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1

(2010年7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公布2009及第二任期业绩考核结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上午我们安排了两个经验交流,中国五矿和华润集团分别介绍了关于并购重组、资源整合方面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这也是我们当前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启示。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讲四个问题。

一、上半年中央企业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同比加快1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6%;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增长35.2%。

上半年,125家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有119家,占96%;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有41家。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15家,占92.7%。其中,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在1倍以上。

——成本费用利润率持续回升。1-6月,中央企业成本费用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有91家企业成本费用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占73.4%;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2%,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上半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各项部署,深入研判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各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企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加大抢抓机遇力度,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中央企业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回暖的有利形势,普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中国建筑实施“大市场、大项目、大业主”营销策略,主攻高端市场,争得了一批大额项目。中航工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支线飞机等航空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东航集团抓住上海世博会机遇,发挥东航和上航重组优势,调整航线结构,增加航班时刻资源,提升核心市场占有率。一些中央企业利用自身信誉和业绩,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中国中铁、中材集团、中国建筑、中国商飞等企业与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主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上半年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共发行债券及中短期票据3941亿元。一些中央企业利用海外资源资产

价值处于低位和投资环境相对宽松的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远集团成功收购马士基公司持有的盐田码头10%股权。招商局集团成功控股澳大利亚托盘生产与租赁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了物流运输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化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武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黄金等企业加大海外资源开发力度,成功收购一批优质矿产资源,提高了全球配臵资源能力。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联合参与国际竞标,成功获得阿根廷等国家的大型铁路建设项目。中交集团、中冶集团、中国水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揽海外工程,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二是加大改革力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改制上市工作进一步加快,西电集团、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5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一重成功完成整体改制工作,99%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加快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和强化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中国大唐、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移动、东风公司、中粮集团、国投、中国节能、中煤科工、保利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建设规范董事会,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户数扩大到32家。新兴铸管集团、中国铁建等企业把建设规范董事会制度引入二、三级子企业,使出资人职责层层到位,责任层层落实。神华集团实施集团总

部与股份公司总部的整合,在解决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后母子公司双层董事会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内部改革取得新进展。中铝公司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11名高管人员,对所有管理岗位实施了公开竞聘。中国联通稳妥有序推进组织机构整合及人员队伍优化,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减少五分之二,二级高管人员精简19%。

三是加大重组整合力度,资源配臵效率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又有4组8户企业实施了重组,企业户数从去年底的129户调整到125户。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上海医工院实施重组整合,打造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中央企业医药产业发展平台。鞍钢和攀钢实现联合重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臵、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对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国建材大力推进重组过程中的管理整合,推广组织结构职能清晰化、系统对标优化和派驻辅导员制,提高了整合效率。一些中央企业加快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臵,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建筑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组建8家专业公司,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集团产业链。中船重工把与民船有关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形成比较完整的船舶产业链。通用技术集团按照“产业整合、业务协同、管理对接、文化融合”原则,对大宗进出口商品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国投加快退出非主业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和“走出去”业务。中国五矿加大海外并购项目整合力度,从战略管控、规划制定、人员配臵、投资管

理等多方面系统推进后续整合,新成立的澳大利亚MMG公司实现当年运营盈利。一些中央企业大力推进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梳理管理流程,调整组织架构,集团管控能力得到增强。中国海油不断完善股份公司一级法人管理体制,整合上市公司子公司,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国家电网对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长期亏损或投资回报率低的经营主体,采取清算、注销等方式坚决退出,减少600多个法人单位。一些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挂牌出售等市场化方式规范剥离非主业资产。上半年,中央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国有产权363宗,交易金额140.3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1%和57.3%,实现增值18.22亿元,平均增值率14.05%。中央企业宾馆酒店以及房地产等非主业业务剥离也有了实质进展。

四是加大管理创新力度,降本增效成效显著。中央企业普遍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兵器装备集团深入推进“成本领先行动计划”,上半年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降低1.69个百分点。中航集团严格管理降成本,上半年成本费用增长低于营业收入增长15.2个百分点。中船集团面对国际船舶市场严重下滑的不利局面,组织开展“减低物资消耗30%,提高业务效率30%”活动,大力推进成本工程和精细化管理。上海贝尔优化工程项目流程,加强本地化采购,采购价格同比下降17%。新兴铸管集团对下属单位下达存货考核定额,存货周转率同比提高2.3次。中国石化借鉴台塑经验,启动全面E化管理、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全面成本管理三项重点工作。中国华电对系统内82家火电企业进行

财务风险评价和分级,提示风险点。一些中央企业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港中旅集团与招商银行合作,扩大跨银行现金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实现每日监控各板块公司资金存量。华润集团在6家上市公司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中心,分板块集中资金40亿元,全年可降低资金成本6000多万元。中国联通深入实施全成本财务评价,累计盘活资产25亿元,库存资金占用比年初下降了31%。鞍钢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臵换长期借款,降低了资本成本。一些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宝钢、中粮集团等企业探索建立投资价值决策体系,提高了投资决策水平。中国石油通过融合不同会计准则、协同不同披露要求、优化流程和信息系统等工作,实现了境外上市公司独立编制财务报告的零突破。中国五矿积极探索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实现对各业务板块的个性化价值管理,有效提升资本回报水平。今年有17户中央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获得第十六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占全部一等奖的54.84%。

五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央企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普遍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中国普天推出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打破了国外通信巨头厂商在无线数字集成方面的技术垄断。国家电网±800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全面投运,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在一些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突破。南方电网正式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列技术标准,充电桩技术规范、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为国内首创。兵器装

备集团已引进9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1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长安汽车建成“四国八地”汽车研发体系,实现全球协同设计。中化集团积极发展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起组建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建设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一批中央企业优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低碳、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一汽集团生产的奔腾氢燃料电池车和电动客车投入世博会使用。中船重工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艘大型太阳能混合动力推进船,成为世博会高科技展示船。中国联通通过3G网络和技术,实现海宝智能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实时信息发布、手机操控彩信互动等功能。中国移动建设了全球首个TD-LTE宽带移动通信演示网,为参观者提供移动高清会议、视频点播、便携视传和高速上网卡等业务体验。中国电信在世博园区内提供千兆到楼、百兆到桌的高速上网,实现高清IPTV,为视频会议、全球眼、网上世博、交互信息等多媒体业务提供载体。中央企业专利数量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6183项,其中发明专利21266项,分别增加19659项和4467项; 22家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过1000项,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兵器装备集团、国家电网、宝钢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过3000项。

六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要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强化节能减排基础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南方电网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截至6月底累计节约标准煤737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2万吨。华能集团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绿色煤电”计划第一阶段的依托项目――华能天津LGCC示范电站已正式开工。中国国电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88台612.1万千瓦,超额完成小火电机组关停计划,全年可节约标煤约1850万吨。大唐集团将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纳入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与同类机组先进指标的动态对标,供电煤耗降低2.63克/千瓦时,单位发电油耗降低近20%。中国节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服务、垃圾发电、污水处理、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业务,在各地建设10个低碳特色工业园区;建成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中心,推出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直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央企业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完成节能目标。

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到,中央企业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优异表现。今年以来,西南部分省区重大旱情、青海玉树地震、南方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央企业挺身而出,组织大批救援队伍,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抢修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全力保障抗灾救灾和生活物资供应,积极承担灾后援建任务,再一次担负起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中央企业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央企业生产经营中

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是部分企业集团管控能力不强,资源配臵效率较低,价值创造能力有所减弱。二是少数企业盲目扩张,对并购项目审查不够严谨,财务风险、安全生产风险、节能减排风险加大。三是少数企业历史欠账还没解决,新债攀增,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扎实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9及第二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情况

2007年到2009年,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个经营业绩考核任期。在这一任期中,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央企业审时度势,力克难关,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2007年,国内外经济快速增长,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也给部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影响。中央企业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积极采取“过紧日子”、“加强冬训”等措施,强化管理,降本增效,谨慎投资,严控风险,通过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保持了生产经营总体平稳运行。2009年,国家连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中央企业抢抓机遇、开拓市场,调整结构、严控风险,控制成本、挖潜增效,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过努力,中央企业基本完成了第二任期的考核目标。

