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4篇)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学生活动
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于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夺得政权,走上皇帝之位,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
教师总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贞观之治局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贞观之治
1、采用多媒体图片进行辅助,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又为什么称作“贞观之治”呢? 学生活动
师:“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那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两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1)人君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B、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1)任贤纳谏
(2)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3)轻徭薄赋、疏缓刑罚,文德治国。
(4)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6)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通过课件展示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图片,解释“房谋杜断”的含义,并升华出房玄龄和杜如晦在贞观之治中的作用。
师:你知道“房谋杜断”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
师:“房谋杜断”是中国古代代政治实践中的一段佳话,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谋划国家大事,为唐朝治世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为学生讲述一至二个魏征直谏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贞观时代最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的敢于冒死直谏和唐太宗的从善如流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佳话。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在这对贤明君臣之间的两个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还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通过ppt课件展示: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教师升华主题,做出本课小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的这句话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绝佳评价,同时,也是对所有贞观贤臣的绝佳评价。贞观时代的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
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小结: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3、治世局面的形成
通过ppt课件展示贞观时期的治世局面 a、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b、空前开放的国界 c、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4、评价唐太宗的统治。展示谈太宗自我评价的ppt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三、巩固与小结
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ppt课件展示:
1、“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2、唐太宗任贤纳谏对“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作用
3、对唐太宗统治的正确评价
四、练习与探究
多媒体展示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让学生感受贞观时期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试分析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在开学第一课中,第一个篇章就讲到了“担当”这个词汇,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情,带好每个孩子,扎实好自身基本功,就是对自己职业的担当,在讲堂里,终南山老师讲到了自己职业选择的初衷,正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初衷,他不畏惧病毒,不害怕危险,高龄却仍旧冲锋在前线。正是这种担当精神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在疫情爆发之际,伸出援助之手;正是这种担当精神,武汉这样一座英雄的城市,用封城阻挡了疫情的扩散。身为青年有理想的人,我们不是更应该具备担当的精神吗?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担当。
在第二篇的讲述中,我听到了“团结”这个词汇,我想这个词汇可能会在很多地方听到,比赛时、危难来临时…正如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疫情发生第一时间,武汉便做出了封城的决定、数以百万的志愿者便整装待发、无数的医生护士坚守于岗位、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进行研究、还有社区里服务的工作人员,这么多的人,这么庞大的群体,正是奔着同一个目标,民族间的团结,中国人民用团结的力量为疫情的遏制争取了时间,为疫情的遏制努力奋斗。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2、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3、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程讲解】
1、课前知识预备
「洋务」:一词由「夷务」而來。中国古代以「夷」专指华夏以外民族,把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夷」字经逐漸演变而成为贬称,含有歧视之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規定公文不用「夷」字,从此「夷务」为「洋务」所取代,泛指与西方国家进行的一切事务,如外交、商贸、传教、办新式学堂、引先进技术等。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1861年建立的“总理衙门”。
2、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2)外患: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清政府高层的态度:“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奕:清末洋务派首领。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1851年(咸丰元年)封恭亲王。
李鸿章:安徽人;道光进士;1861年组建“淮军”;创办北洋海军、天津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曾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左宗棠:湖南人;1861年组建“楚军”;1866年任闽浙总督,创办“福州船政局”;
1875年任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81年任两江总督。
张之洞:直隶南皮人;1863年中进士;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1889年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成为与李鸿章齐名的洋务要人。
4、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5、洋务派的主要措施:
(1)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军事工业
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3、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4、建立新式海陆军。
①建立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②建立新式海军: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80年代初,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5、评价洋务运动
①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②进步性: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局限性: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拓展延伸】
1、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2、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
②不改变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成功的。
③积极学习外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防止办事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注意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注意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课本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P22页)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他的说法?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2、课后活动(P23)
(1)A
(2)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大胆迈出了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长期封闭的中国主动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努力推动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改变了一个民族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等落后的思想认识。
中考历史问答
.在旧民主义革命时期都有哪些阶层为挽救国家危亡进行了探索?结局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上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农民阶级: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19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两次革命运动结果都失败了,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地主阶级: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资产阶级: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他们的努力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4)搬答案.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②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第4课七年级历史教案】推荐阅读:
九年级历史第15课教案11-11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10-15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11-1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10-31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07-1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教学反思05-25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同步试题06-27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课后测试卷09-19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说课稿10-10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