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永恒的诗歌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诗歌:永恒的诗歌(精选16篇)

经典诗歌:永恒的诗歌 篇1

噢,亲爱的耶稣,亲爱的救主

你是天上的一首诗,上帝心中的歌

用鲜血谱写在耶路撒冷,吟唱在人间

绵绵无绝期的爱,传遍地极

一首永恒的诗,一曲不朽的歌

人间的诗歌都是你的翻版和复制

世上的诗人,握着你十字架的笔

大地上的歌者,脸上有你反射的`光芒

每天,我情不自禁地歌唱、吟诵

这一支从亘古里飘荡出来的歌谣

我嘶哑的歌喉吟不尽这首诗的韵味

我狭小的心扉唱不够这一曲的完美

我愚蠢却执意吟诗,我嘶哑却选择歌唱

这一曲呼唤着人类乳名的诗歌

拨动我的心弦,奏响蔚蓝色的旋律

我的血液流溢出静谧、辽阔的音符

上帝的琴音,连接天地的诗魂,

用彼岸的恩典涤尽此岸的悲苦

这一曲绝唱,让哭泣的小草抽绿吐穗

这首诗悲壮,让有限的世界无地自容

那些沙漠里唱歌、吟诗而牺牲的兄弟姐妹

他们的歌声已流淌成故乡的清泉、绿洲

生命的枝头上摇曳着鲜血淋漓的花朵

内心吐露的芬芳,见证不朽的爱情

诗是心的溪流,歌是灵的闪烁

主啊!我的诗、我的歌,我的永恒

从此,我不再唱歌,让歌来唱醒我的日子

经典诗歌:永恒的诗歌 篇2

一、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通过对美的事物和景物艺术化而迸发出激情,其委婉的诗歌表达形式是动感的, 更是其内心情感的呈现,形成了高度的思想概括。虽然诗歌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然艾米丽·狄金森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所创作的诗歌是运用委婉的语句表达真情实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时,要从诗歌的艺术性角度对诗歌创作内容深入体会,以从诗歌中能够准确地捕捉诗人的创作意境。与其他的诗歌作品相比,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不仅感性、浪漫,还充满着哲学味道,透过简短的诗句,就能够从中悟出人生道理。

比如,艾米丽·狄金森在创作自然景物描写的诗篇时, 并不是对单纯的景物以感想,而是更多地赋予了景物以道德意义。以“冬日的斜阳”为例:冬日的午后,有一道斜阳。 ……每当它来临时,大地屏住呼吸。

这首诗歌中,“冬日的斜阳”所象征的就是死亡,当斜阳来临,“大地屏住呼吸”,浓重的死亡气息被暗示出来。 当能够感悟到诗句的字里行间中所透出的死亡气息时,诗歌已经不再浪漫,而是笼罩着悲哀和凄凉。但是这种死亡并不压抑,而是被诗人赋予了“永恒”的意念。当人的心灵因死亡而受难之后,就会在道义上奔向“永恒”。在这里,诗人将自然界人性化描绘,从自然现象中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探索对生命的热爱。

二、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爱情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虽然一生未婚,但是其对爱的追求是执着的。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中,近150首所描写的都是“爱情”,却更多地表达了爱情中的“挫折”和分离的痛苦,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其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是其爱情歌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毫无做作的真情表达。所以,艾米丽·狄金森的爱情诗篇更为感人至深。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中,先后结交了本杰明·富兰柯林 ·牛顿、牧师查里斯·沃兹沃斯和法官奥蒂斯·洛德。直到其去世的前两年,还在与法官奥蒂斯·洛德保持通信,但奥蒂斯·洛德不幸患有中风去世,两年之后,艾米丽·狄金森也因病去世。可见,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也贯穿于其所创作的诗歌当中。比如,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 “甜蜜的爱情”中,就将其一生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来。

雏菊静静地追随太阳

……

她羞怯地坐在他脚旁

……

爱情是甜蜜的!

我们是花朵,你是太阳!

在这首诗歌中,艾米丽·狄金森将内容的真爱刻画得极其丰满,特别是她对“太阳”的逼近,显示出对爱情的追求, 而无视权威,可见诗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的勇气[3]。

爱情伴随着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是其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了爱情的存在,使艾米丽·狄金森看似孤寂的生活却充满着生机,这种生机已经注入其灵魂深处,转化为诗句而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三、艾米丽·狄金森的美学思想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所表达的死亡和爱情的永恒, 主要是通过其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而以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解读艾米丽·狄金森关于死亡和爱情的诗歌,就可以对于其美学思想以明确界定,即美是一种永恒,但不是世俗的美,而是与灵魂相连的带有永恒意义的美感。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著名诗篇“我为美而死”中所表达的观点就是,“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在墓地相逢。”透过墓地的场景,将美和真融为一体,可见艾米丽·狄金森对美的认识可谓是与真理相通的永恒, 在其内心深处,人性的表现更为深刻,并越来越引起关注。

综上所述,无论是死亡还是爱情,都是极具生命意义的。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无不贯穿着爱情和死亡,并将其作为主题在诗歌创作中划归为永恒。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所追求的幸福,死亡是一种客观存在。艾米丽·狄金森以极大的热情追求爱情,不断地探索死亡的意义,并使得灵魂的生命意义通过诗歌呈现出来,是一种彻悟永恒的境界。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诗人,有“白衣修女”之称。在其默默无闻的一生中,创作了1700多首诗歌,其中的500多首以死亡为主体,更多的诗歌主题关乎到爱情和永恒。本论文旨在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进行解读,以寻求其理想的爱情,对死亡的超然认识以及所追求的超现实化的永恒。

诗歌所抵达的真,才是永恒的真 篇3

陈人杰:说起《回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门破窗残,老屋顺着自己的思路老下去;故园安静,是亲人的骨殖被掩埋多年后的安静;高低不平的狗吠,栀子花,一个小孩像跌跌撞撞的灯,从街巷里跑过……黑夜扑不灭白发的霜,冷啊母亲,快把火炉点亮;而当母亲不在,姐姐就像更年轻的母亲,接过灯火,“当另一口井水映出你的命运,我被井绳磨烂的小手,就只有交给秋风来疼了”……说起《回家》,就想起多年后四千里外的教室里,我的影子常被剌眼的阳光围剿,是结婚离婚后,我的生活再次尘土飞扬。小窗上女儿的脸,像多年前母亲站在村口送我的那一幕。就这样,一座坚硬的城市,因女儿的呼吸带给我少许柔软,就像故土,因我记住您的皱纹而愈加沧桑。