在这一任期中,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引导中央企业注重

做强主业,控制风险,提升发展质量,调整优化上水平。抓住出资人最关心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行业特点、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强化短板考核。引入行业对标、横向比较的考核理念,引导中央企业通过对标找差距,不断提升业绩水平。对资源节约、扭亏增效、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等实施单项特别奖励,引导中央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入价值管理理念,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引导中央企业更加关注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抑制乱投资和片面追求做大冲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发展质量。经过几年努力,“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责任机制和“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奖惩机制已经形成,较好地发挥了业绩考核对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

2009年是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纳入国资委考核范围的中央企业132户。最后确定的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企业38户,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8.79%。其中军工9户,商贸6户,电力5户,建筑4户,石油石化3户,汽车、交通运输、冶金和其他各2户,建材、煤炭和通信各1户。中国中铁、中储粮总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和新兴铸管集团为首次进入A级。B级和C级企业分别为66户和24户,分别占全部中央企业的50%和18.18%。B级企业主要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2009年经营形势有所好转的行业,如:机械、交通运输、电力、商贸、科研和旅游等行业。C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营形势仍不容乐观的行业,如:化工企业、部分商贸企业和电子企业等。有4户企业被评为D级,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结构调整缓慢、产品缺乏

竞争力以及自身管理存在问题。

第二任期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企业32户,其中军工企业9户,商贸5户,电力、建筑各4户,石油石化3户,矿业2户,通信、机械、建材、投资、交通运输各1户。B级74户,较第一任期增加7户;C级22户,较第一任期减少22户;D级为4户,与第一任期相同。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23户中央企业连续两个任期为A级,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神华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化集团、国家电网、航天科技、招商局集团、中国海油、国投等12户企业连续6年考核均为A级。

国资委依据任期考核数据,授予35户中央企业“业绩优秀企业”称号,授予23户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授予12户中央企业“效益进步特别奖”,授予15户中央企业“管理进步特别奖”,授予6户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特别奖”。对连续6年获得A级且在任的李长印、王志刚、傅成玉、刘振亚、刘德树、王会生、秦晓等7位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提出表扬。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对这些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他们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

这里我还要强调,在业绩考核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精准考核。对考核基本指标完成值与目标值偏差过大的企业;对事故数量较多、性质比较严重或损失较大且负管理责任的企业;对未完成资产负债率约束性指标的企业;对因会计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或对下属企业监管不力,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企业,都进行了扣分处理。对承担托管任务的企业给予加分奖励。为进一步引导中央企业更加重视价值创造、资本成本和风险控制,按照考核办法规定,对2009年自愿参加EVA考核100户企业中经济增加值改善的47户企业负责人继续给予奖励。

第一任期,我们主要是建框架、定制度、上轨道。第二任期,重点是上水平、更规范、更精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中央企业进一步落实责任,更加注重价值创造,更加注重资产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三、密切关注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从主要经济指标走势看,基本面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还在显现,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宏观政策面临诸多两难选择。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国内外环境和政策变动十分敏感,特别是国际市场任何**都会影响国内市场和企业信心,有可能造成经济的波动。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做到早预见、早调整、早应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

步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多起伏。美国和日本经济恢复相对较快,一季度经济环比折合年率分别增长2.7%和5%。美国经济虽然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失业率居高难下,消费者信心低迷,房地产市场远未好转,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6月份失业率高达9.5%,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52.9%,甚至低于2009年底的水平。去年以来,除少数月份以外,新房销售环比均为负增长,尤其是5月份环比下降32.7%。欧元区经济整体回升势头较弱,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2%。欧盟成员国中已有三分之二以上国家出现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而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尽管欧盟启动救援机制,但债务危机仍有可能向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蔓延,还不能完全排除演变成更大范围危机的可能;一些国家为化解主权债务风险推出了规模空前的财政紧缩计划,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欧洲经济复苏进程,而且可能会拖累世界经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认为主权信用危机将成为2010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包袱。欧洲要走出这场危机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通胀压力普遍较大,经济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世界各国复苏程度不同导致政策取向出现分化,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复苏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全球经济复苏中还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全球主要股市剧烈动荡,原油、铜、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经济复苏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磨擦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仅今年一季度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

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世界各国新发起的19项反倾销调查,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就有9项。这些都严重挤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空间。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复杂性和复苏的曲折性,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

二是要密切关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今年以来,中央围绕“保发展、调结构、防通胀”,在宏观调控政策上进行了适度调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调控房地产的一系列措施,对制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收到了明显效果。但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也十分突出。信贷政策虽然仍然保持适度宽松,但总体规模与去年相比是在收紧,上半年信贷新增4.63万亿元,同比少增2.74万亿元。国务院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一些举债规模过大的地方政府面临债务风险,承担地方政府相关项目的中央企业会受到影响,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会有所上升,一些高耗能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今年以来,气候条件极端异常,自然灾害频发,也会增加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政策带来的各种影响,相应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三是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今年以来,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从趋势看,一方面企业融资、劳动用工、能源原材料、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出都会增加,客观上将

推升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不少行业订单下降,库存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已降至去年3月份以来最低点。二季度以来,部分行业出现市场需求放缓的态势。中央汽车企业自3月份创下单月销量70.8万辆后,下滑至6月份的60万辆,下降幅度为15.3%。造船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订单出现下降,新增订单同比下降幅度更大。部分行业结构矛盾突出。钢铁企业库存大幅上升,产能过剩明显,加之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有色金属企业新增产能大量释放,加剧了供给过剩压力。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扬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压力加大。1-6月,中央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5.7%,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1.4个百分点。受成本增长影响,企业毛利率水平出现下滑。1-6月,中央企业毛利率为17.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总之,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增加了对形势判断的难度。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把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把面临困难的复杂程度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住企业良好发展态势。

四、要高度重视和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下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上

来。之所以这么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这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中央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几年中央企业保持了快速发展,规模和实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今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30家。但一些企业在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也暴露出布局结构不合理、集团管控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较少、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相对滞后等问题,致使发展方式转变不快;资源占有不少,但效率不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从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入手,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真正抓出实效。

一是要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央企业不是一般的企业,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德江副总理要求中央企业做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我们就要打造完美无缺的顶梁柱,加快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对中央企业的调整方向,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培育和发展形成30-5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

内。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突出主业,优化产业布局,按照确定的主业严控投资方向,特别要防止盲目扩张、盲目做大。要以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为契机,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缩短管理层级,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

二是要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臵效率。搞好企业不仅要占有资源,更重要的是要配臵好资源。这几年中央企业重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资源不断丰富,管理幅度扩大,管理难度增加,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臵效率。要加强业务整合,使同类业务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发挥重组协同效应。要把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作为有效整合资源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的职能定位,重新审视集团管控模式,调整组织架构,对决策程序、信息传递和执行效率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改进。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高效利用,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统一。推进这些工作,对集团总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企业要突出加强总部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式。通过业务培训和岗位交流等措施,提高总部人员高效配臵资源的能力。要改进总部工作方式,增强总部各职能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指导、监督能力,确保集团决策指令能够准确高效执行。

三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对高效资源的占有能力。不能占有用好高效资源,资源配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方面我们虽然有很大进

步,但仍然是我们与世界先进企业的主要差距。中央企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突破口,这个制高点必须占领,要花大本钱,下大力气去抓。要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关键领域科技研发力度,力争在关系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占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强创新型企业、科研骨干队伍和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要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科研企业进入产业集团,有效整合创新资源。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将品牌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贯彻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加强全球范围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高效人力资源。

关于下半年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连续发生了多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要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应用现代化手段,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应急处臵预案,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继续加强岗前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强安全监

