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精选8篇)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1

各位好,欢迎各位能够准时守在屏幕前关注今天的节目。就在上个月,2009年6月份,中央召开林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非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这次林业工作会议可以说是谋划林业改革发展的大计,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其实,从侧面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是党和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山区、林区民生的高度关怀,甚至对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林业等等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15:32:08)[主持人] 关于这次林业工作会议和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信各界朋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很多细节也想了解。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来了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张蕾司长作客演播室,和观众朋友、网友们互动,解答网友们的问题。

张司长您好!(15:33:24)[张蕾] 您好。(15:33:48)[主持人] 张司长,第一个问题可能问得宏观一点,因为节目刚刚开始,大家比较关注。这次的林业制度改革到底有怎样的非凡意义,我们经常讲它的意义重大,意义非凡,具体而言包括哪些?(15:34:18)[张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确实非常重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先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跟当年的耕地改革承包到户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老百姓都称之为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民心工程、德政工作。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对应对金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5:41:25)[主持人] 谢谢张司长,您说得高屋建瓴。很多朋友也很关注这次集体林权改革具体的范围,因为这可能涉及到千千万万林农的个人利益。我想问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和我们每个人有关系吗?(15:43:36)[张蕾] 你说得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民息息相关,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涉及到我国分布在各省区市的25.48亿亩集体林地,涉及到7亿多农民。(15:46:04)[主持人] 这个改革的范围非常的庞大。(15:46:54)[张蕾] 改革的范围是比较大的,全国基本上都覆盖了,包括西藏都有100多万亩的集体林地。(15:48:23)[主持人] 这确实是一个声势比较浩大、规模空前的一次变革。我们在进行一系列变革后,碰到了一些难点,除了范围广、数字大以外,还有什么难点?(15:49:21)[张蕾] 这个改革本身是用益物权的承包经营权,也是用益物权的财产权的落实过程。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让农民平等的享有承包经营权,也就是让农民平等的获得财产权。这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经营体制和机制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矛盾、问题,也有一些风险。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现在土地的价值在不断的得到体现,土地是稀缺资源,在不断的增长价值。另外林产品的市场前景也非常的广阔,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能源,我们国家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加,林产品价值也是不断的在增加,潜力非常的大。大家都觉察到潜在的巨大利益,利益的博弈或者利益之争是空前的。并且在承包经营过程当中,是不是都完全能够按照中央10号文件的要求,让农民完全享受到自己的权益,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获得林地的承包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很复杂的过程。(16:00:31)[主持人] 我们提到利益的问题,首先意味着要保护平等的利益,把握好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浩大的工程。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刚才像您提到公平和平等两个词,很多人想问这次进

行的林权制度改革要遵循哪些原则?我们怎样按部就班按照这些原则走?(16:02:18)[张蕾]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两个,一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二是依法办事,这是两个基本的原则。首先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让农民自己来作主,自己来决策,作为改革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是基本的原则。温总理也说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先是农民的创造、基层的经验,是农民自己开始创造出经验来,然后把它推广到全国去,和耕地改革是一样的,这是农民的事情,这是第一个原则。(16:04:47)[张蕾] 第二是依法办事。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政策我国法律规定得很清楚,包括《森林法》,这方面是很民主的,要依法操作,这是其一。其二是我国村民组织法,规定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所有的改革方案要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来投票同意,要经过三分之二的村民举手投票才能实施,这就是依法办事的原则,不能够随便搞,要规范、有序、稳定的来推进改革。(16:12:27)[主持人] 相信遵循以上两个大原则的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按部就班、稳健的向前推进。刚才说到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原则,那么林权制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操作的,希望张司长能够谈一下。(16:15:26)[张蕾] 简单来说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产权明晰的过程。产权明晰包括从一开始调查清楚山林的权属情况,根据勘界的情况制定改革方案,产权在本村、集体内怎样承包到户。勘界确权以后要发林权证,发完林权证以后,应该说第一个阶段就算是完成了。(16:21:28)[张蕾] 产权明晰以后,第二阶段是配套的改革。产权明晰只是第一步,产权明晰不是目的,产权明晰是为了使产权更好的发挥作用。现在我国出台的《物权法》有两大制度,第一是所有权归属明确,第二是要物尽其用。物尽其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益物权要搞好,二是担保物权要搞好。在产权基本明晰后,接下来就是放活经营权,要让农民从经营山林上获得收益,让农民有创业致富的平台,这才是真正的目的。林业发展给农民带来效益,为社会增加财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后面的改革包括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资金扶持、科技扶持;管理体制的改革,原来的采伐管理按照计划经济,产权到户、承包经营到户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机制上的转变,整个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根据经营模式的变化,改革整个管理体制。所以,产权明晰是林权改革走完的第一步,紧跟着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土地可以变现,可以实现资本化的属性,另一方面土地要有效益,要发展,让农民得到实惠。(16:23:14)[主持人] 张司长刚才您说到产权明晰只是牛鼻子,其实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人会想,我们这样庞大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没有一个时间表,这么庞大,一步一步地实施,什么时候能够切身地惠及到林农自己身上?有这样一个时间安排吗?(16:24:30)[张蕾] 有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明确对此进行了部署,要求在五年左右完成产权明晰的改革任务。当然,后续的改革要紧跟上去。因为改革工作,全国不是一刀切的,条件比较成熟了,或者各方面力量比较集中的一些省区市推进比较早,像全国已经有5个省(福建、江西、辽宁、云南、浙江)完成了主体改革,剩下的就是配套改革,如林权投融资的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保险、生态效益补偿、采伐管理改革、还有一些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等一系列改革都在积极的推进,而且非常有成效。还有14个省区市刚刚在去年全省推开明晰产权的改革,在原来一些试点县的基础上总结一些符合本地的经验做法,再推进全省的产权明晰改革。其他的省份正在抓试点,因为每个省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必须根据本省的实际和本省政策的变化情况来制定改