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一种表达比诗歌更能触及灵魂。这承载着生命的家,记忆中飘渺的家,任我怎样追寻都无法抵达的家,就这样魂牵梦萦,我必须重新审视它的存在,是有家可回还是本来就无家可归?家是不是我们编造出来的最迷人的谎言,或是纯粹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有意思的是,几千年了,诗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家,但至今没有一个诗人敢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即便终生身在故乡桃园的诗人,也时时在故乡的天空下流浪,守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痴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就这样携带着小小的、有限的肉身,赋予着青春的激情和向往,寄托着一颗不甘沉浮的灵魂,向天地迈出脚步,家成为我们在日落时分似是而非的驿站或下一个渡口,是回头,是眺望,是永远回不去的母亲子宫,是无家可归之人的借酒消愁和精神幻觉。

刘波:从整体上看,你的诗重在抒情,这种方式似乎也更符合你的性情。你身上好像有着浓郁的诗性气质,这肯定与个性有关,不知道是不是还与你后天的生活经历相联。从你的诗歌中也可看出,你有着为人生而写作的准备,包括观察、体验、感悟和对记忆的咀嚼,这些都可能是写作的源泉。当初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你拿起笔来写诗?这样的问题虽然显得太过简单,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写诗或不写诗的理由,它们甚至内化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的诗人写着写着就消失了,而有的诗人自从与诗结缘,靠兴趣维系的坚守,就是一生的事业。我相信你在诗歌之路上也会如此,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难以割舍,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理智上,诗歌都是精神书写的一个重要坐标。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你也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陈人杰:艾略特说,成为诗人的三个法则:一须是神指定的,二须有伤口,三须有学识。对我而言,写诗是从伤口开始。16岁那年,母亲的离逝令我伤痛欲绝又深感绝望。死真切地发生在我身边,像眼前被拆去了一堵墙,我看见了模糊的远山,那里曾闪烁着远方希望的灯火,现在是坟茔还是鬼火?我像被剥去一层皮感到刺骨的寒冷。

在凄惶又决绝的纪念中,突然蹦出这样的句子:泪水紧咬埠头的石阶,日子好硬啊,母亲。从那一刻起,我似乎有了朦朦胧胧的诗歌感觉,但遗憾的是,从自发到自觉,我整整用了22年,直到2009年才完整地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诗集《回家》。我的愚笨,“以一种激情从生活的沉渣中烧炼出少许金粒”(凯丝琳·瑞恩语)的写作,也使得我的诗歌越来越受制于生活经历和内心的沉淀。没有大经历大悲恸就没有诗歌,也就是你所说的为人生而写作。

刘波:你的写作好像有一条比较清晰的轨迹,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与社会接触比较多,尤其是对于底层与弱势群体,你之前曾大量写到这方面的题材。你有一组诗名为《在底层》,分别写过擦鞋工、补鞋匠、出租车司机,在此前后还写过建筑工人,在光鲜时尚的城市生活中,他们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人。当我们在纸上替他们诉苦,代他们画像时,其实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悲悯情怀,当然,这种悲悯不一定是自上而下的同情,也不是“施舍”。从你的书写中,我能看到一种平等的对话态度,这可能与你对这一群体的深入了解和认知有关,回头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其中的一员。正是有着感同深受的理解,才会写出至情至性的文字,它们没有浮在修辞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了人生的肌理和灵魂中,这样的入心之作方可打动读者,继而让人产生信任感。

陈人杰:诗人热爱生活,生活才会热爱诗人。我们现在写乡村绝不是田园牧歌的乡村,而是在都市化背影下被压榨被扭曲的乡村,我们写小姐等,不是《西厢记》《白蛇传》里的莺莺和白娘子,而是来自于在这个急剧变革的年代里与我们血脉相连被迫抛家别子的姐妹,甚或是紧紧植根于我们内心的“原罪”意识或卑微的身份。换言之,写底层、写保安保姆就是写巨大的乡土记忆。她不管做了《二奶》,做了宠物,被养在城市深处,在别人的称呼里,藏起自己的乳名……成为《擦鞋工》,无论她对城市有多么衷心的祝福:“擦掉灰尘,这城市的明净有如大海的明净,但城市对她只有两句话/第一句:多少钱擦一双?/第二句:罚款……元//对于第一句,她童叟无欺/对于第二句,不等你开口/她就拎着凳子跑掉了”,但他们都是文明的子宫留在我们身上的脐带。所以在底层的写作里,我始终铭记“诗是用语言忠实而完美地保存不可表达的尝试”(沃尔特·德拉梅尔语),只要我们准确地把他们记录下来,诗意就产生了,就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就达到了保存不可表达的尝试。我想信任感即来源于此,我们不必高谈阔论平民视线、底层意识、普世情怀,只有沉下来,再沉下来,把一种他们特有的声音、语言、气息捕捉住,用庞德的话说,即诗歌的三大元素(声音、形状、意义)复合推进,才可能取得朴素而又丰富的效果。

nlc202309090750

刘波:何以有那么多诗人诗作让人无法产生信任感?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诗人身上。如果不将自己放到写作中,没有对人生的千锤百炼,写出的文字是无法让人产生共鸣的。有的诗人写的诗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美学上,又怎么能去说服别人呢?你真正将自己的生命放到了诗歌中,不管是之前写底层,写亲情,写世间的悲剧,还是近年来写西藏,写高原,写人生的变迁,这些都与你对生活本身的挖掘紧密相联,一旦经历了所有的事情,也就能参与这些事情对自我的重塑。当你以诗歌的方式来记录这些现实时,它们因真实而有了其独特的价值。虽然属于个体的感悟,但无不渗透着时代的气息,这种从个人经历到公共经验的书写,你在其中充当了一个从经验到诗意的转化者。因此,书写现实人生,不是照搬与复制,而是要作适当的转化和重构,这样才能够从中获得创造的新意与美感。

陈人杰:诗人尼·斯特内斯库说过:“一首诗之所以能有普遍的感染力,一方面是因为它结合一定的空间和特殊的民族文化对人类的普遍状况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则在于它表现情感意境的独创的和特殊的方式。”国内很多优秀诗人,他们的诗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对日常生活的独特体验,对微小事物的深层挖掘,对人类情感中的隐秘角落予以敏锐的捕捉,借助诗歌所抵达的真,因为拥有生活的内核,而呈现出更真实的力量,也渗入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区域,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歌就是去蔽”的核心意义所在。

