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委员会经验

2023-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民调解委员会经验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具体机制探究

摘 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新兴的专业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但各地调解组织的运行、调解成果与影响力却相差悬殊。本文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究,以个体为例推广到全国,探求其优越性和所存在的缺陷,探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钱蓉莼(199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概况

(一)人民调解制度溯源

调解制度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对人情的重视,以和为贵、建立和谐社会的传统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民调解制度是群众自治的一种自治制度,早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已初具雏形。

进入新世纪,我国关于人民调解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歇,调解委员会不断地深入社区与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仅在范围广度上不断延伸,其在调解的纵向深度上不断的剖析、分类,其专业化也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趋势下,各类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并挂牌成立。如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人民调解事业走向法制化、人性化的有力证明。

(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1.当前医患纠纷问题严峻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8亿人次,比2013年增加5亿人次。同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5万起,较2013年下降8.7%。虽然整体医疗纠纷数量有着下降趋势,但是近几年来,医疗纠纷态势似乎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2013年浙江温岭杀医案,2014年南京官员夫妻殴打护士案……一桩桩惨烈的案件一次又一次直指医患纠纷背后的制度问题。发生纠纷后,滞后的解决机制、调解机制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逐渐被消磨,从而酿成悲剧。

2.医疗纠纷一般处理方式存在缺陷

目前医疗纠纷传统解决方式包括:医患自行和解、行政调解、民事诉讼及仲裁。这几种方法在过去的实践中显示出了它们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固有的缺陷还是逐渐显露出来。

医患自行和解是理想的传统中国人解决纠纷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周期短、成本低,能够使医患双方免于奔波劳累伤财之苦。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平心静气坐下协商都是理想化的,一般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很难抚平,就算抚平,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已经筑成,使双方达成和解难上加难。另外,医患双方即使达成和解,其和解契约的效力仍较弱,容易造成反复更改、反悔的现象。

行政调解是指由卫生行政部门介入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调解医院与患者间的纠纷,达成调解并制定调解书以解决纠纷。其弊端也是存在的:首先,该第三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容易遭到怀疑,特别是患者怀疑,一般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关系密切,容易令人产生偏袒的遐想。第二,此种方法容易滋生腐败、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且缺乏对行政部门的制约。

民事诉讼及仲裁一般是医患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保障。然而由于医疗纠纷这一问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涉及众多的医学专业知识,这是法官与仲裁员欠缺的,这样为其审判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另外诉讼与仲裁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据统计,一个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诉讼解决周期一般在586天。可想而知,其中所支付的成本不是一般家庭承受的起的。

3.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对以上处理方式缺陷的弥补

首先,纠纷当事人出于自愿将纠纷交给调解组织进行解决,本身对调解组织就有了信任的基础。另一方面,调解组织的中立性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医患双方地位的平等,这为结果的公正性设立了前提。第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多是医疗单位、政法单位退居二线的工作人员,其专业的法学知识和医学知识也为公正、科学、正确地调解双方纠纷奠定基础。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有了强有力的立法保障,根据《人民调解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专业人民调解机构有了法定的合法、中立地位。

(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现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有自行协商、卫生部门行政调解和医疗诉讼三种途径。随着人民调解机制的发展,针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委员会机制这一第四种途径也应运而生。

随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专业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北京、宁波、天津、上海等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办法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的构建。截止2010年1月,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建立。”①

在这些试点中,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管理办法,为人民调解提供了制度保障,肯定了医疗纠纷人民调委调解效力,并由当地财政提供支持,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但是由于各地对人民调解的重视程度,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情况非常严重。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解决医疗纠纷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微小。为让这一新兴的调解方法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制度构建落后地区应该借鉴一些优秀示范区的经验,并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加快变革。

二、以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例的运行机制探究

(一)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地调研现状

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最大型城市,是中部经济、科学文化的中心。其人口众多,医疗机构林立,因此所面临的医患纠纷问题也就更加严峻。武汉市洪山区作为武汉市的科教中心,人口众多,范围广,各类卫生机构也众多,是武汉市医患纠纷多发的“重灾区”。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11年7月建立,坐落在洪山区卫生院大院内。目前,该机构承担了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工作任务。

1.机构组成

医调委调解员由政法系统、医疗系统退休干部、工作人员担任,退休干部有丰富的专业医疗经验,较为充裕的时间,对于医疗纠纷这一涉及较多专业医学知识的特殊纠纷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调解。另外通过遴选进入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也多是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专业调解知识也是较为丰富的。另外,武汉市司法局还会有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更好地提供调解服务。然而人手缺乏也是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其机构的建设由区政府维持,区财政拨款,搭好平台,为机构的运营提供保障。

2.调解程序

洪山区建立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引入人民调解参与医疗纠纷的化解。医调委制定了《调解工作流程》,施行限时接待、专家合议、处理告知、文书归档的标准。

调解工作流程具体包括:①受理案件。受理的案件共包括申请受理、指派受理和主动受理三种情况。接收到调解申请后,调委会首先验证、确认双方身份,确认本案是否属于本辖区管理,再决定是否受理。②指派调解员。在确定案件属于本区管辖范围并接收受理后,开始指派调解员为双方调解。③当事人陈述。调解员先分别与双方分开交流,了解案情,寻找案件争议焦点,并制作笔录,需要鉴定结果的,要求一方做医疗鉴定,出具鉴定结果。④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由于当事人一方多为普通百姓,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在交谈调解过程中会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⑤沟通说明疏导、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法与途径。调解中主要是依据相关法律,结合传统中国情理、保持第三方中立地位,公正调解。若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则调解成功并将调解书交由法院,申请法院司法确认,以使调解书拥有法律效力。司法确认后,调解书不得更改,应立即执行,如一方不执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调解不成,则告知当事人其他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调解程序中还有一项专家咨询库咨询制度。但是由于技术和人员限制,还没有真正加以开展。专家咨询库建立困难也是阻碍医调委发展的一大原因。

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调解流程直到调解结束,一般需要30个工作日(除去医疗鉴定时间)。这样一个周期较诉讼手段的586天,也体现出其便捷、高效的优点。

3.调解成果

2011年7月成立医调委以来,全区民调组织和医调委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10余例,受调解申请163件,调解成功158件,成功率为96.9%,协议履行率100%。在过去的2014年一年里,洪山区共有医疗纠纷案件70余例,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有30多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功率还是较高的,取得当事人信任后,能够较好、高效地完成调解工作。

但是经过调研,笔者仍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洪山区医调委所接收的案件仍较少。这一现象原因应归结为群众认知度不够,还未取得大部分群众信任。机构宣传仍不到位。

三、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完善意见

(一)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库制度

医疗纠纷专业性强且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为了提升医调委专业能力,必须有更加专业的医疗团队作为“智囊团”,在调解过程中听取其意见。

