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在明确媒介素养的定义的基础上,阐述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网络媒介素养内涵,以及高校思政辅导员具备良好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通过调研等方式综合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实情况,了解辅导员媒介素养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的影响,梳理目前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主要薄弱点与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1: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发展自我、发展经济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社会各界信息也越来越关注。作为信息传播最有力的工具,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向社会各界传播着大量信息。同时,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消极因素,对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独立学院学生正处于信息饥渴的状态,面对媒体传播的信息,通常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分辨与判断的能力较弱。因此,如何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一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从表面上看,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关于媒介素养的教育,但是这种理解还不够彻底。虽然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但是对于媒介与教育这两个词的看法,不同国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1973年,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联合国给出了相关定义: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当代信息传播媒介的教学与研究,涉及到独特的知识范围,与利用媒体达到教育的目的是有所差异的[1]。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仍然没能统一起来。早起的批判性观看技能、视觉意识、视觉传播、电视素养、图像素养、屏幕素养等,都与媒介素养有着很大的关联。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出现,媒介素养牵涉到的范围被不断拓展,不但包含信息的评估与判断能力,还包含了信息的传播与创造能力。

当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为,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广大群众媒介素养的教育,可以划分为4个方面:①掌握如何充分利用媒介获得自身的发展;②掌握信息传播的技巧与理论知识;③对媒介信息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分辨;④掌握媒介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媒介。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群众不会由于媒介信息的传播而成为媒介的奴隶,而是让群众充分利用媒介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2]。

二 独立学院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 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媒体市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具多样性,一切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已经被超越,甚至发展成无条件满足群众要求的特征[3]。媒体在经营与传播方面也体现出更加商业化的特点,版面与内容显著增加。此外,业外资本也逐渐进军媒体行业。

目前,我国居民每天平均花5个小时的时间在媒体上,其中,上网10分钟,广播半个小时,杂志半个小时,书籍50分钟,报纸一个小时,电视2个小时。能够看出,媒体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媒体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也凸显出许多负面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媒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受到限制的,因而出现了许多恶性竞争。在这个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如何对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辨与吸收,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4]。

2 涵化理论分析: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教育

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电影对于社会与个人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随着50年代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媒介效果被广泛研究,并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研究成果。其中,涵化理论就为早期的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强力的理论基础。

在涵化理论出现前,有限效应理论与最大效应理论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限效应理论指出,媒体传播信息的效应是有限的,只会引起表层的改变。最大效应理论指出,媒体传播的信息效应是十分巨大的,能够在社会各界造成重大的变化。按照有限效应理论,媒体对于群众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而按照最大效应理论,媒体对于群众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群众在媒体面前完全没有任何主动性,群众对于媒体的依赖,使得媒介素养教育很难发挥出较大的作用[5]。

而涵化理论与上面两种理论不同,这种理论指出,媒体会对人类的认知产生中长期的影响,这种影响具备潜移默化的特征,换句话说,媒体是人类行为、信仰、认知、观念塑造的重要力量,对于现实世界的构造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长期接触媒体的群众,会将媒体传播的信息不知不觉地转化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使得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与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加相似。

这样就能够得知,媒体信息是构成人类认知结构的主要来源,如果接触到较多的媒体信息,这些媒体信息很可能取代个人的认知与理念,从而影响群众对社会的真实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涵化过程。葛伯纳在研究中发现,长时间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人,会逐渐失去对暴力的受害者的同情性,甚至觉得只有暴力才能让生活更有乐趣,这些人最终会变得冷酷、自私,很难与其他人愉快相处。这说明,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可能导致人变得冷酷、麻木。

涵化理论更加注重媒体对人类认知的长中期影响,这与认知心理学的理念有很大的相似性。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就是从小开始,在可塑性较强、心智未全面发展的儿童或少年时期,就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媒体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而媒介素质教育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涵化理论的掌握,能够了解到媒体是如何影响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形成过程的,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 新媒体正在撞击独立学院学生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在这些新媒体出现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处于复杂的信息时代,面临着新媒体前所未有的“轰炸”,新媒体不仅对他们所处的社会、家庭与学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还改变了他们个人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

