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事迹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调解员事迹(精选4篇)

调解员事迹 篇1

2011年3月份苏村镇调委会调解员贺洪宪同志接到仕子口村书记徐仰日电话,讲村民徐兴廷与儿子徐仰海之间发生了赡养纠纷,村干部、调解员多次调解无果,请求镇调解委员会给予出面调解。

接到信后,贺洪宪同志自己驾车马上到村,在村调解员的带领下,到当事人徐兴廷家了解情况,得知当事人徐兴廷与自己的大儿子徐仰海24年不来往,其原因是婆媳纠纷造成的。找到了症结,对当事人逐个了解谈心,做细致耐心、说服教育的工作,了解到徐兴廷及妻子从二十年前至今未给大儿子家看过一天孩子,未帮大儿子家干过一天农活,原因是两位老人给大女儿、二女儿看孩子,没有顾上儿子家的困难,婆媳多次争吵产生矛盾,24年不答腔。

找到原因后,贺洪宪对儿子徐仰海及儿媳做耐心说服工作,徐仰海对父母的赡养没有表态,儿媳讲:老的24年都不和我来往,还用我伺候吗?死了我也不管!叫他们的女儿管去吧。儿媳的态度很坚决。看到这个情况后,贺洪宪决定暂停调解。

找到当事人徐兴廷了解情况时,徐兴廷也反映与儿子家20多年不来往,他说:有些事也是当老的一碗水没端平造成的,虽然儿女不少,但我年龄大了,老伴又有病在身,也得需要照顾和花钱,做儿女的也得赡养父母,大儿子也得出钱啊!村里也给调解来,老少爷们调解多次也没调解成,俺家的事也太难办了!麻烦你们把事处理好吧。第一次的调解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贺洪宪想:我们身为镇一级的调解员,这样的家庭纠纷调解不了,谁还能再调解呢?必须把这个典型赡养纠纷案件调解完结。

虽然是一个农村家庭纠纷案件,此事解决不了,永远压在贺洪宪的心里,沉甸甸的。几天后,第二次调解开始了。这一次主要是向村干部及部分邻居了解情况,了解到徐兴廷的儿媳是一个口快心直的人,和婆婆闹纠纷,是因婆婆说话不中听伤了她的心引起的,还了解到徐仰海与自己的亲二叔徐兴奎(现在县教育局工作)关系很好,有些话还能听他二叔的。

贺洪宪针对上次了解的情况,对徐兴廷及其他家人都一一了解情况,做了工作,同时贺洪宪提出了要求,让他们每个人都反思自己,在家庭关系方面,自己还有哪部分做的不够好。贺洪宪决定让他们反思几天,过几天再来调解。

相隔十天后,贺洪宪开始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调解,到仕子口村后是下午两点半,村干部及当事人还有徐兴奎很快都来到了村办公室,调解员贺洪宪把了解的情况及每个人存在的不足之处一一指出,讲了我国的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通过批评教育及当事人的亲属徐兴奎的亲情工作,徐兴廷恳切地说:当父母的也没有当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我的过错,今后父子之间要和睦相处。徐仰海见父亲如此说也动情的说:今后我做小的也要好好的孝敬父母。儿媳说:我叔大老远来了,各位领导也给调解多次了,无论怎么说,当小的就要孝敬父母。今天钱我也带来了,给老的看病我应摊的钱现在就支上。以后该怎么管就怎么管,再也不能叫老人生气遭罪了。听到这里,贺洪宪的脸上不自觉的挂满了笑容,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篇2

----泥高乡竹园村调解员王小龙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

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

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总结。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

人民调解员王天成事迹 篇3

——双西居委会王天成

王天成 1971年出生,现为双西居委会人民调解员,数年来他同居委会其它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法,用公平诚信的利剪,裁断一桩桩纠纷,2013年至今他所在的居委会共调解30多起各类纠纷,使双西村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他勤于钻研,把调解工作当事业来干,王天成自从任双西居委会治安主任,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就认真做好每一件上级交办的工作,尤其是化解农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开始从事调解工作的时候,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他不段的向同事学习,并加强理论学习。在调解方面严格按照人民调解原则处理大小纠纷,讲政策、讲法律、讲事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公信力。工作中他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法律和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且于2011年被双沟法庭聘为人民陪审员。

