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调查报告

2022-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年人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老年人调查报告

城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人体——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于是,我就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

【关键词】基本收支 身体状况

一、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到2013月4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后庙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后庙村50岁及以上的15位老年人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为主,调查问卷为辅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农村老人的身体、心理、经济状况、文娱状况、社会生活的状况.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引起社会对农村老龄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查内容

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

三、调查现状及原因

(一),生活现状

1、居住条件:后庙村多数为楼房,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村里一部分地被兖矿占用,得到不好补偿,村里部分规划为小区,而且年轻一辈的人工作赚了不少钱,所以80%的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50%居住在以前的的瓦房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住在平房里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子女们的家庭一起生活有许多不便。通过走访,发现现在大多数独居的老人精神生活大多是依赖电视媒体。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47%,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3%。另外,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蔬菜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土地大片被征用,只剩院里种些蔬菜用来自己食用。个人积蓄因人而异,基本都是在1—5万元左右,而生活费一般都是500元左右。也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来自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有的是子女的生活状况也不理想,也有的是子女并没有尊老养老的意识。所以身体相比健康或有手艺的人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大概有20%左右的老年人仍靠自己工作维持生计。被调查者当中,6人继续参加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43%。他们大都因为经济原因而继续工作,其中,维持生活的占40%,赚钱养老的占20%,扶助儿女的占17%,共占77%。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村里的这些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73%,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27%。

目前,当地的老年人的花销相对较少,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和医疗保健

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煤气,自来水,电费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有些老人一旦得了大病,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据调查,经常去医院就诊的占23%,不去医院看病的占77%。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他们从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

1、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后庙村的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例如,腰腿疼,高血压,心脏病。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

2、心理健康。一些老年人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对老年人不管不问),使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更认为自己老了无用,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逐渐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部分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有些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产生失落感;还有些丧偶的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

3、饮食健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很注重改善饮食质量,而部分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主要以应季的蔬菜为主,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荤素搭配缺乏改善,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4、生活方式。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个别能睡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较难改变。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在调查的这十五位老人中只有极个别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运动意识有待加强。一部分老年人觉得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太够,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做家务活已经足够,无须另外做运动。

(三)文娱状况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6%;第二是喝茶聊天,占20%;第三是打麻将;其次分别是看书报、做运动等。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作礼物送给朋友;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80%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13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7%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了,据了解,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要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

第二、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要加大力度巩固医疗卫生,加强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医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第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生活,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视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是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年人拥有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是一项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个问题上,家庭、社区、社会应该三管齐下,积极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并努力为丰富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创造条件。

第四、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老爱幼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而现在的学校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升学考试的科目上面,忽略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第五、加大政府救济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为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要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

第六、大力倡导社会赞助。对特困老年人,政府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资助,为老年人献爱心,帮扶老年人,救助特困老年人。

第二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姓名:学号: 2008434015年级专业: 08级电子信息科学类指导教师:

2010年 7 月 7 日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7月7日

调查地点:师素镇西王村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群体,尤其是农村

老人生活状况。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安定,关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立足实际,通过调查,找出农村老人真正的需要什么,然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他们过得幸福美满。

一、调查背景

我国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在逐年的增长,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老龄化的进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农村,没有了收入,身体状况变差,看病难,精神世界缺失。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上作出努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过程

这个假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共用时两周,采取了口头问答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主要的问题包括: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文化活动情况;有什么愿望。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十年间对比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总是提起以前的生活,感慨的评价,是不一样了。

十年前,农村里老年人65岁之前都要到地里干活,有的孤寡老人甚至会一直到70岁或更多,实在下不了地也要在家看孩子;老人得了病,能不去看就不去,除非承受不住,才到县城里的医院去看病,一场病下来,家里几年的积蓄都没有了;平时生活中,没有营养品,补品,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有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就睡觉。

十年后,也就是现在,家里收入不再是仅仅依靠地里的农作物,地里种简单的小麦玉米,隔几天去一次看看就可以了,家里的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在西王村里,55岁的就只是在家里看护下一代了;每个人都加如了农村医疗合作社,医院里会按比例给报销,老年人看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农村只要到了60周岁就有养老金。

(三)调查分析

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西王村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骨科疾病排在前三位。每位老人都有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的村里不能报销医药费,至少要到乡

