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2022-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学前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成功观等

学前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美国耶鲁大学沃特·捷列姆博士在8月14日—16日大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学前教育(大会)高峰论坛上谈到,建立在孩子学业成绩基础上的评估结果并不能代表幼儿园的真正水平。学前教育的成功意味着重视幼儿的情绪情感、身体健康、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激发了幼儿成长的潜能,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还意味着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帮助其潜能的发挥。幼儿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喜欢与同龄人愉快地游戏,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周围世界拥有好奇心,热爱积极地探索问题,为其终身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才是幼儿教育真正的成功。

中学政治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的三个关键问题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张云平在2012年第10期《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认为,中学政治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十分复杂,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科学解决。一是科学界定“三维目标”。现行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和含糊,需要教师对本学科的课程目标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建构明确具体、操作简便、易于测评的学业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合理建构“三位一体”的标准框架,使学、教、评三者有机统一。三是有效发挥导教、导学、导评“三导”的作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科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臣之在2012年第5期《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要认清三个基本问题:1.为谁开发。校本课程应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依归,关注学生学习利益的实现。2.谁来开发。校长应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运用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程序等,做好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参与者,应强化教师的课程领导,赋予教师课程权利和职责,让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提升课程开发素质,改进课程开发行为,推进课程开发实践。3.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突出三级课程的转化与生成,学校应主动联系自身学校课程发展历史和教育现实需要,对地方课程予以转化,甚至同时对国家课程精神予以创造性地落实,最终整体生成学校课程。

教师如何学着做质性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副主任王俊山在2012年第10期《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撰文认为,质性研究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搜索和分析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文本、实物等资料来解释教育现象的研究方式。质性研究一是强调在自然情境中开展研究,反对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或其他场景中开展研究。二是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资料是研究者本人通过眼看、耳听、脑思及手记而得到的,这不仅仅需要研究者投入时间、精力,还要投入思想、情感,是认知、情感的复合过程。三是质性研究体现出较大的动态性和灵活性,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航向”,逼近事实及其背后所隐藏的规律。要做好一项质性研究,教师应做到:1.在选题上,聚焦适合自己的真问题。要把自己的选题方向紧紧与自己的学校、班级和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从鲜活的生活中去寻找“课题”。2.在方案设计上,建构能操作的规范文本。要对自己选定的课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化,通过搭建“概念框架”使自己的设想系统、有序起来。3.在资料搜集方面,通过情境和对话了解事实和意义。4.在撰写报告时要叙说经验资料背后的意义。

实施“颠倒的教室”活动步骤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长江博士、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李卫东在2012年第8期《上海教育科研》上撰文认为,“颠倒的教室”作为美国教育新景象,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其包括“课下的活动”和“课堂上的活动”两个相互承接的环节。课下的活动步骤为:1.观看教室布置的教学视频。2.做笔记并写下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3.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做到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其中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求助,也可以请家长协助;如果还解决不了,则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讨论。课堂上的活动步骤为:1.教师重新讲解大多数学生在课下学习时感到疑惑的内容。2.教师利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课堂练习给予及时反馈。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内化知识的其他课堂活动,比如讨论、探究活动,包括实验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4.布置学生课下学习的教学视频内容。

(责编 黎雪娟)

第2篇:青少年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摘 要:青少年是我国日后发展的希望,从某个角度来讲,青少年自身的生命觀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关系,所以其生命观是否正确,不但是决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还对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针对青少年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观;树立;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94

青少年的生命观主要包含其对每个生命含有的看法理解与基本观念,其中还包含青少年对与每个生命中存有的价值与意义的认知了解。生命观不但能够决定青少年对待每个与生命有关的态度和行为,还决定其行为态度是否正确。通常青少年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某一方面是否高雅,便极有可能决定了其一生的生命价值观。若是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其很容易对其他生命存有藐视的心理,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就丢失了方向与积极性,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极为必要的。

一、青少年生命观的具体内容

(一)生命的基本认识

生命的基本认识主要是指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或是生物的生命存在,了解世界有各种生命真实存在与每个生命之间存在的关联。生命的基本认识作为生命观的基础内容之一,青少年只有对个体生命进行了解与认识以后,才能说其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生命观,而后对个体生命有进一步的正确了解与认识之后,才有机会树立正确合理的生命观。而青少年若是想树立起一个正确科学的生命观,就需要对生命有更深入的了解,构成正确完善的生命认知体系。

如果要对生命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首先就需要学习生命中含有的基本知识内容。比如生命的含义、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特性、生命本质意义、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死亡都属于生命的基本知识。然而,这些基础的认识相对比较片面,青少年所应该掌握的生命知识的内容应该是较为切实的,贴合青少年实际生活的内容。比如让青年意识到除了自己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中,有其他人的生命,还有各种动物的生命以及植物的生命,除了要对这些存在的生命进行了解还要对生命体相互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解。比如青少年与其他人生命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中其他人生命之间存在的关系都需要进行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由此才能真正体会生命对每个人与生物的重要性,而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珍惜每个生命。

