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西诗歌典型自然意象对比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汉西诗论中意象的定义与分类

西班牙文学起源于希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欧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学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在其名作《纯粹理性批判》中首次提到了审美意象的概念。更确切地说,直到浪漫主义时代才重视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重要性,诗歌本质在于意象而非文字的观念逐渐被接受,“诗歌意象”的理论达到了顶峰。著名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将意象定义为“知识与情感的结合”,另一个影响人物艾略特则将其定义为“客观对应物”。墨西哥著名诗人奥克塔维奥·帕兹认为诗歌是“现实的渴望”,而意象是人与现实之间倾向于渴望的桥梁,诗的真实性是基于诗意的经验通过意象的表达,总之,意象是“多层寓意的重叠”。

与西方诗学相比,中国诗学对于意象的研究历史则悠久灿烂得多。“意象”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的《易经》之中,是“意”跟“象”的组合概念。而“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的诗学词汇出现,则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之中,他认为写文章应当“窥意象而运斤”。然而“意象”这一词汇在唐宋文学繁荣时期出现得并不多,时人多用“兴象”“气象”,直到明清时期的诗学研究,“意象”才被广泛论及。李东阳评李商隐的《商山早行》时,曾说其“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胡应磷认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诗人习惯于从前人诗歌中获取意象,并在自己的诗歌中应用,或者根据他们的感知进行改造,于是,代代相传的意象重复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和语言编码。西班牙语和中国诗歌都有自己的意象系统,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西诗歌并促进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我们要做的就是破译意象这一诗歌编码。

意象可按照不同标准,分为以下几类:根据意象的内容或属性,将之分为自然世界意象、生活和社会活动意象以及超自然意象;根据心理学意义,它们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和味觉意象;根据不同的主题,可分为告别意象、怀旧意象、爱情意象,死亡意象、风景意象、哲学意象、政治意象等……为了方便汉诗和西班牙语诗歌的意象对比分析,我们根据意象的属性和主题功能将其分三种主要类型: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超自然意象,其中,自然意象可以细分为非生命意象、植物意象和动物意象。

二、汉西诗歌自然意象中的非生命意象

传统的西班牙语和汉诗的词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共同的起源、民俗象征和仪式的意象,其中,“水”这一意象十分典型:在西班牙民间诗歌,尤其是在从15世纪到18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中世纪民俗诗歌中,水以河流、喷泉、湖泊、海洋、雨水等形式出现,已成为民俗诗歌的基本符号之一,多象征着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爱情和情欲。作为爱情象征的水意象,在中国古代民俗诗歌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诗经》中的《关雎》《溱洧》等。水之所以成为爱情意象,大概源于古时候妇女大都闭门不出,只有要到河边取水、浣纱洗衣时才有机会与异性接触。相对于汉诗对于爱情的隐晦,西班牙语诗歌的水意象则更接近于情欲的大胆表达。

“水”意象在西汉诗歌中另一个共通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象征。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到苏轼的“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汉诗词中的水意象屡见不鲜。在西班牙语诗歌中,水作为生命和时间的象征,更具象于以大海的形式出现,这种差异与地理位置有很大关联。

在西班牙民俗诗歌中,“风”常常承载着情爱意义,更确切地说,代表了两性中的男性;在汉诗中,也有“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这样类似的运用手法,但多限于民间诗颂,“风”之意象,在汉诗词中的典型分为两种:代表喜乐祥和的春风或东风,代表萧瑟衰颓的秋风或西风,承载着寓情的作用,其中用到极致的例子便是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

西班牙诗人、作家罗蒙·斯里纳斯曾说过:“诗人以月为食。”一言道破西班牙语诗歌一大特征,即对于“月”这一意象的高频率运用。无独有偶,“月”也是汉语诗词中绝对的高频词汇。在西班牙语诗歌中,月亮代表着女性的温柔、孕育;在汉语诗词中,“月”意象几乎成为定式,月代表了时光变迁,譬如“人生一时,月重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的圆缺,被一代代的诗人赋予了悲欢离合的情感。

