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习感受

2022-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浙大学习感受

学习剪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一直都很喜欢做手工,在家也经常折纸、剪纸,知道学校有剪纸社团,我就立即加入了,在专业美术老师——李老师的带领下,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到剪纸文化的精神和魅力。

我参加“一剪韵艺”社团前,只知道剪纸就是过年时妈妈在窗上贴的窗花,哥哥结婚时门上的喜字。记得加入社團第一节课,李老师给我们讲了剪纸的历史渊源,通过学习和了解后,我为只有中国独有的这种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原来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我们的祖辈传承至今,可见在小小的剪纸中有一种民族割舍不下的东西。

在社团中我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还记得李老师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要好好热爱自己的校园,热爱自己的国家,要好好的传承祖国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者:夏金锐

第2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美

只要从事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厌烦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推理、计算和死记硬背的数学公式,不理解一些知识的形成,也不喜欢老师单调、古板的教学模式,只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忍着,没有发作而已。这就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我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发现教师如果能够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认真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环节,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用大,效果也明显。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和学好数学的保证。学生怕学数学,甚至讨厌数学,归根到底就在于对数学缺乏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转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这就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味、有趣、有惑”。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觉得利用数学中的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都在探讨这样一些问题:如何能用数学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究竟美在哪里?我认为:数学美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美、奇异美和残缺美。我发现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美,特别是若能用数学美来解答数学问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学习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

数学学科从定义、定理、公理、性质、公式以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来看,表面是独立且毫无关系的,但这些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特别是有数学的对称性、统一性所表现出来的和谐性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中,知其一可说明另二。学生掌握这一定理也就容易多了。数学的和谐美还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圆和球形是几何中对称美的杰出体现,圆是关于圆心对称的,也是关于圆心的任一条直线对称的。球形既是点对称,又是线对称,还是面对称的。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在生活中也能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如:在日常生活中,最和谐悦目的矩形,如电视屏幕、写字台面、书籍、衣服、门窗等,其短边与长边之比为0.618,你会因此比例协调而赏心悦目。甚至连火柴盒、国旗的长宽比例设计,都恪守0.618比值。在音乐会上,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是舞台宽度的0.618之处;二胡要获得最佳音色,其“千斤”则须放在琴弦长度的0.618处。是不是只有几何中才有对称美呢?在代数当中,杨辉三角也能体现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能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找到它的踪迹,感受到它的存在,不会感觉到枯燥,从中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发现数学中的奇异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感到“有味”

数学奇异美是学生创新的内驱力。而学生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又能感受到数学奇异美,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数值计算中的反常设想,奇异的分法,美妙的结果都是数学在奇异美,这种奇异美可以揭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数学奇异美;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新奇独特的、不拘一格的方法,正是学习高明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数学美,从而激发了创新欲望;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时,学生所采用的巧妙方法和产生奇异结果,能使学生在惊异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使学生产生追求、向往使用巧妙方法和产生奇异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数值计算经常会产生一些奇异而美妙的结果。3×4=12 33×34=1122 333×334=111222 3333×3334=11112222 ……这一系列美妙的结果显示了一种规律:m个3构成的数与其直接后继的积是一个2m位数,其前m位为1,后m位为2。奇异的结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人感到兴奋,受到吸引,产生美感,精彩之处能使人心灵震撼、心荡神驰。又如:比较32∕29、12/11、96/89、16/15的大小。分析:这道题的常规方法是化成同分母后比较大小,但如此以来的运算量太大,通分太难,那么反过来统一分子又如何呢?往问题的反面思考,思路豁然开朗。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克服疑难,不断创新的极好动力。奇异、新颖的外表,又常常蕴含着独特而又有创新性的内容和思想,能给学习者以启迪,帮助其增强求异、创新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激发学生想学下去的欲望

