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后题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法课后题(精选7篇)

经济法课后题 篇1

1.分析比较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与程序。

2.分析比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法律规定。

3.比较分析有限公司股东会与股份公司股东大会的会议召开及其议事规则。

4.试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5、风源公司是经营木材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茂盛公司是由魏正华与白金泽出资设立的以木材零售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千禧装修队是由武海、李福和丁松共同组建的合伙企业,茂盛公司和千禧装修队是风源公司的主要债务人,茂盛公司的债务于10月5日到期,千禧装修队的债务于10月10日到期。10月15日丁松提出退出合伙企业。风源公司在其债权到期后多次向茂盛公司和千禧装修队催要未果,于是风源公司要求魏正华、白金泽、武海、李福和丁松以个人财产偿还债务。魏正华、白金泽认为自己只是股东,没有义务承担出资以外的债务;丁松认为自己已经退出了合伙企业,不应当再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武海、李福认为自己应当仅就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问:依照我国法律,风源公司的债权该如何实现?

第四章 企业破产法

五谷道场

(1)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应如何召集?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人民法院主持,以后的债权人会议由会议主席主持。人民法院召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时,应当宣布债权人资格审查结果,指定并宣布债权人会议主席,宣布债权人会议的职权及其他有关事项,并通报债务人的生产、经营、财产、债务的基本状况。债权人会议主席召开债权人会议,应在发出通知前三日报告人民法院。债权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债权人会议,行使表决权。代理人应向人民法院或债权人会议主席提交由委托人签名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2)债权人会议主席应如何产生?

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9条补充解释为,“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多名债权人会议主席,成立债权人会议主席委员会。”因此,根据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在破产案件中的债权人会议主席或债权人会议主席委员会的产生方法均是由法院依职权指定,指定的法定标准只有一个,即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从而排除了债权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异议权。对于债权人会议主席或债权人会议主席委员会的职能,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3)债权人会议监督管理人的主要形式是哪些?

第一,内部监督。这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所谓内部监督,就是为破产管理人规定良心上的注意义务,也即设定高标准的注意义务。第二,外部监督,即法院和其他监督主体对破产管理人行为的监督。其中法院的监督是核心,各国破产法均赋予其全面的控制权和否决权。第三,法律责任方面的监督,即为破产管理人执行职务设定了财产担保制度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4)债权人会议对重整方案的表决通过标准是什么?

三鹿

(1)破产宣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1.债务人被申请破产2.债务人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但在重整期间发生了法定事由,而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3.债务人进入了破重整程序,但是,债务人或管理人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重整计划草案。4.重整计划未通过,并且人民法院没有强制批准重整计划。5.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人民法院经

厉害关系人申请,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债务人破产。6.和解协议草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没有通过或者债权人会议通过的和解协议未获得法院认可的,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7.和解协议是因为债务人的欺诈或者其他不法行为而成立的,该协议无效,人民法院应宣告债务人破产。8.债务人不按照或者不能按和解协议规定的条件清偿债务,人民法院柑橘和解债权人的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

(2)破产宣告的效力如何?

破产程序启动的效力

1.债务人于破产程序启动之时所拥有的及在程序开始之后新取得的财产,均应纳入破产程序。但自然人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应从破产程序中排除。2.破产程序一经启动,财产的控制权和处分权应转交管理人行使。3.在不影响担保权及抵销权行使的前提下,破产程序启动之时即已存在的针对债务人的请求权(即“破产请求权”),仅可通过破产程序中的债权申报程序和债权确认程序得以行使。4.破产程序一经启动,任何破产债权人不得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以提升自身债权的地位。5.破产申请提出之后正式启动破产程序之前,法院可以采取临时措施保全债务人的财产。

(3)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怎样?

符合。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清偿:

(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3)普通破产债权。

(4)破产财产如何变价

(一)破产财产的拍卖在破产清算实务中,财产变价的方式主要有变卖与拍卖两种。《企业破产法》第112条第1款规定:“变价出售破产财产应当通过拍卖进行。但是,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的除外”。由此可见,破产财产的变价主要采取拍卖形式,但债权人会议同意,亦可采取变卖形式。(二)破产财产的变卖破产财产的变卖是指管理人在债权调查完结后,参照资产评估的结果,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破产财产的行为。变卖的方式,一般是交信托商店收购,交商店代卖或者直接出售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前两种形式,一般用于出售企业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后一种形式,主要用于生产资料和其他工业原材料的变价。而且,后一种形式较为常见。

第七章 产品质量法

1、依照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下列产品中属于该法所称产品的是

A、芝麻油B、大坝C、冰毒D、电力

2、甲公司售与乙商场一批玻璃花瓶,称花瓶上有不规则的抽象花纹为新产品,乙商场接货后即行销售,后受到很多消费者投诉,消费者说花瓶上的花纹实际上是裂缝,花瓶漏水,要求乙商场退货并赔偿损失,乙商场与甲公司交涉,甲公司称此类花瓶是用于插装塑料花的,裂缝不影响使用,且有特殊的美学效果,拒绝承担责任。经查,消费者所述属实。下列答案中不正确的是哪项?

