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精选8篇)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1

2008年6月 北京

大会发言材料

1.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抗灾抢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1)

2.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奠定基石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7)

3.努力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实现企业重组‚一加一大于二‛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13)

4.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不断推进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19)5.落实依靠方针,促进企业发展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24)6.以南网方略统一思想,用南网文化凝聚力量

— 1 —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29)

书面交流材料

7.改革创新远洋船舶和海外企业党建工作,为中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党组(35)8.抓好‚四个坚持‛,实现‚四个转化‛,以思想理论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党组(44)9.以完善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提供有力保证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55)10.突出企业特色,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改进创新

···························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64)1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以优秀团队引领中国盐业又好又快发展

································· 中国盐业总公司党委(74)12.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西南铝

························ 中铝西南铝业集团公司党委(82)

— 3 —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抗灾抢险中 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国家电网遭受严重损失,国家电网公司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员工经受了严峻考验。

1月中旬至2月上旬发生的冰灾,由于覆冰厚度大大超过我国现行的设计标准,公司经营区域内华中、华东2个区域电网和10个省级电网遭受重大损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电网损毁严重。公司经营区域545个县(区)、2700多万用户受到影响,其中80个县(区)供电几乎全部中断。灾害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国家电网再次遭受重大损失。公司系统遇难员工150人,失踪255人,受伤390人,其中重伤100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电网特别是四川、甘肃电网遭受重大损失。岷江流域6座水电站受到严重损坏。公司经营区域23个市地、110个县的供电受

— 1 — 到影响。

两次灾害共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0亿元,电网恢复重建需要投入736亿元。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快速反应,紧急动员,科学组织,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全力开展了抗灾救灾大会战。

在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面前,公司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员工迅速行动,紧急组织对线路、杆塔进行大规模除冰。紧急调动26.6万人,调配56.6亿元的设备物资投入电网抢修和恢复重建。公司员工和离退休职工捐款1.15亿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确保了受灾地区主网的安全,保障了灾区群众春节期间的基本生活用电,提前23天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电网恢复重建任务。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公司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和协调。党组成员分头带领工作组赶赴四川、甘肃、陕西等重灾区现场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组织抢救被困职工、家属和广大群众。紧急调集4300余名骨干技术人员入川,调集242辆越野车和工具车、1205台发电机(车)运往灾区。抽调268名医疗技术骨干赴川开展医疗救护,累计救治7642人。发挥大电网优势,科学调度,最大限度保障四川电力供应。积极组织捐款捐物,公司职工个人捐款7600万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超过1亿元。目前,灾区— 2 — 供电已全部恢复,电网重建工作按计划加快实施,抗震救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两次灾害虽然使国家电网设施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也使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抗冰抢险这场没有硝烟但有流血牺牲的斗争,让我们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关键时刻,国家电网公司数千个党员突击队冲锋陷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最艰苦的电网抢修重建第一线。4万余名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同志,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用上电,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许多同志奋战在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嚼块寒冰,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有的连续几天不休息,累倒在抢险现场。有的同志家里老人去世、妻子分娩,不让同事知晓,依然坚守一线;大年三十晚上,几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伏冰卧雪,通宵达旦抢修电网。江西九江供电公司党员突击队是电网铁军优秀集体的代表:突击队长共产党员熊伟因长时间在雪地作战患上了‚雪盲‛;共产党员陈小杰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在抢修中身负重伤;队员胡业珍连人带工具被冻在电杆上。他们以共产党员无所畏惧的情怀和无怨无悔的奉献,诠释了电网企业的责任与忠诚。

回顾这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让我们感动至深的是:危难关头,国家电网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视灾情

— 3 — 如命令,视灾区如战场,视时间如生命,全力以赴开展抗灾自救,妥善安臵受灾员工和群众,千方百计加快电网抢修。抗灾一线累计成立临时党支部300余个,组建党员突击队近千支,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任务,成为电网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为尽早进入震中抢救生命,公司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先后派出5支党员突击队,每人背负近三十公斤的药品和给养,克服重重困难,跋山涉水进入映秀镇,成功抢救了大批重伤员。处于震中地区的映秀湾水电总厂,灾后道路不通、通讯不畅、余震不断,地震发生后两小时,该厂党员就组成救援先锋队,不顾山体塌方、泥石流的威胁,徒步翻山越岭,争分夺秒赶赴映秀镇搜救被困人员。青川供电局党支部副书记陈学云,强忍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坚持指挥200多名员工和家属安全撤离。北川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曲山供电所所长汪志刚,在妻子、女儿和岳母被掩埋在废墟里、音信全无的情况下,强忍伤悲,连续抢救出6名同事和3名群众。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许多抢险队员递交入党申请书,近百名同志火线入党。

在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是国家电网公司2.6万个党组织和48.8万名党员的缩影。在国家和社会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危急时刻,公司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表现出无比强大的力量。这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的结果,— 4 — 是我们长期加强党性锻炼、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磨练队伍意志品质的结果,是我们努力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成果。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国家电网公司近几年改革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公司成立之初,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公司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和国资委党委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不动摇,一手抓党建工作不放松,着力加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员工头脑,依靠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员工的辛勤工作,大力推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先后开工建设,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粗放的管理方式初步改变,集团控制力明显增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年大幅度提升。在公司改革发展过程中,很多工作极具开拓性和挑战性,也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正是由于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以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

— 5 — 顽强精神,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们有坚强有力的各级党的组织,有一支‚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党员队伍,这是我们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所在。

当前,电网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奥运保电和迎峰度夏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序供应面临很多挑战,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保卫的任务尤为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弘扬在两次抗灾救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全力做好电网迎峰度夏和奥运保电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奥运会的胜利召开。

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国资委党委的决策部署,借鉴兄弟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企业党的建设,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6 —

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奠定基石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

(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们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两大主题,着力加强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打牢企业发展基石,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集团党组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2003年召开了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抓好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树立了基层建设‚百面红旗‛;2005年制定下发了《基层建设纲要》,进一步规范了全系统基层建设;2006年部署开展‚六个一‛基层党支部创建工作;2007年以‚弘扬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为主题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提出新时期基层建设的‚六项任务‛,着力构建基层建

— 7 — 设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在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坚持做到,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怎样变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党的建设始终不放松。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在企业重组改制中设臵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有关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单位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在企业专业化重组和机构整合中认真做好党工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加强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坚持党组织建设‚三同时‛原则,在所有新建、改建的单位及时建立了党组织。做到了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健全的党组织,党组织建立健全率达到100%。适应管理体制的变化,我们创新党组织设臵模式,在实行了扁平化管理的油田作业区,打破过去以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模式,把党支部建在油气井片区;在多家联合作业的工程项目上,按施工项目建立党支部;在销售企业,打破地域界限,按经济半径和适当跨距建立党组织;在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施工前线,成立党工委,实行统一领导。大力加强境外单位党组织建设,在苏丹等5个地区建立了党委,在其它28个国家分别组建了党支— 8 — 部。

(二)深入开展“六个一”基层党支部创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把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2006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党支部‚六个一‛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选配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建立一套好机制、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六个一‛的工作目标。

选配一个好书记,就是按照应专则专、宜兼则兼和积极推进交叉任职的原则,设臵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生产站队、车间、野外独立作业的基层单位,原则上都设立专职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建设一个好班子,就是突出班子的思想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建设‚四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就是不断深化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思想觉悟优于群众、业务技能强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完善一套好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促进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构建一个好机制,就是建立科学的思想保障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就是围绕生产经营、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稳定等工作衡量党建工作成效,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 9 — 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实行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三)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集团公司54万多名党员,36万多名在岗职工党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政治优势。我们结合党员队伍新特点,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进性。

我们把党员责任区作为党员先进性的主要载体,把创先争优作为激励党员发挥先进性的主要方式。在生产单位开展了‚党员先锋岗‛活动,在服务单位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在施工单位开展‚共产党员项目‛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我们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结对子‛帮扶困难群众,‚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户特困职工子女就不了业‛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郑重承诺。动员广大党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党员为西部偏远地区捐建‚母亲水窖‛10300口;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组织迅速投入救援和生产自救工作中。集团公司紧急增调10万吨成品油进川,共产党员以‚山塌路断油不断‛的精神,冒着余震、泥石流的危险,组成‚中国石油抗震救灾油品供应突击队‛,夜以— 10 — 继日,奋力拼搏在救灾生命线上,创下我国汽车运油史上的奇迹,保证了灾区的油品供应。兰成渝管道停输22小时后迅速启动,发挥了成品油运输‚生命线‛的作用。百万石油员工及时伸出援手,解囊相助,捐款捐物超过3.2亿元,其中,积极交纳‚特殊党费‛达1.33亿元。

三、以基层党的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强化基础管理

(一)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铸魂,构筑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共同的思想基础。我们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作为党员和职工思想教育的主线,构筑百万石油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制定下发了《大庆精神教育大纲》,编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培训教材》,编写了《世纪大庆》、《铁人画册》、《铁人王进喜连环画》等;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学习教育,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经常化、系统化,使石油工业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石油职工队伍始终保持政治本色不变、优良传统不丢、奋斗精神不减。

(二)强化全员培训,提升职工队伍业务素质。我们针对近年来基层队伍新老交替较快,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关键岗位高技能操作人员短缺,新补充人员素质尚未完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抓好培训工作,先后建成集团公司和企业两级培训基地80个,五年累计培训各类

— 11 — 人员450多万人次,其中操作人员310万人次。‚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实现技能操作人员100%参加培训、100%持证上岗、100%掌握应知应会操作知识和技能,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过硬、执行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一线队伍。

(三)认真创建“五型”班组,打牢基层工作基础。2007年我们总结班组管理的先进经验,隆重表彰了100个标杆班组、1000个先进班组,深入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五型班组‛创建活动。一是坚持把选配素质过硬的班组长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切实发挥好班组长的核心作用。二是从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入手,总结推广了大连西太石化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的‚四有工作法‛和‚四有一卡‛等管理方法,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增强基层执行力。三是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推进基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深入人心,精细管理在基层得到普遍推行,基层班组基础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党的十七大对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奠定坚实的基础。

— 12 —

努力创建“四好”领导班子 实现企业重组“一加一大于二”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交集团由原中港集团和路桥集团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组建,于2005年12月注册成立。2006年10月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在香港挂牌上市。在短短三年内,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再造了一个新中交,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2004年到2007年,资产总额由610亿元增长到1760亿元,年均增长42.3%;合同额由808亿元增长到2343亿元,年均增长42.5%;营业收入由664亿元增长到1520亿元,年均增长31.1%;利润总额由15.8亿元增长到82.5亿元,年均增长73.3%;资产负债率由80.5%降低到64.7%,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很好地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按照中组部和国资委的要求,集团党委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契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

— 13 — 强劲动力。

一、把握内涵,让“政治素质”落到实处

“政治素质好”是“四好”领导班子的基本前提。中交集团成立伊始,集团党委就把提高班子政治素质作为基本目标。在理论学习方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为重点,以确立发展战略为目标,着力解决文化融合、管理互补、企业发展等问题;在学习方法上,建立健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以系统培训和专题辅导为关键,结合企业实际和自身思想,普遍开展 “中心组成员每年精读一本书、作一次专题发言、写一篇理论文章、解决一个分管难题”等专项活动。通过系统的学习思考,使班子成员自觉从“肩负着国家使命,担当着企业责任,承载着员工期盼”三个层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健全机制,让“团结协作”稳定持久

“团结协作好”是“四好”领导班子的工作基础。集团党委认识到,团结协作对合并重组的企业至关重要,必须建立健全以制度规则为基础、以各尽其责为保证、以情感沟通为纽带的团结协作机制。为此,集团党委作出了《关于加强中交集团领导班子建设的决议》,先后出台了《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党委会工作规则》和《总裁工作细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和— 14 — 经营班子各尽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不同的领导风格习惯,班子成员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努力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在政治上互相勉励,在思想上坦诚沟通,在工作上及时补台,在生活上给予关照。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深刻地影响了集团所属领导班子和员工群体,两种文化有效融合,大局意识普遍增强,员工精神状态更加饱满。

三、率先垂范,让“作风形象”成为标识

“作风形象好”是“四好”领导班子的重要保证。在“作风形象”塑造上,集团党委一是抓人格魅力的修养,倡导“德是做人为官的灵魂,德高才能望重;以德立威,才能众望所归”的领导理念。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重组和整体上市工作中,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废寝忘食,显示了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人格力量。二是把遵纪守法作为本能来修炼,常念“正气经”,常敲“警示钟”,做到“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为,严惩使其不敢”。三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通过‚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对中层干部采取‚机构设臵适当放宽,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下属企业适当安排,双方比例适当兼顾‛;对一般员工实行‚港湾路桥留一点,总部机关富余点,下属企业分流点,双方比例兼顾点‛,使每一个员工都得到了妥善安臵,做到了‚工作不断,人心不乱‛,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四是把诚信共赢作为基本价值

