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共7篇)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篇1

2013年12月25日14:19山东商报

2012年12月21日至22日

要点:“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2011年12月27日至28日

要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

要点: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

要点: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

要点: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严格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要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

要点: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

(原标题:十七大以来历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篇2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回应了人们热切关心的形势判断、政策基调、主要任务、重点难点等重大问题, 可以用五大任务、四个“牢牢把握”、四个“保持”、四个“着力”来概括。

对于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中央认为,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困难和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形势, 适应新情况新变化, 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我们认为, 四个“牢牢把握”是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六大工作目标的思想保障和思想遵循;只有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行走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四个“着力”, 具体说, 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着力”与四个“牢牢把握”紧密关联, 内容上是一致的, 但侧重点不同。四个“着力”是从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抓住重点来说的, 重在落实。四个“牢牢把握”是从如何坚持正确方向、确保不偏离轨道来说的。

四个“保持”, 主要是针对今年经济社会工作总基调而言的。中央明确要求, “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之所以强调“突出把握好”, 正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为了适时而稳健地推进改革, 为了在波动的世界环境中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中央用四个“保持”来强调“稳”的内涵, 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第一个“保持”是概括了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 后三个“保持”是阐述“稳增长”、“控物价”、“促和谐”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到四个“保持”, 是为了更好地“进”。“进”则是针对“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而言的, 具体说,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五大任务”是: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可以说, 五大任务是“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的具体抓手;而完成好五大任务的衡量标准, 就是能否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为此, 中央特别强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会议指出, 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 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我们认为, 此次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分析和部署, 不仅体现了扎实务实的精神, 并且有着极其重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做好今后的工作, 时刻都要坚持稳中求进, 时刻都要坚持稳定性、连续性、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时刻都要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对于资本市场发展, 会议上有三处表述值得关注:一是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段落中, 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二是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段落中, 强调“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三点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至少说明, 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重要, 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 资本市场改革要与宏观改革特别是利率汇率改革相协调。

“稳中求进”提法的真正内涵在于“机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焦点不仅局限于经济工作, 而是将今年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重点结合在了一起。会议提出, 为了“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 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从会议公报中, 很多人解读出“中央政府可以容忍经济增速放缓”的基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保增长”。市场预期货币政策不能转向适度宽松, 流动性枯竭局面难改, 股市当然以下跌应对。我们以为, 会议透露出了“不能容忍经济增速过快放缓”的战略意图, 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2012年货币政策的特点将是更加“灵活”, 房地产政策也将随机应变。正所谓名义上不变, 实际是“善变”。

为什么如此解读?“稳”的第一要义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且“稳”与“进”是密切相关的, 不进难有稳, 不进将错失“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注意到, 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都强调了“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才是重中之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哀鸿一片”, 欧债危机深不见底。正因为欧债危机的存在, 美债危机也可能浮出水面, 才使得欧美列强都需要中国, 对中国的追赶步伐会“适度容忍”, 加上伊朗、俄罗斯的平衡作用, 中国的发展并不显得那么咄咄逼人, 这就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实际意义。这个时期用好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可以再上台阶。

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是“求稳”, 保证社会稳定是必要一环。要促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促改善民生, 都需要钱, 而钱从哪来?中国似乎有的是钱, 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好像是全世界“首富”;但A股市场很差钱, 这大概也是全世界投资者统一的认识, 否则怎么会最熊呢?其实中国很差钱, 在四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加快的背景下, 上市公司市盈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小微企业生存困难, 国企也很缺钱, 财政收入怎么可能保持高增长?

