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推荐8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
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 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
二、知识归纳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ZYB渣油齿轮泵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2CY系列齿轮油泵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
马戴(孤寂冷清)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小
池
杨万里(清新明丽)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楼
曾巩(雄伟壮阔)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KCB铜齿轮泵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宿甘露寺
曾公亮(雄伟壮阔)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三、真题展示(阅读下面各诗及答案,并完成后面问题)
1﹒(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ZYB-B高压渣油泵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问题: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2009年福建卷)5.阅读ZYB系列渣油泵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题:(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案:(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2009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ZYB煤焦油泵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4﹒(2009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ZYB-B可调式渣油泵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5﹒(2009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BWCB沥青泵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lqb沥青输送泵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四、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意象、意境类考题通常会从哪些角度来提问?请予以归纳: 角度: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2﹒意象、意境类考题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请予以归纳: 思路分析:先点出具体的意象(即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诗眼、抒情议论类句子和整体感情色彩ZYB增压燃油泵来分析诗歌意境,最后从情与景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根据大意点出蕴含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五、知识积累
1﹒常见意象(见附录)
2﹒常见意境(氛围)类别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常见思想感情类别: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3GR三螺杆泵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六、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这两个意象除了描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这一凄冷环境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YCB圆弧齿轮油泵面问题。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本诗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用竹林、孤琴、深林、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隐逸的思想情怀。
七、我来出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编制两道试题并拟好参考答案。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KCB征?
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景物有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是秋夜幽寂清冷。
②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八、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YHB轴头油泵大意。(略)
2)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诗
型不锈钢齿轮泵这些景物有什么特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NYP高粘度泵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燃烧器油泵意。(略)
2)诗歌首联和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凄冷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北京燃烧器油泵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略)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秋高气爽的天空、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深远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渣油泵ZYB-7.5/2.0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3)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夹套保温泵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翻译这首诗歌ZYB高温齿轮油泵的大意。(略)2)请编制两道题目并拟好答案。
例: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②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内环式高粘度泵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九、学习小结
1﹒诗歌的形象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会从哪些角度来命题,解题策略是怎样的?
4﹒请写出十个常见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情感:
5﹒请写出常见的意境类型:
6﹒请写出常见思想感情的类型:
7﹒自我学习反思:
http://
一、意象
简单地说, 意象就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 是解读诗歌的密码。诗人往往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一提到菊花, 往往表达“不畏权贵, 追求淡泊”的情感, 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 往往指“思乡”之情, 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其组合方式有两种:意象的串联和并联。
1. 意象的串联。
