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工作会议

2023-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央宣传工作会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亮身份”架空线顺利完成入地管理建设

本刊讯 (记者 王然)2015年12月29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召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架空线入地管理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工作成果。

发布会由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新闻发言人赵功委员主持,谢国民委员发布。谢国民委员介绍,2015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实现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为目标,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强化规范标准,努力提升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和架空线入地管理水平。

2015年,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以“二维码”智慧城市管理为突破口,实现了设施精细化管理;以重新修订《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为基础,明确设施设置与管理标准;以“三大空间”设施规范和治理为抓手,推动设施减量规范。

2015年,北京市架空线入地管道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管道建设共121公里,其中主次干路109公里、支路12公里;穿缆撤线共100公里,其中主次干路85公里、支路15公里;完成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线规范梳理试点工作和开发完成架空线入地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工作。

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评“星”

2015年11月24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星级绿色车队评定标准”,以此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守法经营,规范运输行为。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发布会上,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协会刘国瑞会长介绍,2015年3月,北京市“三委三局”联合颁发了《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提出,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企业内部开展星级绿色车队评定等自律活动,此次评定标准的发布正是对《办法》的贯彻落实,是建筑垃圾行业运输管理,推广、实施绿色施工的一件大事,对规范市场运营秩序,防止道路遗撒、超载运输等违规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刘会长介绍,“星级绿色车队评定标准”规定了10项考核指标,由低到高,分别是普通绿色车队、一星级绿色车队、二星级绿色车队、三星级绿色车队,凡在北京市取得《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的企业均可申请“绿色车队”评定。评定委员会由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市住建委,以及道路运输、城管执法、环保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行业方面的专家组成。通过企业申请、材料审查、现场审核、专家审定等程序,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发放《绿色车队证书》和标识,并被列入“星级绿色建筑垃圾运输车名录”,供用车单位选择,接受社会监督。今后,“非绿色车队”将不得承担北京市六环以内工程和六环外财政拨款工程的运输业务,“星级绿色车队”优先承担六环以内工程和六环外财政拨款工程的运输业务,同时将加大对“非绿色车队”进入六环以内运输建筑垃圾的处罚力度。目前,具体处罚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

刘会长表示,“绿色车队评定标准”发布后,运输企业要从严约束运输行为,同时也会调动社会各界,对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违规行为进行监督,营造全社会参与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把“绿色运输”提高到新的水平。 (来源: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协会)

首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暨广州经验分享会召开

1月9日-10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暨广州经验分享会”在广州大厦隆重开幕。300多位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从事环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困扰城乡的垃圾出路问题。

本次会议采取先观摩后交流的形式,代表们参观了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和广州市白云区江高废木质处理中心,对广州市治理“垃圾围城”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广州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模式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广州市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与会代表积极建言,共同分析广州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国城市垃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处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献计献策。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他从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社会共治、明确处理原则和技术路线、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推进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城乡垃圾分类处理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经验和体会。陈建华表示,广州市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科学谋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推广研究攻关,坚定不移地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低碳生态、美丽宜居的幸福城市,为促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也分别作了演讲。(来源: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成立暨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 2015年12月17日,“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智慧环卫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环协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环卫发展将进入智能化、高端化、效益化轨道,对促进智慧和环卫产业创新、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与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既是环卫工作全覆盖的专业委员会,又是全新思维的专业委员会,实现了从环卫最前端到最末端的所有点、车辆、设施全覆盖。新思维不仅是研究、处理垃圾和管理垃圾的技术与观念理念,更是把“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到低端传统行业里。

2016年,智慧环卫专委会将致力于五大重点工作。第一,组织权威专家和机构,对智慧环卫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第二,推进智慧环卫标准制定;第三,搭建智慧环卫服务交流平台;第四,开展智慧环卫行业交流;第五,打造内外通畅的合作机制。

住建部城建司张悦司长、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肖家保理事长、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贾明雁委员等国内环卫行业的各地领导、知名专家,以及企业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

安徽:城市管理暨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现场会在宿州市召开

1月6日,安徽省城市管理暨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现场会在宿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15年全省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部署了2016年的相关工作。

会议由安徽省住建厅吴桂和副厅长主持,侯淅珉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宿州市市长史翔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赵琳等出席。