— 15 — 取向,牢固树立“诚信服务,优质回报,不断超越”的经营理念,发扬“干一项工程,创一个品牌,树一座丰碑,拓一片市场”的优良传统,铸造精品,回报社会。

四、勇搏市场,让“经营业绩”高速增长

“经营业绩好”是“四好”领导班子的直接体现。领导班子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了‚传统市场品牌化,主营市场规模化,新兴市场高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强、二优、三飞跃”的三年发展目标,明晰了基建、设计、疏浚、装备、投资和海外等六大板块业务,强化了“以诚取信、以信取誉、以誉取益”的市场营销理念,持续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交通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集团设计和承建的众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创造了我国乃至亚洲和世界水工、桥梁建设史上诸多“第一”和“之最”。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堪称世界之最;苏通长江大桥为世界上主塔最高、群桩基础规模最大、斜拉索最长、跨径最大的斜拉桥;杭州湾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等。二是主营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基建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巩固了优势地位;设计业务实现持续增长,引领国内勘设市场;疏浚业务竞争力显著提升,保持了旺盛发展态势;装备业务实力增强,稳居世界领先水平;海外业务拓展迅猛,实现历史性跨越;投资业务成为发展引擎,拉动了主营业务发展。经营领域获得重大突破,铁— 16 — 路建设实现较快发展,先后中标哈大、京沪高铁等项目,施工单线总里程近2000公里,合同总额达469亿元。三是‚科技强企‛的先导作用进一步彰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6月视察振华港机时关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整合了集团内部技术研发资源,规划了集团重点实验室的体系构架和布局,组建了中国交通建设工程学院,依托一支由3位工程院院士、14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近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名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科技、管理人才团队,获得109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承担了国家70%以上的公路水运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任务,先后荣获16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詹天佑大奖、28项国家级工法等。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A类企业。2007,中交集团在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位居第17位和第23位,成为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企业第1名、全球最大国际设计公司中国企业第1名。中交股份相继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前10强;2007年12月31日公司总市值达到3227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建筑公司。2008年,中交集团将进入世界500强。目前,中交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及设计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和施工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

— 17 — 通过创建活动,中交集团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经营业绩有了明显提升,团结协作有了明显增强,作风形象有了明显改善。这次会后,我们将按照国资委党委的要求,不断深化‚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为建设 “诚信中交、品牌中交、效益中交、实力中交、和谐中交”,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 18 —

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不断推进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承担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宇航产品以及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的高科技战略型国有骨干企业。五年来,集团公司党组着眼航天事业发展全局,瞄准‚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在圆满完成以绕月探测、载人航天、高新武器装备研制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年纪轻、素质高、技术精、作风硬、善攻关的航天人才队伍。目前,集团公司有两院院士33名、国家级专家93名。200余名型号正副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平均年龄只有44岁,其中45岁以下的占70%,绕月探测工程研制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54名正副主任设计师中‚70后‛占65%。对于我们来讲,这支年轻的创新团队,是比“嫦娥奔月”更为振奋人心的宝贵财富。

我简要汇报集团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 19 — 和体会。

一、制定人才成长战略

集团公司党组始终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近年来,我们对标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先后出台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人力资源开发与队伍建设规划,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环节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人才发展战略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通盘考虑、同时部署;在重大工程项目立项前尽早配备研制队伍,保证队伍建设和型号研制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在做好现有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根据人才结构需求,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制定和实施了科学系统的人才引进计划。五年来,集团公司引进高校毕业生近1.1万名,其中硕士、博士毕业生5千多名。同时,我们利用航天事业优势和政策优势,通过社会招聘,重点引进了一批专业对口、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较好地满足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需要。

二、探索人才成长规律

把握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几年来,针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年轻化的现状和人才培养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力量进行调研,重点开展了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 20 — 科学作风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成长中的实效性问题等课题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探求人才成长的规律。我们历时两年时间深入一线,走访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重点工程负责人等千余人,建立完善了工程牵引、实践成才、协同成才和师承效应等高层次人才成长模式,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融入中心,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政治辅导、实施利益促导、开展文化引导,努力构建‚四导融合‛工作格局的新理念。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着力把规律性认识转化为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能力、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机制,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管理规定》、《专家选拔与管理办法》和《职工培训教育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为实现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人才成长机制

在实践中造就人才,是加快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型号工程与人才工程协调发展,以绕月探测、载人航天和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为牵引,以型号研制为平台,注重在工程实践中发掘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一是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不唯年龄学历,优先选拔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担任型号总师、总指挥。二是

— 21 — 推行总师、总指挥助理制。选拔基础好、潜力大、提高快的年轻人才,担任总师、总指挥助理,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工程实践中快速成长。三是做好新老交替。一方面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实施‚名师带徒‛;另一方面,开展型号关键岗位人才接力计划,做到‚型号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跟进一批、储备一批‛。四是弘扬先进文化。通过大力宣传航天‚三大精神‛,教育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牢固树立‚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理念,在‚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培育人才成长环境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才给予最大的关心爱护,努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成长环境。一是创造激励成才的工作条件。加强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8个研究院级研发中心、30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构筑了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成长基地和平台。与知名高校开展战略合作,通过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实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和建立航天创新基金等方式,不仅攻克了一批武器装备和宇航产品发展的关键技术,也为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形成激励成才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津贴向一线倾斜、向科技骨干倾斜,制定了荣誉奖— 22 — 励、专家管理、特殊津贴等管理办法,对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针对型号试验队员长期在靶场工作、无法照顾家庭的情况,我们还安排有关部门和专人定期走访慰问,解决参研参试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型号研制遭遇挫折时,领导主动承担责任,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难题,帮助研制队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吃透技术、夺取成功。四是注重职业规划,做到人岗相适。关注基础好、潜力大的科技苗子,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为其铺设适宜的成长通道,鼓励他们沿着专业技术通道成长发展。比如,青年专家包为民同志虽然适合担任行政领导,但在专业领域发展更好,我们就有意识地帮助他在技术上不断提高,结果他年仅40岁就担任了新一代战略导弹总设计师,45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生动地诠释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强企战略,努力培养适应航天事业发展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开创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局

— 23 — 面。

— 24 —

落实依靠方针 促进企业发展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

(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长期以来,武钢党委认真落实党的‚依靠‛方针,把职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全方位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了武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近三年来,武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25.75亿元,完成利润225.17亿元,上缴税费245.33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6.7%。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

一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牢固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坚定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用厚重历史传承现实使命。‚汉冶萍‛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端的标志,其中的‚汉冶‛就是武钢汉阳钢厂和大冶铁矿的前身。我们充分挖掘这一珍贵历史资源,建立了‚大冶铁矿博物馆‛和‚汉阳铁厂博物馆‛,使其成为武钢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武钢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武钢职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牢记毛泽东、邓小

— 25 —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武钢寄予的殷切期望,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三是用钢铁品质陶冶职业品格。我们引导职工在钢铁生产中,去体会‚炉火纯青‛、‚百炼成钢‛的深刻内涵,启发职工‚向钢铁学习‛,用钢铁的品质陶冶情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钢队伍‛,追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从严要求、奉献武钢的职业价值。‚一人做到,人人做到;一班做到,班班做到;一炉做到,炉炉做到;一天做到,天天做到‛,成为武钢职工基本的职业品格。四是用务实表现塑造朴实形象。大力普及‚九要九不要‛职业守则和‚十要十不要‛行为规范,‚严格、认真、忠诚、奉献‛成为武钢人形象的显著特征。

二、尊重职工的政治诉求

始终突出制度的保障作用。先后制订20多项制度,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

始终坚持职代会这一基本形式。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代会。职代会上无小事,职权到位最关键。我们重点落实职代会的四大职权,即对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审议建议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事宜的审议决定权、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权和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情况的民主监督权。坚持做到未经职代会审议的方案不出台、不实施,未经职代会讨论的大事不拍板、不定夺。近五年来,提— 26 — 交职代会审议讨论的议题议案近40项。

始终注重闭会期间的民主管理。开会两三天,闭会大半年。我们一直探索职代会闭会期间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一是全面推行‚值班厂长‛制度。普通一线的职工代表以‚值班厂长‛的身份进入企业领导班子工作,赋予参政决策的‚实权‛,委以管理监督的‚重任‛。自1999年以来,共有1000多名职工代表担任了‚值班厂长‛。二是积极推行职工代表监督员制度。每年选聘一批职工代表担任监督员,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敏感部位,把加强企业管理与深化民主监督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全面推行职工代表视察制度。每年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就企业生产经营、劳动保护、生活后勤等方面开展巡视督察活动。

三、顺应职工的利益表达

深化厂务公开,让职工知根知底。厂务公开的实质是监督,只有知情权落实了,监督权才不会落空。我们建立了局域网和电子触摸查询系统,运用ISO9000原理建立了厂务公开控制程序,建立厂情通报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重要问题定期向职工公布。

搭建沟通平台,让职工实话实说。我们投资60万元专门建立了职工民主议事厅,作为职工代表表达利益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每季度举行一次总经理与职工代表对话会,每月举行1-2次工会与行政部门对话会。自2002年以来,仅集

— 27 — 团公司层面就举行对话会达65次。我们实行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直接倾听职工的呼声。近七年来,共接待来访职工4000多人,解决了一大批职工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突出平等协商,与职工有商有量。我们坚持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协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反复协商,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协商,僵持不下的问题换位协商,做到平等协商不掉线、不断档、不留死角。重点抓好劳动关系这一维权源头,实现集体合同的平等协商;抓好履约兑现这一关键环节,推动职工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抓好工资收入这个核心内容,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让职工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满足职工的发展要求

彰显职工的劳动价值。我们十分注重在职工中挖掘各类先进典型。武钢投产以来,有36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583人获得省市级劳动模范称号,1500人次获得武钢劳模称号。近年来,共推广各层次各方面先进典型1000多个。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理直气壮地论功行赏。2007年,首次评选出10位‚武钢特级劳模‛,每人奖励一辆‚奇瑞‛牌小轿车,让职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劳动最光荣!提高职工的发展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先后举办了11届职工技运会,培养了近千名技术状元和5000多名技术能手。坚— 28 — 持开展职工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岗位练兵、技术表演、操作比武、现场教学、拜师学艺等活动,已成为武钢职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模式。

拓展职工的创业天地。以生产经营为主战场,持续开展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以班组职工为主攻手,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以蓝领阶层为主力军,广泛开展职工自主创新活动。2005年,我们依托1400多名工人技师,在全国大型国有企业首家创立了武钢工人科技园。三年来,共申报技术创新成果608项,有2项成果获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完善职工的保障机制。我们郑重承诺:‚不让一名贫困职工生活过不下去,不让一名贫困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贫困职工子女上不起学‛。武钢拨2亿元专款建立了职工扶贫救助基金,每年有1000万元经费用于职工扶贫帮困。广泛开展‚关爱职工每一天‛阳光大行动,实施生活帮扶、金秋助学、医疗救助。认真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所有处级干部都签订了帮助脱贫责任书。

总之,职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照国资委党委的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依靠‛方针,努力开创武钢‚三个文明‛建设新局面,为促进国有

— 29 — 企业不断改革创新与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30 —

以南网方略统一思想 用南网文化凝聚力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

(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简要汇报一下南方电网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南方电网成立至2007年底的五年时间里,完成电网建设、改造投资2053亿元,超过了建国以来到2002年底的总投资,电网规模、负荷、售电量、销售收入都翻了一番。五年来,公司售电量年均增长15.5%,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9.8%,经营效益年均增长72%。公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逐年上升,去年列第237位。今年以来,公司努力克服冰雪凝冻灾害的影响,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完成售电量18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西电东送电量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6%,主营业务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11.4%。

在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南方电网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从着力提高南方电网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深入推进企