现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残缺不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机会。当然,这儿的“残缺不全”是指数学知识因为认知能力的不够而不完整,在我们教材中,数学始终在自我矛盾中发展的。还有数学中的不和谐“比比皆是”,也构成了数学残缺美,为丰富数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使用时,一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题:某学校要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代表学校参加市上的运动会。每人射击5次,两人的成绩为甲:8环、9环、7环、8环、8环;乙:6环、5环、10环、9环、10环。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运用所学的知识,认为选谁去参加市上的比赛比较合适?于是同学们对甲乙二人的成绩作出了分析:(1)平均数:两人都是8环;(2)中位数:甲是8环,乙是9环;(3)众数:甲是8环,乙是10环。明显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上看,乙都优于甲,但是学校却选中了甲运动员参加市上的比赛,你认为公平吗?谈谈你的理由。学生激情高涨。是啊,都觉得应由乙参加比赛,因为运动员的成绩主要指标是平均数,在平均数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不让乙运动员去呢?因为乙的发挥极不稳定。成绩的稳定性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于是学生迫切想继续学习研究表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但是教师却并不急于讲解,只对学生说在以后的教材中会学习到。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让学生去研讨、解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数学总是美的,数学是美的科学,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邓 勇

第3篇: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

【摘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的方法研究,丰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创设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情境,有效挖掘语文课本知识渗透德育内容,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做法探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学习语文对学生文化知识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具有一定可塑性,心理和身体发展不够成熟,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德育教育,为学生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和保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对语文中德育的认知

小学语文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是满足学生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做法,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因此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能力和素养,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语文知识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性。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因为传统教学形式的制约,不注重语文知识中的德育内容挖掘,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和素养提升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为加强学生对语文中德育教育内容的认识,要尽快对语文知识进行挖掘,提升学生对语文中德育教育内容的认知,不断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丰富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中有效挖掘德育教育内容,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尊敬师长、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行为习惯和文明语言内涵等。德育教育内容的融合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融入,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和道德认知,使学生能够长远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创设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定艺术性和鲜明性,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能力等,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新时代发展历程中,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教学形式,要将抽象、复杂、无趣的语文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情境,为学生营造能够激发思维和潜力的教学氛围,在其中积极渗透和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知识中渗透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不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兴趣设计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长久发展。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我们奇妙的世界》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世界的新奇和风景等,通过五颜六色的世界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学生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回想周围奇妙世界,进而为学生播放一组破坏环境的图片,使得学生在感官上形成强烈对比,能够激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教师紧接着告诉学生造成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进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激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同保护环境,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奠定基础和保障。总之,在学习语文知识中,教师要借助任何可能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提升学生自身德育教育内容和素养,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生存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有效挖掘语文课本知识渗透德育内容

语文课本知识设计时就融合了很多德育教育内容,编辑者将很多德育资源和信息纳入到语文课本知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详细认真的挖掘课本知识内容,在自身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充分挖掘和提炼,加深对语文课本的钻研。进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挖掘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在语文德育教育内容基础上进行延伸,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养,全面整体的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文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将学生带入到适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诚实讲信用的案例和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知识中,与作者达成共识,产生一定的情感變化,加深对课本的了解。进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寻找与之相符合的内容和事件,将身边诚实讲信用的例子拿出来进行分享,通过不断讲解和介绍,学生会自我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发挥语文知识中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在语文知识讲解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学习。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和环节,有效挖掘出德育教育内容,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德育内容的了解,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等,锻炼学生,使其能够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修养,提升学生思想意识,使得学生在小学时期不断树立正确价值观,以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渗透

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效果,要经常为学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积极带领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拓展学生语文知识面和能力,将文化素养积极渗透其中,将德育教育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体验到真实生活中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自身理解和掌握,自我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有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确立能够直接反驳和对抗外界不良影响内容,抵御腐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将德育内容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心中。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内容设计为主题展开研究和分析,也可以在学生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为学生组织德育教育内容演讲,绘制手抄报等不同活动,使得学生感受语文知识中德育教育内容的魅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摄影展览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自身道德品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亲自为学生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年纪设计不同活动,借助多媒体、音乐等内容作为衬托,结合语文知识为学生组织红歌演唱、革命历史事件介绍、红军战士朗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体情怀,通过活动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使其铭记于心,以自身行动证明德育教育内容的掌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知识中融合了大量德育教育内容资源和内容,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专注每一个切合点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挖掘,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认识。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德育思维,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引领学生走向正确道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三观,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7(4).

[2]韩金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语文天地,2015(17).

[3]刁万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7).

[4]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

[5]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

[6]郑月飞.阅读教学的“联系”观[J].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7]杜志四.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J].江苏教育,1984(24).