史翔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宿州市情和城市管理建设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宿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主城区实现了“双75”目标。宿州市始终坚持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创建园林城市,加强精细化管理,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近年来,宿州市围绕打造智慧城市,不断丰富“宿州规矩”内涵,加强市民素质养成教育,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史翔表示,宿州市将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突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按照“三治三增三提升”要求,秉承“为了人而管好城市”的发展理念,继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创建“宿州板块”作出新的贡献。

侯淅珉在会上强调,全省城市管理建设系统要充分认识当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立足民生,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软件与硬件并重,推动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模式转型升级;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型城市;要以改革创新理念推进城市治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型城市,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和改革投资运营机制,推动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宿州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宿州市园林植物废弃物处置中心、滨河公园和三角洲公园。(来源:安徽省宿州市城市管理局)

上海:“绿色账户”微信公众号上线

近日,“上海绿色账户”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推进上海模式“绿色账户”的激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据介绍,市民手持“绿色账户卡”,将分好类的湿垃圾放到社区的指定地点后,经志愿者检查合格即可获取积分,积分可在“绿色账户”平台兑换公园门票、食品和饮料等。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介绍,2015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目标是“新增100万户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区域、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覆盖面达到100万户”,垃圾分类实现中心城区(中环线内)基本覆盖,绿色账户按照中心城区各推广6万户、郊区区县各推广4万户的标准在全市推开。(来源:《解放日报》)

江苏:东海打造靓丽通行环境

1月6日,江苏省东海县环卫工人在清洁城区护栏。进入冬季以来,东海县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交通护栏进行循环清洗,提高县城环境净化美化水平。(文/图:张开虎 鲁潇潇)

宁波:百家市直机关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百家市直机关单位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公务人员首先要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收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据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分前期准备、宣传教育、组织实施、检查评比四个阶段进行,并纳入百家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文明机关创建,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市直机关的垃圾主要涉及四类: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目前,餐厨垃圾已经实现单独收运处置,因此这项工作主要针对其它三类垃圾。为此,管理部门在办公区域增加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设施,用于回收废旧纸张和有害垃圾。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务人员理应首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来源:《中国日报》)(责任编辑:徐春芳)

第2篇:聚焦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胜利收官,我国站在了更高的发展水平上。而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看点

看趋势:九大趋势性变化定位新常态

认识形势、研判走势是做好明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近一年来海内外始终关注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会议通过对“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趋势性变化,表明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会议明确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引导社会预期等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重点。

看增长:稳增长和调结构保持平衡是关键

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11月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对于数字背后的增长动力,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具体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

看改革:围绕突出问题推进

要想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措施。

会议要求,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会议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国企改革、税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四个领域。

——在国企改革中,会议提出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在财税改革中,会议提出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在金融改革中,会议提出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同时要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

——在社保改革中,会议提出要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同时还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民生: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在我国扶贫攻坚进入关键决战时期的背景下,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要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而社会政策要托底,则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会议着重强调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

保障民生离不开增加就业。而结构性调整和深化改革则是从根本上做了政策托底。

看区域发展:三大新亮点不掩四大老区域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会议将目光投向区域发展战略——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完善区域政策的新动向,即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未来区域发展要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新战略为重点,新老规划共同发展,突出重点,合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会议一方面强调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地方保持清醒头脑和足够耐心,避免出现因盲目设立新区、过热投资等出现“空城”“鬼城”等现象。另一方面,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贯穿城镇化发展全过程。

看开放:注重高水平双向开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开始逐步发挥影响力,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也引人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指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推进双向对外开放,意味着外国对华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两个领域都需要有所作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逐步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家,这对2016年双向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

2016年这十大政策将影响你我生活

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买房花销可能变小

会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购房限制可能变少

会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公众感受最为直观的就是购房、贷款等方面限制的取消或放宽。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多数地区已取消限购政策。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外地人也将可住公租房

会议提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

——农民工可在就业地落户

会议明确,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社保负担将会减轻

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2015以来,国务院先后确定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统一降至2%,从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

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养老金或实行全国统筹

会议提出,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201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有望缓解

会议提出,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会议提出,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企业员工也会受益

会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

具体措施包括: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股民合法权益将受到更多保护

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

外媒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路透社:中国将努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以稳定楼市,帮助农村人口在城市安居乐业。去产能去库存不会是“疾风骤雨”,而将采用“温和的市场化手段”。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欠发达城市和内陆城市还存在大量住房库存,这抑制了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一大引擎的房地产投资。中国将实施应对措施。

