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开制度,制度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你接触过什么样的制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摘 要]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制度,但目前这种收费是偏高的。高等院校缺乏规模效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下降、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高等学校学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适当缩短学制、推进高校后勤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缴费上学 规模效益 教育投入

[

[作者简介]张藩,王家林,重庆交通学院(重庆 400074)

我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费制度的改革。1994年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正式实行收费上学制度,收费的标准也逐年提高。目前,关于高校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拟根据有关数据,探讨目前我国高校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及其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大学生的学费处于较高水平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顿在其所著《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一书中提出了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多个主体的需要,因此它的成本必须由这些受益主体共同分担。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办者,也是受益者,因此应在受益范围内支付教育经费,学生及其家庭作为直接受益者应支付学费;其他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大众也应承担其部分责任。

受这一理论影响,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从当年开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实行收费制度,至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已全部实现并轨,高校缴费上学局面基本形成。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平均学费为2769元,到2002年,其年平均学费已达5000元左右。据调查,2004年北京部分高校学费标准为:清华大学5000元,北京大学4900—5300元(医学部6000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4800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文科5000元、理科6000元,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6000元。其他省市部分高校学费标准为:上海外国语大学10000元,复旦大学5500元,哈尔滨工业大学4000—5500元,南开大学4200—5000元,中山大学文科4560元、理科5 160元,四川大学文科4600元、理科5000元,西安交通大学3750—5200元,浙江大学4800元,南京大学4600元,山东大学3600—3940元。从这些学校的收费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的收费标准控制在5000元左右。外语和艺术类院校要相对高一些,一般在6000元左右。那么,现在这个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我们认为收费偏高,理由如下:

(一)从居民对高等学校学费的承受能力看,目前学费水平已经成为居民的一项重要支出

从理论上讲,合理学费水平的制定,必须考虑居民的付费能力。这与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有关,具体说就是与该国的人均GDP水平有关。前不久,纽约州立大学高等教育财政与接近性课题组收集了8个国家1997—1998年度学生和家庭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额。我们根据纽约州立大学提供的各国高等学校的收费情况,并结合国际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相关数据,得出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收费占该国人均GDP比例,最高的是马来西亚和肯尼亚,分别为97%和90%;最低的是墨西哥和英国,分别为3%和4%;人均收入最高的美国,高等学校收费占其人均GDP的13%。1999年我国人均GDP为780美元,高等学校的收费占人均GDP的比例约为43%;2003年我国人均GDP为9073元,如果普通高等学校收费按照5000元来计算,则高校收费占我国人均GDP的比例为55%,比1999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与上述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目前的收费标准属于偏高水平。

近年来,普通高校的学费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1993年普通高校生均缴纳学费610元,到1996年翻了一番,达到1319元;到1999年则又翻了1番,达到2769元。扩招后学费又大幅上涨,2000年比1999年上涨28.2%,2001年达到生均3895元。直到教育部等部委先后两次发文规定高校不得提高学费标准,学费快速上涨的趋势才得到缓解。但与此同时,许多家庭收入的增长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学费增长的幅度(包括多数农民以及下岗职工与城市低保家庭)。许多学者认为,目前高校的学费水平已超过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二)从高等教育的生均培养成本看,目前普通高校学费占高校日常运行费用的比例已达上限标准

按照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政策规定,高等学校的学费按其年生均日常运行费用比例的25%掌握。年生均日常运行费用一般指每个学生每年所消耗的机构成本,即为生均培养成本,这种生均培养成本通常是用教育事业费作为高等学校的运行成本除以在校生人数来表示。核算生均培养成本是确定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为116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3亿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为18亿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为17亿元,学费和杂费为282亿元,其他教育经费为216亿元。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在校生719.1万人,平均每个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为16223元,学费和杂费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比例为24%。虽然这个比例没有超过教育部规定“收费按学校日常运行成本的25%掌握”的标准,但也接近这一标准的上限。如果考虑在1167亿的高校教育经费中,还包括了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的经费18亿,那么这个比例实际就已经达到教育部规定的25%的上限(24.5%),现行学费水平已经较高,上调的空间已经很小。