10月份财政收入增长只有16.9%, 比一季度回落了近一半;11月份增长只有10.6%, 出现快速回落;而进入12月, 有些 (收入) 项目甚至已经出现下滑征兆。如果考虑到年末中央财政还将大量拨款弥补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亏空, 2011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要扩大内需、提高劳动者收入, 钱从哪来?必须实现优质增长, 高效增长,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这些都需要投入。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也需要钱, 钱从哪里来?靠发债券, 搞赤字?都不靠谱, 还是要保增长。

目前很多人一听“保增长”就与保房地产商连在了一起, 其实保增长只是保实体经济, 通过更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激活企业活力, 通过实体经济开工率的提高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使被流动性困扰的企业扭亏为盈。尤其要保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 还有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平稳。

对房地产调控不能松劲, 但也不能只靠限购限贷, 未来改变的一定是这种只靠非市场手段压制房价的局面, 要研究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重在改变思路, 强调稳中有变, 稳中渐变, 在市场交易活跃的背景下实现价格稳步回落。现在各级财政都没有钱, 保障房无法按计划完工, 同时, 我国各大城市已经积压大量商品房, 现在还有更多的房子建好了, 却卖不出去。怎么平衡两者的缺口呢?政府通过赊欠或发行特种债券的方式收购开发商的商品房, 当然是低价收购。这就是平准, 可以搞活滞压在房地产市场的大量资金, 也可以少建很多“建成负担”的“保障房”。将建设保障房的大量资金拿出一部分, 用于开发全国住房联网系统。这个网一建, 全国房价肯定大跌, 政府正好低价收购将建设保障房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还是那句老话:防范危机的前提条件是预见危机。现在再加上一句:防范危机的最好办法是求变。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预期就是: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稳中渐变。

“五大任务”对执政理念及操作提出要求

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工作任务来看, 短期内中央希望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中长期来看, 中央希望通过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寻找一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 确保“十二五”期间经济有效增长, 民生福祉持续提高, 经济战略转型基本完成。无疑, 五大任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全面升级发展思维, 采取切实措施打造以内生性增长为主动力的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 但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横向对比层面上看,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仍不乏亮色。去年前三个季度GDP保持着9.7%、9.5%以及9.1%的增速, 这在主要经济大国中非常难得。但不能不提到的是, 去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 更大层面上依然沿着既往的路径, 如何在增长中加快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依然是困扰各级各地政府的迫切命题。我们认为, 尽管“十二五”期间经济或许还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谁都知道, 如果不彻底改革增长模式, 不全面升级发展思维, 增长模式无法实现质的跨越, 粗放式的增长其本身的有效性与福利效应不仅不会与经济规模呈正相关, 还会导致既有增长模式弊病的进一步恶化;倘若中国经济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早在几年前就跨过了“刘易斯拐点”, 则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之后, 有可能会迎来痛苦的爬坡期。

另一方面, 正如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高度关切的, 中国经济面临的可能危险还在于:内外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外部发展环境的可能恶化, 使得中国在愈来愈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 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 中央特别提到要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万不可有任何疏忽。否则, 中国真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搭建完毕的情况下, 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而基于收入差距扩大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又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管理成本。事实上, 今天的中国, 经济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亦很严重,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 必须格外小心资产泡沫膨胀之后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如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局部风险的扩散和累积将有可能演变成系统的经济与金融风险, 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如若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 很有可能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定时炸弹。

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 如果不能找到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的相关动力, 不能有效调动各个层面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则今后五年乃至未来十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支撑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周期的红利与要素趋减的情况下,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既要着眼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结构调整与民生福祉, 更要正视宏观经济风险不断累积以及经济内外失衡持续加剧的事实, 致力于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相关约束条件, 切实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尤其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思路。

我们曾说过, 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应是一种内生性选择, 依赖于市场主体基于既有的约束条件追求成长空间的持续扩大。因此, 唯有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 且基于这种增长路径的财富积累能有序转化为民生福利时,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有经济学意义和国家意义。

这些年来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仍不彻底, 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未及时实现增长动力的切换, 相关改革进展缓慢, 尤其是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趋于停滞, 已成经济迈向内生性增长的最大障碍。

因此, 决策层在具体的政策施行中不应过于看重短期经济增长势头可能下滑, 而是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确立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总体思路, 来推进结构性改革。政府理应切实扩大竞争性投资领域, 让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也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为了使宏观领域的政策改革能更好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 政府亟需消除土地、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等价格方面的扭曲, 改变由行政机关定价或者受行政机关影响的定价机制, 真正做到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反映这些要素的机会成本。