管队伍建设,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素质。

当前,中央企业内部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稳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加强协调督导,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防范化解企业内部不稳定问题的工作,努力防止产生连锁反应。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狠抓维稳工作任务的层层落实,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落实,狠抓应急协调处臵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并购重组中,要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和企业稳定问题,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法律风险防范和保密工作。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很复杂,特别是这几年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增多,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和保密工作更为重要。要认真研究涉足的新区域、新领域、新业务特点,主动防范系统性法律风险,特别是经济合同法律风险。要时刻绷紧保密工作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全员保密和国家安全意识,完善保密制度,落实保密责任,确保不出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不久前,国务院发出通知,明确要求要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家宝总理强调,要采用铁的手腕打好攻坚战。中央企业一定要落实好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带头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抓好水体、大气污染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要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节能降耗。要加强对新并购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增加投入,加大治理力度。要健全内部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中央企业要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是要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央企业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肯定。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活动。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全面兑现对职工群众的承诺,促进企业建立科学发展长效机制。要重点抓好集团总部的创先争优活动,与提高集团总部执行能力有机结合,要求基层做到的,总部首先要做到,为基层作出表率。要把总部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的提高,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真正抓出实效。同时,要加强中央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执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反腐倡廉制度,严格对照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四是要重视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方面对中央企业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各种报刊、电视、网络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新闻媒体的客观报道和善意批评是希望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中央企业要正确对待媒体的评论,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但是,现在有些报道和评论也存在不够客观、有失偏颇的情况,甚至有个别恶意炒作的现象。这里面有外界对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情况了解不够、认识不全面的因素,也有我们新闻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要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创新方法,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关系和宣传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形象传播的能力。要善于把握新闻宣传角度,多宣传一线职工艰苦奋斗的典型,多宣传基层单位攻坚克难的事例,突出特点,以小见大。要善于应对媒体突发事件和公关危机,快速反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的信息,避免恶意炒作。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向新闻媒体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加深了解,相互支持。要多创造机会让新闻工作者到中央企业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2010年工作进展和“十一五”总结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也是完成“十一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 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抓住宏观经济回升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 开拓市场, 调整结构, 强化管理, 改革创新, 生产经营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一些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一年来, 中央企业着力“做强主业增实力, 科学发展上台阶”, 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 开拓市场和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认真研究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变化, 转变经营策略, 创新商业模式, 加强协同合作, 发挥技术、品牌、网络等优势, 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汽集团、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长安公司等企业抓住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机遇, 优化产品结构, 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神华集团完善销售网络, 把煤炭产运销产业链延伸到终端用户。中央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国际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部分中央企业积极实施海外并购, 延伸产业链条, 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得到提升。

(二)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央企业积极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加快推进联合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 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一些中央企业下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国电、中国大唐、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东方电气集团、中船重工等企业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中核集团、国家核电、中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中核建设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核电产业。一批中央企业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 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为中央企业改革重组搭建新的平台。

(三) 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11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中国一重、西电集团等一批企业实现整体上市, 中国五矿、中核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完成整体改制工作。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扩大到30家, 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外部董事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董事会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中央企业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内部改革取得新进展, 普遍推行公开竞聘、末位淘汰和新的用工制度, 积极营造重能力、重业绩、重创新的氛围。

(四)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央企业普遍加大研发投入, 抓住行业关键技术, 加大研发攻关力度, 在一些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一批中央企业加强合作, 推进集成创新, 取得积极成效。16家中央企业组成电动车产业联盟, 积极发展电动车产业。中央企业加强国家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 设立海外研发基地, 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 集团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许多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职能定位, 调整组织架构, 增强总部的战略规划和管控能力。许多中央企业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资金集中管控,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有效降低财务费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 资本成本管控和价值创造意识显著提高。许多中央企业完善全成本控制体系, 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有效降低了成本。一批中央企业注重对新并购企业的业务整合、管理整合和文化融合, 集团凝聚力和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自觉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发展战略, 融入日常经营管理, 发挥了表率作用。中央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将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持有, 为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发挥了示范作用。中央企业在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抗击严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央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参与援疆援藏、扶贫和西部大开发,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

(七) 企业党的建设在改进中进一步加强

中央企业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紧密结合实际, 突出企业特色, 围绕企业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扎实推进, 呈现出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上水平、职工提素质的良好局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持续推动“四好”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形成团结和谐、共创佳绩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惩防体系框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坚持:一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二是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三是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四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五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 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扎实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 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关于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刻分析。总体上看, 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复杂变化, 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中央企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 抓住机遇, 努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赢得主动。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 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国际经济运行环境、国内经济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格局等多方面冷静分析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看到,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经济运行中的困难还很多, 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二是布局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四是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五是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六是企业历史包袱仍很沉重。

总之,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 机遇和挑战并存, 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准确判断形势, 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 克服不利因素影响, 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 推动中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十二五”时期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化企业改革, 完善监管体制, 优化资源配置, 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深入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战略,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 全面提升中央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 增强活力, 壮大实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 概括起来是:围绕“一大目标”, 实施“五大战略”, 加强“三大保障”。

“十二五”时期,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做强做优是对每一个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 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强四优”。“四强”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 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主业突出, 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 形象良好, 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 加快培育一批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根据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 “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 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要推进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权结构向股份化、多元化、证券化转变。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要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形成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 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 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三是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 积极开展海外业务, 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 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 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文化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掌握国际竞争规则, 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要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 大力推进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 大幅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统筹推进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结构不断优化, 素质明显提升。五是大力实施和谐发展战略。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治理、融合、绩效、沟通机制, 推进中央企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 努力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 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 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十二五”时期, 我们在大力实施好“五大战略”的同时, 必须为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 提供持续的动力、体制和组织“三大保障”。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动力,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二是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增强监管有效性。坚持把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体制保障, 建立健全国资监管快速反应、协同有效机制。三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创先争优、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制。

三、2011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 结合本行业、本企业实际, 进一步研究工作思路, 完善措施, 狠抓落实, 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为全面实施“十二五”各项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一) 巩固和扩大生产经营平稳向好态势

一是深入研判形势。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 切实组织好生产经营, 及时防范风险, 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利用中央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加大营销力度, 提升服务水平, 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三是提升“走出去”水平。稳定海外市场, 控制成本, 提高效益。加强“走出去”的协同合作。

(二) 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

一是推进联合重组。按照战略协同、资源配置有效的原则, 规范推进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并购重组。围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 促进中央企业的资源向重要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 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产融结合。三是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 改善品种质量, 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有较好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 继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

一是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 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 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集团层面整体上市;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必须采取国有独资形式的企业, 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中央企业, 要积极引进各类投资者, 实现产权多元化。二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规范董事会。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建设规范的董事会。进一步健全规范董事会运作的制度体系, 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和职工董事制度, 加强董事队伍建设, 优化董事结构, 提高董事会运作水平。理顺国资委和董事会之间的运作关系, 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工作关系。三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四) 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与大企业集团有效结合, 抓紧建设一批具有超前性的重大技术研发平台。继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和产学研结合, 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 完善技术创新信息平台, 增强科技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机制, 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以未来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探索设立人才基金和科技奖励基金。三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 努力突破一批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五) 强化企业管理

一是进一步提高集团控制力。加强总部建设和内部管理体制调整, 压缩管理层级, 建立健全集团化运作体系。加强战略和规划管理, 强化投资决策管理, 统一配置集团资源, 提升集团化运作水平。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全员、全成本管理体系, 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加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力度, 严控对外担保, 严控借贷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强化总会计师职责落实。三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优化内部控制流程, 强化内部审计, 推动内审工作向管理审计、风险审计转型。四是加强风险管控。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重大风险管控、效能监察和过程监督, 完善风险监测识别与防范体系。切实加强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五是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 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总结推广企业管理典型经验, 强化管理创新。

(六) 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

一是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加快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等重点立法。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 强化全员业绩考核, 调整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分类指标, 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合理调控中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水平, 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和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 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二是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产权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预决算、绩效评价、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成果运用等工作, 健全财务信息管理体系, 增强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继续完善产权管理制度, 强化国有产权交易监管, 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三是整合监管资源, 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加强监管协同性, 形成监管信息互通、检查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信息和国有资产的经营情况, 稳步推进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公开。

(七)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履行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建立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改善困难职工生活条件。支持“三农”建设, 做好援疆援藏和扶贫工作, 做好青海玉树灾后重建工作,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规范对外捐赠。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组织、监测、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 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与分析。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建立完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研究制订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引, 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推广宣传优秀社会责任实践, 积极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

