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网站发展趋势管理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4月9日,百度公司、戴尔公司、搜狐公司、亚信公司在一起探讨大型企业门户网站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这使笔者想到3月底,计算机世界网的开通,高层人员探讨专业网站的发展趋势。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传媒网站发展趋势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媒网站发展趋势管理论文 篇1: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发展趋势探索

摘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作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在评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具有以第三方评估主体为主,其他评估主体缓慢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缺乏法定的评估主体、评估主体专业化程度较低和缺乏自主性的特点,进一步展望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的发展道路,将呈现出多元化、法制化的发展趋势和以“第三部门”作为独立评估主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法制化;第三部门

网络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办公平台,更提供了快捷的政民交流平台,完善政府网站建设有助于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是对网站建设现状的反映,也是公众需求的反映。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尚不完善,网站建设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明确的指导方向,作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他们对评估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网站的发展方向,对网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概述

(一)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概念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是指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活动过程中对网站绩效评估对象的绩效水平高低、网站服务质量好坏、网站使用情况等做出相应评价的个人或组织,即在评估活动中的“评估者”,绩效评估主体作为网站发展的推动者、指导网站的建设者,在绩效评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

(二)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分类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根据评估者的来源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

内部主体是指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组织管理活动中产生的评估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自身、上级政府、网站主管部门等。

外部主体是指从政府体系外部对政府网站绩效进行评估的主体。主要包括社会公众、中立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和评估专家。

二、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的特点

(一)以第三方评估主体为主,其他评估主体缓慢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以第三方评估主体为主,内部评估主体为辅,公民参与程度较低。第三方评估主体的评估角度相对客观,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但政府信息封闭性较强导致评估结果具有片面性。内部评估主体掌握的评估信息是最全面可靠的,但缺乏专业的评估水平和科学的评估方法,评估工作开展缓慢。公民作为使用政府网站最大的群体,无论是作为评估主体还是评估过程的参与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而目前公民参与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渠道未实现制度化,参与方式混乱[2]。

此外,越来越多的评估专家学者投入到电子政务的研究工作中,从网站的建设到绩效评估等环节都在进行深入的思索和探讨,是电子政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随着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大、政府网站功能的逐渐完善和评估主体技能的提升,未来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将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缺乏法定的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作为政府网站发展的指引者和推动者,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虽然每一个人都相应地承担着社会责任,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职位和地位不同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承担的社会责任各不相同,评估主体相对来说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因为评估结果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的最初制定和形成是源于社会的非正义性,也就是说法律的最本质基础是正义,而其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也正是达到社会的公平正义”[3],评估主体必须为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我国目前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尚未实现评估主体法定化,评估人员缺乏制度性,而评估程序和评估模式等都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这不仅制约了评估主体本身的发展,影响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同时也制约了政府网站的良好发展。

(三)评估主体专业化程度较低

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很多领域,要求评估主体必须是综合电子政务、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人才,而且评估主体还要有政治理性,“政治理性的价值性表征着对特定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的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及价值评价取向”[4],评估主体必须持成熟的政治理性和中立的政治立场,这是评估结果公平的保障之一。我国的电子政务刚刚起步,评估主体的专业水平较低,然而评估主体的专业化程度和政府网站的发展程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评估主体是网站发展的推动者,而政府网站的迅速发展也督促评估主体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缺陷,政府网站的发展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必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公民素质等多方因素合理构建,政府网站的发展促进了评估主体对自身的完善。

(四)政府主导,缺乏自主性

评估主体独立自主是确保政府绩效评估客观和公正的首要条件,是指评估主体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评估主体不是政府的附属物或者派出机构,而是政府和社会之间、政府和公民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管理,而不是依靠行政隶属关系来控制。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都是由政府发起的,第三方评估主体受政府的委托,评估工作的开展很被动,且容易受到相关利益因素的干扰,评估过程产生的费用由政府承担,没有法律约束,评估主体在资金上和信息来源上都要依靠政府提供,难免要受到政府利益导向的驱使和控制,影响最终的评估结果,使其不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无法对网站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一个合格的评估主体必须是以完善网站建设为目的的完全独立自主的主体。

