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模式海报设计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全球各行业领域均发生着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变革。艺术设计也裹挟在时代的大浪中,突破了传统设计局限于少数专业人士的情况,而今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普通人也能为自己设计海报。海报设计呈现出开放、多元的众创形势。科技带来数字媒体技术革新,互联网时代海报设计创新也要紧随科技进步节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去中心化模式海报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去中心化模式海报设计论文 篇1:

面向情感冷漠症人群的二点五维海报设计研究

关键词:情感冷漠症;二点五维海报设计;创意思维;方法

1 情感冷漠症概述

1.1 情感冷漠症

情感冷漠症并不算是心理学的学术研究范畴,更像是俗称,民间取的名字。心理学专业上对应的是情绪淡漠症,但是情绪淡漠症是器质性病变里情绪调节障碍的一个表现形式[1],是临床诊断的一项指标,不能看作是强迫症或是其他的心理障碍。

冷漠是一种动机障碍,以自我发起的目标导向行为减少为特征,在帕金森病(PD)中很常见[2],与生活质量下降相关。

冷漠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多维的,涉及行为、认知、执行、社会和情感的领域。尽管冷漠在帕金森病中普遍存在,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所有领域都会受到影响。

在概念上,冷漠被定义为缺乏动机,而不是由于意识水平下降引起的认知障碍或情绪困扰[3]。冷漠是一种动机紊乱,也是负性症状的核心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精神分裂症的功能结果方面。

此外,冷漠似乎与其他与动机改变相关的共病状态有着重叠症状,特别是抑郁和快感缺乏。行为和社交方面的冷漠、抑郁与快感缺失有关,而不是情绪上的冷漠。

1.2 情感冷漠症特征

第一个特征:从生理上来分析的话,有情感冷漠症状的人他们的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心跳的速度也会稍缓慢一些,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兴趣和责任心,也不会社交,不会付出真诚的感情,在感情上不会依赖任何人。

第二个特征:他们有极端的个性,这也是情感冷漠症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且当他们刁难人的时候,他们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会产生内疚,反社会的人格特征会表现出来。

现代社会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和网络所引起的“情感冷漠症”,与普通的情感冷漠症的症状相比又有所不同,有这样症状的人不是对所有事物都会失去兴趣,而是把所有的兴趣都转移到了网络世界中[4]。因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社交没有义务也不需要责任,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让他们觉得仿佛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网络世界的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身心都没有受到束缚。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感觉使他们不习惯从网络世界回到现实社会,通常会产生逃避心理。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使他们远离现有的社交圈,缺乏人情世故,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格逐渐变得畸形[5]。

1.3 情感冷漠症的主要来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就算是在同一空间内当代的人们很多时候也不会用语言交流,电子产品替代了面对面的聊天,这也是患上情感冷漠症的重要原因。这种类型的人大多内心都充满了孤独,他们不信任也不满意外界的一切,不相信感动的事物,多疑,甚至拒绝感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也更容易患上这一症状。最大的体现就是产生网瘾,内心情感体验欠缺,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根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同学面对面的交流而选择上网,网瘾症状导致了他们的性格孤僻内向、不擅长交际。

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需要通过机器这一中介,这种交往呈现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这样会造成人际交往所面对的交往对象不一定是真实的。

人类具有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感情来维持的,需要不断的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在虚拟世界中使用数字化语言和多种方式,可以随心选择社交,从而构建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社交圈。在网络上,他们并不会遵循那些束缚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限制的規定,可以毫无顾虑地发泄情感,或者肆意地释放对自我的压抑,并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实现。虽然这些满足感更加强化了他们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性,但一旦回归现实,对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产生的强烈失落情绪,会引发他们面对与现实复杂的关系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并会慢慢形成孤独的个性,从而更加消极地逃避。

这样一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就会被减弱,与人的情感联系也会渐渐淡薄,从而大大降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能力。

1.4 情感冷漠症的心理治疗

首先不要封闭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就会对周围的一切毫无关心。要让自己先向外走出第一步,要多与外界沟通,多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端正自己看待事物的态度。要认识到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要当心自己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

合理制定计划,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对生活充满热爱,乐于助人,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优化自己的性格,重塑个性,积极参加一些活动,尽可能多去社交。

2 二点五维海报概述

二点五维构成是将平面走向立体。普遍的海报设计更多的是在研究平面创意的问题,侧重于二维版式的设计。三维语言的引入是海报二维表现的突破,也使海报设计产生了许多新的风格[6]。

