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习感受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清华学习感受(共9篇)

清华学习感受 篇1

清华之行,受用一生

基东小学:罗锦荣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清华大学暑期研修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各位专家学者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从内心发出一阵阵由衷的感慨,清华之行,受益匪浅,清华之行,感悟颇多,清华之行,激荡灵魂。

初入校园,清华大学这所全国最高学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绿荫的草坪,成荫的绿树,气势恢宏的建筑,极富寓意的雕塑„„古朴的风格,优雅的环境,清幽的小径,乃至成行摆放的自行车,无不彰显了清大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内涵和皇家园林的古典神韵。

清华大学,多少人梦寐以求和魂牵梦绕的求知殿堂。在这里,不知培育了多少国之栋梁和社会精英。记得一位教授说过,或许你已经错过了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机会,但你决不能再错过在清华大学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闲暇之余,我感慨,有生之年,来清华学习一回,此生足矣。

观大腕的风范,品大师的性情,领大家的精髓,自始至终,每位给我上课的专家、学者、教授无不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振明教授在开班典礼后给我们上的《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讲座,让我进一步体会了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梁启超先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实质以清大乃至国人无比的精神动力,再加上清华园这座古代皇家园林的高贵气质,无处不彰显了清大的诱人魅力和人文气息。

董关鹏教授的《突发事件处理和媒体关系应对》讲座,让我进一步捕捉到了当代媒体力量的无限动力,他那“上访不如上网,上告不如上报”的经典理论堪称“绝伦”。他敏锐的洞悉力,超强的语言功能,果断的睿智和健谈的风格,无不让我洗礼灵魂,涤荡思想。

蔡永红教授的《绩效考核与教师激励》讲座,拓宽了我们学校体制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使我眼前一亮,找到了打开时下制约教师评价制度的瓶颈,顷刻间心胸豁然开朗,坚定了改革的信念。

吕建强教授的《走进音乐的世界》讲座,让我从内心深处无限感慨地体会和感悟到了一个音乐家用他的思想和理念赋予音乐教学的超乎实际的精神实质,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外行听得乐此不疲,心猿意马。学习闲暇之余,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天的清华校园的参观。徜徉在清大寂静清幽的校园里,内心深处体验着不一样的情感。

走进清华,徜徉于清华校园内,时时处处都为清华之俊美而折服。二校门、大礼堂、工字厅、清华学堂、荷塘月色,古朴典雅、方正宏伟,充溢着皇家贵气;钟灵毓秀的自清亭、荷塘月色和近春园遗址,碧荷红莲,波光潋滟;最让人陶醉的是庄美挺秀的“水木清华”,其景色的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一变而为“水木清华”的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待考)。闲坐其间,品赏着“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怡人美景,吟诵着正中朱柱上沈广文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一时间竟分不清人间和仙境。

曲径通幽的小道,寓意经典的雕塑,温馨悠远的荷塘,还有校园错落有序的布置格局,通过了解和外人介绍,让我仿佛感受到了清华学堂的古老,庚子赔款的耻辱,以及科技产业的无限能量,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

尹文刚教授的《阳光心态打造与情感管控》讲座,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知足常乐的那份恬静和自我形象修养以及心态塑造的那份自信。同时也愉悦了身心,从中悟出了案例《移动日本富士山》中“山不过来我过去” 的那份豁达和宽容。

李真顺老师的《校长语言艺术》讲座,让我们在“泱泱华夏”的戏谑声中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他的风趣,他的幽默,他的调侃,还有他的诙谐,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了他极强的感染力和近距离沟通的亲和力。

李左东教授的《经济形势分析》讲座让我们这些不懂经济和政治的门外汉从她的言传身授和字里行间捕捉到了中国经济的另类色彩和真知灼见。

程郁缀教授的古诗词赏鉴讲座让我们又一次读懂和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诗词歌赋这文化精髓的精神实质。他以自己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积淀的独到见解和研究成果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唐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无线魅力。

杨阳教授的国防讲座精彩绝伦,扣人心弦,从他的讲解中让我们近距离地与专家面对面的了解了当今国防技术的先进和飞速发展程度。

窦桂梅和张景浩两位名校长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路上坚定了信心,找准了切入点,为谋求学校新的思想定位和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清华学习感受 篇2