在各种媒体中,独立学院学生接触最多的属于电视了。实际上,从儿童时代开始,他们就能够在电视上看懂一些低幼节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理解电视中播放的部分内容。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观看大量的电视节目。因此,电视已经逐渐取代父母,成为他们的学前启蒙教师与亲密伙伴。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电视改变了他们掌握知识、获取信息、认识社会的方式,尤其在这个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年代,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机会不断减少,电视逐渐成为了孩子们的伙伴,陪伴他们度过了漫长的假期。同时,电视还对他们的生活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吃、穿、用上都追求时尚、流行,对于电视节目中行为的模仿也不在少数。

根据一份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调查报告,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可能导致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上升65%,价值观下降42%,对“性”的兴趣上升58%。目前,独立学院学生与父母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少,而在观看电视的时间却在不断增加,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互联网的流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独立学院学生沉迷网络、为与网友见面离家出走、观看网上黄色电影等多种现象已经十分普及,使得很多家长为之痛心。

互联网除了这些明显的不利影响外,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还有其他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新媒体多元化的进程,使得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带来的消费方式变化,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在消费上更加注重个性化,但是过于关注个性化可能降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传统媒体由于层层严格把关,具备良好的社会维系能力,然而互联网媒体信息的自由化使其缺乏权威性,如果独立学院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在他们心中就难以形成社会的权威性。这就会对独立学院学生价值判断与社会传承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当前,新媒体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新媒体过于迎合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带动社会需求的作用较弱,这种现象会使得独立学院学生获取的信息相对肤浅,形成缺乏逻辑性的知识结构。新媒体“傻瓜化”的特征,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的行动更加缺乏思考。此外,新媒体过分注重专业化,而没有充分发挥出社会现实问题的传播效果,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传媒环境仍然不容乐观,既然无法为独立学院学生提供良好的传媒环境,也无法限制独立学院学生对媒体工具的使用,那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增强他们解读、分辨信息的能力,而只有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媒介素养,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深入到社会各界,如何在信息化的潮流中生存下来,如何将媒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这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发展十分关键。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自身独特的方式,需要媒体、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随着政府对独立学院学生成长环境的关注,学校加大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度,家长与媒体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必将迎来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秋,裴凌罡.我国原生性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探析——以北京高校电影公选课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7):128-131.

[2]张雪黎.浅谈媒介素养教育与高职大学生社会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9(5):10-11.

[3]刘加勤.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157-159.

[4]张雪黎,邓旭华.高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4):47-50.

[5]张洁,徐雯.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困难与原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48-52.

作者:鲁玲 赵华艳 武雅蓉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明确媒介素养的定义的基础上,阐述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网络媒介素养内涵,以及高校思政辅导员具备良好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通过调研等方式综合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实情况,了解辅导员媒介素养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的影响,梳理目前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主要薄弱点与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编号:GX2014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卫茹静,女,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岑,女,硕士,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介信息资源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自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随着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媒介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快捷性、高抵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为信息的传播、意见的表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新媒体在目前的高校师生中被广泛运用,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载体,也已成为反映、收集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思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能否积极地运用新兴媒体,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正确利用媒介传播力引导大学生,直接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逐渐成为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具备良好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媒介素养指的是媒介的传播者以及媒介的受众者,通过对媒介的接触、认识以及使用的过程,针对不同媒介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和功能,对新媒介的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估。新媒体环境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课程,因为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顺利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只有全面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大学生普遍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若仅采用传统的“说教型”“灌输式”等教育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工作效果差,也无法实现短期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及到位,从而不能从深层次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若能充分利用电子邮件、飞信、QQ、微博、微信等新网络交流工具,熟练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渠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之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每天在手机、电脑上消耗的时间比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消耗的时间多得多,很多大学生对网络等媒介有着较深的依赖。新媒介为大学生获取最新资讯、学习先进知识、加强人际交往提供了快捷的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网络资讯纷繁复杂,大学生对很多信息充满着好奇心,但由于自身辨识能力较差、缺乏批判精神,对虚假新闻、不良信息缺乏免疫力,对于一些谣言没有判断力,很容易受到蛊惑与诱导,容易引发高校网络危机事件,甚至还会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辅导员若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和领悟能力,同时发挥好“引路人”的角色,通过新媒体对信息进行理性客观分析和判断,适时疏导情绪,合理解释分析,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成长。