(三)从社会大众的角度看,普遍认为这一标准较高

2004年9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作了关于“高校收费政策基本合理”的表态,不少网民对此发表了言辞激烈的反应。在许多网站的新闻跟帖中,不少网民对这一评价表示不满。一位网民说:“副部长同志,第一你不了解现在高校的情况,第二你不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情况。”也有人发表意见,称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出来表态,本身是积极的开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不久前曾在广州进行过的一次调查显示,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年5000元以上的大学收费标准,71.6%的广州人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广州地区,尚有如此多的人觉得目前的收费标准难以接受,那么,对广大的

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来说,目前的收费标准更是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需要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最近,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高校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研讨会上表示,高校收费只是对政府投入教育的财政资金不足部分的补充,今后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

(四)从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情况看,助学贷款还难以全面有效地覆盖到大多数困难学生

从理论上讲,如果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比如说,学生贷款能够覆盖到绝大多数困难学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还款期限比较合理的话,那么人们对学费的抱怨就会相应减少。现实情况是,我国政府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度关注,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有设立奖学金、推行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采取学费减免、开辟“绿色通道”和提取学校学费10%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等。其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该项制度自1999年开始推行以来,到2004年6月底,已实际发放贷款52亿元,享受贷款的学生达到80余万人,保证这部分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违约率较高,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致使贷款风险上升。据报道,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贷款违约率超过了20%,有的甚至高达30—40%。实际上在新的贷款政策出台以前,全国曾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即使是北京地区的高校也不能幸免。二是贷款发放“冷热不均”。从一般情况看,中央直属的高校要普遍好于地方所属高校,本科院校普遍好于专科院校,大城市的高校普遍好于中小城市的高校。据报道,在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自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5年以来,有的高校累计获贷5000多万元,但有的仅获几十万元,更有数十所高校至今未贷到一分钱。三是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信用没有自信,申贷积极性不高。前不久浙江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全校只有13.4%的学生已经申请或准备申请助学贷款。未申请的主要原因是:26.98%的学生“怕还不起,不敢贷”,25.95%的学生“怕被人瞧不起,不愿贷”,31.52%的学生认为“贷款还要还,不如申请困难补助”。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预期用助学贷款来帮助那些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广大群众上“大学难”的感觉。

二、高等院校学费偏高的原因

造成高等学校收费较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高等学校学生作为收益者必须支付高等教育成本的正常原因,也有高等学校规模较大、效率较低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下降、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

(一)缺乏规模效益是造成学费偏高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是决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合理范围内学校规模越大,师生比越小,就意味着生均培养成本越小,学费就有可能越低。1998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22所,在校学生340.9万人,平均在校生规模为3336人,师生比为1:8.38,明显没有达到规模效益的标准。在经历了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有了明显改善,到2002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96所,在校学生903.4万人,教师61.8万人,全国高校平均规模为6471人,师生比为1:14.6。

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2002年我国高校的平均师生比符合“优秀”标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师生比达到1:14的为优秀,1:16的为良好,1:18的为合格,超过这一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但是,就全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尤其是根据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仍然是以教学为主的现状看,目前的师生比仍然较高,师生比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有资料表明,目前欧洲大学的师生比一般在1:30左右;台湾大学目前的师生比为1:35,据报道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准备将来降低为1:32。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是该国的一流大学,据该校校长张裳介绍,现有教师700人,学生21000人,师生比为1:30,大致与欧洲的状况接近。

造成高校缺乏规模效益的另一个原因是平均在校生规模偏小。虽然经过4年的“扩招”后,2002年我国高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为6471人,规模明显提高,但是与国际上的大学比较,规模仍然较小。尤其是考虑到我国人口居世界之最,在校生数量也位居前列的现实状况,这个规模显然不大。

(二)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下降是造成收费高的直接原因

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如199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032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6%,1999年为2.8%,2000年为2.9%,2001年为3%.为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有资料表明,1980—1995年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平均达到4.9%。其中,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从5.2%上升至5.5%左右,发展中国家从3.8%升至4.1%左右。与他们比较,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偏低。在这一较低的比例中,国家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校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1999年比1998年增加了21%,2000年比1999年增加了35%,2001年比2000年增加了29%,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26%。而同期,国家用于普通高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1998年为357亿元,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65%;1999年为443亿元,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62%;2000年为531亿元,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58%;2001年为633亿元,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54%。四年时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增加了165%,而国家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却只增加了77%,国家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可以说,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占全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是导致高校以“高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的一个原因。

