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

由于妻子早逝,现年86岁的秦贵男老人独居于姑苏区石路街道。从交谈中可以看出,秦老伯读过不少书,和记者聊起来经常是出口成章。“前些年身体好的时候,每次爬楼梯都是一步跨两级。”据秦老伯回忆,他去年有一次拖地板的时候摔倒昏厥了,也没有人发现,醒来后才发现自己倒在水中,全身都湿了。从那以后,一些老人病就开始缠上他。秦老伯现在患有脚痛风,脚部肿得厉害,由于行走不便,他现在只能长期呆在家中,看看电视种种花。“开了两枝,你看那边还有一枝”,秦老伯兴奋地指着自己心爱的兰花给记者看。

秦老伯每月经济收入很少,日子过得相当困难。亲人相继去世后,朋友也几乎没有来往,“形单影只”是秦老伯对现状的描述,流露出他内心的孤独。“是社区、居委会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市社会福利总院老年福利中心主任李晋文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关注,其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老无所养带来的恐惧,老无所依带来的寂寞,疾病缠身带来的痛苦等,其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敏感易怒、疑神疑鬼等。为此,市老龄协会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不能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子女要多陪伴老人,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形成关爱老人的风气。

90%的老人渴望社区给予精神关怀

本次调查在“您希望社区给予老年人哪种关怀”这一题目中,老年人的选择依次为:物质支持(8.7%)、精神关怀(90%)、社区环境(1.3%)。其中,95%的老年人期望社区建设供老年人聊天、放松的“休闲室”。市老龄协会负责人分析,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怀迫在眉睫。

每逢节假日,家住相城区北桥社区的惠大妈都会刻意穿戴一新,似乎在期待着什么。邻居们知道,这位七旬老人在等待着在外工作的子孙们回家。“儿子可能会回家一趟。”惠大妈说。“唉!”一位同样年过七旬的邻居长叹一口气,她的3个儿女也都在外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之前长期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孙子,去年也上大学了,留下空荡荡的房子与她为伴。

在城市,衣食无忧但精神孤寂的老人不少。家住园区东港新村的李大妈退休后,与老伴一起迷上了写字画画。在看似热闹的“老有所学”生活背后,难掩他们的亲情饥渴。“如果儿子考虑结婚生子,我倒想帮他们带孩子。”李大妈不无落寞地说。

据吴中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毛春宝介绍,近几年,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老有所养”缺失问题,如一些农村或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希望儿女能好好赡养自己,可是儿女嫌弃老人,不尽孝道。由于生活没有经济来源,他们就开始忧虑,常常会觉得自己“没用”,“无用感”非常强。二是“老有所为”失落问题。如一些原来有职业的人,退休后角色调整不过来,失落感非常明显,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问题。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解决,疾病就会随之而至。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医疗水平、生活质量等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显得突出,而老年人的健康则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有人统计过,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2.5%[1,2]。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3]。而在未来,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只会继续增加。而心理健康对于生活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4],关注老年人健康,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进而可以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珠海市香洲、拱北随机抽取共10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选取20名60岁(含60)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3名,女117名。60~69岁159名,70~79岁名38名,80岁及以上3名,平均年龄(65.28±4.52)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10年9~11月,对抽取的调查对象进行登记并填写调查问卷。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深入社区采取入户调查,调查前向每个调查对象说明目的、所用时间、对资料保密等,在得到同意后发放问卷,由调查员逐一填写所有问卷并当场回收,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1.2.2 研究工具

采用SCL-90心理健康测试表,该表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之一,它从十个方面来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况程度进行了解,对于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帮助。SCL 9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9以上,重测信度大于0.7,内容效应和结构效应也较好[5]。

1.2.3 统计学处理

各个分量表及总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心理特点

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生活的内容、方式及周围的环境都有特殊性,这也就导致了其心理特点也具有独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身体的不适及慢性疾病发生,视力、听觉、触觉、记忆力不断减退,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纠纷、丧偶、社会交际等都会对其造成心理困扰,进而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烦躁不安、易激怒、抑郁、焦虑等。

有很多学者都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老年人有的变得消极、抑郁,十分固执;有的变得特别急躁、多疑,情绪不稳定;有的过于谨慎、啰嗦,说话反反复复;有的不修边幅、生活懒散,对事物缺乏兴趣;也有的变得幼稚、自私,好占小便宜;个性较强的老人常自以为是,顺从行差,不配合治疗,心胸狭窄、妒忌、易激惹等[6]。总而言之,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在老年群体中见到。通过笔者的调查结果,参考一些全国及其他地区的调查情况[5,7],可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较年轻群体水平明显降低,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3.2 心理护理

想要顺利将心理护理做好,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是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条件下,针对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让老年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年老所带来或者将要面对的种种问题,包括生理、生活、工作等等方面,让其明白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避免其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正确对待身边事物,有一个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其次,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那些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应该积极地治疗自身的疾病,减少身体上的痛苦。多进行体育锻炼和多用脑也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延缓衰老及智力的减退,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多看新闻报纸、练习书画等。作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护理也是心理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老年人周围所生活的环境对于其心理的影响也很大,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生活在一个环境幽雅、干净、整洁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的事情,因此建议老年人多去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休闲、旅游等。应教会其正确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热情宽厚,一个融洽的生活环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家庭的和睦更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要体谅年轻一辈的工作和生活,不倚老卖老,多关心家人,这样全家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

另外,作为晚辈,更应该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予以关注和支持,努力营造温馨、快乐的氛围,使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4 结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显得重要,并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而其心理特点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心理护理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才能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使其学会自我保健、心理调节,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做好老年人心理护理,使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是医务工作者光荣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代爱英,顾湮,曹杰.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9(5);311-312.