3.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辅导员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高校辅导员大部分是青年人,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与专业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知识有渴求,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出于自我提升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了解社会潮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全面提升和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服务,这是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其自身发展和职业愿望实现的内在要求。因而,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影响剖析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现状,本课题以上海部分高校思政辅导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辅导员媒介接触的习惯与参与使用情况、对媒介的认知与依赖程度、获取与收集媒介信息的情况、分析与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创造与传播媒介信息的情况、媒介自律意识与自我管理程度、利用媒介开展思政工作的程度、对网络舆情掌控程度等方面开展问卷调研,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72份,回收率为94.5%,有效回收率为93.0%。

此次调研主要选取了上海部分高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调研。调研的高校有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参与调研的人员共378名,其中专兼职辅导员占86.83%,系科或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占8.33%;理科类学院辅导员占57.53%,文科类学院辅导员占34.14%、艺术类学院辅导员占8.33%,其中专职辅导员占88.44%,兼职辅导员占11.56%;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占36.29%,女性占63.71%;在年龄分布上,20至25岁占11.29%、25至30岁占44.35%、30至35岁的占33.60%、35岁以上占8.6%;在学历分布方面,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0.6%;博士研究生学历占3.49%;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助教为41.13%、讲师占51.08%;在从事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上,1年以下的占16.94%、1至4年的占41.67%、4至8年的占32.53%、8年以上的占8.87%;专业背景方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为17.20%,其他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占82.80%。

1.辅导员媒介参与意识与使用状况

对于“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60.75%的辅导员表示“比较了解”,15.59%的辅导员表示“听说过但不知道什么意思”,15.32%表示“没听说过”。

接触的习惯与参与使用情况。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每天接触媒体时间在1至3小时的占36.83%,3至5小时的占25.00%,5小时以上的占30.11%以上,从整体看,辅导员接触各类媒体的时间比较多。按照使用频繁程度辅导员经常接触的媒介是计算机及互联网、手机、电视、报刊杂志、摄影广告、广播等,比较喜欢的媒介类型与他们使用频繁程度的排序一致,从中可以看出辅导员多为25至35周岁,年龄较轻,对于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接纳和喜爱程度较高,对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的热衷程度明显较低。

媒介的认知与依赖程度辅导员认为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生活资讯、了解社会、学习和与好友联系交流。在遇到问题时,41.94%的辅导员表示会积极利用或求助于各类媒介,35.56%表示“有时会”,只有5.11%的辅导员表示“很少”或“不会”选择利用各类媒介来解决问题。在“是否愿意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中,55.11%的辅导员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19.09%的辅导员表示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在对媒介依赖成度的评价上,17.2%的辅导员表示“非常依赖”,45.16%的辅导员表示“依赖”,35.75%表示“一般”,2.15%表示“不依赖”。

在面对一种新媒介出现的态度调研中,对于新媒介的出现,17.2%的辅导员选择“率先尝试”,53.49%的辅导员选择充分了解情况后再使用,20.97%的辅导员选择等大家都使用了以后再用 。在“是否愿意在新媒介上发表言论”问题中,54.03%的辅导员选择“视情况再定”,28.49%的辅导员表示“不太愿意”,只有14.78%的辅导员表示“很愿意”。