(二)生命存在的价值

生命中存在的价值主要所指的是每个个体生命对与生命中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看法与了解,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价值观。针对生命具有怎样的价值,如何看待生命价值以及生命价值有怎样的实际意义等多个问题都属于生命价值观领域中的内容。生命价值观不但是生活的理想以及态度,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还能将其理解成价值理念,并且这种理念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发挥着指引的重要作用。生命价值观中具有双面性的特性,青少年具有正确良好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含有推动引导的积极作用,还能有效实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反之错误的生命价值观不但对青少年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还含有各种消极的作用,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成长与不负责任的行为出现。生命价值观不是每个人先天就具有的,而是每个人在通过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但是每个个体生命后天形成的生命价值观在某些方面还含有部分与缺陷,所以就需要通过社会与生活的不断实践逐渐改建与完善。青少年在形成生命价值观时可能会受到许多社会环境、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各种影响,其中可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可能有错误消极的影响,所以在青少年树立生命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树立一个正确良好的生命观。

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生命观的策略

(一)父母应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通常父母言传身教是高效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近的学习途径,因此父母若是能够健康的面对生活,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言行举止都以身作则不断规范,完善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每一件事情,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不仅能让孩子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还能为孩子引导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父母的以身作则以及示范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生命教育素材,不仅能很容易的感染和影响孩子,还容易在情感上与孩子形成共鸣。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合格的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世尽可能地保持热情真诚的态度,使孩子能够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父母应该从生活周围的事情做起,引导孩子关爱和珍稀生命,学会尊老爱幼与助人为乐,以此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生命观。

(二)注重生命教育

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学习,并应该提供各项帮助与支持,以此有效促进生命教育学习的快速发展和有效落实。此外,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来推广生命教育,积极促进“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生命化区域建设以及相关课题探究等,由此推动生命教育能够顺利开展。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之大,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用文学作品感染和熏陶

具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的作用和影响力度非常大,它能激励人们阔步前进,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着美好方向发展,还能使人走向成熟。例如,阅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们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从孙少安和孙少平身上学习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他们热爱生活、敢于担当的精神,学习他们孝敬老人、关心百姓、顾全大局的精神。再从田晓霞关心鼓励孙少平和营救落水小孩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丽和伟大,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化

从人们最熟悉、最深刻、最具教育意义的事迹感化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利用榜样的模范形象和示范力量来教化学生,让学生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学习目标,可以让他们模仿这些典型人物,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等。学生对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认识很浅显。有一些年龄尚小的学生认为别人给予他的关怀和爱都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现有的思想状况,因为那是真实的一面。教师要接纳学生的想法,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用身边“触动人心”的事例感化学生,客观地反映社会、摆事实、促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后再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以情动情,以情感情。这样更会被学生接受与认可。

(五)心理健康辅导

青少年出问题往往出在心理问题上,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功夫。青少年年龄比较小,涉世未深,对人生和世界认识不够全面,容易产生厌世情绪。比如,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从小就缺少父母的疼爱和关照,他们容易产生孤独感和郁闷心情,上课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下课也不喜欢和同学交往、沟通,极易患上抑郁症。针对这种学生,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平时多对这些学生加以关爱,多和他们谈心、交心,询问情况,了解情况,解决他们的實际困难,尤其是心理困境。又如,一些女学生心理脆弱、多愁善感,容易冲动,做事比较极端。教师也需要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分析情况,分析问题,及时解决,让她们健康成长,让她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让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六)研学旅行,亲身体验

研学旅行就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比如,去科技馆领略科技世界,感受科技与我们的生活的距离,感受球幕影院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去牛肉面馆见识出神入化的拉面绝技,品尝地道纯正的兰州牛肉面,探寻兰州拉面的文化与历史;去兰州水车博览园认识兰州的水车之都,感受6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了解水车的工作原理;去各大院校感受百年名校的历史底蕴、文化氛围,与大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大学生活。在旅行过程中,学生带着眼睛去看,带着耳朵去听,带着脚去行走,让科技、文化、美食、美景和历史打开他们的心灵,撬动他们的大脑,也让收获诉诸笔端。这就是寓学于行、行学相长,这也是学生生命旅行的尝试,更是一次生命旅行的洗礼。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若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家庭的良好教育与学校的生命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生命教育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若想获取更好的效果就需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协调好,使生命教育能够更全面的开展,不然无论哪个因素没有协调好都有可能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观造成影响。所以就需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家长能够运用一切有效条件与方式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命学习环境,以此共同促进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魁,刘健.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J].大学教育,2016(8).

[2]曹美玲.确立生命化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J].职业教育(中旬刊),2007(29).