A.乙商场应予退换并赔偿损失

B.乙商场退换并赔偿损失后可向甲公司追偿

C.消费者丙被花瓶裂缝划伤,可向甲公司直接索赔

D.乙商场无过错,不应当对此负责

3、某厂发运一批玻璃器皿,以印有“龙丰牌方便面”的纸箱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装卸

工未细拿轻放而损坏若干件,该损失应由下列哪个部门承担?

A.装卸工承担B.装卸工的雇主承担 C.运输部门承担 D.某厂承担

4、某合资企业生产的皮鞋,其包装上写有:产品名称、鞋的型号、颜色,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商品或其包装上标识的要求,还应写明下列哪些事项?

A.应该有皮鞋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皮鞋使用保养说明书

B.应该标明生产日期

C.应该有英文标明的产品名称、颜色及使用保养说明书

D.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厂址

1、下列产品中应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有

A.有副作用的药品B.需稀释方可使用的农药C.易燃易爆物 D.书籍

2、某酒厂食用酒精勾兑制成白酒,使用本厂酿制的粮食白酒“幸福特曲”的包装及标贴向社会销售。该种勾兑制成的白酒理化、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每瓶售价仅为“幸福特曲”的1/4,销售状况甚好。对该厂 等会桑树做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属于以假充真行为

B、有关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不属以假充真行为

C、与“幸福特曲”差价明显,不属以假充真行为

D、国家允许生产代粮白酒,不属以假充真行为

2、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6)产品召回制度 召回制度是指流通中的产品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损害发生的情况下,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采取发布公告通知等措施敦促消费者交回缺陷产品,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缺陷防止危害发生的一种事先救济制度。②特征:一种事先救济;质量担保补充形式:产品一旦被召回,将追溯至缺陷产品开始销售之时,所有流通的缺陷产品都划入召回之列;企业一种社会责任行为;立法规定的产品召回具强制性。③国内外立法概况

4、当消费者购买到的产品不符合产品说明书所标明的质量状况时应该怎么办?

因为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1款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

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第十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经营者的下列哪项行为,未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义务?

A.店堂告示“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B.店堂告示“未成年人须由成人陪伴方可入内

C.顾客购买两条毛巾索要发票,经营者以“小额商品,不开发票”为由加以拒绝

D.出售蛋类食品的价格经常变化

2、甲在一电器商店购买了一台2L英寸彩电,使用半年后,彩电便出现图像抖动,画面灰暗等毛病。在“三包”有效期内,经修理后,彩电仍不能正常使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此事应当如何解决

A甲可以要求电器商店更换一台同型号的新彩电,该电器商店应无条件予以更换

B甲可以要求电器商店退货,该电器商店应无条件予以退货

C甲可以要求该电器商店赔偿双倍于货款的损失

D甲应当请求电器商店再次修理,若仍不能正常使用,再请求电器商店退货或者予以更换

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些职能,消费者协会不宜行使()

A.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B.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C.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和批评

D.对经营者经营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检查

4、某村十余户农民从甲供销公司购得乙农药厂生产的“立杀净”杀虫药,按说明喷洒于农作物上,但虫害有增无减,以致错过灭虫时机,当年农作物欠收,损失4万余元。经查,该杀虫药系乙农药厂未按标准生产的劣质农药。下列关于此案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A.该十余户农民应以乙农药厂为被告要求赔偿损失

B.该十余户农民应以甲供销公司为被告要求赔偿损失

C.该十余户农民既可以甲供销公司为被告,也可以乙农药厂为被告要求赔偿损失

D.设该十余户农民起诉,则其既可以推举代表人参加诉讼,也可以单独另行起诉

5、在甲公司举办的商品展销会期间,消费者李红从标明参展单位为乙公司的展位柜台购买了一台丙公司生产的家用电暖气,使用时发现有漏电现象,无法正常使用。由于展销会已经结束,李红先后找到甲公司、乙公司,方得知展销会期间乙公司将租赁的部分柜台转租给了丁公司,该电暖气系由丁公司卖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李红可以向谁要求赔偿?A.甲公司B.乙公司 