(八)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

一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推动党建工作。紧扣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深化中央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继续加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 全面开展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工作, 加大竞争性选拔高层经营管理者工作力度。三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持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进惩防体系融入经营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坚决查办违规违纪违法案件, 健全巡视机构, 完善巡视制度, 提高巡视成效。五是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

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李荣融讲话 篇3

李荣融指出,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李荣融要求,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是要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二是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三是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四是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五是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李荣融强调,国资委将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强化战略规划管理,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三是建立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尚勇同志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突破口。一要充分认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管理创新的主体。二要培育企业家的自主自强精神、科学的发展经营观、开拓创新的魄力和爱才用才的能力。三要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创新伙伴关系。要通过政府投资和计划,组织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逐步增大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比例;是政府要通过建设科研装置、信息网络等科技条件平台,为企业的相关研究开发活动提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特别在配套政策制订中更加考虑企业的需求;是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为企业引进国际智力和技术提供方便,为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品出口提供服务,为企业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牵线搭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等7家企业在会上交流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自主创新工作经验。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中央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附:李荣融讲话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李荣融

(2006年4月22日)

今天,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我们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交流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研究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思路,部署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三峡工程是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世纪伟大工程,是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我们把这次会议放在三峡召开,就是要让大家亲临现场,感受自主创新在搞好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认识技术进步对促进中央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进一步巩固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导和强势地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的对科技发展不干预政策,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支出。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其中日本、韩国和美国接近3%,以色列高达4.7%。日本和韩国分别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迅速完成了国家经济由要素推动型向创新推进型增长模式的转变。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研究开发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中,发达国家获得的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占98%,人口仅占全球15%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

在全球创新热潮下,跨国公司正在纷纷改变其创新战略。一方面,把主要科技资源聚焦企业核心业务,控制核心技术,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同时大量削减企业内部的基础研究,转而支持与大学、独立研究所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大量收购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并通过大量并购和重组企业,巩固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速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从而成为推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由此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企业获取技术的难度。实践证明,没有核心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将很难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二)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从1978�2005年的27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6%。支撑这27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除了改革解放生产力之外,主要是物质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从总体上说,这种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靠粗放型增长方式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的瓶颈制约,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再保持长达15年左右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才能改变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从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上看,我国已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万多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二十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大大缩小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消化吸收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仅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770万人,有科学家和工程师225万人,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的科研队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依靠技术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典型。应该说,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所作为。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从中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看,大多数企业都将发展战略定位于行业排头兵,很多企业提出要进入世界500强,还有些企业提出要进入本行业的世界前3名,这就决定了中央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目前,中央企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发展势头很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往往不得不把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人。我们不少中央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对标”中,已深感到我们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不仅限于规模和资本,更主要是体现在科技方面,尤其是自主创新上。

经济全球化使中央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换来领先的技术。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强化了其在全球科技、生产领域的强势地位。来自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央企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尽快确立中央企业市场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科技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央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二、中央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一)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工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表明,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构成要素,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做支撑。根据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央企业应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第一,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骨干力量。承担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重任务。2005年,169户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3万亿元,实现利润6276.5亿元,上缴税金5412.8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的58.4%、69.4%和54.4%。目前,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控制了我国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4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7.5%;生产的冷轧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农业、医药、建材、投资等领域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2005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15家,其中我们中央企业10家。这些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当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中有一批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在国家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些科研机构具有学科比较配套、领域相对完整、科技人员集中、科研成果丰富、实验设备齐备的特点,涉及军工、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有色、机械装备、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电信、建筑、建材和医药等行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为这些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发挥了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强大的人才、技术基础,保证了这些院所在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与开发、解决行业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集成与装备成套能力、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安排了14项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央企业直接参与了其中的12项,占86%。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中的集成电路和软件、新一代网络、先进计算、生物医药、民用飞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中的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冶金设备、煤矿综合采掘设备、大型船舶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数控机床等,中央企业都承担了重要任务。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安排了未来15年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需要突破的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其中确定的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重点安排的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中,与中央企业相关的有54项,涉及面达到了80%;安排的16个重大专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有中央企业参与攻关。此外,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等前沿技术方面,中央企业也都积极参与探索和研究。

(二)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已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产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力量。

第一,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央企业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研开发体系。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各类技术研发机构476家,包括企业独立设置的、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共建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和研发中心等;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61万人,占中央企业职工总数的15%。中央工业企业大部分建立了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很多企业成立了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近,钢铁研究总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别获准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投入相应增加,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幅。2004年中央企业科技开发投入额达到768亿元,比2002、2003年分别增长了218%和76%,2005年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其中工业企业达到2%,高于全国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当年GDP之比。

第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品开发取得优异成绩。2002-2004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46项,其中2004年获得2357项。在2005国家科技奖励中,中央企业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占该奖项总数的3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4项,占该奖项总数的28%;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占该奖项总数的11.8%。2002-2004年,中央企业投产的新产品22943个,采用新工艺17204项,三年实现重大工艺改进7427项,有近20%的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核工业集团等军工企业最早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并通过集成创新创造了“两弹一星”和神舟系列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成果,成为集成创新最成功的典范。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TD-SCDMA,作为中国提交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ITU)和3GPP组织接纳为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国家对3G技术的垄断。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宝钢、首钢、武钢等单位,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共同完成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化与控制技术”,使我国钢产量50%以上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强度提高一倍,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船舶重工集团所属大连新船重工为伊朗建造的第五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顺利交工,打破了过去超大型油轮市场由日本、韩国垄断的格局,大大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初见成效。“十五”期间,中央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显著增加,目前,中央企业拥有专利数30520项。申请专利数量逐年上升,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8%。2005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10031项,其中发明专利4462项;授权专利4948项,其中发明专利1657项。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分别占申请总数的49%和3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和31%)。中国航空二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等一大批中央企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石化集团2005年申请专利1037项,授权专利726项,在中央企业中位居第一。2004年,中石化、大唐电信、新兴集团、国家电网等企业的5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占全部获奖专利的40%,中央企业还有12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占全部获奖专利的15%。中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宗保宁同志等完成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技术成果,获得2005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仅此一个项目就取得2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国外发明专利。

第四,企业创新文化初步形成。敢为天下先、积极尝试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创新文化氛围,正逐步在企业中形成。国电集团在新建项目上敢于“吃螃蟹”,在大同第二发电厂二期工程6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上,首次应用全空冷、全中水回用和全脱硫技术,使该项目成为科技领先、资源节约的典范。鞍钢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坚持运用自主创新成果,坚持以我为主系统集成,坚持使用国产化设备,与一重协作,建设了连续式热轧宽带钢生产线和酸洗、连续式冷轧宽带钢联合机组,结束了这些重大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许多企业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制定政策吸引人才,注重事业留住人才,锻炼凝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兵器工业集团实行首席专家制度、科技带头人和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其首席专家相关待遇与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相同,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荣誉和相应的物质待遇。

回顾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历程,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几条基本经验。一是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对完善企业科研体系、建立自主创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许多企业对公司内部的科研机构及时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管理,统一运作,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设计、生产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三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四是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速度。

(三)中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需做出艰苦努力。

在肯定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在观念、认识、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一是直接投入不足,中央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普遍偏低,发达国家大企业研发费用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而中央企业仅为1.5%。二是消化吸收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为1:0.06,而韩国和日本企业这一比例为1:5�8。三是我国科技投入用于企业的比例低,目前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30%用于扶持企业,如2006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00亿美元,其中直接支持企业的预算超过1/3,而我国科技投入的90%以上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真正用于企业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少。

第二,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目前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科技资源重复分散,资源不能共享,分工不明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总部有直属研究院,下属企业一般设有研究所,研究机构设置重叠,导致科研人员和科技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二是同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严重,同一课题,重复立项,重复投资。三是在基础性研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企业间没有广泛建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

第三,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一是受现行管理体制及传统观念束缚,部分企业现有用人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有效发挥,人才流失现象仍很严重,科技人才资源不足,缺少科技带头人。二是企业对科技发展的战略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尚未根据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尚未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三是风险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动投入大、风险高,在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四是科技工作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起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