美联社:中国领导人阐明他们决心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并承诺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帮助,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

英国《金融时报》: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国际舆论和分析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增长的“超级黄金期”结束,增速放缓是转型的“自然过程”,中国经济有机会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但更加成熟的增长。

新加坡《联合早报》:作为中国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描绘路线图,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法国《欧洲时报》:中国经济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局面已经形成,并且实现新常态、新发展的决心很强,这对经济决策及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诸多应对之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一大亮点,也显示出最高决策层应对当前经济困境的新思路。

作者:本刊综合

第3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会议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權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18日电)

第4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4-02-04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12日至13日、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三个全国性重要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和“六大任务”,以及城镇化工作、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三个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做好2014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编发本期导刊。请各单位于1月3日(周五)下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讨论,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全力推进天津北部经济中心建设,为美丽天津建设做出新贡献。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三大社会关切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六大任务

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摘自201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深化改革

会议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

关键词之二: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尽快启动。党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

关键词之三:稳中求进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关键词之四:增强金融运行效率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之五:口粮绝对安全

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关键词之六:化解产能过剩

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关键词之七: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会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关键词之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之九:着力改善民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关键词之十:两个“丝绸之路”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2、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3、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5、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摘自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3大关切

人到哪去 钱从哪来 地怎么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人民财经通过梳理会议公报内容,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本次会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强调两个安全

本次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个1亿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视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

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

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五大农业经营主体

会议强调,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六项权利

会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专家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老矛盾依然突出: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大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短缺的矛盾等更加凸显,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这次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会议还提出,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对此,程国强认为,目前到了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的新阶段,应抓紧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机制,突出重点,有保有放。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会议鲜明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关键在人。会议提出了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等一系列措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郑风田说,现在农村老龄女性是种地主力,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后这些人干不动了怎么办?必须向农业新型主体流转。因此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在提出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目标的同时,也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专家们表示,这些有利举措针对性强,贴近民心,必将有助于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李国祥说,一个村子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联络人、带头人,党组织的力量要强。对于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如何加强领导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做好社会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归根到底要靠党委和自治组织发挥作用。(摘自新华网)

第5篇: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部分省(市)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贵州

本报讯 12月22日,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省委书记陈敏尔主持会议并讲话,传达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传达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总结讲话精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省委常委宋璇涛、刘晓凯、秦如培、陈刚、张广智、慕德贵、王盛槐,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负责同志,副省级以上在职在编和离退休党员老同志出席会议。慕德贵传达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陈敏尔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围绕推进结构性改革,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既管方向也管方法。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很高,落点很实,操作性很强。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精准学习领会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抓好贯彻落实。

陈敏尔对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准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走势趋势,既要充分认识到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要全面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创新,推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二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要求上来。要深化对新常态怎么看的认识,做到客观地看、辩证地看、历史地看、对照自身不足和问题看,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要深化对新常态下怎么干的认识,把供给侧与需求侧统筹起来,把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统筹起来,把政府的公共供给与产业企业的市场化供给统筹起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三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思路原则上来。认真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科学谋划和推进明年经济工作,奋发有为地谱写五大发展理念的贵州新篇章。四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部署上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政府供给改革和市场供给改革,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五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科学安排上来。推动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找准方法抓手,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

陈敏尔指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贵州是一个重大机遇。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的重要讲话,抓紧筹备我省城市工作会议,扎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工作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高城市工作科学性。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把握我省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完善城市管理服务,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把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首要任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传承好城市文脉,建设有文化品位、生活温度的城市,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多“蒸小笼”、不“摊大饼”,多为城市“种绿”、多为生态“留白”,构建体现地域特点、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的城市风貌,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心发力,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陈敏尔强调,年关已近,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集中精力、抓紧抓实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今年收好尾、明年开好局。要突出抓好岁末年初经济工作,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研究梳理中央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找准政策眼和突破口,争取中央更大支持。要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重大目标指标、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改革,抓紧编制专项规划,确保尽早实施。要更加重视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组织好春运工作,努力满足节日市场供应。要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执纪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做到廉洁过节、节俭过节。要认真筹备近期重大会议活动,把各方面工作考虑周全,确保顺利进行。

湖北

荆楚网讯 (湖北日报记者黄俊华)22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结合我省省情实际,努力把湖北的事办得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省政协主席杨松,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宋育英,省委常委王晓东、阮成发、侯长安、傅德辉、黄楚平、王君正、梁惠玲、梁伟年,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春明出席会议。