[3]青秋蓉.网络环境下高职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9).

[4]姜立春.浅谈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5]赖文龙.浅谈青少年生命观教育[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6]李辉.关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3(4).

作者:杨兴有

第3篇:高职大学生正确的三生观树立和践行研究

摘 要: 如何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态度、生活态度和生命态度?文章提出通过整合高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大学生对人类生命、生存、生活与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论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三生观 三生教育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及其界定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二、高职院校践行三生教育的意义

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既可以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提供指导和帮助,又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顺利毕业。

1.有效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三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而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便是如何让大学生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综上所述,三生教育观的大力实施,在高等学校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有巨大作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三生教育是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的必要途径,特别是对高校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自己学会坚强地生存及追求幸福的大学生活,构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化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高校学生在见证生命的诞生、自身成长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帮助他们体悟生命义务与权利、价值与意义等内容,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生命的价值导向,进而有效提高生命质量,形成有助于高校学生科学健康快乐的生命价值观。生存教育主要应该以教育高校学生脱离温室的束缚而能够掌握离开学校后基本的生存技能,合理引导高校学生培养辩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理性面对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与挫折,此外,要帮助大学生建立一种能够使自己主动学会生存并熟练运用生存技巧的科学生存观。

2.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高等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教育指导高校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全面综合发展,最终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三生教育理应关注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在处理心理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有效的模拟演习真实情景、适当增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和锻炼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即将迈入社会的高校学生奠定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增加保障。

3.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开展三生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而且从实践角度进一步扩展与完善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强调突出了三生教育的目的,顺利开展三生教育的实践有效地增强了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强调高等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客观成效。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虽得了许多探究性成就,但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新思路,三生教育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既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本真的回归教育为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4.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生教育在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使校园文化生活得以丰富,而且有效加强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展三生教育,能使高校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依据自身条件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指导每个人自己的行为与行动,宣传和推介三生教育既丰富了高校的校园精神与文化生活,又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大力整合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在内的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对高校学生的三生教育,可以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利条件与实践基础,使学生发展成为和谐个体,从而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整体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三、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生”观

如何让大学生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愈加积极健康向上,是高等教育需要践行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三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正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三生教育”正是在注重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存意志薄弱,面对自然灾害和危险时无所适从,抗挫折能力低下,没有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理想的职业规划,无法承受学习、经济、情感压力等问题。上述问题为基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引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三生”观的确立。具体体现为:

第一,生命教育通过教育大学生认知生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生命价值、生命伦理及生命权利等内容,从而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主动积极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树立以珍惜自己的生命为前提,不漠视生命同时提高自我生命价值,学会尊重他人生命和善待一切非人类形态生命的正确生命观。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和谐发展。

第二,生存教育以教育大学生进行生存认知、了解生存方式、培养和锻炼各种生存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为主要内容,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规律和生存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一种能够主动学会生存的正确生存观,引领大学生辩证思考问题,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理性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第三,生活教育就是以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生活道德、幸福生活观和正确生活观念内容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进行生活体验终而能够充实而愉悦地生活,使大学生树立追求幸福生活的正确生活观。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红媛,李德良.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3).

[2]李贵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J].科教前沿,2009(7).

[3]王涛.浅析“三生教育观”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7).

[4]冯晓敏,赵正.关于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几点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IYBB245)。

通讯作者:简宾

作者:黄乐佳 简宾 陈红媛

第4篇:谈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1工业工程2班黄日清201141108206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 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人走进社会,都会面临就业的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正文: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这是一个关乎个人的未来,影响个人一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认真和严肃对待。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择业和创业这两个概念,才能从实际考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择业,顾名思义,“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创业,“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说择业也要从实际出发,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必须深入了解个人的每一方面和客观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当前我国就业压力较大。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用人单位可以提供的职位少之又少。很多人对择业的观念,都是选择高收入,福利好,地位高的职位,而那些低收入,福利不好,地位低的职位又没人做,所以造成“有人没工作做,有工作没人做”的局面。

所以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说的“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引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择业就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兴趣爱好等,再根据就业环境从实际考虑再做出正确的择业。

一、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

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根据自己身体、兴趣、气质、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2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克服不良的择业观

面对种种不正确的择业观,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样化的生产关系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部分大学生会产生实用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有的大学生因向往、追求奢华生活为果,或个人非正当需求不能获得满足,迁怒他人、归罪领导或老师、毁损公物直至违纪违法;有的大学生受错误思潮的影响,不能把理想前途与自身优势、个人特点及专长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对自己以后的出路和从事何种职业缺乏正确的思考和选择。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3树立系统的、积极的、快乐的、高尚的、有效的择业观,面对现实,挑战自我。 我们不能回避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问题。基于此,我们应该树立系统的、积极的、快乐的、高尚的、有效的择业观。对个人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引导每个人树立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前提的正确择业观;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正确分析自己与就业市场,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改变一次就业、一步到位的观念,不能因为第一次择业不够理想就丧失信心,应逐步树立多次择业的观念。

