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比较服装结构教学中传统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差别,分析了二者在教学目的、学时安排、角色比较等方面的区别,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教学中存在诸多优点的观点,同时也对任务式教学需做到的教学准备和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提出了观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机械结构教学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械结构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基于任务驱动《典型机械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实践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采取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目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对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改革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项目编号:NJSY12297。

1.引言

高职专业总有一门或几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直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素养,教学效果的好坏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机械设计基础》在机电类专业中就是这样的课程,它讲授广博的机械基本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

能够解决实际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具备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是高职学生有别于本科生培养的重点。因此,重视常用零件、机构等知识的学习,加强培养结构等拆装的动手能力,应当成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培养的明确目标。

(2)教学内容实用性差

《机械设计基础》在多数院校业已形成的庞大课程内容体系里,往往教材内容不满足“必须与够用”的原则,常常是重理论分析,轻实践应用,恰恰应当加强的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相关内容少之又少,更缺少实例;一些教材则是以本科同类教材为基础,进行压缩、删繁就简拼凑而成,造成内容多而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3)教学方法不灵活

教学内容多而时数有限的矛盾,导致教师不得不“满堂灌”。在缺乏感性认识这一前提下,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不能及时消化;学生在被动中,无法独立思考问题,达不到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教学手段简单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机构、设备、零部件一般就是多数高职学生对机械所能了解的全部,基本没有工程观念,难以将理论知识点和工程实际相结合。而课程涉及的机构、零件、图表及设计计算非常多,简单的板书教学,就是再配有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学生也很难了解现实的工程实践,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课程内容改革本文提出的思路是,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三门课程融合到一起,并将课程改名为:《典型机械结构的分析与设计》。重点是按照真实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突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在模拟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的目标。

由于该课程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课改思路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打破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学科体系,将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在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在教学内容上,以“必须、够用”为度,使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体验,使抽象的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使学生增强学习机械专业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训练;在教学手段上,根据任务需要设计学习领域,内容编排的亮点和创新就是在实际结构的观察、拆解的同时融入知识内容的讲授,将教学安排在机械零件实训室中进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考核方法,探索“以任务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4.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

(1)课程目标的定位

机械类高职专业岗位多为机械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运行、维护和保养等方面,认识机械零部件及各种运动机构是基础,加强机械分析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结构及特性调配组装是目标。

(2)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文提出,课程的设计应以真实机器为载体,从整机的认识、分析和构造情境入手,构成了一个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又分解为一个个的“工作”,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展开课程,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边学边练,能激发他们潜藏的学习兴趣,即所谓的任务为驱动。

(3)课程结构的构建

选取恰当的典型机械构建工作任务,先进行机械的拆装,再对各机构进行分解和分析。既可以从执行机构开始推演,逐个分析配套机构,也可以从原动机开始,层层推进,最后进行整合,这样两条路径都可以将相关的机构联系起来,实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的系统性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机器的特点、区别等核心问题会得到学生关注,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理解和掌握。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1)布置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对任务进行适当的指点和提示,让学生初步掌握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简单演示,学生跟学。教师的简单演示,加适当指导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发现学生由于必要的知识准备不足而难以完成任务,应当尽快转入下一阶段。

(3)提出问题。基本能够模仿完成任务的学生,将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提出问题;其它问题就必需是针对解决。

(4)引导解决。引导学生通过有针对性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取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以适当的讲解使之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于工作任务。

(5)回归任务。引导解决就是让学生把知识点与任务联系起来,去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得到指导动手参与,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具备一定技能。

4.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

选择工作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将 “减速器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这一工作任务,分成5个学习领域、26个学习情景、96个学习项目,安排一到两周完成减速器及其他典型机械结构的设计、拆装等综合实训。以一个具体的任务,用五个领域按认知要求把内容串联起来,力求达到综合能力训练的目的。

课程内容编排则本着选取理论知识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对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以“减速器输出轴的设计”为例,首先安排轴系拆装实训,指导学生认识阶梯轴、联轴器、轴承、套筒、挡圈、键等轴的结构、零部件以及定位和固定方式,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教学中从学生观察带式输送机中轴实物入手,讲授轴的分类和设计,通过动手拆装学习联轴器、轴承和连接等基本知识,运用已学到的有关力学知识,分析、计算三种轴的内力和应力,基本掌握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进行轴结构和强度计算,完成轴的设计。就是要从实践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的运用指导实践,实现教学过程具体化、实物化、实境化,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