李鸿忠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即将启航,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特别是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进一步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自1978年之后中央第一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城市化、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期,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书记在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尽快将会议精神逐级向下传达,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中央精神迅速在我省贯彻落实、落地生根。

李鸿忠指出,“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成就辉煌。事实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勇于担当、坚强有力,具有高超领导才干、领导艺术和领导魄力的领导集体。我们要更加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对更加严峻复杂局面,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开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理解,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十个更加注重”,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上实现更大作为。要牢牢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点,着力在适应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努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深刻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质,清醒认识我省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五个统筹”的要求,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十二项重点”工作,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李鸿忠强调,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做好我省明年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首先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咬定发展不放松;要坚定信心,进一步营造昂扬奋进的强劲发展气场;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要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继续扩大总需求;要坚持“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他指出,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领导者、决策者和推动者。要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为全省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神提气提能,特别要提高依法做好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下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和投资者做好服务。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进一步加大执纪问责和反腐倡廉力度,营造“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当前,元旦、春节将至,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民生和安全生产工作,特别要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关爱慰问帮扶力度,加大对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出席会议的还有: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武警湖北省总队、武汉市、中央在鄂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在职副省级以上党员领导同志。

省委各部委、省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湖南

红网长沙12月2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廖洁 摄影 李长宏)今天下午,湖南省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分别传达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徐守盛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增强对新常态的认识、把握、适应和引领,把推动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孙金龙、胡彪、李微微、郭开朗、许又声、陈向群、易炼红、张文雄、傅奎、黄跃进、黄兰香、林武、马必强、于来山等领导出席会议。

徐守盛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全国性重要会议。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如何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大原则、重点任务,并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深入分析了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要求从“十个更加注重”来实现工作重点转变,深刻阐释了结构性改革,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供给侧,实施宏观、产业、微观、改革、社会五大政策支柱,精准提出了打好歼灭战的战术思路,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这些重大研判和论断,既是思想指引,又是工作要求,对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明确方向、把握重点,科学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统筹抓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城市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徐守盛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以中央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谋划好明年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将推动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以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为重点,统筹做好各项重点民生工作,努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和社会稳定底线。要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把城市作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场,将城市打造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家园。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双创”,抓好企业减负工作,下大气力帮扶微观经济主体,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动力、活力和潜力。

徐守盛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工作。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头绪繁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要集中精力、统筹安排,全力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圆满收官。要抓紧对今年经济工作来一次大盘点,认真做好各项扫尾和总结工作,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实物量。要认真做好“两节”期间的民生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扎实有效的扶贫帮困活动,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访和社会稳定工作,层层落实责任,一刻都不能放松。要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紧盯元旦、春节这两个重要节点,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反“四风”、改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吉林

中国吉林网12月22日讯(记者曹梦南)今天,省委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研究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主持会议并讲话,省长蒋超良出席。

会上,巴音朝鲁、蒋超良、姜有为分别传达了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巴音朝鲁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如何更好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工作。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中央时隔37年后首次召开的关于城市工作的专项会议。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市工作方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两个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城市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

巴音朝鲁强调,要深刻领会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关于加强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切实谋划好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要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特别是要从吉林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好结构性改革工作,以结构性改革促进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要谋划好明年重点工作。在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要求上,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上,在“加减乘除”一起做、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上,在打好打赢国企改革、服务业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战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上,在落实责任、明确目标、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上,都要认真谋划,抓住重点,强化措施,确保明年每项工作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巴音朝鲁强调,要深刻领会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城市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一要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既要看到城市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又要看到城市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看到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切实增强规律意识,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二要进一步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三要从吉林实际出发,抓紧研究制定好我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指导和推动我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巴音朝鲁强调,要扎实做好年终岁尾各项工作。突出抓好工业运行、粮食收储、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争取更好成绩。认真搞好明年农业生产各项准备。妥善安排好节日期间群众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特别是要围绕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好万人大帮扶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转变作风的规定要求,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廉洁过节、文明过节。

北京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书记郭金龙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吉林及副市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出席会议。

王安顺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分别传达了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郭金龙在主持学习时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客观总结了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重要的新思想、新论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时代性、针对性,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对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郭金龙指出,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作好新时期城市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为首都这座超大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更好地做好首都发展建设管理各项工作。