镇医院去看病。乡镇医院报销医药费的百分之七十,县医院报销百分之八十。调查的一位老人给我看了他住院的花费:住院十天,应付医药费八千元,实付三千,在这里,报销的费用中不包括:床位费、护理费、进口药品、营养药品、输氧费用。农村老年人的看病费用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是在这之中,还有一些问题,一是老年人看病路途远,交通工具不方便,尤其是出了紧急病情的,如脑血栓;二是由于农村怕看病花钱,从来没有定期的体检,不能及时发现潜伏病,老年人在疾病面前只能是被动挨打;三是报销的医药费是叫了全额以后,出院的时候才给退,极其穷困的老年人拿不出这部分钱,需要给予他们帮助。

文化娱乐: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老年人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调查中,不少家庭订阅了《沧州日报》,一些有文化的老年人给其他老年人讲,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他们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老人会凑到一起听广播,相声小品,歌曲;农村的老太太们最大的娱乐是打麻将,纯属娱乐;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做礼物送给朋友;值得一提的事,县里的文化下乡的活动,每两周来村里放电影,有一部分老人也去看。

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聊天方面;二是村里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老人们要不在街上呆着,要不在家里;三是没有书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层次的需要;四是文化下乡的电影都是农村题材的老片,看过好几遍,从中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可以放一些科技片。

子女方面:我调查的老年人中,家里的孩子在3到6个之间,一半的老人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多的家里,老人会轮流在几个儿子家里,一般是一个月一换。有的老人喜欢清静,自己单住一个小院,比如我们家,买一些重要的东西,或者重的东西,我奶奶就给我加打电话,每个星期在一起吃顿饭,走是给他们留下生活费。

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作为家庭成员,我们要团结,哄着老人。

收入方面:有极少数的老年人是退休教师或者工人,有退休工资,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子女给钱、存款利息、政府补贴等。从前去年开始,如果老人直系亲属每年交100元钱,家里的老人只要过了六十周岁便可以每个月有60是的养老金,这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几个月前,有条高速公路占地,有的老人一下有

了几万的存款,生活质量上了几个台阶。平时子女不给老人生活费,但是过节的时候,如春节、元宵节、八月十五等,会送钱和礼品。孤寡老人还有五保户的补贴。还有一些老人去城里给单位看大门,有一定的收入。

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收入仍偏低,收入的偏低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虽然养老金制度已经很好,但我们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收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

领导要起带头作用,树立好尊老爱老的榜样。村里的干部要加大尊老爱老的宣传,通过生动鲜活的形式变现出来,如快板,小品,相声,对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可以设置评选活动,如“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鼓励大家尊老爱老,在评选过程中要公开公正公平,设计器真正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

无论是县里,镇里,还是村里,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建老年人活动室,并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子女要对老人关心

一要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四)健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普惠型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低保政策应向老年人倾斜,尽可能将生活无着落或子女无力赡养的贫困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三是完善医疗保障办法,对老年人在医保药费报销上

给予更多照顾,适当提高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减轻药费负担; 四是对因公致残的企业买断退休职工的医疗报销问题要调查研究,合理解决;五是适当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

四、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深刻的了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认识到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百。”让我们珍惜和老年人在一起的日子。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构建和谐社会,从关心老年人做起!

第三篇:师范街社区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正在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能很好平衡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中间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势在必行,必将迎来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准确反映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与养老需求,受师范街社区的委托,福寿和养老服务中心于2014年9月24日至9月30日在师范街社区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状况与养老需求调查。本文从老年用品的配备、专业养老护理员与家政服务的需求、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需求状况、养老意愿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希望可以为下一步为老措施的开展提拱了一些有意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

按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的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城市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变得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前期推崇的机构养老办法,则由于资源的缺乏和较高的成本无法大规模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及服务体系的建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并且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这对解决我国未来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太原市的老年人口每年保持约5%的速度增长,按照这一增幅,全市老年人口的总数将在2020年达到550万人.为了能应对这严峻的局势,太原市有关部门已制定诸多措施加以反制。师范街社区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以居家养老为重点展开了积极地筹划与实施。在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之前,社区领导需要对本社区的老年人需求状况有一个精确地了解与把握,从而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服务。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师范街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师范街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状况与对社区现行服务的满意状况,包括对专业养老护理的需求,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对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需求,对精神慰藉、旅游、文化娱乐的需求,老年用品的采购是否方便等状况。

调查地点是师范街社区全范围;调查人员是福寿和专业调查团队;被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师范街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此次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三:首先,在调查的第一阶段,是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法,对社区内的老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当前社区服务的了解情况与满意程度,了解当地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规模与大致情况;其次,在调查的第二阶段,是通过问卷调查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身普通老年人进行调查;最后,在形成论文阶段,通过文献调查法的方式,收集了解本次调查中无法取得的一些数据,并参考前人对于老年人需求的研究。