一、校长要具有“教师治校”的理念

清华大学执著追求的精神,对“学术自由”的宽松环境,“教授治校”的理念,“学校的魅力”构建的思想,“校长对教授和学生真心呵护与关爱”的品位,无一不吸引着我,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贫困地区的校长们进行反思和探索。我想,如果我们也具有“教师治校”的理念,放下校长的架子,与教师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探讨学校发展之路,教师就会有主人公的意识。校长给教师宽松的环境,真真切切地关心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学校一定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校长想方设法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教师就能够对学校的任何事情认真思考,认真对待,就会自然产生对学校的爱,这样教师和学校成为了一体,学校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就会出现更多的“诸葛亮”。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之中,一定能够使学校兴旺发达。校长把教师当作朋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学校的大事都由教师说了算,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上,我们应该积极听取那些有闯劲、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的意见,找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应该比校长的一言堂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结合清华历史和理念整理自己的思想,还要将他们的思想传承下去;我们不仅要明耻与自强,增强我们的内在动力,还应该学会独立、交流与沟通,做到理智地走自己的路,更应该用科学与实干的方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科学之路来。

二、教学要让学生愉快而自由地学习

我们要树立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的观念,不要把教科书当成学生的世界;校长促使教师产生要自我超越,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还要让学生超越教师,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就是好学生的感觉;让教师的微笑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超越习惯,超越传统,努力实现超越自己的过程,就是奠基学生生命的过程。将“让学生能写出一笔好字,练就一个好口才,写出一篇好文章”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这就是回到了教育的原点,在学生的生命里注入了源泉活水,学生一生就会亮丽而灿烂。我们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开设写字课,重视学生写字训练,开展朗诵比赛、辩论赛、口头作文赛,还可以办好学校的校刊,吸引一部分学生热爱文学,把兴趣和爱好引导到热爱学习,热爱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来,把教育的终极目标锁定,成就学生的梦想。我们致力于在学校开展一些语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爱心,充满怜悯,充满渴望了解的求知欲。我们应该改掉过去教育教学漂浮不注重实际的情况,改变作秀的课堂,实实在在地抓写字、训练口才和写文章的写作练习,才能够真正回归到教育的原点。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能够放眼世界,雄视五洲。

三、学校育人要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在长期活动中积累形成的,为全体成员认同的信仰,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把校园文化与“爱生学校”理念结合起来,构建“魅力学校”,吸引千千万万学子,在这里乐学好学。生活就是文化,文化造就人。

某学校校长有一句名言,“犹豫不决的时候,先找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规定找文化,没有文化找校长”。校领导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学校教育要教,更要育,用文化来陶冶。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大课堂、主阵地,不仅是“教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熔炉。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总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为外界所感知,要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文化建设要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切忌搞标准化,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学生,标准化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依靠师资水平,“育”全凭文化养成。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具有巨大而无形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这就是强调校园文化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一所好的学校在于自己有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思考和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学校。

某实验学校中层干部向一位调查者说:“到今天,我一共经历了三位校长。第一任校长爱喝酒,教师都特别能喝,有的教师甚至把酒带到传达室和校长一起喝;第二任校长爱跳舞,学校经常‘歌舞升平’;现在的校长爱学习,教师也都被带动了起来,现在风气非常好,积极向上。”由此可见,校长这个领军人物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校风,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创建校园文化,康奈尔大学的校训是———“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科目”,要了解儿童在学习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寻找儿童学习的多元途径与资源;掌握指导儿童进行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爱护学校的每一个儿童,特别是女童能够获得有质量的教育,进而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更多儿童从中受益。对每个学生充满期待,并鼓励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不将自己的任何事情留待他人去做。教师要像父母包容孩子的过失一样包容学生,兼容并蓄多元文化,教师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领略到“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情境。优秀的校长善于为教师制定发展规划,让教师自己感觉到自己的一步一步发展是有目标的,学校清楚,教师自己也清楚。这样,教师就会把学校作为他自己的一部分,学校就会充满活力,具有不断向上、不断创新的盎然生气,就能闯出一条五彩之路。