海报设计融入三维会带来立体效果,将平面部分进行立体处理,得到局部的三维,比起平面海报更能深化海报想要表达的主题。

二点五维海报介于平面海报和三维海报之间。在局部运用三维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创意设计,打破海报在二维平面上的束缚。在媒体化时代,图形信息的传递是多样化的,情感化的海报设计作品比普通的设计作品具有更多的视觉鉴赏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海报设计作品所体现出的真挚的情感诉求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使海报设计作品更加生动[7]。二点五维使海报设计有更直接的视觉表达和更开放的互动体验。

3 面向情感冷漠症人群的二点五维海报设计思路

在21 世纪信息时代,海报的表现形式和其他媒体一起,丰富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创意在海报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好的创意可以提升海报的价值,达到更好的效果。之前针对情感冷漠症的相关研究都是在病理性人群中进行的,但是青少年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人际关系不如以前的人们那般紧密相连。在社会支持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多人群其实是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大部分正常人群的心理状况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此从艺术视觉角度,通过海报设计去让人们认识到情感冷漠症是有必要的。“海报是一张充满信息情报的纸”[8],在此基础上通过二点五维海报设计来体现这种情感更是一种创新思维。

3.1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对因果的颠倒,从结果演绎到原因。按照传统的创作思路,有时创作会没有创意,又或者没有了自我的主张。突破已有的思考模式,将思考的方向与逻辑次序彻底打乱,激活创新。从逆向思维中看到全新的视角,获得的效益也会出其不意。

在平面海报和立体海报之间运用逆向思维,将情感冷漠症的扁平化通过二点五维设计的角度转换成情感的立体化,“反其道而行之”创造特别的效果,达到海报设计的诉求。

3.2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问题的“点”到问题的“面”。一个或更多的次级创意点从原来的创意点中派生出来。发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创意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具有跳跃性的、开放性强的、立体的思维。作为促进视觉艺术思考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创造性思考的核心内容,也是视觉艺术思考的主要类型之一。

运用发散思维,围绕情感冷漠症这一主题,结合冷血动物、网络语言、青少年等多方面的创意元素,进行综合创作表现,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3.3 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对求同思维桎梏的扬弃和摆脱,也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方法,求异思维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

在情感冷漠症海报设计中,通过五感去感受,运用求异思维才可以不受限制,让思维超越常规,如运用二点五维海报设计方法,打破传统平面海报设计的版式,使情感冷漠症海报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能够呈现出独特的个性。

3.4 突变思维

突变是对规律的一种突破,是逻辑思维的意外改变,是不具逻辑的。突变思维在思维方式方面越来越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有时要善于把握偶然因素,把握无意得到的结果,让创新思维在思维的飞跃中重生。在情感冷漠症海报设计时,突破一般艺术对心理治愈的思维定势,将一些设想好的元素通过设计结合,形成更紧张的刺激形式,以奇特的形象展现出独特的设计魅力,传达出海报的中心主题。

3.5 重组思维

重组思维是一种再创造思维,它将原有的构图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分解,然后有目的地将几个不同的事物或形象运用新的思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突破原有的构图,打破内在的固有结构或外在形式产生新的形象。

在情感冷漠症海报设计中,这种重组是一种改变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重组。它以看似不合逻辑的形式传达逻辑意义,通过巧妙的重组将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幻想、现实与虚构结合起来,让人感到惊奇,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各种元素的设计结合,重组搭配会使画面的视觉印象更加突出,从而能让海报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4 面向情感冷漠症人群的二点五维海报设计实践

4.1 唤醒

在心理学上表述的话就是情绪的唤醒度,唤醒度是指由情绪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强度。

情感扁平化到情感立体化的转变通过二点五维设计,一张海报两种形式的对比,文字的立体化,图形结构的塑造,各元素的结合,传达海报想要表达的主题,关注情感冷漠症(如图1)。

4.2 冷血动物

冷血是对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缺乏,也是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人的隐喻。

结合冷血动物和情感冷漠症的共同特点,采用冷血动物的蛇和昆虫进行创意图案设计。将“唤醒”这一主题进行文字设计,把平面和立体的结合形成二点五维,环绕在人物四周,表达对情感冷漠症患者的唤醒(如图2、图3)。

4.3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在虚拟网络世界构建新的社会结构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出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一方面,网络语言对内在复杂细腻的情感进行了压缩和凝练。另一方面,它也使相同的文字符号、流行语和表情符号出现在多种网络情境中,传达不同的情绪。

在当代青少年情感交流的文化符号中,网络语言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青少的情感表达在网络空间中展示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同时,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青少年的情感认知和表达[9]。青少年对于情感的想象和个性思维的创造性处于被动牵引状态。网络语言的情感表达在不知不觉中植根于当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如图4)。

