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现阶段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主要探讨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以本院随机抽取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的各个维度职业倦怠的情况结合年度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对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性化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性化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

【摘要】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某医院共248名儿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01)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53.63%的儿科护理人员PSQI总分>7,PSQI平均得分为8.72±3.13分,高于国内常模(t=34.39,P<0.05)。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月夜班数的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3.57,4.54;P<0.05);而不同职称、不同任职方式的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2,2.97;P>0.05)。结论大多数儿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应针对可改变的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其睡眠质量问题。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抽取温州市某医院的儿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在医院工作1年(合)以上;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在医院进修或实习的护理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91.85%。

1.2调查内容

(1)儿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任职方式、月夜班数。(2)睡眠质量状况:采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IeepQualitylndex,PSQI)量表测量儿科护理人员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状况。该量表包含18个条目7个维度,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四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该方面状况越差,各维度之和构成PSQl总分,若PSQI总分在7分以上,则代表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均为P<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48名儿科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83±5.16岁;学历为高中及中专占7.3%(18/248),大专占33.1%(82/248),本科及以上占59.7%(148/248);職称为护士占21.8%(54/248),护师占58.9%(146/248),主管护师及以上占19.4%(48/248);任职方式为编制内占59.3%(147/248),编制外占40.7%(101/248);月夜班数为O天占23.8%(59/248),1-8天占62.9%(156/248),9-16天占13.3%(33/248)。

2.2研究对象睡眠状况

2.2.1睡眠总体情况。248名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范围为3-19分,平均得分为8.72±3.13分,高于国内常模3.88±2.5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9,P<0.05)。睡眠质量指数>7分者有133人,即有53.63%的儿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2.2.2不同年龄段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在睡眠障碍维度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见表1。

2.2.3不同学历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在睡眠障碍维度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见表2。

2.2.4不同职称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数意义(P>0.05)。见表3。

2.2.5不同任职方式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数意义(P>0.05)。见表4。

2.2.6不同月夜班数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对每月不同夜班天数的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53.63%的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得分大于7分,高于2008年庞溯摈等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52名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调查结果(50.79%),亦高于2014年刘蕴等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6名护士的调查结果(33.5%)。由此可见,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较差。有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会导致个体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精力不济等,这将严重影响儿科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如果能及时筛查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护理人员并加以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睡眠质量问题给儿科护理人员学习、工作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年龄越大、学历越低、月夜班数越多的儿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越严重,属于重点关注对象。长期存在睡眠问题会导致儿科护理人员记忆力减退、精力下降,易疲惫、负性情绪增加,从而导致发生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几率增加,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其睡眠质量问题。应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与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帮助疏解其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感。劳逸结合、科学排班。

作者:徐伟华 蔡迎迎 辛新

人性化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2:

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现阶段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主要探讨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以本院随机抽取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的各个维度职业倦怠的情况结合年度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对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所有护理人员中发生职业倦怠的共34人(68.00%),对职业倦怠组和零倦怠组儿科护士体检指标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组之间心电图异常、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或结节、超重或肥胖等数据差异较大,职业倦怠组明显高于零倦怠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当前的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健康状况的关联分析中发现,职业倦怠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且和健康状况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现阶段医疗领域中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行缓解,并提升护理人员的成就感,降低护理职业倦怠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儿科;职业倦怠;健康状况;相关性

引言:随着现阶段科室中护理工作强度逐渐加大,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导致当前护理人员在逐渐的流失,从而对当前在职的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倦怠,对护理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严重阻碍[1]。当前有相关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因素和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职业倦怠因素和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随机抽取的50名护理人员,其中男性1人,女性49人,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0岁和47岁,平均年龄为(26.59±5.14)岁;学历由大专、本科及以上组成,分别有29人(58.00%)、21人(42.00%);职称结构有护士14人(28.00%)、护师22人(44.00%)、主管护师14人(28.00%)。

1.2方法

对50名护理人员的情感耗竭程度、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进行职业倦怠测试,采用的表格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分别分为三个维度的标准,情感耗竭得分≥27、去人格得分≥8且个体成就感分数≤24。如果护理人员三个维度均超过标准视为高度倦怠;达到两个维度视为中度倦怠;达到一个维度视为轻度倦怠;三个维度均未达到标准视为零倦怠[2]。根据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分组,并对比护理人员的健康体检数据和倦怠情况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需要对护理人员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标准差用来进行表达计量资料,t对其进行检验;同时n(%)用来进行表达计数资料,X2对其进行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则说明该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经分析,50名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者共34人(68.00%),其中有12名轻度倦怠者(35.29%)、13名中度倦怠者(38.23%)和9名重度倦怠者(26.47%)。零倦怠者为16人(32.00%)。具体倦怠情况见表1。

2.2职业倦怠组和零倦怠组体检指标结果对比见表2。

3 讨论

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是临床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 且服务对象较为特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造成了较大几率的职業倦怠,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对工作产生的冷淡及厌恶等,对护理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所有护理人员中发生职业倦怠的共34人(68.00%),对职业倦怠组和零倦怠组儿科护士体检指标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组之间心电图异常、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或结节、超重或肥胖等数据差异较大,职业倦怠组明显高于零倦怠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且和健康状况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现阶段医疗领域中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行缓解,并提升护理人员的成就感,降低护理职业倦怠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利莉. 人性化管理对儿科护理人员离职意愿及职业倦怠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3):92-93.

