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
近年来,本市老龄人口快速增加。如何应对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使社会服务更加适应、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越来越来迫切的现实意义。为了解目前本市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的生活状态,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市14个区1500名50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就收入水平、家庭组成、生活内容、生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85.1%的受访者的个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60—70岁空巢老人比重近四成,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本市惠老、为老服务受到肯定,老年群体对交通出行、晚辈陪伴等方面较为满意,同时对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仍有期待。
本市自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据统计,年末,本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1.02万人,比上年增长4.9%;占户籍总人口的23.4%,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二五”时期,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还将快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0多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数量翻番。到,本市户籍老年人口比重将接近30%。虽然,改革开放后,大批劳动力人口的快速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进程。但是老年群体的快速膨胀,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取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市黄浦、卢湾、徐汇、长宁、普陀、虹口、闸北、杨浦、闵行、宝山、XX区、嘉定、松江等14个区1500位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1、基本分布
受访者中,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占六成,XX区和郊区的占四成。从年龄来看,不到60岁的中老年人约占六成,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四成。从家庭类型来看,逾七成与子女共同生活,约二成为老俩口家庭,5%为独居及其他家庭。从身体状况来看,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基本健康;三成健康状况一般,但生活能够自理;另有1.5%为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
2、经济来源和收入水平
20,本市享受离退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352.02万人。调查显示,60周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97.4%以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养老金、退休金也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有72.4%的受访者表示只有1项收入来源,27.6%有2项及以上的收入来源。总体来看,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重较低,仅14.7%获得子女补贴和赡养费,14.3%需动用积蓄来补贴自己的日常开销。而依靠政府补贴、出租住房收益的比重仅在3%左右,依靠商业保险收益的更是不到1%。
50—60岁的中老年群体,有一部分还未退休,仍在岗位上工作,约四分之一受访者有工薪收入,工薪收入成为部分群体除了养老金退休金外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有85.1%的受访者个人月平均收入1000—3000元,4.8%月收入3000—5000元,另有8%月收入不到1000元(主要是高龄无保障老人和外地退休返沪的老人)。
二、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和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值得关注
与子女共同生活仍是目前本市老年人最为普遍的居住方式。5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73.7%的受访者目前与子女共同居住,21.5%为老俩口家庭,2.8%为独居家庭。据此分析,本市实现“9073”,即“90%由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但调查同时发现,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
1、60—69岁老年人空巢比例近四成
目前60—69岁老年人多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随着子女置业成家、父母退休,两代人均步入人生新的阶段。一些家庭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子女另户居住;同时不少父母也希望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主动选择分开居住。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比重,与50—59岁中老年相比陡然下降,从逾八成减少到六成,降幅逾20个百分点;而空巢老人家庭(指独立居住的老俩口家庭和独居老人家庭,下同)比重上升逾两成,达到38.9%。这表明,随着多数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家庭快速膨胀,空巢趋势日益突出。
2、70岁及以上老年人空巢比重降至三成
目前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少拥有多个子女。子女共同赡养父母的负担相对较轻。随着父母渐入高龄,不少子女为了方便照顾,接回原先独立居住的父母,回归到两代、三代同住的家庭模式。调查中,近七成70岁以上受访者与子女共同居住;空巢比重降至三成,比60—69岁年龄段降低近10个百分点。
子女照顾的及时介入,家庭组成的适时调整为进入高龄期的老年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养老保障基础。然而,仍有近三成年过古稀、渐入高龄的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精神需求亟需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3、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
60岁以上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重,郊区为61.1%,中心城区为61.5%,两者基本相当;空巢家庭老人比重,郊区为38.2%,中心城区为35.9%,两者差异也不明显。
然而由于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教育、就业资源的差异,郊区子女更早离家求学和谋职,其父母在50岁甚至更早便与子女分开,进入空巢状态。50— 59岁,郊区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比重为76.3%,低于中心城区7.9个百分点;空巢家庭比重22.1%,高出中心城区9个百分点,表明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郊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较晚,社区养老、医疗保健等保障服务覆盖尚不完备,而空巢中年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社会养老功能不到位之间的断层,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老年人主要生活内容
进入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本市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而不同性别、家庭组成、年龄段的老年人的生活重点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
1、近六成老年女性为家务忙碌
调查显示,操持家务占据了老年人较大比重的日常生活内容,约半数老年人反映在操持家务,其中,女性在家务上投入精力更多,近六成老年女性表示为家务忙碌;而仅三分之一男性受访者需要操持家务。相比之下,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承担家务的比重更高,不少人承担买菜、做饭、打扫收拾等大部分家务,尽可能地帮助子女减轻负担。
2、近半数老俩口家庭积极投入兴趣爱好
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将时间精力投入到业余爱好是老年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他们说,退休是生活的新起点,可以全身心地倾情于自己的爱好;兴趣爱好是老年人的保健药、养心药,是保持年轻心态的一贴良方,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获得晚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老俩口组成的空巢家庭,逾半数受访者积极投入兴趣爱好,以充实内心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老年群体从在职到退休、从两代人到老俩口之间的感情落差。这表明,积极投入兴趣爱好成为空巢老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3、逾四成低龄老年人热衷参与社区事务