4.4 网络语言扁平化

直观地说,“扁平”意味着“压缩”。去繁从简,让核心信息凸显出来。研究发现,网络语言使情感表现更加扁平化。因为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的情感表达所呈现出的扁平化中出现了矛盾的特点,而这种特质又相互依赖,彼此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了持续的张力,使他们的情感感受在网络空间中产生“割裂的扁平化”。使青少年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情感的微妙和沉重感到迟钝。

沉溺在网络世界的青少年被网络语言包围,使其情感表达出现扁平化,情感冷漠的扁平需要外界的关怀,挣开束缚,使他们的情感重新立体起来(如图5)。

5 结语

文章通过海报中的创造思维方法对情感冷漠症海报设计提出了创新设计的思路。之前的相关研究都是在病理性人群中进行的,但是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大,青少年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人际关系不如以前紧密,在社会支持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多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大部分正常人群的心理状况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此研究是有必要的。缓解情感淡漠的症状,或者是缓解情感淡漠这种倾向,用艺术作品或者是设计作品来提高他们的敏感度和感受性,进而减少愉悦感的缺失。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使人们更加积极。二点五维海报设计是二维海报对三维语言的引入,进一步创新了平面媒体的内容,使视觉体验更加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并最终接受海报所要表达的诉求。通过网络语言的元素结合二点五维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提高人们情绪的唤醒度和积极性,让社会来关注到情感冷漠症,唤醒处在情感冷漠中的人。

作者:胡晗子 方善用

去中心化模式海报设计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海报设计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研究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全球各行业领域均发生着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变革。艺术设计也裹挟在时代的大浪中,突破了传统设计局限于少数专业人士的情况,而今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普通人也能为自己设计海报。海报设计呈现出开放、多元的众创形势。科技带来数字媒体技术革新,互联网时代海报设计创新也要紧随科技进步节奏。求新,求变,求发展,把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把实用和审美相协调,把人文和科技相融洽,让“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型海报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互联网+”;海报设计;数字媒体

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艺术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支持下的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下机器能完成深度学习,语音、图片、视频等处理上同步发展。2017年双十一期间,国内阿里巴巴网络人工智能“鲁班”以每秒8000张banner海报设计的速度冲击了设计圈,它开放了包括一键生成海报、智能排版、设计拓展和智能创作等核心服务。面对海量的设计需求,“鲁班”学习百万级设计师创意作品,拥有演变出亿级设计的能力。其智能模式及设计师在线协同相互增强的工作模式,可以同时帮助设计能力缺乏的商家及设计师解决重复性的一般工作。

智能机器加入设计行业,引发了设计师会不会失业的讨论。笔者认为这种忧虑不过是杞人忧天,因为智能化设计的进程需要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去“教会”机器人设计,同时也要对机器设计成果进行二次筛选、反馈,不断提升智能机器人的“艺术审美”,这其实是一个人机合作的互进模式。更何况设计者的自由之精神,独特之个性,情感之汇通,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艺术之根基。

人工智能参与设计是对以传统海报设计为主的设计行业进行颠覆性的高效技术化改造、重新定义设计过程、制作周期、合作模式、以人工智能科技为中心的制作模式,能加速传统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革新,代替低水平、重复,体力劳动型的设计工作。互联网时代海报设计创新要紧随科技进步节奏,把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把实用和审美相协调,把人文和科技相融洽,把理想和现实相靠近的。

2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下的海报设计

互联网在改写着生活方式、商业模式,更触动着思维方式。同样,设计行业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等先锋属性。互联网和设计在属性上是一致的,两者的融合也是必然之趋势。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仿出以往设计师的作品风格,但是如何创造出不同的风格?风格背后的意义在哪里?设计师不同时期的思考如何体现?风格、范式的转变从何而来。这些,我们都要回归到设计的本源去寻求答案。真正的设计是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功底的呈现。平面设计的作品总是包含着一个议程,服务于一个目的,设计的形式表达着生活也影响着生活。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能有力地促进艺术专业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互联网+”背景下开启的智能时代,丰富了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拓宽了艺术行业前景。智能时代的设计从业人员,应该把握机遇,大胆创新,促成互联网和海报设计的融合。这个过程中需要以超越时代的思想理念作为支撑,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设计理论作为基础,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人类情商与艺术的天然沟通,求新,求变,求发展,打破规则,提升海报艺术水平。