三、展望未来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的发展道路

一直以来,公众满意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导向,也是现代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对评估主体发展趋势的探索有助于引导现有评估主体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政府网站的建设,有效地发挥政府网站的服务职能。

(一)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2005年,人事部项目负责人提出除政府上下级评估外,将包含权力机关的评估、司法机关的评估、大众传媒的评估、专门评估组织的评估以及公民评议等的外部评估纳入到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之后,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就逐渐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一部分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也必然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1.社会公众。由于网络的逐渐普及,公众通过政府网站了解各类政府信息,参与政府网站建设。网络的便捷提升了公众的参与热情,为了使公众增强作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主体的意识,政府网站特别增设了“反馈与意见”模块,公众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政府提出,实现了政府公众的双向联系,促进了网站的良好发展。

2.学术界。专家学者也投入到网站的建设当中,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网站的建设,尤其是对网站提供服务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专家的加入壮大了网站绩效评估主体的队伍,体现了专业性的特色。

3.专门的评估机构。例如我国现有的网站评估机构计世资讯、中国测评等,它们是独立的评估机构,这种类型的评估主体拥有科学性和专业性,评估的结果更具权威性,也是对其他评估主体很好的补充,但是目前处于半自发的状态,在管理上和规范体制上还相对缺失,不能保证它在评估时候的连续性、客观性和完全的不受政府的影响与控制。

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要实现内外评估主体的相互配合,发展成为以外部评估主体为主导,内部评估主体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评估主体法制化的发展方向

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这一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其隐藏的缺点不可忽视,毫无约束力很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应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估主体的评估资格。

1.确立评估主体资格。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必须满足作为评估主体的基本要求,法律对评估组织或机构的规模、组成人员的专业性等都要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才能确立评估主体资格,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成立考核小组,完善法律制度,使评估主体规范化、法制化,保障评估主体在合法性的前提下进行绩效评估工作,立法保护评估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不受任何政治权力或是利益集团的侵犯,不受政府控制,给予评估主体有效的自主权与自治权,使评估主体敢于指出政府网站的不足,更有利于网站的发展。

2.明确评估主体法律责任。在确定了评估主体的法律资格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估主体的法律责任,评估主体必须对每一次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及其对政府网站、社会产生的影响承担法律责任,这也是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评估主体的法律责任,使评估工作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为人民开辟一条有效的监督途径,同时也使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资金来源法定化。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属公共事业领域范畴,评估主体的活动费用应由政府承担,为了防止政府以此控制评估主体,应使评估主体资金来源法制化,由法律规定,政府必须承担评估产生的费用,但不得干涉评估主体的评估工作,使评估主体脱离政府的影响,保证评估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三)“第三部门”[5]作为评估主体的发展趋势

基于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法制化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独立于政府、企业、公众之外的作为评估主体的第三部门以弥补多元化评估主体的不足。第三部门,指在第一部门(或称为公部门)与第二部门(或称为私部门)之外,它既不是政府单位,也不是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的总称,通常以社会公益为目的。政府网站的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第三部门应该是由政府出资设立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它的自主性受到法律保护并受法律约束,在法律上享有自治权,不受任何政治因素、利益集团的干扰,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场,政府不得干涉其内部的合法活动,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自主性。第三部门以其独特的身份和角度对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由于它的管理方式是自我管理,对政府网站的评估活动是自发性的,完全脱离以往评估主体由政府主导的被动局势,具有极强的独立性,第三部门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纽带[6],可以及时向政府传达企业、个人需要的服务,也可以使企业、个体了解政府的处境,既考虑到当前社会的发展水平,又兼顾到企业、个人的基本需求。第三部门客观的评估角度,协调了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政府网站的良好发展。

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是每一个人都该具备的。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不能只靠法律来保证,评估主体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第三部门而言,它的自发性、独立性,都充分体现了组织成员的社会责任感,评估中一定会有批判的声音,但是不能为了批判而去批判,批判中要有理性,第三部门是一支具有使命感的队伍,它秉持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服务社会的宗旨,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精神,不仅为网站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由目前的单一主体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第三部门评估主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的构建必须要吸纳德才兼备之人,以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协调好评估主体与政府、群众、企业的关系,确保评估主体的合法性,为网站建设指明方向,坚持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以群众为核心,按照“民本位”的理念来确定一个结构合理、运行顺畅、导向正确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体。

参考文献:

[1]王凯.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金竹青,王祖康.中国政府绩效评话主体结构特点及发展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6).