意象的串联:先有一个中心线索,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线索展开想象, 生发意象, 并使之贯穿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许多诗的创作过程, 往往是诗人凭借灵感, 先捕捉住一个独特的意象,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意象衍化成篇, 如:“蛙声在故乡的水田里/长势良好/让我在遥远的他乡/也能望见/心怀宽广的蛙声/是家园的祖辈们/用勤劳的汗水/种出来的绿意/不用明月牵引/这蛙声便会唤出归路。”
诗的中心意象是“蛙声”, 这一意象是从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中点化而来的。全诗围绕这一中心意象, 生发出“故乡”、“他乡”、“汗水”、“绿意”、“明月”、“归路”等意象, 表达了相思的主题。
2. 意象的并联。
意象并联的结构是将几组处于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意象并举在一起, 省略意象之间的语法联系, 形成一种高度凝练而且富有张力的特殊结构, 通过意象的相互映衬或对比强化, 拓宽和深化诗的意韵。这种诗歌结构具有静态的绘画美、雕塑美, 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性。如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湖南大雪》:“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雪落无声。”在这首诗中, “街衢”、“路灯”等二十个意象, 时空并举, 虚实结合, 一种静谧中的理性思考震撼人心, 给读者提供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 意蕴深厚, 意境深远。
二、意境
意境, 指的是文艺作品中自然、生活的图景与作者灵动的情思高度统一的能诱发读者想象思索的艺术境界。意, 即情思、情感、情理。境, 即意象融入诗人情感理念的画面般的境界。意境美, 就是诗中的生活场景表现为或崇高、或悲壮、或优美、或凄清、或悲伤、或喜悦、或幽静、或恬淡的美妙境界。构成意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情景交融构成意境。
情与景, 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景交融的诗篇, 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 或前景后情, 或前情后景。如, 杜甫的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是一首看似纯然写景, 实则满纸皆情的优美诗作。一二句为全景镜头, 总写了浣花溪一带春日迟迟、江山明丽、东风轻拂、花草飘香的美好景象。三四句转为特写镜头, 以燕子、鸳鸯的闲适情态写出了春回大地的盎然生机。四个写景诗句以平行并列的关系剪辑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初春景物图, 创造出了明丽悠远的意境。
2. 物我交融构成意境。
[关键词]诗歌意境 “景”象 “人”象 “事”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8
一直以来,古诗词的创作都以境界的高低为评判标准。因此,古典诗词之根就在于其意境。而诗歌的意境是借助意象凸显出来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唯有紧扣诗词的意象,才能引领学生真正体悟诗歌内在的意境。
一、紧扣“景”象体悟意境
古典诗词描写景色是十分常见的,但诗歌中的景象往往不会简单地指向于自然景观,而更多的是借助景物表露诗人自身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体现在诗歌中的景和物,就是意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景”象。
例如,在《枫桥夜泊》这首经典的古诗中,就先后出现了“月落、乌啼、霜、枫树、渔火、客船”等极具鲜明特色的意象。这些意象之间彼此联系、对应组合,构建了一幅落寞悲戚的秋季之景,营造的是一种悲凉抑郁的意境,烘托的是一种羁旅客乡的愁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将这些意象具体化、生动化、情感化:在这样一个寒瑟的秋季之夜,诗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月亮?聆听到了怎样的乌鸦啼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这样的追问中,学生的思绪就不仅仅停留在这些“景”象的表层,而是在深入想象中不断逼向诗歌景象的深处,不仅对其中单独的景物有了深入了解,更对众多景物进行了体系化、对应化的整体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意境磁场,真正走进了诗歌内核,走进了诗人内心。
景与物的意蕴在这一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在学生想象中跃然于眼前,在景和物的相互交融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诗歌鲜活的意境。
二、紧扣“人”象丰盈意境
俗话说:“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内在情感志向的一种寄托。因此,在古诗词中并不缺乏人的存在。在这里,人就成了诗歌意象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人”象。因此,教师除了关注诗歌中的景物之外,更要紧扣诗词中的人,从其身处的情境、自身的行为状态等方面感受这个独立自主的意象,这也就复合了诗歌的整体意境。
如《清平乐·村居》就以灵动鲜活的笔触展现了一家五口和谐幸福的生活场景,词作对五口人的描绘可谓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词中一共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通过自主想象将原本静止的画面生动化、形象化,从而去感受他们生活的情趣和家庭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补充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和这首词创作的背景。一心想驰骋沙场却报国无门的辛弃疾看到这一家人时一定会想些什么,是向往和希冀,还是无奈和惆怅。
在这样的描写中,词中人物的悠闲与辛弃疾内心的挣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正是这种反差,让我们在“人”象中窥探到了完整的诗歌意境,感受到了诗词内在的生命,尤其是诗人意欲表达的内在情韵。人的对比联系,交融对应,构成了鲜明可感的意境。
三、紧扣“事”象生成意境
古典诗歌虽然简练精悍,但寥寥数语背后并不缺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古诗对于事件的描写由于受到表达特点的限制,往往不能凸显其细节,而是作为诗人表达情志的一种载体,即“事”象。借助于此,深入事情的内部,感受其发展的来龙去脉,体悟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态度,就能深入、全面地感受作者蕴藏其间的意境。
就拿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一课为例,执教者紧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里包含的“事”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词人在坎坷的路途中究竟都做了哪些事?教师借助词人之身经过了哪里、身在何处等一连串问题的追索,让学生在资料收集、揣测联想中补充词作的未尽之言,感受与词作内容息息相关的“事”象。在交流汇报中,教师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再现诗歌中的情境,让几个学生代表着词人曾经走过的地方:崇山峻岭的险峭、各种河流的湍急、大漠山关的贫瘠……每一个学生就是纳兰性德走过的每一段旅程,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词人遭遇的每一件事情,就成了走进这首词意境的“事”象。最后,教师发自肺腑地追问:“词人的心情是什么?心愿在哪里?心结在何方?”顺势揭示出词人内心承载的源头,即自己的故乡。
教学至此,词作中满载的那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已悠悠飘出,在教室的上空回荡,叩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门,其意境的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经典的诗词意象与意境应该巧妙熔铸,相得益彰。意象与意境的匹配性也能为我们执教古典诗词,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意境提供极好的教学契机。只要教师善于从诗词中开掘景、人、事等意象元素,激活学生的直觉与想象意识,就一定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歌意境,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意象与意境
1.意象: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