革措施,从而有序推进。(16:27:43)[主持人] 各省、区、市,现在都是一步一步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推进这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您所说都在积极的进行。所以,在这里要跟关注我们节目的网友朋友、观众朋友们讲,日子不会太久。(16:28:12)[张蕾] 是的。现在很多省,尤其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后,准备两三年、三四年或者四五年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工作任务。现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后,很多省把进程都往前提了,要加大领导的力度,加大组织力度,要尽快完成。当然,中央的部署是正确的,不能搞一刀切,还是要有质量保证,这是最重要的。一要确保勘界质量。草草勘界发证,往往留下很多隐患,将来容易引起林权争议。二要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特别是现在的林权可以流转,可以抵押变现,林权档案要像房地产档案保管一样,要归好,作为财产保证的管理系统要逐步的形成。所有后续的工作都紧密相连,基础性的工作绝不能够草草的来做,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稳步的、积极的推进。(16:30:27)[主持人] 没错。老话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能够感觉出来,整个我们国家也是在一步一步按计划快速地进行。另外我们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观众朋友,很多工作人员会做非常细致的工作,大家可以放心,具体细节工作没有问题,大家以后也不会产生很多纠纷。(16:31:34)[主持人] 像张司长所说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非常的庞大,有一系列的步骤,有没有重点呢?在未来我们的重点是什么?有没有这样一系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变化?(16:32:28)[张蕾] 当前的重点还是明晰产权,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两位重要领导都讲到这个问题,要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最重要就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产权改革的推进当中,初始产权的分配上要让农民真正的、平等的获得承包经营权,这是最重要的。同时,在一些已经全面完成了产权明晰改革的任务省份,他们的重点就是配套改革,配套改革包括公共财政的支持、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减轻农民税费负担、还有生态补偿等等,这些方面必须跟上。不跟上的话,改革就很可能会因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这次温总理讲到了这个问题,温总理讲到产权到户就是要放活经营权,要采取各种政策来支持农民经营林业。接下来就是要强化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给农民提供多方面的,包括科技的“三防”体系,防火、防盗、防病害,要引导农民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道路,引导农民从分散到市场调节为主的、有机结合的规模经营制度。(16:34:36)[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司长。刚才说到林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重点已经明晰了,内容和原则刚才也讲到了,可能观众朋友已经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我注意到一个词形容得特别好,形容这次改革叫“兴林富民绿山川”,非常非常恰当,概括了整个这次变革的目的和初衷。像在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可以和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媲美,重要性是相同的。很多人会讲,如此庞大的一个计划,如此庞大的一个改革,我们怎么样稳步的推进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6:36:56)[张蕾] “兴林富民绿山川”,刚才你说得太好了,实际上改革的目的或者它的初衷是为了兴林富民,这是有道理的。目前,我们国家林业发展不尽如人意,林业特别是在林地的利用上,这一个指标就可以看得出来。芬兰每一年的林地每公顷的生长量是14立方米,而我们国家只有3点多,跟人家差5倍,每一亩林地的产出率差据很大。本来地就不多,效率又低,林业没有真正所谓绿水青山,没有把它变成金山、银山,没有给当地的农民、给老百姓带来利益,所以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最活跃的还是人的问题,要解决人的积极性,所以通过林权制度改革,调动最主要的生力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发展林业,通过他的努力来发展林业,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森林资源,增加了多种经济利用的资源,不光是林木的资源,还包括林副产品,比如像笋等,浙江的安吉县,一个农民2亩多的竹山,这两年每亩收

