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精选8篇)

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 篇1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掌握机械通用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对工程实际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中具有创新思维。

本课程是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具有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承上启下的作用。除努力学好教材外,还要认真做好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零件的结构、选材、制法、标准、规范、适用场合、工作情况、受力及应力状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设计方法与步骤,而对公式的推导、经验数据的取得、某些曲线的来历等,只作一般性的了解,不必反复深究,以免偏离重点。

该课程是设计性的课程,设计决非只是计算,计算虽也重要,但它只是为结构设计提供一个基础,而非唯一正确的答案或设计的最终结果,零件、部件和机器的最后尺寸和形状,通常都是由结构设计取定的,计算所取的数字,最后往往会被结构设计所修改。

在本学期学习中,我通过认真学习,认真听讲,冲个章各界学习到的,以及碰到的款兰如下总结:

绪论课程的内容及组成;机械、机器、机构、零件、构件;机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作用;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我掌握了机器、机构、零件等概念,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及组成。并且开始对《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平面连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转动副转化成移动副,取不同构件为机架,几种演化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几个工作特征:从动件的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老师要求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结构特点,运动特点和应用,并能判定机构类型,掌握极限位置,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等概念。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判定机构类型及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几个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三章凸轮机构内容:凸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作图法设计。凸轮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滚子半径的确定,凸轮机构压力角及其许用值,基圆半径的确定。掌握三种运动规律的位移线图的绘制和特点。了解常用凸轮的类型特点。难点:按位移线图用反转法作图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第四章齿轮机构内容齿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和应用。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渐开线及性质,渐开线齿廓能保证传动比恒定。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机构,齿廓形成,主要参数,基本尺寸计算,当量齿数,正确啮合条件。直齿圆锥齿轮机构,我熟悉渐开线的性质,理解渐开线齿轮传动中的啮合线,重合度和可分离性。

掌握正确啮合条件和标准齿轮不根切的最小齿数。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要参数和基本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特点,掌握它们的主要参数和基本尺寸计算。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和正确啮合条件。但我在学习中遇到了难点即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原理。

第五章轮系内容:轮系的分类及应用。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周转轮系的传动比。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我基本掌握一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并判定从动件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器的轮系遇到的不清楚的难点是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机械可以将能量(或者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数以 百计的机械包围着我们,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工作。从小小的楔子和螺丝钉;到人类的身体;到最智能化的计算机控制的遗传设备;机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工作。纺织业的

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

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所以对我们

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 篇2

通过以上现象, 我们发现新课改是快乐且痛苦的过程, 改革的试验过程本身就是探索, 充满挑战。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们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实属正常现象, 不能弃之不用, 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 不断修正完善, 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更便于操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笔者提出一些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独立操作不允许时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在合作学习中, 活动是有效的载体,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营造有利于合作的氛围, 设计出充实且丰富的活动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操作、发现与收获。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 需要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但是一个人很难完成操作, 我们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展开, 在合作游戏中体验随机性。在教学中应将教材知识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

二、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

“给孩子创造一种氛围, 让他们共享与共创相随!”

教学中面对的是有着自己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独立思维和个性的主体, 合作学习要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弱势学生绝不能成为教师忽略的对象, 相反, 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合作学习不能只变成“优生”挑大梁, “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首先,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 在分组合作中, 要针对每个人的特长有层次的分配工作, 尤其注意让弱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信心。最后, 要在小组内形成共享与共创相随的氛围, 形成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意识, 学生之间愿意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智慧。合作学习时,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启迪, 相互借鉴, 进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智慧,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学习被3整除数的特征, 由于学生很难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时可采用“组数”的方法, 让学生分组实验, 从中发现规律。第一, 组成小组:4人一小组, 每人一组数字卡片, 任选3个数字, 组成若干个三位数, 算一算这些三位数哪些能被3整除;第二, 分类整理:如234、243、324、……都能被3整除, 235、253、532……都不能被3整除;第三, 发现规律:观察比较上面各个三位数, 小组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 归纳发现的规律, 再让学生继续举例验证, 从而掌握规律。

三、对问题答案有争议时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权利,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尊重个性, 鼓励独特的体验是无可非议的, 但必然会引发“争执不下”的现象, 而漠视和压抑都是不对的, 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探讨, 让学生在小组内各自陈述理由, 把有冲突的观点拿出来共同讨论, 并给予一定指导。此外, 教师不仅要关注合作的结果, 还要对方法给出适当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合作热情, 推动合作的不断深入。

如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通过问题“任意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反复的实验和验证, 不仅解决了“如何围成三角形”的问题, 还对“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活动层层推进,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通过实验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四、知识探索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张渔网, 让他们自己去捕鱼!”

