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的感受(精选4篇)
参加了一些新课程改革的培训、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精彩的讲课、也学习了我校研究的新课程改革措施,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带给我许多启迪。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最让我体会深刻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学生学会了相互尊重,达到共同进步。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异,思维能力也有高低。合作时,难免有同学出现差错,由于小组合作的团结性,遇到问题成员之间不是取笑他,而是给予他帮助和鼓励,使他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这样,不仅促进彼此思维的活跃,还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合作学习为契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了尊重别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使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生学会了沟通,达到共同成长。科学课的特点是课前需要大量事实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堂上才能做思考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资源共享的意识,愿意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合作学习时,成员之间互相启迪、相互借鉴,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进而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智慧,小组合作研究的成果凝聚了所有成员间的智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只有多与人沟通交流的益处。
一、数据分析
我校陈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虽没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凭借其扎实的基本功和个人魅力,使整个课堂有声有色,教学实绩突出。陈老师的课堂以教师引导和讲授为主,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对比之下,新到校三年的徐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并在工作的第一年就开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成绩提升较快。在刚结束的全市高二思想政治统考中(满分120),两人所任教的竞赛班包揽了第一名和第二名。陈老师的高二(10)班和徐老师的高二(12)班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
陈老师的高二(10)班在70~90分数段的人数比例低于徐老师的高二(12)班,低分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徐老师,但高分段比例也高。
徐老师任教班级成绩处于80多分的学生居多,这种情况在历次考试中都曾出现过,是有很强的说服力。每次考试,无论难度高低,都不曾出现50分以下的学生。徐老师也认为班级达A的学生偏少。
分析表1中两个班的总分均分,徐老师班高出陈老师班近两分,这个差距对于文科而言比较明显,但就此下“小组合作模式有绝对优势”的结论尚早。总分P值大于0.05,说明这两个班的思想政治总分均分并没有明显差异。通过仔细分析本次考试的基础题(80分)和综合题(40分),寻找出两个班的差异。徐老师的基础均分高出陈老师近5分。基础P值小于0.05,说明这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然而徐老师班学生对综合题的解答不太理想,与陈老师班存在明显差距。方差反映了两个班学生成绩的离散度,徐老师班级学生的总分方差、基础方差、综合方差较陈老师班的都小很多,说明徐老师班学生成绩较集中,相反陈老师班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通过对图1和表1的研究,徐老师高二(12)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效果,班级学生整体成绩相差不大,班级总分较好,尤其对基础题掌握得很牢固。但美中不足的是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偏少,解答综合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案例分析
学校多次举办学科组内部的同课异构活动,并多次分享两位教师的优质课。陈老师和徐老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各保持了很长时间。下面就以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架“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内容为例,一起看看这两位教师的教学亮点。
陈老师开门见山,通过“垃圾门事件”引入新课,随后展示了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总结了这四种方式的内容、依据和意义。接着模拟了“广州市番禺区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听证会”,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听证会过程。最后总结了民主决策意义。整节课,陈老师教学节奏快,学生思考多,在边讲边总结中将知识点一一体现,重难点突出。
而徐老师的授课又是另一番景象,他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1.自主梳理,探究新知
设计两个问题: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通过看书思考问题。
2.独立作业,交流协作
徐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完成了一份15分钟的练习,学以致用,以学定教。
3.小组合作,释疑解惑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徐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开放性问题:
(1)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这三种决策的关系?
(2)如何理解民主决策的意义?
(3)如果我们有困难,或有好的建议,真的能与政府联系并沟通吗?