入差不多达到了2.5万左右。(16:39:12)[主持人] 这样来看它的效率还是很高的。(16:39:44)[张蕾] 原来是一季挖冬笋,现在变成三季挖冬笋。还有像一些农民不砍林子,把自己的林子搞得很漂亮,变成旅游的地方,不砍树也能致富,一家一户搞农家乐,在自己房子上搭上一些床铺,让城里人到那里休闲渡假,每年收入几十万,不砍树也致富。所以兴林的目的是要跟农民得利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来促进林业的发展,林业的发展又给农民带来致富的源泉。(16:40:41)[主持人] 这等于是一个良性循环。(16:40:51)[张蕾] 对,是的。(16:41:06)[主持人] 像刚才张司长您说的,包括每亩土地的产出率,我们和芬兰比还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能够感觉出来,我们国家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我们的节目正在网络上直播,广大观众朋友和网友朋友们可以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张司长提问,回答您所关心的一些问题。(16:42:26)[主持人] 比如刚刚张司长提到一句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现在有一个网友叫“采芹人”,他发来这样一个留言,他说“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当中,正如张司长所说,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是林改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准则,但是协调二者的关系,有时候就面临一些矛盾”,这种情况下怎样解决?(16:43:00)[张蕾] 这个问题很关键,也是林业长期以来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处理好获利和保护生态两者的关系,是不太好把握的,关键是要把握度。核心要明确我们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保护生态,不是为了解决林农利益,不是为了以人为本,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做的话,往往只见森林不见人,结果是林业不见得发展好,农民也穷在那儿,老百姓经常说“守着金山银山讨饭吃”。通过改革,让农民占有生产资料,让他更好的利用生产资料来发展林业生产,这样资源丰富了,生态良好了,农民也获利了,两者的目的也就都达到了,这是国家林业局贾局长最强调的一个思想,也是整个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16:46:42)[张蕾]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和森林资源的管理。不是说一放就都不管了,放的同时要有序的推进改革发展。管理要跟上去,一定要吸取80年代初改革的经验教训。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农民依法采伐,不能乱砍滥伐,要保护好生态,要经营好林业,让林子丰富起来,让资源丰富起来,然后从中获利,而不是注重短期效益。这次依法赋予农民70年的承包经营权,又有独立的排他性的用益物权,可以流转、抵押贷款、可以变现。这样的林权,一定要保护好资源,而不是随意破坏它,要加大宣传,要让农民懂得政策,懂得国家的法律,来很好的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16:49:59)[张蕾] 二是要依法加大对那些故意破坏森林资源,特别是要加大打击借改革之机来乱砍滥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推进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我们也要主动引导农民,帮助他来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来进行采伐,特别是采伐管理要公开、透明,要引导农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来采伐,保护好生态,也就是保护好他自己的利益。(16:52:36)[主持人] 不错,等于把生态产业建设和每一个林农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是非常综合性、全面性的改革。过去我们很多林农会讲如果我想致富,我只要把我的林子砍掉就发财了,这是非常短视的行为,不能以牺牲自己长远的利益为代价,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林权制度改革还是非常完善的。(16:54:57)[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刚刚张司长也谈过了,关于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问题,但是林权到户后,林地实行了分散经营,怎么解决“三防”问题呢?(16:55:35)