但是经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专家咨询制度并没有切实地建立,主要还是依靠调解员自身的医学常识进行调解。虽然调委会内的调解员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是笔者认为更加广泛的医疗咨询团队能推动调解向益处发展。

另外在建立专家咨询库制度时还要配套建立专家回避制度,保证在一个案件中咨询的专家与案件所涉医院没有关联。回避制度能使调解制度更加中立、公正,能取得当事人双方的信任。

(二)规范机构内外制度构建,排除干预,增加群众认可度

许多群众不选择人民调解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固有的“想办成事儿,先找领导”、“政府办的才是有效的”的思想。这些思想在百姓观念中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在遇到纠纷时更愿意寻求行政调解或是与领导打好关系,送礼。这样的思想使得行政机关对第三方调解的干预不断加深,同时还助长贪污腐败的违法犯罪之风。

如何排除行政干预,增强机构中立性?其根本办法还在于内部的合理的制度构建和外部法律的保障,两大护卫保驾护航方能使医调委越走越远,更加公正地解决纠纷。

在内部制度构建上,首先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在遵守自愿平等、依法调解、无偿调解的原则下,有选择地进行调解工作,不能越俎代庖,阻碍医患双方诉讼权的正当行使。②第二,在受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对符合条件的受理人及时通知其参与调解,对不符合条件的受理人及时告知并说明理由,同时告诉其他的解决途径。第三,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双方的举证义务,督促双方以证据与鉴定报告为依据,阐明自身请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仔细分析双方上交的证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调解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与法结合,方能体现人民调解的人性化与中国特色。

在外部保障上,国家应加快相关立法,对如今出现的一系列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立法保障应加快实行,使调处结果有法可依。

(三)完善区域性医疗纠纷区域解决的制度,解决管辖问题

从全国各地医调委试点经验来看,各地的医调委都是分区域分地块设立的,每个区域的医调委管辖本区域患者或医疗机构的纠纷。但是若是一地区患者去往另一地区医院就诊,其管辖又将如何认定。这一问题类似于诉讼法中的管辖问题,亟需解决。

从调研中发现,武汉市解决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武汉市今年新规定患者与武汉市内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纠纷皆上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一般跨区域的就医,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上报武汉市医调委这一制度不仅明确了管辖部门,排除了异议,还减轻了一些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区的调解负担。

(四)壮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增强其专业性

医疗纠纷涉及的专业知识决定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需要更多的拥有法学、医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参与调解。而目前专业人才不足也是阻碍医调委发展的一大拦路石。虽然目前各医调委有政法系统、医疗系统退下的工作人员或转移的工作人员担任调解员,但是其人才缺口仍十分巨大,急需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调解的阵营。司法局等主管部门也应多组织相关法律、医学知识培训、指导以提高队伍的专业性。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地区在组成人员的专业性上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一些开展得早、规模大的地区医调委有非常专业的调解人员参与调解,但是在一些地区人手不足,专业性低,甚至由一些律师作为医调委调解人员。这完全违背了医调委作为中立第三方的中立性和人民调解的本质。律师多会将调解引导至诉讼方向,且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对公正地解决医患纠纷非常的不利。

[ 注 释 ]

①陈翰丹.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J].卫生与法,2011(7).

②吴金鑫,施峰,朱瑛.人民调解制度在医患纠纷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8).

作者:钱蓉莼

第2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医疗纠纷中利弊分析

摘 要: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加快了医疗纠纷解决的时效性,减轻了解决纠纷的难度,但实践中,人民调解委员会存在的问题也对其发展造成了障碍,本文分析其优劣,进一步探讨符合实际操作和更合理的制度。

关键词: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利弊

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人际交往甚密,熟人社会的文化基础使调解成为普遍接受的解决纠纷的手段和途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也明确规定调解作为的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之一。调节有其独到之处,它是以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基础,即调解是一种合意型的纠纷解决方式。第三方的介入,平衡了双方地位悬殊的矛盾,使谈判在公正、合理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自愿决定调解程序的启动、调解过程具体如何进行、调解协议的主要内容如何决定。

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调解在历史和实践中的实用性,在医疗纠纷解决中创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这一“东方智慧”被很多西方社会采用。为了明确将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条法定途径,我国政府通过政策和法律对其地位予以明确。

不仅在《宪法》、《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中对人民调解制度予以规定,而且先后出台相关的专门规定,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明确规定人民调解的性质、地位、工作程序、经费保障等。另外,国家有关部委也已经意识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并专门出台了有关规定,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运行、业务指导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定。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或卫生行政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行政部门保障,实质上是由政府购买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利用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

在实践中,利用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医疗纠纷有其优势。

一、人民调解制度和其他纠纷解决途径相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时间短,速度快,而且普及型较强,运作比较成熟,成效比较明显,最重要的是程序简易,患方接受相对容易,回避了患方因为知识文化的差异带来障碍。

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具备专业调解和平衡的优势,比较方便快捷地解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吸收专兼职的医疗、法律专业人员参加调解,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建立权威,消除双方协商解决纠纷时可能遇到的患方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增强患者一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时第三方的介入,平衡了纠纷双方了力量的对比,使患方在心里上不失衡,从而能够在谈判的过程中控制情绪,避免了因为心里失衡带来谈判过程的偏见和过激,导致谈判的中断,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最终在双方自愿和平和的状态下解决争议和分歧。

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医患双方均不收取费用,免除了许多患者对纠纷解决费用的担忧。医疗费用的负担已经给很多中国家庭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加之纠纷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人民调剂委员会免费服务减轻了患方经济上和心里上的负担,从实际角度考虑是有利于医方的,对于谈判环境和结果都是有催化和促进作用的。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提高效率,也缓解了由医疗领域所引起的针对政府职责不满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目前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专业性长效机制难以持续。尽管立法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吸收具有医学、法律知识的人员参加调解,但在实践中,具有医学和法学专业背景的人才很难流动到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即使兼职参与,也往往由于时间的冲突而无法实现每次调解会议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参与,大大降低第三方参与所产生的积极的效果。无法形成处理医疗纠纷的稳定长效的力量,处理医疗纠纷的局限性慢慢会影响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患方的诚信力,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二)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矛盾的尖锐也影响调解效果的发挥。医疗纠纷发生多是由于造成了患者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严重受损,或者是经济利益的巨大损失,因此医患双方冲突较为激烈,而人民调解委员会相比较诉讼解决所具备的法律强制性和威严性是薄弱的,在处理的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心理约束力就比较差,导致很多做法和程序等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很难奏效,其结果是调解成功率不高,效果不够理想。