[2]秀梅,苏兰若,曹丽君.城市社区老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52-153.

[3]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城市规划,2002,26(2): 68-72.

[4]张玉芳,邹凌燕.护理学杂志,2010,25(19):69-71.

[5]陈树林,李凌江.SCL2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23-327.

[6]吴霞,辛春丽,杨文静,等.浅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74.

天津市区老年人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天津市区;老年人;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08-01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62亿,占总人口的12.5%,据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4.37亿。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然而其心理健康仍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角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我们一个不得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天津市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本课题组于2009年4月在天津市内六区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研究

1.1研究对象:在天津市区,随机抽取30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90人(61.7%);女性118人(38.3%)。60~69岁有121人(39.3%);70~79岁有141人(45.8%);80~89岁有43人(14.0%);90岁以上有3人(1.0%)。

1.2调查方法: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统一规范用语和调查方法。调查时说明调查目的及意义后,由调查员询问并填写。自拟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生活饮食、体育锻炼、养生保健、心理健康和中医养生知晓等方面,问卷经Spss信度分析系统分析,克朗巴赫系数为0.8900,说明问卷的信度相当好。现主要对其中的心理部分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与子女是否一起生活情况:308名老年人中有128名(41.6%)和子女生活在一起,180名(58.4%)老年人自己生活。

2.2 心理状况(表1):大部分老年人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自我开导。

2.3 每天锻炼身体情况:308名老年人中有278名(90.3%)每天锻炼身体,30名(9.7%)不是每天锻炼。

3讨论

老年人随着生物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并因此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心理健康。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老龄化、离退休后的心理适应,丧偶与再婚,“空巢现象”等[1]。而且,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老年人心理健康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1从老年人自身重视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在,一些老年人回答调查当涉及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主动调节心情等问题时,总会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有什么幸福不幸福”或“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有什么心情”来回答,这说明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出现问题,老年人心理问题在其自身中都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轻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价值。有62.7%的老年人不愿意尝试去做新鲜事,55.5%的老年人不喜欢去人多热闹的地方,这可能一方面是老年人自身学习新事物较慢,注意力转移缓慢、分配困难;另一方也可能是天津老年人心理方面想象力受到经验的限制,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变小,表现出对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领域及热闹环境的畏难、担忧、畏惧,甚至拒绝等表现[1]。这提示我们更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多加关心,使其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更能主动去适应角色改变,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3.2 从家庭层面上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显示,55.2%的老年人不会向别人诉说烦恼,53.9%的老年人心情不好时没有人对其进行开导,这就可能与58.4%老年人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及其相关。交流的欠缺可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鼓励与关心,可以使老年人在爱的力量下更容易接纳自身的生理老化,接受自身心理方面的改变。所以子女要多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倾听老年人的烦恼,进行开导劝解,在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老年人的心理更加健康。

3.3 从社会层面上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天津近几年新建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各大公园免费开放,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交流的好地方,90.3%的老年人每天锻炼身体,这表明天津市在老年人晚年物质生活方面上已经做的很好。虽然89%的老年人觉得生活充实,89.3%的老年人感到生活幸福,但在物質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重点,所以天津在老年人心理方面仍需改善。结果显示92.5%的老年人自己主动调整心情,如果再加社会对其心理方面的大力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津市区的老年人会达到生活有保障、心理健康的“双赢”局面。

因此,本课题小组呼吁我们从老年人自身、家庭及社会三方面重视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天津市区的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做出努力,让老年人真正体会到“最美不过夕阳红”。

参考文献

[1]天天健康网.老年人的定义及老年人的心理.http://oldman.ttjk.com/lrxl/xinlizhangai/_08070914281100.htm

[2] 曾尔亢,王红.面向21世纪的老年保健[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1998,(01).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调查问卷 篇4

1您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垂钓,种花,跳舞,绘画,棋类等)吗?