[张蕾] 你说得太对了。实际上产权到位后,农民很快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包括他要获取发展资金,防虫、防火,林产品和市场的对接,信息的获取,技术的获取等,单家有很多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我国对这方面政策非常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出来,就是要引导农民在新的大体制下走新的合作。在这种形势下,林业的发展比其他的农业经营生产更需要谨慎,更需要合作。国际上,像日本的森林组合,芬兰的林组协会,美国德国的森林协会等,他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16:57:33)[张蕾] 各级政府、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引导这方面的专业合作。目前来看,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还是不错的,现在已有3.5万个左右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当然,这里有的是专业合作社,有的是分散或者相对松散一些的合作组织,这是一个历史阶段。政府除了有法律的引导、政策的引导、工作的引导,有的国家还有一些资金的支持,来支持林农专业合作。(16:58:58)[主持人] 其实专业合作社就像一个纽带,把各个分散经营的林农有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对抗风险的时候有更大的力量。如果所有林农都参加专业合作社的话,对防虫、防火、防盗就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此我们也是希望专业合作社能够越走越好。(16:59:27)[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个网友给我们发来的留言,他说“林农如果分到林子后,能否随意买卖?林业部门如何帮助林农流转林权?其实第一个问题刚才已经解答,可能就需要张司长为这位网友,他叫“关注林业”,解答到底应该怎么帮助林农流转林权,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吗?(17:01:22)[张蕾] 这要看具体流转形式。如果流转对农民经营土地有利,通过合作、经营,扩大森林经营的规模,提高土地的效益,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短期内我们主张农民不要尽快把自己的林地流转出去,造成失山失地。由于有的林农自己不会经营或者没有能力经营,我们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建立交易平台。我们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林权交易平台,包括交易的价格,以及买卖双方的信息都能够直接到一些村。这样可以使农民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流转价格过低,利益受到损失。(17:03:15)[张蕾] 另外,林权可以抵押贷款,也算是一种流转形式,抵押给银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之前,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国家林业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专门指导金融怎么支持林改的文件,非常好的一个文件。文件明确规定,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可以比信用贷款的利息低,而且贷款的期限从1年放宽到10年,像这样的条件,解决了农村一个大问题,农民要发展生产的时候,没有抵押物,它的资本进不来,现在给他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17:05:01)[张蕾] 总体来说,农民拿自己的林地去抵押贷款,发展生产,然后还了再接着发展。林子长在山上跟别的不一样,它可以天然增加你的财富。我们引导农民采取一些市场化的方法租给别人或者跟别人合作、合伙、入股的方式,承包经营权自己一定要拿着。通过这种合作,既扩大了规模,有利于资本的介入、科技的进入、人才的进入,提高林业的发展效益,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17:07:46)[主持人] 就像我们常说的,山和林子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这些财产是我们自己的,而且在不断地在保值增值,就像我们在银行拿利息一样。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非常关注,林农拿到属于自己的这片林子之后,如果受到蛊惑,乱砍滥伐,这种情况应该怎样避免呢?(17:08:29)[张蕾] 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让农民得利,偷砍是另外一种说法。作为农民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让他经营这个林地得到效益,让他保护好这个林子,不要随便乱砍乱伐,这是最关键的。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政策、宣传法律,让他懂得依法采伐,不要随便违法采伐。另外,各级林业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要在这个问题上加大管理的力度,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17:10:21)

[主持人]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各个方面都以提供林农得实惠为出发点,林农从这次改革当中得到了实惠和好处,乱砍滥伐是否减少了?(17:10:47)[张蕾] 对。我这次下去调查,非常的明显,原来永安的交易市场改革初期交易量比较大,现在明显就在往下降。(17:11:05)[主持人] 为什么呢?(17:11:14)[张蕾] 因为农民知道了这个地对自己来说非常的珍贵。其实农民对于土地是看得非常的重,是他的命根子一样,土地叫财富之母,一点也不错。我到江西铜鼓去调查,现在不仅不卖地,还到别的地方租地来种,农民确实体会到了林地带来效益后才这样。(17:12:49)[主持人] 还是让每个人切身感受到政策的温暖。(17:12:57)[张蕾] 没错。就像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领导所讲的一样,要么干,要么保护,要变成我要保护、我要干。(17:13:08)[主持人] 从被动到主动。(17:13:22)[张蕾] 对,这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林权制度改革重要的目标之一。实践也证明林权制度改革达到了这个目的,减少了乱砍滥伐。(17:13:56)[主持人]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于让林农有十八般武艺,用什么方式能致富、用什么方式能赚钱,你就用什么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将,乱砍滥伐,从个人利益来讲就不会再这样进行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2

尹建业在汇报中指出, 中央扶贫幵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 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潮, 营造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加大扶贫幵发力度, 集中精力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两大关系,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投入分配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政策支撑、组织保障、信息网络、社会帮扶四大体系, 打好产业脱贫、保障脱贫、安居脱贫三场攻坚战, 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和金融十大扶贫工程,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18年, 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闲现象, 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W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到2020年, 现行扶贫标准下贫W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宫蒲光在听取汇报后对江西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宫蒲光指mr■江西的扶贫幵发工作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重视程度高, 贯彻落实快;第二, 政策体系全, 组织保障好;第三, 创新举措多, 具体措施实宫蒲光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赣南等革命老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3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入贯彻会议精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包山到户、包林到户”既与“包田到户、包产到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经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包到户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具有三个非常鲜明的特性。一是具有完整的用益物权。《物权法》明确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林地的原始承包经营权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依法享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在承包期内,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收回或调整农民承包的林地,赋予农民的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都要依法保护和落实。二是具有长期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林地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这是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最长期限,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让农民吃下了长效“定心丸”。《意见》发出的党的农村政策长久不变的强烈信号,使农民对林地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有利于促进现代林业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具有流转性。《意见》明确规定,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可依法进行转包、出租、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进行开发利用。这是农村土地经营的重大突破,也是农村金融的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林业生产周期长、农村发展融资难等问题,既盘活了林业资源,又搞活了农村金融,必将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山区林区流动。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还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对我国农村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刻领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把这项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大力培育和宣传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改革。培育和宣传好典型,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来,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成功典型,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从各地的改革实践中挑选了一批典型,汇编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100例》。这些典型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改革情况,交流了改革经验,有的深刻反映了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的全面介绍了改革的规范操作,有的生动反映了改革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有的全面介绍了改革后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有的生动反映了“一户承包、全家就业”,

