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问答题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历史上问答题

初中新目标七年级上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新课标》说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科不仅是作为一门具有文学性和工具性特点的语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教育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的英语语言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起积极的思想感情。这些规定和标准也明确了德育教育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英语课堂 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精神

当今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数字化的,信息渠道也多种多样,随着信息数字化教学的推进外界刺激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渠道,甚至不再是主要渠道,人的情感都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这极大的挑战了学校德育的权威性。在英语学习中贯穿德育教育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化、形成英语思维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针对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科教育并很好的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英语的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科教学,脱离不开教材,如何利用教材的,对教材的分析也是尤为重要的。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的形式不是固化不变的。

英语学科的教学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具备功能性和话题性,如何利用话题明确德育教学的目标性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具体来解析教材。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一共分为三个年级共五册,九年级为合订本,七上(加3个预备单元)、七下、八上分别有 12 个单元,八下有 10 个单位,九全有 15 个单元,共 61 个单元其德育内容丰富,(以上除七上为15新版其余为12版)除囊括了从基本日常生活礼节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逐渐升华,也囊括了从关爱动物到关爱他人以及全人类的由物及他的思想成长。从扉页《致同学》到书后附录中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书的德育内容基本包括了学生的自我修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四个方面。

自我修养:包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科学的休闲娱乐(培养烹饪、旅游、交友、购物、电影等爱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充实生活);树立职业目标并坚定意志实现目标;自主性和责任感;科学探索渴望真理的愿望;发展个性充实内涵;遵守规则的自律性。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国际礼仪;个人言行举止与日常生活礼节;建立友谊;帮助他人;关爱亲人;相互依赖,宽容与谦虚。

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增强对人类的爱。

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包括热爱集体与履行职责;义务与公德,正义感,勤劳与奉献,热爱家庭,接纳各国各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具有鄉土情怀,爱国心,热爱世界和平。 ①人教版初中英语一共有 61 个单元,其德育内容包括 4 大类,其中讲自我修养的单元有 39 个,占 64%;讲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有 12 个单元,占 20%;讲个人与自然的有 4 个单元,占 7%;讲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6 个单元。占 9%。 ②如何切实利用这些功能性的话题在学科中渗透呢?

一、通过利用词句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且语句结构多变。我们在英语教学阶段有80%的时间都将用在词汇和语句教学中,而德育教育的融入,则可以通过语句教学来实现。例如,很多学生现在都会说酷这个词他们会人物特立独行的做事方式或者奇装异服就是cool的诠释。但实际上英语中这个词有很多意义比如:

1.Keep cool!保持冷静(cool:calm,not excited)

2.We’re meeting Jack for lunch this afternoon.That’s cool.棒极了.(cool:agree to a suggestion.)

3.He has a cool head.自信理性(cool:confident)

4.He is cool.He always helps the old.行为得体( cool:good behaviors)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这个单词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还让学生更加理解cool这个词更多的意义是指彬彬有礼、冷静自信、行为得体。

二、通过课文教学,强化德育教学

课本中的每个话题和课文都是编者尽心精心编制地,在一定程度上课文本身就是学习的重点精华部分,而德育教育想要更好的强化到英语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将德育教学融入进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潜意识的感受接受德育教育。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课文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所看、所感、所学来理解课文,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

三、通过单元话题,深化德育教育

在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和 unit4 Where is my schoolbag? 这两个单元中,主要讲授了 eraser,pencilcase,dictionary 等学习用品以及 sofa,chair,keys,drawer 等生活用品,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这些用品时,可以顺势让学习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用品,提倡学生爱护学习用品,不损坏其他同学的用品,在家养成东西用完归原位的生活习惯,在外不破坏其他地方的生活用品等良好习惯,广而观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很多都由家长帮忙整理书包和房间,学生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动手能力也极差,这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有关,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从爱护个人用品,整理个人用品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道德教育就是个体道德的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他认为:“一个人教授道德不是因为某人将来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而是因为一个人现在就应该有经验道德。”(Jensen,1.C.andKnight, R.5MoralEdueati。n:histori Calperspective.p.p。)“道德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所以,教育的过程和道德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③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素养的完整的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尊重、关爱学生,挖掘英语语言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美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杨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问题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5.05.

[3]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48页.