三、汉西诗歌自然意象中的植物意象

花草树木也是典型的诗歌意象。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中西花草种类无法实现对等,但在各自的文化系统中,花草却有着承载情感的一致性。

杨柳是十分典型的一例,但在西班牙语文化传统中,杨柳因其下垂的细细枝条,而被赋予了孤独、死亡的象征意义;在汉语诗词中,杨柳形象则较为积极向上,是美景的组成部分,也映衬出良好心境,“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另一方面,因其是“留”的谐音,还被人们用作别离伤感之情的寄托:“客舍青青柳色新”“此夜曲中闻折柳”“忽见陌头杨柳色”。

“花”在西班牙语诗歌中代表着爱情,譬如玫瑰,也可以代表女性之美,在汉诗里,代表爱情的则是桃花,“桃之夭夭”“人面桃花”“桃花落,闲池阁”。

此外,需特别指出的是,汉诗中“花”意象的内涵要远比西班牙语诗歌宽泛,“花”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道德情操,比如代表遁隐的“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洁不俗的“莲”,“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坚强有韧性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四、汉西诗歌自然意象中的动物意象

在汉西诗歌中,典型的动物意象之一是“鸟”,与植物意象相同,由于地域的不同,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鸟”在两种诗歌文化里的差异。

“燕子”在希腊传说中,是献给爱神阿芙罗狄的祭祀品,在西方世界里代表了爱情。而西班牙诗人贝克尔的著名诗句“Volverán las golondrinas/en tu balcón sus nidos a colgar”更使得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成为爱情之鸟。在汉语诗词中,燕子则因其迁徙的习惯,与大雁一同成为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游子思乡的寄托:“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莺”是汉西诗歌中出现频率都比较高的另一种动物意象。埃冬(Aedon)变夜莺的希腊神话,使得“莺”成为西班牙语诗歌里悲情的象征;在汉诗中,表达这一情感的意象不仅有“莺”,还有“杜鹃”,但前者更确切是有着悲喜两重属性,比如“自在娇莺恰恰啼”“杜鹃啼血猿哀鸣”。

五、小结

西班牙语和汉语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按照属性分为非生命意象、植物意象和动物意象。限于篇幅,本文集中研究了每个分类中最为典型的高频意象。

通过前面几个章节对于汉西诗歌典型自然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西班牙语诗歌中,自然意象被赋予的主题集中于爱情、幸福、死亡等,而在汉语诗词中,更集中于送别与思念的主题。造成这种差异的很重要一点就在于,数千年以来,根据“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大部分中国文人都会有长期离家从政的经历,其中还有被贬官、流放的惨痛遭遇。

在本文自然意象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日后将展开对于汉西诗歌中社会意象、超自然意象的对比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翻译策略,为汉西诗歌互译、尤其是汉诗在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做出理论贡献。

摘要: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汉学热促进了西班牙语国家对汉诗的译介,但不可否认,比起理论、实践都较为成熟的英译、法译版本,这些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出版的西语翻译版本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对于汉诗意象的翻译处理不够精准传神。本文分析了中西方重要的诗歌翻译理论,继而阐述中西方文论家给意象下的定义,并分别对西班牙语诗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概念加以详细阐述,着重从内容层面,将意象分为自然界、社会及超自然三大类,并剖析了诗歌意象、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如何理解汉诗和西班牙语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关键词:汉诗,西班牙语诗歌,意象,诗歌翻译

参考文献

[1] Fray Luis de León, San Juan de la Cruz, Góngora, Lope de Vega,Quevedo, Madrid.

[2] Gredos,1993. Anónomo, Los25000 mejores versos de la lengua castellana. s.l., 2000.

[3]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雷孟笃.西班牙汉学研究的现状[J].汉学研究通讯,2007(1):26.

[5]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高职软件开发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下一篇:数字化时代的纸质气象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