除了对物质保障、精神享受的要求,获取新的社会角色、实现社会价值,也是本市老年市民较为普遍的精神诉求。而较为成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也为不少老年人赋闲后继续为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条件。受访者对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愿,有37.7%的表示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60—70岁的低龄老年人仍健康,且闲暇时间较为充裕。有43.7%的受访者经常参与社区服务。他们中有的担任楼门长,有的辅助维护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有的发挥一技之长,提供便民服务,有的在社区教育和宣传活动中出谋划策,布置张罗……不少老年人表示,通过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实现了老有所为愿望;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在社区管理决策中为老年群体表达诉求、争取权益。
4、60岁后享天伦之乐,70岁后重养生保健
60岁以后,大部分人开始了退休生活,生活重心随之发生转移,除了操持家务、参加社区活动,含饴弄孙、养生保健也成了不少人的主要生活内容。逾两成60—70岁的受访者帮助儿女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上升,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关注点。有三成7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日常生活注重修身养性、医疗保健,还有17.2%表示健康堪忧,需要长期的修养和治疗。
同时,由于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子女成年后仍不能自食其力,需要长期负担的等等原因,有少数负担特别重的家庭,仍需为生计担忧。调查中,有3.2%的受访者有此反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本社区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本社区进行护理的50例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资料, 并且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9例, 女6例, 其中冠心病3例, 心血管疾病4例、心脏病7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10例, 心脏病以及高血压患者6例。年龄52~89 (平均67.4) 岁。观察组男17例, 女8例, 其中心血管疾病5例, 心脏病1例, 冠心病5例, 高血压高血脂12例, 心血管疾病伴有高血脂患者4例。年龄在49~83 (平均63.2) 岁。两组数据不存在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高心血患者进行护理, 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并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备案, 记录下患者的病症。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首先要做好患者病情详细记录, 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比如他们的心脏状况以及血压、血脂状况等, 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保证护理质量, 其主要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对于绝大多数的老年患者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差, 所以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及时为他们解答心中疑惑。尤其是对于高血压以及心脏病患者来说在护理时进行减少他们不良情绪的产生, 从而避免他们高血压、心脏病的复发。在长期的药物治疗中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社区护理时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对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对于他们心中的疑惑医护人员要给与及时解答同时也要给予安慰与关心, 减小他们的心理压力,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与病魔抗争。尤其是在对一些不了解自己病症的患者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病症知识的介绍, 告诉他们该病是可以有效治疗的, 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2]。 (2) 加强健康指导。冠心病患者的病症一般是由于生活规律不健康, 心情不愉快所致。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健康指导时要着重对他们生活以及饮食的指导。在进行相应护理时, 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进行一定的了解, 及时纠正他们生活中错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规律, 从而保证他们生活的健康。同时社区护理人员还可以积极向老年人宣传生活常识, 告知他们进行生活不规律所带来的危害, 提高他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比如在饮食上,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含蛋白质值较高的食品, 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 选择低盐、低蛋白质、低胆固醇的食物, 但是也要适当补充一些蛋类、鱼类等优质蛋白。对于缺钙的老年患者来说, 在进行护理时还需要多补充钙质, 保证钙的日常摄入量, 要多吃蘑菇、芹菜、虾皮、木耳、油菜等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还需要保持日常适量, 避免暴饮暴食。老年患者要尽量少吃腌制食品, 多补充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3]。 (3) 运动健康指导。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可以对患者的运动进行相应指导。老年运动与其他人群的运动有所不同, 在进行护理指导时应该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进行适量运行。同时也要避免一些激烈的运动, 最好的锻炼方法比如太极、气功、慢跑等, 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保持在20min即可。 (4) 做好复诊。社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进行护理的同时还需要督促老年患者回医院进行复诊, 进而了解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终能够起到社区护理作用, 实现社区护理价值[4]。
1.3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本次护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进行, 其主要调查对象为50例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以及家属。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躯体功能、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物质生活状态, 均较护理前有改善 (P<0.0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于老年高心血患者来说, 在进行治疗以及护理中都应该处处体现人性化原则, 让老年人能够从护理中感受到温暖。当今我国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快, 子女工作较忙, 对于他们来说精神上有所依赖。所以在社区护理中应该积极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护理, 提高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还要对他们的生活进行科学指导,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减少不健康饮食, 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5]。
在上述一些列的社区护理中, 能够有效的解决老年患者的生活问题, 对于老年高心血疾病有所控制, 在进行护理时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的复发, 对于潜伏期的患者来说也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发挥社区护理的作用, 提高我国社区护理水平, 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 进而促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社区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高心血疾病生活质量上有显著的效果, 能够维护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患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 具有很好的康病魔心理, 提升患者的生活信心, 保证高心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说其护理干预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邓莉莹.社区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1 (8) :6-7.
[2]张小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4 (5) :29-30.
[3]王海燕.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3 (3) :23-24.
[4]袁利云.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 2012, 33 (9) :56-57.