作者:郭雪

第2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一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这些战役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战争有何借鉴意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淝水之战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 打败前秦

启示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轻敌。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好好利用。

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以战为主

表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2 西汉与匈奴有战有和

(一)战的表现 (1)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二) “和”的表现:1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和亲。

作用: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和为主、各民族友好相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 秦汉分别如何管理边疆地区?

1秦: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2 西汉:(1)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共同作用:安定了边疆局势,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五 说出秦汉三国时期,今新疆和台湾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典型事例?感想?

(1)汉与新疆:a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

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新疆地

区经济的发展。

(2) 三国与台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感想:自古以来,新疆和台湾地区就与大陆联系密切,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形式的独立和分裂行为都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六 三位改革家

1春秋初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战国后期的改革: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改革家孝文帝。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魏的发展。

内容:a迁都洛阳;b社会生活方面: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C政治方面:用汉官制,律令;d学汉礼法,尊崇孔子。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的发展。(评价)

4 这些改革的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发展,能富国强兵。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七 (1)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 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确立 封建统治 ,发展 封建经济 ,使国家变得富强。

(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1、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自由买卖 ;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 军功 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的特权;

3、建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逐步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5)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法的成与败,主要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而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还是死。

八 ,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 答: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 儒家学派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答:他提出“ 仁”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

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 皇帝 ,中央政府 设 丞相 、_太尉 、 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上: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把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铜钱。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以小篆 为标准文字,后来推行 隶书 。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秦朝统一后,派将军 蒙恬 北伐匈奴,夺取河套 地区,并修筑了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 的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十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答:儒家提倡“仁”的学说,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十一, 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 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十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1)政治上: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地方无力对抗中央。(2)在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意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在长安 举办 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 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政治、 经济、军事 和思想 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十三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民勤本业”的表现?影响?

答:原因: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的原因).c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小麦的种植,

推广到江南。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哪几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曹丕)(司马炎)(氐族苻坚)(鲜卑族)

十五 在对待儒学方面、秦皇汉武各持什么态度?有何表现?

答:秦始皇反对打击;汉武帝尊崇推行。

表现:秦--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共同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十六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中国北方出现过那三次统一局面?

答:a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后曹丕建立北魏. b.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黄河流域。C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七材料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回答:a这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从哪两方面评价了这部书?答:《史记》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又是优

秀的文学作品。

b该书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c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事?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何贡献?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e对此人和此书作评价?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成为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十八近年来“东突”势力妄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你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驳东突的倒行逆施?

答:联系: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突”势力的分裂行为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十九 比较汉初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原因。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不同点:汉初国力不足,避让匈奴采取“和亲”

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和亲”

二十 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

了什么?

答: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采取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特点:从“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

说明;思想界的变化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依据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变化。

第3篇: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7-1)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1)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1)他顺民心,完成统一。(2)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4)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2)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4)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7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有何异同? 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兴办太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2)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职的表现。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及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8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的异同 (5)

第一,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武帝使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在经济上都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四,都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维护了政治统一,但摧残了思想文化。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了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五,都积极开拓边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岭南和东南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派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

第六,都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秦始皇兴修了灵渠,汉武帝治理黄河等。

第七,由于秦始皇统治残暴,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而汉武帝能够

吸取秦亡的教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总之,秦皇汉武创造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6) 民族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外来因素: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历史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吸取前任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10黄河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学过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答 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农作物粟。并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称为0域。

11、商汤灭下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首先,极端残暴统治及其了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任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得胜利。

1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对今天的发展有和指导意义?(7-2) 答:原因:商鞅变法顺应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变法中,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指导意义: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3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地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8)

答: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食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14谈一谈秦朝在国家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1)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建筑。

第4篇: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1. 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答: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 唐玄宗时期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农业: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从西域传入许多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全国盛行;改进农业工具,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⑵手工艺发达: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⑶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城内有繁华的商业区;长安城内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热闹非凡。

3. 请简要概括“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⑴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⑵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⑶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⑷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 简要概述李白、杜甫、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答: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5.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⑴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⑵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⑶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6. 民族融合的发展。

答:⑴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⑵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⑶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7. 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8.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清朝又是如何强化君权的?