数学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 并且富有挑战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与个性创新的过程。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时, 教师要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 分好角色。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了激发各组间的竞争意识, 每组实力总体尽量保持一致, 分工明确, 并对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如主持人怎样进行小组分工, 怎样采纳意见, 怎样保障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如何关注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明确的要求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活动: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 三人为一小组, 分工折出1/2、2/4、4/8, 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第二步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图片 (3堆桃子, 每堆9个) , 圈出1/3、2/6、3/9, 进行观察和比较, 通过观察和比较, 从而发现规律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归纳出分数的基本特征。学生有机会去亲自探索数学规律, 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那么, 获得知识的体验也是深刻的。

英语学习:回忆与感想 篇3

谈到学习英语,最头疼的就是生字。这个问题在英语阅读中尤为凸显。脱离开课本独立看英文书,第一道难关便是满篇生字。课文里所学过的那些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大量补充词汇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需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奏效。我读过吕叔湘先生写的一本讲英语学习方法的书:《中国人学英文》。它本是针对高中生的,谈怎样查字典、学发音、学语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英文书,等等。对这本书,初升入大学的人也不妨看一看,总结一下中学六年学习英语中的经验教训。

中学时代学习英语的方式主要靠老师讲、学生念。大学时代就不同了。一个大学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老师的讲课,那就基本上等于沒有上大学——至少我是这样看。因为我上大学时,只要功课考及格,在课外的时间里就完全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尽情开展自学活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自己一生事业的奋斗目标。具体到英语学习上,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变化就是如何从依赖老师讲解课文、语法转变到自己独立阅读英文书籍。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如果转变成功,就能进入自由阅读英文书的愉快境界,否则就永远失去阅读外文书的人生乐趣,最后英语程度越来越下降,几乎等于白学十年。因为无论中文英文,识字的乐趣就在于看书;不能看书,与不识字差不多。但要阅读英语文学作品,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方法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短到长。

2. 按照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一开始不一定非啃“经典”不可,儿童文学、通俗小说都不妨高高兴兴读一读。即使是“经典”,啃不动就放弃,另找其他适合自己的书。

3. 以个人欣赏为主,不要刚开始看文学书就先存一个“研究”的主见。欣赏是一种乐趣,“研究”则是另一回事。而且,真正的文学研究要建筑在个人长期对于作家、作品的爱好、欣赏、潜心研读、深有体会的基础之上。否则,“研究”就变成一种赶任务的苦差事,也难于写出有独创性的论文。

我于1946年考入重庆大学。进入大学后,我为自己树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看懂一本英文书!”阅读之初我读的大都是英译文学作品,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当时出版有一些英汉对照的小册子,像高尔基的“Twenty-Six Men and a Girl”,“My Fellow-traveller”,契诃夫的“The Bet”,歌德的“The Sorrow of Young Werther”,斯托姆的“Immensee”,还有德国进步作家F. Wolf写的中篇“Jules”,都多次看,遇到生字记下来。又从苏联出的《国际文学》上读过“Field-Marshal Suvorov”,印象很深,至今记得那位战无不胜、功高震主、遭到贬斥、郁郁而死的苏沃洛夫大元帅,以及他那位忠心耿耿但有点傻气的勤务兵叶戈尔及其未婚妻、一位快嘴快舌的随军卖饼女贩斯捷潘尼达。但上面说的都是小册子,还想读大本书,英文《圣经》是我爱读的第一部英文书。但我不信教,只是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书来读。读英诗的启蒙书自然是“ The Golden Treasury”。打开书,第一首“Spring”就吸引了我。诗集的第一部分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直抒胸臆的爱情诗也是一读就心领神会,无须太多的笺注。但是读到弥尔顿,就不那么好懂了——直到后来在大学教文学课,找到一部剑桥版,才把弥尔顿诗集啃了一遍。可见读内容高深的作品,需要从语言到经历各方面的修养。

回顾自己一直坚持课外自学、阅读各种英文书籍,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由短到长,由浅入深。?