(三)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学费高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和进展。从总体上看,这种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矛盾和问题,缓解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约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混乱。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很快,有的大学机构臃肿,叠床架屋,分为学校、院、系、中心等多级,财务分散、资金分散

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缺乏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少数学校存在财务“失控”现象。同时,也存在个别高校资金使用缺乏效率的问题。二是教师与职工比率偏大。1998年我国高校教师与职工的比率为1:1.5,也就是说高校每两个教学人员,就需要3个职工提供相应的辅助性工作。到了2002年,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高校教师与职工的比率为1:1.1,意味着一个教学人员背后就站着一个职工。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高校教师与职工的比例却比我国要高得多。较高的教师与职工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各项事业费居高不下。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高校对资金的需求,反过来造成了高校收费居高不下。

三、改革高校学费制度的对策思考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缓解广大青年上大学的经济负担,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适当缩短学制,减轻学费压力

我国目前的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与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的本科学制(文理科)相同,比英联邦国家多1年。从普通高校的授课时间与课程设置来看,我国高校每年授课时间一般为36—38周,远远多于英、美、澳等国的24—28周。仅就基础课和专业课来说,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课程数量多且每门课程的学时也偏长,如果大学教育的水准和效益能进一步提高,加上推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即提前修完学分者可以提前毕业的话,我国普通本科教育应能缩短为3年。如果以上缩短本科学制的建议得以实施,就可以节约一部分学生及家庭的学费和相关支出。就学校而言,资源(包括师资和教学设施)的利用将更充分,因为在在校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届学生的数量将增加1/3。可见,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政策。

(二)继续推进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投入产出效益,使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面向市场,必须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核算。一要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坚持改革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正确方向,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体系,为高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二是加快行政管理人员分流步伐。要进一步明确校部管理机构基本职能,剥离服务职能、经营职能,划出教学科研辅助服务等部门。努力克服校部机关“政府化”的倾向,职能相近的部门和机构要尽可能合并或实行合署办公。努力提高并合理确定高校的生员比(学生与教职工比)和生师比,压缩非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

(三)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受到外部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同时还受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它的发展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的资源配置效率,必须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之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高等院校要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高校招生、专业调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经费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等方面,要进一步赋予学校以自主决定权。高等院校也要加快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二是深入做好高等学校合并后的教学资源整合工作。要深入做好合并后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专业设置、资源共享等工作,使大学通过合并或联合办学,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三是进一步打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障碍,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体制,推进学习途径的多样化。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促进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形成,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四)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要坚持把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作为国家重要的基本建设投资,依法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投资,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要切实落实高等教育资助制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辍学。同时,要完善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和各级教育投入评估机制,不断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海文)

作者:张 潘 王家林

第2篇:教育收费听证制度的完善与立法建议

近年来,社会对教育收费标准高、不透明、不合理等问题呼声越来越响,教育收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国民倍加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应当说确实是规范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收费透明度,遏制行业腐败的一个有效之举。它关系着对家长和学生利益的保护,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关系着教育的法治化。因此有必要对教育收费听证制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的意义

实行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有利于规范政府教育收费决策听证行为,提高教育收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教育收费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实行教育收费听证制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系到对家长和学生利益的保护

教育收费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家长和学生强制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的行为,属于行政收费的一种。[1]教育收费直接影响着学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从宪法意义上来讲,它涉及对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对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问题。因此,实行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有利于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关系着教育的法治化

教育收费听证制度有利于将教育收费真正置于规范的约束之下,从而为治理乱收费提供契机。同时教育收费听证有利于消除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本位”思想,促进教育的制度化、民主化,推进教育的法治化建设。

3.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教育部门的腐败比其他任何部门更能影响着民众对政府的认知。实行教育听证,能够促进民众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他们之间的信任,从而解决他们之间的争执。“法律程序有助于从心理层面上和行动层面上解决争执。法律程序的诸多内容无助于判决之准确,但有助于解决争执。”[2]听证既是合作行政模式下的典型制度安排,也具有促进合作的重要功能,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