[8]刘玉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1).

作者简介:刘艳华,女,1971年生,河北任丘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作者:刘艳华

第4篇:感受浙大

初入浙大,被给予充分选择权的自己有点不适应,随开学而来的各方面的信息如同暴雨一般冲入大脑,获得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依靠,不会再有人一心一意的为你把一切事情安排,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做。这是刚入浙大的最深刻的一个感受。

在慢慢稳定后,我开始思考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该怎么去回答竺可桢校长的两个问题。没有答案的思索是痛苦的,我只能仓促之中给自己定下三个信条,避免自己在迷茫中迷失。第一,我的让我目前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充实;第二,我得从慢慢熟悉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目标与梦想;第三,我要做到吕伟胜校长所说的把自己的专业要学得专业。要同时做到三点对目前的自己还是有相当的困难,但目前我能做的便是尽自己的全力在混乱之中找到三者的一个平衡点,然后稳定下来。

有了信条之后,我试着给自己定下一些短期目标,如竞选上班长,加入学生会,一个长学期内要读完50本书等等。这里的每一个目标我都会尽力去完成,虽然行政班班长没有竞选上,但却选上了军训班的班长,后来也成功的加入了学生会,每天也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看些书。虽然目标不总是完成的如计划一般,但总归是朝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发展。

第5篇:感受浙大

感受浙大----学生家长眼里的浙江大学

2010年5月21日,浙江大学成立113周年纪念日。

有外国人称浙大为“东方剑桥”,有中国人传言“北清华,南浙大”,有人号称浙大是“小清华”,有一种说法“清华出高官,北大出才子,浙大出富豪”……

我遗憾,因为自己无缘浙大;我庆幸,因为儿子已经成为ZJUER。借儿子的光,我也与浙大沾了点边,不敢说了解浙大,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有几点肤浅的感受:

感受一:大!好大!

儿子本科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应届考上浙大硕士学位研究生,三月份到紫金港校区参加面试,这是父子俩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浙大。走在校内,宽阔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蓝天白云之下,高耸的行政楼、庄严的教学楼、凝重的实验楼、活泼的宿舍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都市气象;蜿蜒的河、漾波的湖,碧绿的草,摇曳的树,婀娜多姿,芦苇丛中偶尔飞出几只白鹭,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仙境了……父子相对,感叹:大!好大!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感受二:服!心服!

听说过,看到过,很多招生考试甚至是公务员考试中的“潜规则”和“黑幕”,也有好心人善意提醒:“初试上线不容易,浙大是名校,竞争激烈,去找找关系……”父亲在忐忑不安中也准备了一些礼物,但在儿子的坚持之下,终于按兵不动。体检、笔试、听力测试、口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儿子终成ZJUER。事后,儿子对我说:“浙大招生的公开、公正、公平,令我心服口服,即便我被淘汰,我也心服口服。排在我前面的,确实比我优秀。”

入学半年,儿子颇感学习压力大,回家感叹:浙大学生,个个都是英才啊。

作为家长,我感谢浙大,它使我儿子认识到:公平正义是存在的,这个社会并非“腐败透顶,不可救药”,作为“贫二代”,个人奋斗是有意义的。

感受三:土!老土!

走在浙大的校园里,看到的都是衣着朴素、捧着书背着包行色匆匆的学子,很难看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一身名牌的帅哥,难怪社会上传说“浙大无美女”,其实不是无美女,而是美女无心打扮,都变成了才女。 在浙大校园内,如果你遇见一位穿戴老土如老农的老人,万不可掉以轻心,也许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许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许他是一位知名教授、学界泰斗……

儿子穿得很土,屡次要他穿得体面一点,他总是说:我的导师就是这样的……

感受四:勤!苦勤!

诸暨和杭州相距并不遥远,然儿子很少回家,难得回家一次,总要提前返校,说是不能影响导师的研究;每周一次与家中通话,要在晚上十点半以后,这还是提前从实验室返回……儿子的研究生生活紧张而忙碌,我有点心疼,更多的是欣慰,当我表扬儿子有事业心时,他却说:有的师兄师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猫在实验室里不出来,睡觉拼桌椅,吃饭叫外卖,那才叫玩命哪。我嘛,一个小混混而已。

感受五:富!豪富!

