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精选5篇)
1.英语单词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
一、课型结构:
经过多次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英语单词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具体结构如下:语音感知—引导观察—趣味操练—渗透学法—强化运用—书写提高
二、教学策略:
(一)语音感知
让学生仔细听单词的读音,教师可放录音给他们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地感受某个单词的读音。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因此,听得准确才能说的正确,这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保证。
(二)引导观察
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状。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单词教学,其要求更是以认读为主。常用方法是: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象sun,moon,star等单词,还有看图说词,整体认读,即把图片和单词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读等教学方法。总之,要使学生能正确认读大量单词而不混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此,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趣味操练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心和兴趣也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单词的认读形式应该多样化,以认读为主,注重兴趣为教学策略,此外还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这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设计以下读单词的方法,做做玩玩认单词:
1.看口形猜词:教师先示范说词,学生先齐答、再比赛答。作为奖励,谁答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出题的机会。2.按升降调读或强中弱读。
3.一口气读三遍至五遍:能一口气把单词读三遍,可得到一颗星,一口气能读五遍,给予更大的奖励,可得到两颗星。
4.双接龙读或多接龙读:在呈现完新授单词后,一个读完可以找另外一个读,然后这两个再找两个学生读,很快整班学生就以几倍的速度很快读完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维持好课堂秩序,我还规定了学生每次叫其他学生只能走两步,而且给学生限定了时间,10秒钟读完,或30秒读完等等。
5.找卡片读:给出卡片,藏到一个学生的位洞里,一个学生猜,其他同学用声音大小提示读。
6.老师说中文,学生说英文,然后交换再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速度逐渐加快,在这种你来我往的师生互动的竞赛说词中,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高涨的学习气氛。
7.比赛读:在复习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设计看单词比赛读的环节。教师任意出示给出图或词,看谁反应快,读的快,先说出的给予奖励。
8.编歌谣读词:例如,在学习了表示食物的单词后,可以教学生说:Rice, rice, I like rice.Milk, milk, I like milk.在学习完动作的单词后,可以教学生说:A dog can run.I can run.Can you run? Yes, I can.A fish can swim.I can swim.Can you swim? Yes, I can.在示范后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单词改编歌曲或歌谣,读歌词。
(四)渗透学法
比较法 教师在课堂中应做方法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寻找单词共同点的好习惯,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新单词的记忆速度。
1.词尾相同,区分词首不同:(1)mother father brother;
(2)Monday, Tuesday, Wednesday等表星期的词;(3)rainy windy sunny;2.词首相同,区分词尾不同:(1)watch, water;(2)girl, gift;(3)shop, shoes.3.首尾相同, 区分中间不同:(1)hat hot hurt;(2)slow show;(3)shirt short.4.中间相同:after often 通过学法的渗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也能总结出许多单词了,如pen, pencil,pencil sharpener可通过对比来完成学习任务,他们记单词的信心和兴趣得到了很大增强。
猜词法 在新授单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单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元音字母较少的单词,可以使用猜词比赛的方法。
1.猜测辅音字母:
当学习week时,教师只写出ee,当听到fix时,教师只写出i,让学生猜测少了什么,应该在什么位置,由于大部分辅音字母只有一种发音,学生通过听音很容易猜出了单词的拼写。
2.猜测双写的字母:
在学shopping时,先写出o让学生猜测其他字母,接着再猜双写的字母。事实证明,给予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奖励,可以促进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知者”。
联想归纳法
1.成串记忆,巧记单词,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食物的时候,由“food”这一词汇联想到“meat、fruit、vegetable”三词;由meat我们可以想到“beef、chicken、hamburger”等;通过词汇之间的联想,学生就能较为完整地学习到一类词汇。
2.围绕一个积极单词展开联想记忆,巧记固定搭配的词组和常用短语
例如,有关go的词组:go to school, go to the park, go to the bank, go to the supermarket等等。
(五)强化运用
将单词与句型融入故事中。故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它通过在故事中有意识地重复语言点,使得学生学过的东西得以巩固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故事过程中复述单词与句型,带出单词与句型,或通过提问题重现故事中的单词与句型,使对单词的初步感知上升到另一个台阶。然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改编一些小故事,也可以是描述身边的事或物品,更可以是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自己的英语小漫画等等。
(六)书写提高 听写单词也是反复的过程,再一次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每天听写时带着昨天的单词一起听,隔一段时间进行再听写,迫使学生去看书、去读记,让学生在反复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另外结合年级特点,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单词,中年级可适当抄写课本上带有该生词的句子,高年级可以鼓励孩子大胆造句甚至写作文。
2.英语单词课文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都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作为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单词课文课是自主互助高效课堂的第一课时,对于小学生来讲,单词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学习英语又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所以我们在第一课时要学生掌握单词,同时对课文要有大体的了解,也是对所学单词的巩固和练习。相信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合作探究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课型结构:
经过多次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英语单词课文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具体结构如下:热身活动、激情导入—教师引导、初学单词—小组合作、强化巩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展示、感情朗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策略:
(一)热身活动、激情导入 本步骤在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这样也可以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同时,各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如,表演已学过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曲、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找小老师来提问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树立起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教师引导、初学单词
本步骤是教师通过free talk、游戏等形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初步学习新单词。教师的引导可以是针对单词内容的,也可以是针对课文有关知识的,在承上启下的基础上引入新单词。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到单词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单词录音、老师领读、小老师领读等方法,学生对单词有了初步认知,并能达到认读的程度,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强化巩固
本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课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解决小组合作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该步骤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学习新单词练习新单词。在这个过程中,小组长领读,我读英语、你读汉语,我读你拼,小组长带领大家做游戏等方法,能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动作用,学习巩固新知,并且运用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让学生用单词造句便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造句过程中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发展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大有好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步骤主要是在学生掌握单词和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所学生词放到文章中在录音与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妙用,了解异国文化和环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小组内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等阅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小组展示、感情朗读