⒈ 含蓄性。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有的以物喻人,有的以物寄情思。⒉ 特定性。在不同的诗人笔端,特定的意象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⒊ 丰富性。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三、诗歌主题与意向 ①送别诗
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特征: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④边塞诗
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⑥行旅诗
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⑧咏物诗
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
——
四、“柳”的特定意象
⒈ 抒写离愁别恨。“柳.留.惜别.依依不舍”。
⒉ 倔强的弱者形象。白居易《有木诗八首》“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风雪袭来时,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⒊ 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以“桃李”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以“垂柳”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长期造福于人的人。
⒋ 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用拟人手法,以讽刺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清霜”的惩罚。
——
五、有关音乐曲调的意象
⒈ 杨柳曲。“杨柳枝”,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李白《塞下曲六首》“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⒉ 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⒊ 阳关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⒋ 行路难。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⒌ 梅花落。冷落,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⒍ 霓裳羽衣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⒎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为绮靡之音。——
六、诗歌意象的分类(1)
⒈ 组合意象:将 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从具象的形、声、色、味去体会诗句,确立联想方向,发挥想象,把作者蕴涵在意象中的主观色彩挖掘出来,例如: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根据诗中“荷叶”“罗裙”“芙蓉”等意象的形、色来联想:采莲女裙似荷叶、脸如荷 花,荡舟于荷丛,放歌于水上。这些意象组合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格调清新的采莲图,可以感受到诗人写作时欢快喜悦之情,进而也能体会到诗人热爱生活、热爱 自然的情感。
⒉ 象征意象:卞 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该诗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 理,既有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又蕴含对世界的体验。表面平淡无奇:桥上有风景,于是你在看;你也构成了风景,于是别人也在看你。在无奇中,让人体会到了画面 所蕴含的丰富的生与死、知与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对性哲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的是梦,这一语言的搭配极为巧妙,巧就巧在 具象词与抽象词的组合,打破了语义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种诗意的逻辑,从而大大扩充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涵,又扩展了诗的表现范围,加深 了诗的理意。
⒊ 白描意象:指 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具体化,描述不是客观的,而是渗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⒋ 通感意象:即 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从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舒婷《路遇》“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 在悸动的长街”,前一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听觉嗅觉与心理感觉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使人拍案叫绝。
⒌ 比喻意象: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表达效果。例如以蝉象征高洁或自比,以水喻愁。
七、诗歌意象的分类(2)㈠、送别类意象
⒈ 杨柳。“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⒉ 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⒊ 杨花。象征离散
⒋ 长亭。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成为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⒌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⒍ 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⒎ 酒/杜康。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抒写别离之情。㈡、思乡类意象
⒈ 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⒉ 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代指书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⒊ 莼羹鲈脍。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马星野《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⒋ 双鲤。以鲤鱼代指书信。《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⒌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⒍ 登高。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⒎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⒏ 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⒐ 烛。相思、别愁。⒑ 浮云。漂泊的游子。
⒒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㈢、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⒈ 梧桐。凄凉悲伤,愁思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⒉ 芭蕉。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⒊ 斑竹/湘妃竹。泪水,悲伤。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⒋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⒌ 流水。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⒍ 猿猴。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⒎ 乌鸦。衰败荒凉。也代小人。
