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结构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垄断结构(共8篇)

垄断结构 篇1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03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0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

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众所周知,零售比批发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内幕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存在一个“省级结算价”,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炼油厂与省级石油公司间的成品油结算价格。这个价格适用于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证的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

由于国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都是由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行批发,因此两大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价格转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发价,从而大幅度缩小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他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却可以通过内部的利润调剂实现生存与发展(即“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

据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会议上,其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购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小,让社会加油站业主自感无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销合同中对供货数量的限制,就是两大集团又一招。

据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统石油经销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从中石化进油,承受着很高的“省级结算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加油站点几十座,“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比‘中国石化’还高”。2003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若是在中石化系统内省级石油公司利润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可他们却不敢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因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现在每月还能得到几万吨的成品油,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断了我们的油源,那怎么办?”

而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油荒”发生时,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处于无油可卖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却依然照常经营。对此,中石化广东省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规定,按常量供应民办油站,也就是说,如果该加油站平时每天向中石化入货100吨,则现在也是供给100吨,超过则自寻进货门路,中石化不予解决。

“省级结算价”、油品供销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为支持两大集团上市和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目的给予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继续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了。

被诟病的“98定价机制”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过去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的模式,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

具体来讲,就是以目标市场的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为保证油价的平稳,制度规定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不是很剧烈时,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波动成本。当然,什么时候调整价格,幅度多少,还要受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状况而定。

然而,这个定价模式却有一处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即国内市场价格的确定必然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根据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国家规定这个滞后期为一个月。

但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既然价格已经事先确定,就必然起调节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价格上涨,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反之,价格下跌,就会相应出现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减少购买的市场行为,缩小有时甚至过度地缩小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

“现在中国油品消费者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2003年长三角地区发生的‘油荒’,虽然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紧张,企业大量采购柴油发电,但国际油价高企和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使市场产生强烈的价格继续上涨预期,从而引发抢购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也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不会那样大了。”

据了解,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近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息,但由于石油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对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较早进行油价波动研究的上海源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现在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经常会出现对未来油价波动预测的失误。

两大集团的“商业理性”

两大集团在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中,承担着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任”,然而它们却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还是维持一个“商人的本色”,两大集团面临抉择。

有学者认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太远。前期壳牌因为每桶原油开采成本达到7.9美元,股票遭到抛售,而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成本却

比这还要高许多。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9美元一桶时,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国的成品油价却依然维持高位,这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国际油价高企,几大国企也应为国分担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场中,这种善良的期待能实现吗?

据了解,2003年中国共进行了两次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一次发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价向下调整;另一次发生在下半年12月,油价上涨。

而这两次价格调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油价已有较长时间的同向调整,为此两大集团承受了巨大的国际油价波动成本。

有不具名的两大集团旗下炼油厂老总坦言,“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我们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场价却还维持不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被稀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我们也有利润考核指标啊,这怎么能有生产积极性呢?”对此,那位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炼油厂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国内自己供应的,且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分流改制的推进,两大集团的吨油加工成本实际上还在下降。此时选择涨价不过是两大集团的力量使然罢了。毕竟两大集团垄断着油源,而油源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1.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油价是怎样拉高的?怎样看“98定价机制”?

2.中国石油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有什么特点?与油价上涨有什么相关?

垄断结构 篇2

目前,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存在着很多缺陷, 现实中也已暴露出很多问题, 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首先,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 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 导致审计效率下降, 不能适应审计服务这种特殊市场的要求。我国证券市场上频繁爆发的审计失败事件就是其突出表现。因为对于一般行业而言, 消费者会根据商品质量给自己带来的效用以及产品的价格决定是否会购买这件商品, 政府或者行业协会都会颁布产品标准。因此, 充分竞争会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高质量的商品, 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但是, 审计质量的最后结果体现为一份审计报告, 绝大多数公众难以据此判断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 这种审计市场结构甚至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逐渐使质量高的事务所退出市场。

其次, 当前审计市场的竞争结构导致竞争变得过于复杂, 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可能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争取客户, 在风险防范和审计质量上做出不得已的让步, 使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