本步骤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对所学语言做到听说读写译五项全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老师与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探讨出了多种展示的方法,如,小组展示朗读课文,表演小话剧,分角色朗读。老师们鼓励孩子大胆使用适合自己小组的展示方式,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课堂小结、拓展运用
本步骤主要是对本堂课进行总结,运用评价表对各组进行合理评价。而拓展所学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与实际环境相联系,营造出合适的语言环境,以便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
3.英语技能强化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英语技能强化课是英语自主互助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单词课文课之后的巩固课型。在学生学完单词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本课将对课文进行精细解读,并能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拓展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技能。
一、课型结构:
经过多次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英语技能强化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具体结构如下:温故知新、复习单词--技能强化、练习句子---精读课文、理解表演--拓展延伸、提升深化
二、教学策略:
(一)温故知新、复习单词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听写单词,温故而知新。主要由老师或小老师带领,以单词朗读或单词听写或英汉互译的方式进行检查,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然后各组交换检查、订正,组长要根据各组员听写的情况给他们奖励。
(二)技能强化、练习句子
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步骤如下: 1.出示任务: Task:Look at the pictures on Page___.Ask and answer in your groups.You can make more sentences with the drill.小组合作,利用课后题3进行问答练习,并用这个句型造句。
2.小组展示:
小组可以采用两人问答方式展示课后句型练习题,然后展示自己小组内用该句式造的句子。活动的句式是课文中的主要框架,练习好主要句式对掌握对话有很大作用。我们不光让学生会用所给图片进行问答而且能够用这个句式谈论自己的生活。
(三)精读课文、理解表演
本环节重点是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就课文进行表演。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一步的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课上,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巩固时学会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交流和合作。高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中年级除了回答老师给出的问题外,还可以尝试着自己提出问题;低年级回答问题。
2.表演课文。表演课文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消化后的运用。低年级表演课文原文;中年级表演课文,加上动作和自编台词;高年级进行故事续演或概括复述课文。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四)拓展延伸、提升深化
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本课重点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设计与本课重点句型相关的情景,通过让学生自主准备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中低年级可以进行句子替换,调查表格的活动;高年级可以给出相似情景做对话创编。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总结,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促进共同进步。
4.英语阅读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借助图片,录象或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信息,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欣赏和评价课文,渗透东西方文化等。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课型结构:
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细化研究,探索出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如下:热身导入—课文阅读—拓展提升
二、教学策略:
(一)热身导入
为了激发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有关话题,如,师生进行口语交际: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o is your friend? 进入学习状态,旨在复习旧知识,训练听力,并且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师也可以通过出示相关实物或者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其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接触新的语言结构,同时也可放松阅读前的紧张心情。通过这些方式建立起了故事或者阅读内容以往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课文阅读
课文阅读阶段是知识的形成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他们认识事物常常肤浅、粗略,或者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事物的本质特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感知也是如此。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检查题,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完后,设置一些如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等,也可以以段落填空,转述对话或分组表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在阅读中阶段,我们共分为以下步骤: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孩子带着老师的问题静静地听课文,通过听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先尝试自学,通过朗读课文,确定已会和不会的内容,并尝试着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同时找出问题的答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原则。学生进行自学,进行思考,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3.合作阅读,找出知识点
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点。如:单词的读音、记忆方法;词组及意思;研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组内提出问题,互相解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生在此环节能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理解课文意思,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语言知识方面:解决单词、词组、重点句型。
4.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用磁带或者光盘领读,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声音洪亮、清楚,模仿语音语调,熟练的朗读,提倡背诵。
(三)拓展提升
将课文中的学过的主要功能、结构运用到不同的话题当中去,通过设置场景、表演对话,写作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各种练习不仅巩固了语言知识,而且也培养了语言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5.英语复习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上好复习课非常重要,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英语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使我们对整个模块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从单词、短语、句子、语法及学习中的疑惑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整理归纳,多重检测等方式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一、课型结构:
经过多次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英语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具体结构如下:课前复习、自主总结—组内复习、互助解疑—专项检测、落实目标—典题引导、提升深化
二、教学策略:
(一)课前复习、自主总结
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总结,整理本模块所学的重点知识,主要从单词、短语、句子、语法及学习中的疑惑几个方面入手制成本课的复习卡。
1.单词复习:复习单词要从音、形、意、用等方面来复习。学生能正确朗读单词,知道其含义,并能在句子中识别。复习时,要做到词不离句,所以在掌握了单词的音、形、意以后,联系用所学单词造句。并写在复习卡上。
2.短语复习:整理本课所学短语在复习卡上,要求知含义,会拼读,并且可以通过造句、补全课文等方法检查短语的运用情况。
3.主要句型:学生能够整理出本课的主要句型,并能仿照主要句型,进行替换或活用练习。如:替换练习,She is going to the park, She is going to the zoo.;活用练习,可以编一组对话,如:
A: Hello,Tom.Tomorrow is the weekend.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B: I am going to tidy up my room.How about you ? A: I am going to make a cake for my mother.(二)组内复习、互助解疑
本环节是在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单词短语在课堂上的进一步复习。本环节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领作用,检查在自主复习过程中遗漏的单词或词组;小组内轮流口头拼读所学单词,词组;小组内共享单词词组的造句,遇到问题由组长带领大家共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流到班上共同解决;句型的替换与活用练习,有小组长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口语交流并解决在交流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在复习进行的差不多时,可以组内互相听写单词、短语、句子等。
(三)专项检测、落实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分几个专项,对单词、短语、句型及其运用等进行检测反馈。统一下发专项检测试卷,在规定时间内有由学生独立完成。
题型如下:
1.补全单词、根据含义写单词、写出单词的不同形式(名词复数,形容词的近义词反义词,动词的各种形式,替换期中一个字母变成另一个单词)
2.词组英汉连线
3.用所学单词、词组的正确形式补全句子或短文。4.连词成句 5.根据问题写答语
(四)典题引导、提升深化
在复习课中,既要有同学们的自主互助学习,更需要精讲精练,复习课不应是原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有难度、有梯度、有挑战性的活动,如编写并表演对话,英语小练笔,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精讲点拨,解决同学们在小组内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6.英语听力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以前我们简单把小学阶段听力课的目标定位成就是把听力材料基本内容听明白了,把题目做对了,养成静听的习惯就可以了。通过几年的教学体验我们认为这太片面,简单化了。那么究竟怎样上好一节听力课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们认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训练应该尽量贯穿每一堂课,让学生的四种基本语言能力同步提高,所以,听力课的目的就应该是以训练听的能力为主,同时又要兼顾其他能力的同步培养。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认为听力课课堂容量相对较小,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对听力课的设计。因此也就导致了我们虽然上了听力课,但没有充分利用好它,效率不高,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久而久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听力课热情不高了。针对以上问题我针对我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听力课进行了改进,我将听力课按听力内容分为两种课型:一是难度适中内容与教材联系紧密的听力材料我就进行“整理或体味式”听力训练;二是难度高于学生理解能力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材料一般是一些英文歌曲或英文版的试听材料我就进行“辅助式”听力训练。
一、课型结构:
(一)整理、体味式听力训练课型结构
1.整体、清理式的听力训练:对每一篇听力材料(课文或短文),让学生学会自己抓住最简单而直接的信息,把它们罗列并快速地记录下来,这样的活动也能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猜测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扫清听力障碍,比如,猜测听力材料大概会涉及什么内容,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在听力训练之前,老师介绍一下材料的背景知识,特别是针对听力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解释关键词,呈现与听力内容有关的句型,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根据材料的内容设置提示性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听力重点,帮助他们把握住文章的整体内容,弄懂大意,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下面来看一段听力材料的例子― 对《Robin Hood》的语言寻找式“听”。(1)学生自己整理语言知识点,整理关键词或句式
词语:Robin Hood 14th(century);English hero;clever;brave;the rich;the poor;a cartoon of„
动词过去时:was, took, gave„
(2)教师解释关键词和传授听力技巧,设置提示性问题
解释关键词:基本上是即将学习的新词汇,在这里可以略微提及一些,加以解释,给学生继续听下去的信心。如,century: one hundred years;the rich/poor: rich/poor people„
设置提示性问题:针对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问题要由易到难。如,What does the dialogue talk about? Who’s Robin Hood? Where was he from? What did he do? 逐步了解Robin Hood这一历史人物。
两个环节下来,对这篇听力文章的内容也就大致把握住了,同时让学生结合阅读,整篇文章在读中得以巩固,听读结合,加深理解,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2.体味式听力训练:体味要求一个“细”字,解决具体而细节的问题,也就是更深入地听。对文章中的词汇、句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体味式的听,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并形成技能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也能不断促进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在进行“体味式”听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1)对故事性强的听力材料,可以设置针对细节问题的判断听力练习。如,对故事《Wait for another hare》体味式的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设置听后判断练习。
(2)对强调顺序性的听力材料,可以设置排序练习。如,对日记《Tree Planting Day》体味式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植树过程而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教师可以设置听后排序练习,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动词介词短语start for„, put„into„, fill„with„等的理解和记忆。
(3)对突出语句功能性的听力材料,可以设置选择或填空练习。如,对话《My old bedroom》的体味式的听,可以根据对话内容将重点词汇及语音、语法和时态部分抽空,让学生完成听后填空练习。同时,也可以帮助部分听力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语音辨别能力,增加词汇量,加强熟练程度,打好语言基础。
(4)对强调叙述性的听力材料,可以设置问答练习等。如,《My dream》。可以针对文中的具体内容设置听后问答练习,一方面加深学生文段中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学习语言运用规律。
这些针对性的听力练习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词汇、语法和时态等方面的透彻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战胜对听力练习的畏难情绪。
(二)“辅助式”听力训练课型结构
辅助听,指的是利用录像、图片或简笔画等教学资源来进行听力训练的一种巧妙方法。尤其以采用视听结合、简笔画或图片辅助听觉的听力训练方法为主。
1.视听结合。听力训练中难免遇到难度较大的文章,学生在听力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听力训练,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增强学习的兴趣,把握具体的词汇语句信息,提高听力训练的有效性。
2.简笔画或图片辅助听觉。通过简笔画或图片能将文章大意粗略描绘出来,降低听力训练的难度,从中获取有关听力材料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二、教学策略:
在听力训练中,要独立训练学生的精昕和泛听两种能力。学生既要能准确无误地听某些重要的数据、年月、人名、地点及事实,又要兼顾把握文章大意,这就必须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起来交替练习。在测试时,确定一部分采用精听,其余的采用泛听,灵活处理各部分的听力要求,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静听宜细,泛听宜粗
精听前要首先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牛词,最好使用正常语速的材料,一遍又一遍的听,直到听懂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听训练,学生能逐步体会到由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等因素造成口语和书面语发音之间的差别。而泛听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量较大所以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个细节。即使有单词或句子听不懂,也不要停下来,充分运用已听过的材料和各方面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推测,注意捕捉关键词。
(二)增强记忆能力
实践表明速记听力内容效果比“只听不记”好得多,可见培养速记听力材料能力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保证。教师平时可以采取背诵范文、复述故事以及重复句子等形式强化训练。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掌握要点记忆、联想记忆和概略记忆等方法,不断提高记忆质量。
(三)听说写读结合
1.听与说的结合。学生仅依靠录音材料单向提高听力水平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变换式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听力材料的基本内容,或者采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2.听与读的结合。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边听边模仿跟读,主动适应句子的节奏,可以达到尽快融入语境的效果。边听、边读、边思考,做到以听促读,以读促听,既能练习听力,又练习发音。对听力材料进行跟读虽是一个被动模仿、重复的过程,但有利于把握单词的连读、弱读、同化等内容。