关键词:肺心病;优质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53-02
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缺氧性心脏病,主要是支气管-肺组织或是肺动脉的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引发的心脏病[1]。临床常见除原有胸、肺疾病的症状外,还继发性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等现象。我院为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4.5±5.3)岁,住院1.3~3周,平均住院(1.9±0.8)周。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4.9±5.4)岁,住院1.2~3周,平均住院(1.7±0.9)周。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疾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2]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肺心病常规护理,其中包括①保持治疗环境的干燥、通风,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②保持呼吸道的畅通,鼓励患者排痰,并对昏迷或无力的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扣背,帮助患者排痰;③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对痰液进行稀释,利用患者排痰;④采用合理氧疗,防止患者肺功能出现进一步恶化;⑤加强基础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同时注意预防压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会存在一定的怀疑及焦虑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通过派发疾病的宣传手册、开办健康讲座、观看疾病治疗的相关影片等,正确的向患者讲解肺心病的治疗及疾病的预后等。②心理指导:由于肺心病的治疗存在治愈难、易复发等,且病程较长,患者长时间在疾病的折磨中承受着病痛带来的不适,会逐渐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增加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战胜疾病。③饮食指导:肺心病属于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均表现出消化功能减弱的症状,且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饮食治疗中应以润肠通便为主,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低钠低脂、高膳食纤维、丰富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若有需要,可少吃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④生活指导:肺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要劝诫患者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在春冬季节时注意开窗通风,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若出现不适即刻就医。⑤并发症的防治:肺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所以在護理工作中,对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夜间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厌食、腹胀、恶心等情况,提示或有咯血的发生;若出现肠鸣音亢进或腹部不适,提示或有便血的发生,应及时做好护理工作并告知主治医师。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生活的主观与客观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与总体生活质量;护理质量评分标准采用《护理管理工作规范》[3]对其进行量化与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x±s;分)
分组 情绪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角色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
对照组 1.23±0.13 1.54±0.271.03±0.211.34±0.203.57±0.39
观察组 1.47±0.21 1.79±0.31 1.19±0.30 1.56±0.31 4.09±0.46
t值6.1458 3.84622.7633 3.77165.4533
P值 0.0000 0.0002 0.0071 0.00030.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n;%)
分组 病房管理 健康教育 基础护理护理操作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85.2±3.6 77.4±4.291.3±2.190.3±2.385.3±1.1
观察组 95.6±3.194.9±3.2 96.8±3.0 95.6±3.1 94.7±3.4
t值13.8451 20.9615 9.4990 8.6839 16.6365
P值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肺心病最常见的是慢性缺氧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肺动脉血管出现慢性病变而引发的肺部阻力增高的疾病,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或是右心室肥大,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现象[4]。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发作,同时肺部组织释放大量组胺,引发血小板凝集,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并伴有纤维栓子的形成,患者血液持续处于高凝状态。由于临床症状不断恶性化,且经过治疗后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为患者及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现阶段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不仅是要对其疾病的恶化进行阻止,更为重要的是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推进了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融入到护理工作中[5]。在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摒弃既往机械性、盲目性的各种护理操作,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审时度势,在原有护理的基础上,达到患者的内心要求,让患者感受到体贴、关怀、认真,同时让患者感到人性关怀带来的温暖及人性的恢复,从而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后经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发现,在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与总体生活质量比较上,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提高,说明通过优质护理达到了预期中的目标。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肖.健康教育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580-2581.
[2] 周新枝.浅谈老年肺心病的中西医护理[J].光明中医,2012,27(7):1448-1449.
[3] 施秀玲,韩光香,梁瑜等.舒适护理在肺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22-1524.
[4] 王娟.运用程序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300.
[5] 张红侠,杨会玲,杨朝娣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肺心病患者出院后的延伸[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396,1399,1402.