— 31 — 业文化建设。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南方电网具体化,体现国家意志,逐步形成了以南网方略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南网方略包括公司宗旨、公司使命、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公司生命线、工作方针、公司令、主题形象以及安全、经营、服务、行为、廉洁、团队等6个方面的企业理念。南网方略的贯彻落实,使我们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发展的思路、工作的理念,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步伐、调动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用南网方略统一思想,促进公司深度融合 公司组建时,干部职工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原来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都不一样,解决融合问题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公司党组提出了‚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公司宗旨,确立了‚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强本、创新、领先‛的发展思路,明确地回答了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南方电网、怎样建设南方电网的核心问题。我们把南网方略作为全员培训必修课程,编写出版了统编教材和课件,开展全员普及培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采取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与基层、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进行干部交流。开展‚同心结南网‛主题文化活动,营造‚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文化氛围。通过努力,南方电网融合得很— 32 — 快,融合得很好,全网上下同欲,思想活跃,情绪高昂,解决了企业重组融合这一世界性难题,创造了‚南网现象‛。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独立调查显示,南网员工对南网方略的认同度达到95.8%。

二、用南网方略增强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 五年多来,南方电网区域一直是全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最大电力缺口达94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中部省份的用电负荷。面对严峻的缺电形势,我们没有简单地拉闸限电,而是自觉地扛起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这面大旗。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企业效益为重、社会效益优先‛,树立起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品牌和形象。

我们颁发安全生产1号令,牢牢把握住电网安全稳定这条生命线,开展反‚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活动,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保证了复杂大电网的安全稳定。

我们坚持全网一盘棋,优化电网资源配臵,快速灵活调度,使西电占广东统调负荷的比例由02年的17.4%增长到07年的32.3%。我们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做到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去年用户自觉错峰率达到99.98%,拉路限电从03年的18万条次逐年大幅减少到07年的329条次。我们秉承‚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抓手,— 33 — 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构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全网客户满意率达到99.6%,公司在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的服务行业第三方调查中,连续荣获总体满意度第一。

三、用南网方略凝聚力量,抗击各种自然灾害近年来,南方五省区频繁发生台风、洪水、地震、冰雪等自然灾害。大灾大难面前,南网方略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全网上下同欲,顽强拼搏,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1月中旬发生的冰雪凝冻灾害,造成南方电网杆塔倾倒损坏27万多基,断线22万多处,859座变电站停运,2618万人受灾。危难面前,南方电网牢记中央‚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要求,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干部职工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克服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经受住了惊心动魄的考验,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全面实现了‚户户复电‛,取得了抗灾复电的全面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顽强拼搏、踏冰卧雪、风餐露宿,在一线成立了166个临时党支部、98个临时团支部,组织了1884支党员、团员青年突击队,奔赴最艰苦的现场,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有419名积极分子火线入党,表现出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体现了‚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熔铸形成了‚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胜不— 34 — 休‛的抗灾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南网方略的内涵。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南方电网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等部委的号召,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支援抗震救灾。截止目前,全公司捐赠款项物资合计1.3亿元,其中员工踊跃捐款8964万元。

四、用南网方略教育员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公司颁布依法经营2号令,提出了‚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廉洁理念。围绕电网建设、大修技改、物资采购、业扩报装、电费回收和不良资产管理等重点环节开展效能监察。仅广东电网通过‚阳光采购‛组织实施的招标采购额就达230.6亿元,节约资金32亿元。

五、用南网方略协调步伐,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南方电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各级领导班子,高标准、严要求,严爱结合带队伍,大力倡导‚上下同欲,政令畅通,人人快乐工作‛的团队理念,用事业的舞台、发展的空间激励广大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把精神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树立全员人才观,实施智力资本的运作与扩张,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将员工分为领导、管理、专业、技能和辅助五类人才,进行培养培训,优化配臵,余缺调剂,形成团队。五类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专什么,干什么会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员工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差异化

— 35 — 培养,大规模地进行培训,年均全员培训率达到88%。倡导有为才有位,处理好付出与索取的关系,营造了人人追求进步、个个争相成才的氛围。

五年来,南网方略在南方电网的改革、融合和发展中发挥了强大作用,成为南方电网重要的精神财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继续从战略上来谋划,从文化上来思考,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以南网方略统一思想,用南网文化凝聚力量,做强做优南方电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 36 —

改革创新远洋船舶和海外企业党建工作 为中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党组

(2008年6月26日)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以国际航运、现代物流以及船舶修造为主业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拥有和经营现代化商船800余艘,50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4亿多吨,船队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007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多年来,中远集团党组针对跨国企业特点和远洋运输企业实际,研究探索远洋船舶和海外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创建中远特色的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新途径。

一、创新远洋船舶党建工作,在“浮动的国土”上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探索创新船舶党建运行机制,筑牢船舶党建的组织基础。一直以来,中远集团十分重视船舶党建工作,形成了‚支部建在船上‛等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集团党组坚持无论企业体制怎么变化,坚持‚支部建在船上‛的制度不能变;无论企业经营结构怎么变化,坚持配备船舶政委的制度不能变;无论企业运作方式怎么变化,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

— 37 — 命线‛地位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能变。在实践中创造了船舶党支部建设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在中远自营船舶、全套班子外派船舶、全资公司船舶和控股的合资、合营公司船舶,坚持建立船舶党支部,配备专职船舶政委并担任党支部书记。第二种模式,在中远系统境外船舶,坚持建立船舶党支部,采取政委兼职的形式派船并担任党支部书记。第三种模式,无论是外派全套班子、半套班子还是少数船员外派,凡党员3人以上的,坚持建立船舶党支部,指定船长、轮机长或船舶主要干部担任指定党建负责人。目前,中远600余艘自营、合营船舶,全部建立了党支部,既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又确保了党的工作在远洋船舶全面覆盖。

(二)探索创新在船党员教育途径,打牢船员党员的思想基础。中远集团作为特大型跨国航运企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等特点,给船舶党建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与挑战。集团党组把抓好在船党员教育作为船舶党建的重要内容,运用传统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推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鲜经验,探索创新了‚三个送学‛的船舶党员教育途径,增强了船舶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一是采取各驻港办事处送、各公司邮寄、船员上船自带等途径,及时将党员教育资料送到船舶,实施‚送学上船‛。二是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和互联网优势,研发船舶党员动态教— 38 — 育管理系统,以邮件的方式定期发放电子新闻,搭建船舶党建工作的平台,实施‚跨海送学‛。三是建立船岸党建信息共享网络,在船党员可以浏览网站党建专题网页和党建知识专栏,拓展网络教育成果,实施‚网络送学‛。各级党组织通过信息网络,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资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船舶工作的党员、职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拓展了船舶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这三种党员教育手段,已经成为中远船舶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探索创新公休党员教育形式,拓展船员党员教育的时间空间。中远集团船员居住地分布广,高度分散。集团党组把公休船员党员教育作为船舶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采取‚集中、分散、网络‛等三种形式,确保船员党员公休期间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一是对居住地比较集中的党员,采取由各公司领导讲课、驻港办事处组织学习、委托各地家属联络站开展培训等形式,进行集中式教育。二是对居住地比较分散的党员,由各公司船员管理部门通过信函、邮件、邮寄学习材料、电话访问等形式,组织分散性教育。三是对居住地极为分散不便组织教育的党员,各公司将船岸共享网络延伸到公休船员,通过‚零距离‛网络宣传平台,开展自主式学习。通过这三种教育形式,实现了党建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有效拓展了船员党员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四)探索构建“党建共建”方式,创新劳务船员党员

— 39 — 教育的有效方法。随着中远船员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务船员已成为集团船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劳务船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船舶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集团党组把劳务船员党员教育管理作为船舶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探索了‚党建共建‛的劳务船员党员教育新方式。集团各公司与劳务船员协作中心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在与劳务船员协作中心签署船员劳务派遣合同时,明确船员党员的党组织管理关系,明确党组织关系统一纳入用工单位党组织管理。在船期间,劳务船员党员只要持有中组部颁发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均可参加船舶党的组织生活。对派遣上船的入党积极分子,明确由用工单位党组织负责做好发展工作。劳务船员休假或中止派遣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党员教育管理由所在地党组织负责,构建了流出地与集团各公司党组织有机衔接的劳务船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二、加强海外企业党的建设,为发展壮大中远海外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中远集团在海(境外)外设有机构100多个,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非洲和西亚等9个区域公司为辐射点的全球业务网络。在海(境)外设立由集团党组直接管理的党委6个,党支部28个(其中4个由集团直接管理),党小组19个。现有外— 40 — 派员工384名(党员312名),派驻在世界上49个国家和地区,管理着近5000多名外籍雇员。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中国远洋成功上市,中远集团海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集团党组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确立了‚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制度有效,队伍合格‛的海外企业党建工作目标,按照灵活、简便、安全、保密的要求开展党的工作,保证了海外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海外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中远集团党组强调,企业‚走出去‛,党的建设和作用也要延伸出去。党建工作在集团海外事业发展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决不能因为海外工作的特殊性而有所放松,这是发展中远集团海外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在组建海外公司的同时,集团党组坚持同步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在香港、欧洲、美洲、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6大区域公司设立了党委;在西亚等3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公司设立了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主要接受驻外使领馆党委的领导;独立机构的党组织和分散流动党员保持与集团的联系,定期汇报工作。集团党组还从国内选派党性观念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务干部担任海(境)外6大区域公司的党委书记,同时兼任公司行政职务。在海外公司实行行政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交叉任职制度,使海外公司党组织真正成为既

— 41 — 能在企业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又能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政治核心,保证在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保证中远海外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同步开展到哪里。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设过得硬的海外企业领导班子。中远集团党组认为,中远海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班子,根基在人才,加强海外企业党的建设,最关键的是搞好领导班子建设。1996年,集团党委出台了《关于中远集团驻外机构党的工作的几项规定》,对海外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党的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和转正、工作汇报制度等作了明确规定。2005年,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集团海外企业的发展,集团党组对这个规定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各海外公司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委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制度;坚持了党支部、党小组等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了书面汇报、海外区域公司党组织负责人回国期间及离职前到集团述职等汇报制度;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成员交接、企业内部监督、离任审计以及亲属回避等工作制度,使海外党建工作有章可循。集团党组按照创建‚四好‛领导班子的标准加强海外区域公司班子建设,按照集团下发的经营业绩责任书中党建工作的考核指标,加强对海外党建工作的考核。政治素质好,就是要求境外企业领导班子不折不扣地落实集团党组的决议,落实集团总公司的有关决定,完成集团交办的重大任— 42 — 务,能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把握,能够运用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经营业绩好,就是要求境外企业领导班子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善于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决策,善于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既注重当年效益,又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团结协作好,就是要求境外企业领导班子善于解决自身问题,引导班子成员团结向上,发挥班子整体合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作风形象好,就是要求境外企业领导班子有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作风,公道正派、公正用人的作风,廉洁自律、艰苦创业的作风。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骨干带头作用突出的海外企业党员队伍。中远集团党组要求,各海外公司的党员,根据派驻国的特点,运用岗位职责权限和合法身份开展工作,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各海外公司党组织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扩大了党在海外的工作覆盖面;注重员工的思想教育,定期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集团党组按照国际化、市场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全球人力资源,在用人上不分国籍、不分肤色,着力抓好海外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把一批能力强、素质好的外籍员工吸收到海外公司领导班子中来,充实到人才队伍中来,成为中远海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

— 43 — 干,为中远海外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中远(澳洲)公司党委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开拓的所有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投资回报,连续五年获得‚客户服务奖‛和航行准班奖。圆满完成了为‚阳江河‛轮赴所罗门接侨和为‚远望二号‛、‚远望四号‛成功执行‚神舟五号‛发射回收测控任务提供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外交部和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领导的表扬。中远新加坡公司党委对外派境外的员工进行岗前教育,先后有4名员工被评为中远集团劳动模范,6名员工被评为区域劳动模范。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2

一、江苏省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运行情况

1.主要产品产量。1-9月江苏省水泥14 147.65万吨, 累计增长0.85%, 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硅酸盐水泥熟料4 010.07万吨, 累计增长0.51%, 居全国第十三位;商品混凝土, 12 501.97万立方米, 累计增长4.02%, 居全国第一位;水泥混凝土排水管1 946.13万米, 累计增长15.71%, 居全国第一位;预应力混凝土桩4 056.91万米, 累计增长-12.48%, 居全国第二位;平板玻璃4 461.27万重量箱, 累计增长-1.44%, 居全国第五位;水泥专用设备23.05万吨, 累计增长30.16%, 居全国第一位。

