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有效利用的思考

【摘要】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具有多重功能。对学生来说,作业能巩固已学知识,强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老师来说,及时反馈作业,便于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有效使用;有效管理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具有多重功能。对学生来说,作业能巩固已学知识,强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对老师来说,及时反馈作业,便于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2011版新教材实施两年来,笔者连续两年任教七年级,使用本教材,对2011版配套作业本的使用,感触颇多。本文就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下册作业本的使用现状、有效使用的策略、有效管理的建议等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当前作业本使用现状

学生做作业层面而言:因诸多因素,学生普遍重视其它中考分值多的学科、轻视社会学科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几门学科合算起来,学生作业量多,有些学科一门,资料就好几本;有些教师过度强调本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多,要求学生重视。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不是很重视,对本学科的作业更是如此。就我们本学年七年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使用作业的效果不理想,上交作业中,错题率比较高。特别是有部分学生老师讲解作业本后,再次上交作业本检查,还是没订正对。可想而知,学生对本学科作业本重视程度。

作业本编写层面而言:作业本相对适应大中城市学生、山区的学生做起来显得难度较大、效果不够好。与新教材配套作业本在遍写上改变了过去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编者们精心设计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升”两个主要栏目,有利于老师分层次布置作业,前者为学生必做题,后都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重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能力。课外拓展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许多题目,对山区初中的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有部分题目对学生学完当堂课内容,要在短时间内用所学知识来完成题目,难度也不小。学生感觉题目比较难,一课时里面,就有好多作业做不来,久而久之,就都不是很喜欢去做了。

教师教学管理层面而言:因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普遍偏重课堂教学任务、轻视学生的作业本练习。按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大部分课时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一节课时间,基本上不能详细讲解完内容,老师在上课时间也很少、或没把作业本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起来。如:如第五单元每一课的《行政区划》内容,一节课是很难完成的,学生课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识记、理解、运用才能掌握其内容,很不现实。所以,社会学科作业本普偏现象是上课没有时间做,学生课外时间去做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题目难度相对大,基本不怎么爱去做,造成抄答案的现象严重;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忙于应付各科作业,不想花时间去找书本、看地图,都不怎么思考,造成错题现象严重,整体感到作业本的使用效果不够好。

二、作业本有效使用策略

1.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对作业本的题目进行适当筛选、修改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中小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教育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依标施教、依标作业,才不致使师生陷入教与学的泥塘。而现行教材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一定要参照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和筛选作业,避免作业成为教材的延伸,或让学生造成知识点迷惑、歧义。

2.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在作业讲解中进行相应知识点的补充、拓展

一堂课的重点既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反映教材的中心思想,它影响或者带动着其他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一堂课的难点头绪较多或者较艰深、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通过把作业点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的作业能使学生真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够及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作业本中部分题目,可以作为作业讲解的重点题,在作业讲评中进一步拓展,补充,使内容事更加充实。

3.结合作业本的题目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知识点补充、拓展

新教材的编写,去粗取精,摒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大量地理名词,增加了相当分量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教材在减少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了内容的综合性。在新教材的配套作业本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的,要到社会图册、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补充、拓展,学生在做作业时才能完成。这一情况在基础巩固中有,在“拓展提升”这一栏目中就更多,有许多可以结合图册来完成,更多的是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补充、拓展。

如:《红松之乡》一课的基础巩固第3题,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 自然保护区、林业科学研究的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 保护区网络。

又如:《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拓展提升第1题,太湖是我国第 大淡水湖。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国五大湖等相关知识。

4.结合作业本的题目内容开展主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社会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社会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社会学习是一种煎熬,是空洞的说教。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巧用作业本中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事先预习,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开展主题活动,让在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

三、作业本有效管理的建议

从做题程序上:要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不翻书做,完成第一轮做题;第二轮是教师授完课后完成其它能够解决的题目;第三轮才是翻书、查资料、问同学。有部分非选择题,难度较大的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先做后当堂讲解。正确的作业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从作业评价上:要真正发挥作业的反馈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同时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作业。如:在等级评价上,一般学生完成基础题部分就可以给A,如果能完成部分拓展题,就可以给A+,从而激励学生去完成拓展题。对书写不好的同学,在发现他有进步、哪天书写相对比较认真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语。对平时不是做得很对的学生,如果有进步了,可以进行面批,及时给予当面表扬,鼓励。

从检测考查上:老师可以结合平时批改作业中,学生出现的易错题进行梳理,汇编成检测卷对学生进行检测考查。月考检测考查,可以在测试试卷中,有一定比例的原题、一定比例的改编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做作业本中的题目时更加用心去思考、解答。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4]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