⒏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因眷恋旧巢的习性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⒐ 杜鹃鸟/子规/杜宇。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⒑ 鹧鸪。“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旅人的羁旅愁怀和旅途艰难。“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代表着离愁伤感。“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⒒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也有高洁之意。
⒓ 斜阳/夕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㈣、抒怀类意象
⒈ 桑榆。比喻人的晚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⒉ 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寄托自己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⒊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 佳的艺术效果。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意深。
⒋ 丁香。代哀愁、愁思或情结。戴望舒《雨巷》“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象征着诗人的低徊和迷茫。
⒌ 红药。代悲苦。姜白石《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触目而伤怀,心中悲凉。
⒍ 松柏。以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象征傲岸和顽强的生命力,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品格。
⒎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有“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象征气节和独立。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⒏ 兰。高洁。
⒐ 叶。绿叶代表着生命力、希望,黄叶表示凋零。
⒑ 黍离。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诗经》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古都,悲叹宫廷毁坏,长满禾黍,作《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⒒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⒓ 风。东风表示春天、美好。西风表示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表示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⒔ 霜。表示人生易老,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也表示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⒕ 雪。表示纯洁美好。也表示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⒖ 露。表示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⒗ 大漠。苍凉、旷野、凄清。⒘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只有春光枉自明媚,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⒙ 蝉。蝉餐风饮露,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⒚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⒛ 马。马的奔腾代表追求。㈤、爱情类意象
⒈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⒉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深长思念和爱情纯洁。⒊ 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爱情的忠贞。
⒋ 巫山神女/云雨巫山/云雨。写恋情。也咏怀古迹。
⒌ 梅子成熟。喻少女情怀。
⒍ 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⒎ 鸳鸯。忠爱的夫妇。
⒏ 画眉。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㈥、战争类意象
⒈ 投笔。指弃文从武。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⒉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⒊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⒋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⒌ 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⒍ 请缨。喻杀敌报国。岳飞“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⒎ 羌笛/胡笳。羌笛凄切之音,让征夫怆然泪下。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⒏ 碧血/丹心。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⒐ 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天狼”表示有战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⒑ 商女/歌女。指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很,隔江犹唱后庭花。” ⒒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⒓ 折腰。喻指屈身事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⒔ 汗青。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㈦、闲适类意象
⒈ 五柳。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⒉ 东篱。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情致。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⒊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⒋ 采薇。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⒌ 东山高卧。指隐居。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⒍ 赤松子。表现寻仙访道的思想和生活。
⒎ 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后,便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⒏ 化鹤/归鹤。表人生变幻,反映消极的出世思想。
⒓ 梦蝶/化蝶。比喻做梦、梦幻。陆游《闲游》“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⒔ 金乌。代太阳。
八、诗歌意境特点
1.发散性。诗歌贵在以有限之文字表达无限之情思。2.相关性。
3.多样性。论诗有“情”“景”“事”“理”四要素。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实际上是意境的三种类型。偏重于描写景物的(如山水诗)称为物境,偏重于抒写情怀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说理言志的称为意境。
⑴ 物境。特点:以景为主,景中藏情。景重,情浓,意淡。如曹操《观沧海》,李白的《蜀道难》。
⑵ 情境。特点:以情为主,景为情设,情中带景。情重,景散,意明。这类诗歌的意境构不成整体的艺术画面,它是根据情感的需要设置情境,为抒情服务。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李商隐《锦瑟》。
⑶ 意境。特点:以意为主,以气取胜,富有理趣,意中传情。意重,情浓,景淡。如曹操《龟虽寿》,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牧《乌江亭》。4.意境常用词
⑴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壮丽、深远等。
⑵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明净、婉转等。