2.经济运行情况。建材工业总体稳中有升。1-8月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 377.4亿元, 同比增长12.4%。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485.44亿元, 同比增长11.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928.01亿元, 同比增长11.3%;建材生产专用机械制造业171.00亿元, 同比增长6.9%;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147.61亿元, 同比增长5.9%。固定投资稳中趋缓。1-9月份, 全省建材行业完成投资额568.49亿元, 同比增长3.95%。其中水泥制造业27.25亿元, 同比增长-30.72%;水泥制品制造业114.09亿元, 同比增长16.03%;平板玻璃制造业9.17亿元, 同比增长24.64%。经济效益总体恢复性增长。1-8月份, 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88.5亿元, 同比增长14.7%;利润总额126.3亿元, 同比增长19.2%, 其中水泥制造业利润增长35.9%。

1-9月全省建材行业运行状况总体良好。在列入统计的17类产品中, 大部分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有所增长。受基本建设投资下滑影响, 水泥、平板玻璃、水泥制品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齐平或略有下降。卫生陶瓷制品、技术玻璃、水泥、防水建筑材料等主要产品制造业投资额下降, 全行业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

二、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主要工作情况

1.推进行业科技创新。针对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能力现状,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单位对建材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协会组织召开部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及专业分会会长参加的建材工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座谈会, 听取对江苏建材工业科技发展的建议, 探索产学研结合、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征集汇总江苏“建材实用新技术新产品科研成果”, 通过会议、网站、杂志等进行宣传推广。还邀请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作水泥高胶凝性与低能耗制备研究与应用学术报告。与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共同举办“外墙外保温用岩棉产品质量性能与测试技术研讨会”, 促进产品的科技创新。结合中国建材联合会年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评选推荐“富氧燃烧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等10个项目, 并已通过立项。根据联合会要求, 定期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江苏建材工业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的实际, 协会积极宣传创新理念, 推动企业提升传统产业功能与质量, 延伸产业链, 拓展应用领域,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先后邀请省建设主管部门领导结合我省基本建设发展规划、绿色建筑与建材工业结合以及基本建设项目和投资情况作《江苏省基本建设与建材工业发展》报告。邀请行业资深专家领导结合江苏建材行业发展和存在问题作《加快发展江苏建材新型产业》专题报告, 深受与会者好评, 引发强烈反响。协会注重加强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按季度分析建材工业运行情况, 定期召开分析会, 剖析面临的共性和倾向性问题, 组织参观有关企业生产现场, 研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策措施。还积极参与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组织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江苏优先推广工作, 针对我省水泥工业状况, 提出配合做好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建议, 并配合主管部门制定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用水泥技术规范。配合省经信委对全省214家水泥企业、273个项目开展水泥违规项目检查和资料收集, 协查违规项目22项, 应淘汰或取缔建设项目16个, 目前清理情况和处理意见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还先后与省经信委联合召开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座谈会, 听取企业对化解产能过剩的意见建议。参加省人社厅化解产能过剩中就业与职工安置问题座谈研讨, 提出对策建议。

3.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研究制定《建材行业加快与推进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化解产能过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促进水泥工业节能减排, 协会向省经信委提出“建设水泥粉磨节能能示范生产线”建议, 得到支持并予实施。通过示范线的建设运行, 将明确我省水泥最佳粉磨工艺和能耗指标, 促进企业淘汰落后, 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节能减排功效的装备, 组织专家开展对苏材重型机械风选磨丰中分工艺及装备等的评议论证。为推动我省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技术应用, 协会先后到有关企业调研, 提出我省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物方案, 目前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利用溧阳天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窑开展无害化协同处置450 t/d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已运行投产。

4.加强行业自律与联合。针对江苏水泥市场竞争现状和复杂的经济形势, 协会组织进行企业调研, 召开部分大型水泥企业市场自律座谈会, 召集苏南、苏北地区水泥骨干企业市场分析会, 分析情况, 协调问题, 共商对策。借鉴水泥市场自律经验, 组织调研探讨管桩行业开展市场自律的可行性及有效途径, 扩大水泥混凝土制品领域工作范围。协会注重加强与国家协会的联合和与各相关单位的合作, 参与组织举办珍珠岩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战略研讨、混凝土桩基材料制造与工程应用高峰论坛, 开展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10强建材企业、最具发展潜力建材企业等评选活动。认真贯彻实施《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管理工作, 开展对水泥企业化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审员培训, 今年以来共培训550多人, 完成对160多家水泥企业化验室现场审查工作。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3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研究部主任吴瑕。她说,从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可以看出,有六大亮点,将直接促进中小企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定向宽松的财政政策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强调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后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为此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 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吴瑕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将不会出现2008年的保增长之路。因为靠政府投资去拉动经济,就像给病人打强心剂一样,后果很严重。而2012年更多的是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税制改革力度,如促进服务业的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减轻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成本,努力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等,这些举措都会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此,吴瑕认为,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利好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信贷投放规模将扩大

央行已于2011年11月30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回落的幅度加大,信贷投放有必要适度加码。为释放商业银行的放贷空间,存款准备金率有必要加大一次性下调的力度。在欧债危机持续和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下,2012年仍将面临外汇占款减少的风险,目前通胀水平已过拐点,因此2012年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逐步缓解流动性是大势所趋,估计2012年会有2-3次的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但不会有太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还要避免大起大落的调控政策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企业

201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2011年以来,随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和占比均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

吴瑕说,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和占比均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10 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危机前的2008年末高4.3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较2008年、2009 年和 2010年末分别高4.2个、3 个和 1.1个百分点。吴瑕表示,预计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还会继续攀升,虽然2012年的经济形势趋于紧张,但从财政政策和政府服务来看,对中小企业支持程度仍然比较乐观。

调结构、促和谐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就业是硬道理。只有保住并不断增加“饭碗”,才能拉动消费稳定增长,激活经济的良性循环,使经济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并努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对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1年“保八”已无悬念的情况下,彻底转变以追求GDP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确立并完善以增加就业、注重民生为目标的新的增长方式,应该成为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之义。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对此,吴瑕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解决了75%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而就业是当前社会大局稳定的主要因素、突出主题。相信2012年应该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继续稳定就业形式,“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鼓励创业发展小微企业,能够更好促进低收入人群向中等收入人群转变,形成类似于发达国家的“橄榄形”经济社会。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利于中小企业金融环境的改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吴瑕判断,预计央行今2012年可能推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并开始尝试存款利率上限的逐步退出,五年内有望实现全面的利率自由化,这无疑将有利于促进货币政策从依靠“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的转变,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关键的一步。

2011年温州等地高利贷的盛行导致不少企业老板跑路,而银行却利润高攀。而2011年银行存款出现负利率,即通货膨胀率大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这些都决定了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利率市场化就是各凭本事吃饭。”一些专家也表示,市场就是优胜劣汰,但这反而能够促进资金资源的更好配置。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赵庆明表示,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在于将资金的配置效率提高,也有利于扭转负利率的现象,使储蓄向投资方向转变,“虽然不保证市场化之后不会出现负增长情况,但通过市场调节,反而有利于多余的资金减少”。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步伐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吴瑕说,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板市场等,都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吴瑕认为,实际上,微调的目的就是要稳增长。中国经济能否稳定增长,还要看与之相关的不确定因素是否出现大起大落态势,就是要消除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作用。而中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除了国内一些潜在风险以外,还有仍然尘埃未定的欧债和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乏力等因素。

关注实体经济期盼有利政策出台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而往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未将实体经济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央对于本轮危机的反思和总结。

吴瑕认为,从目前会议释放的信息看,突出实体经济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不论是国外教训还是国内经验,都证明了永远都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个基础。她说,2012年以至于今后,肯定是对实体经济将会有更大的支持力度,并引导过去抽离实体经济用于投资、投机的资金再回归。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还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4

马家庄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两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号召,“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当人民满意教师”,齐心演奏和谐曲,协力打造平安学校,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面貌。

走进马家庄中学,操场宽敞绿树成荫,楼室整齐,环境卫生,师生文明。校门围墙上两条醒目的标语,:“为祖国未来着想,为学生一切奠基”。这不仅标示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且是每个师生的行为准则。会议室里,一块金字牌匾引人注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马家庄群众赠给学校的,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家庄中学突飞猛进的变化,凝聚着学校领导一班人的智慧和心血,融洽了全校教师的辛勤和贡献。

一、校长不是官,而是管

2010年,马耀虎同志担任马家庄中学校长。他年龄虽轻,但责任心强。担子压到肩上,他没有推辞,没有抱怨,也没有与领导讲任何条件,立即走马上任。他认为,校长不是官,而是管,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事都会干好。到职第一天,他走访了几位长期在马家庄任教的老教师,详细了解情况,虚心征求意见。在几天时间里,他就熟悉了学校情况,形成了工作思路:“团集教师齐心协力,民主管理艰苦奋斗”。

马校长到职后,不是立即开会作指挥,而是拿起一把锄头到操场清除杂草。行为就是命令,全校老师都行动起来了,几天时间就把学校整理得干干净净,把多年积存的垃圾运走,把历来坎坷的道路铺平。开学了,学校一片新面貌,家长们赞不绝口,认为马校长是一位干实事的好校长。

二、班子不能掰,而要办。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关键在于学校一班人要齐心协力,众志成诚泰山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工作各方面齐头并进,学校就生机勃勃,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会散架。

在马家庄中学校长主任都有一腔热情,一股干劲,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

副校长屈崇礼主管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在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我们学校年级多,有中学,有小学,开展教研活动和常规管理活动较为复杂。丰德义不烦不燥,坚持抓集体备课、抓教学环节的落实,抓教学的结算,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井井有条,质量稳定。

后勤主任梁满红,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建设,食堂和商店的管理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不仅肯动脑筋作规划,而且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干。两年来,他没过一个双休日,总是义务帮学校做事。对全校教师的义务劳动,他根据年龄和男女的实际合理安排,自己总是挑重累的事干。对食堂商店的食品他严格把关,确保食品质量卫生万无一失。对学校的财产,他格外爱惜,不允许有故意损坏遗失。去年年底下大雪,他一直住在学校四处巡查,清除隐患,腊月三十也顾不得回家吃年饭。

由于学校有这么一班无私奉献的带头人,所以整体风气特别好,没有不和谐的声音。

三、学校不是店,而是家

教师有了主人翁思想,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干家园活,学校自然就能兴旺发达。如果教师把学校当成客店,把自己当成过路客,那么就出勤不出工,甚至懒出勤出拗力,学校就成了一盘散沙。马家庄中学虽然地处农村,但我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我们全体教师都有以校为家,兴校为荣的思想。

老教师赵振海,有高血压病,但他仍然忠于职守。他不遗余力地把持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带头参加学校公益劳动,从不因为年纪大了摆老资格要求照顾。作为一个老党员,他在全校教师中起了非常突出的带头作用。

还有老教师段乙卯、党建武,50多岁了,他们没有怨言,都脚踏实地地工作。

正因为马家庄中学有了这些以校为家,甘于奉献的教师,所以艰苦的地方也能创大业。去年秋季,教育局局长来我校视察后,赞不绝口,认为一个农村中学办到了这样水平很不简单。

四、学生不能骂,而要爱

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场所。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是靠骂,而是靠爱。老师爱学生,就有方法,有实效,靠高压手段管理学生,会损伤学生的心灵,也会扭曲学生的行为。爱学生,要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要采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

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改变学校面貌,从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上做文章。建一所食堂,在学生餐厅安装了餐桌,在马家庄居领先水平。建一所学生宿舍楼,高规格管理,让学生住得舒适。我们的老师住平房,学生住楼房,学生比老师住得好。我们新添置了大批实验器材,按规格办起了实验室,电教室。我们平整了操场。我们建起了围墙和门卫室,杜绝社会上的小混混来校捣乱的现象,确保了学校太平。

根据学生年龄偏小的特点,我们加强养成教育,耐心引导学生遵规守纪,文明待人,讲究卫生,乐于助人。学校坚持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在教师中评选优秀班主任和文明教师。由于我们引导得法,全校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这样说,任何时候,我校的校园都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狼藉。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每一次都非常满意。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5

网络化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全面打造流动人口“四化”管理新模式

**街道方城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常住人口10496人,其中人户分离的有4969人,实有人口7123人。现有出租房屋471家,流动人口1671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4,这些流动人口成份复杂,他们在为城市化建设

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人口管理、计生工作及治安管理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轨道,探索并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流动人口的犯罪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社区的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发案比2005年下降35。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抓组织建设,实现网络化管理