这样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是根据工作任务设计的,学生在工作中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自主克服、处理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小组的讨论与合作,让学生锻炼了沟通与协作的能力;项目教学也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5.结束语

营造一个探索、实践、动手、分享的课堂,把某些相对枯燥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到一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艰辛与乐趣,不仅能促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合作,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充满挑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任务驱动教学法使课堂有活力和效率;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燕晓红,党华,龙育才.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

[3]赵春江,关玉琴,燕晓红.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

[4]孙燕华.“机械制造基础平台”课程群项目化整体改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

张如盛,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水资源”、“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及实践性教学

作者:张如盛 燕晓红

机械结构教学分析论文 篇2:

服装结构教学中传统型与任务型教学模式之比较和分析

摘 要 通过比较服装结构教学中传统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差别,分析了二者在教学目的、学时安排、角色比较等方面的区别,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教学中存在诸多优点的观点,同时也对任务式教学需做到的教学准备和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 传统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 服装结构教学 教学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高等院校服装专业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共赢目的是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教师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要问题。

1 服装结构教学中现行问题研究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知识系列性较强,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外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实务中,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视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而在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項重要内容。

2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法[1]

结合教学的实践总结,笔者认为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其一,进行项目式教学。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其二,开展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可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其三,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有强化制图训练体系的约束,以达到制图本领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在实践中强化制图本领,也是提高制图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其四,适时地导入立体构成环节。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尝试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结合上面分析不难看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要改革可以从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变,因此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应是服装结构教学改革的好方法。

传统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讲授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收,因而教学效果欠佳,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为达到服装专业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性实践应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设定任务而进行的教学。[2]这兴起于 20 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起初应用于世界语言教育界,现在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所采用,服装结构设计本身是一门理论内容较充实的专业课程,如果能在服装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式教学,势必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对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尝试在课程中开展任务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并进行归纳总结,为服装结构的教学改革提供交流。

4 传统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区别分析

4.1 教学目的比较分析

传统型教学方式的教学目的一般比较直接,即通常是促进学习的目的,即通过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某结构图的制板,而任务式教学的目的一般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二是任务本身所牵涉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如在裙装基本结构的学习后,给学生设定任务“分割加褶裥综合裙”结构设计及假缝制作。那么学生在了解、掌握和巩固了裙装结构中分割变化和褶裥变化的基本结构变化方法后,进一步地设计、运用和创新,这其中所包含的教学目的不仅有裙装结构变化基本知识点的学习,还包括了知识点的拓宽和不可预期的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也就是说,传统型教学的目的是封闭的,而任务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开放的。

4.2 学时安排比较分析

传统型教学的学时分配与任务型教学的学时分配略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教学的学时由两部分组成:基本知识点、经典款式制板方法的学习。任务式教学的学时由三部分组成:基本知识点、常用经典款式制板方法的学习、指定任务的款式设计及结构制板实践。在总体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变化不大的款式制板方法课堂传授学习,增加了指定任务的结构制板实践过程,虽然课程的难度增大了,但在实践中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自由性和趣味性,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宽。

4.3 角色对比分析

传统模式下教学的角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被动的个体,而在任务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及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并不十分明确,即教师可以是任务的指导者或监控者,但也可能是任务的共同参与者,共同促进任务顺利有效地进行。

4.4 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1)基本知识的掌握上,传统式教学方法基本结构掌握的比较全面,但记忆不够深刻。任务式教学方法下对重要知识点掌握更为牢固,并且通过实践操作,记忆深刻。

(2)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只有对制图的感官印象和制图的模拟操作,没有动手制作的实践经验,而任务式教学更增加了动手制作环节,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对服装专业学生非常有益。

(3)传统的教学方法属封闭性思维,学生仅局限于学会的目的下,思维受到局限;而任务式教学中学生处在开放性思维中,创新性的想法和表现欲的目的趋使,学生更易实现较高的创作效果。

(4)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的内容固定,因而所掌握的知识受到局限;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学习也是开放的,学生还可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专业学习兴趣。