[2]殷方青. 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广州 510010

作者:蔡丽 高世琴 肖晶晶 张燕

人性化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3:

儿科病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体会

【摘 要】 目的 总结我院儿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情况,总结体会。结果 通过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夯实基础护理,落实专科护理;调整思路,更新管理模式;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等具体措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构建了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 儿科病区;优质护理;体会

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儿科是我院的专科特色科室。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我院于2011年4月在儿科三个病区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效果良好,现笔者回顾分析总结体会如下。

1 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文件精神和医院实施方案,统一认识,端正态度,切实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改变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习惯于医院要我做什么,单纯、重复、机械地把护理工作当作任务来完成的状态,充分意识到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技术性服务职业[1],护理服务更强调病人的感受[2],应更积极、更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人性化的专业服务。

2 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为此,护理部高度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常态化、制度化,个性化地开展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并强化落实,强化考核。首先是加强科室内部学习,一是举办业务学习讲座,全员参与,轮流主讲,方式为PPT,每月组织4次,每月每人完成2篇学习笔记,每月完成2项护理操作培训,就业务学习内容,护士长每周2次晨会提问考核,低年资护士人人过关;二是护理查房,护士长每周组织护理查房1次。其次是选派护士长及骨干护士赴上级专科医院专科学习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级护士参与省级、国家级的儿科和护理学术会议;特别注重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和实际操作的演练。

3 夯实基础护理,落实专科护理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核心。我们在儿科病区,根据病床及住院患儿的数量成立护理小组,实施小组责任制。明确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工作职责,每组2位责任护士,每位护士负责8-10例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资深护士分管患儿同时兼负组内督导、指导,协调职责;护士长负指导、督查职责,同时实施弹性排班,增加薄弱时段如07:30-15:00、17:00-08:00的班次和人力,以保证晨晚间护理的安全及质量;简化、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调整为表格式及电子版,减少了非护理工作时间;对科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落实情况加强核查、总结、评定和交流。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护理问题,护士从患儿入院即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全面有效采取护理措施,保持患儿全身皮肤黏膜的清洁舒适;由于儿科患者均有高热的症状,高热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护士给予适时的温水擦浴,亲手喂药喂水,更换衣物,不厌其烦,促进患儿舒适,受到家属的一致好评;儿科患儿多为呼吸道感染病人,儿科护理人员认真给予患儿肺部叩打,手把手教会家属,对促进患儿康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4 调整思路,更新管理模式

在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注重细节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如病区的大环境采取了粉色调,墙上张贴了儿童画,营造温馨气氛;规范交接班制度,避免口头交接班易忘的弊端;使用了无痛皮试仪,减轻患儿针刺痛苦;给予资深护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使她们在自主工作过程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3],提高工作效率。

5 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患儿不单纯是个临床病例,而是一个家庭、社区和一种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4]。孩子健康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家庭在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内涵上秉承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概念,又是对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发展,确定了家庭在儿科照护的中心地位,认识到家庭是患儿生命中重要角色,家庭的力量能力对诊疗计划的制定和护理措施提供有极大价值。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必须推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通过如鼓励患儿家属陪伴,主动提供折叠陪护椅、被子、三餐预定服务以及公共健康宣教等措施,让患儿和家属感到安全、放松、温馨的家的氛围。

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患儿及家长因对病情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因素,可以增进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医疗护理的依从,促进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早日康复[5]。健康教育制度是优质护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儿科临床特点,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提高健康宣教的准确性、适时性、灵活性,通过口头教育、示范教育、书面教育等方式,按入院、治疗期间、出院3个阶段,就入院须知、住院制度、疾病知识、治疗操作及检查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内容开展健康教育。科室还通过小手册、展板等形式为患儿家属提供内容丰富的医学科普知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护士长利用工休座谈会每月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7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通过采用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夯实基础护理、落实专科护理、更新管理模式、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等措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效果良好,加强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构建了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汪美玲,刘桌,汤东连,等.浅谈护理管理者人际交往艺术修养[J].护理学杂志,2001,16(10):638-639.

[2] 高娜,李美霞.重视护士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56-57.

[3] 丁学易,朱晓平,赵爱平.服务文化在临床护理中创建[J].中国护理管理,2003,4(3):158-159.

[4] 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71-73.

[5] 黄敬亨.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6-134.

作者:张祥花 赵晓芳

上一篇:邢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离退休工作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