4.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大公司说,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因此,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施展,使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二、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到“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引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选择创业,必须要有创业失败的准备,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创业,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除此之外,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能帮助别人就业。

2.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有利于自己创业的方面前进。大学生刚出来创业,大多数是欠缺很多创业的前提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很多大学生刚创业时,都是缺乏资金的,人们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大学生创业不利因素。但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知识,拥有自身的素质和优势,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性格与心理品质素质等,这些素质和优势,有利于大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展现,适合选择自主创业的途径。

3.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因此,只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的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勇于创业已经成为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目标。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所有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引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创业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的是审时度势的眼观,更需要以长远的眼观。大学生选择创业,就要有敏锐的商业眼观,要善于捕捉市场的契机,统筹兼顾,发掘有利于自己的创业机会,并及时进行商业投资。既要不拘泥于陈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来过、走过、经历过的感受固然浪漫,但苦过、累过、成功的收获才是宝贵的。

总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无论对其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打破职业框框,拓展全方位就业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开发创造性,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在择业和创业的浪潮中掌握好人生的总舵,迈出成功和决定性的第一步,并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职业者。

第5篇:就业创业教育与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

就业创业教育与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教育活动总结材料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以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为重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办法,从提高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标准,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清醒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从发展大势中寻求就业创业契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近五年,学校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一、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播撒职业种子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把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活动着重开发和训练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如主动、守时、沟通、合作、负责、危机意识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场商数,为成功就业播下种子。

二、 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夯实就业基础 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学生每学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学业生涯设计手册》。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规划好自己的课内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高认知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来。我校从2001年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从2006年开始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到今年已组织了四届,共有1万5千多人次参加过比赛活动,在广东省第

3、4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共选送了6名学生参赛,共有3名学生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1 人获得优胜奖,1人获得激励奖;在广东省第5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选送的2名学生都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其中1名学生获得高职高专组总冠军。

“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并帮助实施,同时通过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并通过广东轻工行业领军人物论坛、成功企业家演绎精彩职业人生、校友报告会、杰出人物访谈、专业风采show、face to face(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制订一份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对提高大学生对自我、社会、企业和职业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家、校、企”联动,转变就业观念

“工作要稳定、高薪、舒服,要留大城市”,这是大部分毕业生和其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是影响就业的最大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此,我校采取家校企联动,一方面通过给家长通报目前的就业形势、其子女就业的优劣势等情况,引导家长先降低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第一课堂渗透式职业观念教育,试行通过评选良师益友活动,促进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渗入职业观念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调整就业期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学校还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不仅在就业指导课上讲,各毕业生班还组织了由就业工作副主任亲自主讲的主题班会以及校友座谈会。针对学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村镇工作的情况,我们专门组织学生代表走访一些落户在村镇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举办“走进企业 体验职场”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来自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企业对年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评价和期望等,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通过学生代表向其他同学作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

五、推进职业指导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从2001年开始列入教学计划后,通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表示满意。课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实行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2006年课程由原来的“就业指导”更名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了从原来关注提高学生就业率向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过渡。

课程建设走出了固有的理论教学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的就业教育理念。课堂(内)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职业发展理论的同时学会及时更新观念,学会选择与决策。社会实践以职业生涯目标人物访谈、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及人才标准调查(这两个调查都是课程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组织分享会)、学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找出自己与社会的差距,并找到缩短差距的办法,同时付诸行动,使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同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自觉培养就业竞争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课外活动主要以五个板块(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迈向成功)的就业辅导系列活动为主轴,辅以校友沙龙、就业征文、就业演讲等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使学生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

由于课程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明显。不仅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匪浅,老师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分别以 “找准定位易谋职位 高职高专轻松就业”;“校企合作,双赢共进”;“高职毕业生继续走俏”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六、逐步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学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学校都提倡大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即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先在本职岗位上发展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积累创业资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目前学校创业教育主要有几种形式:

1、课程教学。学校开设了创业的选修课程,2009年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里加入了2个学时的创业教育。

2、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学校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政策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解答创业疑问;还邀请正在创业的校友通过沙龙的方式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创业的苦辣酸甜。

3、创业大赛。学校举办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普及创业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

4、跳蚤市场。这是一个周末的学生创业体验市场,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资本创业体验平台。

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缺少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等。这些都较大的约束了学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一方面积极联系创业企业家,邀请他们加入学校的创业教育,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校也努力打造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学校设计学院的创意工厂已经基本完成规划建设,由老师带着学生做设计项目,通过做项目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思想政治演练中心的二期工程——就业创业研练中心也进入建设期,建设完成后将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就业创业研练环境。