A很多 B比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2您的精力充沛,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日常事务,很少感觉疲惫不堪吗? A完全可以 B大部分 C一般 D很少 E几乎不能

3您处事乐观、生活态度积极,乐与承担任务且不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4您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周围的生活状况和周围的人)相融合吗? 您很了解自己且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6您能适当的发泄和控制自我情绪,很快从烦恼中恢复良好的心情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7您的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感,很少有心理矛盾和冲突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8您对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逃避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9您感觉自己老了,没有任何现实价值了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10您有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豁达乐观)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11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晨练、跑步、跳绳、踢毽子、打太极等)吗? A经常 B比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12您感觉自己处境安全,从来没有担心或疑虑自己生活在危险之中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13您时常对

周围的人

A完全不 B很少 C一般 D大部分 E经常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5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已超过了真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他们提供了难以抗拒的诱惑。上网既激活了他们的思想,同时又困扰着他们,使之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未成年人;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在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已超过了真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市职教中心选取了2011级1—3班、机电1—2班,2012级1—4班、汽修1—3班共14个班级进行整体与抽样研究。第一步,首先对我校的所有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抽样访谈。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渴望接触网络

从整体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在调查对象中61.25%的学生对网络了解一点,94.08%的的学生都喜欢网络,77.24%的的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都很短。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了解网络的渴望程度是很高的,他们很多都喜欢网络,但又只是了解的比较多,说明了目前网络对他们的实际影响不是太大,但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他们不了解网络但都很想接触网络,如果他们一旦有了接触网络的条件,那么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2.上网以娱乐为主

40.61%的学生在网上主要是看电影和听音乐,有11.26%的学生每周上网3次。67.4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帮助有一点。说明了很多学生在网上其实主要是娱乐为主,真正对学习有帮助的不是很大。所以学校不提倡学生上网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正确的。

3.多数在网吧上网

在上网的学生当中,有47.23%的学生都是在网吧上网,在家上网的比例不高,目前全国网吧的环境不是太好,管理也不规范,特别是我校周围的网吧,管理存在问题,虽然证件齐全,但跟一般意义上的黑网吧几乎没有多少区别。

4.反对网恋但自控能力差

80.99%的学生反对网恋,64.72%的学生认为网络的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有关,这一组数据来年,我们的学生对网络对他们影响方面认识还是比较理性的。10.04%的学生否因上网有逃课经历,实际比例还会更大一些。

三、原因分析

1.未成年人有这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

他们思维开阔,而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上网既激活了他们的思想,同时又困扰着他们,使之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正处于特殊的青春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有好奇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沉溺其中。

2.未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

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惑,和父母之间也缺乏交流,一些家庭中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感情交流,这往往是他们上网的初衷,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如陷入深深的泥潭。

3.学校的性教育滞后

现代未成年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普遍存在着身体发育提前而心里发育滞后的情况。他们在生理生趋于成熟,性欲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极易上网浏览黄色网站,参与不良游戏。

四、采取的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教师从中可以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正确地使用网络。

2.及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

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力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聊天室与BBS电子论坛的教学中,明确指出其利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电子邮件中的垃圾邮件与不良信息邮件病毒,在信息下载过程中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使网上丰富的信息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补充。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

虽然在现在的中职教育中,大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促进心理健康,但在不少学校,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

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填在课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因此,首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懂得心理保健知识,更不知道自己平常遇到挫折焦虑该怎么办:因而教给学生起码的心理调节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心理烦恼是当务之急。

另外,还应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举办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增强承受能力,克服考试焦虑》《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等,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在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讨论如何对待挫折,要让学生明白“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只有经过磨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要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除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除此之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中职生心理烦恼很多,有学习焦虑、挫折感,师生、长幼的交往障碍,自卑等种种问题。他们常常不肯把这些告诉同学和父母,更不敢告诉班主任,他们心中需要一位可信度高,而且亲切和蔼、更能为他分忧解愁的知心朋友。心理诊所的成立,则帮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包括,对每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跟踪调查和回访等。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净化的同时,让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根据学生的实际,当面畅开心扉,摆问题,谈认识,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试。另一种是进行间接咨询,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以避免尴尬情境,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校园网专栏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学家断言,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此,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集邮、舞蹈等)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结语: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它的产生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功用性是无法否定的,而中学生因网络而引发的众多问题给人们带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6

中小学生分别进行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尊老爱幼—爱我家园献爱心、书画作品比赛活动。

xx街社区根据本社区居民大部分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爱好广泛、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累计组织830名中小学生在社区分别举办了绘画展览、个人才艺展示会、瓜州所见所闻座谈会、社区民警讲安全活动,开阔眼界,陶冶中小学生情操。

xx巷社区根据本社区片大、住户繁杂、交通拥挤的现状,邀请县政法委领导在社区连续为300多名中小学生讲解法律法规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呼救常识、远离和拒绝毒品常识等,教育中小学生遵规守纪,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二是县关工委连续举办大型爱国主义、爱在家乡关爱活动。在指导乡镇和城镇社区关工委层层开展青少年关爱活动的基础上,县关工委又连续举办了多期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关爱教育活动。从2月14日起,县关工委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影视厅为县城社区中小学生举办了8场“认识xx,热爱家乡,争做文明小公民教育报告会”,由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xxx同志以“祖国与瓜州”为专题,讲解瓜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放映反映xx历史的纪录片《风库的变迁》和记录xx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宣传片《大风歌》,受众达1200人。经过精心筹备,2月21日在县城举办了中小学生《我的家乡在xx》演讲比赛,由县关工委青少年教育关爱团9名成员做评委,邀请50 名离退休老干部与中小学生济济一堂,老少同乐。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6名中小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6名中小学生获得优秀奖,4个社区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是配合市关工委工作组对瓜州关工工作的调研工作 ;4月中旬,由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xxx、市委老干局副局长、市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xxx组成的市关工委调研组来xx调研,我县关工委组织了由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科技局、司法局、教育局、以及县城社区、县关工委青少年教育报告团的代表参加的关工工作座谈会,并随同市关工委调研组到xx县xx小学进行现场调研,搜集基层学校关工工作第一手资料,取得收效。