评价报告
根据德阳市东一环东段项目改线段(k4+287.371-k5+675.907)设计图纸与德中公路平交,管道线路要穿越德中公路,且德中公路下发埋有天然气管道。我司派相关人员对项目施工场地进行了调研,然后参考了该项目的有关文件,对项目进行了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结果是该项目“可行”。评价组相关人员与项目负责人沟通,收集,整理相关的评价资料,确定评价重点,并调研评价项目周边情况,作为本安全评价报告的依据。本设立安全评价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概况,包括工艺、规模及主要装置(设备)、设施和辅助工程等。
(2)对建设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3)对建设项目中的危险、有害程度大的工艺单元重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4)对建设项目提出安全对策措施;(5)对建设项目的安全作出设立评价结论。沟槽挖土
1.1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设计文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沟槽深度、现场情况,确定施工方法、程序、开挖断面和现况管线等构筑物的迁移与保护措施、使用机具和安全技术措施。1.2施工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将妨碍施工的现状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进行迁移或保护,在施工范围内可不迁移者应详探、标识,并采取保护措施,保持安全。
1.3当沟槽邻近有房屋、管道、电杆等建(构)筑物时,应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安全验算,确认符合要求,并形成文件;经验算需加固时,应按规定确定加固方案并实施。加固结构强度达到方案规定后方可开挖土方。施工时,尚应遵守相应管理单位的规定。
1.4在变压器等供电设施附近开挖土方,应遵守供电管理单位的规定,严谨擅自行动。
1.5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人工开挖,严禁机械开挖,注意标示管线的警示物,严禁损坏管线,并应约请管理单位派人至现场监护。在距各类管道1m范围内,应人工开挖,不得机械开挖,并宜约请管理单位派人现场监护。
1.6沟槽开挖中,遇有新发现的管道、电缆或其他构筑物应加以保护,并及时与有关管理单位联系会同处理。
1.7开挖中遇与现况管线交叉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对现况管线进行技术处理;设计未做规定时,应根据实勘资料制定加固和保护措施。
1.8沟槽开挖应根据机械性能、土质、槽壁支护等状况,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开挖不得扰动天然地基。
1.9土方开挖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交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开挖中,所涉及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位置、种类、现在、重要性和损坏后的危害性与作业中的保护措施。
2、沟槽断面的尺寸、边坡和分次开挖深度。
3、施工方法和程序。
4、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5、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1.10开挖过程中发现槽壁有较大块体影响沟槽稳定时,应清楚或加固。有突出的石块、砖瓦块等应及时清除。挖土中断和作业后,其开挖面应设稳定坡度。
1.11挖土中遇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变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修改边坡或采取支护措施,并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1.12使用单斗挖掘机挖时,配合机械作业人员必须在机械回转范围外作业,且位于安全处,需在其作业时,机械必须制动且得到机械指挥人员的指令后,方可进行。
1.13推土机作业,机前严禁有人。推土机在直槽内作业沟槽深不得超过2m。作业中,刀片不得推撞坡壁上高于机身的弧石或大石块。
1.14人工挖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作业现场附近有管线等构筑物时,挖土前应掌握其位置,并在开挖中采取保护措施,保持管线等构筑物处于安全状态。
2、沟槽深大于2.5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高度不得大于2.0m,层间应留平台。平台宽度,对不设支护的槽与直槽不得小于80cm;设置井点时不得小于1.5m;其他情况不得小于50cm。
3、作业人员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横向不得小于2m;纵向不得小于3m。
4、严禁淘洞取土、搜底扩槽和在沟槽内休息。
1.15挖土范围内有现况道路结构需挖除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根据旧道路结构情况和现场环境,确定挖除方法和选择适用的机具。
2、现场应划定作业区,设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3、作业人员应避离运转中的机具。
4、使用电气设备时,电气接线与拆卸应符合规定。
5、使用液压振动锤时,严禁将锤对向人、设备和设施。
6、使用风钻时,严禁将钻头对向人、设备和设施。
7、挖除中,应采取措施保持作业区道路内各现状管线及其检查井等构筑物的完好。
8、挖除后应及时清碴出场。
1.16已形成的沟槽,经雨水,地下水等冲刷或浸泡后,必须经安全和技术人员检查认证后,确定安全,方可重新进入施工;如经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必须重新采取加固措施,达到安全要求后,可重新进入施工。推运与回填土
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现场环境状况,确定土方存放、运弃、回填的方式,选择机具,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2.2在电力架空线路和变压器等供电设施下方,不得推土。2.3沟槽边推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沿沟槽边1m范围内不得推土。
2、堆土高度不得大于1.5m。
3、堆土严禁遮压检查井、消火栓等设施,且应保持其维护道路的畅通。
4、堆土应采取防扬尘措施。
2.4靠建(构)筑物、围墙堆土,必须保证墙体安全。靠墙堆土高度应根据其结构承载能力确定。严禁靠危房、危墙堆土。2.5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规模、土方调配方案、运输车辆和环境状况,确定运输路线。运输道路及其沿线的桥涵、便桥、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应有足够的承载力;穿越桥涵的净空应符合运输安全要求;遇电力架空线路时,其净高应符合有关规定。作业前应检查,确认安全。
2.6装土和运输等施工机械距沟槽边的距离,应根据土质、槽深、机械质量、支护结构和地面荷载等状况进行核算确定,且其净距不得小于1.5m。车轮应挡掩牢固。
2.7土方宜采用封闭式车辆运输,装土后应清除车辆外露面的遗土、杂物。运输中应按规定路线行驶。
2.8存土场应在场地周围应设护栏和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存土结束后应恢复原地貌。2.9弃土场应划定范围,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并应避开建(构)筑物、围墙和电力架空线路等。
2.10管道具备填土条件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时沟槽内不得有积水。施工中采取排降水措施时,应在土方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下50cm,方可停止降水。
2.11沟槽回填土应自下而上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压实度应符合技术规定。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等机械压实。2.12有支护的沟槽,回填土必须和支护结构的拆除相配合,不得碰撞损坏支护结构。
2.13管沟、井(室)回填土应在墙体和盖板完成,且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
2.14管沟、井(室)回填土时,应于管沟、井墙两侧对称进行,高差不得大于30cm。
2.15回填土过程中,严禁在槽壁掏洞取土。2.16向沟槽内送(卸)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送(卸)土应设专人指挥,送(卸)土下方禁止有人,槽内作业人员必须位于安全地带。
2、手推车向沟槽内卸土时,应挡掩牢固,且稳倾、稳倒,严禁撒把。
3、自卸汽车、机动翻斗车向沟槽内卸土时,车轮与沟槽边缘的距离应依车辆荷载、土质、槽深和槽壁支护情况确定,且不得小于1.5m,车辆必须挡掩牢固。
4、推土机向沟槽内送土时,推铲与沟槽边缘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
5、机械在沟槽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边缘道路和沟槽边坡的稳定,确认安全。
2.17使用夯实机具时,应按规定配备操作工。操作工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人员应相对稳定。电动夯实机具必须由电工接线和拆卸,作业中应随时检查机具、缆线,应随时检查机具、缆线,确认绝缘良好,并应遵守有关规定。沟槽支护
3.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开挖深度、地面荷载、施工设备和沟槽周边环境等状况,对支护结构进行施工设计,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各施工阶段荷载的要求。
3.2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无障碍物,能满足施工机具作业要求。
3.3沟槽支护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掌握支护方法、设计要求和安全措施。
3.4先开挖后支护的沟槽,支护应紧跟挖土。先支护后开挖的沟槽,应在支护结构达到施工设计规定强度后,方可开挖。3.5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距沟槽边缘距离,应根据工程地质、沟槽深度、地面荷载等确定,且不得小于1.5m。
3.6现场支护材料应分类码放整齐,不得乱堆放。支护时,应随支设随搬运,不得集中堆放;拆除支护结构应与土方回填密切配合,并设专人负责安全监护。
3.7施工中,施工机具不得碰撞支护结构。严禁利用支护结构支搭作业平台,挂装起重机设施等。
3.8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应经常检查,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确认合格。
3.9拆除支护结构应与土方回填密切配合,并设专人负责安全监护。
3.10上下沟槽应设安全梯或土坡道,其间距不宜大于50m。严禁攀登支护结构。
3.11用起重机向沟槽内吊运支护材料和吊装钢筋骨架、混凝土、导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作业时必须设信号工指挥。起吊前,指挥人员应检查吊点、吊索具和周围环境状况,确认安全。
2、吊运时应划定作业区,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3、起吊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不得斜吊。严禁超载吊运。
4、作业时,机臂回转范围内严禁有人。
5、支护材料距槽底50c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操作。吊物落稳后,方可摘钩。
3.12使用人工方法向沟槽内运送支护材料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系放时,应根据被系放材料的质量确定绳索材质和直径,且绳索应坚固。使用前应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2、使用溜槽溜放时,溜槽必须牢固,使用前应检查,确认合格。
3、运送时应缓慢,上下作业人员应相互呼应,协调一致。
4、运送材料过程中,槽内作业人员应位于安全地带,被运送物下方严禁有人。
5、严禁向沟槽内投掷和倾卸支护材料。
3.13支护结构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进入沟槽作业。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如下评价结论:
(1)施工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要求;(2)施工与公路、公路附属设施的间距符合安全要求;(3)施工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公路、公路附属设施安全运行的要求。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人体——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于是,我就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
【关键词】基本收支 身体状况
一、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到2013月4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后庙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后庙村50岁及以上的15位老年人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为主,调查问卷为辅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农村老人的身体、心理、经济状况、文娱状况、社会生活的状况.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引起社会对农村老龄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查内容
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
三、调查现状及原因
(一),生活现状
1、居住条件:后庙村多数为楼房,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村里一部分地被兖矿占用,得到不好补偿,村里部分规划为小区,而且年轻一辈的人工作赚了不少钱,所以80%的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50%居住在以前的的瓦房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住在平房里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子女们的家庭一起生活有许多不便。通过走访,发现现在大多数独居的老人精神生活大多是依赖电视媒体。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47%,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3%。另外,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蔬菜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土地大片被征用,只剩院里种些蔬菜用来自己食用。个人积蓄因人而异,基本都是在1—5万元左右,而生活费一般都是500元左右。也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来自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有的是子女的生活状况也不理想,也有的是子女并没有尊老养老的意识。所以身体相比健康或有手艺的人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大概有20%左右的老年人仍靠自己工作维持生计。被调查者当中,6人继续参加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43%。他们大都因为经济原因而继续工作,其中,维持生活的占40%,赚钱养老的占20%,扶助儿女的占17%,共占77%。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村里的这些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73%,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27%。
目前,当地的老年人的花销相对较少,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和医疗保健
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煤气,自来水,电费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有些老人一旦得了大病,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据调查,经常去医院就诊的占23%,不去医院看病的占77%。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他们从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
1、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后庙村的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例如,腰腿疼,高血压,心脏病。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
2、心理健康。一些老年人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对老年人不管不问),使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更认为自己老了无用,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逐渐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部分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有些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产生失落感;还有些丧偶的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
3、饮食健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很注重改善饮食质量,而部分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主要以应季的蔬菜为主,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荤素搭配缺乏改善,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4、生活方式。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个别能睡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较难改变。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在调查的这十五位老人中只有极个别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运动意识有待加强。一部分老年人觉得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太够,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做家务活已经足够,无须另外做运动。
(三)文娱状况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6%;第二是喝茶聊天,占20%;第三是打麻将;其次分别是看书报、做运动等。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作礼物送给朋友;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80%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13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7%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了,据了解,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要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
第二、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要加大力度巩固医疗卫生,加强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医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第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生活,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视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是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年人拥有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是一项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个问题上,家庭、社区、社会应该三管齐下,积极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并努力为丰富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创造条件。
第四、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老爱幼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而现在的学校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升学考试的科目上面,忽略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第五、加大政府救济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为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要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
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时间:2012年1月10日—2012年1月17日 地点:张家口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在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老年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何更好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 “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我国自1999 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的老年人在全国老年人总数中的比重超过了60%,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好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规划和谐社会架构体系时,党和政府将“三农问题” 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对待,与此同时,更多村老年人的现实问题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农村老年人保护问题”、“农村敬老院养老问题”、“农村贫困老年人人养老问题”、“农村特殊老年人养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 心内容都触及到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政策执行; 养老基金; 城乡二元化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发展到不断的完善与改革,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益凸显,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继续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总结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革与完善的突破口,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完善的成功经验,尝试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策,是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多元,各地进行养老保险的探索方式和具体实施细则也不尽相同,其中张家口市的从村养老保险政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一、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南北距离300km,东西距离228km。