将新媒介与传统媒介进行优劣势对比,51.34%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介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快捷、时效性强”,31.72%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介“使用方便,成本低廉”,30.65%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介“能实现双向交流,读者主动性强”,19.89%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介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选择空间广阔”。在劣势比较上,56.45%的辅导员认为较之传统媒介,新媒介的主要劣势在于“信息真假难辨”,31.18%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介的主要劣势在于“庸俗化倾向严重”,还有22.85%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介“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时间”。

2.辅导员媒介运用能力与把控程度

辅导员通过使用媒介获得的信息主要是时事政治、社会咨询和娱乐信息等,在调研“获取学生工作相关知识的媒介途径选择”中,77.69%的辅导员选择互联网, 22.04%的辅导员选择电视,20.16%的辅导员选择报刊杂志,可以看到互联已成为辅导员获取和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分析与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调研中,在问到“您认为媒介所传达的信息是否可信”时,67.20%的辅导员选择“部分可信”,21.51%的辅导员选择“仅小部分可信”,选择“完全可信”的辅导员占10.22%。在“如何采用媒介给予的信息”问题中,83.60%的辅导员表示会“部分采用”,11.29%的辅导员表示会“全部采用”。辅导员比较信任的媒介主要是电影、报刊。有66.94%的辅导员认为媒介对自己平时生活的影响“很大”或“较大”。79.84%的辅导员认为大众媒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61.83%的辅导员认为影响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26.34%的辅导员认为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9.95%的辅导员认为大众媒介使自己不再孤独。辅导员在衡量媒介是否可以被选择使用时,考量的主要标准是媒介的时效性65.05%、可信度60.45%、信息量50.54%和使用方便48.12%。

在创造与传播媒介信息的情况调研中,辅导员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53.49%的辅导员是通过手机,50.37%的辅导员主要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广播、摄影广告灯媒介使用的较少。辅导员参与过的媒介活动中,有79.57%的辅导员开通了微信,65.86%的辅导员开通了微博或博客,34.14%的辅导员参与过网络讨论,10.48%的辅导员制作过平面作品,9.95%的辅导员制作过影视作品,6.45%的辅导员制作过动画作品。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辅导员利用媒介开展思政工作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处理各类学生事务,辅导员普遍使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具体工作,88.44%的辅导员使用QQ、飞信等聊天软件,47.04%的辅导员使用微信,42.74%的辅导员使用Email,26.08%的辅导员使用微博,18.28%的人使用人人网,11.56%的辅导员使用易班平台。辅导员在利用媒介搜集信息时主要遇到的问题,45.43%的辅导员认为主要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收集到需要的信息,34.41%的辅导员认为主要是如何加工和利用好收集到的信息,29.30%的辅导员认识是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辅导员在收集到需要的信息后,54.30%的辅导员表示会将其变为自己的信息后再使用,有41.4%的辅导员表示会手稍加修改后使用,只有4.84%的辅导员表示会直接使用。

辅导员对于媒介的主要功能依次排序为传播信息、舆论监管、倡导思想理念、传承文化、学习知识、提供娱乐消遣、推动社会进步、缓和社会矛盾。在对自己选择媒介的精通程度评价上,认为自己“很精通”占5.11%,“较好”占43.55%,认为“一般”的占48.66%。47.85%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媒介掌控力“一般”,43.82%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媒介掌控力“较好”,只有5.38% 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很好”。

3.媒介学习程度与自律能力

在辅导员对我国媒介自律程度的评价中,52.69%的辅导员认为我国媒介自律程度“一般,不太高”,有12.10%的辅导员认为“比较高”,只有1.34%的辅导员认为“很高”,还有33.33%的辅导员认为“比较低”或“很低”,整体上对我国媒介自律程度的评价不高。在对自己的媒介素养评价中,9.95%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媒介素养很高,30.65%的辅导员认为“比较高”,认为“一般”的占53.76%。