郭金龙强调,要精心组织好会议文件的传达学习和宣传活动,以中央经济工作会、城市工作会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筹备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明年初即将召开的市人代会、政协会,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临近年终岁尾,各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陕西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工作。省委书记赵正永主持会议。

会议在集体学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认为,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系统论述做好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点工作,为我们开阔了思路、解答了困惑、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要认真传达学习这些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大逻辑,既真正弄明白对新常态怎么看,更彻底搞清楚在新常态下怎么干,真正做到以十个方面的重点转变引领经济新常态。要深刻领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破除单纯从需求侧考虑问题的思维惯性,及早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落实“稳”“准”“活”“实”“托底”五大政策支柱,综合发力打好持久战。要清醒认识“三去一降一补”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摸清过剩产能、房地产库存、企业成本等底数,及时研究化解存量、消除风险、降低成本等政策,有的放矢打好歼灭战。要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作,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加快破解各种类型的“城市病”,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

会议要求,临近年末岁尾,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妥善安排“双节”期间群众生活。要抓紧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为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天津

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昨天下午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黄兴国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统筹做好城市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怀远,市政协主席臧献甫,市委副书记王东峰出席。 会议认为,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如何更好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为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要准确把握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有所作为。要准确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克服困难、闯过关口,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准确把握明年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充分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是长期性任务,战略上要坚持持久战、战术上要打好歼灭战。要准确把握必须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要准确把握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

会议强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好明年工作,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全面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把中央精神体现在明年工作安排中,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化对新常态的认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抓住五大战略机遇,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二要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在保证有质量、有效益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拼一拼、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三要抓住明年重点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积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深化“十个一”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创新,帮助企业松绑减负、降低成本;提高开放水平,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抓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安全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使群众生活质量有新的提升。四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加强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拿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搞好经济运行调度,扎实推进安全天津建设,打好今年“收官战”,确保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要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担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确保开局之年高起步、开门红。

河南

本报讯(记者平萍张建新)12月22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主持会议并讲话。省领导谢伏瞻、叶冬松、邓凯、李克、刘满仓、吴天君、赵素萍、夏杰、陈雪枫、李文慧、陶明伦、刘春良、张大卫、蒋笃运、王保存、赵建才、王铁、李亚、王艳玲、许甘露、史济春、靳绥东、邓永俭、靳克文、钱国玉和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武警河南总队政委徐元鸿等出席会议。

在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后,郭庚茂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强调了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是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中央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既作了全面部署,又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国内国际形势做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对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阐述和部署,贯穿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重要理念,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突破,为我们把握当前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好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分析了一年来的经济工作,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总的看,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洞察大势,判断形势非常全面到位;分析透彻,对矛盾症结把握得非常准确;有的放矢,提出的思路对策既符合规律又切中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当前,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谋划明年工作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突出任务,认真领会、消化吸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准确把握中央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综合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要准确把握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怎么看怎么干的要求,凝聚共识、主动作为,深入认识新常态、更加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要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准确把握中央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到这是中央应对目前经济形势和破解矛盾难题提出的有效对策,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打好攻坚战。要准确把握中央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进展。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不断提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深入学习,专题研究,认真梳理问题,深刻把握规律,推动我省城市工作少走弯路、后来居上。

二要抓好学习贯彻,尽快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要学习领会好。及时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会议精神,用中央精神来统一思想、指导行动。要研究结合好。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研究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研究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我们的具体工作和行动方案。有关部门要把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要求转化为具体的专项方案或行动计划,筹备好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经济工作、扶贫开发工作、科技创新等会议,使会议筹备过程成为学习消化的过程、研究结合的过程、制定专项方案或行动计划的过程,抓好结合贯彻。要推动落实好。搞好宣传动员,通过宣传中央精神和我省贯彻中央精神的有力举措,使全省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打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做好近期具体工作。临近“双节”,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与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一是持续抓好“三查三保”活动,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为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力争今年各项发展指标完成得更好一点,对内提振信心,对外增加积极影响。三是高度重视我省“十三五”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工作,争取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在涉及河南发展的国家重大政策上积极说明意见,着力把改革开放的平台和载体抓紧抓好,力争把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大事纳入国家的大盘子。要继续发扬认真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与做好河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落实落细落小,巩固扩大我省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河北

