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文综试题分析地理试题(精选9篇)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试题整体与新课标贴合,难度不大,使考生可以以较为轻松的心情答完整套试卷。
一、试题结构较为稳定
第一卷的选择题共11个,每题4分,没有变化。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中必考题在分值上与去年略有变化:第36题分值为22分(去年为26分),第37题分值24分(去年为20分),但必做题总分值依然为46分。其选考题部分分值与去年相同。
继续以“组题”形式呈现,非选择题以区域承载考点,自然流畅。选择题全部以组题的形式出现,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今年高考仍然延续了过去的特色,全卷选择题分成4个题组,或3个一组,或2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综合题方面今年的第36题和37题分别以攀枝花和非洲维多利亚湖作为背景,重点考查自然、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点。
二、试题稳中求进
1、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稳定性明显。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特征在2013年地理试题中仍然体现明显。
主要知识考查汇总:
(1)客观题:选择题1-3题以“鲜切花”生产为切入点,考察了农业(鲜切花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4-6题以遥感影像图片和文字材料(提干)说明为题,考察了具体区位下降水产生的原因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判定具体的位置以及与自然带形成的关系。7-8题通过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年变化率的变化,考察了城市化过程的变化特点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等。9-11题通过我国某地天气系统的变化
考察了风向的判定和暴雨的形成以及我国各地此种天气系统发生的基本规律。
(2)客观题:36题,以攀枝花在西南地区的位置和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分析攀枝花1月气温高的原因和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以及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与打造“避寒之都”的关系。37题,以非洲“维多利亚湖及周边水系”考察了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和在维多利亚湖中迅速繁殖的原因和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渔业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并说明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做题:42题,三沙市旅游资源特征和当前旅游开发应注意问题的说明。43题,江南丘陵某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44题,矿渣库对环境的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
2、试卷难度适中。难度大致与去年相同,以中等难度为主,客观性试题难度稍有抬升,主观性试题难度较低,并容易得分。
3、依然强调考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每组题均有图,但继续没有地理景观图,遥感影像图片出现了。
本试卷地理部分共10幅图(选择题4幅:美国-中美洲-哥伦比亚轮廓图、遥感影像图、人口年变化率图和气压形势图;必做题3幅:攀枝花在西南地区的位置图、攀枝花及周边地形图、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图;选做题3幅:南海海域图、江南丘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某企业位置及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信息阅读量适度。
4、第一题组考查的鲜切花问题和2012年农业题、2011年日本汽车题同属人文为主的地理题,与2010年新课程卷考查“阿尔泰山雪线”的纯自然地理内容有明显区别。用较容易的人文地理做文科综合的起始题是近三年地理学科命题的新特点。这有助于考生在答卷时稳定情绪,缓解紧张心理。但今年略有变化:第一题组的第一小题问哥伦比亚鲜切玫瑰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这是较容易的自然地理的考查。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对。
5、继续弱化了类似数学学科的计算问题。以往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算今年已经连续四年没有考查。只有第10题依据比例
尺算低压中心的移动时,用到了简单的计算,它不会为学生造成障碍。
三、贴近生活、加大开放度。
1、试题情景设置贴近社会生活(选择1—3题情人节鲜切玫瑰花、7—8题不同年代人口年变化率、9—11题我国某地区天气变化、简答36题小明和小亮“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37题维多利亚湖引入鲈鱼销往欧洲,成为最昂贵的美食等等),设问既有根据地理学原理、规律来推理判断,又有根据情境和区域特色问题来综合分析和阐述等问题,试题更注重对地理知识和原理、规律的灵活应用的考查。
2、选修题的设计今年直接设一问,开放性和灵活性有所加强,对考生分析问题、筛选材料、总结归纳等能力的要求提高。
3、试题开放度加大,但设问依然是考查主干知识。
从区域定位入手,重点考查工业、农业(花卉、渔业)、气候、等值线、湖泊(河流)、遥感等主干知识,注重基础、能力立意,运用各类地图,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图像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如,第36题的第(3)问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与打造“避寒之都”的关系;第37题的第(4)问:说明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地区渔业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等。
4、加大开放度,不回避热点。如,选做题中的42题,以2012年6月21日设立三沙市为背景材料,还有43题江南局地洪灾问题等,既对基础和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社会生活性。
一、命题透视
总的来说, 试题让人耳目一新, 难度适中, 能力考查站位高, 学科特色明显, 贴近生活实际, 能够检测出学生的水平及学科素养, 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具有导向意义。下面结合试题从学科角度具体分析其特点, 以揭示全国新课标卷Ⅰ的命题趋向。
1.试卷结构稳定, 主题鲜明
2015年地理试卷结构稳定, 必修地理试题数量较2014年完全相同, 差异是开放性试题放在了第36 题, 2014年在第37 题;三道选做试题难度与思维量都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如2015年试题, 旅游地理与自然灾害试题难度相对较小, 只有一个设问;环境保护试题涉及三小问, 学生答起来困难, 得分不易。以河北省为例, 该题的选做率为11%, 得分率为33.67%。对必修地理知识点的考查具有抽样性, 主要考点有水循环与水资源、航空港建设、经纬网计算、海冰形成与利用、黄河三角洲的时空变化、卤虫产业、青藏高原冻土、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自然灾害、东南亚水患、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的影响等, 在考查上的主要方式是:同一组试题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2.在图像判读的基础上考查知识的贯通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以丰富多样的地图呈现试卷的一些变化, 从知识考查到能力立意, 就好像是一场有意义的对话。试卷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图像判读的基础上考查知识的贯通。到底是考查知识多一些, 还是考查能力多一些, 在绝大多数的试题中, 虽然分不清但二者联系密切。
例1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1~3)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 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 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1) D (2) B (3) C
该题表面上是在说明雨水花园, 但实质是在考查学生从示意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然后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即解读题意。在知识调运中又在影射水循环、水资源、城市化等知识背景, 意在综合测评。
例2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7~9)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 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2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 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甲B.乙