3 “互联网+”背景下海报设计应用的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创新,利用交互式演化算法让专业设计师、目标用户参与评价,计算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优方案模型,最后将此结果应用在海报设计上,提升基础设计的起点,避免无意义的设计重复,大大缩减设计师的低端重复工作。区分开机器劳动和人类劳动特点,让设计师有精力、有热情投入不断地创新工作中去。

在设计工作中发挥智能机器的高效优势,为设计师留下更多创造时间,拓宽人类的思维边界,再将设计师思想的成果二次注入机器,提升智能设计审美水平。长此以往,也可以形成人与智能机器的良性合作循环。技术应该是辅助人类走得更远的工具,而不应该惮于机器代替人类的预言,裹足不前、自废前景。

4 结语

艺术满足人类多元的情感体验,设计服务于人的生活。而科学技术的加入,能助力艺术设计的功能性,满足人对于审美的追求。“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机器让人人拥有设计技能不再是梦想,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艺术审美的社会化大普及。科技带来数字媒体技术革新,互联网时代海报设计创新也要紧随科技进步节奏。求新,求变,求发展,打破规则。把科学技术与海报设计相结合,把实用和审美相协调,把人文和科技相融洽,让“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型海报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超德.大数据、人工智能——设计未来[J].美术觀察,2016(10):5.

[2] 石晨旭. AI带来设计行业的革命了吗?[J].美术观察,2017(10):20.

[3] 段永朝.互联网思维十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27.

作者简介:顾晓东(1990—),女,河北邢台人,研究方向:海报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作者:顾晓东

去中心化模式海报设计论文 篇3:

依据行业特色设计教学内容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和日益综合化的平面设计行业背景出发,讨论了数字媒体技术时代环境下平面设计行业所发生的变化,由此引发平面设计教学新的思维方向,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单元式教学设计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设计理论、行业知识和平面软件操作技术整合来提高非艺术专业生的平面设计能力、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单元式教学设计;平面设计;实践能力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平面设计应用软件的广泛普及,平面设计已经走向平民化,人人都可以借助计算机自由享受设计的乐趣,并将其应用到商业和生活中。“数码平面设计”是面向非专业生的全校性选修课程,考虑到学生专业不尽相同,且艺术素养参差不齐,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基于软件技术学习和平面设计理论相融合的考虑,以“主题”为单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软件技术训练、平面设计知识以及行业知识的交叉式学习,迅速提升学生数码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和创造的能力。该课程依托行业特色,重构了传统平面设计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培养应用实践能力。

一、认识新环境下的平面设计行业

1.综合化的平面设计行业,为主题单元式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能。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平面设计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技术上,平面设计从“平面”走向“多维”;二是从业对象上,平面设计从“专业”人士走向“平民”。数字科技为大众参与和接受平面设计提供了可能,逐渐形成了多栖的设计生态,也就是说,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辗转和融合的平面设计,与各种媒介知识的联系愈加紧密,交汇、融合与跨界使得设计本身也愈加多元化。这一切正如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荷兰当代著名设计师彼得·布莱克所描述的:“平面设计是一个正在经历过渡的行业。我们喜欢实验、混杂交汇不同的媒介。”传统的平面传播途径界线变得模糊坍塌,平面设计已经成为游走在多个交叉领域上的学科。为此,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综合化的平面设计行业为主题单元式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能。

2.数码技术推动了平面设计艺术的平民化发展,也使得平面设计变得简单化、技术化。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随着出版商和广告公司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依赖最新的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平面设计变得更加容易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干,任何人的产品都没有区别。”这一观点表明了软件技术应用下的平面设计呈现出了简单化、技术化和快捷化的特点,业余人士可以从掌握平面设计软件技术为切入点,进入平面设计行业,并通过模仿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3.数码平面设计中技术和设计艺术是相互作用的。数码平面设计中技术和设计艺术的关系可以看成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而不应是“两层皮”的分离关系,具体来说应该“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为商品的”。每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使设计界作出反应,导致平面设计概念、方法和手段发生变革。从某个角度来讲运用技术改变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与制造,平民参与平面设计,专业设计师转向制作,这是平面设计行业一个新现象。因此《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以技术去实现设计思想。

基于平面设计领域大环境的综合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今平面设计行业的变化。在该课程中,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平面软件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融入平面设计理论内容,是引导非专业生进入平面设计行业的一条捷径,相比传统的单一说教式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学习,更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实用性。