我们冀望, 在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 政府既要通过制度改进和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更要切实把握自身转型的时间窗口, 着力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全面改革, 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形成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地, 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及相关的转移支付, 实现财富积累由政府、企业和部分个人向广大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适当转移, 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特征及政策着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外部需求减弱的背景下, 需要高度重视挖掘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潜力, 以此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中等收入人群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教育程度较高。教育程度越高, 就业的稳定性相对越强, 获得的收入也相对越高。二是城镇化。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 而且也是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从人口分布看, 中等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城镇。三是金融资产较多。中等收入人群的财产多以住房、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以及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 财产的金融化特征非常明显。

低收入人群消费倾向高, 但主要集中于基本消费, 如食物和衣服, 消费对产业带动作用不强。而中等收入人群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消费之外, 如耐用商品、汽车、文化娱乐等, 其消费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强, 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制约中等收入人群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就业稳定性下降。二是财产性收入下降。三是住房贷款利息负担也对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消费。比如, 引导企业采取减薪的方式替代裁员以降低成本开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团体消费, 允许企、事业单位通过代购卡形式发放部分福利费, 并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府以减免税费的形式鼓励中等收入人群的电动汽车或耐用品消费等。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强调经济增长基本面的稳健因素, 稳定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政策基调决定2012年楼市将继续深度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社会都关注的楼市宏观调控, 中央也确定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方向。

2011年, 以不断加码的“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为先导, 以渐行渐近的保障房和房产税为标志, 全国楼市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最严厉楼市调控持续将近一年后, 高企的房价终于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对于民众关于楼市调控会否放松的猜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工作, 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此番表态和中央之前精神一致,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央“铁了心”坚持调控, 限购、限贷的政策不会放松。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篇3

2010年12月中旬,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此前市场热议的宏观调控新信号已经确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等等。简而言之,“宽财政”和“稳货币”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思路,“调结构”和“防通胀”两大任务,而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防通胀”成为迫切任务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之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11月的CPI数据,涨幅达到5%,创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数据公布的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今年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5%。

东方证券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目前通胀压力有增无减,主要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出现趋势性回落,且引发物价上涨的因素正在扩散,从以往的经验看,随着涨价因素从农产品向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的扩散,以及PPI向CPI传导作用的加大,CPI可能会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因此,早在会议召开之前,新华社就指出,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是: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帐之间寻求持续平衡。果不其然,“稳定价格水平”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把好流动性闸门”等一系列有关措施成为了政策的重点。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实际上政府对于通胀的治理已经展开:货币政策的中期转向;对市场秩序的整顿,打击投机行为;对供给和流通体系进行了一些具体的调整,对农产品的成本进行补贴;对受通胀冲击较大的人群进行补贴,提高全体民众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资源等价格改革方案延后,等等。

刘元春认为,今年在一季度,CPI会持续高位;第二季度之后,CPI可能会出现回落。预计全年CPI走势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总体约在3.3%的水平,但是第一季度的月度数据会偏高,估计在4.5%。

“稳货币”意味着什么?

“稳健的货币政策”听起来很抽象,具体起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总监、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新法说,今年的信贷政策将做到“有保有控”,扶持一些产业,对另一些产业会减少投放规模;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的使用并没有上限,主要还是针对经济情况,例如看热钱、汇率、顺差等指标;而加息对经济的杀伤力比较大,应谨慎使用。

刘元春则表示,现在货币政策已经转向,要考虑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是相对偏松,还是相对偏紧?而这个取决于整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物价态势。“考虑到CPI涨幅已经破5,可能货币政策会相对偏紧。”他说。

至于货币政策的施行,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会轮番使用,已经达成共识,但是以那一种工具为主体仍有争议。刘元春说,从回收流动性来说,短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从中期来看,则加息和公开市场业务也是必要的手段。他预计,加息应该会很快提上日程,而今年的公开市场业务的力度会进一步放大。