3.听与写的结合。听力训练有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填写单词或句子)等类型,要求学生能辩听靠声音传递的信息,同时还要求学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思考加工,迅速准确地记录下来。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能力,尤其是要训练简要记录的技巧,如做到将有关的数据如年月、人名、地名等记录下来。
4.强化语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和词汇量
听力基本功首先应包括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跟读录音,让他们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重读、弱读、意群甚至韵律。另外,听力理解的关键是“搜索记忆”。如果记忆里有关于该信息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已有的知识体系就能与刚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头脑中便能形成概念;反之则不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储藏,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积累知识、善于记忆的好习惯,以备听力理解时随时提取使用。
5.科学设计听力训练,抓住学生的兴趣
听力理解的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地上好每一节听力课。
(1)听力训练持续的时间应坚持“短而勤”的原则。每篇材料都不宜过长,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2)听力训练的方式经常变换听力训练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听力材料与背景音乐相结合,讨论听力材料与听录音相结合,表演听力材料与开展小竞赛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选听力材料,首先应选择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其次,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对话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然后选择接近教材内容的有关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材料。同时可适当拓展题材的范围,尽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材料
(4)听力导入的手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引出相关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听的积极性,集中其注意力
6.培养预测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预测是听力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抓住材料中最能反映某种环境或信息的关键词语,是进行听中预测的重要方法。预测策略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预测和听后预测。听前预测是通过快读选项,对可能的问题(重点预测)和对话或文章的大致内容(通篇预测)进行预测;听中预测是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起始句、标志语、关键词等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同时这里也包含着对听前预测的分析、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后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的一个回顾和推理性弥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地想象、推理和判断,并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所听的内容。
7.加强听力技巧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听前,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捕捉信息,同时预测内容,打有准备之仗;(2)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捕捉主题句、关键词;(3)边听边作笔录,抓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尤其是一些数字、人名、地名;(4)把所听到的材料与相关的语境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分析达到理解的目的;(5)注意力不要放在一个个单词上,而应从以词句为中心转移到以语篇为中心,提高学生在语篇层次上的理解能力。这些方法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7.英语作文课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和语文有许多相似之处,语文教学常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英语也同样是篇章以句子为基础,句子以词汇为基础,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掌握必要的句型,我们就可以写出一点小文章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摸索出一种由词组句,连句成篇的模式来写作文。
一、课型结构:
经过多次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英语单词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具体结构如下:给出话题 —围绕中心词说句子—回顾关键词—挑选素材,写成文章—小组交流,修改作品
二、教学策略:
(一)给出话题
平时,我们的写作内容大多与所学课文有关联。例如学过感恩节我们会让学生写My Favourite Festival, 学过长城我们会写My Favourite Place,学过动物生活习性介绍之后我们会让学生也选一种动物进行介绍。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英语作文的难度,有了课文里提供的部分素材和课文的框架结构做示范,学生会减少畏难心理。
选出的中心词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两个。例如我们六年级学生在做My Favourite Festival时我选了两个节日,一个是中国的Spring Festival,一个是西方的Christmas,通过中西方这两个不同节日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文化留下深刻印象。再如在写一篇动物介绍时我选了课本中的两种动物---蛇与熊猫,并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描述蛇,一组描述熊猫,这种分组立刻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上课的发言此起彼伏。
(二)围绕中心词说句子
写一篇文章难,但是想一个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句子并不难。老师请学生说出与中心词有关的句子,每人说一句。围绕着中心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句子中的关键词,像Christmas这个话题,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句子:Christmas is red and green.It is cold at Christmas.Christmas is in December.People put Christmas trees in their homes.We can see lights in the streets.Christmas is a good shopping time.People give presents and send cards.Santa Claus gives us presents.There is snow everywhere.People sing Christmas songs等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的句子在Christmas周围写上December,Christmas tree,lights,presents,cards,Santa Claus,snow,shopping等词。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实际上是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将思维进行发散,集集体的力量于这一篇文章。高年级的学生在描述时我们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鼓励学生把话题展开,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经常是提前布置话题让学生回去准备,有许多资料学生从电脑上查到,翻译成英语带到课堂上,因此大家从彼此的发言中会获得很多的信息知识。对于表达中遇到的生词错词老师随时做补充指导,对于句子中出现的语法错误也随时纠正一下。
(三)回顾黑板上的关键词
前面的部分一直是学生在搜集素材说,老师在黑板上做简单记录。当学生的头脑风暴做完之后,我们来看黑板上围绕着中心词的这些相关词汇,师生一起根据线索回顾刚才句子。这个过程主要是帮学生对刚才说过的句子加深印象,强调出现的新词和易出错的句子语法,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些清晰正确的印迹,给学生的头脑仓库中输入一些合格的原材料。同时通过读的过程理清思路,为自己确定观点,对句子进行取舍。
(四)挑选素材,写成文章
有了这些句子,只能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盖房子的材料,房子怎么盖还需要选材和搭配。和语文作文大同小异,写事件我们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顺序;写景色可以按一定顺序,可以有一些联想;写人物可以按照外貌、年龄、工作、爱好的顺序写;写动物可以按产地、外貌、生活习性、爱好和能力来写。
学生水平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尽同。对于水平相对弱的学生要求他们基本上能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材料通顺正确地整理下来就可以。对于能力高的同学要给他们留出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写的时候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多增加点课外知识。
(五)小组交流,修改作品
一、选题指导课
1. 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 确定主题
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 一般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话题信息, 开拓学生思维, 既使学生受到相关主题的正强化, 也直击其现有的实际困难或问题, 引起学生反思, 激发学生追根究底、寻求真理的热情、勇气和动力。
比如《家乡的淮扬菜》, 首先组织学生提取并交流生活经验。“淮扬菜是我们淮安的特色菜系, 你都知道些什么呢?”接着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淮扬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别致、风味独特等特点,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最后呈现一则新闻:“淮扬美食香天下”, 但是评选2011年中国餐饮十大影响力城市时淮安却名落孙山;即便是2011年中国特色餐饮50强品牌名单之中也未见淮安餐饮企业的身影。引导学生反思:“这是为什么呢?存在哪些问题呢?如何改进呢?”
