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真题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考文综历史真题

剖析高考真题 探讨高三历史复习对策

摘 要: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评析总结了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聚焦立德树人,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落实依纲考试,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优化考试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等特征。基于试题特征和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新时代下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成为每位高中历史老师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考真题;高三;历史;复习

本文结合对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的第24题的分析,从问题情境、考查内容、材料呈现、核心素养等方面来剖析本题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三复习对策。

一、 考查特点及命题规律

近五年(2014~2018)全国课标卷第24题的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卷别问题情境考查内容材料呈现核心素养

2018

Ⅰ历史现象的反映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墨子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Ⅱ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古代政治:商朝建立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Ⅲ分析历史事实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战国以前铁器文字、历史地图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2017

Ⅰ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古代中国政治:分封制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Ⅱ历史现象的反映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商贸文字、历史地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Ⅲ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古代中国文化: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图像、文字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16

Ⅰ分析歷史事实古代中国文化: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Ⅱ历史现象的反映古代中国文化:汉字的演变过程图像、文字、考古资料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Ⅲ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政治制度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15

Ⅰ分析历史事实的影响古代中国经济:小农经济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Ⅱ分析历史现象古代中国文化:儒学与传统的关系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14

Ⅰ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天”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Ⅱ分析历史现象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政治制度文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分析上述表格可以得出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4题的特点与命题规律:

1. 考查方式:呈现新的历史情境,不管是知识的内涵还是外延,有突破教材的阐述。材料呈现逐渐多元化,不单只有文字,还有图像、历史地图等形式。

2. 考查能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 考查素养: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考查内容: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分封制、宗法制、儒家思想、小农经济等。

5. 问题情境:主要分析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分析历史事实的影响、历史现象的反映及说明等。

6. 考查趋势: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奠基时期,新课标全国卷每年都在此处命题,主要围绕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来命题,三卷轮流考。

二、 今后高三历史复习对策

(一) 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三历史通史复习模式

从2014~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选择题的特点与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来看,按照课标要求,依据考试大纲,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建立起与全国卷相配套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新的通史复习模式。模式主要有阶段特征、同时期的世界、考纲解读、课标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核心突破、拓展提升等八个环节,采用史料教学。下面以先秦时期的政治为例:

阶段特征:体现时空观念。

先秦文明(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同时期的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

考纲解读:

1. 考纲要求:商周的政治制度。

2. 考纲解读:(1)殷商的政治;(2)西周的政治;(3)春秋战国的政治。

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1. 夏商周时代的时空定位;2. 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1. 认识分封制瓦解的原因;2. 宗法制瓦解的原因。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

2.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

3.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家国情怀:分析宗法制的社会价值。

考情分析: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分析(略)

知识梳理:主要对主干知识的梳理,把教材当材料,设计问题,来分析理解;同时,拓展知识,补充材料,联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等,同时代中外联系。(具体略)

核心突破:核心概念理解:多角度理解分封制和如何理解宗法制及其关系,可以设计材料来设问理解其内容、影响、特点等;也可以从学术视角来分析理解。

拓展提升:探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材料的形式呈现。模拟实战高考试题,采用一些省市级别的模拟或质检试题。

(二) 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构建多元知识体系

从近5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来看,高考试题强调脱离教材,创设新情境和新问题,由于教材多版本,但多版本都要掌握不可取;而且分析教材与命题关系:教材经典知识仍要考查;教材主干知识为命题提供背景支持;教材实际上重在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因而只有把教材当材料分析问题来教。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突破教科书限制,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考纲和课标,整合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向课本之外拓宽。资源的宽度和深度,都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同时,补充历史知识,如中国古代史的民族关系、外交关系、科技史、士族庶族、外戚宦官、租佃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土地赋税制度等;中国近现代史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后期新文化运动、北京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和恢复经济、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等;世界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政体的演变、民族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美苏争霸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如热播的宣传片《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将改革进行到底》;当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学术热点等。

(三) 加强试题训练,精准研判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近5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的专业性非常突出,能力要求也较高,超出教材,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注重突出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考查,根据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紧扣考纲,查漏补缺。加强基础主干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适当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联系和复习。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试题内容要适当超出考纲和课标的范围;同时要精準研判高考题,对高考经典试题要进行深度剖析和反复揣摩,继而加以改造,提高老师的命题水平,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加强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强化专项训练,12题选择题在12分钟以内完成,尽可能每天一张;41题15分钟完成;42题开放性试题12分钟完成;45~47选修题11分钟完成;反复训练,教师精讲,重点讲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学生要建立错题集,以便更好地错因分析和临考前复习。加强与外省市及本省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收集一些高考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重点和关注点,比如刘芃、曹大为、杨宁一、何德章、李少兵、曹文柱、吴伟、郭晓明、刘北成、聂幼犁、赵亚夫,等等;同时学会从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杂志和书籍得出一些信息和命题的趋向,比如《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等。