刘波:在我看来,你虽然专注于抒情,看似浪漫,但从根本上说,你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这可能与你长期从事秘书工作有关,饱尝了世事悲喜、人间冷暖,对很多事情看得比别人通透,但对诗的那种执著情怀,又让你不可太过功利,这样,向下与向上的力量博弈,可能才成就了你今天的写作风格。那种在矛盾中挣扎的困苦,在人生冲突中寻求平衡的意志,都在你的诗中有所反映,这或许才是诗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所映照出的真实。诗歌要求准确的表达,它其实是容不得虚假的,以现实为底色,通达的也未尝不是诗的神秘。“我专注现实,现实以诗歌补偿,用经历说话使我的诗歌有一个与人生可以呼应的磁场,因而诗歌就不再玄思,也使我的诗歌可观可感可触摸。”这应该是你写诗多年后自我心路历程的直观投射,立足于现实,终究超越了现实,如同你在诗中所写:“对于人生胜境,我们望不到头/但月亮通晓这一切”(《雪里行步》),这就是诗与现实的关系,你以此完成了对自己生命诗学的建构。

陈人杰:诗歌凌空蹈虚也好,追求玄思也罢,都必须有自己可以依托的“语境”,也即在场感,介入现实的深度,构成了诗歌的底色和温度。一首好诗如果不能辨认出生活的四季,便难以触摸到人生灵魂的四季。同理,没有经历的痛感就像未经苦难的呻吟未经检验的信仰一样,疼痛和虔诚难免虚情。关注现实生存人生疾苦,以普通人的视角书写生活,是血液本身的声音,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歌吟中的悲怆感是与生俱来的,痛感总被社会和心灵纠缠,我无法选择超脱出世,而是选择来到社会和人性的最底层。在那里,我重获自由,并且知道那里是诗人永恒的故乡。

刘波:从现实中获取诗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诗歌的一种美德。但现实中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现在无法解决,也可能永远无法解决,这种人生悖论真正使困境成了文学永恒追索的命题。你对现实经验的处理,是否也曾遇到过犹豫、棘手和无能为力之时?现实在诗歌中的呈现是有难度的,更多时候,诗人其实要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挑战难度,可能就是写作的动力。“多少年了,我习惯从总体上把握自己/却无法进入自己的局部/我不了解自己的秘密//无意中,我一直做着懵懂的人”(《在我身体的某个角落》),这往往是一个思考者的常态。细部清醒,整体混沌,而这又何尝不是诗的格局呢?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求得诗意存在的合法性,并让所有表达的生动有迹可寻,这是很多诗人努力的方向。我在你的诗中读到了这种人生困惑的美学,它貌似是对当下时代的回应,也可能是对荒诞现实的一种诗学拷问。

陈人杰:现实荒诞,诗歌并不荒诞,而且我们所定义的荒诞实际上是我们强加的逻辑思维和道貌岸然而造成人性的背离。诗歌化解着现实中的困惑、挤压,这是古今诗人的共性,譬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从“独酌无相亲”,到“对影成三人”,最后“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都是现世无法排解的愁苦在诗歌里找到了慰藉。反言之,正因为当今世界的缤纷驳杂的色彩,和情感世界无限的丰富性,才促成了诗歌的奥妙无穷,也设下了难以设防的陷阱。诗歌是心灵的产物,但可能因为对个人趣味的过分关注,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诗歌文本与现实生活的疏离。一首诗其实就是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借助诗歌邀请读者从另外的视角观察世界,跟他一同聆听、思索,同呼吸共悲喜,以达到对生活本质的共同穿越。

刘波:一个诗人如果一直停留在青春期,总是靠想象来作天马行空的幻觉表演,其写作是很难成熟并形成历史意识的。如何在写作中渗透生活的厚重感,包括苦难意识、悲剧性,这些都是让诗沉下来的力量,而不至于轻飘飘的。因此,生活的分量有时决定了一个诗人的视野、气象与境界。虽然你在诗中说,“光阴膨胀,生活却很瘦”,但生活之瘦,给了语言创造更阔大的空间,而我们需要怎样对待生活本身呢?你曾在创作谈《我只写诗……》中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了那么多曲折和磨难,不仅没有向生活低头,反而将这些艰难转化成了一行行诗,而写诗又反过来成了支撑生活的力量。由此来看,诗歌与生活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我的心灵在苦难中再次接受锤炼。大善才能大悟,善良是比爱更重要的东西,我为自己有这份厚重的财富感动,我感恩父母的赐予,我感恩生活的变故。我的诗不断地回到内心,从内心出发。”苦难在此意义上成了对诗歌的馈赠,“诗歌让我获得了把苦酿成芬芳的力量”,这才是生活于诗的价值。

陈人杰:诗歌对我而言,就是宗教。这一点,我有幸从史蒂文斯那里找到了共同的品质。他说:“与工作保持日常联系给人以诗人的品质”,在宗教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今天,他又企图代之以诗歌。他说:“如果人不再相信上帝,那就有必要相信别的东西。按照逻辑,应当相信基本想象力……诗歌的声音帮助我们过自己的生活。”在此我再引申一下,宗教是被动的,是仪式化和教条的,而诗歌是主动的,是心灵的创造,赋予生活以最高虚构,所以宗教不及诗歌那么令人全神贯注和动容。苦尽“诗”来,别小看这些蝌蚪一样的文字,它们就像一个个音符,在弹拨心弦时让冷酷坚硬的街坊松弛一下眼角,将现世揶揄得如此柔软美好。

nlc202309090750

刘波:最近这几年,援藏工作让你对生活有了全新的体验,所以,写诗也主要是以其为背景和主题,这才有了《西藏书》的酝酿、写作与完成。内地人到了西藏这样一个神圣之地,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感受,而作为有着敏锐感悟力的诗人,你肯定也经历过很多无法用言语表达和形容的场合,那种极地的浩瀚、空旷与个人的渺小,只有在真正的对比中才会呈现出来。在面对那些阔大的藏地景观时,可能想象力都显得不够,“但生活如果没有想象/我们依靠这魂一样的精灵做什么”(《鹰》),所以,创造力给予你一种精神去探索那神奇的力量。虽然你写过雅鲁藏布江、唐古拉雪山、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措湖、冰川、高原以及朴实的藏民,这些代表着西藏的风土人情,可《捡石头》中的一小节诗,真正打动了我。“在这样的河边,欢笑和啜泣总是太轻/往生和来世总是太具体/一条长河,我在触摸它水纹锁住的/远古和天空,以及/一位善良的神/留给有缘人的一段眼神”,这似乎就是西藏带给我的观感,内心的神秘感无以言表,只能是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中才会显出非凡的张力。这是你与西藏的美学对话,这对话过程中有障碍吗?你是否还有更多未曾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藏地感受?