C.丙公司D.丁公司

6、某厂商出售家用电脑时,向消费者声明:本店对机内预装软件是否有合法版权概不负责,机器售出后发生任何版权纠纷,概与本店无关。厂商所作上述声明的做法属于什么行为? A.产品侵权行为B.无效民事行为

C.单方免责声明行为D.民事欺诈行为

7、下列哪些行为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A.某个体摊贩没有在其出售商品上标价

B.某出租汽车司机拒绝开具发票

C.某皮鞋厂在某商厦租赁一柜台,但未标明厂名

经济法课后题 篇2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无题二首》(其一)就是如此。请结合他的《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也难)等诗,仔细体会。

我们先看原诗:

《无题二首》(其一)中有明显的表时间的词,如“昨夜”“蜡灯”“听鼓”和表空间的词“画楼西畔”“桂堂东”“隔座”“兰台”等。通过这些词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出诗歌情景的时空次序转换,从场景描绘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虚实结合”的手法是一目了然的。

对于这个问题,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给出如下讲解:

这首诗中,首联直写昨夜,暗含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宵,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转写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又回到自己。全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

这个参考答案对《无题二首》(其一)的虚实结合手法运用的讲解很清晰、到位。

而《锦瑟》中就无明显地表时间、空间的词,如“晓梦”“月明”可表时间,“沧海”“蓝田”可表空间,但因都是作者“用事”(用典),而无从想象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场景,仅有“当时”这种较为明显的时间词,但还是不确定。所以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去仔细体会《锦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参考用书》给出如下参考答案:

《锦瑟》诗中思维跳跃性较大,如“庄生”“望帝”二典,“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意象,无法寻求一定的时空次序,全部以诗人内心之情感贯穿,且虚处多,实处仅见“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

就两首诗的参考答案对比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参考用书》中对《锦瑟》的虚实结合手法分析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漏洞的。

首先,它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意象”的说法欠妥。意象一般是具体的物象名词,一般是一个词,把一句完整的诗说成是意象,显然不妥。再者,“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历来也被认为是作者“用事”(用典)。它们有明确的出处,“沧海”句出自于《博物志》的“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说的是南海海外的鲛人不停地织布,哭泣的眼泪颗颗成珍珠。“蓝田”句出自于《长安志》的“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司空图《与极浦书》会引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说的是蓝田山产玉,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如烟如雾,远观如是,近察却无,有如海市蜃楼一般。

不管是鲛人泪成珠的故事还是蓝田玉生烟的奇景,不管是庄周梦蝶的奇遇还是杜鹃啼血的故事,都可谓神奇之极。诗人把这四个似乎毫不相干的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又想表达什么呢?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题,后人似乎无从猜想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情景(即实景)。连“锦瑟”二字,有人认为是物;有人认为是人名;有人认为句句写“锦瑟”,实为咏物诗;后亦有自比文才说、悼亡说等等,众说纷纭。

那么诗人在诗中到底是咏物、自比、还是怀人呢?阅读后不难发现,古代诗人怀人钟情于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如张九龄《望月怀远》开篇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虚实相生;杜甫于《月夜》想念战乱离散的妻子想象她“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从对面写来;李商隐亦在与妻子两地分居时有《夜雨寄北》幻想二人再相见的情景,虚实结合。所以,如果我们把《锦瑟》解读为诗人因怀人而写,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那么,李商隐怀念的是谁呢?我们先看《锦瑟》的写作时间,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为李商隐晚期作品,妻子已英年早逝。而且从《夜雨寄北》可看出他和妻子感情很好,我们觉得他在这首诗中悼念、怀念死去的妻子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想象:有一天,李商隐在茶楼听歌女鼓瑟,在那带有淡淡忧伤的曲调声中,李商隐想起了自己早亡的妻子。心想:上天为何如此狠毒,无缘无故将我的爱妻原本的五十岁折半为二十五岁呢!每一根弦都拨动着我的愁思!庄子妻死能鼓盆而歌,而我不能啊!庄周梦蝶,我梦妻子;庄周梦醒,蝶似乎还在,梦醒时分,我妻早已不在。妻子不在,再美好的时光于我又有何意义!唯有伤春之情,唯有哭泣,哪怕如杜鹃泣出血来我亦唤不回我的妻子!哪怕如鲛人哭出珍珠来我亦拉不回我的妻子!我可爱的妻,我与你朝夕相处的点滴画面,如蓝田玉烟,如海市蜃楼,已无法走近,因为你已不在……