作者简介:

林炎昌,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作者:林炎昌

第2篇: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特点

2011年是浙江省高考文综自行命题的第三年,试题遵循浙江省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命题指导思想与相关原则,秉承2009、2010年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已有经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试题紧扣主干知识。体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研究基本原则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依然遵循该原则,依托考纲、紧扣课标、符合考试说明,涉及的知识点有道家思想、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印象主义绘画、第一届政协会议、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等,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与启示作用。另外,试题要求学生依据史料得出科学史论,这体现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研究基本原则,如第14题、15题、16题、17题、20题等,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正确选项。有利于引导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历史现象、探求历史规律。

二、关注热点问题,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强调历史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鼓励师生关注现实生活,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历史,在历史学习中认识社会。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整个卷面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虽没有直接命题。但第18题西北山村的标语、第19题的北平人民代表会议、第20题的邓小平论股市证券、第21题的关于马克思的介绍以及第39题第(3)小题的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都隐性涉及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三、拓宽视野,突出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蕴涵高中历史新课程精神

“从文明演进角度和现代化角度看历史”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总纲,与之相应,突出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关注文明历程、提升文明素养的理念,也反映在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中。如第17、18、19题体现社会史观;第20题体现文明史观;第21题渗透阶级史观;第38题通过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彰显当今政治文明的一个趋势:政治民主化。

四、试题的命制重视过程与方法,考查学科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改的基本理念。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重视考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过程方法目标,如第14题重在考查史学基本方法,第38题考查了对材料中着重号标明的关键词句的历史解读能力,第39题考查了对历史大事年表的解读应用能力。

五、试题主要通过三新(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考试实践,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已成为历史试题(尤其是高考历史试题)设计的不可逆转的趋势。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顺应了这一趋势,不仅主观题都是材料型题目,而且客观题(选择题)绝大部分使用了新材料。如第13题通过宋代瓷器名窑分布示意图、第22题通过世界名画引入试题,形象直观。第14题通过经济史学术争鸣案例、第15题通过会馆的碑文、第17题以地方志记载、第19题通过历史场景描述、第39题以大事年表方式引入试题。

六、浓郁的乡土气息

浙江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是进行爱国主义、爱乡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地方精神的极好材料和内容。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第15题借助清乾隆年问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来设置情境,相比2009、2010年很好地体现了浙江的地方文化特色。

2011年浙江文综考试已经尘埃落定,结果我们无法改变,但该试卷的闪光点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留下了启示:首先,在加强历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要加大培养学生能力的力度,进一步拓展知识、细化知识、拓宽视野、明辨思维、注重细节、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对新材料的读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关注学术前沿、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

作者:张文江

第3篇:2006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问题

从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来看,时代感较强,与现实联系紧密,可见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预测2006年的高考热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代表讨论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粮食增产和提高农民收入。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9亿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国家将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故复习时应该与教材联系,了解以下内容:

①历代中央政府推行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作用以及启示。

②我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产生的原因、作用和评价。

③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品种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⑥近现代的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土地政策,把握其原因和影响。

⑦建国后至今我国农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原因。

二、祖国统一和台湾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凝聚力,但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加之其他种种原因,统一大业至今未能完成。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猖獗,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将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表明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中国古代历朝政府为巩固统一,加强统治,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近代列强对台湾地区的侵略的史实及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以及法律依据。

③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外交政策。

④联系政治,了解《反国家分裂法》通过的重要性。

三、西部开发,中部崛起

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是国家实施的两大重要战略。西部开发历年高考考得较多,估计会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部崛起已成为另一个热门话题。郑州也被列为中国第八大古都,相信在今年高考中会有命题涉及,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西部、中部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的历史原因。

②近代中部地区的民主革命(尤其是辛亥革命和二七大罢工)。

③两大重要城市:武汉和郑州。

④中部地区的一个城市圈,两大经济带,三大平原,四大高新产业。

四、“三个代表”与思想解放

随着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加强,反腐力度的加大,思想解放也成为高考中的一大热点,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派别以及各个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次解放运动,世界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中共自身建设特别是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

④三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与政治学科高度结合,了解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

五、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普遍关注的常热话题,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中国古代史上的水患和向山要田、围湖造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炼钢铁、围湖造田的后果以及警示。