四、学校教育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教师

学生的心理疏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现在的学生自杀事件,大多源自于学生有了心理压力和难解的问题,无处发泄,找不到对象倾诉,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窦桂梅老师告诉我们,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方法,小学生着重在关爱上,初中生要注重倾听和诱导,对于高中生,要善于启发引导。她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例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天有位学生找窦老师(她当时正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倾诉,告诉窦老师说,我们班某某同学,在两个月前向他借了五十元钱,到现在还没有还,而他自己却大手大脚地花钱,好像完全忘记了向我借钱那回事。希望老师帮个忙。窦老师没有犹豫,也没有找那位借钱不还的同学,而是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字:“给” (给过别人吗?接受过别人的给吗?你要求过没有?) 、“要” (被别人帮助过吗?你被动帮助过别人吗?可还可不还) 、“借” (借过别人的东西吗?要好借好还。时间长了,要给个说法) 、“拿” (不借,拿去之后,用完了再解释并且还给主人) 、“偷” (拿去了,不还,那是偷) ,并按照顺序解释五个字的含义,并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进行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让全班学生自己思考。不仅那位求助的学生心里舒畅了,更重要的是,第二天,那位学生将借的50元钱还给了那位求助的孩子。不仅解开了求助者心里的疙瘩,而且教育了全班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了这五个字的真正含义,懂得了怎么处理身边的看起来小实际不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能从这小小的事件里学会生活。

青春期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强,独立意识强。校长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维特效应”远离学校,使学校自由、和谐、健康发展。在课堂上,或许师生之间就有着潜在的对立情绪,教师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好……

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倾听和鼓励,教会学生常用写日记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心灵,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对学生精彩人生给予真诚的帮助。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孩子了解青春期叛逆的特征,懂得叛逆期要学会自制;还要真正平等地面对学生,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尊重他们;不拿不同性格、不同类别的学生作比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会倾听,在倾听中疏导孩子们的心理压力,正确引导他们的对异性的朦胧情感。设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烦恼就找心理辅导老师,在单独封闭而安静的环境下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原委,教师就能查找到真正的“病因”,对症下药。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行;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行。”这是狄金森的优美诗句。教师就是要善于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愉悦的精神旅行,使学生在旅行中免于哀伤,行走在幸福快乐的花园里,找到光明的大道。

清华学习感受 篇3

时事引读>>

2016年7月末,一篇署名为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悄然间在网上火了起来。信中提到,在带队孩子们参加国际比赛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乏教育,与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在文章走红后,引发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共鸣。出身名校的这样一群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由于该信赤裸裸地呈现了最真实的教育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素材聚焦 赛场外,文明礼仪缺失

窦校长在《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中提到:

1.有些同学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少教育。出门就跑,不抬头看人,冲上公交车大声喧哗,不给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们让座。在食堂吃饭,横着插队拿面包。看专业合唱演出,说话,晃悠座位,外国观众看不下去了,回头两次沟通,老师也教育,可置若罔闻。

2.没有节制,贪吃、贪玩严重。比如有的同学吃自助餐,拿很多,吃不了就扔在那里,餐厅人员直摇头。而且次次是这样,老师反复提醒,依然我行我素……

3.比较自私,不乐于帮助别人,生活中、学习中从来不主动帮助年纪小的、行李多的、身体不舒服的同学,有时候老师指定,还百般不愿意,最后到底也没帮。有几个高年级女生,跟公主似的,一说就给你脸色看。也许是青春期,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本文有删减,欲查看全文,请移步本刊微信公众号:zuowensucai,回复关键字“窦桂梅”即可)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清華附小合唱团的孩子在赛场外的表现,让人忧心。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努力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仅重视学习成绩,也应注意品德修养的培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感受清华感悟人生 篇4

厚余幼儿园杨伟萍

2011年12月,寒风凌厉时,我们怀揣憧憬与希望,略带对北方冬天的恐惧,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9天的“武进区教育行政干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初到清华暖暖室内暖气,亲亲的清华人使我们即刻便打消了对北方冬天的恐惧。清华园这所古老而沧桑的大学,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的治学理念,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又渗透着西方的精华。就是这所历史悠久、专家云集、教学科研水平高超的国内最高学府,是我心驰神往的圣洁殿堂,能在这样的殿堂里获取真知、提升自我,我倍感荣幸。

一、历史悠久的清华

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参观了以清华园为主体的清华大学,西部是近春园。校园里面古木葱茏,小溪清澈,沟渠纵横,漫步在片片葱茸中,那种久违的宁静与温馨,仿佛一杯碧澈通透,幽香宜人的清茶,缓缓的带给你一种贴心暖胃的舒适……。虽然是冬天但走到一处幽静的池塘,人称“水木清华”。便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想到了《荷塘月色》那“青雾浮起”的意境,翠绿的荷叶在风中飘逸,伴着垂柳曳动的美景,细细品味那“笼着轻纱的梦”一样的惬意,一种享受生活,放松心情的快意油然而生!