12月22日,河北省委分别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河北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还研究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等文件。

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省委副书记赵勇,省政协主席付志方,省委常委杨崇勇、陈超英、范照兵、张越、孙瑞彬、田向利、梁田庚、焦彦龙、邵亨,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宋恩华,省人大常委会党员副主任,省政府党员副省长,省政协党员副主席,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其他党员省级干部等分别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部署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如何更好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的若干重大原则。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政策取向和重要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真正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会议强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切实做到“四个统一”。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强化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既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守住底线,积极做好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又坚定发展信心,抓住难得机遇,积极作为,奋发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二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来。要坚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克服困难、闯过关口,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决不能犹疑观望、无所作为。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工作重点转变,早调早主动、早转早主动,特别是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切实抓紧抓好。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的落地,特别是利用好河北的战略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守好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四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上来。按照中央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改革步伐,承接好国家各项改革政策,争取更多的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启动本地本部门改革举措,努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争创发展新优势。

会议指出,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看到河北省经济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的向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河北省调结构、治污染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全省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推进和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统筹把握好平衡点,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节奏、掌握力度、扭住关键,重点抓好七大任务。一是主动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三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发区建设水平。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环保治理专项行动。六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七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推动经济工作。对中央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端正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引导干部崇尚实干、力戒空谈,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狠抓落实、干事创业上来。全省各项工作都要瞄准先进、争创一流,形成比学赶超、奋发进取的生动局面,展示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争取新作为。(记者苏励)

第6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

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

第7篇: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政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一)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特别强调指出,政法工作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法工作始终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的方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法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坚持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政法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建立健全以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健全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提升政法干警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政法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要求,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政法工作服务大局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体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各级政法部门要从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维护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增强忧患意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二)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对于统一各地各级政法机关对当前政法工作形势的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大的现实挑战。对此,政法机关必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履行神圣职责。

政法机关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上各种有利因素将不断增长,但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自身利益需要对我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战略始终不会改变,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也始终不会停止。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将面临深刻变革、变动和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长期积累以及新引发和产生的矛盾、问题。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仍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政法工作面临的基本态势。国际国内形势、矛盾和问题的相互交织、影响,必然使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政法机关增强忧患意识其次要把握好虚拟与现实两个社会。“十二五”时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目前有2亿多流动人口、1.5亿多农民工、4亿多网民、8亿多手机用户,各种社会组织众多,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遇到的困难问题世所罕见。特别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传播各种思潮、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成为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必然使政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政法机关增强忧患意识还要认识到自身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近年来,虽然政法机关对政法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加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政法工作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需要解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亟待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防范和处置极端突发事件、严重刑事犯罪的工作亟待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手段方法亟待创新,政法机关的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信力亟待提高。如何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然给政法机关带来新的重大考验。

总之,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复杂形势,各级各地政法机关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牢牢掌握政法工作主动权,全力维护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 党委政府要重视关心支持政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三)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特别强调指出,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政法队伍,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政法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舆论环境。

长期以来,政法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政法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在领导、组织和经费等方面,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对政法工作给予了强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政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党委、政府支持政法工作要做到善待政法队伍。政法队伍处在维护国家安全、惩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承担着艰巨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时刻面临着流血牺牲。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关心爱护政法干警,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疏解他们的身心压力,保护好政法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党委、政府支持政法工作要做到善用政法队伍。严格公正依法办案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政法机关只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党委、政府善用政法队伍一方面要带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维护政法机关的公信力,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党委、政府支持政法工作要做到善管政法队伍。严格管理是政法机关社会公信力的前提,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在对政法干警加强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的同时,要以铁的决心维护政法队伍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确保各项纪律都得到有效执行。

党委、政府支持政法工作还要切实加大对政法工作的投入。政法机关职能重要、责任重大,需要解决的难题多,面临的问题复杂,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一步扶持和扶助政法工作,既要选择素质高、能力强、清正廉洁的人员充实政法工作队伍,又要不断加大对政法工作经费保障、装备配备、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投入,为政法机关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需要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全力推动“十二五”时期政法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重在深化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四)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政法机关要继续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化之年。自中央提出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以来,各级各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新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把三项重点工作推向深入,确保取得实效。

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三项重点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必须形成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把三项重点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工程,真正落实到负责人身上,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参照中央有关文件,把涉及三项重点工作的项目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