②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煤炭资源的掠夺。

③人口、垦荒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④欧佩克组织的形成和影响,能源问题引发的地区冲突和战争。

六、海洋问题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底的能源非常丰富,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将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状况。现在我国政府十分关注海洋问题,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估计高考中将有所涉及,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性质、经过、影响及与新航路开辟的对比。

②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③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领海主权的侵占。

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随着世贸组织的扩大和中国的入世,全球化速度在加快,南北经济的差距也在扩大,欧盟东扩,欧元使用,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WTO的前身。

②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格局。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尤其注意在加入WTO后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④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七十七国集团;南南合作。

八、中日关系

日本对我国钓鱼岛和附属岛屿主权的争夺以及对东海资源的争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右翼集团修改教科书,在我国遗留化学武器等问题,使中日关系不断降温,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近代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②对比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从一败一胜的原因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③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国际势力的态度以及转变。

④日本法西斯主义复活的原因以及种种丑恶行径,从中得到的认识。

九、都市经济圈

都市经济圈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就其本质而言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我国现有京津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几大经济块,但京津塘都市圈和其他都市经济圈不同,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现行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外资进入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塘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则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中关村和奥运村的出现均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①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城市和机构。

②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国近代工业的分布。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④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与西方及前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的区别。

⑤从地理政治的角度分析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以及影响。

十、朝鲜半岛局势问题

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朝核问题关系到东亚地区的稳定,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中国古代各时期与朝鲜的友好交往。

②近代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朝鲜人民的抗争。

③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源和状况。

④韩国经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原因。

十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光荣承诺,将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①中国古代各时期北京的名称。

②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采用的中国古代艺术。

③近现代北京的民主革命运动。

④与地理、政治结合了解北京的气候、位置、交通以及申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

十二、和平、发展和联合国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联合国在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重大国际事务需要联合国的参与,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①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②联合国成立的时间、背景、宗旨和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及与我国的关系。

③当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根源。

④当前联合国的改革(应与政治紧密结合)与我国的态度。

其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有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霸权政策及强权政治的表现等等。

(编辑 文 墨)

作者:李 师

第4篇: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真题

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 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

③增如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

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近年来,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清洁空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干预

②政府干预提高了排放者所承担的成本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然界自净能力增强

④空气产权难以界定清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如图13所示,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订时间早的机票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数量的最大化

B.机票价格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C.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

32.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 B.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 C.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

D.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

33.“群众家门口的事群众说了算”,北京某街道办事处开发了一款手机小程序,居民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居民意见实时查看和归类,为街道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该街道办事处的做法:

A.激发社区活力,保障居民决策权有效行使

B.创新社区参与途径,利于满足群众的诉求 C.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居民有效行使质询权 D.扩大了公民权利,利于意见表达和集中民智

34.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日忠信敬上,二日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为吏之道》的“五善”:

①说明权力的行使应审慎、谦抑

②说明公职人员应注重道德修养 ③说明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④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下列描述中,符合该国政治体制运作规则的是:

A.法国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总统和内阁集体辞职 B.法国议会通过一项重大外交政策,交由总理内阁实施 C.英国首相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大选 D.英国脱欧进程中的重大决议由英国首相决定

38.(34分)“湖平两岸闲,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致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有文化,绿色食品成为就餐时尚。

家居里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环保和艺术品位,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生活。 休闲中的关好生活:健身、阅读、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刷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亲子游、毕业游、定制游深受欢迎。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1)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变化的生活”与“不变的初心”之间的关系。(1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不一样的速度。

(2)读图17,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12分)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步伐更快,措施更实。

“最多跑一次”“网上一次办理”,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数据用得活、服务更暖心”。大数据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农村大病保险”“健康扶贫工程”持续发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患化、使捷化持续推进。

破解企业办证难题,避免“公章旅行”,“多评合

一、多审合

一、多图联审”破除企业投资障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与新业态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跨境电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着手建设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有效遏制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结合材料,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为?(12分)

39.(10分)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

——《汉语大词典》

交换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卫风》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记载了古老的物物交换。每个人有不同的技能和禀赋,每一块土地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交换就从这种多样性而来,稻作地区的人们用粮食换取来自草原的骏马,东方的丝绸绢帛换取来自西方的钟表。在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伴随着货物交换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青花瓷技艺和茶文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思维碰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

在全球化时代,交换愈加频繁便捷,红酒、纺织品、汽车、机械装备等数以万计的货物在各国海关进出,国际媒体间定期交换报道内容,国家首脑会晤交换对国际事务的意见……

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1.(26分)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洲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

