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精选试题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精选试题(通用10篇)

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精选试题 篇1

别 类特征 问题探究

政治 形势 ③

分)

(2)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③。(1分)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3经济 状况 江南 地区 开发

(3)图示中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民族 民族 关交融 系

样的关系?(2分)

(4)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④,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科技 文化

⑤(5)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是 ⑤ ;继王羲之之 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唐朝的。(3分)

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精选试题 篇2

学习目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3、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合作探究: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概况

(1)生活在时期。

(2)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和家。

(3)热衷于科学研究,注意学习的成就。

2.成就:利用并发展“”,在世界上第次把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

1.概况

(1)生活在时期。

(2)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家。(3)向有经验的学习,参加实践。

2.《齐民要术》(1)内容

①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②介绍了、、、、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③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农作物必须,不误。④提倡改进生产和。(2)地位:是我国现存的第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l_概况

(1)生活在时期。

(2)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家。

2.《水经注》

(1)地位:是一部的地理学专著。(2)内容

①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②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等。

1、书法

(1)发展①末年,逐渐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时期,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草书和也逐渐流行。

(2)王羲之①生活时期:。②书法特点:。③代表作品《》,有“”的美誉。④尊称:“”。

2.绘画:顾恺之(1)生活时期:。

》。

1.原因:盛行,北朝统治者为了宣传。

2.代表: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3.特点

(1)继承了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2)吸收了艺术的优点。

课堂检测: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贾思勰B.顾恺之C.祖冲之D.王羲之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水经注》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

3.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

A.《论衡》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4.右图是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摹本(局部),它是

()

A.《兰亭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龙门二十品”

5、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中国南朝的著名科学家来命名的,他是()

A.贾思勰B.祖冲之C.屈原D.王羲之

6.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②西汉末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开始流传④石窟艺术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

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篇3

从地域上看,各民族的迁徙打破了各族聚族而居的状态,破坏各族原来的社会结构,为民族融合准备了条件;

从经济上看,尽管战争破坏了北方经济,导致商业活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但中原传统的农本思想逐渐影响到统治者,鲜卑族民众逐渐转化成自耕农或依附农民;

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精选试题 篇4

年级:

班级:

姓名: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魏碑》 B.《玄秘塔碑》 C.《兰亭序》 D.《出师表》 【答案】C

【解析】【分析】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兰亭序》。

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故选D 3.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前秦 C.鲜卑 D.氐族 【答案】C

【解析】【分析】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晋南北朝更替的知识点。

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水经注》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重点掌握贾思勰的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5.哪一王朝最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A.西晋 B.东晋 C.新朝 D.北魏 【答案】A

【解析】【分析】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 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晋统一全国。6.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7.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范缜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

8.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 【答案】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司马睿。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故选C。

【点评】本题以“王与马,共天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东晋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相关史实。

9.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蒙恬北击匈奴 B.孝文帝改革 C.昭君出塞 D.澶渊之盟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中有明显的提示词: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根据这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可确定是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此选择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10.下列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答案】C

【解析】【分析】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三国人物,但符合题意。

【点评】本体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

11.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答案】A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大地主非常奢侈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语 【答案】C

【解析】【分析】意思是“皇帝命令(诏即为皇帝所下)不能在朝廷上用北方话(鲜卑语,因鲜卑族是位于蒙古草原上的民族,进占黄河流域的,所以自称为北)讲话,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对中原文化的向往,愿意抛弃自身民族特征并自主汉化的政策态度.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3.六朝时期,南方出现很多商业城市,吴郡的丝织业很著名,你知道吴郡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A.扬州 B.南京 C.宁波 D.苏州 【答案】D

【解析】【分析】吴郡值得今天的苏州,因此选D。【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B,C三项也是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 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15.北方人口南移的主要方向分三条线路,其中,中线移民进入到今()

A.巴蜀地区 B.两广地区 C.两湖和江西 D.江浙地区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人口南迁的有主要路线是:西线进入巴蜀,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中线进入两湖和江西地区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6.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要求我们回答的是不正确的。故选A、①②④。【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7.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①孙权 ②刘备 ③周瑜 ④曹操 ⑤诸葛亮

A.①②③ B.③⑤ C.②⑤ D.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8.周杰伦的歌曲《乱舞春秋》中有一句“曹魏枭雄在,蜀汉多人才”,这一句歌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正式开始于哪一年()

A.200年 B.229年 C.220年 D.208年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歌曲中的曹魏指的是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蜀汉是公元221年刘备建立的蜀国,到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至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歌曲中所反映的就是三国鼎立的社会局面。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19.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片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东晋和前秦对峙形势以及北魏孝文帝均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0.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ABC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此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