C.丙D.丁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1) B (2) A (3) C
试题以渤海区域为背景, 探讨海冰形成的因素及海冰利用现状。第 (1) 题, 比较四海域的海冰厚度, 先要依托图像判读等值线, 在区分甲、乙海域海冰厚度时, 又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即离陆地越近, 温度变化越明显。第 (2) 题, 在分析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时, 需要考生有一个思维上的转换, 即从水平到垂直。冰层厚度越大,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第 (3) 题, 在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时, 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虽然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 但环渤海地区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 其主要原因是开采难度大, 海冰分布也不均衡, 采、运、净化等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3.取材贴近学生实际, 意在检测学生水平
虽然高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 但不是靠难度来维系区分度的, 高考也在通过另一种形式不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通过“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 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试卷不是复制教材情境, 而是选取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考查学生的学科感知能力、观察理解新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试卷中客观题涉及了雨水花园、甘德机场的繁荣与衰落、渤海海冰的利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变化等新情境问题。通过考查, 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所培养出的能力是可以在今后生活中应用的, 所具备的地理思维是有价值的。
二、误区警示
2015年高考后, 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的高考阅卷。阅卷中笔者发现, 考生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错误, 致使分数不高, 本来应该得到部分分数的题目最终等同于“不会”, 该得满分的题目只得了部分分数。纵观高考, 综合题得分一直是师生探讨的焦点问题, 同学们的感觉可概括为:想起来容易, 下笔难;答起来容易, 深入难;意思明白, 表达难。考生要在限定时间内,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新问题的理解, 然后将这种理解变成得分要点, 加大了综合题得分的难度。
阅卷过程中, 我们虽然看到的是考场答题的文字状态, 但从考生的实际表达可以推测他们答题时的心理状态以及考场答题的经验与优势。下面以试卷第36题为例, 分析一下影响考生综合题得分的影响因素,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例3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36)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 以藻类为食, 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 (图3) 属内陆盐湖, 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产品需低温运输,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属于内陆盐湖, 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 运输成本高 (需低温运输) ;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 市场需求量小。 (3) 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 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 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大, 经济价值高, 技术成熟, 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 维护生物链的稳定, 保护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与简约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一些考生表述答案的要点很多, 但却无得分点, 意思接近, 但无关键词, 不能熟练地使用学科术语, 比如有的考生将“生态破坏”表述为“环境污染”, 将“市场需求量大”表述为“需要增加”等; (2) 一些考生表述答案时过多地呈现要点, 一道小题居然想出8个要点, 其中有四条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 考生在思考要点时会耗费大量时间, 必然会压缩后面的答题时间; (3) 部分考生在表述答案要点时, 不会概括要点, 甚至使用描述性语言、文学性语言, 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得分。答题时尽量使用短句, 从地理要素的角度表达结论; (4)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概念不清, 答题随意性强。本来是要答“促进了产业发展”, 结果在考生表述时, 却是五花八门, 一些相关词汇就出现了, 如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业集聚、产业链、产业链发展, 一些考生根本没有弄清意思, 就顺着自己的思维习惯随意表达, 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
2.审清题意, 理解命题者意图
从评分细则来看, 一些题目的答案是来源于题目所给出的材料的, 不必深入解读。但越是这样的题目, 越能检验学生的基本素养, 学生答题时要审清题目, 正确理解命题意图, 确定答题方向。考场答题受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 考生如果缺少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缺乏良好的答题习惯, 也会造成此类题目的失分。例如综合题36题的第 (1) 题的答题中有不少学生表达了这句话:卤虫是水产养殖业的优质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而题目设问是: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显然, 没审好题目。要根据试题设问思考答题方向和要点, 不要上来就答, 枉费时间和精力。同时, 审题时还要求注意考查内容上“宽泛”与“具体”的差别, 如 “产业发展”, 就不能答成“经济发展”, “运输技术不足”就不能答成“交通不便”, “交通不便”太宽泛, 如交通的运输方式就有很多种, “不便”到哪种程度要具体指出来。
3.从试题的类型入手分析学科问题
每个学科都有固定的分析性问题, 类型相同。对于类型相同的题目, 一般会有通法解答, 然后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地理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对于开放性试题, 要先给出结论性观点, 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有的同学答成“片面”、“适当发展”、“既赞同也不赞同”。很显然, 没有掌握这类题的特点。表达理由时, 理由要支持自己给出的观点, 要顺着自己前面给出的观点答。答题不要使用逆向思维, 个别同学还采用了“反证法”, 表达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前面给出的观点, 甚至有的同学出现混答的观点, 理由正好与自己给出的结论相反。乍一看理由, 都在点上, 仔细一看, 一分没有。
4.又快又好地答题, 合理安排时间
考场答题质量与速度同样重要, 原则上要求考生先将会的题目答好, 然后再答困难的题目, 但由于考题的顺序性与学生水平差异, 考生实际答题多数是从前到后, 因此考场时间的争取非常重要。比如前面提到一些考生一个问题答了8个要点, 这种时间上的损耗可能影响更大。因此, 学生要学会看分答题, 合理安排时间。
三、复习指导
1.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沿着正确方向行走
盲目学习容易走弯路, 高考就是方向, 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学习过程中要多留一分心, 沿着正确方向行走, 有利于提高备考复习的实效性。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给下一年的备考带来启示, 我们可以从连续三年的试题大致推断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哪些。对待同一考点的高考试题, 我们要思考能力考查是如何呈现的, 新情境的支撑作用是什么, 要想做到灵活应用考点, 我们要理解到何种程度等等, 然后查漏补缺。