本次调查,通过数理统计的方式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具体如下:

1、将收集来的问卷进行编号录入电脑

2、运用分组归类比较或描述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

3、运用柱状图或条形图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进行更清楚的描述

4、运用饼状图或条形图表现数据间的关系

(一)访谈调查阶段

本次调查共访谈30余为老年人,整理访谈录30份。由于其结果属于主观性论述,故不再赘述,但在后文的小结与建议中会予以所体现。

(二)问卷调查阶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有2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6%。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分类标准 所占比例(%)

男 女 性别

54.3 45.6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年龄

26.3 55.2 18.5 小学及文盲 初中及以上 大专和本科 文化程度

23.4 68.5 8.09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老年人希望就近能买到各种老年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 就近消费是老年消费的一大特点。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日渐不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他们在消费时会尽量避免过多的交通劳累。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

在本次调查中老年人购买日常用品主要是在附近的市场和超市,分别占35.8%和32.3%;有20.6%的老人说不准在哪买,没有固定的场所。在一些老年人特殊用品比如拐杖、轮椅、电动代步车以及一些老年人专用的养生产品的消费方面,有64.3%的老人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购买这些产品(如图1),以至于造成日常生活的极大不便。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是否方便购买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有关部门和社区应考虑到这方面的困难,采取相关措施,比如通过老年用品进社区等活动让老年人能安心的买到实用、优质、价廉的老年用品。

社区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知道不知道不关心 9.50% 29.64%社区 64.30%

图1老年是否知道在哪里买到需要的老年用品

(二)老人需要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与家政服务

本次调查在不能自理的老人中有53.8%老人表示照顾自己给儿女增添了很多麻烦,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压力,他们更希望有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为他们提供上门照顾服务(如图2)。另外,在是否需要家政服务的问题上有65%的老人表示,希望会有人经常上门帮他们维修家具、清洗被褥和代买物品以及代办一些事物。

图2 是否需要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

(三)老年人迫切需要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在本次调查中有64%的老年人反映家庭环境以及社区环境都需要进行无障碍改造,尤其是一些病残、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尤其需要。像坐便器扶手、坐便椅、洗浴椅、床用无障碍餐桌等都是老年人迫切需要但又愁于不知何处有卖。另外53%的老人认为居住区的缘石坡道、轮椅坡道、人行通道以及建筑公共出入口、公共走道、地面、楼梯、电梯候梯厅及轿厢等公共设施和部位也急需无障碍改造。

(四)养老意愿

愿意社区养老和去养老院养老的老人分别占65%和35%,具体分布如图2。

社区70%60%50%40%30%20%10%0%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35%社区65%图2

图2 老年人养老意愿分布

在社区老人中,有23.7%的老人在生活不能自理,给子女添麻烦的时候会选择去养老院,6.6%的老人当经济条件再好一点的时候愿意去养老院。各有2.3%的老人想在子女不需要帮助或孤单一人时有去养老院的打算,具体如图3

有,孤单一人时,2.30%有,子女不需要帮忙时, 2.30%有,生活不能自理,给子女添麻烦时, 23.70%有,经济条件好一点时, 6.60%没有打算, 65.00%图3社区老人养老意愿分布

(五)文化娱乐生活

1、日常的生活

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比较丰富。33.50%的社区老人退

休后安享晚年,32.30%的老人是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是照顾孩子,而选择了参加老年人活动,展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的占47.50%。此外,有10.90%的老人参加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余热,只有6.60%的人仍在继续工作,其中4.30%的参加原单位的部分工作,2.30%自己做生意。总的说来,老人的晚年生活基本上还是丰富的,并不显得乏味、单调。

2、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中发现,老人的体育锻炼以散步或者慢跑为主,具体分布及对比如图4

社区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7.80%1.60%12.80%12.10%5%81.30%社区门球太极拳散步或慢跑健身器材其他不去锻炼

图4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对比

由图中可以看到,以散步或慢跑为锻炼方式的老人最多,这与老人的身体状况有很大的关系,随者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宜作过于剧烈的运动。与此同时,很多社区和养老院配备了运动器材,但是很多老人不知道,导致利用率不是很高。此外,由于年龄过高,身体不便于行动,很多老人不能够去锻炼身体,其中养老院占20.20%,社区占5%,这与养老院老人平均年龄偏大有一定的关系。