再次, 由于审计服务的质量难以确定, 在分散型市场中, 市场本身无法淘汰那些独立性低、质量差的审计服务, 势必造成审计行业的混乱, 审计的总体质量下降, 公众对会计师的信任程度降低,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同时具有无差别性, 即审计业务均为按审计准则执行的法定审计, 各家事务所在同一领域进行竞争, 因此构造寡头垄断的审计市场结构是十分有益的。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 审计市场高度集中, 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容易形成共谋。事务所通过非合作博弈达成一种隐性契约, 不再担心客户流失对其声誉的损害, 从而可以在员工素质的提高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以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通过提高市场集中来构造寡头垄断的审计市场结构, 为事务所培育对其业务拓展至关重要的良好声誉和品牌创造了条件。应该指出的是, 寡头垄断不是完全垄断, 并没有扼杀必要的竞争, 只是提升了竞争的层次和水平, 即几家“寡头”事务所之间在审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深度上进行竞争。我国多位学者通过对中国审计市场的研究, 认为有必要在我国构造寡头垄断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 大力培育较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 形成规模经济性。这不仅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在会计服务业进一步增强与实力雄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能力。

二、培育寡头垄断审计市场结构的可行性

针对当前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 培育寡头垄断的审计市场同样也是可行的。实际上, 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日本, 审计市场格局与当前我国一样, 一批小所分散在全国各地, 影响了审计, 特别是证券上市公司审计的质量, 投资者和公众对此反应强烈。同时, 这些小会计公司在与打进日本审计市场的美国“八大”会计公司竞争时, 势单力薄。为从根本上扭转此局面, 大藏省于1974年对《公认会计师法》进行了修订, 规定设立审计法人并赋予其审计证券上市公司的资格。此举促使众多事务所合并, 很快形成了十几家大型事务所。现在已发展为“四大”控制证券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市场形态。因此, 我们也同样可以借鉴邻国的经验, 培育寡头垄断的审计市场在我国是完全可行的。

三、培育寡头垄断审计市场的途径

(一) 培育理性的投资者

1、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是指那些以其所能利用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各类股票和债券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不同, 他们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 因而对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高。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就是证明了, 机构投资者力量雄厚, 影响很大, 不仅是资本市场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 也是会计信息需求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持有较多的股份, 拥有雄厚的物质实力, 对资源配置影响作用大。他们精通专业知识, 投资经验丰富, 信息资料齐备, 分析手段先进, 所有投资决策者都基于对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和宏观经济的详细研究, 投资行为十分理性。而且他们一般采取稳定的投资战略, 注重资本的长期增长, 多采取长期的投资行为。因此,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有着更强劲的需求动力, 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证券市场主体时, 才能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从现状来看, 我国机构投资者仍然种类较少、缺乏规模优势;机构投资者也多以短期投资为主, 因而更偏好于流动性需求;机构持股比例相对市场总股本很小, 难以发挥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要使机构投资者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 就必须使其对于公司治理机制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这就需要丰富目前机构投资者的种类, 培养具有长期投资倾向的稳定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是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三类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其中, 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均属于相对较为长期的投资者, 他们在推动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种类较少, 对流动性需求的偏好导致机构投资者偏好于短期投资, 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股价的波动, 而非公司业绩。证券投资基金入市时间短, 发展规模小, 具有长期投资倾向的机构投资者如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基金等也不过刚刚进入股市, 尚不具备影响公司治理的能力。今后, 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

2、教育和引导中小投资者。目前, 在我国投资者群体中, 中小投资者等弱势信息需求主体占到绝大多数, 但这些投资者普遍素质不高, 多数投资者不具备起码的会计专业知识, 在信息获取和自我利益保护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他们没有权力要求上市公司向其专门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他们没有信息收集和甄别能力, 同时也不能通过特别合同等形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当然也就不可能对财务信息披露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他们在投资行为上以获得短期交易收入为主, 不注重长期效益。从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看, 全面深入的投资者教育, 有利于提高个人投资者素质, 引导其树立投资理念, 增强法制意识, 提高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投资者信心, 巩固市场发展的微观基础, 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提高理性决策水平, 帮助投资者利用和处理财务信息资源, 让投资者懂得根据真实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为高质量审计培育需求市场。