四是制定印发了《xx县开展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班集体活动实施方案》,确定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试点并正式启动;为了贯彻全省关工委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市关工委(2009)05号《关于转发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xx经验推进全县“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班集体”和“小公民道德之星”创建活动,结合我县实际,会同县教育局于4月30日制定了《xx县开展小公民思想道德先进班集体活动实施方案》,并印发了x关工委发(2009)0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确定从2009年4月起,在县城xx小学和xx镇xx村小学先行试点,推行xx市东街小学创建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班集体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五是按市关工委部署上报12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我们采取个人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2名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关工事业的“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上报市关工委审批。

今后的重点工作和存在的问题

抓好全县“小公民思想道德先进班集体”和“小公民思想道德之星”创建活动,做好xx小学和xx镇xx村小学试点工作。

一是基层关工组织建设还有缺口,5个新建移民乡乡村两级关工组织还未建立,县内工业企业关工建设还是空白,全县建立整体关工组织的比例还不足50%,需要克服阻力,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全县关工工作进展还不平衡,个别基层关工委及关工组织工作开展一般化,创新力度不大。

三是各级关工委多为兼职机构,缺乏专一的工作和活动场地、设备和车辆,制约着上下级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四是关工工作活动经费不足,主要是基层关工组织工作人员没有工作报酬,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社区中老年,健康相关问题,调查

45~65岁的中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知识、行为,健康需求,主要卫生、健康问题以及就医行为等直接影响着全社会。为了客观地对武汉市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相关问题做出“诊断”,以便寻求符合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生活,与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老年健康保障和健康教育策略,对武汉市城区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两个城市社区的中老年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新、老社区各1个,分别为东西湖常青花园和武昌杨园社区。对每个社区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并逐个入户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采用询问——记录式调查,由调查员按问卷调查表顺序,尽量不改变问句结构,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作面对面的调查,当场填写,并检查完善。

1.3 质量控制

采取了多项措施,调查内容经课题组多次论证。调查前对调查员认真培训,并预调查30人份,考查其操作性。实施阶段,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各社区负责人对当日调查表格跟踪验收签字。信息处理阶段,经初审校验和数量化整理后录入微机建立数据库。然后利用有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逻辑纠错和综合校验、人工认真查对和数据规范化处理,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19人份(有效率96.13%)。杨园社区、常青社区分别为447人(48.64%)和472人(51.36%)。被调查人员男性446人(48.5%),女性473人(51.5%)。他们文化程度均以高中或职校居多337人(36.7%),其中杨园182人(40.7%),常青155人(32.8%);其次为初中毕业289人(23.4%),其中杨园159(35.6%),常青130(27.5%)。汉族为884人(96.2%)。工矿企业职工居多,为419人(45.6%)。月总收入在501~1 000元的人最多,有346人(37.6%)。人均住房面积在11~30m2的人最多,有468人(51%)。894人(97.28%)每月支出则以日常生活食品为主,496人(53.97%)主要支出是生活消费品。(表1)

2.2 影响健康的知识、心理和行为

本次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7.4%。很多中老年人知晓火灾时逃生的方法(91.2%)和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90.4%)的知识;相反,对痢疾的传染源问题极少数人知道(16.1%)。在调查的919例中老年居民中,有60.2%的人能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70.5%的人从不使用电脑,58.4%的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71.5%的人在过去30天中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61.4%的人从不随地吐痰,89.1%的人有时或不打麻将,61.3%的人遇到烦心的事情时很容易发脾气,48.1%的人在过去30天中时常有持续性的精神紧张和压力,21.5%的人每天吸烟,13.3%的人每天饮酒。

2.3 主要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中老年人的患病顺位是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24.3%),其次是冠心病(14.8%),再次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8.8%)和慢性呼吸道疾病(7.5%)、糖尿病(5.2%)。在调查的919例中,64.4%的中老年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好,每年仅有18.1%的人进行健康体检。在不体检者(81.9%)中,有44.0%的人是因为自己掏钱费用太高,18.6%的人认为上医院太麻烦,15.1%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用不着,11.2%的人是怕查出病来,9.7%的人是没时间去体检。(表2)2.4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919例调查对象中,身体不适首选到正规大医院就诊的占50.8%,到零售药店买药的占26.3%,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占14.7%,而到私人医院或诊所仅占3.4%。社会医疗保险为主要医疗费用支付形式(63.2%),医疗费用全自费的占27.4%。(表3)

3 讨论

3.1 主要健康问题分析

中老年人患病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24.3%),其次是冠心病(14.8%),再次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8.8%)和慢性呼吸道疾病(7.5%)、糖尿病(5.2%)。这与李安明、黄远霞等有关报道的结果,高血压占比重最大(25.67%)、其次是冠心病(8.40%)基本上一致,其顺位也基本一致[1]。也与吴辉、王烈等的报道的结果,高血压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冠心病一致[2]。结果提示,城市社区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病可能已趋于年轻化,且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慢性病病程长,医疗服务需求利用量大,从而消耗较多的卫生资源和医疗费用。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加强综合性和连续性的社区保健和健康教育势在必行[3]。