3、目前最想学习的内容

在回答目前最想学习什么时,近半数的老人由于记忆力下降,身体不好等原因不想再学习,约占42.94%;在想学习的内容中,比例最大的是保健知识,约为29.09%,想学习文艺类活动和体育类活动的分别占7.76%和2.49%。

社区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电脑保健知识体育类文艺类新潮知识其他不想学8.2%2.3%7.4%1.6%5.1%社区32.3%43.2%图5老年人最想学习情况分布及对比

从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老年人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故而较多的老人选择了学习保健知识,而对于新知识,想学习的老人少之又少,原因之一就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而且对于新知识,接受愿望并不强烈。

4、生活中最担心的事情

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生活中最担心的事情是健康状况,占55.40%;其次是经济条件,占14.96%。此外,还有3.60%的老人感到孤单寂寞以及2.49%的老人想干些事情却没有机会。担心子女生活不顺利的占5.26%,担心与子女及老伴关系不好的分别占0.83%和0.55%。担心其他一些事情的占5.54%,最后,还有11.36%的老人无忧无虑,几乎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

健康状况社区14.00%58.40%经济条件没有9.70%子女生活不顺利5.10%其他6.20%社区孤单寂寞3.10%想干事情没有机会2.30%与子女关系不好0.80%与老伴关系不好0.4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图6 老年人最担心的事情分布及对比

由图中可以看出,社区和养老院的老人所担心的事情分布较好地支撑了总体的分布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这与前面的调查结论一致;经济占了一定比例,这其实也与健康密不可分,部分老人表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如果身体健康,那么也便不会担心经济条件。至于其他的事情,则占比例较小,也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事情,这固然与其基本条件有关,但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以及积极的心理。

5、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事情第一位的是希望收入多一点。占27.15%,这与老人收入偏低有关;其次是医疗方面,希望看病就医方便的占16.34%;其他方面,如生活上有人照顾(9.14%)、有合适的住房(3.60%)、有点事情做(4.45%)、心情愉快(10.25%)、合法权益受到保护(3.88%)等比例较小。

在“看病就医方便”方面,社区老人选择的比率达21.40%,社区的医疗服务远未满足老人的需求。

社区无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心情愉快收入多一些有点事情做看病就医方便有合适的住房生活上有人照顾0.00%5.00%5.10%6.60%10.00%3.10%1.60%7.40%15.20%27.20%社区21.40%15.00%20.00%25.00%30.00%

图7 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分布

第四篇:安徽老年人保健品需求调查报告

2007-12-29 [来源:安徽电视台大客户服务中心]

保健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相关资料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群主要由年老体弱者和高收入白领、面临升学压力的青少年构成。目前,保健品商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后两者,而忽视前者。最近针对安徽省55岁以上老年人(有效样本500人,主要为城镇居民)进行了一次保健品消费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不容忽视。

一、安徽省城镇老年人群规模较大,不可小视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1年底,安徽省城镇居民中55岁以上的人口为149.3万,而且随着保健意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老年人生活习惯的调查

老年人关注点调研:最关注的是"身体健康"

老年人定期去医院体检情况的调查

40%的老年人会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切实注重保健。分析表明,老年人检查身体受经济条件制约,收入在800元以下的老年人比例远远低于水平较高(800元以上)的老年人。

三、老年人使用保健品情况的调查

逾四成受访者常服保健品

调查发现,44%的老年人经常或比较经常服用保健品。而成年居民中,经常服用保健品的只占7-10%。这说明,不管保健品厂商如何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界定,老年人始终是主导。

不同收入老年人服用保健品习惯的调查

与检查身体受经济条件制约一样,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比例也与收入水平相关。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比例也会显著上升。分水岭仍然是月均收入800元。保健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老年人群。

不同年龄段的保健品服用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频数有所下降。

老年人对保健品的关注因素调查

服用保健品,老年人最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呢?结果显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三足鼎立,这说明,老年人服用保健品更注重一般的辅助功效,对于独特功效(如降血脂、补钙)的需求反而较弱。

老年人保健品购买情况调查:"买的不用,用的不买"

本次调查发现:在经常或比较经常服用保健品的老年人中,由自己购买只有16%,而大

部分人则是有他人购买,主要是赠送。同时自己或家人购买与作为礼品的保健品,其包装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希望简易包装,价廉物美,实用即可;后者追求高档的精美包装,以便送礼时能更好体现价值。