(2) 分解主题, 生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情境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发散思维或头脑风暴, 将主题进行分解, 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
比如《家乡的淮扬菜》, 学生的提问有: (1) 淮扬菜有哪些种类? (2) 淮扬菜有什么特色? (3) 怎样烹饪平桥豆腐? (4) 如何开展好淮安美食文化节活动?等等。
(3) 整理问题, 表述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拟定“感兴趣”、“可操作”、“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可以指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通过“小组初选”、“全班复选”两个环节推选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可操作的问题。
研究的课题一般有相对规范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列举范例, 帮助学生将问题转述为课题。
比如《家乡的淮扬菜》, 首先让学生提问题, 再将某组同学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进行示范整理 (如分类、合并、删减、修改等) , 接着按小组分别整理, 讨论、推选出本组同学共同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可操作的1~2个问题。全班同学继续整理, 并将整理后的问题转述为课题。
(4) 选定专题, 编成小组
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研究实施条件及个人意愿、兴趣、性别、能力, 甚至居住区域等因素, 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最适宜研究的课题。
比如研究《家乡的淮扬菜》, 首先, 要研究内容全覆盖。在师生共同确认的几个课题的基础上, 征集班级同学中因为名额限制被淘汰的好问题, 教师再根据专题分布情况酌情补充、推荐。其次, 重新选题, 对个别小组的人数通过重选或协商进行调整。再次, 要选好小组长。主要通过4种方式确定人选, 一是课题的原创者;二是同组推选;三是毛遂自荐;四是教师推荐。
2. 教学策略
选题指导课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理问题, 讨论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可操作的研究课题。其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重视情境创设。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丰富主题背景信息, 开拓学生思维。情境既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消极的, 要能从与学生关联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入手, 激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创设的情境应具有开放性, 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不能“误导”学生。
(2) 凸显学生主体。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真”问题, 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问题, 是基于学生视界的, 力避成人化、社会化倾向, 增强“儿童性”。课题的表述力求范围明确, 内容具体, 不必苛求“规范”。应充分尊重学生选题、选组的决定, 允许个别学生独立选题或另行选择其他的研究专题。
(3) 加强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问题要完整、通顺, 语意明白;学会整理问题, 将问题进行适当归类、合并、删减、修改;学会分析比较并推选问题, 能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陈述自己的见解, 评判问题的研究价值, 估测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行性, 能正确评估自己的研究条件, 选取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坚持以学生自愿结合编组为主, 教师适当调配为辅。
二、方案设计指导课
1. 教学环节
(1) 初步设计, 抓住重点
各组围绕本专题讨论、制定初步方案, 重点讨论、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活动成果的内容及形式等。
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各组的初步设计情况, 教师和同学可提出意见及建议。
(2) 明确要求, 精细安排
提供1份《活动方案》范例,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关于活动方案的“小知识”, 了解一份规范、可行的活动方案要包括的主要结构及基本要素。
分组合作, 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见表一) 。
教师巡视, 并适时提供咨询和指导。
(3) 交流展示, 师生点评
各组通过实物投影等方式分别展示汇报本组的活动设计。
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修改完善, 总结提升
各组讨论、完善《活动方案》。
深化理解《活动方案》的主要结构和基本要素。
2. 教学策略
方案设计指导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活动方案的主要结构和基本要素, 学会制定并论证活动方案, 提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及研究成果水平。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一旦通过就必须依照其执行, 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力量对每份活动方案进行论证、把关。其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明确指导重点。一份活动方案的要素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任务及内容、活动准备、研究方法、活动过程及注意事项和活动预期成果及其展示方式。在分组汇报时,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专题研究活动的任务及内容安排是否正确, 各种保障措施是否到位, 活动预期成果内容及形式是否明晰等。
(2) 注意吸纳意见。小组汇报时, 安排专门人员记录教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对大家的质疑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设计活动方案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必须善于向教师和同学进行求助。整个“师生点评”环节须留有足够的时间。每组的最终方案可在班级公告栏张贴一份, 以便公开内容和完善动态。
(3) 强化保障措施。每份活动方案在具体落实时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技术保障, 可以邀请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作指导, 或者是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家长、社区干群, 以及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或专门人员;二是保安全底线, 学生毕竟尚未成年, 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以及水、电、交通、器械操作等安全隐患缺乏认识, 学校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严守安全底线, 做到“万无一失”;三是有时间保证, 除了有限的学校课堂教学时间, 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闲暇时间, 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时间开展活动。
三、方法指导课
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完成研究任务时必然会遇到方法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就是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问题”而设计的课型。
1. 教学环节
(1) 激疑导入, 明确任务
梳理各组选定的研究方法, 确定本节课重点学习、指导的方法。
比如《家乡的淮扬菜》, 各组方法选用情况汇总表 (见表二) 。
(2) 分组讨论, 初步构想
了解网络查询的基本步骤和网络资料的形式。
基本步骤: (1) 选择并打开搜索网站; (2) 确定并输入关键词搜索; (3) 浏览网页, 有选择地复制、下载; (4) 归类和整理网络资料。
资料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各组结合专题, 讨论、确定网络查询资料的内容、形式, 如下表 (见表三) 。
分组展示, 师生点评。
(3) 分工协作, 网络查询
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协作。
及时保存查询到的各种资料。
教师机显示少数学生的网络查询过程。
(4) 分组展示, 师生点评
分组展示并共享活动成果。学生在自己电脑上操作, 教师机、学生机同时显示该学生查询到的资料。
教师和其他同学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讲感受, 说看法。
(5) 修改完善, 总结提升
吸纳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及建议, 修改完善。
运用网络查询法继续学习各组选定的其他研究方法。
师生总结, 深化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定义、使用功能、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2. 教学策略
对中小学生而言, 方法指导课教学是学生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其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把握方法知识。在起始年级, 可安排一些单一方法的专门教学指导, 如观察法、调查法、采访法等, 适时给学生提供所选定研究方法的使用说明及应用举例。同时, 应将研究方法指导渗透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另外, 编印《综合实践活动备用手册·方法大全》作为辅助, 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像“查字典”一样得到帮助与解答。
(2) 重视实践应用。“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强调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 强调在方法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教师要预设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 并进行跟踪指导, 确保获取预期研究成果。反对生搬硬套, 反对片面强调方法“知识”的学习。