分析上述问题,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目前存在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强化自主创新的战略意识,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快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科技发展战略。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通过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企业科技规划要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主业范围,聚焦核心业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战略上把握、整体上谋划企业科技发展道路。

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大量事实表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以及当前市场竞争激烈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决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对我们的技术转让。中央企业中有一批具有开展原始创新优良传统的优势企业,特别是国防军工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要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带动重要产业跨越式发展。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一个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开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但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央企业要强化集成创新意识,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要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形成竞争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要努力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家都知道,当技术差距很大的时候,引进技术是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捷径。但一味依赖引进技术,构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坚持开放式创新,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引结合起来,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本钱,在再创新上下功夫,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要依托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促进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再创新。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企业采取哪类创新方式,要根据不同领域企业和企业所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战略,要结合企业科技发展水平和现实可能做出正确选择。要从国家长远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出发,围绕核心主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和规划滚动调整工作中,正确选择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加大实施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

(二)加大企业科技投入。

国家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觉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需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益,重视产业化,讲求回报,没有产出的创新投入是难以持久的。近年来,中央企业赢利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资金相对充足,有能力扩大技术创新投入。但据我们了解,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利用近年来积累的富余资金投向非主业,包括一些高风险行业,特别是有些企业用于发展主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充足。我们要坚决纠正这种不合理倾向,把投入的重点尽快转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持久赢利能力上来。

(三)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

技术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目前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都设立了企业研发机构,有一大批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科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等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投入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央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科技政策,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要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分工合理的研究开发体系,特别要加强集团层面为企业科技发展战略服务、以中长期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的研发机构建设。已经由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要加快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或前沿技术国家实验室,并探索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科技资源,壮大企业科技整体实力,加快建立企业之间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倡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集中优势,联合攻克关键技术。

转制科研、设计企业要发挥行业综合优势,努力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设计任务,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探索技术扩散机制和途径,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科研院所的改革应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进行,不搞“一刀切”、一种模式。对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鼓励科研院所进入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大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北京化工研究院进入中石化集团后,研发方向与集团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还承担了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科研任务更加饱满,科研成果更为显著,人才队伍更加稳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对产业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或领域,鼓励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由该行业或领域若干大企业共同持股的科技企业;对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或领域,提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为行业发展服务。

(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造就一批领军型科技人才。围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着力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领军型科技人才。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国防高科技人才。二是畅通科技人才发展渠道,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企业首席专家或科技带头人制度,促使经营管理人才与科技人才平行发展。进一步破除选聘科研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中的论资排辈现象,大胆起用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注意发挥好老专家、资深科技人才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建立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以科技人才的岗位绩效为基础,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科学确定薪酬水平,突出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

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要倡导企业家创新精神,自主创新的关键是领导,企业领导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要树立和提倡人人能创新的理念,无论是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振兴中华的具体行动。要克服嫉贤妒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保守观念和落后思想的影响,敢冒风险,宽容失败,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能够产生巨大效益。发达国家千方百计保持和推动专利、商标、版权、设计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欧美大型企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要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今年2月,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有80家中央企业参会并签署了《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倡议》和《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积极姿态,中央企业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践行这一郑重承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一些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一是服务业领域。刚刚发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服务业单列一章,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视。中央企业在这一领域实力较强,拥有一批经营规模大、具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重大。二是重大装备领域。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但目前我国重大装备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中央企业中拥有一批研制、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有责任、有义务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未来主导产业。这一产业领域将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中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如何加大这一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研究,培育未来主导产业,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上述三个重要领域如何开展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展开讨论。

四、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国资委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担负起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我们在召开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考核力度,在规范科技投入范围的基础上,将部分科技投入视为业绩利润;根据科技型企业所承担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任务量,适度调整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的权重;在规范非经营性资产统计的基础上,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实施分类考核。二是制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委即将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中,企业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成效作为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技型、设计类企业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中心的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试行中长期激励的基础上,注重对管理与技术骨干的中长期激励,逐步建立起中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考核与分配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解决保护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在高科技上市公司探索建立试行股票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化转制院所组织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在科研、设计企业探索试行岗位分红权、股份期权等改革试点,在制度上解决留优汰劣的问题。四是研究建立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网络,建成国内外技术创新服务模块,为企业提供服务。五是研究制定在或任期考核体系中设置技术创新特别奖励的政策,以引导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二)强化战略规划管理,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将中央企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纳入到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中,从总体上把握中央企业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和重点,加强对中央企业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形成整体优势。对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要引导企业形成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国资委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编制《中央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将通过合理规划,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大重大战略性专题研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首先要将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等落到实处,对企业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从总体上明确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中央企业,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积极推进原始创新;对已形成较大规模、优势明显、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央企业,通过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创立品牌;对目前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引进技术的中央企业,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改变企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第三要结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主题,研究提出未来主导产业,这项工作企业最有发言权,希望中央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相关工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后,国资委将在投入上支持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指导,国资委将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放在规划发展局,并在该局内设科技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中央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负责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相关工作联系,沟通委内各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工作,指导企业实施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计划,协调解决所监管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问题,推进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等。

我们将建立与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要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组织好与科学技术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的“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我们将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经济和科技政策制定、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确定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加强与有关部委的协调,做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

(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首先成为市场的主体,把目标集中于投资回报,灵敏反应市场信号。国内外经验表明,只要按企业发展的规律办企业,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关键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一方面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防止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进一步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就要从企业治理结构上做文章,这个题必须做好。目前国资委正在积极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就是要解决出资人在企业层面上的到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干好干坏无人负责的状况。董事长从到任的第一天起,角色就已经转换了,其主要任务是代表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建立机制。企业董事会要强化战略意识,重视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自主创新问题,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4

监管工作暨生产企业负责人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局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全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分析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安排部署今年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任务,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法律法规培训,促进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随后××局长还要做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处负责同志具体讲解,明天上午国家××局××司长专程来为大家做报告,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攻坚克难,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我局正式承担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以来,先后几次组织开展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调研工作,并随着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许可和卫生许可、产品注册和备案、非法添加专项整治、保健食品化妆品风险监测等一系列日常监管工作的开展,初步掌握了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从总体看,在过去几年里,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努力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保持向好趋势。

(一)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统计,全省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企业共××家,拥有

次,合格率为××%。以上数据表明,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也充分说明了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在座的各位负责人,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守法经营意识比较强,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整体还比较混乱的情况下,这是难能可贵的,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三)规章制度完善,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按照法规要求,以实施保健食品GMP和完善化妆品卫生条件为主线,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营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去年××月份,我和××处的同志到××三家企业进行调研,现场察看了企业生产工艺、生产管理、卫生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总体感觉这些企业负责人对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员工素质也比较高,能够依法生产、守法经营。

二、正视问题,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发展信心

尽管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效益也不甚理想,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成为影响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对我们的监管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生产规模偏小,企业实力不强。据有关资料,全国共

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属于健康产品的范畴,可以说是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儿马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大家都知道,2009年《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也进行了调整,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从我们掌握到的情况来看,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还很不规范,甚至有个别企业见利忘义,不惜以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做赌注赚取不义之财,成为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害群之马。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保健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化妆品违规使用禁限用物质。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功效,将法律明令禁止添加的药物或禁用物质添加到产品中,给消费者造成巨大危害。二是违法发布广告,欺骗消费者。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未经审批就擅自发布,或者经审批后又擅自更改广告内容,夸大宣传蒙骗消费者。三是擅自更改产品配方,不按规定的工艺组织生产。个别企业投机取巧,简化生产流程、低限投料甚至用其他原料代替功效成分。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树胶冒充蜂胶事件足以警示我们,一些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尽管一些企业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按照制度规定去做,进货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流于形式。五是现场管理不规范。有些企业为了通过GMP审查或者申请生产许可、卫生