⑶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⑷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沉郁、孤愁等。——
九、诗歌意境的艺术特征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情感的表达是要靠景物来显示的,抒情作品具有一种对画面美的依赖性。它的艺术形象一方面是生动的直观,另一方面是情感的载体,是“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的结合物”。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
⑴ 景中藏情式。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深浓。如杜甫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⑵ 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如李白《月下独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 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即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一个醉眼朦 胧,酣态可掬的“酒仙”的形象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
⑶ 情景并茂式。抒情与写景达到浑然一体。如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吸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 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虚实相生
⑴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⑵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⑶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一切难写之景事,如声音、香味、愁情均为抽象。“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是“闹”的作用。
⑷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里面包含了多少复杂难言的感情。
⑸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虚写想要表现的实的东西,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
3.生命律动
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是意境的本质特征。“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诗人去对生命律动体验,而意境便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要动静结合。
4.韵味无穷
“韵味”指意境中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又有“韵”、“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物色在于点染,意志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可见所谓“韵味”,是由物色、情感、意味、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
十、诗歌意境举例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静、橙黄菊绿、小菏残菊、鹧鸪杜鹃、湖光山色、田园桑梓 ——
十一、古诗中的“空”字的作用
1.表现幽寂静谧的意境,往往借助动静结合来表现。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传达凄清冷落的氛围,往往通过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来表现。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3.寄寓个人感世伤怀的感慨。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十二、有关形象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
1、人物形象类:身份+性格+思想 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2、景物形象/意象类: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
答题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意境类: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①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例②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例③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诗歌的意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莲等
②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折合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给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③准确理解修饰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 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3.诗歌意象鉴赏的答题步骤
语文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体味古典诗词意境美是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境界中的人、物、事、景进行补充, 使之更完美, 甚至融入主观情思进行再创造, 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味意境也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古典诗词讲究炼字炼句, 更讲究意境的创造, 从意境入手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有助于我们真正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事物所达到的境界, 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是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精髓, 也是我们鉴赏的内核。“古人为诗, 贵乎意在言外, 使思而得之。”“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将生活图景和作家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最好例证。它把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很容易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深感眼前的孤独, 渴望再次团聚, 言外之意无穷。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别时刻“酒醒”后, 可见词人面对眼前凄迷景象, 痛苦万分!情景交融,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意境或存于一字一句, 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更是境界全出矣。或存于整篇作品中, 杜甫《春望》将写景、状物、叙事、绘人等诸多因素融合在一个独立天地里, 恰好完美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由景、物、事、人等结合而成的“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完美结合, 蕴涵着诗人对国破家亡无限的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有限之境无穷之意完美结合, 就成了意境。独特的艺术境界正是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那么, 如何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体味作品的意境呢?