“听而不证,流于形式”,可以说是对我国教育收费价格听证的一种很好的概括,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善我国的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统一的程序规则

“程序优于权利”这是一条古老的规则,听证程序的设计必须体现民主性、可操作性以及效率性。首先要保证听证代表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教育收费项目的立项要提前通知,要努力消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官本位”思想,不能搞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言堂”;其次要细化程序的内容,要明确听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凸现听证代表的知情权、陈述权以及抗辩权等内容,要强化听证笔录对最终决定的约束力;另一方面也要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职责,特别是保证主持人的中立地位,做到不偏不倚;最后要提高程序的公开性,“公平地实现本身是不够的,公平必须公开地,在毫无疑问地被人们能够看见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3]听证要实现信息、过程、结果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

2.将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相结合

正式听证成本较高,通常必须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司法性。我国的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可先采用一些非正式听证的形式,对于那些争议较大的收费可采用正式听证。非正式听证的形式灵活、简便,有利于提高听证的效率。主要包括征求意见会、座谈会、论证会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通过知名网站,或官方网站就教育收费事项向公众征求意见。采用非正式听证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意见回应机制,否则公民热情下降,听证就会流于形式。美国规章所遵循的通知和评论程序实际效果非常好,值得我们借鉴,完备的回应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认真阅读每份意见,⑵对意见进行归类,⑶对每类意见作出回应,⑷是否采纳并说明理由。[4]

3.完善听证代表的选任制、代理制

听证代表应当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公共利益代理人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为如此广泛分散的利益提供代表。”[5]听证会代表通常有学生(16周岁以上)或学生家长代表、学校代表和有关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中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的人数不得低于一定的比例。安徽省2005年正式推出的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规定,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一般不少于听证代表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学生和家长代表可自愿报名或由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推荐产生,学校代表有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产生,专家、学者代表由有关院校、科研机构推荐产生。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建立教育收费决策听证会代表库,在代表库中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选举产生代表。选出的代表也可委托代理人参与听证,从而充分表达意见,对最后的行政决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4.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的监督

社会媒体可以分为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学校和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联系途径和开展的活动,对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对听证过程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作为“第四种权力”的新闻媒体的作用,对教育收费听证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新闻媒体有权对听证的全过程追踪报道。从听证代表的遴选、选任的产生过程,到听证笔录、听证纪要,以及最后定价的考虑因素都要进行报道,从而使听证制度更加公正和透明。

三、教育收费听证制度的立法思考

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需要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对立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立法模式

我国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现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教育法》、《价格法》、《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价格听证目录》等,近几年来,一些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政府也有一些对教育收费听证的规定,但总体上看,教育收费听证作为一项完整的、重要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笔者认为,鉴于教育收费的特殊性,首先由教育部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制定《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办法》,然后由各省市政府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做到立法的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从而真正将教育收费听证纳入法治化轨道。我国教育收费听证的范围包括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政府举办的小学、初中的杂费,高中的学费,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本科的学费,制定其他教育收费标准时,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也应当实行听证。

2.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明确教育收费、价格目录、学杂费、附加费等基本的概念,特别是对教育收费听证的范围要有明确界定,可采用列举的方法对必须进行价格听证的收费进行明确规定。

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⑴公正原则。听证的程序布置、制度安排都要以促进公正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公正原则要求听证的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获得平等的对待。如收费目录要在合理的期间内送交听证代表,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价格听证主持人要保持中立的立场。最后定价时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⑵公开原则。公开原则要求听证制度应当实现信息、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如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应当先期公告,不能暗箱操作。⑶民主参与原则。有效参与是行政程序的核心。听证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应当保证听证代表的有效参与,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凸现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抗辩权等。

3.主要内容

如前所述,主要包括法律依据、使用范围、听证主持人、听证当事人、听证的基本原则、听证的形式等内容,另外随着我国法治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立法技术的完善,可附加其他一些条款,如救济条款和法律责任条款等。

参考文献

[1] 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 [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 [英]彼得·斯坦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 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北京:方正出版社,2004.

[5] [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北京:商务印书馆,133.