陈人杰:西藏的经历对我的人生无疑圈上了重重的一笔。从诗歌来说,《回家》出版之后,写乡土写底层的诗突然之间好像再也写不下去了,之后几乎没有称心的作品,我深感写作遇到了瓶颈。从因缘来说,生命可能存在着与西藏不可预知的联系,譬如我出生西村,就读浙大西溪校区和西南政法,工作也与西湖相连,所以一路向西,仿佛是注定的方向,再加上儿女双全,也到了该感恩回报的年龄。但就像一朵雪花落入青藏高原的辽阔,渺小和虚无,加之高原反应,一度让我无所适从。西藏几亿年的蛮荒雄奇,藏民坚韧达观的信仰,生死一瞬,生生不息,无不震撼着我的灵魂。坦白地说,在西藏,我不缺虔诚,只缺介入的深度,因为这片土地毕竟是我人到中年以后才来的,它对我没有历史没有血脉没有记忆,所以要写好西藏的诗歌我遇到了极大的难题。这也就是叶芝告诫我们的,“如果现代诗人把他的故事置于自己的乡土背景中,他的诗就会像古代的诗一样更细密地渗入人们的思想之中”。

但纵使我每晚匍匐跪拜,让身体沉入大地的仪式之中,纵使每次看到牧民都忍不住落泪,被他们唤起内心深处的图腾,诗歌却总是迟迟不来扣门,因为我不想当过客,也不擅长于走一趟炫一下的写作。另一方面,西藏太浩荡迷人了,用一些大词根本无法驾驭,更难以撼动心灵,所以只能从细微处入笔,而这太需要生活和真情了。我就这样在西藏苦苦等待了四年,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又留了三年,纵然这样,这点时间也可能只配写一首诗,譬如你说到的《鹰》,其中有一句“生于羽毛,困于翅膀”,既是鹰也是我本人的真实写照。但要写一本书,我还在打磨,不敢妄言我已触摸到西藏的灵魂。

我想什么时候西藏变成了我的老屋,什么时候我牵着西藏的小羊去亲吻慈祥的阿妈,什么时候我唱出《你那被阳光洗过的笑》那样迷人的歌声,可能我才真的扬起诗歌的翅膀,在这片高地上回到家!

永恒的伤痕爱国诗歌 篇4

也许是太深太深

也许是太真太真

看到你放飞的漫天七彩

狂傲飞追

没料失控里

却踩糟你的神经

偶然回眸

赫然清冷

众目微笑

哑然乾坤

那漫天的绚烂

是你的神韵

那永恒的湛蓝

是你的纯清

那无边空旷高远

是你的博大精深

看着天空大哥

咬牙切齿地忍

微笑盈盈

神入乾坤

只是轻轻去摸

随即抚慰我的可伶

“冲啊”

“别让他人独吞”

“一点小事”

“别乱大阵”

我恼羞咬牙

冲锋浪阵

像无边神圣

像枯木逢春

吮吸了无边云露

看着漫天繁星

那正是大哥

你关注的眼睛

那弯弯的一轮新月

正是刚刚开启的牙垠

一阵风儿柔柔轻轻

漾走我无边沉闷

沉凝空旷高远

极目湛蓝纯清

我轻轻沉入

刚才那不经意一瞬

人啊也许太聪明

会偶然眩晕

也许太笨

却一鸣惊人

正像观音老母印堂

红印

其实那是黑的

被人看成了灵性

是因为

她太真太纯

反反复复

悔恨历史的阴影

抒情诗歌爱的永恒 篇5

太久而沉闷的压抑

让我感到一切都无限新奇

自从我离开书斋寻求真理

放弃了光荣 财富和安逸

可是至今没有领悟神圣的启示

这一种苦恼该如何阐释?

(传来歌声)

啊 多么无礼的欢愉

不请自来撞入我的心户

我又呼吸到新鲜的气息

青春仿佛回到衰弱的四肢

我几乎忘记这已是融融的春日

幻想有如玫瑰般盛开的花季

来 让我舒缓疲惫的心灵

去探知这充满理性的热情

男声合唱: 那些春天响起的地方

爱的回声如此悠扬

她越过众神诞生的巴尔干半岛

来到阿尔卑斯的绿色牧场

她把含苞的花蕾一朵朵催生开放

又把青春的薄雾向山谷隐藏

她赋予我们玫瑰色的甜蜜幻想

我们翩翩起舞,伴着自然的美妙乐章

我们仿佛在做梦,欣喜若狂

女声合唱: 那些春天响起的地方

爱的回忆多么美丽

就像夜莺在森林里之间迷失

又像山间的小鹿跳跃惊奇

无限的遐想,全都在此刻实现

神圣的向往,如影随形就在面前

让我们去聆听 去发现

这些如梦的歌吟会让我们感念深深

啊 爱的方向已渐渐清晰

爱的美貌不再神秘

我们心中荡漾起千万种甜蜜

男女合唱:多么美丽 不可思议

春的曼声在千万座山林之间响起

那是新生的嫩蕊 在和风中把幽香传递

那是漫步的缪斯 美目流盼让人著迷

那是温柔,是爱抚,是永远的仙境

那是灿烂的星辰,月亮和太阳

相会在天空中熠熠生光

群山合唱: 娇美的花蕾请把你们的骄傲吐放

欢快的鸟儿 请把你们的喜悦歌唱

新的天光 请引领我们继续高昂

哦,憔悴欲死的情人

你还在遗忘的水边顾影自怜?

你还在为那个名字哀怨愁叹?

你没有听见春天无数次的呼唤/?

快奔上山岗,把这美好的春光分享

让微风把你的心胸涤荡

从此不再悲伤

小溪合唱:我们流过树荫葱茏的山川

怀抱这周围广袤的自然

我们流过生机繁茂的平原

灌溉一片片肥沃的农田

我们热爱生命 也热爱自然

我们热爱这充满香气的春天

在这充满香气的春天

我们乐于把自己奉献

鲜花合唱:在这一生命绽放的瞬间

所有的辛酸都消失不见

我们不爱抱怨

只为装扮这属于我们的春天

年轻的手尽可将我们采摘

拿去为美丽的头顶增添色彩

来 让我们把风姿尽情招展

不让一片花瓣留下遗憾

精灵合唱:快把你的花篮提好

不要只顾欣赏景色美妙

这些花儿生的俏

我们每种都想采到

我们是自然的使者

来自山林,湖水和沼泽

我们收集季节的精华

然后交给淘气的帕克

蝴蝶 蝾螈 小花蛇

快快躲开 不要胡闹

等到咱家卸下了辛劳

大家再跳起奇妙的舞蹈

情人歌吟:回忆里的缪斯

温柔又多愁

野玫瑰盛开的时候

她默默走在我的身后

在微风轻拂的山坡

她明媚的双眸含情脉脉

她把秘密埋在心里

可是啊 春天在这寂寥中响起

神秘主义者:我是否该结束这漫长的流浪

重新回到思念已久的故乡?