4.老师点拨,共解困惑
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在小组讨论后,徐老师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困难。
徐老师在课堂上还运用了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了多元化评价。
三、反思总结
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点突出。如果要求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些不现实,但小组合作探究却能及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现其重要价值与意义。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不足,通过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1.给予老师讲授时间
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在呈现问题后,未等学生充分思考就宣布“合作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可见,学生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实,对于一些知识的总结,教师应抓住重难点。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的拓展,以学生现有能力是无法做到的,会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也就间接压缩了教师讲授拓展知识的时间,长此以往,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而言便是一种损失。因此,我强烈要求把时间还给教师,重新思考小组合作模式的时间分配。
2.优化小组分组策略
目前流行的小组分组方式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班级各个小组总体实力相当,每个小组内部由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种看似合理的分组方式也有待改进。小组内部学生的能力应相当,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讨论时有话讲、有理述。如果组内学生的能力都很强,就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帮助这些小组快速提升。
3.选择小组合作时机
既然传统教学模式也能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那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讨论。该讨论时讨论,该讲授时讲授。通过总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例,老师可适当采用以下小组合作时机。
(1)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踊跃回答时,如进行个别提问则无法满足学生的欲望,且问题的答案也不唯一。此时让学生交流,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间互通信息、共享成果。
(2)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有限,需要学生共享资源,如果仅靠个人力量是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时就有必要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
(3)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汇集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集合学生力量,通过思维交流激发出灵感,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会激起学生与他人交流和探讨的欲望,这便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良机。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老师应予以支持与传承,但完全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不合理的。客观的数据分析和真实的课堂对比也反映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完全依赖学生合作学习所存在的弊端。通过给予教师足够的讲授时间,合理地分配小组学生,把握好合作时机等,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力争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海刚.影响学科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8).
[2]王颖.打造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升级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2).
[3]何国良.创设认知冲突重塑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9).
[4]陈效兰.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摘 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简要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快四步”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组内互管;小组竞争
上学期,我接手了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公认的“烂班”――纪律差,学习差,加之面临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我又是一个非常“惰性”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我都有些怀疑,这样的班级用我这样的老师来带,能改变现状吗?能管理好吗?对于任教十几年的我是不服输的,于是我便从“管理”的“理”字出发,开始理清思路。一、制定制度导学习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在开学的一两周里,我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常规制度,规范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交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形成文字制度,打印出来张贴于每个学生的课桌上,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任务和掌握学习方法,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
二、组内互管促习惯制定了班级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交给了学习方法以后,我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首先确定一个能起带头作用的组长,由组长一轮一轮挑选本组成员,然后教师给出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让小组内商议决定各个成员的职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的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监督本小组,具体组织语文学案学习及完成学案作业的监督。生字检查员:具体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课文中生字及词语,监督生字及词语的勾画、认读、听写。朗读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课文朗读,要求每位成员在课前必须把课文朗读过去,不会读的,小组内集体帮助。背诵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练习册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组成员练习册作业。课外积累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课外积累的知识,每天积累一条,如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课堂发言记录员:记录课堂上负责管理小组的主动发言的人次。纪律督查员:负责督促本组的.纪律监督,包括课堂纪律还是课间的纪律。这样,在一个小组内,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个个都有事做,且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自信,自然,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都会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小组竞争激励在小组间进行积分管理,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安排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以后,在小组内只能检查督促,不能让其检查记录本组的工作,因为本组检查本组的,不能形成竞争,只能小组间进行交换检查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形成竞争,才能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安排第一组具体检查记录第二组,第二组检查记录第三组,第三组检查记录第四组,第四组检查记录第五组,第五组检记录查第六组,第六组检查记录第七组,第七组检查记录第八组,第八组检查记录第一组,小组长记录一份,张贴教室墙上一份,并且要求随时提醒所检查的小组的小组长,告知其组内的完成情况,便于小组长全面督促。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质按量完成的,要进行扣分,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小组长要通报给组内的各个成员,让扣分有据,并做好记录。平时的单元测试,老师只负责发放试卷,交换小组长的位置,进行交换监考,任何人都有权利监督,如有抄袭的,发现以后,当场公布,且成绩记0分,小组还要在纪律栏扣分,几乎每个学生成了老师的电子眼,这样就完全不需要老师监考,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作业。
四、总结评比一个单元学习和考试完毕后必须总结评比一次,否以加强学生记忆。我班是这样总结评比的:开学初,将每个小组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作为第一单元学习的目标积分,以后每个单元以前面最高分作为目标,每个单元的学习积分算法是:将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减去本小组在本单元各方面的扣分,即为本小组的学习积分。以上升积分的高低进行排名,奖励前四名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惩罚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方式是让每个成员登台亮相,在班级内念自己写的500字左右的检查书。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总最后得分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也不用受到惩罚。这样,他们谁也不甘落后,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不用老师提醒,小组内互帮互助的现象出现了。就这样,小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二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的感受】推荐阅读: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11-07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06-27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07-28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09-1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小组合作学习的缺点11-07
镇小组合作学习结题11-07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