(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经费方面的困难。对已经出台的地方性规范文件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地方政府大多位于经济比较发达,地方政府财力较强的东部地区或大城市,其中多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经费保障。这样的模式对于中西部许多不发达地区来说,是存在困难的。而且,尽管地方性规范明确规定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事实上能够提供的经费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成为空头支票,这也严重影响这一途径作用的发挥。

从2007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医疗纠纷处理地方性立法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宁波、上海、天津、舟山、苏州、上虞、汉州、温州、上饶等地发布规范性文件,而郑州市、成都市、浙江省等地也已做出类似的规定并在征求意见。据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目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在我国全面铺开,制度和组织建设也相对进入成熟期,但在实践当中,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情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处理医疗纠纷制度设计师完善但实践操作会被现实状况所歪曲而暴露其劣势的一面,需要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相关的部门出台更多的法规和政策来规避不利一面,更好促进医疗纠纷的解决。

作者:张文英

第3篇:审计委员会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陈新平 刘 健

尽管公司审计委员会(下文简称“审计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其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拿美国来说,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也并不是企业监管的灵丹妙药,期间不乏有审计委员会功能失效、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例。从90年代的迷你帅博公司,到最近以安然、世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纷纷曝光,就反映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尽管这些案例的具体缘由各有所异,但审计委员会职能履行不正常却是一个共同的原因。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委员任职资格、利益博弈等七个方面,总结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教训。研究兼顾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所作的一些分析认识,将有助于审计委员会在我国更快、更稳健地发展,进而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作出贡献。

一、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有效发挥其职责的首要条件,是有效的审计委员会监管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和审计所必需的。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要求审计委员会由3-5人的非执行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成员既要保持形式上的、也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然而,从个案的分析来看,事发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独立性方面大多都存在着问题。

就拿迷你帅博公司来说,它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较具影响的财务舞弊案。迷你帅博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纳斯达克市场在1989年才要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并要求大部分成员由非公司职员组成。然而,迷你帅博公司在1985年就主动成立了审计委员会。1984年则是审计和报酬委员会,在1984年以前则是审计、财务和报酬联合委员会。也就是说,在1986年、1987年和1988年,财务舞弊案发生时,该公司已成立审计委员会。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每一个成员似乎都与公司有重大关系。所以,每个人都缺乏形式上的独立。该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是第一控股公司的合伙人,他同时还是其他两个公司的董事。1988年3月,他被授权在公司股价达到10.75美元时,可以以每股7.125美元的价格购买49000股该公司的股票。该交易使得他与在审计委员会中的职责有利益冲突。另外,公司以年末的股票价格给每个非职员董事10000美元的股票期权。与公司有关系的第二个审计委员会成员是某私人投资银行的副总裁,该投资银行曾为迷你帅博公司融资。第三位审计委员会成员是Hambrecht&Quist(H&Q)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85年,Hambrecht成为迷你帅博公司的董事,当时,H&Q公司主导投资迷你帅博公司2亿美元,并安排前H&Q主席为迷你帅博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87年5月负责向公众承销9.775亿美元的债券。由于这些交易,Hambrecht在1987年末成为拥有迷你帅博公司19.8%普通股和67.8%优先股的关联方。他监管迷你帅博公司财务事务的动力显然是不足的。这些关系不仅影响到他形式上的独立性,而且还减弱了其作为有效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能力。显然,Hambrecht作为迷你帅博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是不够格的。

再以2002年末发生的安然公司舞弊案来说,安然公司审计委员会六个成员的背景如下:1.前斯坦福大学会计系主任和会计教授——任审计委员会主席15年;2.香港不动产集团主席(不住在美国)——在过去5年没参加过审计委员会会议;3.M.D安达信癌症中心主席——在审计委员会任职15年,癌症中心收到1.5亿美元的捐款;4.巴西投资银行家(不住在美国)——与安然行政官员有私人关系;5.香港House of Lords的成员——自1996年始,作为安然公司的顾问,每年赚72000美元;6.George Mason大学某研究中心主任,自1996年始,从安然公司共收到捐款50000美元。可见,审计委员会缺乏机制激励独立董事执行其在财务报告过程、内部控制和审计方面的监管职责。在审计委员会的六个成员中有3个不住在美国,这使他们很少有时间掌握和了解美国企业惯例或出席审计委员会会议。还有3个成员与安然公司有经济往来,说明其独立性是有限的或根本不存在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已任职15年,由于长期涉足于安然公司,其独立性也基本丧失。唯一具有独立性的香港不动产财团主席却5年来没有参加过审计委员会会议。另外,有人认为,安达信会计公司把安然公司的管理层作为客户,而没有将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作为客户。显然,安然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但是问题在于,根据SEC现行的披露准则,安然并不需要披露上述在形式上独立、但实质上并不独立的诸多董事和公司的关系。正是因为审计委员会与安然公司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才导致了他们对管理层问题的熟视无睹。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应该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审计委员会成员与公司是否有经济往来,以及经济往来的性质。根据投资者责任研究中心(InvestorResponsibilityResearchCenter)的一次调查,如果按此规定披露的话,1200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中大约有30%不具备实质上的独立性。

事实上,美国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蓝带委员会(BlueRibbonCommittee)早在1999年6月就对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作出了解释,并详细列示五种具体情况下的判定方法;进而根据其建议,SEC在2000年又增加了新的要求。但是,从安然事件中可以看到,独立性的真正贯彻还需要依靠立法、监管、自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并且在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披露方面,应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规范,进一步突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二、审计委员会的任职资格

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资格的规定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指标,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面对经济业务的日新月异,以及复杂程度的不断加深,专业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即使是目前能够胜任的成员,也未必能保证将来能够胜任。安然公司详尽披露了有关董事会成员的资格情况。按照规定,安然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在资历上完全是合格的,有些甚至超出了1999年SEC提出的要求。安然审计委员主席RobertK.Jaedicke在斯坦福大学会计系执教30年;RonnieC.Chan和PauloV.FerrazPereira为行政主管;Mendelsohn为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负责人;Gramm为经济学家;而Wakeham现就任于英国国会上议院。

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事实上却无法破译安然公司盘根错节的表外融资业务,而正是这些业务使安然成功地隐藏了负债、虚增了利润。例如Jaedicke先生,72岁,退休十多年,年迈体弱,已经无法理解复杂的融资战略。而正是这些高风险的融资活动构成了安然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以“具备一定财务知识”作为对现代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要求,显得过于宽泛。

三、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和职责

迷你帅博公司分配给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有两个:(1)向公司推荐独立注册会计师;(2)评价审计范围。审计委员会的其他职责则不很明确,很难衡量其对财务报表、财务控制和财务管理适当性的检查职能。