在购买保健品地点的选择上,无论是送礼或是自用,都以"大中型商场超市"和"药店"为主。个种原因,与价格与质量保证不无关系。

●老年人服用保健品来源

●购买地点的选择

自己购买 16% 子女或老伴购买 33% 他人赠送 51% 药店 43% 大中型商场超市 49% 连锁超市 8%

第五篇: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政策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的养老形势依然严峻,老年人看病难、花钱难、生活单调枯燥无味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对延庆区延庆镇以及下水墨村等乡村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养老资金匮乏、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难以得到慰藉、农村医疗体制不健全,老人看病难问题突出等。我们认为要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创建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人口生育与死亡率的下降的前提下开始的。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妇女不能生育,加之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这样就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目前,我国虽然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人寿命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时期的到来,我国人口将出现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这是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因此,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相当惊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处理的好,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又裹足不前。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养老金的问题,受旧的社会体制的影响,农村人的养老保险与城镇人的养老保险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也是异曲同工。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首先应该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抓起。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才能稳定,我们的国家才能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早就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正在改变农村的实际面貌,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会得 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查过程

1、7月15日到8月25日,我们先后5次对延庆区延庆镇进行了调查走访,发放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25份。

2、电话访问镇上领导(因为领导工作忙,没能见到)

二、调查结果

(一)经济来源困难养老金形同虚设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这个数据占到总人数的65%,子女赡养的占30%,两种方式只占人口总数的95%,而其他的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调查中我们观察到,超过六旬的老年人几乎都在从事农业劳动,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多半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现在农村实行新农村建设,一部分土地用于基本建设,一部分实行流转。这样,流转分红、种田补贴、养老金、加上老年人种地的收入四项加起来不到3000。如果出现突发疾病和意外伤残,那老年人的生活就存在很大问题了。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也就700元每年。 (二)家庭赡养名不符实

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或者说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家庭,另外从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可以看出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有3—4个子女,3个以上子女的老人占调查总数的95%。从子女的数量上来看,老人的养老应该不是问题,或者说应该生活得相当不错,可是,调查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子女间对赡养老人的义务相互推诿,都不想承担义务,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为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大打出手,闹的鸡犬不宁,有的甚至闹上法庭。但当我们问起老年人子女是否孝顺时,没有一个老年人说自己的子女不孝顺的,这与传统的“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有关。 (三)生活枯燥无味

1、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孤独,很少出门,或者不出门。要出门就是到地里干干活而已,将自己的思想埋葬在对自己亲人的思恋中。这样老年人的晚年就在这种悲痛中度过。农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单打麻将、聊天、看电视。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也没有谁来组织老年人

参加什么活动,或者组织老年人举行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枯燥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知识欠缺,二是没有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三是受到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 (四)农村医务室形同虚设

新农村建设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合作医疗这给老年人给老年人看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实惠,并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该村的老人普遍比较长寿,65岁—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同55--65的人数一样多。但同时如此大的高龄老人比例,必然会导致老人整体的健康水平较低,调查发现46%的老人表示自己不健康,常患小病或患有慢性病,有38.9%的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身体常有不适,但由于没影响到日常生活而没去医院检查。因此,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是十分必要的。国家的合作医疗给农村老年人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医务室设备简陋、陈旧,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后来参加过医疗培训,但也只是外表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医务室就是一个药店而已,看不了病,也没有人来看病,有的只是感冒了来打打针,稍稍严重一点的都到镇上医院去了。所以医务室的医务人员也没有认真行医的态度,这样农村人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调查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与农村集体的经济建设、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年轻人养老意识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以及有些年了,但由于与农村养老密切相关的法律存在空白,也因为农村的实际条件存在一定的因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到该法律的执行。

2、政府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缺位是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笔者调查了解到我国农村基本上仍然是以土地养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

3、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是产生问题的现实原因随着我国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5、年轻人尊老观念弱化是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 农村老年群体对养老的要求是很低,多数老人只要能够解决温饱就十分满意了,照顾老人的生活一般不会给其子女的生活带来明显的影响,只是农村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正在慢慢被人忽视和丢失,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媳妇)的道德水平较低,家中经济权力由男性转移到女性手中,姻亲关系重于宗亲关系。 对策建议

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

2、保障老年人的土地经营权,以土地养;

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相应的活动中心;

4、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成立农村老年人工作网站;

5、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教育,推动敬老爱老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之,养老、敬老、爱老仅仅靠法律规范的约束是不够,必须引起全民的广泛关注,只有年轻人身先士卒为子女做表率,树形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第六篇:嘉兴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日趋严重。嘉兴市是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围绕老年生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但是对于老年人群这个弱势群体,很多人不甚了解。没有对他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与认知,又何来解决其生活问题的方法?