归根到底,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不及劳动力增长速度、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不愿意承担劳动力再生产的责任等因素外,家长期望过高,大学生择业定位不准、择业观出现偏差,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所以我们高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到专业知识,让高校的职能不仅仅停留在教书育人,而更大程度上,是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能迅速融入社会,迅速让其所学转变为所用。我也曾经跟一些学生探讨过毕业后先择业还是先就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表示现在工作难找,要先就业再择业,看着他们充满朝气、充满信心的脸,我相信,他们的选择绝不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择,而是由一种早已培养成的良好的就业意识促成的。也许,这就是青春与梦想的价值。然而,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希望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在步入社会之后,在碰到困难之后,依然能有如今天这般的自信风采,愿他们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搭建的创业舞台上,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在布满荆棘的创业路上踏出一条条的宽敞明亮的大道来!

第6篇:如何树立正确的绩效观

谈起绩效观,可能很多员工会比较模糊,如果说绩效考核,许多员工都会认为非常熟悉,不就是每月的绩效考评嘛?然而,工作中许多员工都在努力工作,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却不尽相同。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我们要明白效益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班组经营的核心。如果想提升效益,就必须在班组内部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多劳不一定能够多得,关键要看多劳是否有存在的效益。为此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作为在烟站的基层人员,我们该如何去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展开探讨: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绩效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又包括两部分:目标管理(MBO)和职责要求。企业要有企业的目标,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比如业务员除了完成销售目标外,还要做新客户开发、市场分析报告等工作,对这些职责工作也有要求,这个要求的体现形式就是工资。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纪律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等,纪律严明的员工可以得到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发奖状/奖杯等;品行指个人的行为,“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只有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人员才能够得到晋升和重用。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它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在企业中进行业绩考评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相关工作。首先,必须对业绩考评的涵义作出科学的解释,使得整个组织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绩效考核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周期性检讨与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管理系统,是指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做系统的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更可激励士气,也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的依据。 第三个问题:如何对待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的结果,很多企业都是跟薪酬挂钩,别无他用,下面先了解一些绩效考核结果的几大用途:

1、培训需求分析管理者可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及相关记录,发现员工与岗位工作标准的差距,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培训,需要哪方面的培训。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提高和改善绩效,帮助员工成长。

2、人事调整对于连续考核优秀的员工,要予以晋升,对于连续绩效不良的员工,要降级或调岗。

3、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员工也在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可以使员工职业生涯实现有序发展,而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薪资调整:对于绩效不良的员工,要降低绩效工资,促进尽快改善。绩效优秀的员工根据标准进行合理的调整。绩效结果运用于薪资调整能起到提高内部公平感的作用。

5、奖金分配:奖金分配的形势多种多样,但由于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客观的绩效考核标准,导致增加了内部矛盾,严重的还导致员工离职。如果有公开透明的标准,员工都能自己算出该拿多少奖金,则矛盾会大大减少。

总而言之,我们基层职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无论绩效考核结果如何,都要一颗平常心看待,不要因为他人优秀就嫉妒排挤,更不能因为自己优秀就骄傲自满低看他人。我们只需要认真踏实工作,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安排工作,时刻保持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为企业的效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坑烟站 2015年10月26日

第7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李洪仁

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环境,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对待名、权、利,不但是每个共产党员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也是加强党性锻炼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联系实际,我认为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应正确对待名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要正确认识权力。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力量,具有两面性、双刃剑的特点。“为民则利,为己则害”。权力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正确运用权力,可以为人民办好事,通过权力杠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如果在权力面前忘乎所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被权力所害,失去人民的信任,谋掉手中的权力,亲手垒起一座埋葬自己的“坟墓”。记得反腐败展览中有一个案例,叫“他为自己建牢房”,讲的是一个市公安局的处长,在修建监狱中贪污受贿,监狱修好了,他也栽倒了,关进了自己修建的牢房,说来可笑,但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训十分深刻。

要正确运用权力。人民群众评价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你如何使用权力。正确运用权力,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即使你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或者已退出领导岗位,大家也不会忘记你。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深受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如果利用职权为自己、为家庭、为小圈子谋取私利,即使手中大权在握,人民群众也看不起你。当面不敢说,背后也会指着脊梁骨骂。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公仆意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最近我们正在研究办公厅机关公务员轮流到信访办接待来访群众,目的就是转变机关作风,了解社情民意、民间疾苦,增强群众观念,加深群众感情。我们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有保障,千万不能忘记社会最基层的人民群众。

要破除“官本位”意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中央全会上,邓小平同志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在破除“官本位”意识方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个人认为,做人就是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以诚为要;做事就是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以勤为要;做官就是要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以廉为要。“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些年,在省领导的关心教育下,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办公厅形成了心齐风正的好环境,大家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一门心思干事业,面对个人的升降去留,坦然接受组织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出现不正常现象。好同志,大家公认应该提拔,没有提拔的,也不怨天尤人。在用