[6] 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付一静)

作者:季卫华 屈金虎

第3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改革刍议

[摘 要] 全面收费制度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也是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在增加研究生教育经费供给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面收费制度实施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出现了新的教育不公平、学习动机功利化、人文学科压力增大等问题,为解決这些问题,有必要发挥学费“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借以拓宽研究生经费筹措渠道,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改革

[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对优化、盘活研究生教育资源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研究生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然而,在该制度的实施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在地方高校中尤为突出。本研究以对S省6所地方高校的300名研究生调查和12名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访谈为基础,深入剖析实行全面收费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全面收费制度执行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应该肯定,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无疑促进了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多样化问题,且有效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步伐,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实施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亟需下大气力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生新的教育不公平

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实施,以意味着“公费”时代正式结束,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均需要向学校缴纳学费。调查显示:S省研究生的收费全省基本一致,按照国家最高标准收取,即学术型硕士生每年需缴纳8000元学费、博士生每年需缴纳10000元学费。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您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时,有228名学生明确选择“家庭支持”,占76%,仅有30余名学生实现了“自给自足”。当学生家庭经济难以维系求学开支时,难免会让部分成绩优秀、有深造愿望的寒门学子直接放弃继续求学,这种现象对来自山区、农村等贫困区域的学生中较为常见。也就是说,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部分贫困生继续求学的机会,进而会产生在起点上的新的教育不公平。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实施前就已经历了8年的试点探索,试点高校纷纷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研究生教育奖助体系。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实施后,几乎所有举办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也都积极探索与之相配套的奖助办法,比如增加奖助学金的种类、金额等,目的在于保障研究生的基本生活和激励研究生勇攀知识高峰。从本质上看,当前的奖助方式主要是经济奖励,可能导致部分研究生过分追逐功利性现象的出现。调查中,有103名学生明确表示获取高额奖学金是学习的主要目标。同时,在奖学金评选中,学术成果是重要的指标,在难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情境下,论文的数量成为了评奖评优的主要“砝码”“重量不重质”“短期制造”,甚至买卖论文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随之出现……这些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地方高校和人文学科压力增加

地方高校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码占据半壁江山。与部属高校和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在教育经费、办学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也就使得奖助体系的设置与重点高校存在相当的差距,无形之中弱化了地方高校的吸引力。就此,学者李凌、刘瑞一研究指出,“公费”是部分非重点院校招揽生源的重要途径[1]。这一点,在笔者对研究生管理者进行访谈时得到了印证,8名受访者都认同“公费”是吸引优秀学子的重要手段。全面收费政策实施后,地方高校曾经运用“公费生”吸引优秀学子的方式已不复存在,无疑严重影响优质生源的吸取。此外,“导师项目资助制”是研究生奖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理工科硕博点而言,人文学科课题经费少、课题申请比较困难等现象客观存在,因而导师项目资助制难以有效落实,因此不利于人文学科的兴起。

二、地方高校实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优化策略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完善研究生成本分担机制,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费“价格杠杆”作用

面向所有研究生收取学费,是市场经济体系下“价格杠杆”作用的综合体现,也是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目前为数不少的高校均按照国家的最高标准收取学费,未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状况,“价格杠杆”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显现。我们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收费标准,以发挥学费的综合调节作用。 一是科学核算成本。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的项目主要是参照国外标准和本专科教育的经验,因而主要原理和方法也是在研究生教育未实行收费制度改革之前构建的,明显不再能适应新的背景,不能再作为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定价依据[2]。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建设,为合理定价提供有力依据。二是差异性收费标准。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要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别、不同培养类型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应充分考虑贫困学生情况以及人文社科等基础性学科特征,切勿“一刀切”。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配套措施,在该政策的实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奖助学金的名目日益增加和立体化的资助体系的不断健全,我们更要尽快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一是建立奖学金良性竞争机制。在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中,我们要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在高校以及学生中逐步树立起“以质取胜”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扭转功利化现象。此外,高校要加强奖助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扎牢扎密制度的笼子。二是完善导师项目资助制。高校要适时出台导师项目资助制实施办法,充分考虑导师的学科背景和科研情况,允许不同学科性质的导师制定不同的助研津贴标准,对于助研经费不足的学科如人文学科,学校应给予适当补贴,以调动导师的积极主动性,开创学校、导师、学生的“三赢”局面。