企业家,既有实现财富增长的责任,又有回报社会的责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一些企业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不惜以损害消费者利益来换取企业财富,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注定不能长久;三是发展意识不强。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观念,满足于现状,不能紧紧抓住机遇实现科技进步,有些企业甚至几年、十几年一个样,发展速度比较慢。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做大做强,这里面既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管方面的原因,更有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方面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要想实现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下决心进行整改,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务实创新的作风,结合企业实际,对照法律法规要求逐项进行完善和落实,努力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开创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发展新局面。在认真分析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发展目前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从产业本身来说,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是促进健康、缔造美丽的产业,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测算,2010年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达到××亿元,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二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理上下功夫、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实现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率先发展就大有希望。

三、再接再厉,科学监管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保健食品化妆品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其监管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保障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省××局已经明确,2011年,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局“落实监管责任、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的要求,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严格行政许可、强化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应急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支撑,努力实现监管严格、规范有序、保障安全的工作目标。下面,我结合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谈几点意见:

(一)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国家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监管频次越来越多,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做为企业家来说,必须牢固树立以下四种理念:一是安全第一的理念。安全是企业的基础,特别是质量安全,离开了质量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几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先后发生过××奶粉事件、××奶粉事件、××事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消费信心,同时也给产业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视

局××局长强调,要大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明确提出“三个一律”、“六个严厉打击”、“五个必须”的要求。“三个一律”就是,严把审评审批关,凡提供虚假申报资料的,一律不予批准并列入黑名单;凡出具虚假许可检验报告的,一律取消许可检验资格;凡申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一律不予批准。“六个严厉打击”是,严厉打击虚假夸大宣传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假劣原料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套用冒用批准文号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五个必须”是,凡存在标签说明书虚假夸大宣传的,必须责令召回并整改;凡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必须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从重处罚;凡产品涉嫌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下架并暂停生产经营;凡产存在违法添加行为的,必须撤销产品批准文件,吊销生产许可证;凡触犯刑律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说,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全面强化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是大势所趋,国家也正在加快立法步伐,希望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能再用老的眼光看待这个行业,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要对照法规要求,认真审视本企业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整改,把整改过程作为提升企业水平的良好机遇。希望各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承担起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的责任。

(三)明确监管重点,引导企业守法经营。2011年,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重点任务有以下几项: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制度。明确省、市、县三级保健食品化妆品

1的道路。

(四)服务企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服务企业发展,既是我们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提升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即使有好的产品也苦于没有销路难以快速发展壮大。全省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一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省委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指导和帮助,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二是要紧紧围绕保障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这一主题,从提高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监管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广大群众的辩假识假等消费安全能力三个方面,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们、质量管理负责人先行一步,首先掌握和理解有关要求,自觉把各种要求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也希望你们能够高度重视员工培训、科普宣传工作,共同把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同志们,保障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监管水平的提升也同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们将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篇5

时间:2011-03-29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局

大力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中央企业管理创新暨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邵宁

(2011年2月28日)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资委党委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企业管理创新暨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给大家印发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典型经验材料,这些经验都是中央企业自己创造、实践的成果,操作性非常好,值得深入地学习和借鉴。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交流管理创新及全面风险管理经验,探讨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研究部署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的具体措施。今天上午和下午,听了四个典型经验介绍和麦肯锡专家所作国际化专题讲座,感到深受启发。就今天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实现了重大转型和升级,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洗礼,特别是前几年全球金融风暴的磨炼,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已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国内竞争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国外管理方法的学习模仿到消化吸收、融合提炼、自我创新的重大转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绝大多数企业牢固树立起市场、效益、质量、成本、品牌、营销、全球化、以人为本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二是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企业管理的领域。战略管控、购并整合、流程再造、精益生产、虚拟联盟、扁平化组织、供应链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视野和范畴。前些年我们还在引进这些概念,现在不少企业已经比较深入地在实践了。三是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被广大企业所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六西格玛、5S管理等国际流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在国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四是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批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职工使命感、归属感不断增强。五是“软实力”培育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形象等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努力保持竞争优势。

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转变,对国有企业来讲意义重大而深远。国有企业这几年发展状态较好,应该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关系,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外部人士可能很难理解,国有企业怎么会在几年之间突然就变好了?除改革的因素之外,如果深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就会发现,国有企业一直在学习、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所以,国有企业现在状态好不是偶然的,有着内在的原因。

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各级国资委肩负起指导企业管理工作的责任。通过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采取有效监管措施,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追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我国负责企业工作的政府部门一直延续着高度重视指导、推进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的传统,从国家经委时期吕东同志、袁宝华同志重视推进企业管理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国资委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从出资人的角度指导、推进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该说利益更加直接、效果更大。近几年来,各地国资委为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国务院国资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升级:

一是充分发挥战略管理的统领作用,引导企业突出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正确定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国务院国资委根据中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比较优势,分期、分批地明确了企业的主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这成为企业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基石。战略管理是企业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管理,战略决策失误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有些更具有不可逆性,会给企业带来灾难。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近年来国资委还注重在体制上为有效战略管理建立制度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董事会最重要的职责是把住企业的战略方向,到目前为止30家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在企业战略管理上都倾注了巨大精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同时,国资委也在努力和企业决策层一起研究企业的战略问题,使国资委对企业的主业管理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中铝公司的发展战略调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国资委成立后中铝公司连续多年经济效益很好,2008年受外部环境影响成为央企中的亏损大户。这几年其他中央企业在发展,中铝却在努力脱困。脱困工作第一个方向是彻底改变内部机制,危机实际上对改革是一个机会。企业莺歌燕舞的时候改革是比较难的,真正陷入困境,职工知道亏损了,自己的饭碗有危险了,企业内部对改革的承受力会明显增强。中铝抓住亏损的“机会”,彻底地把内部机制改变了,这对中铝今后的发展将受益不浅。今天上午中铝股份罗建川总裁讲了这么一句话,过去只有民营企业能做到收入能升能降,现在中铝公司也做到了。我想中央企业中敢说这句话的可能不太多。第二个方向是战略转型。中铝原先的主业是单一金属,即铝的冶炼和加工。中铝公司的领导认为有问题,与国资委一起研究,到底单一金属还是多金属是行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什么样的主业配置更符合中铝的实际及发展的要求?经过多方论证,认为多金属是方向,于是国资委将中铝的主业从单一金属调整为多金属。这里面还有一个战略问题,即向下游发展还是向上游发展?往下游发展是深加工,往上游发展是矿产资源。中铝的领导和国资委一起研究形成共识,我国矿产资源相对不足而控制资源需要很大投资,往上游发展能对国家资源战略起到支撑作用,也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中央企业的规模优势;如果往下游发展,竞争对手将是一些民营企业,而有些民营企业在深加工做得很好又有成本优势。于是,中铝的主业又一次进行了调整,定位为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企业战略的适时调整优化很重要,如果中铝的主业还是当时很窄的范围内,可能现在仍然会很困难。

二是加强内部的整合,提高集团的管控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外企业内部整合问题不是很多,除非在并购之后有整合、融合的问题。但是中央企业中有一批企业是在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脱钩、打捆组建的,这样形成的集团一方面先有“儿子”后有“老子”,集团管控能力往往比较弱,另一方面内部缺乏协同效应,有时候内部子企业间还是互相竞争的。如何通过内部整合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是许多中央企业面临的一项任务。

前几年改革局经过调查研究,总结了中材集团等一些企业的典型经验。中材集团起初也是典型的“归大堆”、“装麻袋”形成的集团,由原国家建材局所属的工厂、研究机构、贸易公司组成,内部缺乏协同效应。集团领导班子在这个问题上头脑比较清晰,首先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发展战略,然后抓住上市这个重要的机会,以上市标准为准绳大力度推进内部整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推动内部整合是需要削山头的,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需要有足够的推动力。上市往往可以变成这样的推动力,因为上市可以融资,企业职工会很支持;上市要聘中介机构进入企业,提出专业化的内部重组方案,集团借中介机构提出的要求在内部推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通过上市重组组建的中材国际股份很快成为国际一流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公司,到目前已连续三年居国际同行业市场份额第一名。原先中材的子公司都是各自为战、分散运作,没有人能做总承包,各自给跨国公司打工。通过上市之前的整合,整合出一个集成能力很强、可以做总承包、做交钥匙工程的大的承包商,竞争力就变得非常强。去年,中材集团海外销售收入已经占到全集团的50%以上,而中材国际占到其中的80%以上。中材集团的经验是前几年总结的,实际上到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对于内部仍然没有整合到位的企业来说,仍然有其价值。这几年央企推动内部整合的成功案例很多,通过整合集团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稳健发展。2006年,针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加深,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形势,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个文件制订得比较超前,集成了国内外、包括很多中介机构对风险管理研究的成果,水平是比较高的。这个文件的性质是一个指引,一个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强制约束力,目的是给中央企业一个导向和促进的作用。国资委这些年一直要求中央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主要领导要重视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企业内部要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重点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风险管理。同时,多次举办中央企业董事经理人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业务管理骨干的风险管理培训班,办班的层次办到具体操作者,所以前一段的工作推得比较实。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潜在的风险变成了现