宝马、奔驰、劳斯莱斯……名车在浙大校园可谓“司空见惯浑闲事”,它们与一辆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停放在一起,和谐自然,相得益彰,并无高下贵贱之分。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浙大校友富人多,有些是豪富。浙大富豪校友不吝啬,有感恩心,对母校是很慷慨的:段永平捐赠2.48亿元,章鹏飞捐赠1亿元,朱敏捐赠7600万元,王鹤鸣父子捐赠3500万元,史玉柱捐赠1000万元,宋卫平捐赠1000万元……

行得春风得夏雨。浙大爱学生,学生爱母校。

身为浙江人,我为浙大骄傲;身为ZJUER的家长,我为浙大自豪。希望有那么一天,有人称英国的剑桥大学为“西方浙大”,有人把清华大学叫做“小浙大”。

ANYTHING IS POSSIBLE。

2010年5月21日清晨,我给儿子发了以下短信:仰望星空,一百一十三年的历史风云铸就了浙江大学的巍巍丰碑;脚踏实地,一百一十三年的岁月篇章镌刻着求是学子的辉煌成就。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祝儿子:求是园里学业有成,启真湖畔爱情甜蜜。 感受浙大,感恩浙大!

阳光普照(赵),做阳光的自己——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赵阳感悟分享

求是强鹰学员赵阳获评第二届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我为他的成长和进步而深感高兴!在此分享赵阳的成长感悟。

近期刚刚被评上了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称号,我觉得有些幸运,也有些受宠若惊。在我自己看来,感觉自己真的很普通,这个殊荣的获得也真的很意外、很幸运。求是强鹰俱乐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华丽舞台,比我优秀的同学数不胜数。所以,在此我也仅仅抱着一种感恩和回报的态度,来分享下我大学三年星星点点的感悟,以报答浙大、求是强鹰给自己带来的机遇与认可。同时也希望将自己的感悟带给每一个强鹰人,让我们一起助力求是强鹰越办越好!

锐意进取,做更好的自己

合作与竞争的话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也曾多次听到关于国内国外学生合作精神差距的对比。一个普遍的声音就是: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新一代80后90后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但合作意识却有些下降。大学里也是一样,我们总能看到同学们相互竞争、相互比拼的场景。竞争、比拼、好胜固然是好的,但凡事有度,而且得有正确的方向。

在我看来,我们要竞争要比拼,但最好不要生活在别人的坐标系里。虽然周围的同学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个参考平台,但总拿别人做比较,太累了。我就有一个同学,感觉平常不怎么用功,但一到考试就总比自己考得高,一到竞赛就是比自己厉害。和他相比,我一度对我的智商产生怀疑,我真的就是很笨么?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人家以前是化学竞赛保送的,现在的很多成绩都是以前高中的积累。就像跑步,人家本来早已领先你 1000米,你即使奋力直追,赶上了100米,但人家还是在你前面。如果你总和他比,不免就会失落甚至绝望,认为反正追不上了。但相反,如果你是和昨天的自己比,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又进步了100米,然后信心大增、热情高涨。所以,我要表达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请生活在自己的坐标系里,锐意进取,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相比,做更好的自己!

再拿我自己说例:我刚进浙大时其实属于一个“落后”生,从广东考进浙大,我是靠了自主招生加十分才勉强达到最低录取线,大一努力奋斗一年也才混到一个三等奖学金。虽然自己挺好胜好强的,但那时和别人比觉得实在是太伤自信了。我同学才大一就拿到了全美数学建模一等奖,而自己每天刻苦学习也才好不容易混到一个三等奖学金。差距啊!不过后来我突然顿悟到了“生活在自己坐标系里”的真谛,便不再自找没趣、拿别人做参考了,毕竟“底子”不同嘛。自己只要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就好了。这样一来,在与过去的自己不断比较中,我便可以轻松感受到锐意进取、不断进步的快乐:从大一的三奖,到大二二奖,再到大三一奖、国奖,大四的十佳大学生。回首过往,不难发现,虽然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有点阿Q,但确实有效。只要你每天都进步一点,每天超越一点,即使没有最好的自己,也总会有更好的自己!