21.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

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C。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2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 B.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 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技术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答案】C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解析】【分析】从东汉到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带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B、D也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究其主要原因为C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3.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不得穿着汉装走在洛阳的街头 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 C.不得娶汉族官吏的女儿为妻 D.在兵役册上必须注明鲜卑复姓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选项ACD不符合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因此只有选项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难度适中,考生需要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4.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5.(2017•青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26.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 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提及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

(2)除材料的规定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还涉及到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学生需有牢固的知识积累。【点评】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7.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偏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改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种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它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如图)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答案】(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分析】(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体现了对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是文成公主藏.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3)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获取到元朝疆域辽阔的信息.行省区划主要以加强中央控制为目的,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1)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2)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3)本日考查元朝疆域及行省制度.(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代民族融合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行省制的内容与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3)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启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1)《宋书》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履衣天下。《史记》中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2)北方移民南下,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注意保护环境。

(4)穿汉服、说汉话、和汉族通婚,改汉姓。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由材料“(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史记》反映的是:汉朝时江南经济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状况。由材料“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宋书》反映的是: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较为频繁,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南迁的人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经验。南方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维护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4)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将北魏的都城迁到了洛阳,并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1)《宋书》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履衣天下。《史记》中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没有非常富裕的人。(2)北方移民南下,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注意 保护环境。(4)穿汉服、说汉话、和汉族通婚,改汉姓。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题意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2)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变化的原因对今天的经济发展的启示。(4)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措施和进步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篇5

1.下列的人类远古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3.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 )

A.尧 B.舜 C.禹 D.启

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于( )

A.公元21世纪 B.公元16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前16世纪

5.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6.我国奴隶社会前后经历了大约多少年?( )

A.多年 B.1800多年 C.1600多年 D.1000多年

7.秦长城的起止地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8.秦统一后,指定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隶书

9.刘邦和项羽争夺地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10.黄巾起义的口号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苍天已死,黄天当文,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不抢劫,不杀人,不偷盗

1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

A.呼韩邪单于 B.伊雅斜单于 C.冒顿单于 D.宁胡阏氏

12.下列几个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 )

A.大秦遣使来汉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3.赤壁之战爆发于( )

A.公元前2 B.2 C.公元前1 D.2

14.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宋齐梁陈 B.齐宋陈梁 C.梁宋齐陈 D.陈梁宋齐

15.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

A.汉 B.匈奴 C.鲜卑 D.氐

16.公元××年是指( )

A.由公元元年开始推算 B.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后推算

C.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 D.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后推算

17.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恒公 D.晋文公

1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

A.晁错 B.董仲舒 C.陆贾 D.李斯

19.下列哪一条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0.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吴国 C.楚国 D.越国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高祖促使经济迅速恢复的政策( )

A.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让士兵复员生产 D.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

22.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统治者“政制”失败

C.党锢之祸 D.民族矛盾尖锐

23.三国时魏国的建立年代( )

A.229年 B.222年 C.2 D.2

24.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了先进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25.下列的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7.“战国七雄”并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勾践灭吴 D.商鞅变法

2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年代是( )

A.386年 B.4 C.420年 D.439年

29.陈胜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始皇帝死而地分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天下若秦久矣

3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重要战役(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3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符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填空题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是我国奴隶社会_____的时期。

2.公元前_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________爆发。

3.公元25年,______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__。

4.公元,班超派部下________出使大秦。

5.孙权派卫温率船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和内地和联系。

6.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氐、,历史上称他们为__________。

7.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_______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__。

8.假如有一个人在公元前25年出生,公元25年去世,这个人活了____岁。

9.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________,距今年约有_________年。

10.“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______国。

11.西汉末年,社会**,王莽夺取政权,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

东汉前期,社会稳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

12.南朝从________年开始,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都城都在__________。

13.战国时期从公元前__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_年,是我国_________社会形成时期。

14.我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正统思想是______家学说。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16.汉初统治者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__________政策。

17.到_______末年,人口已达6000万,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峰。

18.公元前_________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三、填表:

1.

2.丝绸之路:长安─→ ─→ ─→ ─→

─→大秦

四、材料解析

1.“夫农,天下之本也。”

请回答:①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历史上把这个皇帝及下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①这段引文出自何处?

②这次起义领导人是谁?

③这次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④这次起义的作用怎样?

五、列举题

1.春秋五霸及第一个霸主。

2.战国七雄及最后吞并六国的国家。

3.举出汉高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4.分别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六、简答题

1.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

4.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有什么历史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 篇6

选项

1、十一长假,小聪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保留猿的特点B、使用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采集和狩猎

3、很多人爱吃米饭,水稻种植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最早吃到米饭

A、北京周口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4、,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B、禹C、尧D、舜

5、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

A、启、桀B、桀、纣C、汤、桀D、汤、纣

6、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

7、在西周社会中,工匠属于

A、国王B、奴隶C、平民D、贵族

8、“朝秦暮楚”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A、煮盐业的兴盛B、纺织业的进步

C、铁器的广泛应用D、奴隶主转化为奴隶

10、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B、李冰C、商鞅D、汉武帝

11、氏族聚落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

A、狩猎B、采集C、农耕D、游牧

12、禅让制度的依据是

A、财产B、武力C、才能D、门第

13、公元前16世纪比公元前21世纪

A、晚5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

1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的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字母文字的起源