图19 钦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及对外交通示意图

(2)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24~28 CBADD

29~33 AACDB

34~35 BC

第5篇: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山东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同步富裕

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5.表1所示为2005年和2012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虑其他

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2005年相比,2012年 单位:1美元合本币数

A.C.英镑相对于美元升值

D.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

26.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推出了对电、水、气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实行阶梯价格制度的改革方案,将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量划分为不同档次,各档用量价格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政府推行阶梯价格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

A.发挥价格杠杆功能,引导资源合理利用B.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C.坚持市场定价机制,发挥市场自发作用

D.稳定市场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7.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28.2014年,为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山东省某市政府决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列明民营资本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这个清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体现了该市政府

①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②推进自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 ③坚持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 ④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2013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共同语言;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双方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这表明

①中国尊重东盟拥有的国家主权②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④中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3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34.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

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35.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40.(18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2009年、2011年、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

2材料二当前,网络售假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上半年中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售价问题是网友投诉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6分)

41.(20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42.(14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6分)

(2)据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参考答案(山东卷)

24-25 D B26——30ADCBD31——35 AACBC

40.(1)有利于拉动消费;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网络交易秩序;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网络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41.(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42.(1)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2)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参考答案(山东卷)

24-25 D B26——30ADCBD31——35 AACBC

40.(1)有利于拉动消费;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网络交易秩序;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网络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41.(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42.(1)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2)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第6篇:高考文综历史应试技巧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平时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而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则可以让考生锦上添花。2009年高考在即,笔者试结合文综考试中的历史学科谈谈应注意的应试技巧,以期帮助广大莘莘学子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用好开考铃响前的5分钟

做好标准答案纸上的两写(姓名、准考证号码),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然后浏览试卷,了解卷面长度、宽度,卷面的题型、类别,知识的分布结构、分值的设置等。了解试题的难易情况,大致确定答题的顺序,尽管不能动笔答题,但是应该抓紧时间思考做题。

二、考试答题进行中

1.先易后难,遇难先跳,难题暂时储存、搁置。如对选择题按序操作时,将能直接作出正确判断的题目在试卷上勾出,将存有疑惑的题目暂时搁置,在题号前做明显标记,等把容易题目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做。至于答题卡答案的涂写,可边做边涂,也可以做完后统一涂,也可放在面临主观题、难题时进行。这样既利用时间段的“空闲”,又不耽误对主观题的思索。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涂写时都要特别注意对应题号,否则会造成连锁反应,错误一串,损失惨重。

2.合理把握时间。考试时既要注意答题的准确度,又要注意速度,凡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一遍做对(当然审题千万要认真),且要相信第一感觉、第一判断。因为第一次进行选择时,大脑此前没有接收相关的信息,也没有前摄抑制,所受干扰相对要小一些;同时,第一次选择通常是相当审慎地作出的,其正确率较高。有科学统计,凡将第一判断推翻的,其中近55%是将对的改为错的,30%是将错的仍改为错的,只有15%是讲错的改为对的。因此凡是已作出判断的题目,要作改动时,一定要慎重,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没有十分把握千万别改。选择题一般在40~45分钟内完成,对较难的题目暂时搁置,等一轮做完后再加以处理,千万不要死盯住不放。若处理不当,不但浪费时间,甚至可能对答题的信心产生重大冲击,以致影响全卷的顺利完成。也就是遇到难题时,要运用难题暂时储存原则。一般考试遇到难题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畏惧,从而产生压抑,进而影响到对其他题目的解答;另一种是不服气,激发起大脑皮层的应激性反应,下决心不解出来誓不罢休,则越想越糊涂,越糊涂越不服气,情绪大受影响。难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此前从未见识过的,一类是曾经会做,却又一时遗忘了的,特别是对后一类,大多数学生会一股劲儿苦思冥想,以致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此时自我提示一下,这个题目我能够想起来,只是在某个方面还未理通,然后继续做下面的题目。往往过不了多久,脑海中似火花一闪,难题已想出破解方案了。凡是从未见识过的难题,在最初的读题、审题时即已能分辨出来,在一定时间内解得出来则罢,倘5~8分钟仍无从下手,则再耗时间已属徒劳,不如放弃。而凡是暂时忘记了的,均属大脑神经暂时性中断,此时强制自己搜肠刮肚去想,只会增加脑细胞的受压抑程度,反而更加想不起来,不如县放松地去做其他题目。因为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抑制而会更趋于科学合理,往往会有令人惊奇的突发性“灵感”,如果到交卷时也没有“灵感”光顾,你也不要遗憾,因为你没有为之耗费太多的时间,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其他题目也是有益的。宁可放弃某个难题(把握不大的题),也要留点时间检查全卷。