货币政策转向对经济增长和投资有何影响?刘元春的意见是,虽然这会使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也会使投资受到一些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地方性项目受到约束),但是由于货币存量较大,这种影响还是有限的。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地抵消货币政策转向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2011年时“十二五”开局之年,投资规模应该不小。

资本市场会受到一些影响。首先它的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债规模会略有下降,央行票据的发行会增加,但是对股票市场来说,由于国家希望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来吸收流动性,IPO的规模会持续放大。

但是,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杜征征表示,加息使得资源配置能达到一个更优的状态,如果信贷投放的效率提高的话,流动性紧缩不见得是一个对资本市场的重大利空。

“保增长”不乏亮点

要保持复苏平稳地延续,关键在于财政,而今年财政政策的任务就是“稳增长”和“调结构”。张新法认为,今年的财政赤字绝对量会增加约1000~1500亿这样,财政支出会对社会薄弱环节有所加强,如新兴产业、农业、产业转移、教科文卫、水利和其它一些改善民生的方面。税收也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如资源税、房产税等。

刘元春表示,虽然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充足,经济复苏的基础进一步稳固,但是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究竟会恶化到什么程度;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出现重大变异;价格变化,特别是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也会使明年的状况比较复杂。对于这些,财政政策会起到较好的相机决策和对冲的作用,使GDP保持在9%~10%的较为合宜的区间。

“经济增长不乏动力和亮点。”刘元春说。他说,消费会高位运行,成为拉动增长的动力;虽然房地产投资下滑,但是“十二五”开局,包括新兴战略产业的出台,都会起到强劲的拉动投资的作用,投资反弹的空间较大。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篇4

第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49.11~1955.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选举产生

书 记:朱德

副书记:王从吾、安子文、钱瑛(1953年增补)。

委 员:刘澜涛、谢觉哉、李葆华、刘景范、李涛、薛暮桥、梁华、冯乃超

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955.04~1969.04)中共七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 记:董必武

副书记:刘澜涛、谭政、王从吾、钱瑛、刘锡五。常 委:吴溉之、帅孟奇。

委 员:李士英、徐立清、张鼎丞。

候补委员:王维刚、王翰、朱明、李景鹰、染国斌、龚子荣。

第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78.12~1982.0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一书记:陈 云 第二书记:邓颖超 第三书记:胡耀邦 常务书记:黄克诚 副书记:王鹤寿、马国瑞、王从吾、刘顺元、张启龙、袁任远、章蕴、郭述申、李一氓、魏文伯、张策。

常委:马辉之、王建安、王维刚、方志纯、孔祥祯、帅孟奇、吕剑人、刘型、刘建章、刘澜涛、李士英、李楚离、张子意、武新宇、周杨、周伸英、唐天际、曹瑛、曹广化、阎秀峰、韩光、傅秋涛、曾湧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了一大批在文革中被打倒或者靠边站的老干部,因一时无法安排党政领导,一般安排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挂职。部分曾经身居高位的老干部安排在中纪委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于是,第三届中纪委有正副书记15个,其他常委23个,其他委员98个。是历届中纪委领导成员最多的一届。

第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2.09~1987.10)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一书记:陈 云

第二书记:黄克诚(1985.09辞职)常务书记:王鹤寿

书记:王从吾(1985.09辞职)、李昌(1985.09辞职)、马国瑞(1985.09辞职)、韩天石。

常委:李之琏、李正亭、韩光、蔡顺礼。

1985年9月中共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同意

黄克诚、王从吾、李昌、马国瑞辞去中纪委领导职务。同时,增补王鹤寿任第二书记,韩光任常务书记,强国初、陈作霖任书记,包玉山、刘丽英、王德瑛、肖洪达、陈作霖、傅杰、强晓初任常委。

(1987.10~1992.10)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记:乔石 第二书记:陈作霖、李正亭、肖洪达。常委:王德瑛、刘丽英、郭林祥、傅杰。