人上,做到了公开公正,凭德才条件,凭业绩本领,群众公认,党组集体决定,不偏爱任何人,不搞个人说了算。

总之,在权力问题上,要永远保持谨慎态度,力戒骄横、力戒浮躁,时刻不忘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观念,不断强化监督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必须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地位是指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它是人的社会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认识和对待地位,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要正确认识地位。地位如同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们的灵魂。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地位观。无产阶级的地位观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将个人的地位同整个阶级的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张为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为无产阶级的荣誉,为人民当家作主而奋斗,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名誉地位只是事业的副产品。无论是谁,只有为人民造福,才能获得人民的肯定。人们通常讲的功成名就,应该是先有立功,做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实绩,才能得到相应的地位。地位不过是过去功绩、功勋的记录和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做到“三个代表”,能否坚持无产阶级的地位观,对每个共产党人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同处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绝大多数共产党员经受住了考验,涌现

出了郑培民、汪洋湖、谷文昌、黄学建等一大批深受人民爱戴的优秀干部,但也有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如成克杰、胡长清、李嘉廷之流,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高官地位,疯狂地聚敛财富,贪污受贿,沦落为腐败分子,最终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唾弃,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要正确对待地位。一个人地位的高低和职务的晋升,是由自身条件和客观机遇两个因素决定的,是党和人民根据事业需要和个人德才条件、业绩、贡献、能力大小作出的安排。有为才有位。我们共产党人应以一种客观、积极、平常的心态对待名誉地位,不要把名誉地位看得太重,不要把职位高低与实现自我价值划等号,要认识到个人价值的高低应是对人民的贡献大小。雷锋是个班长,焦裕禄官才“七品”,地位不高,人生价值高,流芳千古;成克杰、胡长清地位不低,但价值为零,甚至为负,遗臭万年。不要挖空心思刻意去追求地位,更不要采取非正常手段去获取地位,不要一看到身边的同志或自己的部属有了进步,地位发生了变化或获得了名誉,心理就不平衡,发牢骚、讲怪话,表现出浮躁心理。认为自己能力水平不比别人差,是组织亏待了自己。自己的同事、部下成长进步了,赶上或超过自己,这是好事、喜事,是我们事业兴旺的表现,应为此高兴。水平高低,要由组织和别人来评判,就是水平高,也不是人人都能获得与能力贡献对等的地位,还要看事业是否需要,有没有职位。共产党人要始终做到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同志、正确看待组织。多看看自己的不足,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多看看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多想想个人怎样对国家对人民做更多的贡

献,这是共产党员基本的觉悟和应有的胸怀。人与人相比要有一个正确的比法,如果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会比出不满,比出牢骚,反之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就会比出差距,比出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干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视地位名誉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

(作者系四川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信息导刊》 (2004年 第四期)

第8篇:消除虚荣心理 树立正确的“面子”观

在开始上课之前,首先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初中课本上的故事,它的题目叫《项链》: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路瓦栽夫人的妇女,她位于社会的底层,生活不富裕,但是她非常羡慕上层社会的繁华。有一天被丈夫的上级邀请去参加一个舞会,因为本身没有珠宝首饰,她就去昔日的同学,如今已富裕起来的贵夫人那里借了一副项链,在舞会上可以说是大大光彩了一番。不料,由于过于兴奋,回家的路上把项链丢了。夫妻两人省吃俭用,用近十年的功夫才还清了因买项链而借的债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面子图虚荣只会换来片刻的满足,而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爱“面子”的事在我们当中也时有发生,因“面子”而争吵甚至闹矛盾的事也很多。所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谈一谈“面子”这个话题。

一、爱什么样的“面子”

说到这里,同志们可能要问,什么是“面子”?所谓“面子”,其实指人的脸面。面子是一个给别人第一印象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面子里面有做人的准则和尊严,为人的道德和修养,还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更有人格和国格。人的喜怒哀乐、气质风度、道德修养、思想内涵、人格尊严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面部表现出来。但这种反应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上面《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便是给了人一个假面子。

作为一名军人,面子的问题我们不能看得太重。不该爱面子的时候爱面子,搞不好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在和同志们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事例:有的人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似乎不争出个你高我低就很丢面子;有的人为了爱面子,家庭条件不好硬充“大款”,忘记了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还有的人,因为一句闲言碎语,而不惜动手打架,不计后果。这样的事在我们当中就有发生,只不过,事态没有进一步扩大。在这里,应当指出,为小事论高低、争面子,或是粉饰自己,或是以武力相威胁,都不是真的爱面子,这已超出了爱面子的范围。像路瓦栽夫人为了爱面子借项链求得一时满足而付出十年的代价,同志们可以思考一下值不值得。所以,我们之间,不能为一点小事而伤和气,不能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不能为了个人的一点虚荣而弄虚作假。一切要从长远看,一切要从大局着眼,不能把不该爱的面子看得太重,更何况,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将脱下军装离开部队,我们更应倍加珍惜战友情谊。