努力争取,做积极主动的自己

大学,在我看来,不光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平台。但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绝不是可以被动接受,而是需要我们努力争取的。很多同学可能在大四写简历时才会发现把自己苍白的经历吹成一页是多么困难,而大牛们却在纠结如何将丰富的经历和奖项压缩到一页。大牛们的光环不光让我们仰之弥高,还让我们觉得望尘莫及。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在于一个人到底牛不牛,而在于他是否敢于努力争取、积极主动的参与。

遥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偶然看到了求是强鹰的招生信息,当时抱着瞻仰牛人、试一试的态度就报了名,结果第一轮笔试就被刷了。原因就在于一直在纠结那些繁杂的选择题,最后一道大的个人论述题竟然没有做完。但我显然属于那种愈败愈战的人,大二时待到求是强鹰六期再次纳新的时候,我又卷土重来了。有了第一次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己一年多的努力,第二次我可谓劈荆斩麻,一路过关斩将,从笔试到一面、二面,最终走进了强鹰的怀抱。

另一个积极主动的典型例子就是前两天我刚被外事处评为浙江大学首届对外交流大使团十位成员之一。因为我一上大学就定准了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方向,所以大学期间一直在关注各种对外交流项目。在大二时,我就了解到有一个蒙民伟内地香港大学交流计划,提供全奖交换项目。因为我的成绩当时只能算到中上等,竞争力并不大。但同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就报名了。也许是幸运,也许是机缘巧合,总之,当时报我那个方向的同学只有两人,也就说是我以二进一的概率最终幸运入选。在香港理工大学半年的全奖学术交流活动中,又是因为我的主动,在学习之余,我还进入了Professor Daniel Chow的实验室开展了一些科研活动,并获得了导师的充分肯定,成功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三位教授中两位教授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在香港的日子,不但我增长了见识,香港学生的主动热情也愈发推动了我的积极主动。所以在今年暑假,我又通过自己的主动,联系到了清华大学系统生物学的程京院士,并在程院士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正准备发表一篇SCI文章。

所以如果说今天的我确实比一部分同学要稍微优秀一点的话,我相信,这一定是源自我的积极主动,我的努力争取。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给予我们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机遇与挑战,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事实上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去争取。加油吧,强鹰们!

勤于奉献,做懂得感恩的自己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从群体中汲取养分,也应该为群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求是强鹰的日子里,导师姚纳新就常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大学四年里,我也一直以一个“社会责任的承担者”自勉。

大一时,我就作为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组织过一次贵州黄平支教的“启真夏令营”活动。当时我们一行十人,硬座20多小时,到达贵阳,然后又汽车颠簸5个多小时才到达黄平。在黄平的十多天里,我们给孩子们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们收获的也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感激,更是一种助人为了的快感。

从那以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便成了我勤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动力。在大二担任生医0801班班长之后,我又积极发动同学们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先后在“第3届国际蛋白组学会议”、“心脏学计算国际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届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活动,累计志愿者小时数达100小时以上。

其实学会奉献和感恩,并不一定总需要多大的活动,多好的平台。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学会对父母感恩、对师长感恩,平常多给父母打打电话,逢年过节为老师们献上一句祝福。心存感激,懂得奉献,其实始于足下。

全面发展,做阳光的自己

“阳光普照(赵),做阳光的自己”——这是我在十佳大学生答辩时的一句口号。我后来总结的时候,对比其他几位候选者,觉得自己可能也就是靠着那股与众不同的阳光气息才脱颖而出的。

我始终坚信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一定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德为基,智为上,体为保。有了好的身体,才可能谈优秀。所以我在大学期间,始终自强不息、坚持强身健体、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跆拳道方面,曾经获得第11届亚洲城市金杯赛的我,继续发挥着这方面的优势,在大学期间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跆拳道比赛,并获得了四块金牌,一块银牌,一块铜牌的好成绩。同时,作为武术校队成员,我两次代表学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武术比赛,获得了两铜,一个第四,一个第七的好成绩。

其实,我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那些金银铜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践行一种阳光体育的精神。所以,除了专业性的赛事以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阳光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如游泳,羽毛球,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演出等…

阳光、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在体育上,其他方面比如音乐、艺术方面的爱好其实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我也很羡慕我的一个室友,每天心情不论好还是不好,总会拿起吉他拨几番。他不但能用音乐带给自己一份好的心情,也总能让寝室充满活力与阳光。所以,各位亲,在浙大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在做学霸、考霸、面霸、科研霸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心底那一束青春的阳光,做一个全面发展,快乐、阳光的自己!