3.细心审题,规范作答。审题是解题关键,题意审错,全盘皆输。审题时务求一字一句理解题意,必须搞清楚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做什么。审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字,即题眼。特别是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引起高度注意,切记不要先入为主而不注重题目。对于叙述长的材料型选择题或阅读理解题,可以先看题目要求(或问题),再看题目或材料,以避免思维混

乱、阅读时无针对性。答题时一定要按题目要求作答,特别要注意选择题的要求,属选是选非,还是选同选异。看是符合题目当前要求还是所学一般原则、规律等。做历史问答题时也一样,首先要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审清题目的中心词和限制语所包含的内容,限制语主要包括时间、空间、主体及答题方式要求等四大类内容,作用是限定制约中心词。其次,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思考构造提纲。用数字列纲,纲之间余下空间,在纲后列上目,再在目后填充史料来加以说明,以充分体现史论结合,并且运用序号分解和段落化原则,既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作答,思路清晰,不易混淆或遗漏答案要点,又可以把所答内容层次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等,而利于评卷老师理解作答者的意图。退一步讲,这样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书写的好处还在于,即使未完成全题也能取得分数的最大值。另外,主观题作答时,可以渗透公式化原则。如经济发展与否的原因条件等。如果面临的是新内容,就要注意临场根据教材或材料相关内容借用并推理,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也可采用框架化办法,框架化是学习教材时形成的一种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归纳方法,如世界史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大进步潮流→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在作答时,对印象不深的内容,可以按内容的排列加以回忆推理。一般来说,背景、结果往往是前后章节的内容,当问到某点,可以向前向后适当扩展。评卷所遵循的原则是只对正确答案给分,而对错误答案不扣分的原则,如把握不大,那就全部答上,摆开地摊让评卷老师挑选。对于分析题,如教材没有相应的叙述,可借用同类内容的分析方式或比较方式,特别对于材料表格题,应在忠于提问的基础上回忆教材相关内容,与教材挂钩,重视迁移,因为答案要点往往是教材的观点或知识。此外,格式化是指做题书写的规范性,因为主观题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忌史料堆砌而缺乏观点,要做到史论的有机结合。观点往往是恒定的(如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分析、实事求是等)。论证、说明只能依靠多角度的转换、层次的扩展来完成。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的到位性,使用直观、明确、科学化的语言,遣词用句尽可能多地借用教材,体现历史的学科性,尽量用历史语言,不用文学语言。还要注意逻辑性及时间性,同一阶段有时间先后顺序,或先因后果,或总分结构,或并列结构,回答时,叙述要注重历史的过程性,如“从„„到„„”“由„„到„„”等。要注意概括性和说明性特点,达到史论结合,前后呼应,紧扣主题,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4.心态要平衡。①充满自信。平时复习充分了,考试并没有什么可怕的。②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中的一切。不要在意监考老师走动、外面声响、别人提前交卷等,要遇“难”不惊,遇“易”不骄。

三、用好考试结束前15分钟

这是一个明确的检查时间段。监考教师会明确提醒,这时,应把手中题暂时放下,对全卷的余题作一审视。综合评估15分钟的利用值,以获取单位时间的最大分值及效益。若时间实在来不及,也尽量不留空白,变换角度思考,或采用猜题或采用提纲式答题、列要点勾画框架等方法。

另外,检查试卷有无遗漏;填涂是否失误或错位;对心有疑虑的题目或暂时搁置的题目,作最后定夺处理。如时间足够,可全面检查;若不够,可重点检查。当然,在检查时,凡是已作出判断的题目,要作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审查时发现第一次看错题时搞错了或者当时的判断肯定错了,而另一个答案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可以作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别改。

总之,勤奋苦读、基础扎实是高考成功的前提条件,懂得解题技巧,讲究有效的应试心理也是高考取胜的必要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第7篇: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卷解析

[试卷总评]

今年是新课标全国卷第一次分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沿袭了大纲版全国卷的命题特点,照顾到不同省市地区的教育差异,也是从大纲版试卷全面过渡到全国新课标试卷的一个分水岭。总的来说,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难度不小,明显比全国圈Ⅱ要难。命题思路有延续,也有创新,具体说明如下:

(1)选择题难度加大。表现在经济生活试题开始选用比较难的函数图表,如12题,让好多考生头疼;间隔一年(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政治没有经济学计算题),经济学计算题又开始出山,并且考了利润率这个好多考生在小学都学过却在高中阶段忽视了的一个知识点,也和好多高三老开个不大不小的捉迷藏的玩笑。另外,

15、

18、22题好多考生做错,好多政治老师反映这些试题比较难,易错

(2)热点问题冷处理。比如我们在备考2013年高考的时候应该都做了很多时政的功课,比如十八大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城镇化,钓鱼岛,朝鲜半岛局势等几乎都没有考,隐约涉及到一些的就是十八大的知识点,是选择题17题对水资源的强化管理,38题十八大文化强国等,这启示我们,猜题押题是没有出路的,高考没有“应该考什么,不应该考什么之说”。材料只是载体,时政只是背景,能力和知识才是我们要考查主题和主体。

(3)命题风格稳中有变。不变的是,经济生活选择题都比较难,并且难度有加大趋势,要提醒我们重视。39题和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命题风格极其相似,参考答案设置方式也相同。变化的是:选择题漫画题淡出,经济学函数图表题崭露头角,39题观点评析题是个新方向,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38题材料题依然是“常规的设问,突破常规的答案”,“注重答案的生成,而不是平时老师的归纳和总结”。突出考生思维能力的检验,而不是记忆能力的简单再现。这些,都是这份试题留给我们沉甸甸的思考和启迪。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中寻找关键信息,产量增大,低价销售,收入下降。“丰产不丰收”是因为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基本稳定的,所以即使农民低价销售,需求量也不会实质性的增加多少。这涉及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的知识点。因为是低价销售,所以变化之后的价格下降,①和③显示的是变化后的价格上升,排除①和③。④不合题意,材料讲得不是需求量的变化,答案选B。

- 1 -

【考点定位】价格与供求的关系,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等知识点。

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 下降0.835%B. 下降0.76%C. 上升0.83%D. 上升0.76%

【答案】A【解析】首先要明确利润率的计算=利润÷成本,其次要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计算过程如下:24×(6.27-6.32)÷144=24×-0.55÷144=2×-0.05/12=-0.05÷6≈-0.0083,换成百分比是下降0.83%。所以A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汇率的知识。

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曰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提起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时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 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案】A【解析】本题比较简单。A项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最有效手段”不切实际;C说法错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不是仅仅有对外直接投资;D跨国并购不等于企业的强强联合。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外贸易,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相关知识点。

15.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高效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乡居民高额储蓄说明了什么。①说法错误,是因为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才不敢花钱,所以要不断的储蓄;②不合题意,材料中说的是储蓄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储蓄率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③说法正确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现实,确实投资理财渠道比较单一;④因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储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支出减少,所以我们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答案选D。

【考点定位】储蓄率,投资与理财,恩格尔系数。

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扩大一词不妥;④依法行政是针对政府而言,与材料中心无关;②和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公民与国家关系,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7.2012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

率 、入河湖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些规定

①提高了政治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率②强化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职能

③约束了地方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限④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解析】要读懂材料,国务院下发《意见》目的是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①错误,材料和政府对水资源的决策效率无关;③说法错误,也不是约束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限;而是在强化职责的管理。所以答案选C。【考点定位】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职能。

18.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来自网民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入选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并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给了全体政协委员作为参考。部分网民还应邀参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旁听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①是政治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

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解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材料是政协的一种创新做法,设问是这种做法的说明了什么。首先排除○2,因为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与管理。○3很容易误选,因为大部分考生看到“网民应邀参观政协提案流程”认为这是公民在行使民主监督,根据教材,民主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所以不能叫民主监督。同时“保障了人民的民主监督”的说法也不对。排除○2○3,答案选B。

【考点定位】政协的性质,民主监督的对象等知识。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从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知识点。根据材料,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前半句对,后半句“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应该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A。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2013年4月,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答案】B

【解析】本题先用排除法,③说法错误,劳动群众不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创造历史,所以C和D都不选;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劳动贡献不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④说法正确,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劳动的重要性。

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

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 ③B.① 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很容易读懂,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因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没发现它,不证明没有联系;③说法错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前提是掌握它们的规律,不是创新意识;④说法正确,材料中的联系就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