就这一问题,我在暑假8.1号至8.20号对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我家小区附近的老人进行了一番问卷。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关于嘉兴市老龄化的一些内容

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主要特点

据老龄部门统计,2002年底,我市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5125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5%,老龄化程度名列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平均数的1.84个百分点,提前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而且每年还在以3.2%的速度递增, 2010年我市老年人将占到总人口的19%左右。我市是人口年龄结构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明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老年人口增幅远远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二)中高年龄老人比重上升,逐步向高龄化发展

(三)老龄化趋势城乡均衡、差异不大

本次调查内容的具体分析

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物质生活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2.73%的老年人退休金在500元以上,还有11.27%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医疗保障。在我的采访过程中,老人们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质待遇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我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市只有农村的五保老人、城市的"三无"老人和部分贫困老人能够得到社会救济性的保障,其他生活有困难老人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尽管实行了低保政策,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还存在着一部分"边缘老人",核算起来生活水平还高于低保条件,但却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疾病、天灾人祸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社会养老保障大多属于临时、救济、救急、救灾性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养老现状,社会养老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未形成和健全。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银发人群,清晨公园里有他们锻炼的身姿,傍晚广场上有他们娱乐的背影,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来老年人对生活也怀有如此的热情,甚至比起年轻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次调查显示,有76.3%的老年人养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的老人经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经常读书,有34.5%的老人学习书法和绘画,有21.5%的人参加过老年协会,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参加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还有许多老年人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我发现部分老年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经常与家人、邻居、朋友打交道,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这点,在这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会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需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经常与邻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触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这很容易使他们孤独,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强。

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在我调查的82位老人中,60-70岁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2%,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5%,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6%。当我问及老年人最愿意活动的场所时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区活动场所,而有些老人甚至连社区活动中心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区办的老年人活动太少,而且比较形式化,希望能多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区活动,并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用于购买老年人专用的活动设备。

子女的关怀不够细致

本次调查显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有17.8%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心应该更细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由此可见,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们希望子女能善待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然而,绝大多数老人都承认与子女存在“代沟”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会越来越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开诚布公,有47.7%的家庭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难感受到来自子女的那份温暖。

缺乏继续工作的机会

根据我的问卷结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继续为社会工作,难道这些老人都不具备工作能力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意。也就是说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他们中的大多数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一方面,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一些老年人表示退休后在家不知道干什么,精神也很空虚,而造成他们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他们失掉了生活的目标和重心。他们中有不少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意愿,但却没有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为社会作贡献。于是他们只好转而靠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有的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老了,没有价值了,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生活怎能不乏味,不空虚呢?另一方面,眼下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仅仅由于这些老人的年龄而弃这些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不用,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看是不够理想的,这就需要我共同努力,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①加快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老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特别是市区应该适度超前,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层次的需要。

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办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办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为老服务设施,走政府支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道路,实现老龄事业福利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②完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形式。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服务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我借鉴。

要从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和社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两个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年社区服务要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③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尊老风气

本次调查显示,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给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享受就是关心老人、体贴老人了,严重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气。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市民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并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

④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

本次调查显示,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拥有年轻人无法比拟的经验与技术,但他们却仅仅因为年龄的缘故而不能继续工作,这实在是很大的人才浪费。我希望政府能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美国的TOPS[2]的组织,把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人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掌握技术程度,年龄,工作经验,体力等因素将他们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他们寻找适合的单位。

举例来说,那些掌握了较高技术的老人可以去相关的企业做技术顾问,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问题,可以安排半日制的工作时间或一周上一到两次班;对于那些没有掌握技术但有相当育儿经验的老人,政府也可以作安排,比如假期的时候孩子们都放假在家,而父母却要继续上班,这时候可以让这些老人来负责照看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父母安心工作,让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顾,还可以使这些老人从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获得与孩子们相处、交流的快乐。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仍在贡献余热的老人,周文江爷爷就是其中的代表。周爷爷年轻是国家一级战斗英雄,退休后仍没有停止为社会做贡献,在不少院校担任校外辅导员。他表示他最愿意亲近的就是青少年,并在下一代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被评为省、市两级的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与年轻人的接触使周爷爷的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由此我不难看出为社会工作给老年人带来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满足,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年人缺少的。

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状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养老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生活费,以补贴并不十分宽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这种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刺激老年人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劳动竞赛活动总结下一篇:篮球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