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政法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以来,各地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这些做法和经验是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地要把总结经验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相结合,综合试点不是单项经验的汇总,而是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立足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综合试点要更加注重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机制的整合、要素的集成、方法的改进,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法制化。

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要形成良性的政策体制机制。三项重点工作涉及到的不仅是表面的现象问题,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政策、体制、机制问题,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必须从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入手。各地要结合有关立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把成功的经验及时转化为政策、上升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并把相关的政策、体制、机制落实好,以破解制约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的政策性难题、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为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项重点工作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政法机关的主要工作,要把三项重点工作持续推向深入,就必须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要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绩效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确保各项要求层层落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政法机关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地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从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的高度来推进,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建立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五)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部署,2011年各级各地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去年以来,各级各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为化解社会矛盾作出了积极努力,不但清理了大量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和执行积案,还坚持从源头、根本、基础抓起,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今年,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要从制度机制上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去年以来,很多地方积极试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但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了社会矛盾,还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政部门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今年,各地要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在决策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关键在于使评估结果对政府决策真正起到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各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在抓落实、抓实效上下更大的功夫。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今年1月1日起,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人民调解法为进一步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据。各地要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把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延伸,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起来,努力做到对各类矛盾早发现、早化解。要把调解优先原则落实到执法活动中,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要发挥好政策和制度层面的优势。我国当前社会矛盾表现形式多样,产生的原因复杂。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关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各地要结合正在制定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多措并举,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医患纠纷、信访积案等容易引发冲突的问题,及时破解制约社会矛盾化解的政策性、制度性难点。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还要制定和实施好“六五”普法规划。今年,“六五”普法将全面拉开序幕。在过去的25年中,我国的全民普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要结合“六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领域、全覆盖,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是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政法机关及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发现和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及时转化为政策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六)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确定并实施好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为2015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世所罕见,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和作法可以借鉴,我们只能通过实践去探索并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系要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国家政治安全是社会管理的根本,要坚决遏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活动,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斗争;要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创造稳定的环境。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系要解决好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要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惩治力度,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下大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着力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能力。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系要做好人口管理工作。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关键。对流动人口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通过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使他们安定下来,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流浪儿童,要从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入手,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对家庭无力管理、又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政府要承担起责任,对他们进行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系还要实现对“两新组织”的依法管理。新型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以及新兴媒体是重要的社会力量,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引导它们加强行业自律,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做到诚信守法。对“两新组织”的管理要从完善法制入手,实现依法登记、依法管理;同时要实现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的全覆盖,支持其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动时期,这决定了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错综复杂、层出不穷。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要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创新精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要以各地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为突破口,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解决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2015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公正廉洁执法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七)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部署,2011年政法机关将继续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为服务“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正廉洁执法是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2010年以来,各地各级政法机关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和保证,加大了教育、管理、监督力度,提高了执法水平,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政法机关服务大局、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的基础。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把公正廉洁执法放在政法工作的第一位,坚持常抓不懈,从根本上增强政法队伍的执法公信力。

政法队伍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从源头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将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以此为契机,对全体政法干警认真组织一次群众观点教育,从感情上深化政法队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真正使公正廉洁、执法为民内化为政法干警的自觉行动。

政法队伍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与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相结合。新一轮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各地各级政法机关根据中央的有关部署做了很多改革创新工作。下一步要重点从强化对执法权、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入手,抓住人民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细化执法标准,规范司法裁量,完善法律监督。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执法信息化、公开化,真正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政法队伍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政法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广泛、最密切,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公正廉洁的判断也更多地直接来自于基层执法者。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树立固本强基思想,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加强对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干警的培训和监督工作,全力提升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政法队伍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还要加强新形势下的政法宣传工作。新形势下,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把握好政法工作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提升政法宣传舆论引导水平。要大力宣传政法战线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充分报道政法机关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新要求、新期待的好做法、好经验,使政法宣传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强对政法新闻宣传的研究,对涉法涉诉案件的报道工作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