标志性建筑——“二校门”那里我们拍了集体照,往里走,穿过林阴道,前面豁然便是一方绿色的大草坪。草坪那端,稳稳当当端端正

正坐落着的是巍峨的大礼堂泛着铜绿的圆顶、红色敦实的墙身,四根汉白玉大石柱撑起的白色门廊以及泛着金光的大铜门。在蓝天绿草之间,大礼堂给人一种不屈不挠、雄浑踏实的感觉。它是清华园的标志,也是长期以来清华师生认为是清华人性格的象征。而位于大草坪正南端,校友赠送的日咎上刻着的“行胜于言”,也将清华师生这种朴实进取的性格特征表露无遗。大礼堂后面的图书馆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师生们匆匆走过的背影,闪烁着学术的薪火传递。

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着。

清华大学的景致不仅令人欣羡,清华园里的师生更是让人钦佩。文明和谐,在这里可谓一道绚丽的风景,无论在老校区,还是在新校舍,无论在教学区,还是生活区,只要你寻求帮助,总会有人伸出温暖之手。初到清华路途不熟,我刚一招手问路便会过来几个学生热情为你指点,有时还会捎带着为你讲解几句。清华是一所开放式大学,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员很多,我亲眼目睹了一位长者主动走到人群中,为游人讲解历史的一幕。其实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在清华校园十几个诺大的食堂餐厅里进餐情形,每天中午,千人涌入,但却丝毫感觉不到吵闹和喧哗,排队、选菜、刷卡、用餐犹如大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这种文明气息和人文关怀,真的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二、博学严谨的大师

说到培训,我会习惯地把休息、养生和躲清净联系到一起,而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这次培训则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说真的,如果你愿意把积累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的话,那么端坐在清华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感悟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坐在清华的学堂中,我们能够直接领略到清华名师的风采与境界。他们作为学术的象征,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几个小时的精彩讲授中,不看稿子,不坐椅子,声若洪钟,既讲亦演,滔滔不绝,例子俯拾即是,记忆力真是惊人,真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教师的楷模。

短暂的8天,10个专题讲座,整个研修班的课程安排得相当好,内容涉及清华文化与精神、国际形势与我国安全环境、校园安全管理、易经与领导智慧、沟通魅力、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走进音乐的世界、心理调试与压力管理、领导者的语言艺术。这些内容的设置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紧密相连。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带来了一场校园管理与领导力提升的盛宴,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思考力、领导力、决策力和执行力,让我的许多理念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拓宽,而引发我最多思考的就是“学习与创新”。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解决思想观念的,更有解决基本技能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才高八斗、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的讲解生动

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实用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特别是听了李真顺教授的讲课,有一种 “朝闻道,夕死足矣”之快感,感受着高明领导用人的魅力。此次学习,对我的理论知识是一次丰富,对我的领导能力是一次提高,对我的个人综合素质是一次全面提升。

三、心灵启迪

初入清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前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几个大字,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不甚了解,还是聆听了大师们的讲座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懂得了这八个字其中的深刻含意和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浸人心脾。所谓“自强不息”,其实就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我认为一个人在艰难困苦面前重要的是要学会面对挫折,拥有一个好的心态,重拾信心,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而说到“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德”字,其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更深层次的含义应该囊括“协调、沟通和宽容”。是呀,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四、工作启示

短短的几天在清华校园中的学习和生活,清华文化、清华精神却萦萦在耳,挥之不去„„ 进了清华门,便是清华人。“学归”已

一月有余,每念此事,思绪翻滚。大师讲述,历历在目。“行胜于言”的校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等,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清华精神,感悟到了人生真谛。我在这里找到了,也体会到了对知识渴望,做为一名幼儿园园长对社会的那种责任和义务,也真正体会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正含义。

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我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经根植于我的灵魂深处,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当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我当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弘扬清华精神,铸造辉煌人生。

我衷心感谢区教育局给我们营造的平台,衷心感谢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教师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港大vs清华 一样面试两种感受 篇5

来源:北京晚报

香港因为它极具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和与北美接近的教育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香港高校,作为自己成长为“国际人才”的训练基地。

据了解,自1998年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至今,香港高校“把大学销往内地”的战略不断升级。

今年,共有12所香港高校获准在内地招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被批准列入提前批次录取。香港高校几乎都把名额指标使用到了上限。港大去年的招生人数达到270人,几乎是2003年的5倍。8所获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500人扩大到今年的1600人。香港高校已经连续几年招走了北京的高考状元,那么是什么使学生们选择到香港读大学?这些报考香港高校的孩子是抱着怎样的初衷?在赶考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感受?