然而,有几个重要的职能,迷你帅博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并没有执行。包括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适当性的评价、监管季度和年度财务报告结构、考虑会计政策和惯例的适当性、监管公司道德法规的执行情况(当时,迷你帅博公司有道德法规)和评价由公司注册会计师提供的管理咨询服务对其独立性的影响。尽管迷你帅博公司审计委员会承担的职责数量和质量与建议的职能相比还是适度的,但该审计委员会并没有有效地承担其职责。

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进行衡量的一个因素是每年审计委员会开会的次数。迷你帅博公司审计委员会在1987年和1986年仅开过一次会。这显然是不适当的。平均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应该是每年4次。

每年仅开一次会也表明对迷你帅博公司在管理监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信任。此外,后来该公司对它的审计委员会的评价报告各处的结论是:该公司审计委员会是无效率和无效益的,因为定期的会议没有提前计划,并只是通过电话召开;公司董事也不能在会议召开前得到详细的资料。

四、内部审计职能

迷你帅博公司在财务舞弊发生时,没有内部审计职能。这说明该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着严重的、甚至是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没有内部审计,管理层更容易隐瞒财务舞弊的结果。

事实上,迷你帅博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没有坚持让公司成立和保持有效的内部审计职能是没有适当监管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公司的外部审计师也难逃其责。因为没能向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建议建立较强的内部审计职能是内部控制非常必要的。

瑞德威委员会的一个具体建议之一就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应该保持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职能,并由与公司规模和性质相适应的适当数目的人员组成。该委员会还指出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应该包括检查公司层面的财务报告问题,而不只是集中解决整个分部和子公司的问题。

此外,由于公司的分部和子公司比较分散,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都是远距离管理公司。管理层不在现场也是公司内部控制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潜在缺陷。而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对此警觉和加强监管和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

五、审计委员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

客户的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会计事务所理解和评价该客户控制系统的重要方面。尽管迷你帅博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可以不依靠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计划审计,但是他们采用的审计政策在发现重大财务舞弊方面并不成功。迷你帅博公司没有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师应对此警觉,然而,显然这个危险信号并没有引起重视。迷你帅博公司的外部审计师是否将该公司缺乏内部审计视为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还值得怀疑。职业审计准则要求所有的重大缺陷应该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沟通。

由于缺乏证据,不能得出结论认为审计委员会对年度审计范围的检查是适当的。可能的结论是:审计委员会并没有适当地承担其对年度独立审计师检查范围进行适当评价的职责。公司失败到底是审计师的职责还是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恐怕只有依靠法庭进行判断。

迷你帅博公司的失败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惨痛的教训。该事件发生后,有人强烈建议纽约证券交易所修改存在缺陷的独立董事的定义。迷你帅博事件说明,由于定义上的不足,使得那些缺乏实质上独立或形式上独立的董事自称自己独立并服务于审计委员会,这样的审计委员会不可能有效。尽管瑞德威委员会提供了11个有关审计委员会在公司运用的建议,但遗憾的是该委员会并没有修订独立性的定义。

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公司董事、保险承销商以及律师应该联合为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及其成员的构成制订准则。否则,法院和管制者则有必要制订这些准则。迷你帅博公司和其他有审计委员会但并没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公司充分说明:需要加速对这一重要的监管委员会进行结构改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重要的是减少成为审计委员会候选成员的标准,并能在需要专家的时候能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资源。

六、审计委员会成员持股计划

在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独立董事持股是作为保证其独立性的必要条件提出的。美国最大的退休基金CalPERS在《美国公司治理原则》一文中提到:“治理结构中各个环节的独立性是保证公司治理可靠性的重要基石,因此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全部由独立董事当任,……在独立董事的薪酬中,公司股票应该占有很大的份额。”根据PearlMeyer & Partners薪酬咨询公司的调查,全美排名前200位的公司,其中的99%采用股票来给董事支付薪酬。然而在安然事件中,这种观点似乎受到了挑战。

SEC严格禁止外部审计师拥有其客户公司的股票,以保证其独立性;然而审计委员会成员却和其他董事一样,可以接受股票薪酬。安然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的6名成员中有一半拥有将近10万股安然公司的股票,市价高达750万美元。我们可以设想,当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在事前发现安然公司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的后果,按照上述激励机制,他们或许更可能向管理层提出质疑,督促安然公司管理层及时调整过于激进的融资策略,保证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而当审计委员会在事后发现安然公司管理层存在的问题,如果责令其管理层对表外合伙企业所隐含的风险加以详细披露,势必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同样也会使自己口袋中的股票贬值。

正如我们所料想的,审计委员会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沉默,而且委员会的3个成员在虚构的财务报表被揭穿之前,伙同安然公司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向不知情的社会公众出售了价值11亿美元合计1730万股的股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董事持有股票不一定必然导致董事们将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会事与愿违,使独立董事对该追究的问题视而不见。

七、审计与非审计服务的利益冲突

在安达信受到的指控中,独立性问题是焦点之一。安达信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非审计服务。2001年,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收费是2500万美元,非审计服务收费则是2700万美元。因此,不少人认为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了非审计服务,特别是当非审计服务收费超过审计收费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无疑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安达信公司给安然公司提供的非审计服务,安然公司每年支付给安达信公司5000万美元的服务费,其中2700万美元是非审计费用。非审计服务将会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

总之,审计委员会对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对审计委员会还应强调以下几方面:

1.监管机构应该为审计委员会规定具体的职责和任务,并要求审计委员会定期对其职责的执行情况进行报告;

2.审计委员会的服务应该被确认为独立的职业,并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每个成员必须符合职业标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职期应该在3-5年,审计委员会主席的任职期也应被限定;

3.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在公司执行其职责。开会时间不应该限定在一年3-4次,根据公司规模和风险的不同,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一年花100-300小时来完成其监管职责;

4.监管机构应该能经常对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进行评估;

5.审计委员会必须能负责聘用和解雇外部审计师,它必须清楚地知道外部审计师应该是为审计委员会而不是为管理者工作;

6.审计委员会的职责须包括这样的任务,即能确保舞弊财务报告在公司或股东受到伤害前能被阻止或发现;

7.审计委员会还能迫使审计师轮换、限定非审计服务,如咨询和税收,并能增加来自投资公众和其他有兴趣使用者的检查。

在我国,审计委员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总结和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陈新平 刘 健

第4篇:文章标题: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经验材料

持之以恒抓调处坚持不懈促和谐

某某街道某某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与某某区相邻,辖区总面积达283700平方米,主要由文萃、里夏、双桥三大片区的居民组成,辖区人口(包括宁大学生)约三万人。近年来,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利益关系调整、分配格局变化的时期,里夏、双桥原1985年

宁大土地征用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遗留问题及矛盾尖锐突出,我们在维护社区稳定工作上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以“持之以恒抓调处、坚持不懈促和谐”为方向,结合本社区的实际,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矛盾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努力将各类矛盾发现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牢固构筑社区矛盾调解防线。近3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7起,调处成功率达100;未发生因调解不当或调解不及时而使矛盾激化转为刑事案件发生,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健全调解网络,是搞好调解工作的保障