如此看来,《锦瑟》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就比较明朗了。首联,诗人睹物“思”人,听瑟“思”人,为实写;颔联与颈联,写诗人听瑟时的沉思与“思”的内容,为虚写;尾联,诗人回到现实,发出感叹,为实写。因为是悼亡诗,诗人内心长期压抑的悲思,只能托“杜鹃”、托“鲛人”这种悲情色彩的故事来展现,而“周庄梦蝶”与“玉生烟”的情景又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变得婉转缠绵。

《锦瑟》和《夜雨寄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都是因李商隐思念妻子而写。但在《锦瑟》当中,诗人内心对妻子的思念是沉入心底的,无法诉说的,自然不像当年客居异地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直白回忆,更没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期盼,小夫妻的小别离的相思之苦自然不及妻子早亡的永远离去的思念之痛的万分之一。心是痛的,思绪自然是纷乱的,犹如看不到前方,写诗时的思维自然也是跳跃的。

李商隐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再读他的《锦瑟》,我们不禁为那高超的虚实结合手法所叹服,因它给我们营造的婉转缠绵的意境而黯然神伤。

摘要:本文通过对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李商隐诗三首》一课一道课后习题的解析,深入探究《锦瑟》一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之妙。

关键词:《锦瑟》,虚实结合,情感

参考文献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巧借课后题,促学生能力发展 篇3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后题?

一、依托课后题,加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点,每篇课文后都有基础知识的练习,不过比较简单,只有“读一读,再抄写”、“读读背背”等这样的类型题。但语文考试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灵活。比如,要默写古诗,试卷上会这样问:六年级了,如果让你用一句古诗来概括你在六年的学习中获得的某种感受,那么你会说: 为了缩小平时教学和考试时的剪刀差,我就以课后题为基础题进行拓展,补充题型给学生做。例如学完《明天,我们毕业》,要求填成语,设计这样的题:我们即将毕业,同学们一定对美丽的校园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们的校园 、 ;我们的老师个个 、 ;同学们在这里刻苦学习, ; 。又如学完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增加了这样的题:这首诗中告诉我们们学习要勇于实践的诗句是: ; 你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诗句 ; 。这样,通过拓展性的基础练习来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对重难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

二、扣住课后题,训练思维能力

教材中每篇课文后的最后一题都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课后最后一题是这样的问题:说说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句子的理解一直是学生的难点,每一张试卷都会出现,且分值不少。这句话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否则就会十分的困难。我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的上下文,去找相关的句子,找到前一句: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看到后面一句: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的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学生在一遍遍地读书中,找到关键词“奉献”、“添光彩”,便能理解该句话的意思。在总结学法时,他就能得到这样一条经验,理解重点句子可以通过研读上下文去感悟。

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解题的方法,可以使它上升为感性的层面,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三、利用课后题,丰富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念,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月光启蒙》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学完了文章,针对我班实际知识结构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2.谈谈你对父爱或母爱的认识。

问题强调了学生自身对爱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都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母爱无私,母爱无言,母亲的爱让我长大,教我成熟!”“年轻的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

这样,就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其他一些开放性的课后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四、拓展课后题,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应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后第四题要学生说说熟悉的祖国的山水。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任选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或到书店或到图书馆,在课堂上简介自己感兴趣的山水。

之后,我还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及课外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文学底蕴。实验已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的能力。重视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有什么。于永正老师带的实验班,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00多首(篇),还有的能背300多首(篇)。至于阅读的其它书报根本无法统计。他们中的不少人到了中学、大学都是佼佼者,不能不说与小学打下的语文功底有关。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国际商法课后题 篇4

1.诚实,忠实义务。案例中提及Penguin & Co的低级职员将不同期的定期存款存入事务所的总账中,而不是缪尔黑德的信托账户,这个行为为事务所谋取私利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其违背了诚实,忠实义务。诚实,忠实义务是各国对代理人所规定的法定义务。被代理人是基于代理人的高度信任,才将本来亲自为之的事物委托代理人代理的,故代理人须不负委托人所望,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服务,不得“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得从代理行为中谋取任何私利或收受贿赂,或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代理人的利益,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订立合同或同时兼任合同双方的代理人,也不得与被代理人进行竞争型商业活动(竞业禁止业务)。此外,代理人须掌握的有关客户的一切必要情况,应及时通知和披露给委托人。