(3) 控制标准尺度。中小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方法学习, 既遵循所学方法的规范性、技术性、专业性要求, 又不必将各种方法学习使用过分严格化、专业化。如资料收集结束时, 不一定写成文献综述, 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个性感受;研究结束时不一定要提交专业报告, 可以写一写随笔文章。
四、成果展评课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 对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达成, 包括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与展示水平、培养评价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教学环节
(1) 谈话导入
简要回顾本主题前期活动情况 (包括学生学习、实践, 教师指导等) 。
提出本课时活动任务:展示研究成果, 并进行活动评价。
(2) 汇报提示
明确各组汇报的顺序、内容、方式。
提示其他同学的参与方式:谈感受, 作点评, 作采访, 提建议或意见等。
提出要求:学会倾听, 学会交流, 学会反思, 学会分享。
(3) 分组汇报
分组汇报展示专题研究成果, 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小抄报、实物等。
比如《家乡的淮扬菜》, 各组运用展板、橱窗展示自己专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如淮扬菜的历史文化研究组印发了图文并茂的系列介绍材料, 播放了该组同学参观“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的视频;淮扬菜的特色研究组列举了几大菜系的对照表, 展示了大量的家乡名菜、特色菜图片及文字介绍;淮扬菜的烹饪制作研究组重点展示了自己拍摄的专业厨师制作淮安茶馓和平桥豆腐的视频, 收集、展示了全班所有同学在家人或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亲自动手学做一道淮扬菜的视频、图片等。
师生适时与汇报小组进行互动。
(4) 总结评价
对各组及组员参与、完成专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并作出适宜的评价。
组织评选“优秀研究小组”和“优秀小研究员”。
(5) 活动延伸
引导学生持续关注部分研究专题的动态发展情况。吸纳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建议, 完善专题研究工作。研究、解决活动过程中现场生成的问题, 确立继续研究的新课题或专题。
2. 教学策略
成果展评课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一段时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中汇报展示, 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其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突出体现“三性”。即成果汇报展示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收集了大量的专题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内容丰富, 涉及了研究主题的各个方面;资料形式多样, 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实物……教师及时了解各组的资料收集情况和汇报展示方式, 提出最优化、最有针对性的展示建议。同时,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对资料的取舍、展示形式的选择和人员分工安排等。
(2) 共享研究成果。成果展评课应让学生全员参与, 全方位展示自己, 并共享各组的专题研究成果, 体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苦与乐。也许, 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稚嫩, 但毕竟是亲历亲为, 就其活动过程本身而言已经具有了“成果”的意义。另外, 成果展评课可以邀请学校领导、家长、社区干群等人员参加, 或进行现场展示, 或将一些研究成果以书面的形式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主等进行反馈, 谋求问题解决或成果共享。
(3) 组织活动评估。一是适时点评。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其他组汇报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进行适时采访、追问或点评, 便于深化理解, 总结反思, 吸取经验和教训。二是集中测评。在学生自我测评的基础上, 由同组成员、指导教师及学生家长乃至特邀专业人士共同完成;测评内容主要包括选题定题、研究任务担当及完成、研究成果水平及全程参与情况等。
我们研究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 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集中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提高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提高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安全性。同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态非常丰富,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类型和学生实际有所选择、整合或变通性地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大威, 杨金珍.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型结构[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12) .
[2]周洪妹.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J].中学课程辅导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 2011 (8) .
[3]方凌雁.“课型”建构:探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呈现形式[J].浙江教育科学, 2010 (1) .
一、观察课 观察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获取丰富、具体的自然知识,达到培养他们观察、分 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目的。小学自然教材中,低年级的《看一看》、《你怎么知道》、《各种各样的叶》、《蜗牛》、《金鱼》、《天气》和中年级的《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太阳 和影子》《、青蛙和蟾蜍》等都属于观察课。复式班的观察课教学,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动:明确观察目的,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教学开始由教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然后出示小黑板说明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并指明观察重点。如上九义教材第四册《蜗牛》一课时,观察方法应 是:①观察蜗牛身体上长着什么?②仔细地看蜗牛各部分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观察重点)③用手摸一摸 蜗牛各部分有什么感觉?④蜗牛怎样爬?⑤蜗牛吃什么?(用菜叶、树叶、食物等分别试一试。)
(二)静: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观察。这一步骤要给学生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和板书的要 求认真地进行观察。
(三)动:1.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地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2.教 师小结。突出重点,系统小结,讲解通过观察应该明确的问题。3.布置作业,提出进一步观察的问题或自学 要求。
(四)静:自动作业,把观察后的结论抄写在作业本或观察记录本上。
二、实验课 实验课是以简单科学实验为主的自然课,它一般是先通过师生的实验,反复再现某种现象,同时进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引起讨论和研究,然后概括结论,最后又用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亲自实验过程中获取知 识。在小学低年级自然教材中《磁铁游戏》、《沉和浮》、《影子》、《镜子》等和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怎样 认识物体--空气》、《热胀冷缩》、《物体的运动》、《人的消化》、《磁铁》等课,都属于实验课型。复式班自然实验课的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动:明确实验目的,讲解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前,教师应详细告诉学生本 堂课要做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尤其要交待清楚是观察某种现象,还是验证某种假设。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二册《沉和浮》一课实验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实验时要把各种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 中,放一个,观察一个,记录一个,不能把一堆东西一下子全放入水中。
(二)静:学生分组实验。
(三)动: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用讨论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教师小结,讲解通过实 验应该明确什么问题,肯定学生实验的成果或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
三、技能训练课 技能训练课是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的一种课型。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属于技能训练课型的有:《种大蒜》、《种花》、《叶画》、《各种各样的种子》、《 制作叶的标本》、《种向日葵》、《养蚕》等课。在小学阶段,技能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在复式班可把低、中年级相近的教学 内容统一组合在一节中采用合--分--合的结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以高带 低的作用。如低年级《叶画》和中年级《制作叶的标本》这两课就可以安排在同一节课,其教学程序可以这样 安排:
(一)合动(4分钟):教师展示做好的叶的标本和叶画,激发学习兴趣并提示中年级学生注意制作标本 的程序。
(二)分(15分钟+15分钟):低年级先“动”后“静”。“动”时教师示范拼叶画的方法和要求,“静”时让学生用采集来的叶拼摆叶画并用胶水贴在纸上。中年级:先“静”后“动”。“静”时学生用压制好的叶按要求制作标本。“动”时教师予以检查和指导。