“城里下岗、山上创业”,有的详细介绍了改革过程中如何发动和依靠群众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林权纠纷,等等。这些典型,是基层干部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对中央林改政策的生动解读,是抓好林改工作的鲜活示范,也是这场重大改革的精彩缩影,对于全面推进林权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各级林业部门要借助新闻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要结合新的实践,精心培育新典型,用典型的示范引导改革,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改革,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康顺利发展。

深入推进配套改革,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只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兴林富民、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还必须继续深化配套改革,创新林业运行机制,完善林业政策措施,真正建立起支持林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央对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下发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支持林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这次会议又专门就如何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林业金融制度、完善和规范各项林业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林业部门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操作办法,真正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主动性,尽快出台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木采伐管理的意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关于切实加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林业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提高农民经营林业的经济收益。大力发展和培育林业产业,是让农民充分利用林业生产资料、实现森林资源财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也是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的根本手段。只有实现了林业生产发展,农民群众才能实现就业增收,森林资源才能实现持续增长,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兴林富民的改革目标。国家林业局要抓紧制定林业产业振兴计划,各级林业部门要在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方引导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产业,尽快形成有区域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近期,要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森林经营方面取得新突破。引导农民精心经营森林,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益,用森林的高产出实现农民的高收益。二是在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作贡献。三是在林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扶持林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着力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四是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取得新突破。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开展立体经营,实现长短互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五是在森林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引導农民充分开发森林的文化、游憩等功能,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生态疗养业,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总之,我们将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变成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变成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过程。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4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作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纲领,是更好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领会好、领会透,抓住历史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天下之大业也。”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概括为“八个坚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振兴乡村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深入贯彻到乡村

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弘利教育,遴选省力http://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增强紧迫感。应当认识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更加重视乡村。如果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就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不断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增强使命感。一方面,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回答好这一课题、为亿万农民谋幸福。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才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国看,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必然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和重生,我们必须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我们干好乡村振兴事业,本身就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质量。贯彻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就一定能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着眼亿万农民福祉,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7个方面的重大部署,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是振兴乡村的总纲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路线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走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城

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内涵。应当深刻认识到,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质量兴农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实现乡村善治才能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走出的成功道路,必须坚定走好。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我们就能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弘利教育,遴选省力http://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就要重塑城乡关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就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就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就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就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就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把这些具体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激发振兴乡村的强大推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们就一定能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担负好为亿万农民谋幸福的重要使命。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了很多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解决了很多农民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实践充分表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对头的,农村工作的路子是对头的,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弘利教育,遴选省力http://

也应该清醒看到,面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很好适应。一些地方对党管农村重要性的认

识淡漠了,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放松了、力度削弱了。要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振兴乡村,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把这一政治优势发挥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提高农村工作本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党的“三农”事业才能获得稳固基础和坚强支撑。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需要在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投入保障、强化规划引领上见真章。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乡村振兴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大战略,务必强化投入保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下决心改变支农项目支离破碎的现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能片面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要定思路、定任务,明确长远方向,搭建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迎接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稳定、稳定、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道路,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科技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公平、更加安全。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深化改革的工作能力和定力还耐心,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魄力。

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坚持统一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每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

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深化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路径。实践中,调整政策和推动深化改革把握好时度效。

稳定宏观经济

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契约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民生政策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奏效。

总结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6

按照国办发XX号文件的要求和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与财政、经贸、乡企、环保、两乡等单位一道,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经济工作会、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行专项自查,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经济工作

按照国办发XX号文件的要求和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与财政、经贸、乡企、环保、两乡等单位一道,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经济工作会、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行专项自查,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XX全会的部署。全区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分析XX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抢抓建设XX机遇,谋划XX区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区直各部门和各乡、办也都提高了本部门的具体贯彻措施。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努力做好今后各项工作,重点放在贯彻XX的市场化改革新要求、“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新观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思路、产权制度改革的新理论上。进一步提高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认识,对“坚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的认识,对“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发展”的认识,对“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认识。继续按照XX战略,围绕“工业增效、财政增税、百姓增收”工作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强力推进XX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思路,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每年的努力XX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但“三农”问题在我区仍很重要,努力缩小农民与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减负”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XX区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业,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大力发展有都市特色的优势产业”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在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较好的村民组积极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温室种植花卉、苗圃技术,目前部分农户已在大棚种植和温室育苗示范种植上增收增效。加快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增加和带动农民增收,努力增加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结合城市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坚持突出重点、突出优势,搞好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区域发展。XX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家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平衡,有的乡、办之间差距在拉大。为此,经过调研,区委、区政府制定相应的对策,扶优促强,财政分成、利益分配等政策上都有相应倾斜,充分发挥各乡、办的优势和潜力,做好生产力合理布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单兵突破,整体推进。重点放在以老干妈公司为代表的食品工业、以XX公司为代表的XX、以XX公司为代表的XX、上同时利用辖区国有企业和省、市企业存量资源,搞好配套服务,为我所用,共同发展区域经济。