刘炳善,现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英文小说An Arrest 获得布拉格“World Student News”1952 年征文一等奖;《伊利亚随笔选》获得首届全国外国文学图书评奖三等奖。

? 诗人徐迟在为袁水拍所译彭斯《我的心呀在高原》诗集写的序里提到:要读懂莎士比亚,必需有详注的好版本和工具书。我到重大图书馆找过,沒有。宏大的读莎计划只好放弃。不过在内心深处埋下一个志愿: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看懂莎士比亚。这一心愿像一颗种子,在心里生根,五十年后发芽、开花、结果,编出了一部莎士比亚字典。

? 我挑选平时最喜爱的诗文片断,如“The Vicar of Wakefield”,“Pride and Prejudice”,“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第一章,王尔德的“The Happy Prince ”,“Freshman English Prose”中的散文和短篇小说,“The Golden Treasury”中的“Spring”等短诗,《圣经》中耶稣的“Parables”以及《哥林多前书》第13 章,都一一背诵下来。

? 学好语音、语调,锻炼听说能力,乃是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需在青少年的时代就打好。同时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学好基本语法。对于高中生应鼓励其阅读生字不多、程度浅易、内容生动有趣的外文书籍。

? 能独立阅读外文书,才能真正尝到学习外语的乐趣,巩固学习外语的成果,并有助于自己一生的事业。

? 不读文学书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英语学习和中文学习道理一样。这不仅因为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结晶于她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其他文史哲作品)之中,学习语言的最高阶段是攻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人生受用不尽的一种高尚乐趣。

赴快乐学习学习感想 篇4

4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学校长赴快乐学习参观学习活动,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来自于思维空间。一路上,县教育局领导、各中学校长谈笑风生,笑声阵阵;展望未来,议论着英山教育的优势和潜力,笑谈英山教育的趣轶闻事,喜悦洒满艰辛的旅程。

一、进入校区感受

踏入快乐学习北门,建筑群气势磅礴,一块刻有校训“真善美”的巨石屹立在路正中央。对面高楼上“快乐学习”四个招牌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校园面积不小,整洁而漂亮,一条小河环绕校区,绿色的苗木林立,青色的绿毯铺满,红色的鲜花点缀为学校增添了不少美色。一派宏伟的现代化教育规模笼罩每一个人的思潮,随着逐步深入,巨幅标语、宣传橱窗、警示牌匾、尤其是教室学习区到处贴满了英语单词、名言警句、方程式、公式,好一派知识蕴藏宝库,现代文明传承的的气息,在这种环境里,怎能不出一流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启示:快乐学习的首任校长从一个民办教师开始,在艰苦的教学条件下,苦苦摸索,以自己的女儿做试验,探索出“先学后教,当堂作业”的教学模式,并强力推行,期间的阻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试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校长整理出的东西竟然如此有效,把一所学校推向了一个他自己也许都不敢想的高度,而且全国各地趋之若鹜地去取经,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东西在吸引大家吗?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把教学回归她本来的面目,就像当年的小岗村分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样,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二、走近课堂教学

25日是听课的时间,根据我任所任教学科听了一节化学课和一节生物课。两节课的共同点:都是复习课,都注重知识的落实,课堂上的展示能显示出教师课前所下的功夫,教师的基本素质都非常高。化学复习课是苏科版的《化学反应中的图像》一章,教师首先发放一份学案,让学生自己努力自学、探索,自由找小组成员中的对象讨论,学生在短短8分钟就全部往完成,足见其效率之高;接着让小组分别叙述答案,讲出理由,尤其是详细阐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足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新理念;随后,教师通过课件,对本章进行的是总结性复习,通过课件的几张幻灯片,简单明了的展示出来。值得启示的是:题目的选择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此也能看出老师备课的功夫所在。每道题的处理方式都是学生先做,矫正错误,精讲点拨。虽然是复习课,没有很明显的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整节课一气呵成。虽没有最后的达标检测,但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获得新知识,课堂效果非常好。