在调解工作中,王天成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每一起纠纷都要用心去调解,讲究方式方法,决不能和稀泥,也决不能拖泥带水”。群众的事无小事,可双西村的事,事事连着农民群众的心,哪件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双西村的和谐和稳定。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王天成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困难再大也千方百计地去克服。

调解民间纠纷,确实是一件又苦、又累、又难、又烦的差事。面对困难,王天成心想,辖区内发生了纠纷,如果没有人去做调解工作,矛盾就会升级,小事就会酿成大事,社会就不能安宁,将会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有人出来做调解工作,使纠纷及时解决,矛盾平息,就会促进和谐,特别是在双沟法庭从事人民陪审员工作后,他更加迫切地化解农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双西村村民陈海军建房导致李方兴、李刚、张德良、王天兰等八户村民出行不便,致使双方矛盾纠纷不断升级。陈海军和李方兴、李刚、张德良、王天兰等八户村民的宅基地相邻权纠纷,是沉年积案,长达数年没有解决,也经历了多次的调解,双方的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越发激烈。王天成一直没有放弃对此案的化解工作。通过一家一户的谈话,各个击破,重点说服陈海军,最终感动了双方当事人。双方坐下来协商,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了协议。王天成有一本民事纠纷调解本,每一件纠纷,他都要记录上去,对于化解的和没有化解的,他都记在心里。他总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化解每一件纠纷。

2013年2月接到双西村民反映,他的房屋建造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居住的正常生活,这是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施工方和村民的不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为确保社会稳定,王天成和其他工作人员及双沟司法所人员对房屋的施工方的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通过反复摆事实、讲道理,使施工方认识到农民盖一次房子不容易,施工方现场同意对房屋进行修葺。

村民建造宅基地是农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不容马虎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婚姻家庭纠纷是王天成处理最多的纠纷,往往事情不大,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个小误会,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家庭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家庭的稳定和谐,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双沟集,有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性格孤僻,天天喝酒而且几乎不与其他人来往;女的性格开朗,能干。有一次,他在楼上看到妻子在楼下帮助其他的男性商贩卸货,心生妒忌,就把妻子打了一顿,还打了18岁的女儿。伤心的妻子第二天找到了居委会,王天成马上出面协调,立即把吵闹的夫妻叫到一起,做起了工作,处理这样的纠纷,要有耐心,经过一番开导,夫妻俩和好如初。往往就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处理起来很麻烦,但是他总是不怕麻烦,婚姻家庭的纠纷处理的多了,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3年9月,双西村西关自然村的潘云安和袁映芝老两口年事已高,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均不尽赡养义务,不愿意赡养老两口。潘云安和袁映芝夫妻二人就把五个孩子告上了法庭,王天成了解到情况后,认为潘云安和袁映芝夫妻是双西村的居民,自己就有义务去化解他们和子女之间的赡养纠纷,因此,他协同双沟法庭办案人员一起到老夫妻五个孩子的家中去做工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分别向他们讲法律、讲事实,讲我国的传统美德,最终说服几个子女,同意赡养老人,并且化解了五个孩子之间的家庭矛盾。

在工作中,他认真学习了《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合同法》、《婚姻法》以及人民调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2013年5月,我了解到我村群众刘某在一次同他人争执过程中被打伤后,刘打算回家后召集人手进行报复。得知这一情况,我主动上门给他做工作,分析利害关系,并积极为他申请法律援助,劝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通过我耐心的劝说,他终于放弃了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的念头,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在调解工作中,王天成始终努力带领村调委会成员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得力措施,防范到位,抓早抓小抓源头,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发现矛盾纠纷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化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中国有句俗话“清官难断家务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运用法律解决家庭事务纠纷的越来越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都会有磕磕绊绊的事情发生,但是只要是找到我们人民调解员,我们就要管,能帮忙的一定帮忙。”这就是王天成的心里话。

社区人民调解员典型事迹材料 篇4

女,现年 25 岁,共青团员,现任XX区XX街XX社区人民调解员,负责社区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和居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一年前,作为一名离别菁菁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我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志扎根基层,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舞台上开创属于自己人生的辉煌。经过努力,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社区人民调解员。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下一篇:可行性报告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