5 任务型教学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优点与难度分析

5.1 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分析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型教学模式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任务型活动的内容覆盖面扩大,增大了信息量,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在进行任务式的活动中可增强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多方面发展;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参与,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知识需求,区别辅导,利于专长开发;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其独立应对困难并合理解决。

5.2 任务式教学的难度分析

任务式教学是教学的良方也是教育的挑战,因而也不是百试百灵的秘方,要真正发挥出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就要做好教学的基础准备:任务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是开放的,教师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本领,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应具有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心理,遇到问题拥有积极面对、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干劲。任务式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督导作用也尤为关键,为了避免任务环节流于一般,需要教师的高度责任心。任务式教学中教师对环节的把控也很重要,如在任务式教学的成果检验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交流环节,使学生一则能认识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再出差错;二则更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育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用心教学,才可结出教育之果。

6 任务式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6.1 教学任务设计合情合理原则

教师对任务内容设计应做到合情合理。这一原则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适合于教学的课堂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过程的设计避免过于复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易于执行,对于复杂任务的履行过程或操作模式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其次,任务的安排要具有实用性,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应本着服务教学的原则,不要为了设计任务而设定任务,任务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衔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教师在任务教学的执行过程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6.2 教学任务内容丰富多彩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任务中,进而达到“做中学”、“玩中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任务内容选择上应尽量保持任务安排的丰富多彩,使任务完成过程既有趣味,又能诱发创作激情,同时要减少机械、反复、繁琐环节,避免浪费时间,失去任务预期效果。

6.3 涉及知识承上启下原则

任务式教学应该是对已经学过知识内容的实践检验和对将学及自学内容的探索展望,因此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除顺利完成本知识点教学外应具有拓宽知识面,引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即教与学的过程应始于此,并不止于此,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白了所学知识点的操作过程,同时还要引发对未来将要获得知识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持续性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探索,以便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做好铺垫。任务式教学的理想效果应使学生在完成当下任务的同时,走上寻找开启未来知识宝库钥匙的探求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科教导刊,2015(3).

[2] 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女装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4] 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男裝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作者:刘晓东 白小刚

机械结构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小学高年级写字训练中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研究

[摘要]写字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高年级学段,对学生进行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是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书写时在字形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字训练;字形空间结构教学

一、研究背景

写字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技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写字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低中年级侧重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高年级是小学生使用钢笔独立书写相对成熟阶段,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正,还要对基本笔画、偏旁部首进行恰当组合,力求匀称美观。高年级,对学生进行空间结构教学是写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字形歪斜,不端正,结构拘谨或松散,部件搭配不协调,不合理,造成书写质量不高,作业卷面凌乱,影响学生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

通过本课题研究,借助田字格定位观察主笔形态、笔画之间的位置参照、优错例对比、写字口诀、儿歌等教学手段,探索出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字形空间结构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评价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和水平。

二、概念界定

字形空间结构是指汉字的外形、形体、写法,以及汉字部件的位置关系,单字、成行、篇章空间留白特点。

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是指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范字空间结构的方法和技巧,在书写的过程中把握汉字部件的位置关系,单字、成行、篇章空间留白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写字质量和水平的教学活动。

三、研究的内容

(一)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字形空间结构的指导方法,强化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意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结合高年级学生字形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积极阅读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相关目标及要求,查询与高年级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相关联的理论、实践经验等。丰富对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的认识,提高研究理论水平。

汉字写的合理美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笔画要劲挺好看,二是这些笔画需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就是常说的“笔法”和“结构”。这两大要素,不但在写出来的字中共存共现,而且还能相互影响,给字带来各种姿态和神采,甚至产生“生命力”和“活力”。关于结构和笔法,掌握“结构”才是写好字的关键。优美的笔画,只有放在合理的位置上才能产生“锦上添花”的效用;假如结构先已失常,那么即使请出王羲之或颜真卿来挥毫运笔,这字恐怕也无法组合成漂亮的造型。

如何让结构教学在写字课堂中生根?