憧憬多彩香港

星星的高中在北师大二附中的文科实验班度过。在这个蜚声北京的班里,有太多刻苦又优秀的学生。星星也十分出类拔萃,但并不是那种闷头苦学的类型。她的生活除了书本习题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纷繁的课外书、看不完的电影和电影杂志、看不够的费德勒、课外又学德语又学空手道,这些都赋予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所以,当她听说有香港大学这样一个自由、开放、充满生活情趣又学风纯朴的地方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加上星星的妈妈也常常向她列举香港的种种好处,她便开始向往有朝一日可以去香港那些建在山上的美丽高校。

“香港的大学很国际化啊,有不同国家的老师和同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而且可以一个人在那边,过不同的生活,多有趣!”对于长期受多种文化熏陶的星星,香港大学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香港的全英文教学,对英语成绩出色的星星来说就更是吸引她的磁石,她的英语高考成绩在班里是第一。

糟糕的清华面试

对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中国内地最好的大学,星星也是十分认同的,“北大也很好。”她认为两地的高校侧重点各有不同:内地大学的文科基础课程十分出色,比如北京大学的中文、历史、哲学;而去香港的大学学商科则比较好。“北大清华沦为二流?我不觉得啊。”因此她在高三上学期也报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并且得到了去清华面试的机会。

在清华的面试给了星星一个糟糕的回忆。“老师一点儿都不和蔼,就是想尽办法把你难倒。几千字的自荐和推荐信大约也没有看。”清华的老师问星星:“你看过《儒林外史》吗?”星星说:“呃„„只看过《范进中举》那一回,语文书上的„„”这时老师蹙起眉头,不满地说:“你怎么能连《儒林外史》都没看过!”老师的态度让星星很不愉快,她觉得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

感人的港大邮件

自主招生虽然失败,但没有给星星带来过多影响和挫败感。她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模时一举考了年级第二。于是最终她在第一志愿里填了北京大学。不过提前批中,却赫然填上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科奖学金基础班。而且还报考了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她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志愿的:“当然想上香港的大学,所以报了港大和中大。考上哪个都很知足了,考不上就上北大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考香港大学的过程中星星问了关于交报名费和专业的问题,校方的回复相当迅速且有礼貌,“很快就回了,而且答复得也很详细。不像国内,等好多天都不带理你的。”有趣的是,港大的回邮开头是“致敬爱的刘小姐”,导致星星也把自己的邮件开头从“港大招生办”改为“致敬爱的港大招生办”。邮件虽小,但是每一个收到这种邮件的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一间大学对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港大面试培训班

星星高考发挥得没有一模好,但是634分也足够得到港大的面试资格了。一开始星星并没有参加面试培训班的意愿,不过正好亲戚家的孩子报了却因病不能去,便叫她顶替。面试课的前两天是讲自我介绍,后几天是小组讨论,练习各种各样的话题。老师则是前几届考到港大的内地学生。通过这个课程,星星每天都要说上很久的英文,本来基础就好的她感觉自己的口语“越说越顺畅”。面对几天后的港大面试,心里也有了底儿。“知道了面试是个什么样子,心里也不会太紧张了。”

平等的港大氛围

6月29日下午,星星来到清华大学留学生楼参加港大的面试。由于有了充足的准备,当她进入候考区时心中非常的踏实。虽然即将进行面试前有一点小小的紧张,但是一走进考场看到和蔼的考官,星星又平静下来。“有一个考官是个欧洲老太太,面容特别慈祥,胖胖的,一头金发。她总是笑呵呵的,让人一看就觉得放松。”她回忆道。星星所在的组有八个人,只有一个男生,所以考官第一句话就拿这位男生开涮:“咦,这一组没有男孩子啊?”这位被无视的男生连忙纠正:“我是啊!我是男生!”就这样,紧张的空气一下子松弛下来了。

