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质量管理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不能有效应用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学质量改进的问题,从调整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两方面阐述了面向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实践,介绍了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成效,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受到高度重视[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

1 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对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和反馈,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目前,国内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价环节进行了很多改革,如北京大学与麦可思研究院合作设计了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互协调和多元评价主体相互补充的思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西南交通大学将原来的学生评价教师转变为学生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将原来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成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指标,切实践行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可见,将评价结果转变为具体改进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目前,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还存在以下3个方面问题。

1.1 责任主体界限不清

教学管理部门既承担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工作,又是教学改进工作的实施者,职责范围的重叠,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变成教学相关者之间的妥协。

1.2 “评价-反馈”周期过长

教学主要环节的评价和反馈以学期为周期,缺乏动态的教学过程管理;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反馈以学生的整个本科培养阶段为周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缺乏及时有效的过程性评价[4]。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涉及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学督导委员会、质量检查评估中心、学院教学委员会、教研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众多机构和部门,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涉及每位一线教师。在信息的传达上缺乏有效渠道,导致一线教师、院级及校级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了解教学问题。

1.3 改进动力不足

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涉及面广,责任主体包括任课教师、实习实践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等,具体实施中需要多方合力完成。而现有的工作体系对教学质量改进的实施缺乏监督,造成教学质量改进动力不足,特别是一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不高[5]。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院在参加一流学科建设、师范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过程中,针对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逐步构建了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改进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2 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2.1 明确职责,调整教学管理组织架构

在原有教学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以教学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和课程教学组为核心的院级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如表1所示。教学委员会包括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各教研室主任,承担的任务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协调教学环节的组织、筹措教学经费、改善教学设施、指导和协调实践性教学活动等。学生工作委员会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整合了学院教学、学工、行政等资源,承担的任务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在校生学情跟踪调查、学籍学位管理、指导和推进学院学风建设、指导和协调课外体育、科技、艺术、文化等活动。教学督导委员会由退休教师作为教学督导,承担的任务包括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调研,监控各专业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督教学质量改进的实施等。

在原有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课程教学组作为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课程教学组由该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组成,课程教学组组长为课程负责人,负责教材选用、课程大纲的制定和修订、组织试卷统一命题及统一阅卷,负责教学档案及试卷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工作。

以此为基础,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建成了以教学督导委员会为监控评价责任主体,以教学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为制定教学改进方案责任主体,以课程教学组为教学改进执行责任主体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部门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2.2 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构建了“监控、评价→结果公开→提出改进措施→执行→评价”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如图1所示。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环节包括定期举行学情会议、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和实践教学检查,如表2所示,以此为基础建立3个层次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学生学业情况的持续改进机制、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和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档案、以公开作为主要监督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1)学生学业情况的持续改进机制。

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本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调查学生学业情况。

学生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学情会议,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汇报,通报不及格率较高的课程和不及格门数较多的学生,对成绩不佳的学生采取帮扶措施,对成绩分布不合理的课程采集调整意见。

通过定期举办学情会议,对学生个体的培养效果进行跟踪,并在会议上公开调研结果,后续由教学委员会制定教学改进方案。

(2)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

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和督导,掌握各教学环节进度。开学教学工作检查中,要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教材、教室、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保障情况,任课教师、助教的教学准备情况,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编制质量等内容进行检查。在学期初检查中,要对上学期考试试卷进行普查,对优秀率过高的课程进行分析,检查教师制定课堂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试卷命题质量、学生成绩分布、教师阅卷质量等,强调成绩评定有标准可依,有记录可查。在学期中检查中,安排同行听课、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做到学院全部课程全覆盖;举办教师评学座谈会;按年级举办学生评教座谈会,收集学生评教意见。在期末考试中,要对课程教学组提交的命题细目表和试卷进行审核,巡视考试,检查考试安排和考场纪律。

每次教学检查结束后在学院通报检查结果,由教学委员会制定教学改进方案,由课程教学组进一步实施。

(3)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

由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展对毕业设计、实习、见习、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督导。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材料册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情况。举办实习生座谈会,听取实习工作意见,检查实习日志、实习小结、实习成绩评定表等相关材料。定期举办科研立项研究报告会,交流经验,要求所有学生在研究方向相近的分会上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或遇到的困难,检查科研立项进展日志,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完成。

对实践教学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由教学委员会制定改进方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4)以公开为原则,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档案,促进改进措施的落实。

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公开机制。评价结果的反馈多以通报的方式公开,以促进改进措施的落实。

重视制度建设,教学委员会在提出改进措施时,多体现为对制度条例的修订。如学院修订的教学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包括班主任岗位工作条例、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办法、基地班选拔条例、考试与评分要求、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

建立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档案,目录如表3所示。在规范化的本科教学档案基础上,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档案,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进行记录。在原有本科教学档案的基础上,对质量管理环节逐一进行规范化存档。此外,每年形成1次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对全年的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进行总结。

3 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3.1 学院定位和办学思路的持续改进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过程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设立核物理专业,并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开设“钱三强英才班”,为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专业方向培养研究生后备人才。

为加强学风建设,学院成立科技社团群,建立科创竞赛平台,开展学院级科创竞赛,以赛促学。

3.2 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

在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中,根据实际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如重视新生专业课的设置,在力学相关课程的课堂上,学生普遍表现出数学基础不扎实的问题,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部分课程拆分为“力学1”和“力学2”两门课程,分别为大一和大二学生开设,增加“力学1”的课时来补充讲授数学基础知识;在全英文授课的专业建设中,学生在全英文教学中表现出很多不适应,学院调整课程设置,如利用第3学期开设“力学(全英文)”课程,作为“力学”课程与“分析力学”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使学生更适应全英文教学。此外,笔者调研发现,在非母语教学时,有学生因为语言问题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不敢主动提问。对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调整英文课程课时分配,加大研讨课时量,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师范生在实习中普遍反映在校期间针对教学技能的培训不足,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利用第3学期增加微格训练、教育研习等实践环节,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

3.3 教学管理制度定期修订

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制定了毕业论文多次答辩制度,将答辩结果分为3类:A类,答辩通过;B类,论文需大幅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统一上交专家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方完成毕业设计;C类,重新答辩。通过改革毕业论文答辩流程,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通过制定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实施细则,明确小班研讨课堂的开展方式和工作量认定原则,做到小班研讨全覆盖。

每年修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并对各级竞赛的获奖加分标准给予明确规定。

4 结语

笔者针对本科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创新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改进措施落实为落脚点,重点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成效,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EB/OL].(2018-6-21)[2019-10-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 曲夏瑾,胡鹏.人才培养质量观理论、改革与实践:麦可思第七届春季高校管理论坛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215-216.

[3] 徐薇,李清勇,王志海,等.基于“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3):21-25.

[4] 申慧敏,麦云飞,钱炜.面向持续改进的工程专业动态教学评价机制研究:以“机械测试与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8,29(3):56-59.

[5] 王勤,李勤喜,郑毅芳,等.生物科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4):55-59.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