1.在观察中渗透结构意识。

在写字教学中,借助视频、图片或者口诀儿歌渗透结构意识。在进行独体字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平衡木冠军陈琳琳在奥运会赛场上表演的视频,陈琳琳精彩的表演博得会场及学生的阵阵掌声。教师相机提问:“同学们,在这么窄的平衡木上,陈琳琳为什么站得这么平稳?”学生交流,是因为她的重心稳定。“重心稳定”一语道破了独体字教学的关键之一。

在教学“水”字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水”字的外形像什么?学生说“像三角形”“像宝塔”,在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师生一起编出写字口诀:“左低右高成宝塔,竖钩挺拔占中央,左离右依撇捺放,勾画最低站稳当。”主笔“竖钩”最挺拔,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的口诀,直击重点把握了独体字教学的又一要点。

2.在练习中巩固结构意识。

习字册中提供的练习类型有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提示学生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要看清笔画的位置和形态,描红不露红,不出红,仿影充影不出阴影,在临写时注意起笔定位是关键,起笔的位置决定了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高低是否合适,关系到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均匀布白。

书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天覆型与地载型的结构区别;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与高低关系;书写独体字,注意重心稳定,突出主笔;遇到相同笔画多次罗列,注意间距均等,长短形态有变化等。在长期的练习中巩固学生书写时的结构意识。

3.在评价中强化结构意识。

在评价环节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首先教师要注意评价的连续性。当学生的书写在结构上出现了问题,教师要相机即时指出,尤其是在班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纠正练习之后,再次评价结构书写有问题的同学,关注出现的问题有没有得到纠正。

其次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要引导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紧扣结构要领,对学生来说是结构要领的重温与强化,为学生再次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供学习的标准。

(二)立足和扎根于课堂,通过研究字形空间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字形空间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书写姿势不正确。

学生的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握姿。进入高年级阶段,仍有一部分学生坐姿不正确,主要表现为趴着写作业。这部分学生多戴着近视眼镜,脊柱弯曲,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还有部分同学坐姿握姿均不正确,坐的时候身体趴在桌子上,作业本自然不能放在课桌中间,本子放偏了,头也就歪向一邊,握笔的时候,大拇指与食指和中指不是均衡的分布在笔杆周围,而是拇指压在食指上,还有的学生手腕向内钩住手掌,用手掌死死攥住钢笔,这种错误的握笔姿势严重影响书写时手指的发力,这部分学生在影响身体发育的同时,书写笔画僵硬、不到位,字形空间结构拘谨、错位、不合理,书写水平普遍较低。

(2)书写习惯不良好。

小学阶段习惯养成非常重要,一部分同学书写习惯差,甚至困扰着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发展。

徐某同学的作业交上来,看上去就像“鬼画符”。课堂上,他在做作业时眼睛看着书本上的内容,手中的笔在作业本上就写起来了,目光停留在书本上,笔在本子上凭空写起,写出来的字根本不在格子内,也许自己写的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书写,连正确都不能保证,谈何质量?还有部分学生的作业上面,圈画修改符号太多太随意,钢笔水的印记随处可见,这部分学生作业态度不端正,不注重个人卫生,在灌钢笔水时,手上衣服上蘸的都是,不能爱护好钢笔和簿本,缺乏良好的用笔习惯。

(3)基本笔画不到位。

基本笔画不到位的学生大多数不会正确利用田字格练习写字,这部分学生多数把字写得很小,写出来的字在田字格中只占到一半的位置,不知道用田字格中的十字线定位,把字写居中,写端正。笔画的书写没有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笔画浮光掠影,没有轻重变化。比较典型的是横画太过平直没有倾斜角度或倾斜角度太大,竖画不够挺拔,撇捺缺乏力度变化,折画“耸肩”或者“塌肩”。基本笔画不到位,好比盖高楼大厦的砖瓦不合格,建筑材料不好,怎样设计也盖不出漂亮的房子,严重影响字形空间结构的美观。

(4)结构规律不了解。

进入高年级,部分学生不了解汉字的结字规律。学生书写独体字时,没有突出主笔的意识。相同笔画在一个字中多次出现,不知道有主次长短的变化。在写左右结构的字时,不知道左部收时右部放,或右部收时左部放,不能收放有度、避让穿插,造成笔画的冲突和不必要的粘连。在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上部松散,下部紧凑,不能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结构问题很多,总的来说是不能做到把字的结构写得均匀、端正、美观。