二、主题单元设计的理论

所谓主题,是指整合不同知识领域、跨学科的又具有关联性的学习内容。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创导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并早在1931年就得到迅速推广,并发展成了各种不同的单元教学法,如“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主题可以分解成许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主题的应用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是一个内容体系(即主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可以是一节课(即课时);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定位在单元层面上的应用,则称为主题单元。主题单元(Thematic Unit),指与具体主题相关的一个教学单元,单元中的所有内容相互联系,例如:包装设计、图像处理和印刷知识。从设计层次上来说,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中观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进行中观的主题单元教学有如下理由:增进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精简课程;展现学习的交叉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兴趣和精力投入;扩展评估策略;采用合作、协作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掌握学习目标;使学生信息素养融合于创造性活动。主题单元的设计可分为单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多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跨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本文着重介绍单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即主题直接来自平面设计学科科目。以单学科为主,将数码媒体软件应用技术、印刷知识等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其主要特点是:①每个单元通过围绕各个主题而设计教学,把不同知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运用。②根据主题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首先老师教授知识点,然后学生通过整合不同的知识点加以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到案例实施。③单元式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题单元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一种教学生态的模式,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思维,使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主题单元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实施

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学校各学院的非设计专业学生,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遵循平面设计行业里的设计业务模块,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一个学期设定8个主题,包括文字设计、LOGO设计、卡片设计、招贴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网页界面设计等。一个主题单元课程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理论、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和行业制作技术与材料运用等三部分。教师将不同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最后让学生设计出主题单元的作品。

通过上图对比,采用主题单元设计的《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与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相比,有以下不同:知识的交叉性:软件技术知识与艺术设计知识的交叉运用;知识的实用性:主题单元的内容几乎涵盖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的领域;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学生根据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主题作品。下面以海报设计主题单元为例分析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海报是平面设计行业里进行视觉传达一个有代表性的媒介,也是学生们常用来宣传校园各类活动的手段,同学们都相对熟悉这个主题。一张海报的产生包括创意、编排、制作等步骤,所以在知识点的传授上突出海报设计的要素,在软件操作技术方面重点学习图像处理知识与编排知识,在制作上注意相关印刷知识的应用,同时与课程的前期内容如文字设计和LOGO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知识点相衔接。教学实施分为五个阶段:

1.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提前通知学生每人找一款喜欢的海报并写出理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言并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出“海报设计”主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海报设计的优缺点。学生们很乐意参与评析自己生活周围的作品,并提高了学习热情。

2.设计理论和行业知识讲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海报分析讨论,从而发现学生对海报设计的认知误区,并据此引出海报设计的知识点——海报设计的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对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后与学生重点欣赏讨论大师经典的招贴作品,总结出招贴的设计元素与版式设计规则,海报制作材料与形式。有以图形为主的海报,也有以文字为主体的海报,画面效果应注意各元素的布局有层次感,有视觉中心,以及色彩的协调与习惯性问题处理等。

3.软件技术学习。平面设计理论讲授和讨论控制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用作课堂练习和设计。数码平面设计的特点就是运用软件技术实现创意的表现,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通过前述的理论讲授和案例作品分析,学生已经有感官的认识,教师简要介绍如何通过软件来实现,以及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一些实用知识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练习。

4.海报设计实践练习。每个主题单元的实践练习又分成两部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例如:海报设计的课堂练习为汽车展招贴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计类似主题招贴,如何寻找相关图像符号,选用何种字体,排版设计采用何种构图,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完成案例效果,也可以修改案例设计,自行设计一个汽车展招贴。课后练习设计则是限定“主题”,不限制平台。设计“主题”一般来自学校近期活动或赛事通知来确定,软件平台则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及对软件熟悉程度自行决定。课外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完成后提交到课程论坛,通过教师点评和朋辈评价等方式获得作品反馈,并进一步加以改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学习,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海报设计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四、分析与结论

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的内容编排一般与实际应用脱钩,与软件技术学习也是分离的,即使是设计类的学生,很多毕业后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其优点,但是在实践中,教师也要灵活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主题单元内容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关系:传统的平面设计内容是重理论知识和观念的培养,而在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则是重知识运用,以实践为目的,将相关的多个知识要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打破知识界限和教材的束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开放课堂。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不同领域又与之关联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把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点的衔接关系。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各个学院的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没有艺术设计培训背景,采用主题式单元教学,专业知识循序渐进地渗透在每个主题中,下一个主题设计的内容是与上一个主题相关联的,也是上一个主题知识的运用。这样既考虑了非专业生的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又巩固提高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单元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教学的单一性,创造了一种多向性、交叉性、实用性的生态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玉龙.跨界融合——泛媒体时代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1):161.

[2][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M].刘世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58.

[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方桦,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李玫,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作者:方桦,李玫

上一篇:大学学生工作总结二下一篇:种子管理站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