春之声在我心中激荡

我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

全体合唱:千万个日夜来来回回

千万个春秋不停转动

你永恒的热情有如潮水般奔涌

你最初的依恋和希望永不凋零

你要奋发 前进 去探索这人世

与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大地啊 请展开你博大的胸膛

让你壮美的真理到处生长

让它越过高大的山脉 起伏的丘陵

让它越过碧绿的平原和古老的城墙

让它一直延伸 覆盖那辽阔无边的蔚蓝海洋

让每个有生命生长的地方

都焕发崭新的荣光

让你怀抱世界 实现最美的梦想

变成最高的天堂

啊 让我们一起赞美 放声歌颂

永恒之爱诗歌 篇6

梦想在斑斓的世界里

恰似飞奔的骏马任意驰骋

你,纵情高歌在辽阔的草原上

风雨中,希望在升腾

追逐着时间的年轮

诗意的沃土绽放着五彩缤纷

你展开腾飞的翅膀

穿越开启理想的神奇大门

泥泞坎坷的`道路上匍匐前行

心灵守望着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雪山千年,冰封万载

日月的精华凝聚旷世缘情

你,向往着人间大爱的温暖

带着一颗纯洁的心灵

传承着遥远古文明的颂、雅与国风

仙境,一个世外的桃源

隔绝着红尘中的喧嚣与纷争

心如止水,你禅悟人生的玄机

调拨心弦,高山流水回荡天籁之声

永恒的人生经典 篇7

(编 者)

幸福与两滴油

有一名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跨越千山万水,横跨大沙漠,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丽城堡。

年轻人见到老人,即刻道明来意。老人便叫年轻人拿起一个汤匙,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漏掉。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都没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智慧老人这时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素材点击】

这是个深具人生哲理的故事。“两滴油”价值虽小,却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东西:家庭、朋友、亲情、国家、精神追求,等等。它提醒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或做出任何的决定,必须考虑到在不同方面求取平衡。当然,不同的人的平衡技巧和“功力”各不相同,但关键在于做任何事情时,千万别让自己陷入盲目的追逐潮,以至于迷失自己,错过人生美好的事物。

【适用话题】

追求平衡、幸福的真谛、追逐潮流、忘记与铭记、认识自我、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智者不假思索地回答。

“为什么?”青年甚为好奇,“今天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

“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为我的来访?”

“即使今天没有任何来访者,今天仍然很重要,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

青年还想问,智者收住了话头说:“在谈论今天的重要性时,我们已经浪费了我们的‘今天’,我们拥有的‘今天’,已经减少了许多。”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山了。

【素材点击】

我心永恒现代诗歌 篇8

我只是你的曾经

你却成了我的永恒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感谢在人生的交汇点

你瞬间的绽放

温暖我心一生

秋天里的擦肩而过

能妆点出春天的芬芳

天各一方的四季

我却拥有了一个

永不凋谢的梦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繁华喧嚣的世界

并不容易让人遗忘

即使没有罗盘指引

也从未迷失

那座不曾踏足的城

相似的黑夜相似的光

照亮我的却还是

那盏你点亮的灯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不要承诺

因为承载不了海誓山盟

却能够传递遥远的叮咛

如果心灵可以超越时空

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结伴同行

带着你给的能量

把所有的坎坷崎岖踏平

不让遥远的距离

荒芜最初的梦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风花雪月

那只是想象中的前生

刹那间的自私

敌不过

凡尘的期望

记忆忘了人世沧桑

思念的长春藤

依然爬满有你的城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复杂的方块字

画不出心路的轨迹

单曲循环的老歌

又哪能够反刍经年的离殇和悲情

穿透帘栊

永不褪色的风景

早已定格在为你守望的窗

抵达不了的彼岸

是一座永远的城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当我想你的时候

我会徜徉在你的另一个世界

默默翻阅

那跋山涉水而来的温暖的文字和浪漫的表情

静静聆听

吹向你那边的微风

轻轻摇动

祝福的风铃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我在熙熙攘攘的街市

继续自己孤独的旅程

却从未曾偏离

朝你的方向凝视的眼睛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让相惜的 暖,伴我们前行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悠悠白云 之上,写满一片赤诚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微风抚过 的面颊,有一滴晶莹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跋山涉水 而来的不仅有问候

赞美家乡的诗歌_经典诗歌精选 篇9

《故乡》

我的故乡在那美丽的地方

满山的青松像绿色的海洋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松涛声声像那交响的乐章

青松相拥是团结的象征

傲然挺拔是故乡的栋梁

四面环山飘着花香

依山傍水秀丽的风光

小河流淌波光粼粼

绿树成荫显得更加辉煌

魂牵梦绕的故乡啊

你是我最可爱的故乡

《雾中的故乡》

是雾

是尘

雾中是我熟悉的故乡

儿时笑语今何在

梦中

常念老故乡

千回百转几周折

见到故乡

更断肠是雾

是尘

遍地是灰尘

满山是荒草

人去房空

院子里杂草丛生

寒风中

迷雾里

尽是萧瑟

是雾

是尘

是雾噢

踏着雾气

思绪又回到儿时

那时绿树成荫

鸟儿鸣

那时梯田层层

谷穗沉

那时炊烟袅袅

欢笑声

是雾

是尘

是雾更是尘

听那隆隆机器声

看那黑洞洞大矿井

河干了

房裂了

欢声笑语不见了

是雾 是尘

朦朦胧胧看不清

未来会怎样

该担忧 该憧憬

牵肠挂肚的故乡哦

什么才是你的命运

《思念的故乡》

在那不远的地方

有座庄园让我遐想

时常想起我可爱的故乡

溪水潺潺静静的流昶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风光

如今已经变了模样

勤劳实现了梦想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满山回荡绿色的海洋

夕阳洒下浓浓的桔红

晚风送来轻轻的凉爽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厚爱

永远沉醉在自然的芬芳

那里已是天国的画廊

那里才是我思念的故乡

《不了故乡情》

风清扫着

村头夜晚的宁静

凌乱的竹叶被驱赶卷缩成团

雨冲刷着

通往学校,山间,城市

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

清晨

露珠顽皮的,

在桃树叶尖,

上打着秋千

太阳公公,

也伸了个懒腰

整个村子,

被温弱的阳光抚慰着

风停了,雨停了

桃花开了,太阳笑了

村庄一片勃勃生机

人们将年迈的竹叶,

化为袅袅炊烟

送走了他们舞动的灵魂

黑色的眼泪,

滴落在爬满绿衫的瓦片上

被雨冲洗的小路,

露出了可爱的牙齿

水桶的咯吱声,

敲打着它们的耳膜

一群上学的孩子,

用鞋底为它们铺着,厚厚的粉底

装扮了它们清晨,

湿漉漉的心

想念故乡的雨,

想念屋后的那片竹林

想念二妈温暖的手掌;