公正廉洁执法不仅是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更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公正廉洁执法,政法机关才能维护自身的公信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八)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部署,2011年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直以来,政法机关高度重视政法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2008年全国政法系统全面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共识,为政法机关忠实履行职责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此为契机在政法队伍中深入开展一次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坚定信念为重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奋斗历程表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体政法干警应该更加坚信,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指引我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应对复杂的局势,永远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历史重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触及到广大政法干警的灵魂,达到升华精神的目的。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以执法工作为中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加强政法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政法队伍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整体水平,最终实效要体现在密切群众关系、实现公正执法上。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一次群众观点再教育,要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到实处。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以从严治警为抓手。思想教育必须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才能取得提高水平、提升素质、提振精神的目的。各地各级政法机关在不断推出铁的纪律的同时,更要以铁的决心执行纪律,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对违纪违规违法人员该处分的要坚决处分,该清除出队伍的要坚决清除出队伍,对构成犯罪的要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全国政法干警中,共产党员占70%以上,党的建设搞好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出来了,政法队伍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彻底改变。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要勇担重担,带头公正廉洁执法,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思想教育活动,各地各级政法机关要积极行动起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对每一名政法干警进行深刻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从警、为什么当法官检察官、为什么奋斗和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

(九)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政法机关履行职责,为政法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环境。

新时期政法机关维稳责任重大,广大政法干警处在维护国家安全、惩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承担着艰巨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时刻面临着流血牺牲。为政法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环境既是新形势下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政治责任。

政法机关的执法环境和舆论环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良好的舆论环境必然会优化执法环境,而好的执法环境又会从根本上解决舆论环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优化执法环境要从优化舆论环境入手。

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各地各级政法机关做了大量积极探索和有效改进。这些好的做法、经验不但提升了政法工作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同时,近年来,政法战线也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英模人物,他们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必须大力宣传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广大政法干警践行执法为民的实际行动,要努力使正面宣传真正深入人心,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舆论导向既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更是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新闻媒体不断改进舆论监督,坚守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相信法律、相信司法制度,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对涉法涉诉案件报道的规范。涉法涉诉案件报道既是新闻富矿,也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涉法涉诉案件报道一旦出现失误也会给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带来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法工作规律的研究,对涉法涉诉案件报道进行规范化管理,既要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又要维护司法权威,尊重法律程序,依法进行案件报道。对涉法涉诉案件报道进行规范化管理是维护政法机关公信力,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环境是政法机关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这既需要政法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支持。 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十)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2011年政法机关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在这一年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此后,中央政法委会同中央及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调研论证,提出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体现了中央对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中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扎实有序、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为重点。要加强对执法权、司法权的监督制约,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工作,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进一步规范政法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内容、形式、程序,在司法权过于集中的领域、岗位合理配置权力,完善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监督机制,完善和落实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和民事执行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的各项规定。

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要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全面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行风评议员制度,积极推行司法拍卖改革;要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建立集立案、办案、审批、查询、监督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监督系统,真正把信息化与公开化、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执法管理监督全程化、实时化、公开化、对内增强执法管理的刚性制约,对外增强执法监督的实效。

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要全面推进、逐步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建立完善协调机制,确保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形成合力,互相促进、互相配合,有力推动司法领域的廉政建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地有序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8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会议背景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共面临着管理城市的重任。当年3月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描绘出了新中国的蓝图。

20世纪60年代初,为加强对城市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解决当时城市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

1978年3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78年之后,就没有召开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了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准;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1-2] 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参会人员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3]

会议要点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4-5]

会议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6]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有7亿多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学习,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作出规划和布局。 参考资料

第9篇: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引热议

2013年12月24日 央视网 8335人参与 375评论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引发网民热议,有网友说,坚决支持耕地红线严防死守,要控制城镇化大面积扩张摊大,有的城镇,上千晌的土地都被出让盖楼了,真是可惜了沃亩良田,暂时肥了开发商和某些人的腰包,却断了万年生计,真是可悲!还有网友说,抓牢食为天,锁紧玉门关,缩少城乡差,农业现代化,农居城镇化。当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当农民收入与城市打工无差别,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谁还抛妻别子辞父母进城打工?农丰则国稳,农富则国进。五谷丰登百事顺,灯红酒绿万事哀,纲举目张,落实是关键!还有网民建议,第一,为18亿亩耕地立法,谁违反了,不管是谁,都依法惩治;第二,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要加大对粮食收购补贴的力度,并且不应该按照土地的亩数补贴,而是根据农民向国家出售的粮食的数量补贴。还有网友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坚决支持对耕地红线的严防死守,要控制城镇化大面积扩张,侵占良田。国家要时刻关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法,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因利益驱动,会采取各种变通的手段,突破底线,断了万年生计。

上一篇:寝室工作计划下一篇:illustrator案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