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的商业银行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 ——以中国银行H分行为例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商业银行承办的无担保、无抵押、面向在校贫困大学生开展的一项纯信用贷款,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一项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措施。通过对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学费及生活费的资助,有效缓解了他们就学的资金压力,帮助万千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其接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采用纯信用贷款方式,贷款对象为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加之相关配套管理政策的不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自推出以来,违约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收益低、风险大,政策性目标与商业银行的盈利目标不一致,导致商业银行对开展助学贷款缺乏应有的热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以确保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深入开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论文立足上述时代背景,深入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归纳研究现状,为全文奠定坚实研究基础。以金融包容性增长理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等为指导,在面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风险基础上,借助典型案例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银行H分行为研究样本,剖析其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风险,从学生信用风险、学生还款能力风险、高校学生信用管理风险、教育主管部门信用管理风险等四个维度构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特尔菲法的专家意见法合理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科学评估贷款风险,并根据理论分析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对如何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提出针对性建议。论文研究发现,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他维度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应从国家层面进行助学贷款的顶层设计、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加大违约惩戒力度、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创新助学贷款资金来源和形式、加强学校银行用人单位三方合作等方面综合发力。特别建议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电子化优势收集学生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的助学贷款风险评估提供一手数据。从而将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的信贷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持续稳定开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学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

2.2 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及申请流程

2.3 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特征

2.3.1 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2.3.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金融包容理论

2.4.2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2.4.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3.1.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

3.1.2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取得成绩

3.2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面临的共性问题

3.2.1 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

3.2.2 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有待协调

3.2.3 风险分担机制尚待完善

3.2.4 还款来源不稳定

3.2.5 社会信用约束机制不强

第四章 中国银行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状况及风险评估

4.1 中国银行H分行基本概况

4.2 中国银行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开展状况

4.3 中国银行H分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4.3.1 法规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冲突

4.3.2 还款来源缺乏保障

4.3.3 违约率和不良率相对较高

4.4 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4.1 信用风险评估各层次指标的选择及依据

4.4.2 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4.4.3 各层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中国银行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过程及结果

4.5.1 设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语集

4.5.2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

4.5.3 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

4.5.4 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强化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建议

5.1 宏观层面

5.1.1 划定市场与政府行为的边界

5.1.2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顶层设计

5.1.3 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5.2 微观层面

5.2.1 商业银行

5.2.2 其他主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学医院管理模式论文提纲下一篇:新税法下企业纳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