[3]高大平,刘丽.论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J].法制博览,2012,(17).

[4]郝菲菲.政治理性的学理分析与现实思考[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5]吴建南,岳妮.探索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新途径:论第三方评价对我国公民评议的可借鉴之处[Z].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论文,2004,(6).

[6]谢吉晨,赵军锋.论最佳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王迪儿 张凯欣 高静学

传媒网站发展趋势管理论文 篇2:

门户之门

4月9日,百度公司、戴尔公司、搜狐公司、亚信公司在一起探讨大型企业门户网站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这使笔者想到3月底,计算机世界网的开通,高层人员探讨专业网站的发展趋势。究竟什么是门户网站的路径,门户的门在哪里?

技术是简单的信息是流动的

经过了近几年的大起大落,中国互联网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会改变整个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能否利用互联网提高效率和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互联网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目前我国有网民近3000万,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亿。这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沟通无限、跨越时空的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如潮信息,信息高效、廉价、有向、有序的流动成为互联网最根本的需求。

在门户网站热潮趋于平静后的2001年,有如人们所说是一个“互联网回归传统年”,是个“企业上网年”。但是,在如火如荼的企业上网浪潮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不少企业花了很多钱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站,但却没有建立一条有效的信息提供途径,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浏览者在庞大的网站上不知道如何才能看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于是很快就失去耐心,离开这个网站。面对大信息量、大访问量,由于技术的缺乏或是技术实现能力的原因,网民不能找到正确的信息。无论企业建站的目的是什么,提供信息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无法有效提供信息,网站就不能成为企业走向新经济时代、获得更大发展的有利工具。

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寻找信息,如何最充分展现网站已有内容,如何帮助用户寻找正确信息、进而用最多的时间加工和利用信息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企业门户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面前。

与会人士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前景都抱有充分的信心。同时,他们还指出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门户网站上面,要提供对客户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比如ISP用户,手机用户和PDA用户的需求都要由不同的公司来满足。要善于分析市场上已有的成功案例,在开始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时候就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

报网一体是IT门户的趋势

加上新出现的“计算机世界网”,目前国内的主要中文IT门户已经发展到了五家(其他四家分别为赛迪网、ChinaByte、硅谷动力、天极网,天极网与ChinaByte已宣布合并),如果再加上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IT频道、新浪科技频道、网易IT频道和搜狐IT频道等,可以想像,这一市场竞争已经是非常激烈。其中一些又可分为大众化的IT入门网站,如新浪科技、天极网、ChinaByte等,另外一类则是像“计算机世界网”、硅谷动力、赛迪网等这样的专业IT垂直网站。

“报网一体”是指:报纸作为信息浓缩的导读和索引,提供具有相当思想深度的原创信息,网站则发挥作为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信息无限性与便于查询等特点,为报纸的读者提供信息处理及时反馈的便捷渠道。报纸提供的是大量的原创内容资源,网站可在此基础上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由此,报纸与网络的互利过程不仅在互动性、内容上可以相互促进,并明显增强了为读者与客户提供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报纸和网站在品牌、信息策略、利益上具有一体性,同时也都保持了各自鲜明的形象和特色。

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缤纷多样的多媒体形式和迅捷、直接的检索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所能承载的表现欲望和能量。打造新的平台,嫁接旧的品牌,创造新的增值空间,正是网络经济对于传媒业的颠覆和改造。