[5]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作者:杨耀文

第2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东关中学、维新中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是维新中学与东关中学二校统一考试,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以后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现对本次七年级历史期末联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成绩统计

本次期末考试,两校共计有试卷703份,作具体质量分析如下: 最高分:82分

最低分:10分

二、逐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分别是: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二、填空题(10分);

三、材料分析题(16分)。

四、简答题(16分)

五、思维拓展题(8分)。这些题目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 1

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不太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共25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不高。有的学生只得几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到位。

第二题是填空题,由于这种题要求比较高,书写不规范容易被扣分,写错字不得分,所以这样的题丢分现象较严重。

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36题主要由两个材料组成,下设三个问题,37题只有一则材料,下设两个问题,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知识运用不灵活,进而这说明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还较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完全具备“历史的头脑”。

第四题是简答题,分三个小题,都是一些识记型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但从考下来的情况看,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够,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还出现知道答案写不出来的情况。

第五题是思维拓展题,“如何评价武则天”,本题旨在拓展学生思维,这样的题就比较开放,学生在答题时只会往一个方向考虑,答得不全面,有的就只是一句话,甚至有的还留了空白。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稍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内容,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获得较高的相关历史得分。

(二)存在问题:

1、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答题出现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这部分试题得分。

3、部分学生不会审题、甚至不审题,历史概念掌握不牢。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响试卷成绩的提高。

三、改进措施:

1、提升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历史教学的转轨使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的提高。但由于认识的误区导致师生行为的不到位,使学科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偏低。从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学生早已把历史学科当作“小科”、“副科”,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或者干脆不学,直接导致成绩低下。历史学科的设置,充分说明它存在的重要性,师生都要进一步提升认识,要清楚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乃至现实生活、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摆正位置,密切历史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成绩提高的主体。

2、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强,平时很少主动学习,除了教师指定了此外,不想再看书。学生会在基础学科下功夫,而对历史学科放任自流„„除了要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其观念、行为外,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历史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综合历史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

(1)、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会学”新知识。

(2)、强调材料分析题的重要性,使学生不断提高。

材料分析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材料分析上,是学不好历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材料的能力。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

(3)、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历史成绩不断提高。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

积极开辟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是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历史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

5、加强课后辅导,实行分类推进。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基础,课后及时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尤其对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辅导中对

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鼓励学生思考、提问。每次考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试卷,分析错误所在,教给改正方法,分类推进,共同提高。

四、试卷评价:

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有一定层次性,能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分学生成绩优劣,个别题目还给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的空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确实是新形势下一套很好的卷。由于水平有限,分析可能不到位,敬请原谅。

第3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城关镇胡营中学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5个班,参考人数217人,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优秀率42.4%,及格率为79.3%,低分率4.7%。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第4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作者:艾凡

2010---2011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按县教育局、教研室对2010--2011年冬全县期末调研考试的要求和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统一安排监考、阅卷,确保考试了成绩真实可信,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试卷分析

1、总体印象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严格按照岳麓版《历史》课本进行命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了结合课本的要求,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选择题第5题;注意将历史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如选择题第9题,突出了素质教育下不能读死书的理念;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加强了对学生读记能力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又体现了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主的课程要求;试题注意紧跟时代的脉搏,强调了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整体认识;试题普遍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通过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例如19题的第二问20题的第三问,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特点

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初一历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历史事件及原因,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试题设计的基础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杜绝了偏题、怪题和难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考查了学生记忆、理解、比较、分析、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

试卷的第

1、

5、

8、

9、

10、

12、

14、

15、

17、18等题目,均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意了基础知识的覆盖面。②注重问题的创设,设置答案开放的问题。

历史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开放性的试题既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

综合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避免了试题的呆板性。每个学生对历史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题目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体现了历史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例如第

19、20题。

③突出重点知识又注重与时代相结合。

历史考试相对灵活但其实重点也是比较明显的,这次考试就突出了课本的重点,考查的都是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强调过的重点。题目的设置也注意强调改革、发展这一时代的主题。

二、答题分析

就试卷的整体分数情况,做简要分析:分数高的学生基本上整套试卷失分很少,而分数低的学生失分主要在选择题上。就班级来说,整体比较好的班级,学生的人均分折合后在16.43分,班级整体相对较差的人均分折合后12.84,而及格率也因班级而异,好些的及格率70.5%,差一些的及格率才24.4%。这次考试历史最高分97分,超过90分的有8人,而过80分的比较多,当然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比较多。就题目来说,选择题第