(三)合动(10分钟):各年级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教师总结,并选出优秀作品 给予鼓励。这类课型还可以和另一个年级的语文或数学课搭配,利用学生有较长实际操作的自动作业时间,去突破另 一个年级的教学重点。
四、科学考察课 考察是人们为着一定的目的,到自然界中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考察课就是以此为主 要教学方法的课型。其基本教学模式是:现场考察--取样分析--共同研究--作出结论。小学自然教材中,《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怎样认识物体--土壤》、《水·土·植物· 人》、《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等课都属于这类课型。这类课型的教学因需到室外考察取样,在复式班较好的做法之一,就是把各年级有关的教学内容统一在一 起进行,也可结合春游、秋游或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上考察课,应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做好考察前准备。使学生明确考察目的,向学生传授考察的方法,提出考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考察,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又要指导 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使他们通过考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学到实地考察的本领。
(三)指导学生整理考察资料。即指导学生把考察中获得的资料按各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各类资料的整理方 法分门别类整理好。
摘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等。通过研究不同课型适用的阅读材料及具体的操作模式,以及不同课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效,给一线教师以借鉴和启发。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基本课型
综述
概念界定:
课型:余映潮老师认为,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
导言:
我校自开办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要求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课外阅读指导课究竟该怎么上,如何根据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当的阅读课型,怎样上更有实效,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成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就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进行综述,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实践工作做理论的探索和指引。
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在如火如荼,推广课外阅读已成为当今小语界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阅读推广的点灯人,课外阅读正成为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新的增长点。然而,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而在独立阅读刚刚起步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着门径,如果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不仅收益甚微,而且还往往使学生在观念上产生误会,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粗略的阅读,不需要精研,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这样就终身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本文就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综述如下:
一、基本课型
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组在课外阅读推广方面成果斐然,在多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交流会等。
1、读物推荐课
书籍浩如烟海,不加选择地读一是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读了没有多大的收获,甚至会有坏的影响。要选择好的、有价值的书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因此为孩子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尤为重要。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主要方法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理由。师生可以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2、阅读方法指导课
阅读方法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①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③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阅读欣赏课
好的书不应只停留在为情节所吸引的浅层次阅读上,更重要的是品味、欣赏、揣摩、涵咏。因此课外阅读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阅读欣赏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形式上可分体裁赏析、写作手法赏析、内容和主旨赏析等。流程大体如下:
精心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课外阅读指定篇目。学生调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
自由讨论阶段。讨论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组。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的方针,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学生上台演讲。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
4、阅读汇报课
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可采取如下做法。
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教师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提纲一般包括:阅读的书名、作者或文章的题目、作者;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疑问、困难或建议。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生发开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真知灼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幼稚可笑,教师也要加以鼓励。学生汇报,教师调控。大致按教师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的程序进行。汇报形式力求多样,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
5、读写迁移课
实施以课外阅读为基点的辐射性读写迁移,在迁移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展现独特的阅读体验,提升习作能力。在习作之前,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选一两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文章,重在表达方法的指导;有时也可以由教者给出文题,学生自选同类课文进行“自学”,强化对此类表达方法的感悟。
6、班级读书会
引导班级的孩子围绕特定主题共读,交流、分享、碰撞阅读收获。班级读书会的操作策略:
①共读:建立话语环境
班级读书会通常采取群体成员(同伴、师生)共同阅读、交流同一本书的方式进行。成员共同阅读慎重择定的符合最大多数成员趣味的书籍,等于是在建设一个该群体的话语新系统,也就为成员间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共有平台。
②话题:寻求对话支点
“主题”的选定
读书会的讨论话题很多时候不止一个,即便唯一的话题,也需要带领者心中具备明确的讨论方向感。一般情况下,带领人应该组织各个成员围绕着商定的话题,在参与成员的无意识中逼近乃至达成预设目标。这个预设目标就是本处所指的“主题”。它不同于一般所讲的思想主题,更多的是作品传递的一种精神追求、感情高地。
需要说明的是,读书会过程中的话题群并非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的单纯讨论交流,与话题推进穿插进行的还应有诵读、默看、表演、想象、描述等多样的活动,有时甚或就是话题展开的重要策略手段。
③分享:提升阅读品质
读书会各成员因为背景、个性等的差异,在共读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时,既会产生相似的体验,也会产生各具个性的反应。相似的体验会引发成员间的共鸣,差异的体悟会给他者带来新的启迪。这种共鸣与启迪的获得就是分享。分享的获得既提升了阅读者个体的阅读品质,也会强化班级读书会这一组织形态的凝聚力,让所有成员都感受到个体自由阅读所不具备的情绪体验,为后继的阅读、讨论形成优质动力定型。
7、大声朗读课
“大声读给孩子听”师生共读,是指针对低段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分析判断能力也较差,阅读有一定困难,习惯还没有养成等不利自主阅读特点,教师通过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读物,利用学校专门的时间,在一定的场合,大声读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把孩子带进一个崭新的课外世界,给孩子畅快的阅读享受,给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积累,教给孩子一定的读书方法,为孩子以后的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打下基础的师生共读活动。
8、语言积累课
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背诵法。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须在阅读时进行准确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不懂课文不能背诵课文。