另外, 高中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试题层面。有人将高考复习等同为试题教学, 这是片面的, 教师要通过教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 懂得地理学科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不断积累地理学的素养, 建立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试题的意义在于提供问题情境, 是发展学习的平台与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2.在学科主干知识上反复学习, 夯实基础
高考不讲究知识的覆盖面, 而是知识抽样, 因此一轮复习要按照考点逐一“过筛子”, 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枯燥无味, 偏离方向, 均衡着力, 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耽搁时间。因此, 师生要在研究高考的基础上, 明确哪些知识点必须过关,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哪些, 如何突破等。整合对比研究连续三年的新课标卷, 命题都是围绕核心考点, 即地理学科的特色主干知识, 来考查能力。如:气候、地形、河流、植被、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自然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气候、地形、河流上, 人文地理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和农业上, 特别是农业, 常围绕某一农产品进行主题式探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没有知识的理解, 就没有能力的发展。另外, 复习应着力于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地理学科有一定量的知识需要记忆, 如掌握空间定位的一些控制点, 重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区位分析的方法等, 这些知识是理解题意的条件。现在的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应用。例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知识需要从应用的层面进行训练和理解。还有三圈环流内容, 不仅与前面热力环流知识相联系, 还是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之间总是有着内在联系, 只有理解到位, 才能做到“温故知新”, 灵活运用知识。
3.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图, 培养读图信心
有些同学地理不好是因为惧怕地图, 这些同学惧怕地图是因为平时不看图。学习地理首先要战胜心理, 特别是改变原有学习认识, 有了信心, 就有方法。地图, 既是考试的载体, 又是学习的工具, 只有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地图, 才能建立地理应用中的头脑地图。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图感和读图意识, 另一方面要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我们不主张将图像图表作为一个大专题来研究, 而是应该将各类图像的突破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 能力应该逐步培养,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4.跟紧学科主体复习, 不断更新原有认知
现在高三正在进行一轮复习, 要充分认识其意义, 原有的知识可能是模棱两可的, 甚至是错误的, 一定要借此机会及时更新、纠正, 深化理解, 尤其要关注一些细节知识, 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 高考越来越注重细节考查了。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另外还可以适当地根据考点选做部分高考题, 在一些重要的分析类问题上建立模型思路, 力求做一道题, 通一类题。二轮复习, 也不可大意, 要充分相信老师的整体安排, 切忌另起炉灶单打独斗, 一定要紧跟大班训练保证质量, 只有充分暴露自己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推进复习, 真正提高能力。
5.备考中要侧重信息转化能力的培养
读表1,完成1~2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螗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1.B2.C
解析:本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对试题类型中的表格题的考查,学生通过对表格中主要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突出了地理学习中“比较学习法”的特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是对“湿地”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做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减弱,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越来越强。通过对题目中所给材料和知识信息的分析,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在人们的认知逐渐清楚的状况下,湿地的保护正在逐步落到实处。第1题:考查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2题:比较数据得出结论,C项正确。通过这一知识的考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出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终极目标。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3.A4.D
解析:对于昼夜长短的考查,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于其运动性特点和空间思维能力强,一直是课堂教学中难以突破和学生难于掌握的知识点。第3题:从图中所给知识信息分析可知,①②③昼长都大于12小时,且都处于南半球,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季(12、1、2月份)。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其有一定感受和认知,源于生活。对它的考查,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基础目标;第4题:通过图中所给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可知,对于南半球的夏季来讲,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变化越大。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发展目标。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6影响乙岛M、N两地櫻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5.D6.B
解析: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性,也就是高中地理教材中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描述。具体体现为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四种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植物花期的早晚,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物候条件的影响。影响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是热量条件。纬度低,太阳辐射强,获得的热量多,花期早,故选D,知识源于教材,以某一典型事物(樱花)为依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是本题的最大特点。第6题:M、N两地,地理纬度基本相同,植物花期出现早晚的差异,主要是地域差异性的主要体现。在洋流的影响下,M地增温、增湿,获得的热量多,故花期早。通过题目折射出命题人要求学生要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注意思考甚至二次思考,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
C.洋流D.距海远近
9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答案:7.A8.A9.B