生物课是王小娟老师一节七年级的《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一章的复习课。整个课堂流程非常清晰的:首先通过一张16开单面的本章的知识概要,共11个问题,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确实在认真的讨论。完毕后老师问“有没有不会的问题”,没有学生举手。于是老师再问“全部掌握的举手”,结果都举起了,老师无奈。接下来是老师领着共同复习回顾,学生跟着回答。最后就是当堂达标了,也是本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达标检测题是16开的反正面,学生不看课本独立完成,进行“挑战一百分”。根据学生的做题的进度,老师随机抽改,把错误率较高的题做出标记,重点讲评,其他的题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的一节课的劳动量很大,节约的却是课下的批改讲义的时间,这样反馈及时,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启示:结合县教研室王应宗主任组织的在方咀中学化学研讨活动中,刘阳老师的化学示范课,以及泰州快乐学习听的几节课都是“三为主、五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师的基本素质高,对教材的挖掘很深,显示出较高的业务水平。学生的高涨的学习热情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要提高教学成绩,除了加强老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还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显得尤其重要。

三、走近自习课堂

快乐学习的自习课是非常多的,并且都有任课教师驻班。有晚上的晚自习,午饭后的小自习还有下午晚饭前的自习课,除了高效的课堂外,自习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巩固学习时间,老师在自习课上可以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晚自习上,几乎所有的班级都在做试卷(因为新课学完了,要迎接月考),到下课时间统一上交,老师批阅。所以我们在观看自习课时没有发现说话拉呱的学生,更没有后三排学生睡觉的现象,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不仅体现在“新授”课堂上,就连自习课也那么的高效。虽然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不能体现自习课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习惯是值得我们的学习肯定的。

启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要狠抓自习课的管理,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应该从入校抓起,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有内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就像快乐学习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才是一切工作的源动力。

四、深入学生活动

24日上午,我们亲眼看到升旗仪式,队形那么整齐划一,动作那么规范,气势那么宏伟,庄严肃穆,使我浮想联翩,古代沧桑的中国,现今“快乐学习”模式的教育,禁不住思潮起伏、泪水泉涌。

24日下午听课结束正好学生站队就餐,从学生整齐的队伍,朴素的装扮,统一的吃饭、解散时间,连这种就餐也秩序井然,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看出管理那么细致、那么到位。他们细节上在塑造高品质的人才,启示:细节决定成败。

五、几点探讨与君共勉

1、快乐学习是一所由农村联办中学发展而来的具有作为全国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的苏北品牌中学,近来该校越发引起各地关注,是否在素质教育格局做一些探讨和研究,从整体教育方面看,仍然脱离不了强逼硬灌式的“应试教育”缩影,发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是亦是《教育发展纲要》“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要求;

2、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须在学校、处室、班级、教师监视、管理的方才天地范围之内,学生没有丝毫自主余地,是否扼杀青少年天赋、桎梏儿童天性,这不正是网络上声声谴责、深恶痛绝的教育现象吗?

学习《宪法》的感想 篇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在这学期宪法学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

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宪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宪法具有指引和协调作用,指引作用是所有法律规范都共同具有的作用,它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的导向、引路作用。法律规范通过明确而原则地昭示人们可以为某种行为、不能为某种行为、必须为某种行为、怎样为某种行为,从而使人们在行为活动中有明确的遵循。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当然具有指引作用。但宪法的地位和内容,却决定了宪法的指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就指引的行为主体而言,它既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也包括公民个人。也就是说宪法同时指引着国家行为和公民的个人行为。宪法不仅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国策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而且还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规定即为国家和公民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二,就指引的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宪法规定的内容并不只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旦然在规定的详略或者抽象程度上会存在差异,但无不可以在宪法中找到原则、精神。因此.宪法指

引的领域非常广泛。第三,就指引的效力来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第四,就指引的思想基础来讲,既然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那么宪法对机关、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指引,实际上贯穿着民主的基本精神,或者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正确指引,促进民主的真正实现。

协调作用是宪法对于整体社会的作用。如前所述,宪法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宪法通过调整各种社会行为,不仅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循,而且也使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形成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

宪法还具有评价和宣传作用,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怎样,总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价值和效果。法律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自然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它通过判断机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是否有效或合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尽管所有社会规范,诸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和社会团体的规章等都具有评价作用,但法的评价与其他社会评价不同,它具有客观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的特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其评价作用还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宪法评价具有广泛性。如前所述,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而其他法律则不可能。第二,宪法评价具有集中性。既然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依据.那么宪法评价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综合评价。第三,宪法评价具有最高性。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它为依据,一切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性。同时,宪法不仅是评价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而且它还具有宣传作用,它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通过总结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所发生的四件大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宪法正文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也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公民意识的增强 宪法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明确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公平权的明确规范。对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要想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除了做到不侵害公民权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履行职责,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具体执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做到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努力做到不让违法份子有漏网之鱼。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作,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这一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

学习感想 篇6

这里的“精”不指精湛,而是精明。或许很多人马上有异议:精明?我就不是聪明人,怎么精明学习?错,精明学习不是只有聪明人能做到,而是任何有心学习的人都可以做到。

为什么呢?