在调研中,28.49%的辅导员认为媒介素养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说“非常重要”,28.49%的辅导员认为“比较重要”,而78.23%的辅导员表示“没有参加过媒介素养方面的专题培训”。有79.84%的辅导员认为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辅导员普遍认为统一组织和系统培训室最有效的提高媒介素养的途径,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时比较受欢迎的教学形式排序依次为实践教学活动48.39%,开设专题课程26.61%、专题讲座23.12%、阅读专业书籍10.48%。

三、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薄弱点与突出问题

1.辅导员主动运用媒介的意识不强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的学生思政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媒介是计算机、互联网、手机,这也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媒介类型。较之新媒介,辅导员使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使用的频率明显降低。辅导员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资讯和学习,每天接触各种媒介的时间大部分在3小时以上,并且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成熟媒介上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辅导员在媒介的选择上有比较明确的考量与评判标准,对新媒介的优劣势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从这些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已经具备了媒介选择自主意识、媒介使用意识和优质媒介辨识的能力。但辅导员对于新生媒介的态度大多比较谨慎,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多持观望态度,不愿率先尝试。

2.辅导员合理使用媒介的技术不全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能通过各类媒介了解时事政治、社会资讯等信息,互联网是目前大多数辅导员了解与学生工作相关的知识的主要媒介途径。目前辅导员参与过的比较受大众欢迎的热门媒体主要集中在微信、微博,参与网络讨论等媒介互动的比例比较低,使用电子邮件开展工作的比例也不高,对于各种媒介资源还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参与平面作品、影视动画等作品等媒介内容制作开发类型的活动更少,媒介使用技术上仅处于“使用”的初级层面。虽然辅导员普遍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但用于开展学生工作和处理学生事务的媒介还是以QQ、飞信等网络聊天工具为主,能运用微信、易班平台、人人网等网络媒介处理和了解学生的比例不高,参与度不够,因此辅导员充分运用多种媒介优势开展具体工作的能力与技术还有待提高。

3.辅导员把控媒介信息的能力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辅导员普遍认为媒介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信息,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与互联网等媒介接触频繁,使用较多,但对于各类网络媒介的信任度不高,并且认为这些媒介传递的信息“部分可信”。相对而言,辅导员大多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更为信任。在利用媒体搜集信息时,如何快速有效地收集到需要的信息是他们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同时调研显示,辅导员认为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虽然能帮助自己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由此看来,辅导员对于媒介信息的免疫力和对各类有价值信息的选择筛选能力仍显稚嫩,大多数辅导员对自己的媒介掌控力评价一般。

4.辅导员参与学习培训的力度不够

在调研中辅导员对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评价良好,众所周知辅导员本身的媒介素养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重要,且认为高校辅导员非常有必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但大多数辅导员表示没有参见过媒介信息方面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网络媒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媒介素养不是一种“素质”,而是一种对新媒介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估的能力,因为缺乏系统学习,影响了辅导员对媒介素养的认知、技术使用的广泛性和信息的把控能力。新时期的辅导员队伍群体应是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学生事务工作又能充分运用新媒介技术、熟练掌握媒介特点与规律、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高校思政教育骨干队伍,这一定需要开展专业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与途径

1.增强媒介意识,提升认知水平,占领思政教育阵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者,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有利于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又有助于提升其在大学生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辅导员应增强媒介意识,首先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努力探索新媒体下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用新媒介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装起来,用符合时代气息、满足学生需求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拉近自身与大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其次,面对媒介信息,尤其是遇到网络舆情事件时,应注意培养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如可通过关注著名评论员和网络批评家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思考逻辑,在没有证据或是有不确定之处时多查阅资料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发解读新媒体负面信息的能力;最后,辅导员应自觉培养“慎独”精神,虽然目前网络道德规范被很多网友忽视,但辅导员们仍应自觉自愿地去履行媒介道德规范,真正做到把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内化为自我的理性自觉,从而在新媒体世界中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模范”。