一、要准确理解作品的意象
“词句组合构成诗篇, 意象组合构成意境。”所以体味意境得先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融合作家主观情思的可感的形象 (物、景) 。李白的《静夜思》是借助“月光”这个客观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高适《除夜作》是通过“寒灯”这个客观意象来表达孤独思乡之情。李煜则通过“落花”“流水”来表达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伤感。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 甚至为不同时期, 不同作者所袭用, 久而久之, 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韵。举例如下:
月光———思念杨柳———惜别红豆———相思枯藤———萧瑟
落叶———失意菊花———高雅莲化———高洁落日———惆怅
鸿雁———思念秋雨———忧愁落花———感伤古琴———知音
冬雪———冷峻故园———乡愁浮云———飘零鹧鸪———凄清
鹤———孤高鹏———志远
同时, 在意象的承袭过程中, 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情感, 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洽的效果, 也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比如“月”, 李白将它当作知心伴侣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苏轼则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在鉴赏时, 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捕捉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具有多义性的意象, 从而更深刻地体味诗的意境美。意象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画面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载体, 所以体味意境需要从诗词的画面入手。
二、要充分想象诗词的画面
一首古典诗词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 读者在鉴赏过程中需要把作品放在特定的画面和音响的环境中进行想象, 使作品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感受画面离不开想象。
1. 凭借经验, 再现画面。
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立体画面, 需要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 从而达到再现画面的目的。如《山居秋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鱼舟。”每一句话就是一幅画, 我们由“明月松间照”想象出雨后山林一尘不染, 格外苍翠, 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由“清泉石上流”我们想象出那似百练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 像优美的乐曲奏响, 反衬山林的幽静;从“竹喧”“莲动”我们想象出少女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把四句再联系在一起, 一幅雨后山村清新、宁静又洋溢着快乐的晚景图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首恬静优美的小夜曲便又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对于画面的想象可以从时间、空间、状态、色彩等多方面延伸。
由“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我们能想象出江南古地千年的沧桑巨变。
由“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我们能想象出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的壮阔。
由“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我们能想象出瓜洲渡一役宋兵冲锋杀敌的豪壮。
由“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能想象出江南春色的明丽与绚烂。
欣赏与我们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加深对作品意境的体味。
2. 填补空白, 丰富画面。
诗歌是空白的艺术, 古典诗词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 丰富作品的画面, 以便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理解诗人的情思, 以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的目的。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山中。”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景, 实际上是写人的心情, 我们只有填补“人闲”一句中的艺术空白, 才能领悟全诗的意境。时令已至深秋, 桂花飘落, 诗人在夜里独自走出茅舍来到小涧旁, 好不凄清。这时, 我们如果能想象一下诗人的情态, 就不难领会诗人如何依恋已逝的美好时光, 又是如何惊喜的发现鸟鸣竟给寂静的山涧带回了春意, 进而领悟到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了。
三、要仔细揣摩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 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借助外物描写或情境刻画来表现, 阅读者应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揣摩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杜甫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表面上是写主人公坐在棋盘前敲着棋子, 一副悠闲的样子, 实际上主人公的内心并非如此, , 主人公是因为友人夜半未来, 心理烦躁而敲着棋子。我们要善于进入情境进行揣摩。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竹, 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不仅要想象出“夜雨涨秋池”“共剪西窗竹”这样的生活画面, 还要进一步去揣摩当时诗人的内心活动。窗外秋雨淅沥下个不停, 诗人读着远方亲人饱含着无限期盼之情的来信,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此时此刻的孤独寂寞, 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有对团聚生活的期盼。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去合理想象细致揣摩, 才能准确把握意境中的“意”字。
四、要用心感受作品的气氛
意境分析, 特别要注意作品的气氛。要善于从诗歌描写景色的“冷”“热”中, 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气氛, 烘托出了游子思念亲人、内心孤寂的心情。《摸鱼儿》:“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 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 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雨霖铃》“寒蝉”“烟波”“暮蔼”“晓风”“残月”, 正是人物悲凉心境的写照。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 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最后, 要准确地体味意境把握主旨, 还得弄清诗歌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直抒胸意是情与景结合的常见形式, 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幽情, 托出主旨的。