解析:本题是对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识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地理事物轮廓,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交通线路的延伸等内容上。第7题:根据以上常规知识点的判断可知,该国家为英国,53°的纬度说明受西风带的影响,再加上处于沿海的地理位置,判断可知M地降水最多。第8题: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地形因素,结合图中知识信息,L处海拔最高,故而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第9题:对于英国来讲,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表现为乳畜业。从本题考查的知识可以看出,学生能力的高低,还是体现在对所学的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而不是停留在初步的记忆上。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健,运用是实践。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o)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來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B.②C.③D.④
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B.NC.OD.P
答案:10.B11.C
解析:本题考查的出发点是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排放的污染物已定的情况下,河流具有一定自净能力。从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该河流在N河段开始,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据图可知,河流在②处出现有机污染源。鱼类在河流中的生殖繁衍,依赖于阳光、溶解氧、浮游生物等自然条件,当水中溶解氧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鱼类由于缺氧而大量窒息死亡。0河段水中溶解氧呈最低值,是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本题的考查既有读图分析,又有自然常识,更有学科交叉渗透。
Ⅱ非选择题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速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气象经济”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干旱、低温冻雨、沙尘暴、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题目的考查,体现了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需求。题目(1):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该地海拔较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受河流影响,空气湿度大,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甚至有逆温现象出现,产生浓雾;乙路段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浓雾多发的可能性。题目(2):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分布。通过对图中所给知识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从题目的解析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人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③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深(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甲处沿海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降水稀少
D.温和湿润 2.与图中洋流流向和性质一致的是
A.巴西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秘鲁寒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我国某地河流纵横,水量长年较大。古代,该地区的牧民往往居住于距河流较远的区域。冬季,该区域的妇女在盐度较高的湖中凿取厚厚的冰块,过着一年中最忙和最辛苦的日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辽河平原
B.天山牧区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4.牧民居住于距河流较远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
A.保护水源
B.躲避灾害
C.便于放牧
D.利于防卫 5.该地区冬季妇女采冰主要是用于
A.生活用水
B.夏天降温
C.冰饰雕刻
D.乳酪制作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生长的水稻,其具有耐盐碱的特性,一般能够在盐度3‰-8‰的水中生存,也能在内陆的盐碱地上推广种植。目前海水稻的试验田亩产最高在600kg左右,而非试验田的野生稻亩产只有200-300kg。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较之普通水稻,海水稻的特性最可能是
A.易倒伏
B.植株高
C.多病害
D.产量高
7.目前我国海水稻种植从试验田种植向较大范围实际种植推广。其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A.调整耕地种植结构
B.解决淡水资源问题 C.休耕土地面积扩大
D.压缩粮食进口规模 8.下列最适宜大面积推广海水稻种植的区域是
A.新疆
B.广东
C.辽宁
D.云南
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侧、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中,座落在一个封闭古代汇水盆地中,其周围由非渗透性的火成岩包着,该地区气候极为干燥。某公司采用卤水蒸发法开发该湖中矿产资源,成为世界盐湖资源开发的典范。读该沙漠不同密度卤水蒸发速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9.阿塔卡马盐湖气候极为干燥的原因是
A.处在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B.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 C.地处热带地区,蒸发量大
D.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 10.阿塔卡马盐湖矿产资源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搬运
B.流水沉积
C.火山喷发
D.海水蒸发 11.由该沙漠卤水蒸发速率图可知
A.气温越高,蒸发速率越慢
B.密度越低,蒸发速度越慢
C.太阳高度角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D.海拔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吉拉特是印度一个重要的工业邦。该邦的主要制造业有石油、化工、工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宝石和珠宝以及医药等产业。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著名公司纷纷在萨纳恩德工业区建厂、建仓库。下列图表分别示意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位置及2017年我国广东省和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对比。
(1)指出与我国广东省相比,古吉拉特邦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古吉拉特邦大力发展石化工业的原因。
(3)简述大量跨国公司集中布局于萨纳恩德工业区的优点。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浊水溪发源于台湾山脉,是我国台湾流程最长且流量最大的河流,流经地区多脆弱的粘板岩,由于河流浑浊度高,含沙量大,故有浊水溪的说法。彰化县和云林县以浊水溪为界,浊水溪是两县最重要的水源地。为了满足用水的需求,我国台湾在浊水溪上游投巨资修建了拦水坝,而在拦水坝修建之前,彰化和云林两县的水源经常得不到保障。下图为我国台湾局部区域图。
(1)指出浊水溪含沙量高的原因。
(2)说明云林、彰化两县拦水坝修建前水源供应得不到保障的自然原因。(3)除修建拦水坝外,简述云林、彰化两县缓解水资源可采取的措施。
(4)简析修建拦水坝的必要性。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江南水乡古镇中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在全力推进。星罗棋布的水乡古镇是江南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今天的现代社会,它们仍然可以比较完整地呈现独特的文化形态,以及这一地域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简析图示区域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分布密集的原因。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图。
描述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由图中表层海水等温线弯曲状况,可判断沿岸有寒流流经。甲地位于南半球副热带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寒流带来降温减湿的影响,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故C正确。