四、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体系,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区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奖励,区政府制定了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责任追究、任务分解、项目库建设等整套制度措施,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管理办法,构建全区性的项目库和区街二级招商网络。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7

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任重而道远 (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在四川省阳光体育运动暨艺术教育活动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7号文件) 颁发两周年之际, 在四川省发生“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后, 四川省教育厅召开四川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暨艺术教育活动现场推进会, 总结了全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做法和经验, 研究和部署了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举措。这次会议的召开将对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出重要作用。

两年来, 四川省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 积极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在全省中小学校掀起了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 2012年前,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要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身体素质要有明显提高。目前, 四川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离中央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还需全省上下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 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把中央7号文件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 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认为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教育及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要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 要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方面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2008年3月和2009年4月, 四川省政府组织教育督导团分别对省内8个市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效果, 及其中小学体育工作状况, 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结果表明, 自中央7号文件颁发以来, 各地党委政府在加强学校体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离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不少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政策导向和实际工作中, 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学校体育工作仍然存在大量薄弱环节: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太少, 学校发展中忽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体育课时计划落实不到位, 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还没有从制度上予以保障等等。因此, 还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 深刻认识到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全省教育战线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以体育、尤其是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让全体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是四川省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为此, 在当前和今后的教育工作中, 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 让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以及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 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让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学习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 完善教育工作质量的评价制度, 着力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

第三、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在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 一是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二是要认真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 发挥体育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要全面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从时间和内容上落实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三是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 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四是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活动, 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要把加强领导作为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逐步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 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 摆上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 政府要逐年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学校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项目的建设中, 要充分合理的考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 及时帮助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协同教育部门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制度、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疾病防疫制度, 以及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等。各级政府要把体育工作纳入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 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五、要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基础,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局面。青少年体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深入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方面, 文明办、共青团、妇联、少先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对体育设施设备的需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要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 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要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力宣传各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做法和成效, 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鼓劲、加油, 做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

提高认识, 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在四川省阳光体育运动暨艺术教育活动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两年来, 四川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不断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全省的体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有效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也使四川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程度的转变, 学校逐渐形成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得到学校师生、家长的普遍认同。

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计划逐步得到落实。四川省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学校正在逐步增加, 许多中小学校已经将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程计划, 一些受体育场地和实施队伍的制约, 尚未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学校, 也正在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

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至2007年4月, 四川省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以来, 各地和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 并取得明显成效。“5.12”汶川大地震后, 灾区学校恢复新课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 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为推动灾区学校的体育工作, 在锦竹市召开了地震灾区百万学校学生的阳光体育现场研讨会, 交流灾区学校克服地震影响, 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做法和经验, 对四川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 都产生了良性影响。

积极组织实施国家体质标准达标活动, 标准的测试数据上报率逐年提高。四川省从2004年推行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以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实施标准工作高度重视, 工作有效推进, 全省学生的标准达标率和测试数据上报率逐年上升。

近一步完善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制度, 有效发挥出体育考试在促进初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的作用。2007年各市州普遍提高体育考试成绩在中考升学考试总分当中的比例, 成都市、资阳市将体育考试成绩由过去的30分提高至50分, 初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受到社会、学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全省初中学生自觉参加锻炼的人数成倍增长, 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但由于四川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地区发展不平衡, 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在认识上仍有差距, 有的地区和学校决心不够大、措施不够得力, 一些学校体育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体育课时没有按规定开齐开足, 甚至仍存在被其他课程挤占的现象, 还没有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相应的责任落实制度和科学评价机制。一些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工作不得力, 体育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更好地被调动和发挥, 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还没有按照要求得到明显提高, 这些都应引起当地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下一步首先要近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深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次要通过补充数量, 提高素养, 完善保障, 切实加强体育教育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强化学校的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 近一步加强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工作, 要重点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督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经费;监督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是否落实;大课间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否落实。第四, 近一步对地震灾区板房学校的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活动和隶属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 针对板房学校体育的特点, 因地制宜, 开展板房学校的体育教学和隶属教育活动,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抓好灾区的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 对于缓解灾区学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影响。