3.2 健康体检行为

城区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行为较差(81.9%的人不进行健康体检),其主要原因为费用问题、怕麻烦、用不着体检、怕查出病来、没时间去体检等,但笔者认为他们不进行健康体检很重要或者说根本的的原因还是由于他们对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因为不了解健康体检的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才会导致他们对健康体检的不重视。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大健康体检的宣传教育力度。当然中老年人的体检费用问题,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关注。

3.3 卫生服务利用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体不适首选去正规的大医院,其次是去药店,再次才是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可能与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程度不够有关[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而推出的便民措施。它有就近、方便、收费低等优势,而被看好,但目前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中老年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实施机构,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宣传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变,逐步提升其可信度,使之真正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机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药店也逐渐成为很多人身体不适后求药的首选,因此,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药店的监督管理工作,让老百姓买药放心、用药放心。

参考文献

[1]李安明,黄远霞,李滔.对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健康促进的思考[J].卫生软科学,2005,19(3):203-206.

[2]吴辉,王烈,王阳,等.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23(8):622-623.

[3]施学忠,李颖琰,郗园林.河南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与卫生服务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3):380-383.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老年人;乒乓球;心理健康;疾病预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珠海区的老年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调查法

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中的社区、公园、老年活动中心的老年人的抽样调查。参加乒乓球运动30人,未参加乒乓球运动30人。

1.2.2 查阅文献法

通过对学校图书馆有关方面的书籍和电子阅览室的相关内容进行的查阅。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影响调查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调查,发现老年人通常会有心血管、糖尿病、关节炎、眼病、肥胖、食欲不振等疾病。调查数据显示与分析可得:第一,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患心血管的有9人,占30%;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患心血管疾病的有16人,占53%,说明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或避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第二,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人中患有糖尿病的占33%;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人中患有糖尿病的占50%。第三,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仅有10人患有关节炎,占33%;而不打乒乓球的30位老年人中患有关节炎的16人,占53%。说明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减少老年人患关节炎的可能性,因为乒乓球运动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促使局部软组织炎症的退化。第四,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仅有6人有眼病,占20%;而不打球的30位老年人中则有14人患有眼病,占47%。说明经常打乒乓球,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分析器官的机能。第五,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一致表示食欲很好;而不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则有15人表示食欲不振,占50%。说明乒乓球运动有助于消化,可以明显增加老年人的食欲。

2.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老年人通常会有衰老感、反应迟缓、无力应对烦恼、有自卑感、经常追悔往事、人际关系较差、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等心理问题。由表1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首先,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有衰老感的仅占总人数的17%,;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表示有衰老感的为15人占50%。明显可以直观地看出,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心态要比没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心态更加年轻,不易有衰老感。第二,乒乓球运动在反应方面对老年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有反应迟缓的只有1人,然而没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则有53%的人表示自己反应迟缓。这点充分说明乒乓球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进一步延缓老年痴呆。第三,乒乓球运动在应付烦恼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其中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仅有6人表示无力应对烦恼,占其总人数的20%。而未参加乒乓球的30位老年人中则有14人表示无力应对烦恼,占其总人数的47%,说明乒乓球运动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沮丧的情绪,提高老年人应对烦恼的信心和能力。第四,从表中明显看出,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仅有6人表示有自卑感,占20%;然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则有13人表示有自卑感,占43%。显然可以得出乒乓球运动对老年人自卑感起了显著作用。第五,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很少追悔往事,仅有7人表示会经常追悔往事,占23%;然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则有15人表示会经常追悔往事,占50%。第六,在人际关系方面乒乓球运动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人中仅有3人表示自身人际关系较差,占10%;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则有15人表示人际关系较差,占到50%,。第七,调查发现乒乓球运动还可以提高老年人心理调节能力,据调查表显示,参加乒乓球运动的30位老年人中仅有7人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占23%;然而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有13人,占43%。这就说明了乒乓球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心态,给老年人带来青春活力,使生活充满生气与快乐。

3 结语

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比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在常见的心理问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或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比未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老年人在老年常见疾病影响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或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

建议以后应进一步大力宣传和推动更多的老年人群参加乒乓球运动。

参考文献:

[1]邓稳根,雷良忻,曹伴好;江西省城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2]王小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3]张松;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年04期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篇9

老年人需要经常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点,生活才能快乐,身心也才能健康。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世界的纷乱,社会的变革,银色浪潮的到来,我们自身的衰老,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思想改造重新认识自己,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自撰)

*千万要记住天地和父母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件东西:一是我们的身体,这是越用越破旧;另一件是精神,这可以越用越好,人老可以志不老,精神可以永存。《家庭宝典》

*心理健康不是消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积极的,动态的,应该是有坚强的人格,顽强的毅力,能吃苦耐劳,在逆境中奋进,苦中求乐,胜不骄,败不馁。

*忧患而不悲观,成功而不狂妄,视困难为常规,以付出为快乐。

*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心身有益的学习和思考,如阅读历史、名人格言、处世箴言或观察自然。------培根