总人口450.54 万人,拥有13 个县,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属于相对较完善的中等城市。农村人口比重达,且出外务工者较多,因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较复杂,也更 加敏感。进入90 年代,随着国家从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成功,张家口市的农 村养老保险事业也建立在不断地发展。2008 年,市政府响应党的号召,将三农 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来抓,并与2009 年初进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试点,到2010 年正式开始实施,至此已经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地区养老保险体系。新型从村养老 保险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 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 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 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 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 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二)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 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 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 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 目前设为每年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5 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 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 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 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 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 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 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 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 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 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距领取年龄不足15 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 年;距 领取年龄超过15 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 年。
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八)待遇调整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 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
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 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 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 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 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 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 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 众监督。[1]
以上为张家口市新农保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健全。
1992 年1 月,民政部在探索、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方 案》颁布推行后,各地方政府根据《方案》精神,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 机构,组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据统计,到1997 年底,全国己有30 个省(市、自治区),2005 个县,33140 个乡镇开展了这项工作,年末在保人数达74518 万,参保人数占农村人口的9%左右积累保险金约42.2 亿元,基金积累总计达 140 亿元,平均每人积累基金达187 元。同对,全年约有61.4 万老年入领取了 养老金,养老保险金支出3.3 亿元,平均每人约544 元,月平均45 元。[2] 4 可见,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 村人口养老的后顾之忧,但因这项制度自身的缺陷,加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 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起来困难重 重。经过计算,目前通过领取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的老人占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 比例不到1%,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还有许多问题 需要我们解决和处理。
二、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险折射出来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
张家口市的农村养老问题形势现在依然严唆,整个国家的农村养老形式现在 都很严峻,主要起因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伴随着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存 在,使广大农村人口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目前,城镇养老保险参保险 种扩展至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退休干部补充养老保险等 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体系。覆盖面由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外 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社会灵活就业人员。然而,这个社会保障体 系并没有把9 亿农民纳入其中。按常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首先就应保 障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农村老年人口既无固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最低的生 活保障,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及城市化 进程中出现的大量失地农民,农民的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都有远高于城镇老年人 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二元制保障体系呢?
农村现有的养老模式是长期以来国家有意而为的城乡二元分治模式的一部
分。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新政权是诞生在对旧制度、旧政权彻底否定的基础上 的,因此,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要求一切规划中的社会变迁都必须 体现出新制的优越性,在城乡开展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暗含了这样 的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当时急需解决的便是城市干部、职工和农村无依无靠 的鳏、寡、孤、独、弱、幼、残等人员的生活保障。而绝大多数农民的养老问题 因其相对缓和以及财政困难等原因,政府无瑕顾及。因此,城市干部、职工退休 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相继出台,而绝大多数农民便与社会保障失之交臂。为 了适应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政府通过出台城乡户籍制度、城镇统包统配的就业制 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一系列正式的制度安排,构筑了一道 坚实的城乡壁垒,这道壁垒实际上将农村居民人为地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 范围之外,构成了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格局。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享受社会 保障费的11%,而占全国30%的城镇居民却享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的89%,从年 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城镇人均占有455元,农村人均占有仅15元,相差整 整30倍。[3]在这种歧视性制度安排下,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唯一选择只能是依
靠子女实施家养老。尽管个别无几无女而且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其生存 需求能够通过集体提留得到解决,但其范围极其有限。
(二)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过狭窄,难以维持农村老人的原有生活水平。
我国农村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这就决定了现阶段 我国的农保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农保,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发展正处于上升期,财政资金以用于经济建设为主,投入到社会保障中的资金毕 竟有限,更何况城镇养老保险的实施与完善已经使得我国财政吃紧,因此真正拨 给农保的钱就不会那么充裕了。在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更少得可怜了。
而且根据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农村老人缴纳的那些资金也不可 能得到比例过大的回报。但提高农保的缴费比率又不太现实,因为农民的平均收 入较低,不足以支付更高的费用。这也正是很多惠农措施无法真正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的原因所在。
(三)省级统筹举步维艰
中国地域辽阔,层级间情况复杂。要把中央政策顺利实施下去是一件很困难的 事情。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为何举步维艰,制度变迁的过程实质上是个 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过程也是如 此。各相关利益主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参加角逐,从而使整个变迁过程深深烙印上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痕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的变迁就充斥着各市县级地方政府和省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各经办机构对于省级 垂直管理的利益冲突,以及在制度运行中相关金融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固推进省级统筹困难重重。农村作为我国政策实施的最基层,自然是矛盾和利益 纠葛最复杂严重的地方,农保的政策想要实施下来步履蹒跚。