在现阶段, 我国投资者教育要注意的问题应集中在技能和法律意识方面:首先, 教育内容重点放在市场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投资风险和权利保护等方面, 以达到尽快提升中小投资者素质的目的, 同时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推动投资者教育制度的完善, 尽快推动投资者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深入, 使更多公民接受正规的投资者教育;其次, 要加强投资者教育的法制化程度, 鼓励广大中小投资者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利用法律手段向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争取自身的权益, 及时将违法违规行为向监管机构举报, 使监管机构能尽快查处不法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二)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严格控制新增事务所数量。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除受市场规则的约束外, 还要求事务所的规模和数量应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目前仍在不断增长的事务所数量, 只能说明市场资源的配置不是趋于合理而是趋于分散, 市场竞争不是趋于规模竞争而是趋于恶性竞争, 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速度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是趋于适应而是趋于更不协调。因此, 尽快提高行业准入条件, 严格控制事务所数量, 是当前行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也是提高行业执业资质和审计质量的重要之策。按现行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进入门槛较低, 在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被“业外人士”称为挣钱的行业的情况下, 使得更多的事务所进入该行业,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结构的不合理性。因此, 应该从注册资本和股东人数两个方面来提高事务所的准入门槛, 从而达到控制事务所的数量。

(三) 鼓励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

为了培育寡头垄断的审计市场,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要实现该目标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事务所的自我积累, 提高其留存收益率, 从而具有更多的资金来添置事务所的“硬件”, 强化“软件”建设, 增强事务所的综合实力;二是兼并与联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措施要确保会计师事务所能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宜的合并、重组对象, 而决不能实行政府强制联合。否则, 将会严重影响事务所以后的和谐运作与进一步扩展。因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毕竟是人力资本高度密集型的服务业, 从业人员之间是否彼此信任、彼此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凝聚力是决定事务所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同时, 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推进过程。因为合并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寻求发展的途径, 事务所之间通过兼并联合, 不仅要实现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的跨地区流动,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更要以此为契机, 致力于形成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可以要求合并各方制定并提交共同的发展战略, 尤其是包括业务类型、服务区域、客户面向等在内的市场战略, 设计出相应的内部治理机制, 特别要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系统, 对那些合并后质量控制下降, 甚至出现审计失败的事务所要严惩, 防止事务所在兼并联合过程中一味贪大求快, 为资格而战, 而陷入做大不做强、更做不久的被动局面。

(四) 完善市场的退出和合并机制。

我国目前审计市场上缺乏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 应通过政府强制性的措施完善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 使规模小、执业质量低、各方面不符合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退出现有审计市场。退出机制不仅仅可以实现淘汰一些质量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 还可以为其他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多的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源, 从而间接地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发展, 将更有利于培育寡头的垄断审计市场。

垄断结构 篇3

關键词:垄断竞争;传媒企业;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的到来加速了中国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但在改革初期,其事业单位的属性成了发展的一大阻碍,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随着2003年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出版业的转企改制真正取得了成效。目前,中国出版业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参与竞争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不大,可替代性较强。同时,出版业受到国家的高度控制,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整个市场具有明显的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本文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例,试析传媒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的发展现状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全国首家百亿国有出版文化企业。集团涉及的产业领域包括出版、发行、印刷、酒店、地产和金融6大板块,现有员工10000多人,直属子公司3家。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品牌价值位居第243位,是全国唯一上榜的出版传媒集团;同年首次公布的新闻出版产业调查报告中,凤凰集团在全国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集团下属6家出版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一级出版社,进入全国百佳出版社行列。集团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称号。

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正在积极地抢抓机遇,按照努力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的新战略定位,聚焦书业,聚焦传媒,聚焦文化产业,积极探索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发展路径,争取在“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净资产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二、企业的经营模式

出版企业的竞争市场明显具有垄断竞争的特性。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差别。以图书市场为例:一方面,当你走进书店时,你会面对着各式各样,成千上万的书。同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写作或出版一本书而进入这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竞争性。另一方面,每本书都具有独特性,出版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书的价格。在中国,还要加上政府的行政干涉,使图书的垄断性进一步加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作为国有出版企业,其面临的竞争可以概括为两种:民营出版业和跨国出版企业。民营出版业具有较之更为灵活的机制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跨国出版企业则具备雄厚的资金、知名的品牌,更主要的是有“不怕赔钱,占领市场”的理念。那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如何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进行市场经营的?