(三)大力拓宽研究生经费筹措渠道

研究生教育所需经费,仅仅依靠学费收入和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探索建立起政府为主体,社会参与为支撑,学生及家庭为补充的立体化研究生经费筹措体系。一是增加财政经费投入。研究生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应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主动承担起大部分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绩效拨款、奖助经费在内的财政拨款体系,加大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多方协同机制。一方面要执行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充分运用学生和家庭分担研究生教育成本,以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减轻国家和高校的负担。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社会实体合作,通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以及科研成果转换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最终建立起多方协同的研究生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 凌,刘瑞一.研究生收费改革的“鲢鱼效应”[N].中国教育报,2013-05-02.

[2]於 洁.三圈理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曾 菡]

作者:邓黎颜 田馨雅

第4篇: 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增加透明度,防止乱收费,我校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一、学校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便于社会监督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保护学生及其家长自身合法权益。

二、凡按有关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教育收费,包括义务教育学生薄本费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等。

三、学校选择性代办事项的收费,报上级部门备案,同时向家长发告知书、征询单。

四、学校要在校内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向学生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在学期结束后,通过课本费结算清单向学生家长报告本学期学校收费情况,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实际收费与规定的收费是否一致。

五、在学校校内设立的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的制作材料、规格、样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动态管理、长期置放和清楚方便的要求进行规范。要尽可能独立置放,位置明显,字体端正,实用规范。遇有损坏或字迹不清的,学校将及时更换、维修或刷新。

六、遇有政策调整或其它情况变化时,学校要及时更新公示的有关内容。

第5篇: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龙虬初中分校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一、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增加透明度,治理乱收费,学校决定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是学校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便于社会监督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保护学生及其家长自身合法权益的制度。

三、凡上级规定的教育收费,包括学杂费、择校费等均应实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批准机关及文号)、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收费减免的政策也应进行公示。

四、学校要在校内通过公示栏、公示牌、网络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及时向学生家长报告本学期学校收费情况,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实际收费与规定的收费是否一致。

五、在学校内外显著的地方设立的公示栏、公示牌的制作材料、规格、样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动态管理、长期置放和清楚方便的要求进行规范。要尽可能独立置放,位置明显,字体端正,实用规范。遇有损坏或字迹不清的,学校要及时更换、维修或刷新。

六、教育收费公示的内容,事前必须经过高邮市物价局、财政主管部门和高邮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公示收费的内容,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禁止将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乱收费行为通过公示“合法化”。

七、遇有政策调整或其它情况变化时,学校要及时更新公示的有关内容。学校要主动、及时向高邮市物价、财政主管部门和高邮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育收费政策信息的沟通、传递工作,并做好学校公示栏、公示牌及网络的更新维护工作。

八、学校要加强对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乱收费,按规定应公示而未公示的收费,或公示内容与规定政策不符的,学生有权拒绝缴纳,并有权向物价、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2011年9月1日

第6篇:镇小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增加透明度,治理乱收费,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特制定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让学生及其家长能够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监督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措施。

一、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增加透明度,治理乱收费,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二、学校通过设立公示栏、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便于社会监督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

三、凡按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教育收费,均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收费减免的政策也应进行公示。

四、学校校内设立的公示栏做到独立置放,位置明显,字体端正,实用规范。遇有损坏或字迹不清的,学校及时更换。

五、教育收费公示的内容,事前必须经过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公示收费的内容,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等。禁止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乱收费行为通过公示“合法化”。对违反规定的乱收费,按规定应公示而未公示的收费,或公示内容与规定政策不符的,学生有权拒绝缴纳,并有权向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第7篇: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实施办法[小编推荐]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完善监督管理措施,拓宽社会监督渠道,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原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及省物价局等三部门贯彻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国家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各类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高等院校,以及幼儿园(托儿所)和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的收费。民办学校收费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凡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教育收费,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作业本费、课本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外)、有寄宿条件学校的住宿费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杂费、住宿费等学校所有的收费,均应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批准机关及文号)、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举报电话以及《收费许可证》号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收费减免政策应同时进行公示。