第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92.10~1997.09)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 记:尉建行

副书记:侯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

常 委:王光、刘丽英、安启元、李至伦、何勇、彭钢、傅杰。

第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97.09~2002.11)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 记:尉健行

副书记: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

常 委:马馼、祁培文、李至伦、李登柱、赵洪祝、袁纯清、彭钢、傅杰。

第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02.11~2007.10)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 记:吴官正

副书记:何勇、夏赞忠、李至伦、张书田、刘锡荣、张惠新。

常 委:干以胜、马馼、马志鹏、王振川、刘峰岩、刘家义、吴毓萍、沈德咏、赵洪祝、黄树贤、解厚铨。

第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07.10~2012.10)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 记:贺国强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篇5

一、政协海林县第二届委员会

1986年4月7日至4月10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在海林镇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17名,列席52名。政协副主席唐志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李永宁作了《关于政协海林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县委书记马德在会上讲了话;魏珊县长作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主任刘景元作了《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县政府副县长孙登学作了《关于海林县198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7年5月26日至28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在海林镇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09名,列席31名。县委书记马德作了重要讲话。政协副主席唐志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副主席黄洁英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二、政协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

1987年10月23日至24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三届一次会议在海林镇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05名,列席36名。县委副书记刘庆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永宁副主席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意见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南明哲、副主席邢福昌、许东升、李永宁、周喜仲、潘洪君。

1988年3月22日至24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在海林县邮电局五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32名,列席44名。市委书记邹新生同志作了重要话。政协副主席许东升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李永宁副主席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受理情况的报告》。

1989年3月13日至15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在邮电局五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33名,列席29名。县委书记邹新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政协副主席许东升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副主席李永宁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受理情况的报告》。会上增选了王俊生等3名常务委员。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组织政协委员积极参加海林县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的决议》。

1990年3月1日至3月3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三届四次会议在县税务局七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33名,列席52名。政协副主席邢福昌致开幕词,副主席许东升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黑龙江省海林县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三届四次会议提案情况的报告》。补选郭玉芹为政协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县委副书记刘庆喜在会上讲了话。并就如何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及充分发挥政协整体功能作用,为试点县经济稳定发展做贡献提出了希望。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孙登学作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明》的报告。

三、政协海林县第四届委员会

1990年10月25日至10月26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县政府大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15名。县委书记孙登学作了重要讲话。政协副主席许东升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副主席李永宁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四届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海林县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南明哲、副主席许东升、郭玉芹、李永宁、周喜仲、潘洪君。

1991年3月6日至3月7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四届二次会议在县税务局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22名,列席44名。会议听取了许东升作的《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了李永宁作的《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第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选举产生了金桂兰同志为第四届常务委员,通过了会议各项决议。

1992年3月9日至3月11日政协海林县委员会四届三次会议在县政府大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45名,列席42名。会议听取了副主席许东升作《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了李永宁作的《协第四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四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四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选举产生了亓玉珍、焦增发为政协常务委员。通过了会议各项决议。

四、政协海林市第一届委员会

1992年10月7日政协海林市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在市税务局会议室召开,会期一天,出席会议委员140名,列席54名。会议协商并通过了《关于确认原政协海林县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为政协海林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的决定》;协商并通过了《关于继续执行原政协海林县四届三次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决议的决定》;协商并通过了《关于继续执行原政协海林县四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受理情况报告的决定》。会上,海林市市长刘庆喜作了《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把海林市经济迅速推上一个新台阶的报告》,市政协主席南明哲做了重要讲话。

1993年3月4日至3月6日政协海林市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在政府大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43名,列席47名。会议听取了副主席许东升作的《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了李永宁作《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四届三次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选举产生了陈玉禄为政协常务委员。通过了会议各项决议。

五、政协海林市第二届委员会

1994年1月25日至27日政协海林市二届一次会议在市政府大会议室召开。会上听取市委书记孙登学同志重要讲话;听取和审议《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协商讨论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994年海林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安排意见;选举产生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审议并通过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各项决议。