流动人口的管理,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把流动人口管理停留在登记、发证上,势必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为此,根据老城区的特点,我们在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建立完善三级社会化管理组织网络,实现了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为载体,以管理、教育、维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级网络化管理。一是成立了由辖区民警任站长,社区综治干部、片幢长、居民组长、护村队长为成员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为一级的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完善制度、教育培训、考核评比及督促检查等工作。二是把社区分成5个片,建立片幢长的二级管理组织网络,把5个专管员,4个协管员分到每个片,实行分片负责制,主要职责是包干本片外来人员的登记、核查、发证,以及出租私房日常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及协助做好育龄妇女验证、B超等工作。三是不断吸收壮大以老干部、老党员、单元长、租房业主为信息员、管理员、巡查员的群防群治的三级组织网络。

二、整合资源,进行社会化管理

流动人口以其流动性和分散性成为管理的难点,我们紧紧抓租赁租房主和用工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融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等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业主责任制”,通过签订治安责任状等形式,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和房屋出租人的管理责任,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流动人口工作的齐抓共管。一是将卫生管理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日常,结合环卫工作对房屋出租、承租人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实情及时变更登记,补办手续。去年3月份,我们在检查北门街7幢202室,有居民反映居住该503室的人员比较复杂,这些人员白天无所事事,发现情况后,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王某、张某、胡某等江苏藉人员,整日混迹于赌场,派出所将他们纳入视线列为高危人群,并抓获了发生于肖泉村山上的因赌博伤害致死的犯罪嫌疑人胡某。二是充分发挥社区、企业单位流动人口协管员的作用。流动人口协管员由社区计生员、片幢长、治保主任或企业有关人员兼任,他们生活在社区和企业,人熟、地熟、情况熟,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和信息,在管理流动人口中发挥了信息员的作用。去年社区协管员发现了四批晚上盗窃作案分子,他们及时向**派出所提供线索,配合民警进行查处。三是逐步推广中介出租私房合同管理。**地区外来人员的收入相对高一些,对租房条件要求也相对高一些,自2005年来有人收集零散房屋改装成具有独立卫生间的出租私房出租给流动人口,年收入可达3—5万。在这种情况下,中介租房业主应运而生,**地区出租私房有逐步向租房能手集中的趋势,有的中介业主一人出租管理四、五间,相当于管理40来个流动人口,他们与承租人都签订合同,把治安要求写得一清二楚,情况了如指掌,社区与辖区干警及时把中介业主变成信息员、登记员,发给每户一本登记册,经常进行核对,这样的社会化管理,既省钱,又好管。

三、注重教育服务,推行亲情化管理

首先我们紧抓房屋出租人的教育培训,每年我们都要进行4次的教育培训,由社区民警或邀请行家专门授课教育,通过以培训的形式使广大房东明确其责任义务,特别每年的年初、年终,我们更是不放松对房屋承租人的教育培训。其次我们依托社区法制学校这一平台,每年组织流动人口集中教育两次,聘请司法局、消防队等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再次要求用工单位按要求进行教育,利用宣传栏、广播、图片等形式进行教育,做到所有外来人员普遍得到二次以上轮训。同时在生活上尽量关心他们,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他们远离家乡,感觉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不分内外,不管是劳资纠纷,还是外来人员之间的纠纷,我们都尽心尽职,全力服务。去年5月份,安徽藉小工林某某,因生活所迫,无力解决医药费,我们掌握情况后,发动捐款,筹措了2000元为林某某解决了燃眉之急,使他深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外来人员解决就业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健全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进行网络化管理、社会化管理和亲情化管理的同时,我们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机制,重点抓了出租房屋的规范化管理。出租房屋管理面宽、工作难度大,规范化是进一步开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我们重点建立健全出租房屋的登记、统计、注销、使用等具体的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统一的“三区(社区、警区、管理区)联动、四位(社区居委会、社区流动人口管

理服务站、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派出所)一体、五员(警员、协管员、治安联防员、信息员、计生员)捆绑”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出租屋日常综合管理保障机制及相关单位部门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奖罚机制,通过各项管理机制的长效运行,确保出租房屋管理的高效率。

淮南市人才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6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3-31(阅读次数:)

淮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9月

目 录

1、以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业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淮南矿业集团党委(1)

2、抢抓发展机遇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安徽理工大学(5)

3、注重人才开发利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大唐田家庵发电厂党委(8)

4、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煤化工基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11)

5、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 „„„„„„„„„„„„„„„„中共田家庵区委(14)

6、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青年农民

„„„„„„„„„„„„„„„凤台县人民政府(17)

7、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新集事业全面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

8、走出人才强校新路子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4)

9、以引进人才推进经济开发

„„„„„„„中共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28)

10、以人为本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服务三农 促进城郊经济健康发展

„„„„„„„„„„„„„中共田家庵区委组织部(32)

11、吸纳人才 善用人才 激励人才 留住人才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38)

12、以自主灵活用人的优势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淮南朝阳医院(43)

13、强区富民 重在人才

„„„„„„„„„„„中共毛集实验区工委组织部(48)

14、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大力开创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淮南日日报社(52)

15、立足选派锻炼 着眼能力提高 潘集区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人才机制

„„„„„„„„„„„„中共潘集区委组织部(57)

16、树立落实科学人才观 造就高水平少儿艺教人才

„„„„„„„„„„„„„中共田家庵区委宣传部(61)

以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业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淮南矿业集团党委

淮南矿业集团是百年老矿,曾几度辉煌,现在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抓住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一关键,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发展造就人才,依靠人才加快发展,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团公司根据“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淮南矿业集团2004—2008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才工作任务,确定了人才工作重点。

一是分类建立人才标准,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评价人才。主要是坚持思想道德能力与业绩并重,综合素质好,工作思路清晰,经营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拓展考察渠道,用规范、民主的程序识别人才。实行机关测评基层,基层测评机关,评价、选用人才注重听取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意见,扩大选拔经营管理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对基层班子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用科学、有效的机制选拔人才。实施《淮南矿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和《公开招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暂行办法》,对部分管理岗位进行公开招聘、竞聘。坚持从国家级高层次专家、院士中聘顾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岗位选用不同的人才,按照业务范围调整干部,发挥了人才的集成效应。

四是着眼未来发展,大力选拔优秀年轻人才。继续实施“863”工程(重点使用80年代毕业、60年代出生、30多岁的年轻干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集团公司班子12名成员中有4人60年代出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0人。中层管理人员43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占 94%,平均年龄47岁,两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突出“听招呼、守规矩”,完善以严管为特征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带有半军事化特征,在经营管理上,我们强调听招呼、守规矩,努力形成集中统一规范严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一是提出并落实三项政治要求,用纪律严管。我们提出“善待职工、严管干部、提高素质”三项政治要求,并把严管干部落实在安全责任、经济纪律、善待职工和用人公道四个方面,出台了安全责任考评办法,开展清理小金库、规范奖金发放、工程管理等专项活动,严查严惩区队干部克扣截留工人工资奖金。督促经营管理者做到用权有界,尽责无边。

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作风建设,用作风严管。相继制定了转变工作作风的十条规定和转变领导作风六条规定,要求作风务实,用权规范,人格自重。制定了集团公司干部三项原则八项要求,从管理思想、经济行为的深处抓作风。

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严管。在去年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制度,制定分级分类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了干部谈话制度,对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提醒,对错误的做法批评校正。

四是完善退出机制,用岗位严管。今年4月份,制定下发了 《淮南矿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退出现职管理办法》,建立了干部下的制度性通道。实行集团公司机关部室负责人任期聘任制,机关工作人员末位淘汰制,在岗位竞争中产生压力,以压力激发动力。

三、立足“讲境界、长本事”,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

一是在善待职工过程中讲境界,提高道德能力。我们把善待职工看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开展了群众观念主题教育,做好提高职工收入、实施安居工程等十二件实事,在办实事的过程中教育干部感情上贴近职工,人格上尊重职工,实行文明管理。

二是在加快发展中长本事,增强发展本领。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的过程中,提高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突出市场的预见性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把握性。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提高驾驭先进生产力的能力。在处理安全与生产、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各种矛盾过程中,增强大局观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整体协调、动态平衡的工作方法。

三是加强管理教育,提高实践能力。重视在管理模式、产权结构等转型过程中,培养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利用建大矿、办大电项目,加大岗位锻炼力度,培养出一大批年轻有为、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者。抓好各项管理规范工作,通过制度的养成教育,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加强在职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每年开展机关全员分层次分类型岗位培训。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调人员到高等院校脱产学习、到国内外先进单位考察,强化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四、做到“严在明处、帮在实处、爱在深处”,积极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基础。我们着力营造“忙,忙得充实;累,身累心不累;严,严在明处;帮,帮在实处;爱,爱在深处”的工作氛围,建立相互信任、健康的人际关系,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二流的报酬。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发给进门费2万元,在见习期内直接享受定级工资待遇,在煤矿生产一线工作的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定期开展优秀人才的选拔工作,对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领域涌现出来的100名优秀人才每人奖励一万元。

二是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创新人才得到支持、创业人才能够成功。用跨越式发展的新成就、新气象、新前景吸引人才到煤矿发展创业,讲正气、讲公道,净化单位内部人文环境,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是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使人才一心一意干工作,踏踏实实谋事业。建立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与优秀人才联系制度,加强沟通,解决问题。单身大中专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单位,集中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了大学生公寓、科技阅览室等。在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人的才华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大力宣传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企业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公司营造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几年来,我们按照以上思路和做法,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企业发展。去年实现销售总收入69.8亿元,上缴税费7.28亿元,企业开始初步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今后,我们将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为实现淮南三大基地建设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抢抓发展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安徽理工大学

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牢固树立“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坚持把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与学校发展相协调,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奋力开拓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积极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新型用人制度,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任用人才,继2000年的全员聘任之后,2003年又进行了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制定了《教学和科研人员聘任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全校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真正把“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推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人才任用方式。

在实施全员聘任的同时,学校建立了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赏罚分明,强化考核工作。学校出台了《院系综合考评实施办法(试行)》、《机关处级单位考核实施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

3、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解聘或免职,真正形成“重能力、重业绩”的用人评价标准。

二、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l、人才引进

学校坚持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树立“学术骨干、管理精英、能工巧匠皆为人才,有用即为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学校专门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制定了《关于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引进人才和稳定定向研究生的暂行规定》、《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明确了人才引进范围、条件和待遇。通过补充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吸引留学回国人员、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教师、加强定向培养和培训等多种形式,调整和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人才培养

学校提出,到2005年实现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专业课达80%以上,基础课(公共课)达60%左右的目标,加快在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力度,积极支持教师参加非学历性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学校每年拨出90余万元专款用于定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2001年以来,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71人,硕士研究生186人,已毕业回校博士21人,硕士48人。

3、人才稳定

为了做好人才稳定工作,我们制定了《关于落实引进人才和毕业回校研究生优惠待遇的实施办法》,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分工有序、团结协作、气氛融洽、奋发创新的学术队伍。近几年,学校投入几千万元,建立了学科高水平、有特色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每年拿出一定的进人指标,用于骨干教师及博士配偶的调入,并制定了《关于教师配偶调入(计分)办法》。2001年以来共解决骨干教师及博士配偶38名。新建了2幢博士、青年教授楼、7幢青年教师公寓楼,总建筑面积达40000多平方米。

学校定期为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老同志及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安排一些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暑期疗养、休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特殊困难,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从政策上、工作上、生活上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4、人才使用

学校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杠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职务评聘,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开发内在潜力,重点对一些学术水平较高,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特别是中青年拔尖人才,破格申报和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担任教学单位的业务领导和学校党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5、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实施各种优惠和倾斜政策,做好学科梯队及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工作的力度,加快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至今,共选拔省部级拔尖人才6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2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名,一批有用之才,已经成长起来。

三、与时俱进,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为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加大各类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了《校内津贴改革暂行办法》等。津贴分配突出岗位,重视业绩,向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实行动态管理;突出重点,支持创新,鼓励冒尖,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骨干教师特别是高层人才倾斜。并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系级考核优秀奖,科技贡献奖等。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工作,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条例》、《科技贡献奖评选细则》、《院系科研工作考接办法》等文件,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稳步实施,学校有了很大发展。2002年初,学校成功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去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博士授予单位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的发展,也必将为淮南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党委

田家庵发电厂是一个始建于1941年,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近年来,我厂不断增强人才强企的战略意识,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我们的人才理念是:人才是多层次的,人人都可以成才,坚持“四不唯”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员工专业成才、岗位成才,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发展平台。主要做法有:

一、更新观念,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厂党政班子始终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田厂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就是因为我们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企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为此,我厂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切实把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提交厂职代会讨论的工作报告中,都有专门论述人才工作的方案和措施。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等职能部门也各负其责,对干部员工的培训、选拔、使用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同时,我们在全厂大力宣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理念,结合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评选每月岗位明星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在全厂、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载体,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我厂结合生产实际,重点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从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教育活动,确保每年全员培训率达到85%以上。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了员工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今年,我们先后举办了两期厂中层后备干部培训班及3期班长轮训班,并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参加市场经济、竞价上网等知识培训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培训的基础上,我厂多年坚持开展岗位成才、岗位练兵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厂性的生产技术系列比武活动。通过这些富有成效的竞赛活动形式,激励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使员工成为“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三、竞争择优,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择机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我厂积极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党委厂部制订了相关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并且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重要岗位,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招聘由厂人力资源部、组织部、纪检监察、工会等方面参与,确保招聘的公正性。200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共有80多人走上中层或管理岗位。近年来,我们还不断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实施岗位动态管理,采取考核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在干部的培养上,我厂一直坚持中层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特别是坚持生产主业和多经企业之间的干部交流,致力培养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勇于探索,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不可否认,我们同大多数国有老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后,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一方面继续为人才提供、创造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一方面勇于探索,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大胆鼓励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做到分配与效益和贡献挂钩,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特别对于有突出贡献或在国家、省部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人才,给予重奖。2003年11月,我厂青工李保军同志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办的焊工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党委厂部对其进行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并给予了一万元奖励,同时推荐申报安徽省电力系统劳动模范。此举在全厂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干部员工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优秀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奉献企业的热情和干劲。

五、以人为本,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关心爱护

在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关心爱护。厂主要领导充分利用 “中层干部谈心日”、“厂长书记接待日”、“班组安全活动日”等机会,深入现场,与各类人才探讨交流工作,听取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各类人才资料库,规范人才培养、选择、使用管理操作,了解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

富有成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企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全厂现有员工27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共330人,中、高级技术工人共1570人。现在企业的发展正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秉承“让田电永远年轻”的企业精神,努力实现企业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淮南经济发展和“三大基地”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为煤化工基地建设注人新的活力

中共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淮化集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党管人才”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启动“青年人才”工程,走依靠人才兴企的第三次创业道路,企业效益逐年提高,实力明显增强,跨入中国企业1000强,中国化工百强行列。淮化集团在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新培养选拔机制 努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公司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先进的机制也是先进的生产力。在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三年培养一百名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青年人才”工程战略规划。经过基层推选,组织部门审查,党委审批,公司建立了100名后备干部的人才储备库,培养对象均为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从公司三总师到主任工程师等。同时,建立完善了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和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公司给这批后备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生产经营中挑大梁,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对后备干部进行经常性考核。考核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民主的原则,不唯学历、资历,注重实绩,提出了—“无功便是过”的人才发展观,建立了考核思想道德素质与考核业务素质水平、工作实绩相结合的科学考评制度。每年通过职工民主测评、领导及组织部门测评和考察,对后备干部表现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记录在考察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

通过培养锻炼,提高了青年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经常性考核,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促进早日成才。通过实施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的“青年人才”工程,85名优秀青年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6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成为公司班子成员,6名学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挑起了高级管理的大梁。公司形成了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梯队。

二、强化激励机制 激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创新分配机制。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新途径、新方法,将高科技人才的报酬、待遇与本人贡献大小挂钩。目前,公司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奖金收入是普通工人的2至3倍,科研、开发部门高级科技人才的薪酬分配制度方案已酝酿完成,即将出台的分配制度将大大提高专业技术“核心人才”的收入待遇,激发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二是建立能上能下、进出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公司建立了部门、车间、科研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制度,通过不同岗位的交流和锻炼,造就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既懂专业技术的、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每年考核中不合格的坚决调离岗位,基本合格的由组织部门对其谈话诫免,促进了干部的交流和调整。

三、创造和优化环境 以感情和待遇凝聚人才

淮化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倡导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在全公司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以感情和待遇凝聚人才。一方面给高技术人才较高的政治待遇,如:公司青年技术专家杨自军、张香全、李军三位同志经公司推荐、全市评选,先后荣获淮南市优秀市民称号;陈林、孙爱鸿两位青年技术专家光荣出席了中国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和安徽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同时,还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宣传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事迹。另一方面给专业技术人员优厚的物质待遇。公司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改善、美化大学生公寓,配备了电脑、电话、暖气、空调等设施,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近年来还对引进到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购买住房的房价补贴。公司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专门设臵科技进步奖,每年通过评选,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重奖。公司还为退休仍为淮化集团发挥余热的老专家高寿生同志,颁发了 2万元的特别贡献奖。

四、强化培训多措并举 加快培养技术人才

近年来,淮化集团注重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举办了30期技术专题讲座,共有4160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公司党、政领导以及分管科技领导多年来十分重视企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制度,针对公司现有老装臵的改造以及新系统的建设及投产,经常与高校有关专家建立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多次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帮助对联醇触媒进行试验,请西北科研院帮助进行变换触媒试验,请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联合研究新合成水煤浆气化的有关问题。请浙江大学帮助建立了生产工艺微机控制系统等。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有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市各级科技杂志等报刊发表了论文,科研成果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广泛应用,成效显著。公司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休专家的作用,把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老高级工程师请回厂,发挥他们余热,为企业发展再做贡献。

根据淮化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加大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力度。先后由公司领导亲自带队前往南京、郑州、合肥、铜陵、芜湖、安庆等高校引进公司所需专业人才60多名,选送72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合肥工业大学、77名同志到安徽理工大学脱产大专班学习,选派20名外语基础好的同志到华东理工大学深造,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2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选派到上海财大MBA研究生高级班学习,学成后,现已在公司三总师岗位担任重要管理职务。

淮化集团人才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企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机制,使一大批充满创业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淮化集团的三次创业和繁荣淮南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放思想强化措施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

中共田家庵区委

近年来,田家庵区委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作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脱颖而出,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臵

区委始终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明确的目标。2001年,区委及时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两镇党政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狠抓落实,形成了以35岁至40岁左右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二是坚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有良好的环境。区委要求全区领导干部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辇、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落后观念的禁锢,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观念,在全区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识才用人环境。三是坚持选拔年轻干部有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市场。2001年以来,提拔优秀年轻干部 81名,丸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注入了活力。

二、强化措施,优化机制,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步伐

为改善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区委责成组织部门定期对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充实,着力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上加大力度。

1、提高年轻干部理论素养,为年轻干部“补脑子”。一是发挥区委党校培训基地作用,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严格执行在职自学理论制度。每年年底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2、提升年轻干部实践水平,为年轻干部“扶梯子”。区委为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增强年轻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的地方挂职,培养年轻干部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年轻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对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的年轻干部,采取轮岗、交流的方式,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把年轻干部培养成复合型领导人才。

3、疏通领导干部流动渠道,为年轻干部“腾位子”。一是坚持执行离退休制度。凡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二是坚持“改非”制度。凡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的领导干部,一律转任非领导职务,并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坚持下来。三是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对政绩不佳、群众意见大,经考核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采取免职、降职、辞职等办法,让其从领导岗位“下”来,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干“腾出位子”。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干部“搭台子”。区委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注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如区检察院2000年推行竞争上岗,一批年轻干警走上领导岗位,促进了全院工作的开展,区检察院先后被评为全省和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

5、探索年轻干部选用方式,为年轻干部“加凳子”。针对少数单位或部门领导职数已满,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增添力量的情况,区委采取“先进后出,逐步调整”办法,促使年轻干部早日成才,早日担当重任。

三、提高认识,营造氛围,为培养选拔女干部创造良好条件

多年来,区委几届班子都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一届接着一届抓,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做法,曾经两次在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培养女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妇女干部特点,注重在培训、进修、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女干部政策性保障和倾斜,区委及组织部门先后制定了 《田家庵区妇女发展纲要》、《田家庵区妇女干部培训规划》、《田家庵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意见》等,加强了对女干部的定向培养和选拔,为女干部施展才华,脱颖而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发展空间。目前,全区共有女干部2548名,占干部总数54%;区中层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占 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占45%。

四、明确目标,抓好落实,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

近年来,区委重新修订了 《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坚持“数量不减、标准不降、量才重用”的原则,采取先进后出、预留职数和交流调配等方法,对女干部能安排实职的不安排虚职,能安排正职的不安排副职,同等条件优先使用,为妇女干部成长搭桥铺路。

一是培养女干部时,坚持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做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并重,双管齐下、着力提高妇女干部自身素质。把妇女干部培训作为重点班次,同时,有计划选派女干部到基层任职,熟悉基层工作情况,为女干部拓宽视野、串富阅历创造条件。此外,区委注意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女干部中发现人才,调入区机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近三年从基层交流到区机关女干部7人。

二是选拔任用干部时,把女干部与男同志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敢于把女干部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使用,敢于把优秀的年轻女干部放在“一把手”岗位锻炼,敢于破格启用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女干部。目前,区直有22个部门正职均是女性,这些部门工作多数在省、市处于领先位次。

三是在换届时,严格按规定确保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不降。2001年区委换届和2002年区人大、政协换届时,确保每个班子至少有 1名以上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均超过上级规定的比例。两镇换届也实现了党政班子均有1名女干部的目标。

四是在日常干部调整中,坚持“出一进一”,确保女干部数量不减。全区女同志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女性领导干部达60%以上。

我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委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力度,力争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造就—批高素质青年农民

凤台县人民政府

我县参与实施的国家农业部第二批“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始于2001年10月,现已结束。三年来,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第一,“培训工程”转变了乡村基层干部对办培训班的看法。过去,各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少,但多数基层干部不认同,甚至有误解。这次培训,我们动的是真格,从筛选学员、挑选教材、精选教师到培训方式都作了精心安排。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县级集中培训与乡镇分散授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场实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实践相结合;而且整个培训工作不让乡镇、村和学员个人出一分钱,避免了办班就是收钱之嫌。基层干部对办培训班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培训工程”增强了农民兄弟对接受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班开班前,我们也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但一些青年农民看同乡外出务工能挣大钱,加之对培训班的认识不够,因而驻足观望的多,踊跃报名者少,结果到开班时招收学员还不到2000人;培训班开班一周后,通过学员回村亲口讲述培训班带来的益处和相互感染,许多青年对此产生了好感,参加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一时间,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大家争先恐后,前来补办报名手续者络绎不绝。县化肥厂的桂林等16名青年放弃在城里的工作,岳张集镇的高志满等21名外出务工青年放弃在沿海开放城市待遇丰厚的工作岗位,加入了培训班队伍。培训班结束后,看着多数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一些青年至今仍在懊恼,后悔自己没参加这期培训班,并一直与我们保持着联系,准备参加下期学习。

第三,“培训工程”提高了现有青年农民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加这期培训的3000多名青年,60%是近年刚从学校走上社会的,他们虽然在学校学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到生产实践中大多用不上,而用得着的没学到,表现为高分数、低技能。而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和提高,学员顺利结业,并熟练地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在他们的生产实践中,有近千名学员成了种养大户,700人成为科技示范户,940人成为农村经纪人,1240人成为“田专家”、“土秀才”,62人成为劳务致富能人,多人被县以上单位授予“农民致富带头人”称号,其中李克照、童守家等被授予“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第四,“培训工程”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轻人有朝气,接受新东西快,敢想,敢试,敢干。这些学员中,有的进培训班前就是一方“小能人”,有的参加学习还不到一个月就跃跃欲试,他们或种植,或养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见效极快,目前已成为我县一支发展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骨干力量。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关键,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县、乡两级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常务副县长挂帅,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县蔬菜办和县林业、水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别成立了专业教研组,配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搞好培训教学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实施操作规程》和《项目管理办法》,拟定了组织管理、教学管理、考试、考核、发证等各项规章制度,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乡镇,加强指导。

二、抓基础,舍得投入,完善各项教学设施建设

为保障工程实施,我们在财力和办公条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县培训办挤出两间办公室,购臵了电话、微机、科技光碟,投入十万余元装修了多功能的培训中心;各乡镇就地取材设臵了2-3个培训教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八一”林牧场、新集科技示范园、钱庙良种猪繁育场等10个单位作为这批青年农民培训实习基地,先后组织近160次的实习培训。从安农大、安徽农师院、县农委、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和县农技中心、水产中心、林业中心、园艺场等单位选聘了103名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安排到相应专业授课。同时,坚持标准,各乡镇从农技综合站选派l-2名技术骨干参与本乡镇培训,负责本乡的教学辅导工作。

三、抓先导,发挥媒体辐射面广、影响面大的优势,注重舆论宣传

县电视台、各乡镇广播电台,都对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动员会和启动仪式作了全程跟踪报道和专题宣传,以提高广大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和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好的典型、成功的做法我们都及时予以宣传报道,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主办了《凤台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简报》,前后共编印10期,下发到各乡镇。