2.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1)掌握正确姿势,强化习惯养成教育。

要想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姿势,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姿势要领。坐姿要做到身体坐端正,腰背挺直,两肩平齐,胸部距离桌子一拳,两臂张开,两脚与肩同宽。握笔做到指实掌虚,运笔灵活。另一方面,教师要持之以恒的督促、指正学生,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习惯。对于书写习惯不好的学生,关键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字如其人”,教师通过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提笔即是练字时”,用高标准,严要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强化基本笔画训练。

硬笔基本笔画的写法可以借鉴毛笔字基本笔画的特点,这样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正确示范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形态,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握基本笔画的写法,当学生书写汉字时,能得心应手地拿来。注意起笔定位,合理的组织分配笔画部件的位置和形态,从而把握字形空间结构,有效提高汉字书写质量。

(3)在观察练习中,注重汉字结构规律的总结与渗透。

中国的汉字数量虽多,一字一形,但结构规律很明显。只要在练习中善于观察总结,把握了这些规律和原则,把字写端正美观还是不难的。例如在写独体字时,要突出主笔,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避让穿插,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紧下松”,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围而不堵……

(三)突出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的重要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梳理,探索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模式。

通过深入研究本课题,笔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高年级学生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的有效模式。

第一步:观察提炼,发现结构规律。

高年级学生的观察力相对来说不够系统,不容易发现事物的特征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在写字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重点观察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等,通过观察、比较,准确认知字形。在其间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静默观察每一笔是否到位,结构是否合理。总之,观察越仔细,范字在脑海中的印象就越深,“眼”中字会变成“心”中字。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字的各个部分的比例。通过游戏、动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汉字的间架结构怎样搭配合理。

例如,在教学左右结构的字时,可以借助高低宽窄不同的条形框来感受左右结构部件的位置关系;利用镜头放大展示范字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突出起笔定位以及主笔的重要性。在指导并排结构的字时,借助动画,展示单字作部首时,个别笔画因避让的需要而做出的变化。如“林”字的左部“木”,最后一笔捺画要变成点画,让学生在直观、有序、形象的观察中,发现左右结构的字遵循避让穿插的规律。

第二步:示范练习,体验结构规律。

帮助学生掌握字形结构有一个从简到繁,从独体字、基本字、再到合体字、筆画复杂的字的过程。学生写字的过程,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记忆字的形象的过程,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从基本笔画人手,再掌握偏旁部首,间架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字形结构的能力。

示范可分三步指导:首先指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在发现结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再按笔顺在田字格里范写,边示范边对照结构规律的体现是否正确;其次,让一名学生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最后,再次出示范字,一些重要的笔画用彩笔标出,使学生把字形结构牢固记忆在脑海里。

练写是学生写好汉字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对范字的模仿,增强学生写好汉字的信心,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写时要注意:一是认真“仿”,看清每一笔画和所在的位置。二是仔细“比”,“仿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看清结构安排是否正确,笔画是否到位。三是用心“改”,如果认为写得不好,找出存在缺点,改正过来,直到满意为止。

第三步:评价拓展,运用结构规律。

评价写字的效果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开自评,互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利用多媒体,边展示边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为同学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评字,学生对字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有了深刻的感知,强化了记忆,提高了识字的准确性,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写好字的自觉性,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开发了智力,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陶冶了情趣。

高年级写字训练中践行“观察提炼——示范练习——评价拓展”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教师思路清晰,学生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写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研究的成效

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对写字个案和集体指导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在写字教学中通过运用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践行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写字教学的课堂效率。并较好地运用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手段促进写字教学效果。

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领会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写字教学中,重视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使他们的思维更有灵活性,学生对汉字的感受、领悟已融入自己的感情、修养,具有再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字形空间结构教学中,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领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手和心灵去体验美,表现美,感受对美的追求与创造过程。

写字教学继承了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道德品质,意志品格,不仅体现课程的价值,同时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五、结论与思考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大力推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小学写字课程建设意义重大,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迫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理念到实践做积极的探索。字形空间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不是单纯的、机械的技术训练,而是通过有效的字形空间结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感悟汉字的美,并逐渐养成一丝不苟、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在高年级开展字形空间结构教学研究,有利于系统梳理和完善较为零散的写字教学经验与成果,有利于探索比较系统的写字教育的操作理论。

作者:陈静

上一篇:模糊词语释义分析论文下一篇:路桥机械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