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区洋流为自南向北的寒流,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副热带大陆西岸。AB选项为暖流,洋流性质与该处不相符,所以AB错误;加利福尼亚寒流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故D错误;秘鲁寒流流向为自南向北的寒流,与图示洋流流向和性质相同,故该题选C。【点睛】本题考查洋流的性质的判断、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一般情况,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暖流对气候的影响为增温增湿。
3.C 4.B 5.A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3.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为牧区,河流较多,且气候寒冷。辽河平原为种植业区非牧区,故A错误;天山牧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短小,多内流河、湖,不具备河流纵横的特征,故B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主要牧民聚居地,同时高原面地形较为平坦,冰雪融水量较大,多大河发源地,海拔高、气温低,具备河流纵横的条件且多咸水湖,故C正确;黄土高原为种植业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4.根据所学知识,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牧民的环保意识较差,保护河源的可能性较低,故A错误;放牧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区,而不是远离河流,故C错误;防卫与距离河流和远近无关,与河流的自然特征相关,故D错误;根据材料,该地区水量较大,河流纵横,地形较为平坦,靠近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故该题选B。
5.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不需要用冰降温,故B错误;冰雕主要用于展览,冰雕文化多产生于人口密集的寒冷地区,我国的东北地区冰雕文化较为盛行,故C错误;用冰制作乳酪主要分布在夏季炎热的牧区,如我国的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凉爽,不会用冰制作乳酪,故D错误;冬季河面结冰,取水较为困难,所以使用冰块融化作为生活用水,故该题选A。
6.B 7.A 8.B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沿海地区风力作用较强,而海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其应具有不易倒伏的特性,故A错误;沿海滩涂地区,周期性被海水淹没,所以海水稻应具有较高的植株才能不被海水淹没,正常生长,所以B正确;沿海滩涂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病虫害较少,所以C错误;根据材料普通海水稻产量在200-300kg,远小于普通水稻的产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7.目前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利用的较少,若大范围推广海水稻,能够充分的利用盐碱地,增加粮食产量,而原耕地可以用于发展其他作物,使耕地种植结构发生调整,故A正确;海水稻可以节约淡水资源,但不能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故B错误;我国人口多,耕地较少,土地休耕潜力不大,故C错误;影响粮食进口规模的因素有市场需求和价格,我国目前人口数量较为稳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单产逐渐提高,所以粮食需求变化不大;海水稻种植成本较高,价格不具备优势,所以进口规模变化不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8.根据材料海水稻种植于海边滩涂和内陆盐碱地,其生存的条件为适当的盐度,较低的盐度才能生长,使用海水灌溉需要足够的淡水进行稀释,耗水量较大。新疆、辽宁地区缺水较为严重,不宜推广,故AC错误;云南地区地势较高,盐碱地分布稀少,故不宜在云南推广,故D错误;广东海岸线较长,滩涂面积较广,耕地较少,同时淡水丰富,故该题选B。9.D 10.B 11.C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9.根据所学知识,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干旱程度,故D正确;根据其位置,该地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干燥,加剧干旱程度,故A错误;根据该地位置,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濒临海洋,故B错误;该地蒸发量大是因为纬度低、降水少、气温高,根据其纬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10.根据材料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侧、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汇水盆地中,地势比周围地区较低,且为汇水盆地。周边岩石的各种矿物经过流水作用带入湖中沉积,从而形成各种矿产资源,火山喷发和海水蒸发和题意不相符,故CD错误;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风力作用较小,故A错误,所以该题选B。
11.读图12月--次年1月蒸发速率比6-7月蒸发速率大,根据所学知识,12月--次年1月为南半球夏半年,气温高,蒸发速率高,故A错误;读图密度越小,蒸发速率越大,故B错误;南半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蒸发速度快,故C正确;图示没有显示海拔和蒸发量的关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成因、外力作用的影响。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①太阳辐射因素(最主要的是纬度因素);②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③下垫面性质:地形地势(海拔高低、迎风背风)、海陆位置、洋流、植被覆盖率等;④人类活动因素。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冰川作用以及固结成岩作用。12.(1)与广东省相比,古吉拉特邦与欧洲的空间距离更近;邦内劳动力价格便宜;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石油资源更加丰富。
(2)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波斯湾,接近原料产地,且当地油气资源丰富;临近印度洋,海运便利;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印度国内石化产品消费市场巨大,沿海地区环境承载力大。
(3)共用基础设施,集中处理废弃物;加强信息和科技交流;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相互靠近,节约生产成本。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集聚的意义。工业区位从原料、动力、水源、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1)本小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根据图示印度古吉拉特邦靠近印度洋,距离欧洲市场距离比广东近;根据表格古吉拉特邦人均 GDP和GDP总量不如广东,所以其经济发展水平比广东要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比广东低。广东矿产资源较为缺乏,而古吉拉特邦沿海有丰富的石油。
(2)本题考察化工产业的区位条件,可从原料、位置、市场、交通、工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古吉拉特邦靠近印度洋,海运交通便利;沿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距离波斯湾较近,发展石油化工的原料丰富;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需求量较大;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完善;沿海地区,发展空间较大,环境容量大。
(3)本题考察工业集聚的意义。工业集聚的意义主要从基础设施利用及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对于废弃物的处理等角度分析。工业集聚就是相同类型或者具有密切的工业联系的部门近距离接近,工业集聚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有利于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点睛】比较分析两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从影响工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动力、原料、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首先要比较两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高、技术水平较高、资金充足、市场需求量大;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工业集聚的意义为记忆性知识,较为简单。