在一个四顾茫然的信息海洋中,漂泊游移的读者和客户需要指引方向的灯塔。完全建筑于快餐文化之上的网络传媒,缺乏根植于IT行业的深刻浸润,无法建立起对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本质认知,自然无法为读者和客户提供权威、全面的纵深分析和产业报道,很难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和有价值的受众群体。网站整合传媒集团丰富的原创信息资源,在新生的一跃就已抢占了理论的最高点。

互联网是媒体更是产业运作的平台,网络促进了整合,整合意味着效率,报网一体将成为互联网促进传媒运营效率的积极实践。

作者:本刊记者/刘葳漪

传媒网站发展趋势管理论文 篇3:

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研究

摘要:实现与社交媒体的融合是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我国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在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中的实践探索,并提出明确社交媒体在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中的定位、与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实现融合、建立认证机制,确保档案网站信息安全等对策。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网站信息服务

社交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Flicker、Twit? ter、YouTube等。在国内,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发展极为迅速,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本文围绕社交媒体在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社交媒体与档案网站融合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

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档案工作信息、档案相关知识、档案馆藏信息,其表现形式为通知公告、推送信息、动态信息、档案常识、全宗介绍、现行文件公开等形式。借助社交媒体后,档案网站信息服务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如下:

(一)配合时政需要,引导社会舆论

搭载社交媒体,使档案网站信息迅速得到传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升档案网站的影响力。如南京市档案局在“南京档案”微博上发布了“屠城铁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和“铁证如山——南京市档案馆公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后,迅速被广大网民转发,并予以评论及支持,点击量达200多万人次。同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江苏卫视以及国(境)外国际知名媒体等也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

(二)辅助档案查阅工作

借助社交媒体,便捷、高效地向用户介绍、推送馆藏最新动态、查档须知、馆藏目录等,辅助用户查阅档案。例如,青岛档案信息网在主页上提供了二维码访问入口,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很方便地进入“青岛档案”微信公众号。该账号中,设置了三个一级栏目,分别是“档案服务”“青岛历史”和“信息动态”,其中“档案服务”一级栏目下分为“档案推送”“查档ABC”“在线查档”“在线咨询”四个二级栏目。用户通过“在线查档”栏目,可以方便地查到涉及农民、职工、社区、阵亡官兵等档案目录,同时还可以进行查档预约等。

(三)向用户推送档案文化

2013年6月9日,第六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国家档案局要求全国各地档案部门开展“档案在你身边”为主题的档案宣传活动,为深入宣传档案文化,普及档案知识,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创新档案宣传形式,国内很多档案部门纷纷申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例如,浙江省平湖市档案局开通的“平湖档案微信”。打开微信后可以看到:“透过尘封而神秘的馆藏档案,重现闻所未闻的档案故事。发人深省的‘微推送,有品有趣的‘微互动’,惊喜连连的‘微征集’。同样的微信,不一样的体验,尽在平湖档案微信。”平湖档案微信”通过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重现平湖历史大事件,展示档案老照片,传播档案文化。

(四)进行档案学术交流和探讨

高校档案专业教师、学生及学术期刊等,纷纷开通了档案学术交流类微信或微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现已成为档案类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社交媒体平台上档案利用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组与北京市档案局共同开通了“档案那些事儿”,并在2015年10月专门组织了社交媒体的专题研讨。山东大学档案学师生开通了“外国档案新视野”“环球档案资讯”等。同时,部分档案学者的微博关注度较高。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教授、《档案学通讯》总编辑胡鸿杰、湖北大学档案学专业教授覃兆刿等。

二、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实践探索

(一)论坛在档案网站服务中的应用探索

论坛是较早出现的社交媒体之一,国内不少档案网站都曾经尝试过开设论坛,其中档案界网站建设的档案论坛影响力较大。档案界论坛开通后,用户参与度提高,在部分用户的支持下创办了《档案界》、《档案工作》、《外国档案工作》三本电子杂志,这三本杂志的主编和参与人员均是论坛的核心会员,形成了以“档案界论坛”为主要特色的档案学术文化虚拟社区。这样网站的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用户也能够及时地就档案网站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出建议,甚至参与资源建设。例如,我国著名档案学家何鲁成之子在台湾通过档案界论坛看到了关于其父前半生在中国大陆时期的介绍,他立即撰写长篇文章《我的父亲何鲁成和他走过的中国》,弥补了档案学界对其的研究空白。然而,随着3G/4G技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普及,该论坛信息由每天100条降至40条。笔者认为未来应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开发手机应用,在新的平台上盘活现有信息资源。