(一)打造标志性品牌,增强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

打造品牌是出版企业力争做到的最高目标,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品牌意味着你的不可替代性。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兰登书屋、培生教育、巴诺书店等,都是可以努力学习赶超的对象,能否像它们一样成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连锁书店等领域的国际一流的企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凤凰出版集团正在努力的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作者方面,有饶雪漫、杨红樱等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作家,饶雪漫的青春疼痛系列、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已成为知名品牌。同时,凤凰投资的所开启的“文化商业地产”投资——凤凰书城已为其带来较好的收益。在一系列知名品牌的推动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自身也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品牌。

(二)扩大与民营书商的合作规模,加快整合民营出版资源

民营出版业虽在现阶段受到政策的限制,只能打“擦边球”,从事一些与出版有关的外围业务,但他们所具有的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正是国有出版业所缺少的。与民营书商战略合作是凤凰出版集团整合外部资源做大做强的一条重要路径。2011年5月28日,凤凰出版集团在与民营书商共和联动成功合作成立凤凰联动公司的基础上又与民营书商合作成立北京凤凰壹力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凤凰雪漫文化有限公司等。在这一系列合作的基础上,就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双赢。

(三)加强与跨国出版企业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与民营出版企业相比,跨国出版企业是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跨国企业本就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较为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与之“硬碰硬”只会带来不利于己的局面,相反合作反而会开创新的局面。集团与世界知名的法国最大出版集团阿歇特公司联合成立由凤凰集团控股的凤凰阿歇特公平合资公司,打开了阿歇特在全球的发行网络。这一合作,成为凤凰“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四)坚持多元扩张,搭建融资平台

凤凰的发展模式在行业内是独特的,即“出版传媒业为主,地产、金融等产业同时发展”。凤凰置业公司借壳耀华玻璃于2010年1月28日成功上市,凤凰置业现在已拥有凤凰和鸣、和熙、和美、凤凰山庄、苏州凤凰广场等五大骨干项目。通过北京银行、集团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的筹资计划也运营顺利。凤凰集团积极开展资本运作,谨慎投资基金、信托、保险、金融工具的全方位运作,极大地提升了了集团的融资空间,更好地推动了集团的发展。

三、企业的前景展望

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也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改革还有许多不彻底的地方,如体制僵化、市场运作不成熟、资源浪费等等。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为借鉴,以下的建议和战略可以说是一点小小的启示。

(一)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融入市场经济

我国出版业的改革相对于其他行业多了行政管理的束缚,出版集团的成立大多是行政捏合而非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这也是我国出版业的特殊性所在,即使在经过较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之后,其受政府控制的程度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版集团更应该努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过去“人浮于事”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另外,还要增强市场意识,转变自己的观念,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让真正懂得出版经营的职业经理人去经营出版。

(二)整合出版资源,提高出版资源的利用率

整合出版资源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出版资源受到地域、行业、所有制的限制,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沟通的不畅,出版同质化、资源的浪费等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出版资源的整合就自然而然的提上议程。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寻找适合各个成员单位的模式,能整的则整,不能整合的就不要轻易整合,总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

(三)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风险

正确的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可企业不能因为急于合作便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与民营和跨国资本合作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又要坚持以我为主,确保自己在合作中对于重大的原则问题具有控制权。

我国的出版业改革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出版企业必须在这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市场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发展中稳步前进!(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89-396.

[2] 刘拥军,魏玉山等·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6):233-236.

[3] 贺剑锋·我国出版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J]·出版发行研究,20019(3):14-18.