赵阳简介: 赵阳,中国共青团员,1990年3月出生于安徽六安,毕业于广州市秀全中学。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学院08级本科生,系竺可桢学院设计创新班、求是强鹰俱乐部、浙江大学武术队、浙江大学首届对外交流大使团成员。先后担任浙江大学跆拳道协会实战团团长、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信息员、生物医学工程0801班班长等职务。

曾获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业一等奖学金、研究创新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德州仪器奖助学金、蒙民伟香港大学交流计划奖学金等荣誉及称号。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的第5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浙江大学第13届SRTP项目均被评为优秀项目。同时在宁波智慧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精锐奖,浙江大学第12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三等奖。至今已获国家专利共10项,其中第一作者6项。美国National Instrument认证LabVIEW助理工程师。

曾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家级体育比赛志愿者活动。大一时组织发起的贵州黄平支教活动被评为学校优秀社会实践小组,征文亦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论文。世界跆拳道联盟(WTF)认证跆拳道黑带一段,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长三角范围内跆拳道比赛,四年内获得了四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作为校武术队成员,两度代表浙江大学参与浙江省大学生武术比赛,斩获两铜、一个第

四、一个第七的好成绩,同时也帮助浙江大学代表队拿到了团体第二的荣誉。

在求是强鹰俱乐部六期海归创业计划培养期间,参与了多次与企业家的面对面以及俱乐部内部活动,曾和聚光科技姚纳新导师多次面对面或电话交流,感受到了一代风云浙商的气魄与睿智。

第6篇:感受浙大

随笔·求是园之初印象

肆虐的狂风疾雨似乎带走了启真凉爽的秋,关上窗户,任凭外面风雨狰狞,心猿意马,在这片求是的土地上喜怒哀乐的种种,涌上心来。

任何事情都是因为短暂与分离才变得刻骨铭心。人心是矛盾的,从军训开始的第一天就盼着“煎熬”的结束,却在阅兵的时候就已经隐隐预感到了分离的忐忑,直至送别教官时瞬时爆发的眼泪与不舍。正如刚刚告别的高三,它是黑色的,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字与饥渴的眼睛,却也是金色的,是一生中少见的最璀璨夺目的阳光之一。

但矛盾才是永恒的。我如今每天走过的这片土地,因为始终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存在,才让她在斗争中欣欣向荣。而我更喜欢将这种矛盾理解为多样与包容,正如她带给我的种种迥异的但丰富多彩的观感。

感叹于她的宏大,作为一流大学的高水准与超规模,让我时而反思,自己何德何能,如今可以这样尽情享受她的恩泽,又让我时而慷慨激昂,希望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她更加光彩熠熠。曾经不知道作为五千多新生之一,三万多求是学子之一的自己,到底和这个比我大好多倍的主体有怎样的关系,或许她从来没有注意到我这个群体中小小的一个,打消我疑虑的,是她的细腻,那打动我的细心与温暖。寝室的集体猥琐,班级定期的集体腐败,98上对学校的一切评头论足,社团“防不胜防”的学长们与不断的开会通知与任务布置,辅导员记得自己名字,教授细心为我解答我有些稚嫩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却始终存在的校长信箱,我慢慢习惯了感受她的温暖,那来自每个细微之处却可以无限放大的温暖。大海可以不在乎蒸发掉的一滴水,而我们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即使有一天毕业了,在我们身上却始终保留着浙大猥琐男的痕迹,那是浙大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这里汇聚着精英,思想火花不断迸发着,头脑风暴时刻进行着,大牛小牛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走过,在这里,我见到了世界顶级名人,听到了高端的访问和独到的见解,我的生活似乎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因为我所处的这个地方。我学会了以精英自居。但我们永远都无法活在一个想象中不变的状态。这毕竟是一个社会,且与外界有着完全的接触,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是以精英自居的。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有高深的知识与能力,还有世俗的钩心斗角。这个社会最纯洁的和最丑恶的,都可以在一个叫大学的地方见到。因此,我们的生活,一边宣传着深奥的哲学讲座,一边集体讨伐着紫金港内某黑心的商家,一边讲着精神的高度超越,一边纠结于浙大和负担哪个饭菜更贵一点。但我喜欢这样的状态,一个超越的人是孤独的,冷漠的,他不和这个社会的世俗为伍,却不知世俗养育了我们。据说,“猥琐”在浙大是好词,这里的人不因为那个所谓的全国第三而和外界格格不入,一种超越与世俗并存的状态,我在努力适应并靠近这个词,因为对浙大的热爱与归属,希望有一天离开的时候,可以永远带着她的味道。