接下来考官只是让大家报了名字,没有让大家特别做自我介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问题——“你最害怕的一件事”,然后先说起自己的经历。老太太回忆说自己最害怕的事是看自己的两个儿子玩蹦极,她吓得眼泪横流,直用手捂眼睛。现场的气氛更加轻松了。星星则讲述了自己母亲生重病让她担惊受怕的经历,她说那一次体会到了生命与亲情的可贵。

重头戏则是小组讨论。这一组的题目是:你怎样看待同性婚姻。八个人分成两组,星星选择了赞同一方。她的观点是:选择同性婚姻也是一个人的权利,应该保护人权,尊重个人的性取向和选择;不能说同性婚姻就是错误的;这个社会应该是开放的多面的,要有包容性;但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法律,保护同性婚姻者,也保护了社会。而反对方的观点是:同性婚姻不符合伦理道德;同性婚姻没有后代,是畸形的家庭;即便收养了小孩,那么小孩是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利于成长。甚至还认为没有后代的同性婚姻会导致新生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缺乏。思维之丰富,可见一斑。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星星都能够用英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且她认为考官非常亲切,会鼓励每一位考生。在这个组里有一位同学很少说话,轮到他时总说没想好,考官便安慰道:“没关系的,慢慢想,下一次再说也行。”就是这种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星星觉得,港大的老师乐于放低姿态、是在真心和每个人交流,并且让每一个考生都得到了重视和鼓励。

结果会如何呢?星星的表现能不能打动港大的老师?那就要再等一等才能知道了。她自己的感觉是:“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家都很出色。但是无论结果怎样,面试都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因为我们和考官互相尊重,这种感觉在清华没有过。”(赵蕾)

(责任编辑:刘杰)

清华学习体会 篇6

幸福学习

——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能力素质,教育集群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期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能来到这历史悠久、学风严谨的大学深造,是我一生的荣幸!因此,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集群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50位学员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们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饱受终身裨益。

一、用国学文化,孕育 “精、气、神”。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晶。在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大学之道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课中,我们知道了大学之道指的就是培养全人格的人。大学之道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教授《学记与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课上,我们感受到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明白学诗其实学习的是一种情怀,学习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做为学生要守规矩,做为公民要守法律,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这样才能快乐和谐的生活。

在两位教授的课上,我们还感受到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 “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 国学经典文化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孕育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精、气、神”!

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学校也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我校从这学期开始,每个年级每个班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带领孩子诵读经典。希望能将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更期待,灿烂的文明,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

二、用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

风靡全球的美国哈佛幸福课中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幸福的人生是快乐+有意义的人生。”1月27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国习惯教父”周士渊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从课伊始,周老师铿锵有力、底气雄浑的声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我知道他是一位由在死亡边缘挣扎,到今天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七旬老人时,我更是惊呆了!周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的证明了他发现的“新大陆”——养成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周老师还各我们分享了他理论上的十二字:“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达。”还通过举出很多自己与其它名人的事例,如富兰克林,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每日一分钟日记”或"用表格记录"的方法,帮助自己养成习惯,达到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一个教育阵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学生成长。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樊富珉教授和国培专家张渝鸿老师,让我们在《积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和《有效沟通 成就魅力教师》中学习到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她们通过大量的案例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诠释了心理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要求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

上完两位教授的课,给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惯,任性,自私,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多种途径,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塑造学生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曾经听到一节班队课《同学间的互助》。课上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教师创设这种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感受学生心理 激发学习兴趣 篇7

一、使教学过程具有情节性、悬念性

所谓教学过程具有情节性、悬念性,是指教师在钻研文本基础上,在定位教学目标的同时,确立学生需要掌握的若干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力争做到让它们有层次地衔接起来,使教学过程具有情节性、悬念性。其效果如同我们看情节波澜起伏的小说一样——看完上集,急着想看下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重视导语的运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喜欢用新颖的导语来导入新课,常见的导语方式有:温故知新式、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陈述式、对比式、题解式、故事式等。这些导语的灵活运用,能够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凝聚注意力,让他们的听课神经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笔者曾在一个新的班级上过公开课,由于与学生的关系陌生,有点担心学生配合不理想,我灵机一动,把姓名介绍设计成导语。我说,我的姓名叫唐国友,唐朝的“唐”,国民党的“国”,朋友的“友”,但是不要认为我是国民党的朋友(学生大笑)。我是同学们的朋友(学生鼓掌),今天,我能站在这里上课,是因为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学生大笑),我相信我们合作很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生齐说:有!)这一节课很成功,因为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起学生欢快的笑声,在笑声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创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是其中的一个很不错的案例。