健全社区人民调解网络机制,是有效开展社区矛盾调解工作的基础保障。为此,首先加强社区调委会组织班子建设。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由居委会干部、地段民警和辖区共建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社区调委会作用,并明确由社区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担任调委会主任,同时配足配强调解干部。其次是建立健全调解网络队伍。目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5个调解小组,专职调解工作人员7人,调解信息员90名,并分别明确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调解员的“稳定器”、“融化器”的作用,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一经发现及时上报社区调委会,由社区居干和义务调解员进行协调、处理,这张群防群治的调解“区域网”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发挥调解优势,是搞好调解工作的关键

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社区调委会坚持“排摸掌握走在调解前、宣传教育走在矛盾纠纷前、政策法规落实矛盾调处中”的原则,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在完善措施上下功夫,在运作上求实效,加强对辖区矛盾纠纷的排摸掌握,加强对矛盾纠纷的化解,采取不同调解方式,确保矛盾不出社区。社区始终坚持以维护稳定为首任,针对辖区地域广、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现状,社区调委会首先建立起居民对社区调委会的信任感,通过实地调查、多方了解、对症下药,让社区调委会真正起到作用,解决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握“三急”的原则,一是遇到突出事件调处要急;二是遇到集体上访调处要急;三是遇到殴打、械斗调处要急。社区中的里夏片区和双桥片区的原土地征用居民,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的新纠纷。如里夏经济自1985年土地征用农转非以来一直实行着村级运行管理机制,特定的经济运行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居民群众上访的焦点。为此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当重视这一问题,关注和掌握居民的动向,并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一起出谋划策,最终经区农水局批准确定里夏经济走参照农村土地征用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管理模式。期间调委会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里夏人员的构成、资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了稳定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还邀请江北区农水局领导来社区作了有关股份合作制经济管理的辅导课,并在街道的安排下还专门去兄弟单位取经,咨询有关政策。今年一月,里夏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成为浙江省首个城市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从此,社区调委会也成功地解决了因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的上访事件。今年双桥原四队、五队部分居民对土地征用赔偿问题及股份事宜又是社区调委会遇到的重大新问题。年初,双桥部分居民认为1985年对土地征用赔偿款双桥村分配不公正开始上访,为此,不安定因素一直牵挂调解人员的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遵循法律法规,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多次上门宣传政策及信访条例,在处理调解工作中我们始终认为:人民调解工作与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强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的一个重要实践,能否搞好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到社区的稳定,关系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此,调解人员不辞烈日和辛苦,及时掌握动向和事态的发生,力所能及地做好“防火墙”作用。社区调委会采用上门走访、个别联系等方式进行沟通,真心实意的座谈及服务,深受双桥居民的好评,他们把社区调委会当作了“娘家”,一有思想动向会主动向调委会汇报和倾诉,使社区调委会及时掌握第一信息和动向。如今年8月,双桥部分居民将在村厂房前建造三间房屋,将厂门堵住,主要原因是以此为导火线,使居民和村民发生冲突,以便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社区调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去双桥党支部核实情况,并与双桥村联系,为阻止这一流血事件的发生,社区调委会与村委会一起查找原始资料,

建房土地的所有权归谁问题档案,最终表明属村里使用。社区调委会及时向居民进行解释,最终部分居民暂不建造房屋。由于社区对该工作的处理及时,避免了重大的不稳定事件发生。8月30日,双桥居民向社区反映有近10人将在8月31日去浙江省省政府上访,接到信息后,社区调委会一方面上门进一步核实情况,阻止进省上访,一方面向街道汇报,由社区调委会主任

余建海同志陪双桥居民代表一起去杭州到省相关部门进行了政策咨询,并于第二天早上安全返回宁波,有效地阻止了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三、化解矛盾纠纷,是搞好调解工作的基础

社区调委会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做到了“四稳”,即一是对重大的矛盾纠纷受理时一定要稳;二是对时间间隔较长的矛盾纠纷受理时一定要稳;三是对政策有规定但当时无法律依据的纠纷受理时一定要稳;四是对有代表性的集体纠纷受理时一定要稳。工作实践中,社区调委会实行矛盾纠纷首问责任制,凡投诉的矛盾纠纷,不管是否属于本社区调委会管辖,一律由社区值班居干先受理,听取情况后主动向有关责任人和对口部门联系,从而较好地防止了对投诉案件的相互推诿、拖沓不管的现象发生。如今年七月份,文萃小区15幢304室与404室因相邻排水发生纠纷要求社区调委会处理,由于文萃小区有物业管理处且排水纠纷时隔一年多,调解工作有很大的难度,社区调委会还是热情地受理了这一相邻排水纠纷案。期间,社区调解人员采取“听、看、查、调、访”的方法,经过多次的收集资料、调查落实,掌握纠纷情况,寻找意见不一的原因,并耐心细致地做好纠纷双方的思想工作,经过公平公正的合理调处,最终引导双方达成协议,由404室住户赔偿2000元给304室,使长达一年之久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由于赔偿金额较大,社区调委会还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社区调解工作的细致、热情、及时,双方当事人满意,两户家庭也由此并化干戈为玉帛,双方握手言和。

四、完善排查机制,是搞好调解工作的前提

我们坚持网络健全、突出排查,在维护社区稳定上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组织落实和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社区调委会强化社区的排查工作,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小组,由社区居干和社区居民代表组成,按照“依法调解、规范程序、灵活高效”的原则,坚持做到矛盾抓在萌芽前。同时社区调委会还成立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平台,由社区调委会主任牵头,定期召开议事听证会,架起了与居民联系的桥梁,发挥了纽带作用。在完善排查机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三排查”:首先是对重点人员定期排查。针对社区内的归正人员,社区调委会全面建立归正人员的结对帮教档案,坚持每月一次的家访、谈话,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刚刑释解教对象开展重点安置,做到帮教、安置、控制措施三管齐下,并将了解情况登记备案。其次是落实重点时期排查。在国庆、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我们总是有计划地全面部署纠纷排查,邀请各个墙门组长担任信息员,做到防范在前,确保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平息。再次是对特殊性纠纷及时排查。围绕社区辖区城建发展,水电改装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建设中,围绕可能出现的新的矛盾隐患,做到经常性排摸掌握工程建设进展和居民群众反映,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及时掌握动向,有效地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应该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着实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起到了中坚力量,但我们的工作离高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认真借鉴和学习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注重为居民办实事,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使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再上一层楼,为维护一方平安作出应有的努力!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经验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经验材料。

