股独大现象突出、董事会规模偏大、独立董事和监事人数偏少的特征。 第三,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权配置不当、执行能力弱化、反映滞后、缺乏主动性、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等。论文构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包括预警、识别和处罚三个子制度。总制度和各子制度都包含制度框架和八项制度要素,各制度之间以及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实现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管。 第四,会计舞弊预警监管制度,是以预防会计舞弊行为的实现为目的。通过制度建设、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来阻止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舞弊性会计信息。通过基础制度的完善减少制度对会计舞弊动机的诱导,要改革发行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上市公司对会计舞弊的自我监管,包括股权制衡、规范董事会运作、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和经理人治理等方面的完善。证监会和财政部建立应分类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上市公司行为。注册会计师要维护审计独立性和执业精神,在履行受托审计职责中实现对会计舞弊的监管。 第五,会计舞弊识别监管制度,是以识别已披露的舞弊性财务报告为目的。借助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等手段,以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的三方力量共同快速准确查证会计舞弊行为。证监会作为会计舞弊政府监管的主导力量,通过监管权的优化配置和监管方法改进,实现对会计舞弊的有效稽查。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也应积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与证监会相互沟通配合。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通过自律监管规则的完善,切实行使对成员的监管义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合理引导媒体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形成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社会监管氛围。 第七,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是以惩罚会计舞弊者、补偿受损者和警示社会为目的,以强制力保障整个监管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分析反映出,当前行政处罚、自律处罚和刑事处罚都表现出处罚制度不清晰、处罚主体权力受限、处罚标准过低、处罚手段单调和处罚执行不严等问题。行政处罚应当完善法规,协调法规间冲突,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要改变罚款金额与会计舞弊金额或舞弊者收益间过分悬殊的状况。自律处罚应增加处罚方式,主动行使对成员的处罚权。改革民事诉讼制度,增加集团诉讼和诉讼支持制度,取消前置程序,鼓励会计舞弊受害人行使诉权。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惩罚性赔偿标准。通过罪目重归类和修改处罚标准,加对大会计舞弊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预警监管;识别监管;处罚监管

学科专业:会计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2.4 创新之处

第2章 会计舞弊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2.1 会计舞弊的动因

2.1.1 会计舞弊的动机

2.1.2 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原因

2.2 会计舞弊的手段和影响因素

2.2.1 会计舞弊的手段

2.2.2 会计舞弊的直接影响因素

2.2.3 会计舞弊的间接影响因素

2.3 会计舞弊的市场反映

2.3.1 国外会计舞弊的市场反映

2.3.2 国内会计舞弊的市场反映

2.4 会计舞弊的预警与识别特征

2.4.1 公司治理特征

2.4.2 财务指标特征

2.4.3 红旗标识

2.4.4 外部审汁特征

2.5 会计舞弊识别方法

2.5.1 L/W模型法

2.5.2 回归模型法

2.5.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2.5.4 其他识别方法

2.6 会计舞弊监管制度

2.6.1 鼓励自我监管

2.6.2 强化政府监管

2.6.3 促进社会监管

2.6.4 倡导综合监管

2.7 文献研究评述

2.7.1 国外文献评述

2.7.2 国内文献评述

第3章 会计舞弊监管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会计舞弊的涵义

3.1.2 会计舞弊与相关概念辨析

3.1.3 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界定

3.2 会计舞弊的动因理论

3.2.1 冰山理论

3.2.2 三角形理论

3.2.3 “GONE”理论

3.2.4 风险因素理论

3.3 会计舞弊的基础经济学理论

3.3.1 产权理论

3.3.2 契约理论

3.3.3 有限理性

3.4 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3.4.1 有效市场理论

3.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5 会计舞弊监管的理论依据

3.5.1 市场失灵理论

3.5.2 代理理论

第4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和特征分析

4.1 会计舞弊的动因分析

4.1.1 根本需要—获取市场超额利益

4.1.2 外部机会—制度不严监管弱化

4.1.3 内部条件—制约不足压力增大

4.2 会计舞弊的特征分析

4.2.1 手段和表现形式特征

4.2.2 规模和时间持续性特征

4.2.3 地域和行业分布特征

4.2.4 会计舞弊公司的治理特征

4.2.5 会计舞弊公司的财务指标特征

4.3 会计舞弊的社会影响分析

4.3.1 舞弊时间长,监管难度大

4.3.2 舞弊金额大,社会损失重

4.3.3 干扰市场运行机制

第5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框架构建

5.1 现行监管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5.1.1 监管制度的重要作用

5.1.2 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5.1.3 监管制度完善的必要

5.2 监管制度的目标设计和模式选择

5.2.1 证券监管制度的目标设计

5.2.2 证券监管制度的模式选择

5.3 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总体框架

5.3.1 总框架结构

5.3.2 基础性要素

5.3.3 主体性要素

5.3.4 保障性要素

第6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预警监管制度—防范于未然

6.1 会计舞弊预警监管制度概述

6.1.1 预警监管制度的框架和要素

6.1.2 预警监管制度的理论依据

6.2 发行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建设

6.2.1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

6.2.2 完善公司退市制度

6.2.3 推进会计准则执行

6.3 基于自我约束的公司内部预警监管

6.3.1 股东会治理:所有者角度的监管

6.3.2 董事会治理:执行者角度的监管

6.3.3 监事会治理:监督者角度的监管

6.3.4 经理人治理:管理者角度的监督

6.4 基于实时风险监控的政府预警监管

6.4.1 政府实时会计舞弊风险监控机制

6.4.2 舞弊公司财务风险特征指数模型

6.5 基于受托责任的外部审计预警监管

6.5.1 审计失败与审计质量

6.5.2 独立性与利益冲突

第7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监管制度—昭然于析辨

7.1 会计舞弊的识别监管制度概述

7.1.1 识别监管制度的框架和要素

7.1.2 识别监管制度的理论依据

7.2 识别手段:舞弊信号的实证研究

7.2.1 会计舞弊识别特征研究

7.2.2 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研究

7.3 证监会主导的政府识别监管制度

7.3.1 会计舞弊政府监管权配置

7.3.2 证监会监管权与监管方式

7.3.3 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

7.4 自律及其他组织的识别监管制度

7.4.1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7.4.2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

7.4.3 其他中介和自律组织的监管

7.5 社会公众和媒体的识别监管制度

7.5.1 投资者监管与投资者教育

7.5.2 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管权

第8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警世于惩戒

8.1 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概述

8.1.1 处罚监管制度的框架和要素

8.1.2 处罚监管制度的理论依据

8.2 会计舞弊处罚制度的实证研究

8.2.1 会计舞弊处罚情况分析

8.2.2 会计舞弊处罚的市场反映研究

8.3 会计舞弊的行政和自律处罚制度

8.3.1 行政处罚的依据和问题

8.3.2 行政处罚的改进

8.3.3 自律处罚的问题和改进

8.4 会计舞弊的民事和刑事处罚制度

8.4.1 会计舞弊的民事责任承担

8.4.2 会计舞弊的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

8.4.3 会计舞弊的刑事责任承担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9.2.1 研究局限性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德国教育艺术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