科学规划, 突出自身特色

成华区现有中小学43所, 学生8万余人。这里曾走出了世界网球冠军晏紫, 中国国家足球队原队长马明字, 著名歌唱家李丹阳,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陈霖等众多体育、艺术、科技名人。成华区始终把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 重普及、抓提高、铸特色, 初步形成了“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大格局。

为切实抓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普及, 打造体育、艺术教育的精品和特色, 成华区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全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部提出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2+1”项目, 对全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在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在全区中小学实施“2+2”普及教育, 即普及武术、短式网球、书法、竖笛教育, 努力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项目的艺体教育发展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统筹领导下, 成华区成立了艺体领导协调小组, 由分管副区长统筹协调区教育局、体育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 确保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八保证八落实”, 即:保证学校体育、艺术课开齐开足到位落实;保证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配足到位落实;保证教师培训力度到位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质量和效果到位落实;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场地、器材、设备设施配备到位落实;保证课外、校外体育艺术培训到位落实;保证学校体育场馆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到位落实;保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组织机构、发展规划健全落实。

坚持把学校艺体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 随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 并将学校的公用经费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艺体教育工作。近几年来, 成华区用于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教学器材配备的经费达5000多万元, 区教育局每年专项用于开展艺术体育教育的工作活动经费达100多万元。目前, 全区各中小学校配足配齐了各项艺体器材, 全面铺设了塑胶操场。

在改革课程设置方面, 中小学不再有主科和副科之分,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开足开齐艺体教育课程;同时在按规定开齐体育、美术、音乐课时的前提下, 按比例开足艺体普及项目课时:武术、短式网球每学年不得少于20课时;书法每学年不得少于32课时;竖笛每学年不得少于音乐课总课时的30%。针对传统艺体课课时分散、耗时低效的弊端, 打破原有班级界限, 将每班每周三次课课时结构“1+1+1”模式, 调整为“1+2模式”, 即体育基础课 (1节) +专长培养课 (2节) 。每班每周一节课为体育基础训练课, 由原授课教师按课程计划单独进行;专长培养课为2节连堂上, 3名体育教师3个教学班按专长进行分项培养, 引导学生学习一技之长,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此外, 成华区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中央教育科研所“九·五”、“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一书被列入教育部学生图书室用书, 和四川省教育厅学生用书推荐目录。2006年, 成华区又成功申报了“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04年底, 成华区成立了“成华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实验研究”项目组, 开展了长达4年的“构建教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实践研究”, 如今已形成以“小组模式·专题研修·共同成长”为特色的教师研修模式。针对传统教师研修教育本位、学科本位、技术本位、学校本位等方面的局限, 成华区在研修内容和模式上力求体现“三个超越”、“四个联动”, 即:超越教育、超越学科、超越技术, 同校同科联动、同校异科联动、异校同科联动、异校异科联动, 以大教育观、大研修观引领艺体教师专业素质综合发展。

实施“名师走校帮带”。即成华区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的名师及艺体优秀教师, 每周到薄弱学校“走校”半天帮带薄弱学校教师, 或到薄弱学校定岗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同时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团队、建设城乡学校学习实践共同体, 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和个性发展, 并以艺体论坛、名师工作站等信息化平台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全区共享。

如今, 全区学校体育、艺术普及率达100%, 实施面达100%, 形成了人人学武术, 人人练武术;人人学网球, 人人练网球;人人学书法, 人人练书法, 及千人共吹一支笛、万人共打一套拳的局面。在抓好普及的基础上, 全区各中小学依据学生兴趣的多元需要, 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 组建了近300个学生社团, 并制订了详细的学生社团建设计划和标准, 在形成序列、层层推进的学生社团活动中, 聚集学生的兴趣, 融合学生的特长。

提升理念, 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 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 辖三县二区, 总人口382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7所, 在校生63.8万人, 教职工3.1万余人, 其中体育专 (兼) 职教师1989人。

遂宁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 就在全市中小学校试行体育大课问活动制度, 并以此为抓手, 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从1998年至2008年, 遂宁市对全市初中二年级、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部分样本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遂宁市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血压、肺活量、脉搏等形态机能指标均值提高了3至5个百分点,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力等素质均值提高了4至6个百分点;全市高中三年级与初中三年级学生体检平均近视率, 分别由1998年的58.3%和34%下降为42.5%和18.2%;全市2005年至2008年连续4年向体育大专院校培养和输送新生总数位居全省市州第二位。

1998年秋和2000年秋, 遂宁市用“典型引路, 逐步推开”的办法, 先后两次在金华镇中学、万林小学、太和第一小学、太和第二小学、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召开了区、县教育局长, 艺体专干, 学校校长, 艺体教师等共同参加的大课问活动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的示范引领, 学校校长及艺体教师明确了大课间活动的基本做法、内容、形式。为了使活动有序开展, 市教育局和各区、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对辖区内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安排和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