四、抓根本,精心安排,周密实施

根据培训工程的整体要求,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我们经过调研,决定先开设现代农业(包括优质种植、大棚蔬菜专业)、畜牧、水产、果树等5个专业(每个专业开设3-4门课),共招收3013名学员。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我们严把教材、教师、教学方式“三关”。订购或编印各类培训教材近万册,满足了培训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实效。优秀学员、“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李克照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大力发展养殖业,将原来的“克照孵化场”发展壮大成为“凤台县克照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肉鸭800万只,他采取“公司+经纪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了3000户农户致富。学员、青年农民詹同连边学习边实践,以拯救珍稀物种淮王鱼为主攻课题,拉动种苗和商品鱼生产,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年创利润60万元,其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家园》、《走进淮河》栏目的报道。关店乡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班后,大搞无公害蔬菜生产,在他们的带动下,该乡蔡庄等村家家户户发展蔬菜生产,现已发展成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单就种莱一项,每户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带动我县农业生产质量明显提升。小麦优质化率达65%,水稻优质化率达100%,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形成,我们先后获得了“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优质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多项荣誉。这些,都浸透着3000余名学员的辛勤汗水,得益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新集事业全面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运用市场机制建设起来的以煤为主、煤电并举的国有大型一档煤炭企业。公司于1998年8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不断致力于人才工作的管理创新,带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全面升级,推进了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开发企业第一资源

国投新集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管理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立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体系,构筑新集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智力平台,开创了新集事业的崭新局面。

1、充分发挥管理信息化优势,打造企业人才资源库。国投新集公司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优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积极开发应用“朗新”人事管理软件,保证了员工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在人员管理模块,利用查询功能,分别按照职称、专业等设臵条件,建立了各类人才动态信息库。充分利用人员管理、统计报表和报表设计等功能,建立了公司各类人员一维、二维和多维统计方案,从而及时掌握全公司各类人员人才结构,为合理开发和配臵人力资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2、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公司逐步强化并规范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管理与发展创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大环境。2000年,公司制定了公司 《人才战略实施纲要》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并针对公司面临的新的形势及新的市场变化,逐步规范完善。《纲要》通过在具体的人才管理工作中的实施、运用,为公司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目前公司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464人,占公司全体职工比例的31.49%,其中高级职称99人,中级职称的523人,人才结构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煤矿集约化经营奠定了智力基础。

二、创新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释放人才创造活力的环境

公司既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重视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创造了生动的人才工作局面。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公司按照转变职能、减少层次、精干机构的原则,对公司和所属矿厂组织机构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把总经理的依法用人权同党管干部原则结合起来,先后对公司副总及其以下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民主考评、择优选拔的制度。近三年来,公司面向全矿区,先后拿出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长、总工办主任、部门经理等75个职位和岗位公开选拔聘用干部。尤其是在公司机关的机构调整中,先后推行了“逐级聘任制”和“全员下水、分头上岸”的做法。通过公开竞聘,有180多名不同职别的员工走上新的领导和管理岗位。

2、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公司与职工之间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调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劳动组织整顿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在推行内部竞争上岗制度过程中,对在岗职工进行岗位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制,采用综合考核与竞聘上岗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实行转岗或下岗培训、轮训。2002年底,公司在新集二矿的两个综采面就精减用工146人。

3、在分配制度上,推行价值工资制度,建立收入能增能减、岗变薪变的机制。公司从2001年起建立了多元化的岗位价值工资体系,该分配体系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人才价值为激励、以企业经营效益价值为最终依据,确定工资标准,科学地将技能高低、价值大小、贡献多少纳入到工资分配中来,重点体现向知识分子倾斜、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在岗位价值的测定过程中,充分体现知识的份量。

三、以能力和绩效为核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公司以人才开发理念为指导,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及建立健全人才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尝试。

1、遴选关键岗位突出人才。2002年,公司全面推行实施关键岗位突出人才激励措施,在公司范围内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重点向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倾斜,评选对象为技术上的“尖子”、关键岗位上的“领军”人物,评选严格执行推荐、审查、评议、测评的程序。公司为“关键岗位突出人才”称号获得者发放岗位价值工资30%的人才津贴。公司已累计发放人才奖励金额314万元,有1024人次获得嘉奖。同时,公司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岗位突出人才分期、分批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档案,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受表彰人员“金牌”员工意识和社会光环效应。

2、设立“伯乐奖”促进“导师带徒”活动开展。为鼓励导师带徒,消除导师保守心理,对举才荐贤、甘为人梯、传帮带工作出色的“伯乐”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3、定期召开科技大会,切实提高科技知识分子待遇。公司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拿出50万元对在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科技知识分子进行奖励,对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予以表彰、奖励。2000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取得科研和先进技术推广成果36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成果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项目182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73篇。2001~2003年,公司收集科研、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共389项。

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企业与人才的全面发展

公司一直把人才的开发过程当作是资本的投资过程,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把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制定出公司的人才培养规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评聘工作体系,为公司构筑起人才管理的崭新框架。

1、多种渠道并举,加快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公司规定,所有员工每年必须接受为期半个月的职业培训。副主管以上干部,每年必须进行为期200-300个学时的管理理论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并参加达标考试;信息管理、证券、金融、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急需中层管理人才,分批定点送出去培训,公司紧缺的电工、机工及关键岗位技术人员,采取岗位培训,签订导师带徒合同的办法,进行岗位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中

层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公司先后选送了两批共7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天津进行为期半年的MBA核心课程培训,努力探索公司高层培训的新路。

2、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级晋升“第二通道”。在总结以往职称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公司2003年又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在公司工程、经营管理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了一批符合岗位专业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职称评聘的有关制度、程序及实施细则,为建立公司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三大体系”,规范建设员工队伍。在企业内部,设臵行政管理人员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和普通员工系列等多条平行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使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的人员,通过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实现行政管理职位的晋升;另一方面可以使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提升,引导其走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道路,也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和报酬,体现自身价值。充分调动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为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国投新集公司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率先在全省煤炭行业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创造了新的途径,提升了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水平,为新区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新经济时期的市场竞争已逐步从自然资源转移到人才资源方面。国投新集矿区正在实施企业内部专业化、市场化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的变革创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走出人才强校新路子 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自1988年创办以来,按照“办火事业吸引人,搞活机制激励人,运用真情凝聚人”的思路,努力培养和凝聚了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全校现有专任教师23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占50%,“双师型”教师占25%,还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2名外籍教师和100余名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优秀人才。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建设日新月异,新生来源充足有余,毕业生供不应求,走出了一条人才强校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创业平台,办火事业吸引人才

人才的进入要有载体。学校坚信“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根据当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形势和省、市教育的状况,制订出学校“十年发展目标三步走”的战略。2001年学校升入高职后,又提出实现“三个转变”、实施“三大建设”、处理“四个关系”的高职办学新举措,朝着实现2010年万名在校生规模的新目标迈进,努力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

1、咬定每一个目标,根据需要吸引人才。创办伊始,校领导一面筹措办学资金,一面广泛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状况,据实制订了学校十年发展目标,提出“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步(1988-1992): 四年创业上规模,学校占地面积50亩,校舍面积达15000平方米,在校生规模 1500人;第二步(1993-1995): 三年兴业大发展,创企养校,新建图书楼、实验楼,改善教育设施;第三步(1996-1998): 三年优化上台阶,学校占地面积达230亩,在校生达3000人,各类资产累计8000余万元,办学条件达到省级重点中专水平,启动大专办学。

2001年6月,学校升格为高职,更名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办学目标,努力把学院办新、办优、办特、办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新的办学目标,新的工作举措,使学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富有教学管理实力的高层人才。其中,有主持过国家级数十项重大科技项目,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有高校退休高级管理人才,学术造诣很高的硕士生导师。这些高层次人才汇聚而来,在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踏实每一步脚印,适应发展吸引人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改革的年代里诞生,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激发活力,产生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扎实走好发展的每一步,才能保证事业的不断兴旺发达。升入高职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规划了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宏伟蓝图。学校按高标准要求种植好一草一木,设计好一砖一瓦,营造好每一处环境,构建好高素质人才队伍,激活人才资源。先后出台了 《关于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术骨干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在加强教师送培、读研、进修的同时,不断通过媒体、人才市场面向社会选聘英才,既引进全职教师,也引进兼职教授;既有为我所有的人才,又有为我所用的人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扎实推进宏伟目标的实施,使广大教职员工看到学院发展前景,凝心聚力,共创伟业。

二、创新人才机制,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学校每年毕业进来的大学生和引进的人才来自四面八方,他们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的抱负,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学校注意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使用、培养、晋升人才机制,让他们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1、实行竞争上岗,逐级择优聘用人才。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因事设岗,按岗位定编,因才用人,择优聘任。我校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试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学院实行三级管理,各级岗位每年进行一次评估设定,因需要而增减。各岗人员都要打破身份界限,重新聘任,不论进校的早晚,大家都处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打破岗位界限,教职工可以自由应聘岗位。采取逐级聘用的办法,一级对一级聘任,一级对一级负责。部门掌握聘用自主权,根据部门需求和岗位特点,可以实行高职低聘,据才而聘,择优使用。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实际需求来设臵岗位,合理配臵人才,避免了岗位职能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各级各类人才在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臵。

2、实行分类考核,绩效挂钩激励人才。学校坚持根据岗位工作性质任务的不同,对各类上岗人员都制订出了不同的考核细则和办法,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相结合,相互考核与上下考核相结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考核结果,评定考核成绩及档次,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实行绩效挂钩。岗位聘任与业绩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不同层次的受聘人员“按劳取酬”,“按绩受奖”,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使岗位聘任真正富有生命力。

3、加大培训力度,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和人才的老化日益加快,为此,学校注意坚持引进和培训“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断地吸引新的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培训原有人才,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学校采取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对已有的人才进行培养教育。升入高职以来,就先后向国内知名高校送培读研30余人,在国外安排访问学者2人。去年以来,各类进修深造的人才陆续返校,其中有9人已晋升为副教授,15人晋升为讲师,使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加大感情投入,用真情凝聚人才

多年来,学校注意用事业留人、用灵活的机制和适当的待遇留人,更注意用感情留人,形成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用真情凝聚人才。

1、班子真心共事,形成凝聚人才的氛围。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是在创业艰苦阶段走到一起来的,大家都特别珍爱自己的学校,珍惜共事的缘分,言差语错,谁也不去计较,长长短短,谁也不去当真。这些年来,校领导班子成员,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廉洁自律,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注意把利益让给职工,把困难留给自己。实践证明,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人心凝聚了就形成了合力,全校上下想改革、谋发展,每一个人都力求把各项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学校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坡。

2、领导真情待才,创造凝聚人才的条件。知识分子最重情字,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待人。如新引进的教师在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上、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产生一些波动情绪和畏难思想。学校注意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体贴,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五年前中专办学不景气,学校资金捉襟见肘,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没有资金采取借贷、集资和及其主途径,建造教师安居工程楼,配套好锅炉房,冬季及时供暖,让教师安居乐业。校领导还注意用学校的远景规划和改革措施凝聚人心,使新老同志、外地和本地的教师都能精诚合作,形成合力。领导对人才有真情,人才干事才会有真心。全体教职工感到在这里温暖和谐、向上、事业蓬勃,他们为自己能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环境而感到幸运。

3、诚心尊重人才,打牢凝聚人才的基础。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更要尊重人才。随着学校的升格发展,一些高层人才陆续来到学校工作,这是我们的需要,也是他们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看重。这些人中有的是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有的是年富力强的业务精英,学校要再提升层次上水平,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要充分尊重他们。这些同志来到学校后,校领导首先诚心为他们服务,在服务中虚心学习。一是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推心臵腹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经常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相互切磋砥砺,让他们献计献策,解决教学和管理上的重大问题。这些高层次人才来校后,校领导和他们以诚相见,时间长了被他们视为知己,对学校的工作也都十分的倾心、用心。

回顾过去,我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辟了高职教育的新天地。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走好人才强校的新路子,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把学校的各方面环境优化、条件优化,成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乐土,同时注意多提供让人才有知识更新的机会,充分创造条件,让人才安心工作,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事业办得更好,发展更快。

以引进人才推进经济开发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7

会议提出:要加大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口粮安全, 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

专家解读:未来农业主要问题是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八大就提出,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 而长期以来, 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未来, 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补齐四化的“ 短板”, 需要农业生产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