摘记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
9、经典诵读课
古今中外的经典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的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儿童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能抓住机遇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通过开展儿童经典诵读能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二、课型的选择
课外阅读的意义众所周知,不再繁述,但每个年级段课外阅读承载的目的任务不同,教师指导也应有所侧重,所选择的课型也应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是入门的起始年级,使他们爱读、乐读,培养兴趣是阅读的目的。在阅读中能读通、读懂故事情节,在阅读中初步感受优美的语言,愿意和家人、同学老师交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更多地应选择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阅读欣赏课等,由教师读故事,尤其是读绘本,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年级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行进阅读,积累语言,并就书中的人物或情节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年级更多的应选择读物推荐课、班级读书会、阅读方法指导课、语言积累课等,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高年级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己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着做批注,适当的写阅读感受,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作品能力。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可选择班级读书会、读写迁移课、阅读汇报课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课外阅读指导课不同课型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内外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亲近母语网站上徐冬梅的“亲近母语”课题结题报告;
2、余映潮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师》上的《课型》一文。
慢慢地,把教案写短
特级教师 张祖庆近日,朋友发我一份教案,说是三天后上公开课,让我看看。我下载附件,打开细读,乖乖,6000多字!没开看,头就晕。大环节里套小环节,小环节里套1.2.3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生可能的回答,以及如果这样回答教师怎么评价,写得清清楚楚。读完,我哑然失笑。这哪是教案啊?分明是完整的课堂独幕剧嘛!这位朋友教了15年书。又想起另一位朋友。
几年前TA曾发我一个教学设计,谦虚地说,让我指点一下。我打开认真读起来。教案超长,8000多字,10页。慢慢读,欣赏啊。读着读着,我笑了。请看——
师:呀!你第一遍读课文,就能读得这样字正腔圆,可见平时训练有素。师:(如果学生读得疙疙瘩瘩,则说),没关系,这只是第一遍读课文,错几个字,也正常的,多练练,一定会读得更好。
类似这样的语句,占去整个教案的五分之二。你一定以为这是某位师范实习生的教案吧?非也,这位朋友,已经教了20年书,且在当地颇具知名度,在省级、全国级公开课上,多次展示过自己的风采。我无语。2 看到这样的教案,我总是发回对方,和TA说,你把教案浓缩在1500字以内再发我。对方往往不理解,写详细些,把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想到了,课不就更顺了吗? 这话看似对。
但课堂,不是剧场;学生,不是演员。预设得细致一些没错。学生的回答,岂是老师可以预先写出来的?你的回应,岂可做到滴水不漏?
再说,写在教案上的语言,是什么?书面语言!课堂上呈现的语言,是什么?口头语言!
有时听课,我们常常觉得老师不在上课,而在演戏。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教师把“书面语言”“口语化”,课听起来就别扭了。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地方,对话,要自然、真诚。老师将预先写好的书面语背给学生听,对话能真诚、自然吗?只能做作得一塌糊涂!把教案背一遍,教学语言固然优美,环节衔接也貌似行云流水,但,这样的课,老师听着累,学生也往往云里雾里。
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薛法根等老师的课,为什么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是用很朴实的口语,和学生交谈,而不是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给学生朗诵。他们的教案写得具体吗?往往只有简单的几行字。
上个月,我和薛法根老师同台上课,有幸看到他的《匆匆》一课教案。多少字?连同目标,不到300字。请看—— 《匆匆》教学设计 薛法根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读体会文本语言的节律之美; 2.结合生活体验,解读作者对时间的“匆匆”之感; 3.模仿文本写话,领会文本对时间匆匆的形象表达。教学过程:
板块一:重锤敲击叠词的节奏之美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选取典型的叠词,体会节奏之美。联系朗读,进一步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节律。板块二:深层追问时间的哲思之美
围绕核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对时间有如此匆匆之感? 点拨:时间一去不复返;八千多日子的空虚无为。板块三:生活比照语言的形象之美
时间是抽象的,作者是如何把“八千多日子”和“一个日子”写形象的? 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模仿写话,进一步领会形象化表达的方法。教案虽然简简单单,但生成极其丰富。3 最近,偶有老师问我,张老师,您把教案传给我,学习一下。我说,我没教案。人家不信,以为我藏着掖着。哈,最近两三年,我的大部分公开课,还真没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表示我没备课。我备在心里,备在PPT上。为什么不写教案?故意不写!什么?公开课不写教案?
是的!这几年,我一直这样的。为什么公开课故意不写教案?
因为我在上课之前,细细地读了文本,心里反反复复地琢磨教案了。这节课大致几个板块,提什么主问题,在心里想好了,课就可以上了。
其实,早些年上公开课,我也写过很详细的教案。但那样的课,上得累。上课时,老想着自己的教案,生怕忘问哪个问题,丢了哪句精彩导语,课堂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课,精彩不到哪里去。慢慢地,我的公开课教案越写越短。近年来,我干脆不写了。
教案由长到短,由短到无,这大概跟练武功是一个理儿,先有招,再无招。教案由长到短,由短到无,这大概跟山水画中的留白是一个理儿,无即是有。4 不写教案,备课依然要花大力气。力气花在哪里?
细读文本,寻找这篇文章和别的文章不同之处;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琢磨学习难点;思考教学目的,想好几个大板块,预设好几个主问题;做好PPT。至于教学语言,课堂随机生成。这样,你的脑子里,便没有了教案的束缚。
你不用刻意去构思,学生的回答用哪句妙语去评价;
你不用刻意去经营,哪个环节的过渡语该怎么出彩; 你不用刻意去追求,哪个教学节点该博得老师掌声。
把教案写短一点,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 把教案写短一点,教师就把更多空间还给学生,课就有更多生成可能; 把教案写短一点,课就自由起来,潇洒起来,灵动起来。把教案写长了,课就短了;把教案写短了,课就长了。
作业本
有一种书,它叫作业本,老师的红勾和红叉,一个又一个。
作业题
一、简述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及其各自的基本要求。答:
教育案例的结构:
(一)案例题目
案例题目是概括案例内容的词句。(二)主题背景
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境或现实环境。(三)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四)问题探究
(1)学科层面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2)操作层面问题,主要探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问题;(3)理论层面问题,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五)评析反思
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当时的情境,还要交代教育的结果与反思。
二、论述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具体要求。答:
教育论文的结构:
(一)论文题目 :题目又称题名或标题。
1、准确得体
2、简短精练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4、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
(三)摘要: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不能列得太多,一般 3 ~ 5 个就可以了。
(五)绪论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
(六)本论
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七)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1、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2、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论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八)引文或参考文献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小学英语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12-03
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06-17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讨论文11-05
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的特点及教学策略09-1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11-20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11-28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06-0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往策略07-07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