2.掌握基本技能,提升运用能力,畅通师生沟通渠道

随着大学生对新媒介技术的追捧,辅导员们逐渐意识到可以利用媒介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对媒介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对滞后于学生。因此,只树立媒介意识对辅导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提升其对媒介技术的运用能力。首先,应掌握媒介技术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使用媒介和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如如何申请账号、如何开通微博微信、如何关注学生、如何发表状态等;其次,学习媒介专属用语,媒介信息瞬息万变、网民智慧火花的迸发,造就了无数的新鲜词,辅导员应迅速了解这些词、掌握这次词的含义,同时准确地进行使用,与学生在同一个话语体系里,从而使师生沟通渠道得以畅通;再次,辅导员应利用新媒介“秀”自己,可以适当地“秀”真实的自己,增加可接近性,最重要的是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敢于“秀”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树立批判意识;最后,培养将“网络碎片”信息整理成文章的能力,微博、微信等因为字数的限制,其所提供的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往往经由网友数次的随意转发后形成各种网络谣言,为避免大学生受此类“碎片化”的信息的影响,辅导员应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去分析信息,并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文章化”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3.加强专题培训,提升综合素养,理性应对媒介信息

专题培训是提升辅导员媒介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媒介知识的培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大众媒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新闻理论、传播学、新闻事业的发展史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建构辅导员的媒介知识系统;二是提供辅导员与大众媒介接触的机会,甚至可以直接深入到媒体内容生产之中,了解媒介产品实际的生产环节与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产品的特性,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媒介,并利用媒介为工作服务等。

专题培训的渠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本校新闻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计开发出一个适合辅导员学习媒介知识的资源与实践平台,并通过合作培养的方式将资源与其他高校共享;高校还可以邀请资深媒体人士、计算机网络专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系统讲授媒介素养的专业知识;另外,可以考虑和当地的媒体合作共建、定期交流,让辅导员能直接接触到媒体鲜活而又具体的媒介运作,培养对媒介更为深刻的认知;最后,高校可根据实际工作编制一套案例集,在对辅导员进行以上媒介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模拟”,使其在模拟情境中演练各种处理办法,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战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高校舆论安全的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8-152.

[2]许继亮,刘素贞,葛红芳,乔檀.全媒介时代下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3):136-137.

[3] 文鸿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J].高校辅导员,2014,(2):34-37.

(编辑:秦俊嫄)

作者:卫茹静 陈岑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3:

浅谈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向以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著称,为鼓励和引导学生创业,独立学院在国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培养还普遍不够重视。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国贸专业本科生创业教育为例,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对媒介素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概括,为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国贸专业 创业教育 媒介素养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以创业促就业。在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指导下,全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素养的培养工作,纷纷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有些高校还专门开办了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支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高等学校中对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视的一个专业,目前主要是通过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实验需要建设一批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和购买相对应的模拟实习软件,并聘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独立院校来说,资金来源有限往往导致教学设备不足,现有设备老旧,师资力量薄弱。而国贸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需对应的企业应是大型外贸公司,甚至跨国公司,即使不考虑学校所在地区与这些企业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往往不愿接收前来实习的在校学生,而一些小型的外贸公司由于实力有限也很少招聘实习大学生。综上,与一些公办高校甚至名牌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会相对薄弱一些,但独立学院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社会融入度整体好于公办大学。因此,从国贸专业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来讲,独立学院正可以扬长避短。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本科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指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和过程的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是指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和活动的教育,包含进行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等的教育,狭义上则主要指形成和培养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和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加大对学生创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很些高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毕业生创业教育,但学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创业道路的人数却很少,据统计尚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创业成功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当然,这与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社会经验、抗压能力等素质密切相关,但也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甚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继续加大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学校层次、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学生专业特点甚至学生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选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切实加大创业教育的实用性。

目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创业教育相对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除了在课堂上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外争取多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之外,在校教育只有零散的一些創业讲座、心理辅导等。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支持,以及高校领导层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继续努力和积极配合。