另一方面,安排每一个知识点紧凑衔接,让学生以猎奇的心理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研究、探索、整理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脉络流畅,富有吸引力。教学课文《地毯下的尘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定位的知识点有:(1)归纳人物米妮的性格;(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感悟童话的主题。关于这些知识点,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思路:首先,题目设疑——“地毯下的尘土”中的“尘土”真的是尘土吗?(因为预习,学生大部分能回答“不是”,是十二枚金币)其次,从内容方面设疑——是谁获得这十二枚金币?(学生回答是米妮)米妮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能够获得十二枚金币?(学生马上默读课文)接着,让几位学生上黑板板书后,又设疑——米妮是这样的好孩子,课文对她的描写,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学生小组讨论辨别)再接着,又设疑——米妮是这样勤劳善良的孩子,她又有什么收获(物质上和精神)?最后,总结性设疑——学习这篇童话受到什么启发?(师生互动,归纳主题)如此周密安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逐个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

二、开展课堂小组活动,教学方法多样化

新课改理念提倡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发挥学生能动性,反对教师满堂灌。这种新思维,不但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体现了当代的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在课堂上开展适当学习小组活动十分必要。例如,师生互动,教师把身份降下,与学生探讨,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是学生非常企求的。再如生生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学习比赛,合作探究,让学生展示个性,表现自己的能力,学生更加喜欢。此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感熏陶法、意境感染法、朗读欣赏法、图文并茂法以及表演示范法等。把这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灵活运用、相得益彰,课堂就会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活跃的、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三、展示教师语言魅力,让学生心情舒畅

平时上课,强调教师要教态自然、亲切,固然重要,其实,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恰当、讲究艺术,同样重要。俗语说“教师靠口才吃饭”,就是这个道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这是当教师的基本条件。语言幽默、风趣、生动,让学生听得入迷,这是教学的艺术。用鼓励性、引导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这是教学的手段。所有这些要求,都是语言魅力的展示。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会给学生一种新的听觉感受。此外,评价学生时注意对象、讲究分寸,效果更佳。比如评价回答问题错了的学生,你说:“你回答得有一定道理,不是全对,但你有勇气,相信下次回答得更加准确。”这样,就会消除学生答错题的尴尬局面。评价回答问题对的学生,你又说:“你回答很对,而且比上次更好,希望你继续发扬。”同样,这个学生会更加有激情,争取下一个问题的回答。教师不同的语言表达,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教师重视语言技巧的运用,学生听课就会感觉舒畅、享受。

四、针对不同时间段,采取灵活措施,调节课堂气氛

师生都知道,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上午第一节课,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教师上课没有压力。而下午最后一节课,经过一天的学习,学生身体和大脑都感到疲劳,他们学习没有激情,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上课压力较大。此时,教师有必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措施来调节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较好的方法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用单纯而不烦琐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选择激将奖励法,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得到奖励。星期五最后一节课的最后15分钟,一般教师认为这个时间是无法控制的,如果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背完课文某段,可以提前5分钟下课,教师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立刻响起朗朗书声。结果,学生刚背完课文时,恰好是到了下课的时间。这种挖掘了学生的潜能特征,让学生忘掉急着想回家的浮躁心理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感悟。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快,关键在于细心感受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教无定法,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这个内涵,他们在课堂上大讲故事、笑话,开展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活动,博得学生一笑,但学生在大笑之后什么也没有学到。这种做法,我们不主张。以上这些点滴体会,是我平时教学实践的结果,它在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方面得到印证。各位同行,倘若你感兴趣,不妨来试一试。

清华学习感想 篇8

姜小军

五月二十六日在武董的关心下,我们一行走进了神秘的清华校园,圆梦清华学堂。在清华大学校园让人感受到世界名校的气魄和博大;让人感悟到知识带来的力量和震撼;让人在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对未来的浮想翩翩;让人的内心在瞬间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清华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鞭策着每一个清华学子为家国梦前赴后继,“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短短五天的培训学习和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企业管理与创新、组织运行、市场营销战略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