(四)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现行的养老基金监管是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相辅助的 三位一体养老基金监管体系。客观地从养老金基金监管的操作实践来看,我国现 行的养老基金监管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时 期,就决定了养老基金监管制度的发展在短期内仍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较大差 距。这也正是农保监管所让人但有的地方。再加上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城镇居 民偏低,政治敏感性及自我维权意识较差,这些都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监管模式选择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养老金基金的限量监管模式,此模式在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投资和支付等环节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但从监管主体的设置来看仍有 以下问题:
第一,行政监管偏好。第二,社会中介机构监管薄弱。社会中介机构缺乏 独立性,而且监管机构执行管的任命不够透明。第三,社会监管有名无实。社 会监督作为一种补充的监管体系,在理论上,本应是作为监管权力制衡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实践中,其重要性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2、投资监管缺位
第一,尚待规范和发展的新兴会融市场。实践证明,养老金基金投资与资本 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不成熟的 中国股票市场。二是,不规范的基金市场。第二,金融投资机构的治理结构有待 完善。一是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金融管理人才。第三,中 介机构尚待发展。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 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以及信息咨询机构等。他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有效的服务 和社会监督,使市场主体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3、法制不健全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经济体制转轨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我国社 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远远落后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4]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执行,有利于农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而综观当前阶段我国农保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立 法不健全有关。因此,国家应在完善的养老保险体制的同时,加强农保法律建设,形成完整的农保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使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 的为社会成员提供保障服务。
(二)解决好转制成本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现收现付模式向完全积累模式过渡,能否顺利的消化隐 性债务是转制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对于完全积累模式而言,我国采取部分积累的 基金管理模式,由于现收现付制一定程度的保留,本身就解决了一部分隐性债务 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新农保顺利运行下去,尽快实现预定的目标,必须不遗余 力尽快尽早有计划地解决好剩下未能解决的隐性债务缺口(这部分隐性债务构成 转制成本)。当然,对我国政府目前的情况而言,填补这一资金缺口是一项艰巨 的任务,国家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大财政支出、开征新税种、变现部分国有 资产、发行特种国债等。
(三)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精算系统
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统账结合 "模式的选择,制度运行中需要更为大量的精算工作。因此,发展农村养老保险 精算科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数据统计与管理的科学程序,做好农村养老保险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财务预测,将缴费和养老金替代率建立在理智的、准确的基础之 上,[5]是“统账结合”模式顺利运行的前提保障。通过完善的精算体系,有利
于将多方筹资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融资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承 受能力,又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完善的精算系统的建立,还可以为养 老保险制度中可能涉及到的权责划分提供依据。
(四)做好农保的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农村养老保险对他们的
好处,改变他们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想法。提高中国农民的权利意识,增强他们 的维权观念。这样才能调动起最有利的财务监督武器,让养老基金风险降低,让 各项农保政策落到实处。
四、结语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长春市女性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心理学、社会学等论文及书籍, 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 实验法。
实验组选取长春市女性中老年60名, 年龄在45-70岁之间, 每周进行健身秧歌锻炼3-5次, 每次锻炼60-90分钟。把没有参加其他锻炼形式的女性中老年作为实验组, 并随机选取30名同年龄段没有参加任何健身锻炼的女性中老年作为对照组。
3.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健身秧歌的女性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症状自评量按1-5级评分, 包括抑郁、焦虑、恐惧、偏激、敌视、人际关系紧张、躯体化、自虐症状、精神性疾病9个因子进行分析, 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此量表在国内广泛使用, 信度和效度检验较高。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共有90个条目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
指导实验组进行半年的健身秧歌锻炼, 在锻炼后的半年时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调查, 而对照组只进行问卷调查。
3.专家访谈法。
对长春市部分从事健身秧歌的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健身秧歌的锻炼者进行访谈, 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
4. 数理统计法。
所有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健身秧歌对女性中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心理健康总分与各因子之间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心理健康总分与各因子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总分也无显著差异。
2. 实验组经过半年的健身秧歌锻炼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总分与各因子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健康总分具有显著差异。以上实验表明, 健身秧歌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显著, 健身秧歌锻炼不仅提高了女性中老年的身体健康, 同时能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 对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健身秧歌对女性中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
根据统计分析,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女性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与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在进行健身秧歌锻炼半年以后, 实验组的女性中老年人在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见表2)
表2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生活质量和各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个各因子得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 女性中老年人在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行为方面和生活质量总分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 健身秧歌锻炼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适应层面对女性中老年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半年的健身秧歌锻炼, 女性中老年人的各方面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变。说明长时间进行健身秧歌锻炼, 女性中老年人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会在锻炼中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自己的锻炼方案, 并在锻炼中有效地放松自己, 使锻炼效果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结论
首先, 健身秧歌能提高女性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女性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 健身秧歌锻炼存在着长期的健康效益, 必须长期坚持, 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使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长期发挥作用。
最后, 健身秧歌锻炼为女性中老年人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
摘要:采用实验法对女性中老年参加健身秧歌锻炼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旨在提高女性中老年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身秧歌,女性中老年,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罗兴华等.二十四太极拳对女性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 2008 (3) .