姚景源:农业要由传统农业走到现代农业。现在的问题主要不是产量的问题。 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就是怎样使农业的产出能在稳定数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益, 进而使农民进一步增收, 也就是说, 使农产品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加值。这又涉及农业的生产方式问题和诸多科技问题。应当说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发展方向, 确实应下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

二、让农民进城买房:农民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城镇化, 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 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扩大有效需求, 消化库存, 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 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 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专家解读:政府应想办法帮农民进城买房

能就业的地方, 买不起房子;买得起房子的地方, 又缺少就业机会。 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对现实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 要解决这一矛盾, 需要政府出面, 探索提高进城农民工购买力的途径。

叶兴庆:政府在这中间能起到什么作用?一是尽可能地把进城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的保障范围。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 帮助一部分对未来有稳定预期、愿意在城镇生活的农民, 让他们有购房的能力。第二, 农民配置农村的宅基地、农房, 在城市买商品房时能够相应地扣减土地置放金, 这样就能够降低农民在城里购房的成本。上海、重庆很多地方也在做, 这是政府帮助、提高进城农民房屋购买率的很重要的创新性做法。我想这方面应该有这个潜力。中国著名房地产专家、 清华北大MBA总裁班教授陈俊认为, 帮农民进城买房, 这是把市民和农民一视同仁的表现。

陈俊:政府帮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的举动, 表明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当作刻不容缓的大事, 已经把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和平等对待农村、城市居民当作一项基本国策了。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这十年来, 农村居民日益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别是新生代农村居民大都受过高等教育, 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帮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可以大大增强城市活力, 可以增强各个城市的差异化。

三、精准扶贫+ 社保兜底:7 000 万人可脱贫

会议提出:要保障民生, 兜住底线。要扩大有效供给, 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专家解读:可以精准帮扶和社保兜底

今年的中央扶贫会议提出, 到2020 年, 要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 所有贫困县“ 脱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要精准帮扶, 兜住底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指出, 通过精准扶贫和社保兜底, 七千万人如期脱贫应该不是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等 篇8

权威专家认为,由于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收入分配改革、楼市调控、财税和金融改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将成为经济热点。

金融

货币政策转向

从“适度宽松”到“回归常态”,近日来央行领导人在各个场合的密集表态,暗示着我国的货币信贷政策转型已经悄然启动。虽然不知道央行手中的牌将按何种序列打出,但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无疑是其核心目的。

专家分析,“稳健”的含义比较多,但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偏紧。紧缩的前提是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所以明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整体来看上半年会较紧,打压通胀,下半年可能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会有所放松。

产业

光伏发电产业加速发展

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在北京召开会议,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动员部署,并公布了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名单。

会议公布了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名单,分别是:北京亦庄经开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天津中新生态城、深圳高新区、河南郑州空港新区、安徽合肥高新区、山东德州经开区、江西新余高新区、湖北黄石黄金山开发区、湖南湘潭九华示范区、河北保定高新区、辽宁鞍山达到湾开发区、浙江长兴经开区。

财政

财政部:

做好三项工作稳定物价

财政部近日表示,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变动而受到影响,切实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实现稳定物价与保障民生的双重目标。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召开的进一步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包括要建立与民政、发展改革、统计、物价、农业等部门顺畅的沟通机制、快速的反应机制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密切关注物价特别是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及时研究制定应对方案,及时掌握政策执行效果。

税收

内外资企业税费统一

国务院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我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至此,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面统一,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被彻底终结。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是公平税费负担,促进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

事件

屏南财政局招聘“量身定制”

近日,福建屏南县财政局下属的收费票据管理所一则公开招聘启事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据了解,这次招考只有一个人报名,并且因此无须考试而被直接录取。而招聘条件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士学位”。

在网友和媒体质疑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招聘条件为某官员女儿“量身定制”后,屏南县财政局局长游代进以“工作失职”为由向县政府递交辞职报告,被聘用者之父、福建省宁德市副厅级官员陈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社会公众的深深歉意”。

人物

周小川再度入选

《外交政策》年度思想者

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12月刊评出2010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作家韩寒等上榜。

据报道称,周小川的排名从去年的第九跃居至今年的第四。《外交政策》媒体总监卡尔(Rebecca Carr)称,周小川曾提出用一种国际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也成功地带领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面对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意见,他表示希望用西药的方式在一夜之间解决问题不切实际,用中式方法多管齐下慢慢调理才是上策。

模式

齐齐哈尔:农村妇女小额货款逾2000万

目前,齐齐哈尔市已有几百名农村妇女,通过办理小额贷款开始大胆创业,全市办理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超过2000万元,受益项目覆盖种、养、加和商业服务等。齐齐哈尔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推出T--些操作性强的担保方式,依托当地重点产业,以扶持妇女“六兴家”典型为主,推动农村妇女自主创业,从而带动就业。

在贷款操作过程中,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小额贷款服务网络,开展宣传、培训l、调查等工作,开通咨询专线,接听咨询电话2000多人(次),印制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明白卡”3万份,免费向县区发放。为方便妇女贷款,各地进一步完善联审、联办机制,放宽贷款条件,简化操作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开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提高发放效率。

声音

“个人所得税恶化了收入分配”

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日呼吁,推出个人所得税体制改革。在他看来,个人所得税不仅没有帮助改善收入分配,反而是恶化了、压抑了个人劳动所得的增长速度。

他表示,个人所得税体制本质是工资税,资本投入、资本所得基本上不交税,劳动工资反而收税,“这么一个体制在全世界各地都极其少见的”。

李稻葵认为,个人所得税压抑了个人劳动所得的增长速度,减少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数字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8.9%”

一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12月1日提前发布了《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将在今后两年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其中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计为8.9%。

报告指出,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复苏乏力,发展中国家在今后两年将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但增长势头会有所减弱,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7%降至6%。减缓的原因既来自国内宏观政策的逐步收紧,也受到主要发达国家复苏缓慢的影响。

输家

2010年美国经济:三大隐忧未除

2010年,美国经济实现本轮衰退结束后首个全年增长。消费取代库存调整,重新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表明美国经济正在回归常态增长轨道。但失业、房地产市场和债务问题等影响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威胁并未消除。

2011年,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将是刺激就业和加快经济增速。不过,前期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美联储货币政策,以及国会中期选举后政治生态改变等都将成为明年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

赢家

印度3年内增速或超越中国

印度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8.9%,高于分析师们有关同比增长率将不及第二季度8.8%的预期。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此前曾预测称,尽管一场严重的干旱影响

农场生产并推高食品价格,但今年印度经济的增长率仍可达到8.5%,超过去年的7.4%。辛格预测,受国内旺盛需求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率有望在未来两年达到10%,与中国媲美。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测,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在三年内或超过中国。

南非政府批准新农村发展战略

南非政府11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保护新兴的农业实体,南非内阁已批准了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帮助存在财务困难的农民渡过难关。

南非经济发展部长易卜拉欣·帕特尔表示,南非国会已将农村经济作为南非经济新的增长点。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制订了农村发展5年计划,将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粮食安全和土地改革上。

欧盟考虑改革增值税

欧盟委员会12月1日开始征求公众意见,以便为启动欧盟增值税改革奠定基础。欧盟现行增值税体系被指过于复杂,给纳税人和政府部门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而一些制度漏洞更为偷逃税提供了可能。

欧盟希望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了解民众和企业是否支持对增值税体系进行彻底改革,以及欧盟成员国今后在对产品和服务征收增值税时,是遵循产地原则还是销售地原则。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欧盟委员会提出,是否还有必要对一些特定行业适用较低的增值税,应当如何改革才能有效防止税收欺诈并减轻行政负担。

印尼成为亚洲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印度尼西亚中产阶级的时代来临。印度尼西亚位居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现为亚洲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未来十年印度尼西亚将有6000万名低收入的劳工进人中产阶级,消费潜力惊人。

继印度和中国之后,中产阶级崛起将使印尼成为增长快速的消费者市场。看好印尼成长潜力的大型零售商、银行、汽车制造商、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产品业者,纷纷在今年呈报创纪录的获利绩效。

澳大利亚警惕房产泡沫

澳大利亚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今年早些时候就曾在内部警告说,澳住房市场可能存在泡沫,存在房价骤降、泡沫破灭的风险。鉴于政府和央行一直否认住房市场存在泡沫,这一消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该财政部官员史蒂夫·莫林指出,泡沫破裂的风险可能来自‘外部冲击”,也可能来自支付能力、债务水平和市场预期的变化。这些因素一旦发生逆转,极可能引发动荡。

西班牙稳定市场再出重拳

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12月1日在议会表示,政府将于3日出台新的一揽子经济政策,以缓解市场恐慌情绪。这已是西班牙政府今年第四次出台类似政策。

萨帕特罗此次宣布的一揽子经济政策中很大一部分是“熟面孔”,它们或是散落在尚处于审议之中的其它改革措施中,或是已审议通过但还未实施。比如,私人职业介绍所的规范化原来归在劳动力市场改革方案里,而帮助个人快速建立公司的措施则属于目前搁浅的可持续经济法。这些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推动航空和彩票业私有化的政策。

悲观

欧洲债务危机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12月2日在此间表示,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依然严峻,但欧盟对爱尔兰采取的救助计划会帮助其很快摆脱危机。

然而,卡恩表示,“目前欧洲面临的危机形势依然严峻,”爱尔兰和希腊“正处在深渊的边缘”,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也岌岌可危”。欧盟中央银行已经宣布将再度购入欧元区国家国债以遏制债务危机蔓延,维护欧元稳定。

卡恩同时表示,目前亚洲新兴经济体、南美地区和一些非洲国家经济充满活力,增长势头良好,一些亚洲经济体显然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他同时提醒,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警惕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胀等一系列问题。

乐观

高盛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4.6%

高盛集团12月2日发布经济预测报告,该报告上调美国和全球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至2.7%和4.6%,并预计2012年经济增速分别为3.6%和4.8%。

在该报告中,高盛集团对美国的经济增速、失业率和通胀水平给出了预测。高盛的分析师认为,美国的经济前景从过去几周看来愈发显得光明,正是基于此,他们预测美国2011年的GDP增速将会提升。相比较其他组织所给的预测数据,高盛的预测数据相对较高。

2010年四月刊:农村金融的生意

有些元素想想就让我们激动,譬如农村、金融与生意。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是农民个体、农村金融组织和政府作为上来讲,农村金融都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和极富挑战的‘I牛意”。

如何激活这个理财链条上的各个理财主体,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崛起?从2006年开始,江苏财政就开始研究激活农村金融的可行路径:第一,以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市场。第二,激活农村金融组织,特别是农信社成功改制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做大做强。第三,要赋予农村平等的金融权。

反应:不无巧合的是,财政部、国税总局随后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农村金融的发展。

2010年六月刊:环北京经合区畅想

提及环抱北京的河北各县(市),我们首先想到的词汇是“贫困”。没有人会否认这些县市为首都的发展和稳定作做出的巨大牺牲,而这些牺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环抱首都的光环却深陷落后的尴尬,这是一副多么不和谐的区域图谱。

目前,国家正在推动《京津冀都是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且不管何时出台,对北京来说,都要解决自身城市圈的和谐发展问题,而解开环北京发展之路,或许可以从行政、经济、财政等诸多体制着手,形成一个以中央为主导、北京和河北参与的“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和机制。

反应: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河北随后启动了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

2010年八月刊:养命钱增值纠结

社保基金收益跑不过CPI,“贬值”似乎是现在社保基金最大的软肋,也是舆论口诛笔伐的焦点。

不平、不明、不灵,这是现在我们现有的“不完备”社保制度的现状。不平,是参保基数刚刚达到——或者尚未达到城镇人口的40%,低收入人群、农民工、灵活就业人群几乎完全无保。不明,是投保回报不明,投多少钱拿多少钱连社保局长都算不出来,谁愿意参与?不灵,是便携性严重缺失,一个县覆盖的几十平方公里就是社保的全部地区,手机尚可漫游,现在的社保制度则缺少便携性。

反应:主流媒体继续“口诛笔伐”。

2010年十一月刊:财政的“说”法

所谓声音,人人都有。但我们看到的财政,在镜头面前往往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即使站出来,也大都是个沉默的背影。

不出面,不理会,不张扬;不好说,不能说,不会说。这可以表述为财政的媒体形象。于是,猜测;于是,误解。

我们相信,财政的声音,是消除猜测的最好方式。我们也相信,财政的声音,可以让所有误解变成理解。关键是,财政需要找回自己的声音;或者说,需要寻找财政话语权。

上一篇:穿越时光作文下一篇:信息系统集成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