第四条教育收费公示实行事前审核。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及驻青高校报经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审核;其他学校报经所在地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公示收费的内容,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等。禁止将越权制定的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乱收费行为通过公示“合法化”。

第五条学校要将审核后的教育收费公示内容在校内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示。学校在招生简章和

1入学须知中要注明有关收费项目和标准。在开学时或学期结束后,通过收费报告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报告本学期学校收费情况,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实际收费与规定的收费是否一致。

第六条在学校校内设立的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的制作材料、规格和样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动态管理、长期置放和清楚方便的要求进行规范。要尽可能在明显处独立置放,实用规范。遇有损坏或字迹不清的,学校要及时更换、维修或刷新。

第七条遇有政策调整或其他情况变化时,学校要及时更新公示的有关内容。各级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教育收费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情况,及时做好教育收费政策信息的沟通、传递工作,并督导学校做好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的更新维护工作。

第八条各区、市要加强对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督促检查,可采取现场检查、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督促学校认真实施教育收费的公示制度,对不实行公示制度,或不按规定实施公示制度的,物价、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将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附件:

1、 教育收费标准公示表

2、 我市中小学现行收费项目及标准

附件一:

教育收费标准公示表

价格举报电话:12358青岛市物价检查所监制 教育热线电话:87654321

学校收费咨询监督员姓名:XXX,联系电话:XXXXXXXX

附件二:

我市中小学现行收费项目及标准

第8篇:关于教育收费公示工作的总结

宝鸡市物价局:

今年三月初,我局以宝金价发【2009】17号文向区属各幼儿园、中小学校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做好我区教育收费公示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教育机构做好本单位收费公示,目前此项工作基本结束,现做如下总结。

各单位普遍重视此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核定收费项目,填报样表报我局审核备案,经我局审核定稿后提供监制印模制做收费公示牌进行公示。全面公示结束后,我局安排专人对各有关单位的收费公示进行抽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多数单位都能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符合标准。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收费项目只有课本费一项,认为无必要公示,我们及时予以纠正,要求对课本费进行公示,有些学校公示牌由于时间长久,有所污损,字迹模糊,要求进行更换。

我们将不断巩固教育收费公示工作成果,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宝鸡市金台区物价局

二零零九年五月五日

第9篇:师德师风和教育收费信访举报制度

为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和家长关心学校的积极性,加强全市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访工作实行教育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实责的责任制

1、在教育局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为第一直接责任人,负责全市教育系统信访举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具体承办,负责全市教育系统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日常来信来访的接待和调查处理工作。

2、加强信访举报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信访举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3、信访举报工作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不徇私情;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工作秘密,严禁将控告、检举材料和信访人要求的保密内容泄露给被控告人、被检举人;不得丢失、隐匿和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二、信访举报工作目标

1、处理好“初信初访”,“初信初访”办结率力争达100%。

2、保证处理来信、来访的时效和质量,信访按期结办率不低于80%。

3、努力控制越级信访,无越级集体访和重复集体访。

4、对上级机关、上级领导转交办的信访事项,要及时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相应机关和领导。

三、信访举报工作程序

(一)来信办理

1、登记编号,按《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登记表》逐项填写;

2、填写《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登记表》并附信访原件报送有关领导阅批;

3、凡署名寄居领导的信件直接送至有关局领导本人阅批;

4、对事关教育系统发展建设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来信及领导批示和办理结果,视情况的适当范围公布。

5、做好存档工作,按来信类别,整理后移交档案管理室档。

(二)来访接待

1、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认真填写《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登记表》;

2、接待人员应认真听取来访人员陈述,了解来访人来访的目的、要求及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时间、地点、主要事实、证据等,做好来访记录;

3、对不需要处理的一般问题,应说明理由或原因做好来访人的思想工作,应由所属部门解决的问题,通知其部门接待处理;

4、需向领导汇报、请示的,填写《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问题呈阅表》和《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信访举报接访记录》一并报送有关领导审批办理;

5、对重要来访、突发性或重大集体上访,要通知相关领导接待;

6、做好存档工作,来访处理完毕,按来访类别整理相关材料移交档案管理室存档。

7、定期对信访情况分析统计,每年形成工作报告。

上一篇: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下一篇:货物公路运输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