第一,我不是聪明人,但我确实做到了精明学习。考试科目虽多,但我们可划分为难易两种,划分标准为自己擅长的与不擅长的。譬如,我擅长计算机、英语、思修、体育,那么这四门对我来说就是容易的,其余的自然是难的。那么学习自己容易的科目,那还不简单?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应对考试。这四门的好成绩轻松到手,且不太占用课余时间。剩下难的,自然也就剩下较多的课余时间应对。敢许问题又有了:难的科目我怎么也学不懂?不可能,因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一切皆有可能。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克服懒惰的习性,不懂的看多几遍,做多几遍,熟能生巧。

第二,我是有心学习的,才能学会精明。很多同学会抱怨:我部门工作忙,我社团活动多,能有那么多时间吗?那么,我很想敲醒这一部分同学:你敢再找出其他不愿学习、无心学习的借口吗?我觉得自己也并不是很闲,既有部门(一有活动马上跟踪报道),又有社团活动,还少不了篮球、羽毛球的院队训练,亦不荒废班干部的职责。曾有一段时间,我常发牢骚,确切地来说,我一直都有抱怨着“忙!忙!忙”。时至今日,我还偶尔继续发牢骚,但是宣泄过后,我们必须还得面对现实,把该做的都做了。这时候,学会精明就是必须的。发泄情绪没问题,重点是不要发泄太久,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当决定参与部门工作等等的时候,就必须心无杂念,一心一意。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有心,精明分配工作、活动、学习之间的时间。

第三,要想真做到精明,还得劳逸结合。倘若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几个小时,吃饭一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工作、学习、社团活动,那么这不叫精明,而叫劳累。一个学期四个月左右,日复一日,你会感觉不到何谓劳累的吗?你不会觉得这样的日子乏味无趣的吗?因此,看书累了,做题累了,活动累了,停下来歇息歇息,娱乐娱乐。娱乐的方式就是精明的重点。我们可以选择与室友聊天、下棋,也可以看一下有益身心的电影,听一下自己爱好的歌曲。这样娱乐完了以后,身体也充好电了,继续学习。

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学习基础

本人曾经历过初中的一轮循环教学, 深知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初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所以高一阶段特别是上学期显得特别关键, 这里先探讨一下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 然后寻找解决策略, 从而夯实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高一数学学习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 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 如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 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 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 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 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机械性的印迹, 导致学生理性思维差灵活性差。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 论证要求又高, 很多学生会反映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 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 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的机会比较多, 为了提高平均分, 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 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 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老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 注重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在把握学生知识能力上出现偏差, 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 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 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的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 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时, 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 缺乏自学能力, 而高中教材本来就内容多, 老师作业布置多了他们抱怨多, 作业之外他们自己又不知道练习, 更谈不上自学。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 认为可以松口气了,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这种想法对学生大大不利, 因为高一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更是高考的重点, 在学生还没适应高中学习时贯穿高中始终的函数已经学完了。

4、高中思维的节奏过快

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 与初中阶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的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等等。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 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 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高要求,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 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 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学生往往抱怨高中老师方法规律总结少, 而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都知道有些规律方法多了反而束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

我认为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比较有效。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手里准备一套初中教材和教学大纲, 要经常翻阅初中教材和大纲了解中考要求, 知道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 适应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摸清三个底 (初中知识体系, 初中教师授课特点, 学生状况) 的前提下, 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 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2、新高一要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 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们学校实践, 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重形象、直观, 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直观化方法使学生对抽象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 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要多提问学生, 增加学生单独回答问题和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 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 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一阶段是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可以有步骤地增强思维材料的抽象性和辩证性, 提高思维品质, 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材中是用集合语言给函数下定义的, 而集合语言本身就极其抽象, 加上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内涵比较隐晦, 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可先从初中对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出发 (初中函数定义:一般地, 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有两个变量, 例如x和y, 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 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 , 如对特殊的他们熟悉的函数y (28) 3 x (10) 1, y (28) x 2中x的取值范围、y的取值范围, 先用集合表示, 再给定义域、值域下定义, 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上建立了怎么样的对应关系, 进而利用集合语言给函数下定义。这样, 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 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 用特殊对象描述一般对象, 就可以在已有的思维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总之, 如果老师能在处理教材时做到:抽象结论具体化, 抽象方法通俗化, 给学生有一段适当的过渡适应缓冲期, 学生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消除学习障碍。