但是,话说回来,该要的面子一定得要,而且要坚持到底。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婴受齐王的派遣出使楚国。楚王见其形貌丑陋,命令他从偏门入城,想借此侮辱他和齐国。为了维护面子,晏子机智地说:“出使狗国,方能从狗门入,今晏使楚,焉能从狗门入?”一句话逼得楚王大开城门。晏子在这里保住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面子,更重要的是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同样,作为一名军人,该要面子的时候,丢面子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我们不但要保住个人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军人的形象,维护军队的荣誉。比如,外出行动要注意军容风纪,言谈举止要符合军人职业的要求,遇有危害社会公德和侵犯军队及国家利益的行为要敢于挺身而出。如徐洪刚面对歹徒的尖刀无所畏惧,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军人的“面子”。这里的“面子”是一种荣誉和尊严,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

二、爱面子与自尊心、虚荣心的关系

爱“面子”说到底是一种心理需求,是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认可的一种需要,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正如人有生理需求,需要经常喝水一样,是很正常的。但喝什么样的水,是生水、开水还是蒸馏水,这其中有很大的区别。不爱面子的人犹如喝生水,不爱惜自己。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说有工作、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所欲无所求,放任发展,混日子马大哈,是一种事事满不在乎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行为。这种行为是部队纪律和部队生活所不容许的。

真正爱“面子”的人犹如喝开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的爱“面子”叫具有自尊心。拥有自尊心的人,当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后于他人时,心中不禁产生一种既不服气又自责、自愧、对自己不满的情绪,仿佛自己“没脸见人”,害怕自己在战友中威信下降,于是下定决心赶上去。这里的自尊心就包含着一种要求向上、不甘示弱的积极因素,是我们追求进步、渴望成才、立志成功的潜在动力,能够发展成为进取心和好胜心,有利于促进工作、学习和军事训练。这是我们在座的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太爱“面子”犹如过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怕喝开水还不卫生而去喝蒸馏水一样。蒸馏水无疑很干净,但净得连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成分也荡然无存了,那么便会走向健康的反面。这样的人自尊心太强、太盛,禁不起挫折,容易走向自尊心、进取心的对立面——“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膨胀了的自尊心。具有虚荣心的人总是竭力维护所得的虚荣,既害怕受批评、丢面子,又不能容忍别人揭自己的短。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只要有人对自己的虚荣心稍有冒犯,就可能引起极大的不快,甚至愤怒。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有没有过这样的事呢?我们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我想在座的同志应当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以正确的认识来区分什么是自尊心、什么是虚荣心。

另外,虚荣心太强的人,对人常怀有成见,对领导和周围战友的言行举止非常敏感,总觉得与自己过不去。一旦排长、连长讲一种现象,就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不但不去改正反而猜疑是不是某某捣的鬼,继而产生报复的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很难与身边战友搞好关系,也影响工作、学习、训练的正常进展。当然,在我们大家当中,还没有这样的人,但偶尔有这种心理现象的人是有的。对此,要正确认识。

同志们,爱“面子”如喝水一样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与自尊心、虚荣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爱“面子”是自尊心,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需要保护和发扬;相反,太爱“面子”就会走向自尊的反面,变成了虚荣心。在我们当中要提倡自尊心,反对虚荣心。

三、树立正确的“面子”观

提倡自尊心,反对虚荣心,就爱面子本身来讲,就是要树立正确的“面子”观。爱面子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是受内在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所左右的,是不容易把握的。认识不到自己如何摆“面子”不行,认识到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变化也不行。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面子观,我们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面子”。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说明人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在这里,认识“面子”不像照镜子一样,正常的镜子反应自己正确的容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像照“哈哈镜”一样,往往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地认识自己的“面子”、爱自己的“面子”。如见到比自己强的人总感觉自己太差,感到抬不起头来,很自卑;遇到比自己水平低的人则认为自己本领很大,洋洋自得,甚至趾高气扬,看不起别人。这样的对比中很难找到自己正确的“面子”,弄不好就会出现丢面子的事。比如古时候赵国老将军廉颇自恃功高看不起虽没有多少战功但有文韬武略、官位相当的蔺相如,总想着羞侮他。当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退让,不予计较之后,他才心悦诚服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主动负荆请罪。那么,为什么老将军廉颇会因争面子而丢面子呢?因为他争面子选错了参照物,只看到了别人的短处而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面子”。这个故事充分地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面子”,不能计较别人的长短,要以自己为参照物,以自己的过去为对比,每天只要能比前一天进步,就是为自己争得了面子。