寒风依旧在吹,雨停了,时间飞速行驶,走过了启真的秋,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紫金港的冬天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感受,期待着未来在求是园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第7篇:浙大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人说金秋十月才是享受收获喜悦的季节,而我却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着实感受了一番那样的心情,在此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在监狱党委的关心培养下,我有幸参加了赴浙江大学学习考察的行程,历时二十余天,接受了浙江大学有组织系统的培训,了解了新的知识,更在考察学习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比如在学习了“九型人格”后,我更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甚至具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但是,所有不同类型的人又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正确的定位和引导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自己的定位和调整又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我觉得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很经典: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人。知人善任是一名优秀领导者最基本的素能。

听了老师关于沿海部分地区创业之初的一些案例介绍,我的感受是,要成就事业,做出成绩,苦干还得加巧干,尤其是要更新观念。拥有创新精神,思路活了,路也就多了。把握每一个机会,成功的机率也就最大。这里面,人是当然的第一要素。人变事变,人进事达。如果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的态度去做事,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政治形势,相信无论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去获得成功的。

监狱事业是一个原则性较强的事业,但并不是说讲原则性就不要

灵活性。讲原则是要确定目标,保证稳定。要灵活是为了追求效率,争取发展。在大政方针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是能有效促进监狱工作的发展的。当然这主要还在于处在决策位置的领导。

我监狱这次组织副科以上领导赴浙江大学学习考察的活动,是一个大举措。它表明了我监狱重视人才培养、放眼监狱未来发展的态度和境界。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基层一级领导干部的综合合素质,更调动了广大警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所处的地区经济还较落后,我们所从事的监狱事业也有不尽完善有待提高的地方,但我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前进着、进步着,我们每一份岗位都大有可为,小龙潭监狱事业的发展大有可观!

一监区五分监区李光耀

二〇〇八年四月一日

第8篇:浙大远程学习报告

人生的新起点

“远程学习入门”学习报告

选择在浙大进行再教育并不是一次偶然,在选择再学习前,朋友说你干吗遭这份罪呢,不就是为张文凭吗,这种说法自然我是否认的,实实在在的学点东西才是我渴求的。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信息社会,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如果你没有过硬的素质,没有一技之长,不时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你就难逃被淘汰的厄运。知识更新是日新月异的,但这样的一个时代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多之又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机遇和挑战同在,如果没有几手过硬的本领,拿什么立足呢?对于我们大专毕业,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人来说,再脱产进学校学习已是不可能的事。在找工作时看着看着招聘简章,以及现在在工作中所需用到的只是,使我感觉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份重要性使我断然下决心参加远程教育,并选择了工商管理这一专业。入学后,通过远程视频教育,我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道路与努力方向。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学习化的世纪,当第一次登陆远程学历平台,首先看到的就是重要通知提示,与我们相关的一条是“关于2011年秋《远程学习入门》课程有关事宜 ,点击看了就明白了这门课程怎样学习、完成作业、BBS讨论、完成学习报告,做自我测试题等,这时候才明白了为这一个学分就需要付出这么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我想这并不比全日制在校生轻松啊!下面简单的说说我刚接触远程教学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它的初次认识: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传播信息、学习知识、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教育手段,也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的重大战略措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

一、时间上的自主安排。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上有很大限制,不太适合终身学习者。人们很难长时间抛下工作与家庭回到学校集中时间学习。而接受远程教育,就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既不影响工作,又能不间断地学习。这种时间上的自主安排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能。现代社会将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学习也将成为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接受教育不仅是人们就业的基本条件,而且成为人们上岗、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一纸文凭的手段,而是成为生活的必需。