*让每天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事事。要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要懂得生活的艺术才能有艺术的生活。

*物物而勿物于物。*有为有弗为,知足知不足。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

*一分为二,过忧不及。

*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的陈椿

*物质的匮乏和丰富都可以使一个人精神备受折磨:过去的社会我们称之为匮乏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运转;未来的社会我们称之为过剩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贮存的能量无处发泄。

*金钱买不到健康,买不到温暖的家庭,买不到真挚的友情,买不到舒畅的心情。

红楼梦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一位哲学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叹息杯子里已失去了半杯水。一个人倘若老是悲观地盯着生活的阴暗面,看不到光明面,那么,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就会找上他,缠住他。

*健康老人的两个必备条件:心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体勤: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懒惰,要么爱劳动,要么爱运动。------洪昭光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我们许多人的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都只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还不具备健康成熟的个性与心理。

*中国古代的学问中,养心之学源远流长,儒家之所谓修身其实是修心。用学问陶冶心灵,使自己坦坦荡荡、和和穆穆,而不要戚戚然。与人相处,善意是最重要的,做事不可过头,要循中。而人生既要积极进取,但要光明正大。精神应当博大,心理要宽松。人生的目标正正派派,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坦坦荡荡乐陶陶地生活,心理总是平衡而宽适的,这于健康太重要了。

*一个人必须在生活的各方面不断尝试,才能找到快乐。但在找到快乐之前,又要学会忍受现实。只有在二者之间达到一种均衡,才能获得可靠而持久的快乐。------贺岭峰

*观山,观水,观天下;心善,心静,度晚年。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生是偶然,死也是偶然,而生到死这条路是必然的。

*怕死的人到了该死的时候还是要死的。(外国谚语)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的总和。------洪昭光

*一个快乐的人应避免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欲所困,不要把思想停留在自身的恐惧、嫉妒、自罪、自怜和自负之中。------罗素

*客观地说,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有着同样多的失败,只是不幸的人把失败描述为毁灭的,不是自怨自责,就是认为生活不公;而幸福的人不会因为失败而否定他人或否定自己,他们会在心中重新估量这次失败,去掉其中错误的结果,进而把不利变成有益。无论成与败,都是人生一次有用的经历,而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对这些经历的体味。

*尽量减少那些超过我们能力的欲望,使能力和意志两者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卢梭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会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愈少。-------贺岭峰

*聪明人总是努力去适应这个世界,笨人总是怨恨这个世界。

*积极的心理平衡

正视现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幸福也有不幸,地球上有天灾与人祸,“世界不公平,人生不平等,社会不圆满”这就是现实,而我们都是平凡之人,不是造世英雄可以改变天下,人也不可能战胜天,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改变自己去适应我们所在的环境。

明鉴自我,自我完善:人要有自知之明,人不可自私,但要有自我,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还要自明,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明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要善待自己也要能战胜自己。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爱劳动,爱学习,珍惜时光,珍惜幸福,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不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人老了应该心宽些,话少些,吃淡些,活得潇洒些。(自撰)

三个因素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篇10

1、精神创伤:

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状态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2、衰老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的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会出现因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的情况。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3、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呢?

第一,心胸豁达,知足常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性格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对现状很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抱有积极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练书法、听音乐、观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人老了,空闲时间多了,老年人可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篇11

◎ 能够较好地适应老年生活

进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身份、生活内容等许多方面也必然随之变化。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有些老年人离开长期工作的岗位后感到无所适从。有一位退休干部,过去对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寄托。他退休后感到生活索然无味。家人曾劝他早晨出去活动一下身体,可他有好多次竟不自觉、习惯地走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附近。当他猛然醒悟自己已不需再去上班时,心中出现一阵强烈的失落感。当然,这位老人的例子十分典型。但是,如果类似的种种不适应,持续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自己仍然调整不过来,那就应当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了。

◎ 自我认知能力强,能容纳自己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个基本的评估,有个基本的了解。但是,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有的人由于深层的心理原因,具有强烈的自卑情绪,常常自卑、自责。因此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过分高看自己和过分自卑的人自我认知的水平都不高。这种人自律性差,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的能力差。一个人不能容纳自己,哪里还会有平衡、和谐的内心生活?

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地位的变化、权力的失去、经济收入的减少、与家人孩子关系的变动(由被依赖者转为依赖者)等情况,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容纳自己的。

◎ 对生活充满了兴趣

许多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使退休生活充实有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如对书画、收藏、跳舞、歌咏、旅游、社会公益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参与,既体现了老年人依然充满朝气的生命力,又是他们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老年人意识”远离了他们。

◎ 能建立起新的交往圈子

人是社会中的人,乐群性是人的天性。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的交往是有选择的。

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在老年退休后,无须看谁的脸色行事,生活更加无拘无束,摒弃了金钱、权力、地位的因素,这样保持和新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才可能是真正的知音。有些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人,退下来后,一些常围着转的人开始疏远了,自己感到世态炎凉,其实过去一些人只是看上了你手中的权力,有的充其量不过是业务伙伴。这些人的疏远又有什么奇怪呢?还有些人与你的交往只是一种正常的工作关系,你离开了工作岗位,又有什么理由还要求人家继续围着你转呢?人家不再像过去一样与你交往,并无恶意,本来就很正常。