13.(1)夏季由于受夏季风、地形以及台风等因素的影响,多暴雨;该地区上游山区地势高峻,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地表径流冲刷能力强;粘板岩脆弱,易被侵蚀形成泥浆因此河流含沙量高。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冬半年降水少,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流流程短,总体水量不大;由于多地震及洪涝等灾害,水利设施被破坏;夏季洪水期,河流浊度高,利用困难。
(3)靠近海洋,利用海水淡化;地处湿润气候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地下水;加强对工农业污水的回收利用。
(4)缓解两县对于水源的争夺而产生的矛盾;保障两县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釆,修复生态,防止地面沉降。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缓解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的意义。
(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植被覆盖率、土质、降雨强度、地势等。根据所学知识浊水溪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夏秋季节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浊水溪发源于台湾山脉,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结合材料浊水溪流经流经地区多脆弱的粘板岩,易被流水侵蚀,所以其含沙量大。
(2)根据所学知识修建水库主要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降水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台湾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不利于蓄水;浊水溪含沙量大,利用不便;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频繁,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所以蓄水量小。
(3)缓解水资源不足状况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开源: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适当开采地下水;节流: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等。
(4)水利工程设施的意义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缓解水资源不足,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美化城市环境等。【点睛】
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高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地形,平原地区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区则相对高。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修建水坝主要的作用是缓解水资源不足状况,可借鉴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
14.地处平原,气候湿润河网密布,利于聚落发展;该地区较长时期内,由于河道纵横,出行方式以水运为主,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古镇特色得以维系;现阶段旅游业的开发,加强了古镇旅游资源的修复和保护。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和社会认知因素三个方面分析。
根据材料图示区域古镇主要沿河流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南方河网密布,河流沿岸,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城镇的形成;南方交通以水运为主,促进城镇的发展;南方经济发达,利于古镇文化的保持,同时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古镇的保护。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读出古镇的分布特点,根据图示古镇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结合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是形成旅游资源的基础,南方水运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丰富利于城镇的形成;经济发达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利于古镇的保护,所以其分布较为集中。
15.特点:地面沉降范围扩大,向东扩大较明显,以城区表现最为严重。原因:城市向东部沿海扩展,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向东扩展较明显,城市化快速发展,湿地面积大幅萎缩;地表不断硬化,阻碍地表径流下渗。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可从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
读图1985年到2000年,地面沉降的范围扩大,且主要向东扩展,沉降幅度由城区的大于1000mm到城郊的200—600mm,所以越靠近城区,沉降越明显;地面沉降和城市化发展相关,三个城市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地面沉降主要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需求量增加,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同时城市硬化面积较大,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加剧地面沉降。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功能
年高考英语试题进一步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完形填空一文讲述了一个背包失而复得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在一个繁华的步行街不小心遗忘了背包,数小时后竟然发现东西仍在原地,完好无损,这让人感受到了友善的力量。
阅读A篇介绍了一款语言学习APP,引导考生关注学习手段。阅读B篇讲述了英国一对父子和他们养的宠物狗Baggy共同为环保做贡献的故事,旨在引导考生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阅读C篇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并帮助考生认识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阅读D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导考生关注新兴科技,关注发展创新。阅读还原一文辩证地介绍了积极思考的益处和重要性,帮助考生认识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多一些积极思考。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作文二以自律为切入口,传达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即自律是自由的前提,唯有自律,才能渡过难关,获得进步,取得胜利,走向自由。
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考生的全面进步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在命制过程中注重促进考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间接地考查了思维品质等要素。
语法填空进一步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以孤立的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语篇为单位和载体考查语法知识,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学习观。完形填空充分强调语篇和语境,注重考查考生在上下文中运用词汇的能力,这能够有效地帮助考生认识到词汇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
阅读理解集中考查了考生在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种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理解归纳语篇主旨要义的能力,以及理解句子、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等。考虑到测试的真实性,根据阅读任务的不同,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侧重点有所区分。应用文和记叙文侧重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说明文和议论文则聚焦 篇章的深层信息,强调对重点信息的纵深性理解,鼓励考生以更加宏观、全面、系统的视角进行 篇章解读,这也是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设计的特点所在。例如,阅读C篇及D篇在试题的设计上,加大了对考生 篇章概括、推断等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挖掘 篇章的深层含义,读懂言外之意。