(二)自主建设微博平台上的有益尝试

微博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一是自建微博平台,二是在商用微博平台上建立微博账号。档案部门自行设计、运行的微博平台比较少见,例如笔者参与设计的“档案界微博”。该微博开通于2011年,目的是凝聚会员人气,提高论坛活跃度。它与网站、论坛共用一个管理平台,所有论坛会员无需注册,可直接登录微博。并根据需要,增减微博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自建微博功能单一,投入较大,使用率低、用户少,且需专业人员构建维护。商用微博则不同,具备@功能、微博短信提醒、微话题、微群、微访谈、微盘、直播、微应用等功能,且维护成本较低,用户数量众多。从档案界自建微博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受会员圈子的限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建议档案网站可以选择与商用微博合作,以解决档案网站与第三方平台的对接问题。

(三)借助微信提供特色档案信息服务的实践

档案网站借助微信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其核心不是平台技术,而是信息内容。受阅读终端和移动网络等客观条件限制,通过微信提供的档案信息内容不同于传统档案网站,必须在对档案用户需求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专题或社会焦点,对馆藏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制作适合微信传播特点的档案信息编研成果。例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与档案部门合作开通了“焦裕禄档案资料”专题微信公众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首先,该微信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积极主动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次,整合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三级档案馆、兰考焦裕禄纪念馆以及网上相关资源,根据档案资料属性特征进行分类编排、深度标引,形成档案文化产品,并在党委政府及档案网站首页设置二维码链接入口,方便用户使用。

三、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的对策

(一)明确社交媒体在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中的定位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平台。用户不仅需要目录信息,更需要全文信息;不仅需要单份文件,更需要围绕某一专题的一组档案;档案网站不仅发布工作动态,而且是数字档案馆的查询入口。档案网站在社交媒体背景下提供信息服务时,一方面要借助社交媒体发布权威信息、提供实时服务,并提供二维码扫描、链接、分享、评论等应用;另一方面对用户进行细分,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感知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及时发现热点,挖掘预测用户潜在需求。

(二)与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实现融合

社交媒体与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的融合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在页面设计、数据对接、检索工具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二是管理层面,在网站信息发布规范、信息保障机制、信息编辑加工等方面,网站与社交媒体统一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三是业务层面,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分工明确,定位准确,实现档案网站、微信、微博的功能互补,凸显档案网站的整体效应。

(三)建立认证机制,确保档案网站信息安全

档案部门与社交媒体运营企业合作,建立严格的档案微博、档案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的申请流程及认证体系。凡是以档案机构名义申请账号的,必须提供完整资质,以确保所发布档案信息的权威性。档案网站在与社交媒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时,务必建立审核机制,确保网站安全。同时,由于社交媒体申请门槛较低,命名随意,如在微信中出现大量带有“档案”字样的账号,容易混淆视听,误导用户,因此可尝试由国家有关部门与平台运营商合作,设计特色专有标志,方便公众辨认。

*本文为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智慧档案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A87000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梅正亮.两条档案政务微博引发的思考[N].中国档案报,2014-4-11(2).

[2]唐亮.政府微博发展的理性思考[J].传媒,2011(5): 55-57.

[3]何畏.档案工作的开放与创新实践—赴美参加电子档案管理培训交流见闻[J].云南档案,2012(12):8-10.

[4]李映天,吴薇编译.美国国家档案馆:用社交媒体打造档案文化传播的新平台[N].中国档案报2013-4-1(2).

作者:郝伟斌

上一篇:文化系统科长竞选演讲下一篇:“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