2.亲自履行义务。案例中提及由于Penguin & Co 非常忙碌,于是他们将分配其他股份的任务指派给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且该家股票经纪公司向遗嘱执行人进行收费并向Penguin & Co支付佣金。这个举动严重违背了代理人诚实,忠实义务。委托代理合同订立时,代理人的身份是委托人所考虑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像这样的劳务型合同,委托人必须亲自履行,而不能将代理事务转托他人,除非委托人同意代理人这样做。否则,由代理他人之外的其他人所完成的代理事务,委托人有权拒绝。

3.勤勉谨慎义务。案例中提及Penguin & Co 将一份股份转让给了错的受益人。因其疏忽,敷衍而造成的被代理人损失的这种行为应承担赔偿责任。在某些国家如日本,也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简称善管注意义务。要求代理人包括公司董事以代理人所应有的素养和技能,像处理自己的事物一样,以足够的勤勉,谨慎和小心,履行代理职责。否则,须对其疏忽,敷衍而造成的被代理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驿路梨花课后题 篇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答:

3.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参考答案:

1.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2.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3.(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谈礼貌课后检测题 篇6

()()()()()

jiǎn shǎo shǐ fù hé xié xiū yǎn mào shī guǐ

()()()()()

二、词语广角

1、先解释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

彬彬有礼:

造句:

出言不逊:

造句: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减少()深感()待人()

避免()沟通()耐心()

三、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礼貌用语有哪些?请写下来。

2、“君子不失色于人,不知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经济法课后题 篇7

2012年初, 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2013年, 人教版 (七年级上) 语文教材开始改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 吸收合理化建议, 实现平稳过渡。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 (撤并单元、调整次序) 、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与2001版的初一语文教材相比, 新教材删掉了10篇课文, 分别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 (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

新增加的10篇课文分别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短文两篇》 (小思的《蝉》、席慕蓉的《贝壳》) , 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此外, 有三篇课文有所改动, 分别是:《散文诗两首》中的冰心的文章, 《论语》有关孔子的分量明显加重了, 《古代诗歌四首》删除了第五首辛弃疾的《西江月》。

而且, 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 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 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同时,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 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 从单元上来说, 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而为家庭亲情。第一单元讲亲情, 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 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 新版教材由浅入深,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新教材的章节顺序更接地气, 编排更紧凑, 主题也更集中。

二、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的总体变化

总体而言, 课后题的变化很大。题目的数量、问题的设置, 以及提问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就题量而言, 题数有所增加。从原来的47个问题增加到62个问题, 增幅为32.91%。应该说, 这个增幅是新课改以来, 增幅最大的。新教材的题数大概有2到5个, 课后题中, 4道题的课文最多。而旧教材一般是3道题, 少数课文是2道题。

就问题的改变量而言, 绝大部分问题有所改变。而且问题的改变不只是单纯的问法的变化, 而是直接删除原题, 另改新题。其中, 第11、16、17、23、29课所有问题全部更改, 只有3、24、30课没有题目的更改。

同时, 还更改了一些题目的表达方式。

如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的第一道课后题:

由“朗读全诗, 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 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探究一下, 诗中的‘海’与‘山’, 蕴含着什么意思?”更改为:“诗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 往往另有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诗中的‘山’与‘海’有怎样的内涵。”

从表达来看, 教材对题目的叙述更生动了, 在教育目标的表达上, 更改了刻板的表达。同时, 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 即“有感情地朗读”。在对具体意象的提问表达上, 也按照了文本的先后顺序, 不再按照意象的表达深意。

三、认知维度下的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

笔者此次选用的认知领域分析工具是以安德森为首的10多位学者对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完成的新分类。新分类采取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本文采用了其中的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分类, 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之所以采用这套分类工具, 是因为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而事实上随着实践应用问题的不断产生及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当年的编写专家和学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其进行修订和扩充, 所以经过多次讨论, 于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A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Objectives》一书, 此书中分类体系相对1956版分类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已有了较大的调整。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相关要求, 新旧教材课后题在认知维度上有很大的变化。

由上表可知,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9.03%,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0.32%,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45%,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17.74%。即, 考查以“理解”为主, 其次是“记忆”, 在“创造”方面也有很多提及, 之后是“应用”、“分析”和“评价”。

在旧教材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7.66%,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8.30%,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38%,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26%,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0%,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3.40%。