3、

9、

12、18题失分比较多,材料分析题第20题及问答题21题失分比较严重,材料分析题19题得分情况相对好一些。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课本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对材料没有认真分析,所以直接导致第20题考前讲的试卷上的原材料题读不懂、不会做。

考前的预测和考试结果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但重点知识还是没变。我们的期末复习重点放在了后两个单元,但试卷出题重点在前两个单元,这是我们考前没有预料到的。

学生的成绩,考得好的是平时基础比较扎实而态度有很认真的学生,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考得不好的题目总的来说,都是我们平时的背诵没有严格检查,个个过关。这点是我平时不重视的结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应重点强调。例如第18题选择题,很多学生不理解生产关系的概念,我平时上课的时候觉得他们不容易理解,也没有深入讲解,以后对于这种难以理解的要尽量深入浅出的讲解。

2、注意类似事件的比较分析。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这两个相似的内容可以拿来比较,而我只是在讲课的时候一言带过,这种问

题以后要尽量仔细分析。

3、加强学生背、记、理解的过关检查。这次考试中,我们都看到了背、记在历史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后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背、记意识,尽可能做到人人过关。

四、对命题的建议

个人认为命题应注意详略,区分重点、非重点,整体把握试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达到期末考查的目的。

第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1=30分)

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2、“开元盛世”是指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李渊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是在谁统治时期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李渊 D、唐太宗

5、“诗圣”指的是 ( )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

6、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赵孟?nbsp; D、张择端

7、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8、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9、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

A、杨业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10、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 ( )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汉族

11、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1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3、元朝的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赵匡胤 D、皇太极

1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是

(

)

A、造纸术和火药

C、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B、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5、《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1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阎立本

D、董其昌

17、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8、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 )

A、岳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黄宗羲

20、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

)

A、李纲

B、戚继光

C、于谦

D、文天祥

2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2、军机处创设于 (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25、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26、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周髀算经》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7、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 (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9、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最早出现于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完成了南移?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二、多项选择题(5*2分=10分)

1、明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置的厂卫特务机构有(

)

A、禁军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

2、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

(

)

A、烟草

B、玉米

C、甘薯

D、马铃薯

3、下列人物中,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中国的三代石窟艺术是指 ( )

A、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B、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C、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D、新疆龟兹石窟

5、下列统治者属于开国皇帝的有 ( )

A、隋炀帝杨广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中国隋朝时建造的 。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 (朝代)时中国的 地区的“ ”(当时纸币的名称)。

3、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中国人发明的“

”,

(朝代)时,制成了指南针。

5、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

》。

6、明成祖时,派郑和先后

次下西洋。

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是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的典型概括。这种现象出现于

(时期),首先出现在

、松江等地的

(行业)当中。

8、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 、《水浒传》、 、 。

四、识图填表题(4+2=6分)

(题目见答题卷)

1、在右图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地名

在图中,无锡的古运河应当属于

隋朝大运河的 (哪一部分)。

2、请写出下图农具的名称

五、材料分析题(2+3+8+3+7=23分)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是谁引用古人的话说的?

(2)他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庆历年(1041~1048年)……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铁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熔化)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选自《梦溪笔谈》)

(1)这段史料是谁记载的?

(2)这段史料记载了何种发明?发明者是谁?

3、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请联系现在的考试,谈谈你的看法,科举制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供汲取?

4、“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1)上述材料中的“妈港”是现在的什么地区?

(2)它是在哪个朝代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3)它又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5、材料一:我国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电力已经输送给许多省份,初见成效。南水北调工程也正在实施,已经使一些地方收益,这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

材料二: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材料三: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同学甲: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同学乙:宋应星说的很对。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

问题:结合上面材料,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同学说的对吗?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和自然相协调?

六、问答题(7+7=14分)

1、“唐初政府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加到一千多万户。”是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请你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岳飞举行记者招待会,你做为新闻记者参加并有机会向他提一个问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第6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山中学 柴新秀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

本套历史试卷考试包括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0道,20分,判断题6道,6分,填空题6道,6分,材料与问答题3道,18分,总分50分。

2、试卷特点

就试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通过对本套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本套试题包括四种题型,即: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其中选择题占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其它三道题占60%,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套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

1 / 2

二、学生试卷存在的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不能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

3、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4、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历史考试答题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2

第7篇: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下面我对7年级历史学科做出以下质量分析:

一、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

最高分:最低分:

优生率:及格率:

待及格率:差生率:

总分:平均分:

二、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闭卷。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和图说历史题和简答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的内容,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罢黜百家的黜等。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2010-2011学学期

松北区乐业一中

刘志军

上一篇:校园消防知识活动方案下一篇:神奇的画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