《创新思维与企业创新经营管理》课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MBA客座教授金超教授主讲。金超教授授课视角独特,剖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发人深思。思维就是思考的维度,创新思维就是发现或者发明一种新的方式,用于处理某件事情或者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传统思维的障碍,是惯性思维,心理设限,轻信,拒绝相信,从众的枷锁。俗语讲,老经验害死人就这个道理。创新思维的特征: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系统思维(蝴蝶效应)、纵向思维(五个why)、辩证思维(矛盾论)、联想思维、模仿思维。撕开神秘面纱,人人都能创新,让三思而行变六思而后行。突破思维定势,转换思维方法。当然创新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不断实践的探索,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组织运行管理》课程是资深管理专家,清华、北大特聘教授马作宽教授主讲。马教授从价值观入手,讲到价值观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核心。从道、儒、佛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从市场观,以百姓心为先,服务观,万物心为先,行动创造感动,竞争观,守正出奇,为而不争,诚信观,诚以待人,信以立身,用人观等方面。倡导学习水的精神,目标明确,不可阻挡,一往无前,能上能下,不畏强暴,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学习是终身的事业。21世纪企业发展什么最贵,人才。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再次感悟到知识的力量,让我对公司有了更深的感恩,我将用全身心的力量干好本职工作。

清华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与扶贫开发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在市委组织部的组织下,5月17日至5月22日,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高级研修班学习,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通过在清华大学6天学习,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对清华大学的感受

当我们走进清华这座百年名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建筑与古代园林交织的美景,清华校园绿草青青,林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是天然美、园林美、建筑美与人情美浑然一体。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使我感悟到了“清华”这两个字的厚重和“清华精神”的魅力。也使我深深地感到,清华是一个不空谈而重实干的地方,是一个人才济济、大家荟萃的地方,是一个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地方,更是一个不懈追求卓越的地方。这里造就了一代伟人、无数的科学家和世界级名人,好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天,我能有机会到清华学习,感悟厚重的清华文化。使我联想万千,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学员直接融入其中是梦寐以求的梦想,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在清华园里,我深切地感受了融入高科技的文化张力,感受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清华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以来,她共培养出近11万名毕业生,其 1

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文化传统,为清华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学生追求上进,刻苦努力。在这里,人才济济,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竞争激烈,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很努力。在这里,少了些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少了些浪漫和悠然,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这是清华独特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二、在清华学习情况

根据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市委组织部和清华大学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课程设臵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局部解剖;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实践;既重视讲授,又注重互动;既有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学习,也有社会稳定问题和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既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又有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和减压方面的课程。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清华大学对每期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实行严格评估制度,由学员无记名填写表格对老师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等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这次安排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得到学员们普遍认可和欢迎的老师,不仅有清华的知名教授,还有国内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专家。于建嵘和孙立平教授在讲解当前社会稳定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时,以他们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分析深刻的剖析了问题的实质,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很多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值得思考和试点实践;李佐军教授用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和实例生动地讲述

了产业链整合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用李教授的理论指导我市农业产业化布局优化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刘福坦教授,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政策,运用大量的实例生动地讲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及经济形势分析;李小云教授以渊博知识、独特视角,讲述了转型性相对贫困的新理念,对当前我市重点开展的扶贫攻坚任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李虹教授讲述的压力管理和心态调节,对调整阳光心态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快乐、健康的重大影响。教授们的每次授课都能把大家带入一个忘我的知识境界,教授们温文尔雅,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使我们对国际国内的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学习收获

在清华学习6天,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来到学校后,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尤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相对比较系统的对照,对照以往工作中的一些处理工作的理念和办法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够早些就接受这样的培训和教育,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取得的工作成效或许会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吸取清华教授们先进的细想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作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涉及农村、农民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张家口地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

程,必须要把努力的方向找准,发展的路子选对。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和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更加深刻理解市委提出的扶贫攻坚战略的意义,更加坚定了我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通过培训学习,回头看自己,还是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领导文化是个性化、人性化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无形文化,给我们以有形化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谋划事业,驾驭全局;如何带好队伍,培养人才;如何沟通协调,优化环境;如何创新领导方法,完善领导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关系,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阳光心态是对生活的哲学解释,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睿智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下一篇:周三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