答: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⑴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⑵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⑶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⑷改革科举制度,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以加强思想控制。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9. 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10. 说说清朝的疆域。

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11. 清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祖国边防,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⑴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⑵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军;1689年同沙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保卫了祖国的北疆。

⑶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懒喇嘛”和“**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的批准和册封,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⑷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⑸实行比较友善的民族政策,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受得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2.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⑴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⑵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⑶担心国家的主权受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⑷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13.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答:清政府闭关锁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5篇:七年级上历史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

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么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州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P41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或钟鼎文”。P41

4、西击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5、西周毛公鼎内有铭文近五百字。

6、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7、《诗经》中记载了公无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8、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慧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

9、历法从夏朝开始,到商朝时逐渐完备,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家业生产。

10、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可以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 P43

1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12、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2、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在思想上:提出“仁”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在教育上:(1)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弟子三千;(2)“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在文化上:晚年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老子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6、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代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7、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8、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提出“无为而治”。

9、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0、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11、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3)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5、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6、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8、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

9、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P63

2、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西汉建立后采取的统治措施:(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2)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P67

2、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3)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4)军事上,汉武帝开发边疆,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大地区的管理;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5)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P68—69

4、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5、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6、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7、东汉建立后,为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P73

2、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4、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5、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汉代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P74

6、汉代有炒钢技术。从汉代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看,都是用钢材制成的。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P78—79

3、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P79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3、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导宝办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敦煌-玉门关(或阳关)-沙漠-葱岭-中亚、西亚和欧洲

3、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从广东沿海的港口,沿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4、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中国古代对罗马的称呼)。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它起源于古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3、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来批判迷信鬼神。 P93

4、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1、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2、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3、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4、孙权派将军卫温率1万多官兵乘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3、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5、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6、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2、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3、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4、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5、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

22、

6、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

37、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

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

8、P7

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第6篇:七年级历史上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单选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

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D)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榆率团首站拜祭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是(D)

A.文字的发明者B.曾打败了炎帝C.制造出指南车D.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

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B)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极大的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据此回答5—7题。

5.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

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C)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6.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C.青铜树D.四羊方尊

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

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D) A.孟子B.司马迁C.孔子D.屈原 8.有谚语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了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你知道 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何时吗?(C)

A.夏朝B.商朝C.战国D.西周

9.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 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D)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0.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

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D)

A.孙膑B.孔子C.韩非子D.孙武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唯物史观认为:虽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1—15题。 1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

伟业。” “他”是 (B)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1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

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B)A.禹B.李冰C.商鞅D.李春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A)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4.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红脸的关公,蓝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其

中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B) 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魏国建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5.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

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谁?”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 A.贾思勰B.顾恺之C.祖冲之D.王羲之 16.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

A.汉武帝B.汉景帝C.汉文帝D.汉高祖

17.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

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B) 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 18.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

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C)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 19.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

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C)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20.某校七年级二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说:“他是东晋人,创造出一种新颖秀丽

的书法,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B) A.颜真卿B.王羲之C.黄庭坚D.董其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 请回答:

(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5分)

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大臣们持不同意见。(√) ②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2分)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1分)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2分)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价“秦皇”?(2分) “秦王”、“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嬴政)。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不一样。

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 一分为二的方法(或正反两方面、或辨证的方法)。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2分)

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4)“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至少回答四点)(4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2分)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 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2)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8分)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3)江南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分)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4分)

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哪些具体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语。

(3)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魏主”改革的措施还有哪些?(8分)

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尊老,以孝治国。

(4)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2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2分)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5)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几种?(4分)

民族迁徙(或答:民族迁移);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间通婚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C A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B C A B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20分)

(1)①√;②√;③×;④√;⑤×。(5分) (2)秦始皇(嬴政)。(2分);不一样(1分)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

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2分)一分为二的方法(或正反两方面、或辨证的方法)。(2分)

(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2分) (4)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2分)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只要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22.(18分)

(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3分)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

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8分) (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分)

(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4分,每要点2分,答对两个

要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3.(22分)

(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只答少数民族内迁也可)(2分) (2)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语。(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4分) (3)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尊老,以孝治

国。(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8分) (4)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

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5)民族迁徙(或答:民族迁移也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间通婚等。(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4分)

第7篇:七年级历史上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择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 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择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 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审题能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3、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6、恰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王洋

2016年1月17日

上一篇:非公企业党建品牌下一篇:音乐实习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