领导作用的。(12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

【答案】(1)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改制后,公司以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解析】这两道题设问很常规,考生们一见,可能很高兴,因为模拟中老师们已经强调了千遍万遍,并且都归纳了固定的答题思路模式,第(1)问考查的党的知识,肯定是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等知识点;(2)问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更有标准答案,靠正确的经营战略、靠科技靠管理、靠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结果一看答案可能有点傻眼。特别是第(1)问,和平时的总结也不沾边啊。这时候,我们需要认清形势,纠正定式思维,要活学活用,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1)问中,侧重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其实就是从一个小知识点党的领导地位作为切入点的,答别的知识就跑偏了。第(2)问还算常规,注意要结合表格中的材料。

【考点定位】党的知识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2)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

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3)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答案】(1)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门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解析】新课标文综政治39题从2010年开始就形成了固定的命题模式,哲学与文化知识的综合材料题。特别是今年的第(1)问和2010年课标卷的第(2)问对“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的认识如出一辙。答案也是开放式的,其实这就是个辩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国新课标第(3)问已经连续4年出方法论的题,分值都不大,侧重应用。今年高考新课标哲学问答题最难的就是让我们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是个观点评析题,考生答题时不太注意结合问题本身去论证这个观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考点定位】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论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等。

第8篇:[转] 杨宁一:文综高考命题组历史学科负责人谈高考历史命题

杨宁一北师大教授,文综高考命题组历史学科负责人

1、 学科知识是考试测量的内容,它既是考试测量的对象,也是考试测量的基础。考试测量的研究首先需要从学科知识出发。历史学科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体系和基本知识点等。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只有把握住了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保证考试测量在历史观念方面的价值取向,保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同时,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

2、解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在这个基础上,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

3、 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史实、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基本概念等内容。在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起到两重作用。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同时,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点的支撑。

尽管考试测量强调能力的考查,也有材料题等形式,不完全依托所学的知识点,但是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4、在考试测量中,试题所使用的基本知识点完全取自教材,论述题参考答案也依据教材,有时答案本身就是教材上的原文。

5、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但是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必修课程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第(3)部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第(1)部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至于应该包括哪些具体史实也就是基本知识点,从课标中得不出现成的答案。

6、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例如,在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或者打破材料题的界限,选择题和论述题也提供材料,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

7、考试测量固然是以能力为主,但是能力的考察也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同时知识本身也仍然是考试测量的一部分内容。因此,确定学科的基本知识点是必要的。其实,即使没有明文确定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的实际中也客观存在着一个判断:哪些知识可以考查,哪些知识不能纳入考查范围。

8、考试大纲做了较大调整,提出了四个目标,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个目标是文科三科共同的,是按照考试思维过程编排的。作为历史学科,以前考试说明提出的十项能力要求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考试测量目标以往是、今后也应该是教学目标和高考考试测量目标二者的结合。因此,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也是今后考试测量的重要目标。

10、之所以提出全面把握考试测量目标,是因为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纳入考试测量目标。解读新课标就可以发现,与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相比,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是没有疑义的,但对于它能否作为考试测量目标,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思想感情,是无法考查的。本文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借鉴以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考试测量目标之一的经验,应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能够考查的。例如,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改变以往从知识和能力来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评分标准之一。

12、在实际命制试题时,需要从考试测量目标出发命题,有意识地实现考试测量目标,避免主观随意性。分析以往的各种类型的试题,可以看出是由于没有从考试测量目标出发命题,造成测量目标的遗漏。例如,材料题是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材料处理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联系所学知识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的方法。但是近年来的材料题大多只是局限在简单的文字理解和提取信息上,几乎没有对史料本身的鉴别评价、史料和已有结论观点的比对等内容。高考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提出材料处理所要考查的几个方面,显然,造成遗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目标出发命制试题。

13、高中新课标下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例如,测量目标是通过测量手段来实现的,考试测量目标决定测量手段。当前,在考试测量内容和目标都有新的变化的形势下,测量手段也应该相应重新进行审视:现有题型是否能够充分实现测量目标,是否增加新的题型,如何有效的发挥现有题型的功能,等等。

14、进行高中新课标下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需要有紧迫感。当前,只有部分省份进入新课标的实验,2007年才开始实施新课标下的高考,似乎改革不必那么急迫。但是,考试测量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同教学改革同步进行。而且,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考试测量的改革不是小规模的调整,变动幅度相当大,需要不断探索,才能积累起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此外,如果不是从现在起开始进行改革,仍然按照传统方式命题,势必与未来新课标下的高考严重脱节,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本文希望大家来共同关心新课标下的考试测量改革,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未雨绸缪,实现向新课标下的考试测量的平稳过渡。

15、要充分发挥题型的功能。为加强考查学生的能力,应该尽可能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如:选择题,提干尽可能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情境;非选择题注重与现实对比,重视对材料的评价,适当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设问。