行政垄断浅析 篇4

行政垄断浅析

摘要:行政性垄断作为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对社会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文中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垄断的现状,指出我国行政垄断的危害,最后提出了预防的对策。关键词:行政垄断 浅析 引言

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的限制、排出和妨碍市场竞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行政机关的抽象的行政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鲜明的行政强制性,严重侵害了竞争法法益目标的实现,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研讨这一热点问题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垄断的现状

(一)经济性垄断问题。

经济性垄断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等方式,凭借经济优势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一般认为它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技术优势的存在、信息优势的存在、竞争过程中的垄断行为的存在、企业实施垄断策略、私有财产权及其他排他性产权的存在、非产权进入成本的存在及市场非出清状态的存在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性垄断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联合竞争行为、搭售和附加条件交易行为、价格歧视行为、强迫交易行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压价格、排挤竞争对手、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现象都是经济性垄断的表现。经济性垄断极大地削弱市场自身的调控能力,削弱了竞争活力和效率,加剧了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前面所述的外资购并国内企业,采取联合竞争行为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排挤国内相关企业,显然是经济性垄断的一种典型表现。

(二)行政性垄断问题。

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经济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被政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部门授予行政管理权的企业凭借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我国正处于市场改革的初期,行政性垄断成了我国垄断的主要特色。其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1)商品经济不发达是造成行政性垄断的基本原因。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再加之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阶段,因而行政性垄断的出现有其历史根源,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2)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行政性垄断的根本原因。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等问题还存在,从而导致行政性垄断。(3)行政利益的多元化是造成行政性垄断的动力源。我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利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刺激了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由此导致行政性垄断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行政性垄断在我国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化独占地位,热衷于“唯成份论”和“唯系统论”,制造市场进入障碍和市场歧视,保护了落后,打击了先进,阻止了公平竞争的健康发展;二是滥用职权,冲击了市场;三是违规评比,欺骗舆论,制造混乱;四是政企不分、假分,“官商一体”,破坏了竞争秩序;五是公开“设租”、“寻租”,控制信息,排斥公平竞争;六是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了经营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造成了“费大于税”的局面;七是通过参与立法“给自己授权”,采取立法“行政垄断”,获得“合法地位”;八是以行政手段进入垄断弱化和未垄断领域;九是行政性垄断控制资源人为制造短缺和市场摩擦。上面可说是我国行政性垄断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由此导致的危害有:(1)行政性垄断的特征是条块分割,从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2)行政性垄断由于公权力的介入,公平的竞争秩序被破坏;(3)行政性垄断获得垄断利润,必然损害其他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4)行政性垄断成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合法外衣”,容易导致政治腐败。

二、行政垄断的危害

(一)破坏了竞争机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行政垄断阻碍了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行政权利的滥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场状态发生了扭曲,危害和弱化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社会进步,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地区和行业经济的长远发展,阻碍了全国统一、开放、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行政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合法权利

消费者有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但垄断行为却往往限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买不到价低质优的商品,因为消费者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一家——国企。它禁止和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违背了消费者的意愿,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民盟中央常委刘光复说:“垄断行业的存在,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垄断企业享受了政策、资源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却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公众期望与企业伦理之间已然产生极大偏差,垄断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阻碍了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生产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1/23,但人力成本约等于美国的4倍。

(三)行政垄断导致有效投入不足,阻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垄断行业有较高的行业障碍与壁垒,阻止了社会上其他资金进入该行业,另外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它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很多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但规模有限,往往会导致有效投入不足,因此在操作或管理中会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说,在邮政行业内,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但是由于有利可图,许多速递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参与这项服务。EMS目前最低的资费是23.3元,而私营速递公司的最低资费不过10元左右。另外目前经过审批的私营速递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几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递公司的数量则在1000家以上,因为超额的利润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但是这些公司在管理环节、运送环节并不是很规范,有的甚至几家快递公司联合运输,这就导致在为消费者和服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运送不及时、货物丢失、理赔的纠纷等等。

(四)行政垄断滋生腐败毒瘤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首先,很多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过高,引起其他群众的强烈不满,由于超额利润的存在,他们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行业腐败现象——“福利腐败”,很多垄断行业经理级别的奖金远远超过他们工资的几倍,有的企业甚至在职工内部发行股票分红,等等。其次,在这些行业内部灰色收入大量存在,比如华中电力原总经理林孔兴与其家人非法牟利高达8286万元,他是依靠了电力系统对市场的垄断造成的,这种依靠行政干预制造的垄断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