实的风险,使得中央企业更加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这次会上介绍的典型经验,如宝钢的经验,就非常有操作性、非常具体,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学习。

近几年一些中央企业主动向我委提交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改革局每年汇总分析后再给企业一个反馈,中央企业中也涌现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对编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我们一直坚持企业自愿原则,不要求企业必须编报。实际情况是企业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今天有宝钢的介绍,明天中国五矿还要介绍市场风险量化管理模型,这些很具体的风险控制办法和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实践,会给大家很多启发。

四是通过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借助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才可能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对大型企业更是如此。这几年,许多中央企业实施了大型管理软件,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变革,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促使企业在市场反映速度与能力、集中统一管控、降本增效、服务质量水平和用户满意度等关键绩效指标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今天通过中石油的经验介绍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我们以往强调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中石油的信息化确实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和研发工作的基础,信息化有可能改变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面貌,使企业的经营发展整体上依托于信息系统平台基础之上。这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是一个台阶,一旦跃升到这个台阶之上,不但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效率可能都会有一种飞跃式提高。这种企业整体上的提升会让那些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完全没办法与之竞争,好像用冷兵器的军队遇上了用热兵器的军队。所以,中央企业必须要上这一个台阶,你上不去别人上去了,你的劣势就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问题了。

国务院领导同志在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中石油十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要求国资委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给国资委提出了一个课题,下一步怎么样学习和推广的问题,我们正在研究落实。

五是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是中央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这几年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很大,但国际市场比国内有更多的政治风险、文化风险、汇率风险甚至社会动荡的风险,如何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风险管控,是国际化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中央企业积极研究制订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国际化风险管控体系,海外市场开拓、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尤其是资源的并购,增强了企业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不仅中石油、中石化海外并购取得重大成果,中交、水电建设、中国建筑等施工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取得重要进展,而且像国家电网公司、华能等企业也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实效。但总体而言,中央企业还处于“走出去”战略和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国际化主要看国际上销售收入达到多少,取得的利润是多少。中央企业或者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还很漫长,离真正国际化的目标还比较远。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中央企业加强和改进各项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与市场竞争和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员工队伍,以及加强经营管理、培育品牌商誉、开发核心技术、建设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竞争“软实力”不断增强。这几年中央企业管理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持续不断发生的,中央企业管理意识在增强,自身状态在改善。

二、新的环境和挑战对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提升世界级管理水平成为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管理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企业管理,推动管理创新,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将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对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来自日益加深的全球化市场环境、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环保要求,以及国际竞争、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更深更广的应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将对企业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十二五”期间,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改进

和创新,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就中央企业而言,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王勇主任代表国资委党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此要实施转型升级、自主创新、人才强企、国际化经营、和谐发展等“五大战略”。应该说这个目标是很高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平着铺摊子做大是相对容易的,因为我国有一个非常大的国内市场,但是我们向上提升、向高端走并不容易,因此王勇同志提出的这个目标是不容易达到的。用这个目标去衡量,我们有3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就不值得我们过于兴奋了。而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中央企业又是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十二五”期间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将使横向扩张的余地越来越小。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实现这一核心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五大战略”,没有世界级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是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把企业管理好,要想成为世界一流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某个时间进去了,可能过一段时间还得出去。

尽管这些年中央企业在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国内排头兵,但是当我们站在全球的视野审视中央企业,就会看到很多差距和不足,除了在规模、装备水平等硬实力方面,软实力方面也有明显的差距。实际上中央企业现在在规模、装备水平、硬实力方面和一些国外大企业相比,可能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软的方面,尤其在管理方面、在信息化方面、在国际化经营能力方面,我们的差距比在硬的方面所显示出的差距要大得多。就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以及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前一段改革局做了专题调研。目前来看,中央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差距是国际化经营方面。世界一流企业大多数是国际化指数很高的跨国公司,财富500强中除中国企业之外,大多数企业本国之外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和员工要占到一半以上。它们超越国籍而存在,产业链和触角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在成本最低的地方采购,在融资成本最低的地方融资,在人才最密集的地方研发,具有很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它们掌控着行业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市场网络,始终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具有很强的全球价值创造能力;它们能够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擅长并购整合,产融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全球资本运作能力。相比而言,中央企业包括进入世界500强的30家企业,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跨国公司尚有很大差距。许多中央企业规模很大,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有很大的市场规模,并不一定意味着国际竞争力很强。那些小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无一例外是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因为它们没有一个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依赖。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国际化经营人才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真正能用几种语言去谈判的人才匮乏;经营层对国外法律环境尤其职工保护法律不熟悉;对海外员工的聘用主要是当地的工人,经营管理层聘用得还很少。

第二个差距是管理信息化。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拥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卓越的运营、管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著名的沃尔玛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戴尔的电脑直销模式,都是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的,其整个商业模式和以前都不一样了。思科公司的管理信息化已经完全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性支撑,员工在网上办公,公司90%的销售业务在网上完成。台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数据一次性就源输入,全球范围内多次有效使用,十年前就实现了每月一日全球财务结算。信息化水平高低是能否达到世界一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一流企业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将影响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差距是管理创新能力方面。世界一流企业无一例外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新的管理方法的应用,丰田的精益生产、GE六西格玛管理、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等成为创新者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锐利武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企业管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基础管理与管理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比如,制度建设是企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础,在这方面,台塑2715项制度从设计、运行到监督、改善,整个流程都实行电脑化管理,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程度令前往学习交流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由衷感到佩服。台塑这套东西也是根据台塑的管理文化,根据王永庆老先生的管理理念,通过信息化的工具实现的。这些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应用,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和模仿。

在重大开创性管理创新成果方面,我们的差距更加明显,总体上还处于学习、模仿、改善、应用的阶段。管理就是生产力,管理创新就是竞争力,而重大开创性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成为引领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人家重视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创造出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或商业模式,我们这方面的差距也需要改变。这些年国际上企业管理的新成果很丰富,中国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国外创造出来我们马上引进,但自己的创新还是不够的。

第四个差距是风险管理方面。世界一流企业往往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建有比较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备有全套的应急预案,建起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从战略决策层面到具体业务层面都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风险管理固化于业务流程,并与日常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如果把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弄成两张皮,肯定不会成功。风险管理应该是一种理念和要求,融化在日常管理之中,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绝对不是两个东西,应该是一个东西。《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发布之后大家很重视,但风险管理不是几年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逐渐深化,逐渐和日常经营管理融为一体。这几年世界经济竞争表明,如果不重视加强风险管理,即使是世界著名企业甚或百年老店,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包括市场的和内部的因素,瞬间被摧毁。

尽管近几年中央企业在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进步很快,但基础还比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尤其是这几年中央企业国际化运作、并购日益活跃,使我们面对的风险更大了。例如,利比亚不是商业风险,而属于政治风险,我们“走出去”不得不考虑这方面的风险。国资委真正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只有短短四年多时间,目前的工作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中央企业要实现王勇主任提出的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就要从经营管理的角度,从软的方面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国际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差距,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非常重视的工作。