16、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所给材料中可能有新的观点,学生在做题时就要充分运用所有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不能遗漏。

第9篇:2013年高考(历史)文综备考经验总结

2013年高考文综备考经验总结汇报

————CDXYZ: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2013年高考已尘埃落定,我校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文综学科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我就文综备考的做法做简要总结。

一、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把握好复习的进度和节奏 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和落实《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因它不仅是命题者的出题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力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考纲,找出变化,明确增加和删除的知识点,尽量弄清新增知识点的原因,以明确考查知识的变化,以考纲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把考纲中的每个考点、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落实到平时的复习中,准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复习,不作无用功。

根据考纲和年级统一要求,我们采取常规的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注重基本理论,夯实基础)时间安排在9-2月;第二轮(构建本学科内知识体系,强化跨教材知识与习题的综合渗透)时间安排在3-4月份;第三轮(结合热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时间安排在5月份。复习计划各科分别制订,并详细规定了每人每周的工作的内容和要点,写成计划书上墙,随时对照检查,有了科学周密的计划,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航向,减少了复习的盲目性

二、打好“三轮复习”备考攻艰战。

一是搞好集体备课。坚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实行学案分层,为此,我们3个组每周都要进行集体备课,交流经验,答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形成个案,提高备考效率。

二是从三轮备考工作求实效,为高考做准备。

一轮:依托专题系统复习,夯实基础。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整理考点,熟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打牢基础。在第一阶段主要搞好单科复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可以说是全面撒网,求细求全。做到点 “实”;线 “清”;面 “广”。

二轮: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应用性、专题性的知识体系。按年级的要求我们定8—10个专题,在一轮的基础上进行深挖和拓展,达到思维高度的提升;并全力解决学生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点,达到重点捕捉,求精求准。每个专题结束后要求学生动手总结专题的知识网络图,明确知识间、专题间的关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从而提高对知识把握的层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要求学生做到“要点过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考点清晰”,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三轮: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讲评分析,整体提高。为巩固前期复习成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准确化、系统化,我们着重在知识盲点上下功夫,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复习后的升华综合归纳,培养发散思维和迁移知识;使学生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知识的盲点,反重练心,达到熟练,使复习总体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是课堂见成效。我们既重视新课程改革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备课的基础上,强调一个“动”①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讨论、练习等(能力是练出来的)②让讲解“精起来”:有趣、精炼、启发等。课堂教学“8有”标准:有设计、有统计、有分析、有总结、有突破、有矫正、有互动、有补偏。学生课前准备,课上积极,课后收获感悟。老师做到课前勤、课中精、课后思。

三、精选试题、落实到位,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试题的编制和选取要联系学生实际和高考,有创新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试题风格、思路和内容结合高考信息。定量限时,对不同难度区间的考题则要分配合理。编题:新意、分类、滚动,揭示考题特点、命题意图、考查方向等规律。

进入高三后,我们就每周做一次文综训练,追求总分最大化,强调集体协作,打团体战,让学生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还通过小篇、作业、综合练、考试等形式进行基础巩固、专题强化和限时训练等。做到全批全改、有改必评、部分同学的还面批面评等。训练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讲评课基本环节为:考情分析—出示答案—学生自纠—错因归类—重点讲评-方法总结—旧知深化—反思整理。通过精选试题,科学训练,精讲细评来培养学生审题、解题思路、规范表达、合理分配时间等规范答题习惯,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错题本,老师有错题记录。对错题要找准症结点,一一解决,在滚动复习中有意识的加大此类问题的练习,给学生一个改错的机会,教师要快评及时反馈,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合理给分,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证学一个点,落实一个点,会一个点。加大做题的密度,成绩是练出来的,但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切忌盲目。只有多练才能积累经验和方法,还要做好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总结,在高考中才能保持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辨析,才能更好的适应高考。

四,教师做好培优、听评课工作。

我们教师从高二开始就利用间操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优补差工作,每周根据所讲的内容结合高考的题型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有针对的演练,培养他们提升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教师间都要虚心地互相学习和帮助,认真听课评课,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五、对文科综合备考工作的反思

1、对尖子生的辅导(培优)工作还欠精炼。

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强化,有的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3、对临界生的关注更多一些,研究得再透一些,指导得再科学些,使他们的提升空间更大

4、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更强一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再充分一些。

回顾高三,我们做了大量的备考工作,既有艰辛的耕耘,还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尽人意的遗憾。但希望我们文综的做法对大家有所启发,为我校2014年高考的再次腾飞,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二0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上一篇:英语四级考试常用句型下一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