(五)行政垄断阻碍国内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我国行政垄断的行业是不允许外资进入的,因为这个行业一旦开放,外资凭借资金实力和灵活性会导致原来这些企业的优势消失。因此那些依靠行政垄断得到保护的企业一旦参与到开放的市场中将面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往往会被市场淘汰。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充分地发展经济都必须开放市场,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如果我国经济想要和世界经济接轨,就要求各行业、各企业摆脱行政垄断,有充分的竞争能力,有足够的实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预防行政垄断的对策

1、完善和加强对防止行政垄断的立法和救济。

行政垄断既然是体制转轨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产物,因而它在短期内是不会消灭的。对行政垄断的约束在现阶段我们就只有依靠反垄断立法,在立法和法律救济上我们还可以参考东欧及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的经验。例如,俄罗斯反垄断委员会运用反垄断法的规定,通过宣布地方政府行政垄断行为非法、起诉实施行政垄断的地方政府等执法措施,在制止行政垄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规定统一和有力的反行政垄断执法机关。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行政垄断行为由上级部门责令改正。这种规定有两个基本缺陷:一是制止行政垄断的执法机关不是统一和单一的,而是因实施行政垄断的部门不同而不同;二是执法机关不具有超脱性。在查处行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政垄断行为时上级部门很难避免“官官相护”、“手下留情”,甚至视而不见。为有效地制止垄断行为,必须重构执法机关。

3、强化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是规定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责令改正”,这种规定没有威慑中力,不足以处罚和遏制行政垄断行为。在完善反行政垄断的规定时,应当增加罚款等行政处罚(即加重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在反垄断立法中应规定垄断受益方向受害方补偿。最后,在给予受害方补偿后,垄断主体应对市场参与者重新平衡,回复到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市场自发调节的状态,这才是最根本的补救性措施。

结语

在传统行政垄断认识的影响下,我们会面临一个个矛盾困惑的难题,行政垄断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但另一方面却在一些部门领域中又显得无奈和必要,认识上的误区必然会导致实践中操作性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个认识上的困惑,对行政垄断做一个更加合理的定义和定性,将其加以合理的规制和限定。

参考文献:

国美+永乐=垄断? 篇5

正值外资零售业敲开中国市场大门之际。4月21日,大中电器与永乐电器宣布双方实施全面战略合作; 205月,全球第一大家电连锁商Bestbuy控股五星电器。如今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一掷52.68亿港元“吞”下国内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永乐的220家门店,“做强说”、“寡头说”……众说纷纭。如何看待这场比盛大并购新浪还一波三折的“惊天大收购”,《新民周刊》采访了多家跨国家电企业中国营销顾问、业内资深专家罗清启先生。

记者:国美和永乐的整合,是否代表了中国家电零售业已经步入资本整合阶段?

罗清启:此次国美和永乐的整合是行业恶性竞争的结果。在恶性竞争中一些企业竞争力不强,出现了合纵连横的局面。今后家电市场的竞争将会更激烈,会告别“单兵作战”的竞争形态,而进入“大兵团规模作战”的新时期。竞争的质量将会提高,不会停留在价格、促销等低层次上,而更多体现在物流、资金流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记者:为什么这两家“贴身肉搏”几近白热化的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成了并购协议?

罗清启:在今年的国美全球家电高峰会上我们看到,国美、苏宁、永乐、大中这四家行业巨头集体亮相、相互示好。这次合并双方应该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接触。另外,从双方整合的速度来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合并,说明双方都有诚意。当前中国家电流通业共同的矛盾是如何走出激烈的价格竞争、迅速做大做强。

记者:整合后国美的“国美、永乐双品牌战略”将形成怎样的产业优势?

罗清启:永乐在上海、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的优势,合并后,可以与国美的网络形成合力,继续巩固其地位,

而在国美的其他网络中,永乐处于弱势。这种网络上天然的优势互补,可以形成全国一盘棋。

记者: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最近称苏宁将会成为中国家电市场上的双寡头之一,您觉得这样的现象会否发生?此次整合会否成为家电行业重新洗牌的转折点?