二是坚持追求正确的“面子”。部队中需要爱面子的地方很多,有工作上的、学习上的、训练上的,也有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上的。这需要青年军人选择正确的追求,追求正确的“面子”。作为我们,爱军习武是应尽的义务,当兵不习武或武艺练不精便是最丢面子的事。我们要抓住这个重点“面子”,督促自己勤学苦练,每天有一点进步,每日上一个台阶。同时,作为一名军人,要能够站在大局的高度来确立自己要追求的“面子”。至于那些生活条件的艰苦、日常生活的清贫都是次要的“面子”,是“有所不为而后可以为”的。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有些在我们身上存在的“面子”是要坚决杜绝的,如高消费的攀比、及时行乐的行为等等。这些是与军队的纪律、军人的道德相违背的。如果我们本末倒置,将不该追求的“面子”摆在了主要的“位置”上,那么将违反纪律,甚者会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比如,我们身边的XXX同志,为了追求所谓的“面子”,在打篮球中折断了手腕;为了保住自己所谓的“面子”,欺上瞒下,违规违纪;为了嬴得所谓的“面子”,到地方网吧和网友比拼网络游戏,最终自己丢尽了面子。象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引以戒。

最后,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爱该爱的“面子”,树立自尊心和进取心,促进工作和学习;不爱不该爱的“面子”,消除虚荣心,排除影响战友团结的因素,从而以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凝聚我们这个战斗集体,为圆满完成上级党委交给我们的任务而团结奋斗。

第9篇: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领导干部如能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能正确运用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履行好自身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误入歧途。对领导干部而言,帷一正确的权力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 树立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关键在于从内心深处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在此我谈一下我对这三观的理解,

一、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谈,是因为他们密不可分,一体共生。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即对自己所有的权力和所处的地位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要能够帮助权力主体正确解决两个问题,一要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二要解决好做事与做官的问题。

归纳起来,我认为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内容:

1、权力和地位来自人民。政党和政府的组成,源于人们对公共利益的共同追求,因为现代社会,单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全维护、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利益的,例如权益受到侵犯要求受到补偿,创办事业希望得到诸多帮助,个人均难以实现,这时,众多的个人就组成政党和政府,由政党或政府帮助其实现这种利益。公民个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拿出来组成公共权力,并选择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来掌握这个权力,赋予他相应较高的地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道理所在。任何执政党的领导、任何政府的公务人员只有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个道理,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权力源于人民的观念,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2、有权力就必须有责任。权力是个好东西,它贴在谁的身上,谁的身价就增值了。我们看人,人都是一样平等的,这是人的本身。如果要分出等级和不同来,那大多是因为权力。职务越高拥有权力越大,可支配资源就越多,掌握的信息就越丰富,号令所及范围越广,在社会上地位就越高。

但在现代政治社会,有权力必有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要付出的也越多。权力地位和职业责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拥有权力的人,就获得某种地位,同时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从事相应的职业活动,并为这些职业活动产生的结果承担责任。权力即责任,地位即职位,有这种认识,才谈得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

3、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既然权力是公众赋予的,是公共权力,那么掌握和运用这个权力就必须为公众,就必须经受监督,这正像在体育运动中必须有裁判一样,公共权力受监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是公共权力,监督他的自然就是公众,而公众的范围十分广泛,拥有这项权利的上下级、相关人员,需要你使用这个权力的人民群众以及平时关心你这个权力的人们都有权监督。因此,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行风监督、新闻媒体曝光、上级行文通报等都是因地制宜的监督方式。只有充分认识权力地位的公众性和制约性,才能自觉接受监督,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

二、我对利益观的理解:

如果要给利益观下个定义的话,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利益”。通俗地说,利益其实就是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 正确的利益观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这里所说的整体利益,就是指党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利益则不单指党员干部本人,还包括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属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私心不能太重。

2、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不仅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且不能只顾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条件服从全局利益的大局观念。

3、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有些事情从眼前看是有益的,但从长远看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不为眼前利益所惑,树立为长远利益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4.甘于清贫的无私奉献观念。在“先富与后富”等利益关系面前,不仅要把群众摆在前面,还应当时刻不忘人民公仆的本色,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甘于吃眼前亏,这样才能称得上干部。突出一个“谋”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5、自律基础上的遵纪守法观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必须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来进行,党员干部更应该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即使在谋取正当利益的时候,也要严格自律,在致富的道路上模范地遵纪守法。

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者辩证统一,密切联系,但也有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要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决不能用来谋私利。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要自觉摆正自己与党、与人民关系的位置,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地位只代表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不是抬高自己身份,为自己谋私利的资本;要认清职责就是责任,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生活关心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人民利益的关系,当好人民公仆。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崇尚奢华、追求安逸的不良风气,永葆思想上的纯洁性、信念上的坚定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经受得住人民群众的检验。

上一篇:门诊收费工作总结下一篇:辅导员工作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