想念爷爷长长的胡须

想念门前那条小路;

想念老柱子上刻满,

我成长的痕迹

想念家乡的那颗桃树;

想念那口会冒热气的水井

公鸡打鸣,

风箱伴奏,

牛羊成群

唱着山歌,

扛着锄头,

书声朗朗

寂静的雨巷,

让我思绪潺潺流淌

再回到这事隔多年

乡土人情

一切还是那么熟悉

那么温暖

永恒的经典 篇10

On Aura Tout Vu

在当代风格的作坊中,On Aura Tout Vu可以说是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经典风格,以独特和动感的方式诠释优雅的价值所在。独立自由的精神融入了设计之中,并加入了一股特殊的年轻活力,逐渐演变成流行界中,国际都会风格的代表。借鉴于各年代服装设计且融合了数种次文化精神本质延伸创造出新的风格,设计师让服饰多了一份趣味性也增添了休闲性以及丰富性,巧妙平衡街头与时装两种风格,提供兼具清新活力与摩登感的时尚选择。On Aura Tout Vu总是对未来有无限启示力,同时,On Aura Tout Vu又总是在岁月中不断完成经典化的过程。

邂逅的经典诗歌 篇11

我的思念流浪在你的街头

我的期待潜伏在你的门后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的眼神偶然邂逅

抓住你的手再也不给你自由

错过了你的春,错过了你的夏,

我再也不能错过你的秋

也许玫瑰已经凋谢了浪漫

也许铃兰已经枯萎了温柔

而你的芬芳将永远萦绕在我的枝头

幸福的形状

幸福是圆的`

它是一轮朦胧的月亮

它是一张微笑的脸庞

幸福是方的

它是一座温馨的小房

它是一张浪漫的竹床

幸福是长的

它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它是一丝蓝色的梦想

幸福是弯的

它是一道灿烂的彩虹

它的一条幽静的小巷

幸福的颜色

福是黑色

它是你的长发把我的自由牵扯

幸福是蓝色

它是你的眼神点燃了我的柴垛

幸福是红色

它是你的心儿温暖了我的寂寞

幸福是白色

它是你的肌肤匍匐了我的沙漠

幸福是无色

老屋的经典诗歌 篇12

老屋一直是我心中的痛

屋面坍陷,墙壁开裂

风雨飘摇,随时倒塌

虽有政府提出支援

可我手慢脚短力不从心

就目前的境况已无法改变……

老屋是在我十岁的时候

没啥文化的父亲放弃出国的大好机会

留下来东借西凑与母亲

共同筑建的八间瓦房

是三十多岁守寡的祖母

阿弥陀佛最终就寝的地方

是与父亲长期分离的母亲

不停忍受不时抗争不断奔忙

独自傻笑痛哭梦中咒骂的避风港

是老实巴交的大姐终于出嫁

我生儿育女苦闷无奈中曾经的住所

是小弟以前常常恋恋不舍

现在却已经不认识的破家……

老屋是我也在儿子十岁时

在我人生最低谷

一个人起早贪黑

夹着裤裆核桃大的痔疮挑土数月

凭奋斗近十年却只有的七千余元存款

绞尽脑汁请亲朋戚友帮忙

盖起的高楼后面离休回来的父亲

开始不肯搬离的“养老院”……

老屋啊老屋

那块以前唯一遗留下的

用红土与竹条筑起的三合土厚墙

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爷爷可曾抚摸过

那堵父亲后来自己刷白的墙上我却用木炭写下:

只有完全信任才有路的标语

可还有谁能记得起?

那片父亲下来我上去常常检漏的屋顶

可还能承受几多的`风霜雪雨……

老屋啊老屋

当执拗的父亲终于搬离

坎坷不断的小弟也住进我的高楼

你便更加的破烂不堪

在那该死的

我总梦见你在风雨中哀伤与惋叹:

你的主梁断

你的瓦片碎

你的裂墙倒

总在梦醒之后我不时提醒大家的时刻

灾难却接二连三……

老屋啊老屋

不停拼搏的我好想歇一歇可是

可是在昨天的晚上

我看到父亲在轻轻的触摸你的身体

在那个窄窄的碱基上手舞足蹈

那笑声那得意的情形

与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模样

还有不知名的考试结果终于出来

监考老师在那讲台上念着小弟的名字

那个鲜红的六十分后面我知足的笑脸

以及那茫茫的大海边一只漂亮的小鸟

始终默默无语的跟在我的左右……可是

可是啊老屋

当我在惊恐中醒来

当我打开窗户再看到你时

我才知道父亲在后面冰冷的山头

已经躺了近半年

而背运的小弟可怜的小弟现在

还一直在母亲含泪的祷告中

住在异地的大医院……

经典造就永恒手表的历史 篇13

随着手表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时候,手表历史的序幕也由此慢慢地拉开了。在长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手表从设计、材料、工艺和功能等方面,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以及巨大的魅力。

1900至1920年

珠宝工艺将手表转变为珍品

从手表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起,它就与装饰性密不可分。早在1806年,巴黎制表匠Nitot为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Josephine定制了两只链带手表,送给了自己的儿媳Amalie Auguste(巴伐利亚Maximilian国王的女儿,嫁给了约瑟芬的儿子Eugene王子)。虽然说那时的手表与20世纪的产品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珠宝手表却像首饰一样首先吸引了女士们的目光。例如:1916年江诗丹顿制作的一款铂金女装手表,俨然就是一件手腕上的装饰品,表壳上有一个八边形的表盖,不仅镶嵌钻石于其上,而且采用浮雕图案描绘出爱神丘比特的故事,打开这个表盖又会呈现出镂空雕刻的工艺。