分析比对可知, 在“记忆”、“理解”、“应用”这些分类中,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变化不是很大, 但总体考核数量上升。而“评价”分类则是从无到有的变化。相反, “分析”、“创造”这两个分类则有所减少, 特别是“创造”这一分类, 减少幅度较大。

要注意的是, 从认知维度的6个分类来看,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在命制时, 都以“记忆”“理解”“应用”为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其中,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的提法, 是第一次出现。很明显, “记忆”“理解”“应用”这三个分类在新教材中也有新的体现和要求。以朗读为例:

如第十一课《春》的第一道课后题:

老教材的设题方式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背下来, 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十分明显:通过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细心品味, 入情入境。

而新教材的设题方式是:“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 语气要逐渐加重, 表达盼望的心愿, 欣喜的情怀) ’……”

很明显, 与旧教材不同, 对于朗读及背诵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 而且给了示范。新教材对于很多篇的朗读做了详细的界定, 有一些文章甚至做了示例和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同时, 新教材在课后题的命制时, 虽然就单纯的“分析”这一分类的题目减少了, 但分析的深度和分析后的表达要求提高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也明确提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相比, 增加了“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要求, 很显然, 就中学生而言, 简单的分析能力是应该具备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 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评价与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发现美, 感受美。

如第十四课《秋天》的第一道题:

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想想写景次序, 再背诵全诗”改为:“全诗共三节, 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 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画, 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学语文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感受美的一个过程。而所谓的评价就是依据准则和标准来作出判断。评价包括了核查 (有关内在一致性的判断) 和评判 (基于外部准则所作的判断) 。尤其要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判断都是评价。实际上, 许多认知过程都要求某种形式的判断, 只有明确运用了标准来作出的判断, 才属于评价。所以, 根据新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美, 如何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丑。当然,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开篇第一页, 前言中就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是2013版新课标新加的一段话, 体现了与时俱进和时代性。而评价和鉴赏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键之关键。

四、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的分析

1.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性质时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 新教材的课后题中的评价类题目, 既有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评价, 也有对文章中的人物、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评价。再如创造类题目中, 既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知识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的作文和口头的训练, 也有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作些讨论或辩论。可见, 新版教材在编写时, 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题目设置注重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

练习题注重整体感知是由认识的基本规律决定的。“认识发展遵循这样的基本顺序: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 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 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 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新教材的课后题与课文整体的联系更加紧密, 减少了句段的训练, 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通观新教材的课后题, 理解型题目是练习系统的重点, 所占比重超过40%。这其中, 整体理解课文的练习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思想感情, 说明性的练习中, 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并且, 熟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这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活动, 在这版教材中几乎每课后都会出现, 这一分布充分反映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学习中注重整体把握的特点。

在旧教材的课后题中, 还存在着诸如理解词语含义、造句、理解文章结构、划分段落之类的练习题, 它们无疑是从局部来分解课文, 使学生陷于繁琐的知识训练中而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情况在新教材中大有改观, 上述的练习几乎销声匿迹, 代之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包括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文章要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而对字、词、句以及一些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则是从文章的语境出发去揣摩的。

3.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教材的课后题在编写时,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由原来的单项训练变为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新版教材的课后题中有许多结合课文阅读而进行的片段写作, 它们或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感而发, 或要求学习文本某种特点进行创作, 给了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同时, 创作之前, 学生必须要对文本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促进了读写的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说:“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在旧教材中, 有一些练习只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 固定呆板的选项没有给学生一点自由思维的空间, 否定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能力。而在新版的教材中, 很多课都有课文情节复述、故事内容概括、针对文章中心的讨论、对文章中事件人物的评析等题目。这是新教材中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整合的大胆尝试。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本应是一个自动、自愿、自觉的活动, 能否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决定其学习效果, 决定其能力的形成与否。同时, 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有主人翁精神, 即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主见,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旧教材的课后题就自主精神而言, 是不够的。而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就大量地出现有趣的实践动手题、拓展应用题以及多元开发的问答题。而这些都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在实践中学语文,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培养学生个性。除此, 这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多元的、开放的、答案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去完成的题。一些文章比较鉴赏题答案也是不拘一格的。

由于时间仓促,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在编著2013年5月第3版的七年级上册教材时出现了一些编校问题。当然, 教材出现错误,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但是, 新教材的课后题从整体来说是更适应学生发展和进步的, 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的, 也是符合认知维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等.语文 (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苗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母亲节的名人寄语下一篇:教研组职工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