15、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6、我国历的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B、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473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474年—公元前221年

二、非选择题(17题13分、18题8分、19题13分)

17、(1)列举春秋时五位霸主(5分)

(2)“退避三舍”表现了信守诺言;敢于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天子之势;不忘战败耻辱,卧薪尝胆;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最终成就各自的霸业。(4分)

(3)“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数量的变化是因为:战国初年,国为、、三个国家。(4分)

18、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分)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4分)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6分)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试题 篇7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D B C C A A B A B C B B B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选项 A A B D C C A C A C A D A

二、材料分析题。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分)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4分)

(2)措施: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5分)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3分)

(4)不全面。(2分)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3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闭关锁国政策。(2分)不是;(2分)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分)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正常流通,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萌芽。(3分)“海禁”的后果: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妨碍了中外贸易;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3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篇8

1.B 2.B 3.A 4.D 5.A 6.C 7.D 8.C 9.D 10.C 11.B 12.D 1 3.A 14.A 15.C 16.A 17.C 18.B 19.B 20.B

二、非选择题(20分)

21. (1)孔子 春秋战国(4分)

(2)思想方面:“仁”和“礼”。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4分)

(3)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2.(1)夏、商、周(3分)

(2)建立者:启 、汤、武王(3分)

暴君:桀、纣王、周幽王(3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篇9

一、单项选择题

()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5、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

8、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

11、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12、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佛

()

13、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1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

16、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

17、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

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18、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20、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

21、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

22、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

23、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

25、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共15分)

26、从公元581年 朝建立,到 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 时期。

27、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殿试开始于 时期。

28、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29、隋朝书法融合 的秀美和 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0、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粮仓。

3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本题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请回答: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何种趋势?为什么?

(3)从上面材料人口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10分)

35、简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B A D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C D C A B C D 21 22 23 24 25

D A B B C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26、隋 907 繁荣

27、隋炀帝 武则天

28、唐玄宗

29、南朝 北朝

30、苏州 湖州

31、广州 泉州 市舶司

32、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行纪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第33题:12分;第34题:13分,本大题共25分。)

33、(1)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4分)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安史之乱,生产受到破坏。再加上之后的长期战乱,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的失控,使注册的人数也日益减少。(4分)

(3)从唐朝人口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只要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的增长就快。反之,人口增长缓慢或出现减少的趋势。(4分)

34、(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5分)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3分)(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5分)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

35、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0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篇10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勇 B、杨广 C、杨坚 D、杨业

2、先后进谏200多次,深得唐太宗器重的大臣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马固 D、杜如晦

3、电视剧《贞观长歌》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

1虚心纳谏 2轻徭薄赋 3统一文字 4北击匈奴

A、12 B、13 C、23 D、34

4、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是( )

A、耧车 B、秧马 C、曲辕犁 D、筒车

6、“……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以下所述能证明文中观点的有( )

1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2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

3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4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

A、12 B、123 C、124 D、234

8、唐朝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

A、扬州 B、长安 C、逻些 D、洛阳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印刷的( )

A、《金刚经》 B、《步辇图》 C、《丹经》 D、《姓氏录》

10、“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

A、东汉末年B、隋朝末年C、唐朝末年D、元朝末年

12、“世上疮,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赞的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13、下幅壁画是哪一石窟艺术的成就(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14、10的宋辽澶州之战中,宋朝廷出征前线的皇帝和宰相是( )

A、宋太祖和赵普 B、宋太祖和寇准

C、宋真宗和寇准 D、宋钦宗和李纲

16、岳飞抗金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他坚持抗金是正义的战争

C、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D、他的抗金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17、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9、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C、到瓦舍中看戏 D、朋友送你《红楼梦》

20、一位法国学者(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1“会子”2“蕃坊”3“瓦舍”4“岁币”5“互市”

A、1245 B、2345 C、1234 D、1235

二、填空题(共8分)

21、填出下表(5分)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9 上京

西夏 兴庆

金 11

22、填出下列帝王在位时盛世景象的誉称。(3分)

光武帝 唐玄宗 隋文帝

三、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8分)

23、唐玄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

改:

24、北宋时期引进的占城稻原产于越南。( )

改:

25、《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大型宫廷乐舞。( )

改:

26、南宋都城临安是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 )

改:

27、在宋代,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没有等级之分。( )

改:

五、材料解析题(21分)

30、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出自宋朝谚语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具体在什么流域?(2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六、活动与探究(12分)

31(12分)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这种制度何时创建?何时完善?(2分)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分)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2分)

上一篇:健康教案识字游戏下一篇:迎国庆颂家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