另一方面,战争以及特殊行业的人群需要方便的手表来计时。1904年,欧米茄在《Leipziger Uhrmacherzeitung》投放广告,以一个英国军官的口吻述说了欧米茄手表在布尔战争(Boer War,1899-1902)中的实用性。也就是在同一年,卡地亚为巴西航空先驱Alberto SantosDumont制作了一款皮带手表,它被认为是最具现代手表形式的表款,并且在1911年成为著名的“桑托斯Santos”系列。另外,表壳的造型也开始多样化,椭圆、方形以及酒桶形等层出不穷。

这一时期代表性表款:

1. 1900年欧米茄制造的手表

2. 1911年推出的著名系列“Santos”

3. 1912 年卡地亚推出了“Baignoire”椭圆形手表

4. 1916年江诗丹顿制作的一款铂金女装手表

5. 1917年天梭制造的“Banana”长方形手表

1920至1940年

“装饰艺术”手表

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使“装饰艺术(Art Deco)”运动蓬勃发展,就连钟表业也受到了影响。简约成为早期“装饰艺术”手表的主要特色,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积家的“翻转Reverso系列”,这款于1931年推出的手表,具有长方形的表壳造型,并且能够180度翻转,将带有表玻璃的一面隐藏在表壳的内侧。由于受到1929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冲击,此时的手表也较多地选用了不锈钢材料,“Reverso”不锈钢手表也反映出这一时代背景。女装表也在“装饰艺术”的风格下,将各种珠宝工艺运用于表款之中。1936年,梵克雅宝设计出“Cadenas”手表,以独特的挂锁形征服了当时的人们。

在“装饰艺术”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钟表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1927年10月,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劳力士的“蚝式Oyster”手表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同年11月24日在伦敦的《每日邮报》上刊登了许多有关这种表款的介绍,使许多人对手表的实用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936年,万国特别为飞行员制作了“马克九Mark IX”手表,其特点是具有可以旋转的外圈以及夜光刻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磁性能。

这一时期代表性表款:

1. 1927年11月24日在伦敦《每日邮报》上刊登的有关劳力士“Oyster”手表的介绍

2. 1931年积家推出的“Reverso”手表

3. 1935年万国制作的“Mark IX”手表

4. 1936年梵克雅宝设计的“Cadenas”手表

5. 1939年宝齐莱制造的珠宝女表

1940至1960年

开发功能多元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表厂都加入到为军队制作手表的行列中。由于军用表和特殊功能表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所以这一时期的军用表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超大型防眩目处理的表壳、黑色的表盘、萤光的数字刻度和指针,这些表款不但具有出众的实用性能,而且添加了许多功能,比如:多功能计时表Chronograph……宝玑和沛纳海等表厂陆续推出了这样的表款。另外,由于军事中对于特殊功能表的需求,也导致了后来一些表厂在手表中开发出新功能,1947年,窝路坚推出名为“Cricket”的手表,实际上它具有响闹的功能,在设定好的时间可以发出声响。

二战后,表厂试图走出战争与经济恐慌的阴影,以千变万化的设计想象力,为手表作品赋予了欣欣向荣的朝气。擅于制作多功能计时表的名士表厂,也将焦点转至新的类型,创造出“Marquise”表,具有感性柔美的曲线,是该时期女装表的代表之作,其他的珠宝厂家如宝格丽也推出了与众不同的珠宝表,如手镯一般的设计风格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这一时期代表性表款:

1. 1947年窝路坚推出“Cricket”手表时的海报

2. 40年代宝格丽推出的珠宝表

3. 1950年名士推出了“Marquise”手镯形手表

4. 1950年沛纳海制造的军用潜水表

5. 50年代宝玑制造的空军用表

1960至1980年

nlc202309040110

形形色色的设计

如今许多经典的表款几乎都来源于这个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1969年第一只精工石英表的诞生,标志着钟表业进入了石英时代,但是这没有减弱全世界,尤其是瑞士表厂对手表的设计和开发。首先,在材料方面的运用,伯爵于1964年开始以青金石、玉、蛋白石、珊瑚等近三十种坚硬的宝石来制作表盘,这个举动对钟表界形成了长期的深远影响,许多表厂也将运用新材料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其次,造型各异的表款设计蔚然成风,例如:1972年,江诗丹顿推出一款不对称造型的手表,不仅获得“Prestige de la France”奖项,而且成为品牌的经典作品;1975年浪琴设计的“Kleopatra”手表获得了设计领域著名的金玫瑰奖。

1969年7月20日,当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时候,佩带了欧米茄制造的“超霸”手表,这一事件也为手表可靠的性能做了最好的广告。1970年,由于“超霸”手表在太空任务中的出色表现,美国宇航局还为此颁发了“Snoopy Award”。爱彼于1972年推出的“皇家橡树”手表则成为高级运动表的典范,八边形的表壳设计诠释了新时代运动表的特征。

这一时期代表性表款:

1. 1967年玉宝推出的超薄手表

2. 1970年获得“Snoopy Award”的欧米茄超霸手表

3. 1972年爱彼推出的“皇家橡树”手表

4. 1972年江诗丹顿推出不对称造型的手表“1972系列”

5. 1975年浪琴设计的“Kleopatra”手表

1980至2009年

传统机械表的回归

对于任何一个喜爱传统机械表的人士来说,这个时期都将引发出他们的无限感慨。因为经过石英表风暴以后,人们更加喜爱那些能够收藏于世并且一代传给一代的机械表。1985年,在瑞士成立了一个叫做“国际时计独立制作人学会” (Académie Horlogère des Créateurs Indépendants,简称为AHCI)的组织,其主旨就是传承和发扬传统的钟表技艺,学会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钟表大师,他们的作品再一次使人领略到钟表世界中的经典。其中一名会员——钟表泰斗矫大羽不仅开创了“中国表”流派,而且在1993年亲手创制出世界第一只“神奇陀飞轮”手表。

8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表厂重新运用传统的制造工艺,在制造了许多具有复杂功能的手表的同时,也竭力开发出许多创新的品种,使机械表的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例如:1985年,雅典推出了“伽利略星盘手表Astrolabium Galileo Galilei月相全历功能手表,该表加入了天文学概念,并且于1989年2月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随后又在1991年,宝珀推出“1735”超薄自动机械手表,具备了三问、万年历、陀飞轮、双秒针分段计时等功能,预示着复杂功能机械表的全面复兴! 2009年积家则推出世界上功能最复杂的手表。

这一时期代表性表款:

1. 1985年雅典推出的“伽利略星盘手表”