书面表达试题努力创设了接近现实生活的交际语境,明确了交际场合与参与人的身份,注重在真实的任务和情景中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帮助考生认识到语言运用需具备得体性,语言形式需为意义和内容服务,从而帮助考生增强语用意识,真正实现与他人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另外,书面表达试题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给予考生更多的语言展示空间,摆脱单一的思维和表达模式,在展示多彩思维活动的同时,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试题还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例如,阅读篇目虽多,但所需阅读策略各有不同。阅读B篇和书面表达试题中图片的设计,鼓励考生借助多重资源学习的能力。在文章内容层面,阅读C篇、D篇和阅读还原分别探讨了工匠精神的价值、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及积极思维的作用,引导考生深入、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三、科学选材,突出北京特色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所用素材均来自外文期刊,语言地道,经过改编后,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题材来看,话题丰富,视角新颖,聚焦人类家园的大事小情,涵盖工匠精神、前沿科技、环境保护等内容,突出北京考生视野宽、知识面广的特点。
从体裁来看,试题所用素材涵盖了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四大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多样的语篇形式和结构不仅有助于考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考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另外,试题选材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面向全体考生,注重公平,无性别差异,无城乡差异,并充分考虑到了考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杜绝偏、怪、专话题。
四、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实现评价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作为一种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尤为明显。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在注重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发挥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在命题中强化应用导向,引导学生能用英语,会用英语,积极引导和反拨教学,促进学以致用。
例如,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对语法的考查注重基础,突出主干,以语篇为单位,强调运用,重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能够有效引导教学关注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关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再如,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在命制过程中注重任务和情景的设计,明确交际场合、参与人的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努力创设接近现实生活的交际语境,引导教学关注语言的得体性,增强交际性。作文一中李华给因疫情滞留英国的戏剧俱乐部指导教师Jim写一封电子邮件,请他帮助推荐一名外籍指导教师,表示感谢的同时,提醒Jim需要注意的一些防疫事项。这种设计有利于引导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关注语言结构的同时,多设计真实的任务,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根据交际场合和任务,感知交际对象情感距离,判断语体风格,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从而确保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的有效性。
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
2012年4月5日至9日,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西安举行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潘贤掌带领我市代表团全程参加,我委由张宏伟和杜文刚两位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9名同志参加了相关活动。
一、参会期间,大家参观了展会现场,开展了项目推介、洽谈、签约活动。在此次“西洽会”上,我市共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13.74亿元,合同引资额10.78亿元,占全省签约项目的近三分之一,签约项目数量和质量居全省首位。通过几天的学习交流,大家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与兄弟省市的交往,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一、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36. (36分) 阅读分析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 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 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⑴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10分)
参考答案:位于南美洲 (西) 北部, 赤道从北部穿过 (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 , 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多高峰。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 审题不清。
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出现严重偏差, 文不对题, 答成了“有利于该国花卉生产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结果下笔千里, 离题万里, 得分极低。还有部分学生只回答了该国的地理位置, 或只回答地形特征。
(二) 思路不清。
本题中回答地理位置应回答出经纬位置和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应涵盖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 但很多考生缺少这样的思路, 所以答题不着边际, 没有针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相当一部分考生罗列若干点, 却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混合在一起来回答, 思路混乱, 无层次感;还有的考生回答不全面, 例如地理位置只答经纬位置或只答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只答地形类型或只答地势特征;而有的考生根本不知道回答这两个问题应从哪些角度来把握, 以致答非所问, 得分寥寥。这些都反映出学生没有建立基本的地理问题回答思路。
(三) 概念不清。
部分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基本概念弄不清楚, 地理基础技能较差。此题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经纬网定位没有很好的掌握, 出现定位错误, 有定位到非洲、大洋洲, 甚至是亚洲的, 还有的虽定位到南美洲, 但海陆位置却出错了, 如“西临大西洋”或“东临太平洋”;有的考生表达上画蛇添足, 本是“低纬地区”, 答成“中低纬地区”;甚至有的考生经纬线、经纬度的概念到现在都还没搞懂, 出现如“0°经线”的严重错误;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表述, 如“高原, 地势低”“处于热带, 高纬度地区”等等。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不理解, 对相关概念不理解。
二、在复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强化审题能力的培养。