(二)创业园

通过接受学校提供的经过科学设计的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国贸专业的学生大多可以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但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还需要一系列外部支持。由于创业者是刚刚完成学业(应届毕业生),有些甚至还没有完成学业(在校大学生),他们对创业缺乏完善的准备,因而急需外部创业政策的指导,高校创业园(或称孵化园)便应运而生。高校创业园的使命主要是为有创业想法、准备创业、或已经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指导、创业所需硬件和软件支持,并提供最新、最权威和最全面的创业咨讯信息。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综合分析,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并对其进行扶持和引导,使项目运营规范化,努力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弱化学生创业风险。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媒介素养概说

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在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率先提出了“媒介素养”一词,20世纪下半叶,欧美、大洋洲等地区逐渐兴起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科目,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正确使用现代传播媒介。目前,西方很多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之中。中国大陆地区对媒介素养的研究起步明显晚于国外和港台。由于理论研究的先天不足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障碍,中国媒介索养教育发展极为缓慢。直到九十年代后,“媒介素养”概念才真正进入大陆,被广大新闻学者关注。

与理论研究相比,我国的媒体素养教育实践更为缺乏。现有的各级学校青少年教育课程中几乎没有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即便是高校开设的新闻专业课程,往往也只是着眼于新闻业务与技能的培训。对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国家缺乏相应支持政策,各级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措施,现有教育经费缺少基本的投入。随着信息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逐渐成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地。2004年,上海交大和山东师大在中国大陆高校率先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但目前为止,中国大陆仍然没有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必修课范畴。在独立学院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也是少之又少。

(二)媒介素养教育之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处在来自各种媒介的大量信息的重重包围之中,现代人与大众传媒如同鱼与水的关系。媒介素养已经像是前些年提出的21世纪必备的英语、开车等技能一样,成为人们开展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种素养。作为高等人才和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来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无法做到对每天接触的海量信息进行全盘接收和关注。媒介素养教育教会受众对信息进行筛选,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真正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价值的信息上,而不是放在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事情上。对于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即大学生群体来说,重中之重仍然是顺利完成学业,在学习之外的有限时间里,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要尽量省时高效地去搜集和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日积月累完成一些创业必备信息和知识的积累,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媒介素養教育着重培养受众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创新能力恰恰又是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具备批判思维的学生懂得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因地、因时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第三,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有些媒体出于对利益的追逐,会不同程度地歪曲事实。同时,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和迅速普及,自媒体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没有了“把关人”的信息发布和核裂变式扩散传播使得受众对所处环境和当前形势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大学生对于搜集来的有用信息具有更高的选择和批判的能力,可以在创业的道路上保持警惕,少走弯路。

(三)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国贸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在享受西方先进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加剧的文化渗透。在这种形式下,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传媒影响和争夺的主要目标受众群。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媒介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和输出功能,已经上升为世界各国“软实力”和意识形态角逐的一种强势力量。有些西方国家通过媒体使用各种手段持续传播、推销跨国界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其文化传播的输出目标直接指向中国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极易迷失文化方向。

众所周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极强的涉外性,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便对西方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发展等状况具有一种向往甚至是崇拜的思想认识。在随后几年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实习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国外的人、事和思想观念,容易产生一种对发达国家的一切都盲目认可、盲目追随的错误观念,从而丧失爱国热情,缺少学业有成建设祖国的思想动力。如何使国贸专业的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保持高度警惕,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运营方式和文化的同时,做到扎实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将业务技能与思想文化差别区分开来并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理想信念,用从发达国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是值媒介素养教育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

(四)独立学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因为缺少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要在国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中增加应有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开设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需要面临比公办院校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困难。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此外,因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同,独立学院学生的整理素质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课堂教学的启发下自行搜集信息进行课后自学的能力较差,需要学校和相关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和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媒介素养,为学生创业或就业做好相关准备。努力缩小与公办院校的差距,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适应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进程的现代公民。

作者:王睿 陈炳新

上一篇:公积金管理会市长发言稿下一篇:关于消费推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