老年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交朋友,也有个总量对等、交往互补的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无论你过去的工作、职位、荣誉如何,今天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自傲、不自卑,只要性格相容,能够从兴趣、爱好、知识、心理等方面相互补充、支持、交流,就都可以建立起新的真正的友谊,至于那些过去多年培育起来的真正的友谊则更应当保持、珍惜。因此,每个老年人只要有颗平常心,能够彼此间平等相待就都会建立起一个新的交往圈子。你会从中感到乐趣。

◎ 能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退休之前,人们生活的中心往往在工作岗位上,与家人关系不十分突出。退休之后老夫妻朝夕相处,与子女们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如果把本人退休所产生的不适都发泄在家里,就会引起许多过去所没有的矛盾。

有位老先生过去工作时较少管家里的事。他退休后不是主动去替妻子分担家务,而是成了妻子的监工。他看妻子怎么干也不顺眼,提出许多要求,非让妻子按他的意见办。妻子不肯,他就吵闹。这位老先生的表现,实际上也是一种退休后的不适应。

一些老人退休后脾气变坏了,常因生活小节跟老伴、儿女合不到一块。如果不是子女不孝、不尊重老人引起的,很可能就是老年人的心态因退休后的不适应,产生了消极变化,应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如果自己调整有困难,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工作者。

◎ 能接受新事物,与社会有效相处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老眼光去看新问题,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一系列变化,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无法与社会有效相处。

有句经常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如果老年人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格的完整。老年人的价值应从对社会事物建设性的态度中得到继续体现。人若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心理上的永远年轻。

◎ 智力健全

智力包括感知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老年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欲望和表现等等。

◎ 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力表现较好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高兴时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过度兴奋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不利于健康。悲伤时要能控制自己,而不是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悲伤、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作为一种稳定的心境,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意志力常常表现为对自己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也常常表现在制定、实施自己各种生活计划的过程中,如办事有始有终,不轻易冲动、急躁,能经受得起各种挫折等等。

◎ 心理年龄适当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一直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有儿童的心理特点,青年有青年的心理特点。如果青年人、成年人仍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这就是心理年龄的滞后,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例如,有一位老年知识妇女,她已做了祖母,但其行为的某些方面由少年至老年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一说话就是:“我们女孩……”,而且动作让人感到她是在模仿纯情少女。其实不然,她并非假装,而是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水平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人格发育的问题,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个例子很典型,像这样的人可能不多见,但由其他表现形式反映出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的人也不是个别,这种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佳,处理个人感情生活和其他社会事物显得笨拙。还有个别老年人,在年轻时就与自己的孩子抢吃抢喝,与孩子下棋、做游戏,也争强好胜,不是在哄孩子,而是自己表现得也像个孩子。到了老年,竟生怕自己的孩子超过了自己。还有极个别过去曾经有过一定身份、地位的老年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落,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反而怪罪他人。

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珠海市香州城区随机抽取983名 (60岁以上老人, 不包括临时在珠海或在珠海探亲的老人) 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917份, 其中男性415名, 女性502名, 年龄:60~69岁582人, 70~79岁297人, 80岁以上38人, 平均年龄67.2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10年3-12月,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 居委会协助对社区老人进行宣传动员, 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后到社区调查, 调查前向每个调查对象说明目的、所用时间、对资料保密等, 在得到同意后进行问卷, 由调查员逐一填写, 所有问卷当场回收。

1.2.2 研究工具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制订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 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理状况、日常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情况等。

1.2.3 调查结果

健康状况:有慢性疾病者共613人, 其中患有1种疾病265人, 占28.8%;2种疾病236人, 占25.7%;3~4种疾病以192人, 占20.9%, 表明66.85%的老人均患有1种以上的疾病。其中患病率较高的前三位分别是:高血压病最多, 169人 (占18.4%) 、糖尿病136人 (14.8%) 、冠心病102人 (占11.1%) , 其次是白内障97人 (占10.5%) 、脑血管病85人 (占9.2%) 、消化道疾病78人 (占8.5%) 、呼吸道疾病62人 (占6.7%) 、慢性肾病及结石45人 (占4.4%) 。

劳动性质:脑力劳动者267人, 体力劳动者361人, 体力+脑力劳动者289人, 而本组中发现从事体力+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较低, 单纯从事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较高。

文化程度:文盲或仅识字97人, 中小学319人, 高中及大专297人, 大学及以上204人, 而本组中发病率高的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 可能与缺少保健知识有关, 但大学文化以上的多半是单纯从事脑力劳动者。

婚姻状况:已婚偶在634人, 丧偶未婚193人, 其他90人。

生活习惯:经常吸烟在10年以上, 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286人, 经常喝酒每天在200克以上的有273人。