2. 1991年宝珀推出的“1735”超薄自动机械手表

3. 1993年矫大羽创制的世界第一只“神奇陀飞轮”手表

4. 1994年朗格推出的“Lange 1”手表

5. 2009年积家推出的世界上功能最复杂的手表

童趣的经典诗歌 篇14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池上**词

**才六岁,小娃撑小艇,未知巧与拙。偷采白莲回。

向夜在堂前,不解藏踪迹,学人拜新月。浮萍一道开。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夜的经典诗歌 篇15

夜,是寂静

夜,是一两声虫鸣

夜是两个人沉默的脚步

月,是皎洁

月光洒满山间   路上

月,是矜持

只是偷偷的望着朦胧的.侧脸

夜,是漆黑

萤火虫在夜里点上青幽的小灯

奔跑,跳跃

把它挥落在地上,装进玻璃瓶中

夜里醒来,它还在玻璃瓶中一明一暗

夜里醒来,月光从窗外照了进来

静静的躺在我床上的那一边  无限温柔

爬起  坐在月光里,月亮在夜空

看着趴在窗沿凝望她的人

她的目光从枕边的书上走过

她一直在路上

秋天,天气渐凉

叶子红了,叶子黄了

落叶片片悲伤

果子红了,果子黄了,果子黑了

染在舌头上的颜色

是这一季最后一段旅程

火红的柿子,挂在光秃的枝头

坚守   孤单

腐朽的藤架,干枯的老藤

一个风干的葫芦   摇晃

不知是哪阵风会把它吹落

秋天,枯黄了一座山

山连着山

梯田,一阶一阶  荒凉

零落的稻草,等着燃烧

青烟斜斜升起   天空

凄美的落日,在破败的墙头上

停留了片刻

秋风吹过,一把扫帚

扫起了一地落叶,无数悲伤

永远的创意大师 永恒的经典读本 篇16

1.大师光环是最有效的市场催化剂

广告方面的书出版的不少,但脱颖而出的总是少数,如果要问有些什么畅销指导原则,大师作品是市场的保证。乔治·刘易斯的《广告的艺术》、《乔治·路易斯大创意》,奥美广告公司戴维·奥格威的《奥格威谈广告》等,都是广告大师经典作品和创意精神分享的重头书,从出版到现在销量历久不衰。

2.知名广告公司引领广告文化

如果要问为什么创意高手总是出自于知名广告公司,或许同时也可以问问为何这些公司总能孕育出优秀的广告创意人员?一家广告公司之所以能历久不衰,除了靠每个时期每位广告人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奥美的观点》、《百年麦肯》分别用观念和作品传达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精神,也揭露了两家企业得以百年不衰的秘密。特别是已经出到第五本的《奥美的观点》,几乎本本畅销,也算是不但免费还收费的最佳公司形象广告。

3.基本学习工具书永远不能少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专业,广告这个产业说起来很炫,仿佛谈的都是高来高去的创意,但其实任何行业的基础知识仍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初入门的新手必须学习的知识。《节假日促销:108个促销创意和特色方案》是一本将各节日曾经有过的创意作整理分类的工具书;《广告业务员销售方法与技巧》则系统介绍了广告业务员应该知道的大小事情,两书都是实用的工具书。

4.台湾广告才女,席卷中国

李欣频这位伴随台湾诚品书店一起成长的才女,在去年来到北京大学就读博士,同时也开启了她在大陆地区的市场。几本已经授权大陆出版简体字版的图书《诚品副作用》、《广告拜物教》、《十四堂人生创意课》都非常受到专业人士及年轻学子的欢迎。其实在出版《诚品副作用》一举成名后的李欣频,在七年内陆陆续续出版图书近三十本,出版范围早已经不限于广告和创意,她已经成为一个横跨广告、创意、教育、旅行、美食、网络、建筑、爱情、灵修的创意生活家 ,未来将有更多的书籍授权简体字版出版,届时将可以让大陆的读者了解她更多的面貌。

5.历久不衰的经典

《乔治·刘易斯大创意》的出版其实是全新译本的出版。会重新出版本书,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创办人高志宏、龙媒广告选书总策划徐智明提到,十年来总是有人会问到《蔚蓝诡计》(原翻译书名)还卖吗?但答案都是否定。因此才有了再出版此书的念头,新书的译者何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特别强调,这次的翻译希望能把大师的创意“原汁原味”的展现,新旧版品译文的差异也成为网民反应的话题, 可见经典永远都会被重视。广告畅销书榜上,另一本《广告媒体策划:媒体策划人的行业标准参考》作者罗杰·巴隆是芝加哥博达大桥国际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媒体调研总监,该书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是一本知识较全面的手册,出版以来深受从事创意媒体策划和采购方面工作的读者支持,现在出版的已是第六版,由此也可知该书的经典地位。

6.除了图书,杂志也不能少

除了看书,杂志依旧是收集流行资讯、刺激创意思考的最佳来源。广告人都看哪些杂志?进入“龙之媒”畅销榜的广告类杂志有:1995年初创刊,由在世界华文广告圈享誉盛名的香港资深广告创作人林俊明创办,专门收集世界各地出色华文广告的《龙吟榜》杂志;已有13年历史的《shots DVD+杂志》收罗全球最著名的广告影片集,以汇集展示全球顶级广告创意为宗旨,被认为是获取这个行业最新信息的源泉;《广告档案中文版》是全球广告及海报作品权威杂志,专门收录全球近2个月最新的优秀平面广告作品和海报作品,其中还包括国际著名广告奖项的获奖作品,对广告创意人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其它如《国際广告》、《中国广告》、《广告人》、《CAMPAIGN BRIEF意》及台湾最著名的广告专业杂志之一的《动脑》也都名列畅销排行榜上。

广告的艺术

海南出版社1999.10出版

作者:[美]乔治·路易斯;译者:高志宏 徐智明

30cm×30cm;铜版纸;彩印精装,带硬盒封套;330页;

定价:¥480

作者乔治·路易斯(《蔚蓝诡计》作者)是美国著名创意指导,从6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于美国广告界,本书是乔治·路易斯亲自从其25年创意生涯中的13,224个广告作品中精选260个最精彩的创意;详尽阐释每一个创意的市场背景、创意概念和发想过程,包含路易斯对于广告创意中诸多关键问题的精彩阐述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两位译者,正是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总经理,创办人高志宏及书店董事长徐智明。

The Copy Book—全球32位顶尖广告文案的写作之道

(台湾)滚石文化1997.12出版

作者:[英]英国D&AD协会;译者:赖治怡

大8开;铜版纸;彩印;精装;179页;

定价:¥424

上一篇:幸福正能量下一篇: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