以本题为例, 问题是: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问题的关键或者说“题眼”在于“该国”“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三个关键词上。首先要落实“该国”, 主要是抓住图上这个国家的经纬网, 有一条重要的纬线——赤道从北部穿过, 南部标有4°S, 可判断它纬度较低或地处热带;再结合图上明确标出的经度, 向西增大, 为西经, 即76°W和80°W, 便可确定该国位于南美洲, 且是南美洲的西北部, 位于安第斯山这个地形区上。当然也有的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丰富, 根据“基多” (首都) 就判断出了该国是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 才能回答出该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但这是两个子问题, 二者不能混在一起笼统回答。回答地理位置应抓住经纬位置和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两方面来考虑, 不能漏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应该说审题疏忽所致的失分是最严重的, 因此在复习中, 我们必须结合日常的训练、考试多给学生有意识的分析, 不断提高审题意识、审题能力。审题关键是审出关键词, 也就是说题目问的是什么, 你就要答什么。考生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是针对问题, 二是全面作答, 三是要表述准确。要针对问题, 就要学会“抠”, 善于“抠”, 即“抠出”题眼, 搞清楚问题的指向, 使回答的内容切中要点。要全面回答, 就要注意组织答案时避免遗漏答案要点。要表述准确, 答题就不能太随意, 太口语化, 善于运用地理的语言准确、科学的表达。要达到以上要求, 一方面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牢固, 另一方面是善于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二) 加强答题思路的总结。
在理解题意后, 关键是有正确的答题思路, 灵活提取平时的知识储备解题。随着高考中描述、解释、论证等表述要求的提高, 越来越要求考生有一个高质量的知识结构或者说对不同问题的答题模式、思路。如近年考查的地形特点、水文特点、气候特点、降水特点、自然地理特点等方面内容, 就要求考生有清晰的答题思路。除了“特点”以外, 还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总结, 如“原因”、“条件”、“因素”、“影响”、“意义”、“作用”等。
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梳理知识体系, 建立清晰的知识线索。经过第一轮的复习, 学生的知识容量已经足够大, 但是往往这些知识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答题中就是线索紊乱, 思路不清。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 我们要帮助学生把书变薄, 理清线索。例如:地理学科中四大区位理论往往是在综合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而综合题所占分值又很大, 但学生答这些题时往往失分率较高。对这些区位理论我们几乎都可以按照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这两条线索来进行梳理。复习时可精选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训练, 题目不要求多, 但一定要精, 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每一类地理问题分析的基本技能。
要做到答题思路清晰, 要规范、完整地回答问题, 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 应该一问一答, 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 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 就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 并最好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
(三) 加强双基教学是不变的道理。
高考并非高深莫测, 我们没有必要给它蒙上神秘的面纱, 要明确“双基”还是高考的重要导向。在高考当中遇到以新情景为载体的题目很多, 有的考生可能太紧张, 一看到新题就觉得没学过, 其实新题考的仍然是我们讲过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本题中所考查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分析就是考生在学完高中地理后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要把握的方向。复习时不能盲目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 要适时回归课本, 回归原理;对基础太差的学生注意分层次教学, 与其让他们盲目跟着其他学生进行能力提升, 不如降低一点要求, 重点掌握难度较低的概念和技能。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涉及的都是经过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后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总体来说,地理试题覆盖了几乎所有必修上、下册的主干知识及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但所考查知识点却没能覆盖选修一和选修二的内容,这可能会给一些师生以误导。
二、图像有所创新,文字比重加大
试题在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在力求创新,试卷中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粗看此图,不过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海拔小于200米的区域出现了大片空白,并且①、②两条河流画到200米等高线处就没再继续了。图中以这样的形式用地理图形语言间接告诉考生此处有一湖泊存在。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能有湖泊,但大都画出完整的湖泊,并且可能还有图例加以说明。此图只画出了湖泊的一部分,并且没有用特殊的符号(如阴影等)与图中陆地部分加以区分,完全要靠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套试题信息呈现形式继续保持多样化的趋势,图像信息、表格信息、文字信息均有,且文字信息比重增大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多样信息呈现方式的均衡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使试题的地理学科特色不如以前鲜明,毕竟图像信息才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信息呈现方式。
三、贴近现实生活,渗透课程理念
第36(2)题选择了一段学生游记做为试题的切入点,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考生通过做此题会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第36(3)、(4)题选取了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地理事象做为题目情景,可以让考生体会到地理就在人们身边;第36(5)题和第39题分别选取了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两种现实的人类活动做为题目情景,凸现了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31. 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34.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1929~1930年
类别
1930~1931年
烟煤业-12.3-19.1
金属矿业-6.6-18.3
制造业-7.2-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圣人)(仁人)
(智人)
上(愚人)
老尧、舜 孟子
子贡
子
齐恒公
秦始皇
宋襄
李斯
公
夏桀
商纣 周文王 屈原 范蠡
商鞅
吕不韦
孔子 荀子 廉颇
韩非
荆轲
陈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题号 24 25 26
答案 D B B D D C C A B A C A
41.(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2.略
45.(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6.(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47.(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023年高考文综试题分析地理试题】推荐阅读:
2024年高考文综试题海南09-09
2018年高考全国卷适应性文综政治试题11-19
2024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09-17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模拟试题09-24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字形试题12-20
高考文综仿真模拟试题07-23
宁夏2011高考文综试卷及试题答案07-02
2024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试题以及答案10-24
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12-09
历年地理高考试题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