二、信息上的自主选择。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资源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远程教育体系中的“信息源”可供我们自主选择。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内容之一就是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资源。它们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软件、数字化卫星电视教学片、学科门类教育资源、教育资料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的建设将为我们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获取方式,高效、自主地学习。在这种的情况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学习将会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所取代。

以上是我对远程教学的初次认识,我想在这里我能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紧急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光荣传统,成为能服务社会的经济型人才。

2011秋工商管理任小龙

学号:711016052023

第9篇:浙大学习心得体会

执行力提升培训学习体会

------杨平湘

首先感谢市局党委给我这次赴浙江大学参加执行力提升培训的机会。走进心仪已久的名校,感受到浙大“高端、专业、规范、求实”的办学原则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恭耳聆听了浙大倪荣教授、徐旭初教授、项贻强教授、张钢教授、李俊伟教授、蒋文华教授及浙江省委党校郑仓元教授、上海政法学院严励教授等名师的精彩讲授。教授学者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妙语连珠的讲授使我心悦诚服。在这短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7天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新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本次培训,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这次培训的内容是为我们公路人量身定做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既有深入浅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授课专家、教授知识渊博、态度严谨、视角独特,为我们打开了解放思想、提升工作理念的窗口。通过学习,使我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解析、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博弈论与政府管理等尖端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政务礼仪,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创新、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听了郑仓元老师讲授的《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执行力与领导力》,使我对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有了系统的、全新的认识,明白了领导力、执行力的基本内涵。所谓的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领导力则是指领导者带领组织人员实现目标过程中,能力与权力结合产生的总效力。对于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概念,虽然早就看到过、听说过,但是理解上很片面和肤浅,对其内涵、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在过去的工作中,我过多地关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认为管理就是将科室的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好,忽略了科室的整体规划和系统的人员教育工作,而路政工作实际操作多,宏观管理少,我对工作谋划不足,创新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工作的开展。领导力是执行力的本质,是执行力的保证和保障。而执行力就是执行领导的指令、贯彻领导的意图,所以,离开了领导力就谈不上执行力。执行力它渗透到每项工作的各个方面,执行到位,执行有力,事半功倍。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事倍功半。可以说,执行力是每项工作成败的关健,执行力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因此,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必须要解决好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才能园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工作方法决定工作的效率、质量、成败,直接影响领导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执行某项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而对待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怕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消灭困难和问题,其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另一种则是面对困难和问题,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一筹莫展,不思进取,其结果是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无法完成。反思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而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和工作方法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效果。观念转、天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方法差,好事也办砸。一些成功人士也认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正如张钢教授在《管理者创新思维》中所说: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是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提升工作能力,改变不执行、慢执行的不良习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三、学以致用,确定方向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总结查找了一下差距,确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政治学习,才能正确地把握政治方向,才不会迷失方向。第二,要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无论是判断力、敏锐的辨别力还是调查研究的能力、拟定计划方案的能力,都与业务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如果业务不熟、能力不强,是不可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不可能拟定成熟的计划方案。加强业务学习将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一个重点方向。第三,要强化创新意识。执行力是一种创新力,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比普通能力而言具有更高的水平、更强的能级和更快的效率。因此,要提升执行力,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对这次的学习,我还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创新工作方法,比如郑仓元老师讲授的《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执行力与领导力》中所提到的“统筹兼顾法”、“重点突破法”、“底线思维法”、“因地法制宜法”、“一抓到底法”、“亲力亲为法”、“以上率下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勤于思考、多学多干,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我会将这次学习培训作为起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提升领导力、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细节,认真完成好本职工作,为永州公路贡献自已的力量。

二是启迪了思维,转变了观念,在培训学习中,授课的专家学者既介绍前沿理论又能联系实际,对问题的分析深入透彻、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引论精辟。授课方式灵活生动,启发学员动脑思考问题,为大家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升了学员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素质。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悉心讲授、现场教学中的认真交流,让大家接触到了一些前沿理论,学习了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以及路政系统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一篇:石油钻采复习资料讲解下一篇:美术高考复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