劳动与运动情况:经常以做家务为主要运动的有409人, 每天进行散步等运动的218人, 不运动和不能运动的有290人。

经济收入情况:每月在1 000元 (含1 000) 以内521人, 1 000元以上396人。

生活自理情况:生活能部分自理的老年人407人, 占到44.3%;不能自理12人占1.3%, 即完全靠他人照料护理;完全能自理的498人占54.3%。

生活事件与情绪:在调查中显示离退休、自身病重、子女病重和去世、老伴病重或去世、父母去世、与子女不合、子女生活受挫、法律纠纷、经济困难应激事件对老年人心理情绪影响最为严重, 其次是好友去世, 邻里不和、财产损失、搬家均对情绪有一定影响。

2 讨论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 生活质量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 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三个方面[1]。

在我们的这次调查中主要研究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可以发现无论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还是社会功能方面, 都存在着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收入、营养、环境及安全、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副性情绪等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均有影响[2,3,4], 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 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 建立一套护理模式, 能够达到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2.1 明确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2.1.1 生理健康

国内研究表明, 躯体的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8],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提高, 而本次调查中显示66.85%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 其中高血压患者为首位, 占总人数的18.4%, 糖尿病占第二位, 为14.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漏诊多, 治疗及达标率更低, 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危害缺乏认识及防治技能, 亦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生存质量, 虽然近几年开展家庭病床以来对治疗老年慢性疾病/控制老年慢性疾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家庭病房管理普遍不够规范, 对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效果还有待提高, 故在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机构和管理的同时, 加强对社区中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的指导, 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 例如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 可以建议患者合理膳食, 要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 多食新鲜和水果;适当活动但不能做剧烈运动, 要避免疲劳;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 避免紧张、焦虑, 情绪激动或发怒;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 居室应清静, 避免噪声;坚持规范治疗和血压控制, 防止或减缓并发症发生, 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宣教, 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2.1.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老年人心理特点有其特殊性, 本次调查中与很多学者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老年人有的因感觉生活单调而变得消极、抑郁、孤独;有的变得急躁、多疑、情绪化;有的过于谨慎、口罗嗦;有的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也有的变得幼稚, 有的常自以为是, 顺从性差, 不配合治疗, 易激惹;有的变得狭隘、自私、妒忌等[5], 而且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因生活事件有累加的负性情绪, 特别是在本次调查中3年内遇有生活事件的187人占20.3%, 尤其离退休、自身病重、丧偶、丧子、家庭失和、经济困难等事件均严重影响心理情绪, 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建议老年社区护理服务注重老人的心理状况, 提供必要的情感援助, 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指导老年人以正确的方式应对生活事件, 顺应生活的变化, 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2.1.3 社会功能

关于社会学方面的内容就比较繁多, 简单的如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收入等, 复杂的如人际关系、家庭关系, 等等, 而社会功能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则体现在方方面面。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 其护理要求及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说, 受教育程度:不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其文化水平、交流方式、生活习惯等均不相同, 与疾病关系也不相同, 再如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少部分老年人因经济困难造成看病难、康复难, 虽然近年来政府已经重视老年医保工作, 但还要特别关注和改善因社会因素对老年人所造成的心身损害。

2.2 初步护理模式

本调查揭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有部分生活习惯不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济状况较差、疾病康复难、有负性心理情绪等情况。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老年人这些特点, 首先必须发展城市社区服务网点, 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 规范社区护理管理, 健全社区基础设施, 并进一步加大社区护理的投入及护理人员的配置, 避免不必要的医院就医, 减轻老年人家庭人力消耗和经济负担, 同时加强社区人员的培训, 在专业护理技能牢固掌握的基础上, 学习各种慢性病防治, 健康教育, 老年人心理护理知识, 交流沟通技巧等方面, 尽可能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社区护理服务, 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其次, 在社区护理的服务中必须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 如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适度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情绪乐观、合理营养、戒烟少酒、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规范治疗原有慢性病, 减少或减缓并发症发生。防止安全事件发生:如误食、跌倒、骨折、坠床、烫伤、压疮等;对老年衰竭和癌症晚期做好临终关怀;对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者, 按需为老年人及其家庭送医送护, 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服务, 最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还要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因人施护, 即:制订不同的护理方案, 如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健康体查、慢性病防治, 等等;而针对同一个个体, 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家庭护理、上门体检、送医送药、生活协助、教育随访等;并参与社区医疗机构制定老年人服务目标及任务, 要求针对不同个体, 建立健康档案, 有计划地组织随访, 跟踪护理, 要确保对老年人实施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 并做好应有的记录, 使老年人的护理保持连续性, 有效性。

第三, 规范社区护理行为,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避免资源浪费及其他不当行为发生, 强化社区护士的医德责任, 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发挥护士应有的作用。

珠海市近10万老年人, 需部分或完全由他人照料护理的老年人也逐步增加。而单纯的医院护理、简单的社区护理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因此, 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只是对于社区护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具体的成效还有待实践的证明。想要真正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服务体系和护理模式,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冠中, 蔡维新.老年人生存质量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 10 (3) :292-294.

[2]郑玉仁, 柯雪梅.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6) :746-747.

[3]李栋, 徐涛, 王战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2) :123-124.

[4]罗湘丽, 曲杰, 郑冰, 等.鞍钢离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3) :206-207.

上一篇:朱自清的匆匆说课下一篇:争吵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