第5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规则

本文作者:黄永翔 好范文原创投稿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规则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本调解规则以宪法、调解法等相关法律为根据,结合本会调解实践经验与实际状况制定。

第二条、 本调解规则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调解活动中的各项权利,保证调委会查明事实,分清是

非,准确提出调解意见,说服、教育职工和居民自觉遵守法律,促使调解协议的达成,公平、公正依法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与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条、 本会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行政、刑事等专属管辖外的一切矛盾纠纷,适用本规则的规定。

第四条、 凡在本会进行调解,必须遵守本规则。

第五条、 经本会注册登记并经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方可以本会名义出具调解书。

第六条、 经本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

第七条、 经本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应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必要时也可主动进行调解,保障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权利与地位平等。对出具的调解书有义务督促履行。

第八条、 调解矛盾纠纷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调解权利。

第九条、 本会是在区司法局和区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矛盾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 层级管辖

第十条、 基层调解小组调处所在单位(村)的矛盾纠纷。

第十一条、 调委会调处下列矛盾纠纷

(一) 基层调解小组申请移交的矛盾纠纷

(二) 在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

(三) 认为应当由调委会调处的矛盾纠纷

(四) 跨辖区或受委托调处的矛盾纠纷

第二节 区域管辖

第十二条、对申请人提请调解的矛盾纠纷,被申请人与其属同一单位,由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解小组(员)调处;不同单位则由被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解小组(员)调处,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解小组(员)协助调处。

第十三条、双方或一方不在辖区,申请人提请调解,被申请人同意调解的,由本会进行调处。

第三节 移送和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所在单位不易调解的,由本会调处或指定其他调解小组(员)调处。

第十五条、基层单位调解小组(员)认为案情重大复杂或需要本会调处的,可申请移交本会处理;本会有权处理基层单位调解小组(员)负责调处的矛盾纠纷,也可把自己负责处理的矛盾纠纷交由基层调处。

第三章调解组织

第十六条、本会或基层单位调解小组(员)调解矛盾纠纷,由调解员组成合议调解庭或调解员独任调解。

第十七条、本会设专职首席人民调解员,担任合议调解庭首席,并指导各调解庭、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调解小组长参加合议调解庭的,由其担任首席调解员,调解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出具,意见各一则按首席意见出具,但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第十八条、调解员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权利。

调解员不得索取、收受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不得偏袒一方当事人,不得侮辱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违反如上调解纪律,由本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罢免或解聘。

第四章回避

第十九条、调解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调解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二十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告知指定调解员或在开始调解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调解后知道的,也可在协议达成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人员在本会作出是否回避决定前,应暂停本案调解工作。

第二十一条、本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在申请提出的当日至迟不超过二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第五章调解参加人

第二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矛盾纠纷调解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调解,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调解。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接受或不接受调解意见及请求自行和解。

第二十四条、申请人可放弃或变更调解请求,被申请人可承认或反驳调解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请求标的是共同的或是同一种类、本会认为可以合并调解并经当事人同意,为共同请求调解人。

共同请求调解人对调解请求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参与的调解行为经其他共同请求调解人的承认,对其他共同请求调解人发生效力;对调解请求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参与调节的行为对其他共同请求调

解人不发生效力。

第二十六条、调解请求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经一致同意并确认,可推选代表人进行调解,代表人变更、放弃或承认对方请求,达成和解协议,必须经被代表人同意。

第二十七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调解请求,第三人认为有独立的请求权,有权提请调解;对当事人双方的调解请求,第三人虽无独立请求权,但调解结果同他有法律上利害关系,可申请参加调解或由本会通知参加调解。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委托1-2人作为其调解中的代理人。

第二十九条、无调解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调解活动,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本会做工作确定其中一人代为调解活动。

第三十条、委托他人代为调解的,必须向本会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调解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请求或拒绝调解,必须有委托人特别授权。

第三十一条、代理人权限变更或解除,当事人应书面通知本会,由本会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代理人经批准,可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其范围与办法按本会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请有代理人,但本会认为当事人必须到场的,当事人应到场参加调解,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场,必须向本会出具书面意见。

第六章证据

第三十四条、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 书证

(二) 物证

(三) 视听资料

(四) 证人证言

(五) 当事人陈述

(六) 鉴定结论

(七) 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必要时本会可据申请或主动进行收集。本会按程序,全面、客观审查核实证据。

第三十六条、本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本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证明文件,辨别真伪,审查认可效力。

第三十七条、证据应在调解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调解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调解时出示。

第三十八条、经法定程序公正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调委会可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第三十九条、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第四十条、本会对视听资料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其他证据,审查确定可否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第四十一条、凡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应根据需要履行作证义务,有关单位负责人应支持证人作证,能出席调解庭作证的应尽可能出庭作证,不能出庭作证的可提交书面证言。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第四十二条、本会对当事人的陈述,结合本案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本会根据证据判断提出调解意见。

第四十三条、本会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提议并根据当事人双方协议或申请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

第四十四条、勘验物证或现场,勘验人应出示本会证件,并邀请基层组织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其成年家属应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进行,有关单位和个人根据本会通知,有义务保护现场,协助勘验工作,勘验人应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人签名或盖章。

第四十五条、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情况下,告知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第七章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四十六条、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耽误期间的,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请求顺延,是否准许由本会决定。

第二节 送达

第四十八条、送达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四十九条、送达文书,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主要负责人或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送交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本会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五十条、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文书,经做工作仍然拒绝或明示不同意协议内容的,视为反悔、拒绝调解,不再送达,但应记入笔录。

第二编 调解程序

第八章一般规定

第五十一条、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 申请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 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 有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 属于调委会调解矛盾纠纷的范围

第五十二条、申请应向本会递交申请书,并按被申请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口头申请,由本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五十三条、申请书应记明下列事项

(一) 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与住址;

(二) 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五十四条、本会对符合本规则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受理条件,予以受理;对不属于调委会受理范围告知有权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第五十五条、本会不受理刑事公诉案件、必须由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的案件以及必须由专门机关才能处理的案件。

第二节 调解前的准备 第五十六条、本会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将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在收到之日起3日内提出指定或选定调解员意见与是否申请回避和相关证据;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及调解通知书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收到之日起3日内提出是否同意调解书面意见与指定或选定调解员意见及是否申请回避。

第五十七条、在送达上述文书的同时,书面告知调解权利义务。

第五十八条、指定独任或合议调解的调解员以及调解员名册在送达上述文书时一并告知、送达。

第五十九条、调解员必须认真审核案卷材料,调取必要的证据材料。

第六十条、必须共同进行调解的当事人未参加调解的,本会通知其参加调解。

第三节 调解

第六十一条、本会调解矛盾纠纷,在当事人平等、自愿为主、本会根据情况主动介入为辅的基础上,根据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不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权利的原则,在事实清楚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六十二条、本会调解案件,一般不公开调解;当事人意愿并书面协商一致公开调解的,可公开调解,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除外。