1995年3月9日政协海林市二届二次会议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牡丹江市政协主席王有江到会祝贺并发表了题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再创辉煌》的讲话。市委书记孙登学作了题为《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协作用,齐心协力,为翻三番,奔小康做贡献》的重要讲话。这次会议传达了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协商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补选了王忠录、李东坡、张国财、袁国栋四名同志为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

1996年2月29日至3月1日政协海林市二届三次会议在市政府大会议室召开。听取市委书记湛胜田同志重要讲话;审议了常委会和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协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协商了市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

1997年2月18日至19日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77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中共海林市委书记李庆文讲话;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所作的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协商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补选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通过了市政协副主席林义民所作的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第二届四次委员会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各项决议。

六、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

1997年10月21日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73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中共海林市委书记李庆文讲话;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所作的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林义民所作的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第二届委员会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选举了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通过了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

1998年1月15日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76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二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通过了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三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海林市委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政治决议。

1999年2月24日至25日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93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中共海林市委书记许传富讲话;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海林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海林市199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9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副主席周滨和所作的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补选了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市政协三届三次全委会议各项决议。

2000年1月24日至1月25日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81名。会议传达了黑发[2000]1号《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文件;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讨论了海林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海林市199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0年财政预算情况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所作的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三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补选了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的各项决议。

2001年1月17日至18日,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89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市委书记许传富同志讲话;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同志所作的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同志所作的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

务委员会关于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补选李学民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增补姚青山等十名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会上对2000政协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2002年3月6日至7日,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91名。市委书记荣利彬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加忠同志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说明;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赵凤君同志所作的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周滨和同志所作的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三届五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增选计砚东、李洪泉二名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补选仇方波、卢荣善、冯文贵、郑庆玉、胡艳萍、隋振江六名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增补车士龙等48名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会上对2001政协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七、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

2002年10 月24日,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98名。市政协副主席李洪泉同志作了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筹备工作报告;市委书记荣利彬同志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计砚东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主席;选举林义民、李洪泉、李凤江、刘春芳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选举王占义等29名同志为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会上新当选的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主席计砚东同志作了题为《合力创新,不辱使命》的重要讲话。

2003年2月9日至2月10日,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98名。市委书记荣利彬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加忠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说明;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计砚东所作的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林义民所作的市政协提案工作报告;协商讨论了海林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海林市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各项决议。

2004年2月7日至2月8日,政协海林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201名。市委书记荣利彬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加忠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说明;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协主席计砚东所作的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协副主席林义民所作的市政协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海林市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的各项决决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 篇6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 此次会议不仅布置了2015年经济工作, 确定了宏观政策取向, 更是细致描述了“新常态”下经济的总体特征, 并对长期增长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

会议在肯定经济工作成绩同时, 首次明确强调经济风险显现。会议称“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结构调整阵痛显现,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部分经济风险显现”。这样的判断基于对宏观经济长周期性调整的认识, 这不仅要重新认识短期增长中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关系, 更要重新厘清长期增长的动力基础。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确定调了中国经济转型新的路径选择, 也同时释放了经济政策信号。

第一, 改变对长期增长动力认识, 人力资本占重要位置。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 在技术给定条件下, 一国长期增长动力主要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提供, 即要素投入是长期增长关键因素。但在要素约束条件更加严厉情况下, 经济增长就需要内生动力。这次会议明确指出, “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这种提法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相符合, 中国将强调人力资本重要性。如果通过改革基础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制度, 中国依然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将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 这会维持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第二, 重新认识“三驾马车”关系。

长期增长靠要素、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 短期GDP的形成则要把握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关系。中国对现阶段消费和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深刻把握, 由此得出一个判断是, 通过改善供给端来适应消费新特点, 并以供给来创造消费。而供给的产生要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来实现。可以说, 未来的国内需求扩张模式是, 通过创新来增加供给, 进而创造需求。而中国政府对国际贸易模式也进行了反思, 认为传统出口增长模式已经结束, 寻找新的国际分工位置, 是中国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的重要前提。