三、围绕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国际竞争力,需要着力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将是偏紧的。“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十五”和“十一五”上半段,我们面对的国际市场是扩张型的市场,而大家分析,这个扩张型的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很难再现了。金融衍生品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美国金融衍生品的坏帐仍需要一个继续消化的过程,创造金融衍生品是增加需求的因素,消化这些坏帐是减少需求的因素。很多分析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过度消费的发展模式,危机后不得不进行调整,最近一两年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在上升,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在减少。所以,无论从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还是更深层次原因来分析,未来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市场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将是比较紧的。另一方面,国内扩张需求的余地越来越小。经过几次运用扩张性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有回报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重要终端产品的社会需求已被透支,再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小。所以,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来看,“十二五”期间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环境肯定偏紧,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树立信心,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技术含量为中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中央企业而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上新台阶,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全球分工,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企业。这个方向上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就企业管理而言,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制定正确发展方向。

企业要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经常进行科学的分析,充分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研究科技及产业格局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且动态调整优化发展战略。我们的企业的预见性与国际先进企业比是有差距的,世界一流企业往往能够洞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经审慎研究确定发展战略及目标之后,就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即使经理人变更也不会改变。中央企业也有这样的案例,像新兴铸管集团(即新兴际华集团),发展铸管是九十年代定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进行的战略转型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几家专业外贸公司的实业化转型,军工企业的民品发展,战略性因素的把握、掌控非常重要,如果转不好,风险是非常大的,应该说这方面我们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也有一些中央企业贸然进入一些不熟悉的产业领域,搞了一些并没有把握但投资非常大的项目,没有技术也没有队伍,现在非常被动,这样的教训也就在我们身边。所以,中央企业下一步仍然须高度重视战略管理,防范战略性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今后外部环境比较紧的情况下,如果战略发生了问题,一个重大投资出现失误,可能就会把一个大集团给拖下去。

(二)进一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主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战略联盟等深度整合。实际上就是把经营管理和发展真正实实在在地放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必须清醒地看到,信息化本身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它也有风险,信息化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一方面信息化需要很多软硬件投资,同时又会因为业务流程的再造、组织管理的变革对企业内部的状态提出要求,而内部的要求达不到、阻力太大,会导致信息化的失败。中央企业里面有非常成功的典型,也有不太成功的典型。前几年有些部门对中央企业进行检查,也反映某些企业信息化方面投入很大,但是效果不够好,引入的系统与内部的流程和组织系统不匹配,但是调整内部的问题又缺乏足够的力度和信心。我们要特别学习借鉴中石油“八个坚持”的经验,坚持总体规划、项目管理、业务主导、先试点后推广、系统集中架构、精选服务商、选用成熟的软件和国际合作,避免走弯路,提高一次成功率。

(三)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发展,企业面对的经营形势将更趋严峻和复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建设统一高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完善重大决策、投资、购并、财务、购销、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中央企业重大风险监控机制。对于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要高度关注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这是董事会的职能所在。所有企业都要深入分析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控的措施和应对预案,实现风险管控目标和管控能力、风险预防和抓住机遇之间的平衡;加强企业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借助信息化促进内控管理的升级,提高风险预警、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借助信息化加强风险管理方面一些企业有自身的特色,如中石化组织一批熟悉业务、廉洁自律的老职工在信息系统上搞“网上巡视”,抽查跟踪关键业务流程,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国资委将加强对央企风险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继续组织做好风险管理报告的编报及反馈工作,适时研究出台进一步指导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四)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国际化是做强做优企业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过程。亚洲企业与欧洲企业不同,可能是文化差异过大,国际化都很难,日本企业实现国际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为了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发展,肩负起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中央企业应当尽量缩短这一过程。我们对国际化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努力做国际化经营的高端,做价值链的组织者,而不应该是单纯的工厂或卖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包括以一流的研发掌控核心技术,一流的产品做好市场的定位,一流的营销能力创造国际知名品牌,一流的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一流的员工队伍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一流的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这些方面,人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领导力建设,建立具有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宽阔视野的领导班子,培养满足国际化经营需要的人才队伍,逐步做到全球配置资本、人才、研发等各类资源。我们既要重视海外并购,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又要注重加强并购专业团队建设,完善并购工作流程,做好尽职调查审慎决策,增强对并购项目的管理能力。

(五)围绕做强做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对标工作。

通过与国际同行业一流企业对标,能够为我们找到管理实践中可以比较的参照系,传导一种间接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压力,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确实是促进企业改善管理的有效手段。中央企业对标工作前几年就开始了,荣融主任在任的时候,就号召中央企业每家都要选择一个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进行对标,这项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和收获。前几年很多中央企业发展态势不错,但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实际,主要是因为通过对标知道自己的差距,我们和自己的过去比确感到很欣慰,但和世界一流企业比,我们的差距是普遍性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仍然要从对标开始。我们也在研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要不要具体化、程序化?如果要具体化、程序化,可能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标,只有和国际先进企业对标,才会知道我们和世界一流企业到底还差多少?

近年来的对标工作对中央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是非常大的。大家知道中国移动效益很好,多年利润水平都排在中央企业前列。一提中国移动就有人说是垄断,实际上中国移动的内部工作基础是非常扎实的。中国移动十年来分两个阶段坚持与世界一流对标:第一个阶段从2001年开始,与世界同行业综合指标前4位的企业以平衡计分卡为工具进行对标,结果到2005年大多数指标达到了这些企业的水平;从2006年开始,中国移动提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与世界同行业一流指标对标,结果到去年大多数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移动的实践说明,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开展对标特别是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中央企业不仅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凡是比我们强的,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标杆。中铝的对标就选择了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的成本比中铝低,在这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没有意义,和民营企业对反而会比较出自身的差距。中铝这样的大公司,放下身段和民营企业对标,结果促进了各项指标的改善。对标不仅要注重硬实力的对比,也要注重对比软实力,不仅要注意指标的量化比较,而且要比较蕴藏在指标背后的理念、方法、组织流程的差距,通过加强管理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尽快地缩小、最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企业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体。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可以也应当有所作为,但这里有一个准确定位的问题。我们要推动工作,但手不能伸得太长,管得不能太细,要求不能过于具体。国资委的定位应该在推动和服务方面。所谓推动,应该从国资委一系列相关工作,如业绩考核、确立主业、审计监督、财务评价等多个角度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组织管理评价,使企业领导人能够对本企业的管理状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服务是国资委推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中央企业管理工作有这样两个现实的情况,一是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上与国际先进企业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学习交流,在这方面国资委可以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目前国资委企业改革局正在组织的,是与台塑和思科的交流培训项目。台塑的培训项目是王永庆老先生在过世之前和李荣融主任商谈确定的,老先生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台塑的管理经验能够惠及大陆的企业。所以,台塑完全敞开大门,我们企业的人去学习,他们给我们进行系统培训,效果是非常好的。中石化的管理水平不错,还是比较精细的,但第一期去的中石化的同志回来跟我讲,到了台塑,感到“震撼”,发现差距仍然很大。台塑项目我们将继续执行下去。第二个项目是国资委、思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共同组织的项目,组织中央企业的高管到思科学习交流,思科内部由各方面的高管出面讲课,这使得我们央企的负责同志有机会深入到一个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比较深入地进行了解。思科还请了一些非常知名的人士,比如说GE的CEO伊梅尔特先生也请来给我们上课。在这两个培训项目基础上,我们计划再开拓一些新的培训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地位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尤其是中央企业状态不断改善,很多非常优秀的跨国公司非常希望与中央企业高管接触,建立工作关系,培训是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具体方式之一。我们将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创造条件,让我们的企业更多地了解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使我们的企业学得更加深入。

第二个现实情况是,中央企业之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企业管理水平很好,或者某一项管理水平很好,但也有一些企业管理水平并不好,包括监事会的同志也跟我们讲,某某企业管理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水平参差不齐就有可能取长补短。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先进企业的实践和典型经验,然后组织交流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由于这些经验都是企业自己创造的,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更容易学。在这方面企业改革局是有传统优势的,希望改革局发挥优势,总结中央企业有普遍可推广价值的经验,通过企业间横向交流、学习,使管理水平共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李荣锦在推进大会上的讲话09-13

上一篇:采购内控管理办法下一篇:母爱作文600字六年级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