第六十三条、本会调解纠纷,根据需要确定就地或调解庭调解。

第六十四条、调解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调解参与人是否到场,宣布调解庭纪律;调解时,由首席或调解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调解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调解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第六十五条、调解调查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 当事人陈述;

(二) 申请人出证,被申请人质证;

(三) 被申请人出证,申请人质证;

(四) 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场证人证言;

(五) 申请人向证人发问,被申请人向证人发问;

(六) 调解员询问,证人退出。

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可在调查中提出新证据,也可要求重新调查、鉴定或勘验。

第六十七条、申请人增加请求,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请求,可合并调解。

第六十八条、辩论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 申请人及代理人发言;

(二) 被申请人及代理人答辩;

(三) 第三人及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四) 相互辩论

辩论终结,由首席或调解员按照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六十九条、调解庭或调解员小结,提出调解意见,说服、劝导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七十条、书记员应将调解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调解员、书记员签名。

调解笔录由当事人、其他调解参与人阅读后签名或盖章,对遗漏或差错有权申请更正或由当事人填写补正意见加按手印。

第七十一条、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由本会统一制作民事调解书,在协议达成之日或协议达成之日起3日内送达调解书。

第七十二条、本会可根据情况启动联动调解机制,义务专家顾问团会诊机制及特邀调解机制。

第四节 调解中止和终结

第七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调解。

(一)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同意继续调解的;

(二) 一方当事人丧失调解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事由,不能参加调解的;

(五)其他当中止调解情形。

中止调解原因消除后,根据当事人意愿恢复调解。

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调解。

(一) 申请人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拒绝调解;

(二) 被申请人死亡,无遗产,也无应承担义务的人;

(三) 婚姻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

(四) 赡养、扶养、抚育 费及收养关系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

(五) 调解中一方明确拒绝继续调解的;

(六) 达成调解协议,一方反悔又不能达成新的调解协议的;

(七) 调解中需要鉴定而拒绝鉴定,经说服仍不愿鉴定的;

(八) 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代理责任,不能确定代理人的;

(九) 同一纠纷,调解中又通过或已经过其他途径解决的;

(十) 不同意指定调解员又不选择调解员的;

(十一) 其他应终结的情形。

终结后未解决矛盾纠纷又以同一事由申请调解的,可再行调解。

第五节 调解书

第七十五条、调解书应当写明

(一) 当事人基本状况;

(二) 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各方当事人责任;

(三)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委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调委会留存一份。

根据当事人意愿,也可启用联动调解办法制发仲裁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以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 第三编 结案

第九章装卷 回访 统计

第一节 案卷装订

第七十六条、调解结案后应按调委会档案管理办法统一装卷入档。

第七十七条、装订应统一填写卷面内容,卷内应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 卷内目录;

(二) 申请书原件;

(三) 批办单;

(四) 证据材料、调解笔录;

(五) 协议书原、正本;

(六) 送达回证;

(七) 备注

第二节 回访

第七十八条、结案后,承办人应定期回访当事人,督促协议的履行。

第七十九条、调委会定期回访当事人,征询各方意见,了解、评查调解质量和效果。

评查结果记入案卷备注、调解员考核表。

第三节 统计

第八十条、结案后应填写统一印制的结案卡片,报送调委会。

第八十一条、各基层调解小组(员)应在每季末上报矛盾纠纷处理件数,以便调委会汇总和上报。

第八十二条、本规则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原《调解规则》同时废止。黄永翔独创不得直接翻录引用

第6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笔录

时间:地点:

调解主持人:调 解 员:记 录 员:

记 录 员: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关于纠纷一案,经本人民调解委员会审查,符合人民调解受理范围,现决定进行调解。

记录员:对当事人和代理人到场情况进行查对。

甲方(申请人)、代理人:

乙方(被申请人)、代理人:

记录员:现在宣布纪律。当事人、参加旁听人员必须遵守本调解庭纪律,不得喧哗、吵闹、鼓掌,不准随意走动;不准有实施其他妨碍调解活动的行为;调解员有权制止任何影响调解进行的行为。

调解员:根据自愿调解原则,被申请人是否愿意通过本调解委员会解决你与申请人的纠纷?

乙方:(回答)

调解员:关于一案,开始调解。依照《人民调

解工作若干规定》,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以下权利: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终止调解;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承担以下义务: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遵守调解规则;不得加剧纠纷、矛盾激化;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

调解员:当事人对上述权利、义务是否听清?

甲方:

乙方:

调解员:当事人对调解员和记录员是否申请回避?

甲方:

乙方:

调解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本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调解协议。

调解员:现在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进行核对。

甲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或年龄)、民族、职业、住所(查验身份

证)。

甲方代理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或年

龄)、民族、职业或者工作单

位、住所,代理权限(宣读授权委托书)。

乙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或年龄)、民族、职业、住所(查验身份证)乙方代理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或年

龄)、民族、职业或者工作单

位、住所,代理权限(宣读授权委托书)。

第三人的情况:

调解员: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资格是否有异议?

甲方:

乙方:

调解员:经审查,当事人和委托代理人参加本次调解活动,符合有关规定,可以参加调解(不能参加的说明理由)。

调解员:依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现在依法对与关于纠纷,由人民调解员主持今天的调解活动,由担任记录员。

调解员:现在由甲方及其代理人陈述事实和理由;

第7篇:人民调解委员会任务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节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分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分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

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

三、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

四、自愿达成调解协义; 义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的材料;

二、遵守调解规则;

三、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

四、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 人民调解委员工作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遵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8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

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采用下列形式设立:

(一)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乡镇应当设立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应当积极稳妥地建立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村(居)、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所在地乡镇司法所备案;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区司法局备案。

第十二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 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妇女委员。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以村(居)民小组、企业的车间等为单位,设立调解小组。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居民小组)、楼院、企业的生产班组和一定数量的村(居)民中聘任调解员。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下列人员担任:

(一)本乡镇辖区内设立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二)本乡镇司法所司法所长;

(三)在本乡镇辖区内居住的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志愿人员。

第十五条 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是: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 村(居)、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一级以上人民调解员资格及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培训合格证书。

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二级以上人民调解员资格。

第十六条 村(居)、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员除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委员会成员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兼任的以外,一般由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群众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聘任。

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乡镇司法所聘任。

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设立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聘任。

人民调委会主任、副主任一般应当在委员中选举产生。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般应由司法所长担任。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般应由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聘任。

第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任期三年,每三年改选或者聘任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或者续聘。 人民调解员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原选举单位或者聘任单位补选、补聘。 人民调解员严重失职或者违法乱纪的,由原选举单位或者聘任单位撤换。