遂宁市针对部分艺体教师, 特别是农村艺体教师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 先后举办了三期艺体教师培训班, 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授课, 较快提高了全市艺体教师的水平, 提升了全体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的能力。全市95%以上的中小学校艺体教师每年都能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编出3至4组适合不同季节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0年来累计创编了各种乡土游戏15000余个, 各种健身操、器械操、韵律操18000余套, 自编各种武术操、民族健身舞12000余个, 活动的设计安排大多做到了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

遂宁市结合创建国家、省级、市级示范学校和省市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 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 督促各级政府和学校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 全市学校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从“0个”达到目前的13个、300米跑道运动场由5个达到目前的25个, 其中, 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6个, 3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15个, 200米跑道运动场43个。各类示范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率均达到国家标准。针对广大农村学校面宽、量大, 经费投放困难的实际情况, 采取“土法上马, 土洋结合”的办法, 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解决农村学校。据统计, 10年来, 全市生均活动场地面积达4.2平方米, 比10年前新增2.7平方米, 添制、自制各类体育器材25万余件, 95%的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率达到90%以上, 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大课问体育活动需要的器材设备都能得到基本满足。

学校大课问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 但少数学校却出现活动形式千篇一律、活动内容陈旧、学生锻炼效果不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遂宁市教育局狠抓大课间活动评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采取各区、县教育局年年评比, 全市隔年评比, 校内期期评比的方式。评比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活动内容安排设计是否科学安全、活动锻炼时间是否得到有效保证、活动锻炼效果是否良好、教师与学生是否共同参与锻炼等。

要使大课间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督查考评制度:一是将各区、县教育局和市直属学校落实部署计划、落实学生一小时锻炼、落实大课间活动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内容等硬性奖惩制度;二是把学校是否开展好大课间活动, 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国家、省、市示范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的必备条件之一;三是高中阶段招生严格实行加分录取政策。凡学生个人参加国家、省、市体育比赛和参加阳光体育竞赛的集体获得奖项, 在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将享受5至10分的加分政策;四是把学校是否重视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 是否开展大课间活动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体系进行年度综合考评;五是聘请市政府督学对学校落实学生每一小时锻炼、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 每两年进行一次督查, 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市进行通报。

重建家园, 注重创新实践

2008年, 江油市学校体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推进科学重建为重心, 以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抓手, 经受住了“5.12”地震的重大考验, 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5.12”使江油教育蒙受巨大损失, 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江油市迅速出台《江油市灾后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指导各校因地制宜、自主创新, 根据学校灾后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

2008年4月, 江油市成功举办了近十几年来江油学校体育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地震后, 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结合震后板房文化建设, 积极克服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场地窄小等困难,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展示月”等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组建队伍参加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圣火绵阳市展示传递活动;坚持创造性开展体育教学、教研和运动会等校园体育训练竞赛活动;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 对全市1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并对学校开展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通过不断开拓课间体育活动新载体, 构建起体现江油市青少年特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

江油市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确保测试数据采集准、上报快。江油市努力克服地震灾害造成的交通阻隔、信息不畅等困难, 积极拓宽信息采集渠道, 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上报测试数据工作的情况进行详尽要求和认真检查监督, 把全市学校分为六个片区, 由片区主任和体育专干下到各校督查、组织体育教师相互检查, 并将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 与学校年终考评、表彰评优挂钩。由于措施得力, 学校重视, 截止2008年12月底, 除个别山区学校, 全市共68所学校成功上报了数据, 占学校总数的90.7%, 出色完成了任务。数据的及时上报, 同时带动家长和社会更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

江油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精心编制实施方案, 做到组织严密、过程精益求精, 使用智能化测试仪器进行测试, 确保全市体育升学考试公正、公平、公开和科学准确, 也促进学校和社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使体育数据上报工作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

以江油市首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 (市) 工作为契机,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体育科学重建的正确思想和行动, 着力于制度创新, 强力推进体育科学重建。

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 篇8

12月8日,遵义市老教办主任、市老年大学校长李永贵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召开校务会,认真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李永贵要求,要尽快组织市老年大学教职员工、学员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撰写学习体会;要下发文件到各县(区、市)老教办、老年大学认真贯彻落实黔老教办[2015]28号文件精神,做好三个全会的学习领会,并将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报遵义市老教办,汇总上报省老教办;要结合本市本地老年教育实际情况,拟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

期间,遵义市、各县、区(市)及时认真开展学习贯彻。遵义市老教办下发文件到各县(区、市)老教办后,各县(区、市)老教办积极响应:凤冈、湄潭、桐梓等10余个县、区(市)召开教职员工大会,组织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

上一篇:简洁的经典的人生语录下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