[2]宋修妮等.健身秧歌舞对中老年人体质影响程度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9) .
[3]杨雪红等.大众健身秧歌与全民健身运动[J].体育科学研究, 2009 (4) .
[4]孙永泰等.优化健身秧歌的文化环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 (3) .
一、调查背景
为深入实际,探寻患病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况与养老需求,今年暑假我走访了舒城县各大医院,最后在舒城县中医院结识了大量患病老人。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方式,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了很多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调查内容
1、经济状况:据调查大多老人因患病都无劳动所得收入,其生活来源主要是靠退休金及儿女老伴供给,其中有的老人过得比较宽裕,有的则贫寒一些,但不论哪种情况老人们在经济上都没有太多忧虑,一位奶奶的话恰当地反映出他们的心态:“有就多花些,没有就少花些”。
在经济支出上患病老人的主要支出当然就是看病,不过现在绝大多数老人都参加了医保或新农合,能报销不少费用,个人只需承担一小部分,与过去那种“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相比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一部分老人对此有所顾虑,若不是家人坚持,他们就会放弃治疗。此外,老年人免
疫能力及康复能力都比较弱,他们的治疗存在着时间长,费用难以预测等问题,尤其是慢性疾病,治疗费用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因而有不少老人中途中止治疗。
在谈及希望政府在未来的民生作为上,老人们纷纷含泪表示在生活中目睹了不少老人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看病致死,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帮助这部分群体,让他们免费看病。
2、身体状况
可以推算当下的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是最操劳的八十年代的劳动者,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物质的贫乏给他们的身体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患有慢性疾病。
在患病老人中,按照自理能力来分,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自理能力较好,多半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这些病虽然严重危及生命甚至可能出现猝死,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这些病的老人个人生活基本还可以完全自理,其中大部分老人还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看孩子。第二种情况,患病老人只有部分自理能力,他们多常年患有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久治不愈,时常饱受病魔的折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而像洗衣服、看病这类有一定难度的事往往就无能为力了。与前两种情况相比,第三种情况显得非常糟糕,这些老人或肌肉萎缩或腰椎间盘严重突出等而卧病在床,成瘫痪状态。日常生活基本上是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全程照顾。
患病老人一般在家人的支持下都愿意接受治疗,由于多是慢性疾病,老人们更多的是选择中医治疗,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止住疼痛无法根治。
3、精神生活状况
虽然现在的社区基本都有专门的老年活动场所,社区居委会也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但患病老人由于受身体条件的限制,业余生活较贫乏,业余兴趣爱好也不多,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与亲戚朋友们聊聊家常就是主要的业余生活了。不过一些视力较好、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老人还可以选择在平日里看看报纸、电视之类的。
患病老人中很多人常年忍受疾病的折磨,想吃的东西不能吃,想去的地方不能去,这种生活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在等死,由此可见患病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不容乐观。此外,在与老人们的沟通了解中我明显感觉到尚有一些自理能力的老人其精神要大大好于那些彻底瘫痪在床的老人,在问及是否有孤独感这个问题时,有些自理能力的老人表示没有或极少有这种感觉,而那些瘫痪的老人却感觉非常强烈。在给一位瘫痪的老爷爷做调查时,他含泪告诉我自己终日躺在床上,子女一周才来一次,天天只能见到几个护士,时间长了,他们也不愿意跟他多说,都快成哑巴了。
4、养老状况
患病老人独自生活困难,一般不会独居,在养老方式上
基本都选择家庭养老,老伴在的与老伴住,老伴不在的与子女住,而对那些社会养老机构表示反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影响,认为人老了就应该由子女照料,只有不孝的子女才会把老人送到别处。其次,患病的老人有其特殊性,由于身体不便,在情感上更依赖亲人,不愿意离开家人,同样亲人也不放心将患病的老人交给别人照顾。最后一点,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收费较高,患病老人由于要经常看病一般都有一定经济负担,而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去承担这种养老费用。
三、建议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患病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患病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患病老人补贴标准。要加强对患病老人的照料。
【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06-05
城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2-18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07-06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7-16
老年旅游消费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12-18
老年大学预算申请报告10-17
老年大学可行性报告06-29
老年协会工作报告2020最全06-21
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调查10-31
老年人随访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