(20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名师精析】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考查时通常设置这些问题:诗歌中描写了什么景物(事物、人物)?它有什么特点?此形象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本题考查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实际上与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分不开。解题时应结合全诗的内容、情感、态度等来归纳诗人形象特点。诗的首联说:今年二月一到,冰雪就开始融化了,那入冬以来水位低落的苕溪,已是满溪绿水,悠悠东流。诗人面对着这万象更新的景色,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也想起了友人。颔联写自己吟诗赏花的生活,表明自己情趣的高雅。颈联照应题目写怀友人:智老多病,天经安于贫困,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回忆过去访友的情景,既照应题目,暗写今日之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总之,诗人客居外地,观赏杏花,以诗自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里,“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分析至此,我们不难归纳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要点:刻画了一位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解题方略】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星可传恨,水喻愁多;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归纳起来,常见的传统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类:⑴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⑵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捣衣、双鲤、莼羹鲈脍等。⑶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夕阳、落日)等。⑷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子、草木、冰雪、黍离等。⑸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子、比翼鸟、连理枝等。⑹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请缨、长城、楼兰、关山、柳营、羌笛等。
常见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主要有:⑴登高(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伤春悲秋(或“见秋思乡”)。如“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流露的是伤春、惜春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为此,考生必须掌握常见的诗歌意象。
2. 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又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写诗,常用缘景生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情写景这些“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的关系上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
当然,“情景交融”的方式很多,除上面说的几种情况外,还可分为:以乐景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前者为正衬,后者为反衬。
此外,具体叙述、描写过程中,诗人还会用到虚与实、动与静、远与近、上与下、点与面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详见“高考诗歌鉴赏:技巧类”),甚至从形、声、色多种角度综合描写。这就需要我们总体把握诗歌意象,全面领会诗歌主旨,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 明确解答诗歌形象鉴赏题的基本要求。
①把定其表。对诗歌中的景与物,我们要抓住形、声、色等作具体分析(特别注意能体现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景物),从而把握景与物的特点;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应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感知。
②深入其里。对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表达特定情趣和意味的意象,要熟悉其特殊的内涵;把景、物与人联系起来理解,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在的思想感情。
③知人论世。掌握作家的生平遭际(如考取功名则“一日看尽长安花”,羁旅在外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壮志难酬则“闲抛闲置野藤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和诗歌的风格特点(如清新自然、俊彩飘逸、沉郁顿挫、瑰丽雄奇……详见“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类”),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整体风貌(如盛唐的豪迈、晚唐的哀婉、南宋的忧伤,等等)。
④运用术语。意象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意境类(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误区警示】
⑴不能只注意形象的局部,而应结合全诗整体把握形象,能整合出关键词语。
⑵不应该只看表层意象,还要把握其深层意义。
⑶诗歌传统意象表意比较固定,但具体诗歌有变数,有的意象表意可能与传统意象相反。
⑷不应将某诗人的整体艺术风格套用到其所有的诗歌作品上,鉴赏时要注意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如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写过婉约词,婉约派代表柳永也写过豪放词作。
例如:(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在古代诗歌中,鸥鸟常常代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闲适生活情怀,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两句诗写尽了作者生活的隐逸色彩。又如杜甫《江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表现出作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鸥鸟也有表示毫无机心的意思,如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海客”(作者自指)与白鸥相亲无猜并不是有意追求无机巧之心,而是在忘却机巧之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的。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荣辱穷通还在话下吗?当然,海鸥作为自然界的水鸟,在古代诗词中有时并不与《列子》的记载相关,也不是作为原型意象来使用的。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作者是说,自己要隐退江湖,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于万里波涛之间。此乃老杜愤激之语。
基于以上对海鸥意象的了解,我们再来分析重庆卷的这首诗。全诗即景抒怀,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客愁”:几回经由扬子江头,风波依旧,而旅人又添新愁;诗人他乡奔波,故园之思频频入梦,孤枕难眠;诗人由己及人,推想自己的朋友星散各地,作客天涯;悲怀难抑,诗人见鸥鸟而起意,末句以沙鸥象征自己孤单漂泊,无所着落。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推荐阅读: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题11-18
诗歌鉴赏意境07-05
诗歌鉴赏意象教案11-23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美06-17
通过意象鉴赏现代诗歌06-21
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11-03
诗歌鉴赏之诗歌题材06-02
鉴赏诗歌形象09-07
诗歌鉴赏基础09-12
《雨巷》诗歌鉴赏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