4、认真编写作业

市场上现成的资料很多, 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而最适合的莫过于针对本校学生实际自编作业, 我们备课组在编写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紧扣课程标准, 首先从教材的习题上选取, 再从其它资料上寻找, 因为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根本, 是最值得信赖的资料, 不可以忽视教材上的例习题而重视其它资料。

(2) 每天约12-13个题目, 题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基础训练和能力训练并重, 让学生练出味道来。

(3) 以当天教学内容为主, 另有约三、四道题是属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些典型题, 易错题, 这样形成滚动, 学生不致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有时就是把前面作业题稍做改动或干脆不动, 有的题目甚至能让学生做好几遍, 不少学生反映说每做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 对知识点的运用、解题方法的掌握、解题步骤的规范化都有提高。

(4)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一大一小两道选做题, 让他们吃饱, 拓宽视野, 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5、严格要求, 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 (预习、课堂、巩固、作业、考试) 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 订正错题, 要求学生有数学笔记、典型例题搜集本, 纠错本、草稿本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 应限期改正, 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 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 如第一章可分为块进行教学, 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复习、测验, 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 循环上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6、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 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 另一方面也靠教师的强化。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 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 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眼脑口手并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 以扩大知识面, 以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章节总结, 把知识串成线, 做到把书由厚读薄, 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 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 篇8

[关键词]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39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等,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相合作。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这种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当、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扎实有效的合作。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合作学习的欲望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为基础,只有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且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教师梳理和能够体现教材重、难点的。例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在学生分清诗中叙事和抒情的句子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叙的是什么事?抒的是什么情?”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再读诗,然后进行独立思考。

二、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合作分工明确

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全体学习成员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人都在这一任务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在合作中能够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能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为了将合作落到实处,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即在课前或课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按要求编成小组。分组的形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差异组合式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名优等生和一名学困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各自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提高学习和对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

2.本组合作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因为小组成员互相了解、分工明确,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3.爱好统一式

这是有些课上为了将同一学习任务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而进行的分工,如将爱好画画的、朗读的、唱歌的、写作的学生分别分在同一组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前后座搭配式

有时课上时间不多,但必须要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就前后座四人为一组,效果也较好。

5.自由搭配式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组成学习小组,他们大多感情融洽、兴趣相投,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分组,使学生获得和班级每一名成员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渐能主动地向他人学习,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分组要灵活,而且小组分工要明确,可以有固定的小组长,也可以让每一名学生轮流当学习小组长。然后小组长按小组学习的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而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

在小组的交流汇报中,每次都要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讨论结果的代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言人来说,能获得伙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更好。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会更乐意与他人合作,从而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应对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与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中交流等技巧,进行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辅导,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听、会想、会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各抒己见的欲望。

三、合作学习要行之有效

19世纪以后,美国教育界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学校盛行,而中国的课程改革也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扎实有效地展开,不能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的成效怎样,问题提出是关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使讨论的问题难易适中,符合教材及学生实际的要求,并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教学《掌声》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英子的忧郁是为什么?英子的犹豫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找到了英子忧郁的原因,而且理解了忧郁、犹豫两个词的意思,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等特点。

2.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如今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尤其在课上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更应走下讲台,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听取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

3.合作学习要坚持不懈

有些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有人听课时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在日常教学中怕麻烦就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学习时,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没讨论完就进行讲解;学生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并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这些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会严重损害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视课本内容而定,需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就进行合作学习,需讲解的地方就进行讲解,不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不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反复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选出本节课最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实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的机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欲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洽、自由、快乐的环境,给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了条件。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当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怎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怎样通过合作学习使学困生爱动脑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去改进,从而使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因此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爱,我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上一篇:运动会比赛演讲稿下一篇: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