第十八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职责是: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向村(居)民委员会、乡镇司法所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和重大纠纷信息,组织、传达、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要求、工作安排、部署等。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协助主任做好上述工作。 第十九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

第二十条 人民调解员依法履行职务,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的,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保护。 人民调解员履行职务,应当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养和调解技能。

第9篇:人民调解经验材料

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XXX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事迹经验交流材料

XXX社区东起XX路,南邻XX、西至XX,北以XX为界,为市中心繁华闹市地带,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住宅XXX户,总人口XX人。外来流动人口XXX人,是一个商业繁华、百姓生活幸福富庶的社区,近几年来,XXX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在X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指导帮助下,社区全面持续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社区被XX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被XXX司法局授予2001——200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以及XXX街道办事处多年来授予人民调解先进社区,几年来,XX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加强学习,提高水平,疏导化解,实事求是,安定团结为原则,抓队伍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满意,制订了各项调解措施,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为中心,以建立栋楼长人民调解小组、调解信息员为基础,建立健全全调解网络。

几年来,社区先后成功调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50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8起12人次,化解群体性械斗4起20人次,化解群体性上访3起150人次,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5%,为百姓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将社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抓好班子建设,做干部的表率

社区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首先成立XX社区人民调

解委员会领导机构,社区从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抓起,做到

正人先正己,党支部一班人提出“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

我看齐”的口号,在这种前提下建立民间纠纷义务调解员和

信息员队伍,按栋单元组织一支由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

及退休人员组成的义务调解员,并建立调解工作协调体系,

将全社区划成5个片区,每片区由1名成员负责,积极与社

区和各企事业单位做好协调联动工作,形成了互动格局,从

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

层,多方参与的调解组织网络。

通过调解工作组织机构的建立,达到了“六到位”即“组织

到位、规划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调解到

位”,为社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民调解

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抓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

的法律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各族居民的法制和公民道德教育,提

高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我们主要从:一是平均每年举

办法律法制讲座六次,从文明礼仪,交通安全,邻里关系,

处理赡养事宜,房屋传承,劳务纠纷等内容入手举办法制讲

座。在居民中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二是采取板报、墙报、发

放人民调解材料进行法制内容的宣传教育。三是抓好“两个

结合”法官进社区,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宣传。四是社

区举办文体活动,将法律常识融入演出到节目中进行形象又

直观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居民、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乐趣

中,又受到法律常识的教育,五是采取平时入户的方式,针

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进行耐心说服,详细解答。

六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聘请XXX法院富有民事审

判经验的法官担任法制指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

育,多年来,社区与XX小学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治安安

全、交通安全的创安活动,开展青少年假期活动的法制安全

教育,维护学校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不管寒暑风雨,从

未间断。

三、抓人民调解工作,促社区和谐发展

为做到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尽

心尽力,化解居民间矛盾纠纷,安安全全创建和谐社区的目

标,树立社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形象,社区做到人

民调解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一般民间纠纷不出社

区,较大疑难纠纷不出司法所。

XX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

强调、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具备四心:“细心、爱心、耐心、

关心”,只有用心时刻想着居民,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来办,才能达到稳定社区,温暖人心的目的。

为了广大社区居民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社区领导

开展以“公正司法”为主题内容的专项活动中,率先向全社

区承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行政人员,调解人员如有

吃、拿、卡、要、生冷硬横、训斥、打骂当事人,执法不公、

调解不公现象,要受到严厉的行政处分,并制定几方面措施,

一是由社区统一印制民间纠纷调处联系卡,发放到社区居民

手中,并将社区警官专职负责人的照片、联系电话印制在卡

片上,方便居民联系,让每个居民通过法律普及,依法办事,

从而起到人人讲法治,讲社会公德的效果。二是将调解服务

内容公示上墙,接受广大居民的监督。三是为做好纠纷矛盾

的预测工作,我们实行矛盾隐患预测备案制度。四是做好投

诉记录,调处记录,做到文字材料齐全。五凡是群众申请求

助投诉,一律先受理。六是按照正规化要求做到文字材料规

范化,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双方满意为目的的

调处方式解决民间纠纷,有利促进各民族居民的和谐相处。

抓好“两个结合”切实体现司法与社会力量相结合,200

3年XXX司法局与XXX人民法院制定了基层人民调解多元化

实施方案,发挥了基层人民调解化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和

谐稳定的主要作用,法院在社区确立了互动制度,学习制度,

先行调解,庭外解决制度,通报备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了法官和调委会的职责,并派出富有民事审判经验的法

官担任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员,深入社区调委会,结合

审判案例,向人民调解员讲授各种常用法律法规,业务培训,

通过种种方式,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显著作

用;例如,XXX新村XXX介入到劳动保障,拖欠工资,拖

欠水电费,赡养、抚养、抚育、邻里矛盾、家庭轻微暴力等

民间纠纷,在法官的指导下,用新学的法律知识,公平公正

组织双方耐心调解,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从而促进双方

当事人消除隔阂,帮助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从而减轻了

双方当事人的法律程序。

四、舍亲情,一心为民,确保人民满意

XXX社区调委会在街道办司法所的指导帮助下,在调处矛盾

纠纷过程中运用调控、引导、自愿满意的原则,使居民调解

在化解民间纠纷中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1、“调控”即将矛盾纠纷控制在社区,不使其激化,扩大,

从而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2、引导:双方开展多轮会谈,进入调解程序,群众事件发

生后,经过调解措施,由此纠纷虽然暂时平息,但并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调委会就引导双方推选代表进行对话,司法所

搭台主持双方对话协调,开展多轮会谈,一次又一次耐心告

知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调解协议书中简要事实,文字

上表述清楚,客观达成协议准确,受到纠纷当事人的一致好

评。

3、公平:调委会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我们坚持“一手拉两人”找准切入点,围绕焦点,把握尺度,

去年10月份因冶建公司友好家属院225户欠热力公司暖气

费,引起停止供暖纠纷,我们始终贯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4、满意:在调解过程中尤其是在调处零星地块所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理顺关

系,化解民间纠纷上做大量基础性工作,最终得到居民群众

的支持和理解,我们成功调解多起群体性事件,纠纷双方都

给调委会送来了锦旗,纠纷没有反复,双方当事人也没有节

外生枝现象。调委会心里乐开了花。

经过几年的工作,在调解工作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民调解

工作不是权宜之策,而是一项维护稳定、创建和谐社区的重

大措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组织后,会出现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具体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不断开拓,

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以适应人民调解工作不断

的发展和需要,并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加大社区人民调解工

作力度,推动XXX地区各项工作不断进步,为争创和谐社

区而努力奋斗。

XXX社区

2011年8月20日

上一篇:推普形象大使下一篇:解放思想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