第三, 揭示了经济风险, 意味着“去杠杆”政策更加明确。

中央首次明确表示, “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是首次公开承认依靠货币推动的增长已经形成泡沫化特征, 这体现在政府和企业负债率高企, 房地产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去杠杆”不可避免, 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因为急于求成可能导致泡沫破裂, 引发经济系统性风险。可以认为, 中国希望以长一点的时间降低负债率, 并通过房价的合理回调逐步消除泡沫风险。如果这样的判断成立, 那么中国经济调整需要较长时间结束, 待房地产市场出清, 经济泡沫化问题才能得以解决。这也要求政府妥善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 避免因债务危机导致房地产崩盘。

第四, 2015年宏观调控会加力。

尽管中央认为“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 但为了稳增长, 2015年宏观调控政策一定会加力, 即2015年政策力度应该高于2014年, 甚至出现短期“加杠杆”措施。一是财政政策要增加力度, 这可能体现在增加民生支出, 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排除政府会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既解决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也同时为货币发行创造完善的国债市场。二是货币政策会松紧适度。虽然还是谨慎基调, 但年初一定会更加宽松, 降准不可避免, 这一方面是改善流动性供给, 另一方面也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即以中国式“量化宽松”来改变市场预期, 从而刺激消费和民间投资。这也意味着, 流动性牛市仍然在2015年延续。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同于往年, 这是在对“新常态”定调后, 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宏观政策重新进行了梳理, 并接受了经济需要长周期调整的现实。而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指导下, 中国希望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和技术创新, 来启动未来一个更有质量的增长周期。

聚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篇7

2011年12月27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会议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讨論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論稿)》,全面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这次会议在我国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之年,也是在应对国际经济复杂严峻形势的关键时期召开,对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理論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财政的作用。会议强调,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2.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和政策导向作用,把社会投资热点和资本市场重点引导到农业科技上来,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会议提出,要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搭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拓宽农民工就业领域;改善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等,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4.坚持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会议指出,近年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等。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落实基层民主管理。会议提出,要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2.政府的职能。会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和完善农村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和谐稳定。

3.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行政。会议提出,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要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依法服务好“三农”。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执政方式。会议提出,实现“三农”发展稳中求进、好上加好,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再攀新高、农村民生继续改善。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坚持发展观点。会议指出,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做好2012年的“三农”工作,实现稳中求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

[创新训练]

1.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良种、农资等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同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这一过程说明( )

A.要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B.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C.完全市场化是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D.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弊端

2.上题中实行的粮食购销最低收购价,属于宏观调控的( )

①经济手段②行政手段③价格手段④货币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回答3-8题。

3.会议提出,要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这是由于( )

A.扩大村民自治范围有利于逐步扩大人民的权利

B.村民自治组织接受乡镇政府机构的领导

C.村民自治是我国乡镇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

D.发展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4.会议指出,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对于政府来说,就要( )

①审慎行使权利,科学民主决策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④落实好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会议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 )

①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②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借助于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农业工程设施,许多过去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高寒地带或不毛之地变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基地,为农业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创造了更多条件。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会议强调,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反映了(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解决问题无所谓先后和主次之分

C.一定条件下,两点論与均衡論可以有机结合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8.会议指出,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下列内容蕴涵的哲理与题干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②一般号召,个别指导③解剖麻雀,抓好典型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論稿)》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抓住科技进步这一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材料一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材料二 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民安居乐业;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1)材料一中的图表显示的经济信息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说明如何做好“三农”工作?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法知识说明加快科技创新对“三农”的意义。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C7.A 8.B

9.(1)①材料一说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过去有较大提高,但在科技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②第一,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引导社会投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①政府要履行好政治职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农村稳定。②政府要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完善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保证农业稳定发展。③政府要履行好文化建设职能。加大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好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④政府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上一篇:工作汇报写法下一篇:会务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