罗清启:随着国美并购永乐,目前中国家电市场上的双寡头现象已经发生。今后中国家电市场将进入一个大牌竞争的阶段,甚至进入寡头竞争的阶段,但未来的寡头可能不仅仅就是指国美和苏宁。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欧美家电零售市场上的少数几个大连锁企业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而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只有15%,再加上苏宁、五星、大中前五强,也不足整个家电销售市场的30%,相比欧美家电零售市场结构来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为国美、永乐以及苏宁甚至Bestbuy的继续扩张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认为国美并购永乐并不是家电连锁业整合的结束,而是整合的开始。这标志着中国家电连锁业进入了快速整合期。今后渠道整合还会加剧,并购案还会发生,因为目前家电连锁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以前是“大鱼吃小鱼”,今后将是“ 大鱼吃大鱼”或者“大鱼”跟“大鱼”合作。

记者:有专家认为这场并购打破了渠道均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反垄断总复习 篇6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

一、单选题

1.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和基石是(A)。A.“四个统一”理论 B.“四化建设”理论 C.“ 四个转变”理论 D.“五个更加”理论

2.“四高目标”,即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B)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A.高水平B.高效能 C.高效率 D.高水准

3.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监管与(B)的统一、监管与服务的统一、监管与维权的统一、监管与执法的统一。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和谐 4.落实“五抓”措施,大力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就是抓领导班子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抓各级机关建设、抓基层工商所执法队伍建设、(D).A.抓基础设施建设 B.抓信息化建设 C.抓法制建设 D.抓党风廉政建设

5.“四个只有”理论的核心是(D)。

A.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B.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职到位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 C.适应形势任务、推进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D.加强自身建设和履行法定职责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总结和发展深化 6.“四化建设”就是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建设。A.科学化 B.标准化 C.法治化 D.信息化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坚持把(A)作为第一职责。A.市场监管 B.服务发展 C.消费维权 D.依法行政

8.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要努力成为“四个模范”,即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团结实干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B)。A.服务发展的模范 B.勤政廉政的模范 C.廉洁自律的模范 D.作风优良的模范

9.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是(B)与工商行政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不包括(D)。A.市场主体准入 B.市场秩序维护 C.消费者权益保护 D.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二、多选题

1.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四个统一、四化建设、(ABD)五个更加。A.四个转变 B.四高目标 C.四项建设 D.四个只有

2.“四个转变”是指(A B C D)的转变。A.监管领域 B.监管方式 C.监管方法 D.监管手段

3.总局党组提出的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是(C D)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A.增加数量 B.抓好质量 C.增加总量 D.扩大规模

4.下列理论中,深刻阐述干部队伍建设的有(BCD)。A.四个统一 B.四个只有 C.四高目标 D.五个更加

5.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具有的主要特性是实践性、抽象性、合理性、(A B C)。A.系统性 B.时代性 C.发展性 D.排他性

三、判断题

1.服务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本职,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错)

2.做到“四个统一”,关键是把握三点:找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牢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履职要求。(正确)

3.“五个更加”理论在工商行政管理理论成果中居于支配地位并起着主导性作用,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统领性、全局性。(错)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发展必须做到“两个防止”:即防止脱离基本职能搞服务,防止随意突破法律法规搞服务。(正确)

5.依法行政、相对独立行使职权、行政处罚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协作配合等四项原则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正确)

6.推进“四个转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防止监管缺位,实现监管到位。(正确)

7.“四高目标”的核心是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错误)8.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论渊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论探索成果。(正确)

9.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严密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是由反映工商行政管理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

10.“五个更加”理论包括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正确)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单选题

1、规范虽然只有()句话、()个字,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要求明确。A、4、32 B、2、24 C、2、12 D、4、28 答案:A 2、2007年,在全系统确定了()个单位作为全国工商系统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A、100 B、107 C、77 D、207 答案:B

3、()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政治素质和职业责任,也是对职业理想的要求。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C

4、()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纪律的要求。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A

5、()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德规范的工作要求。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B

6、()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纪律保证,也是职业监督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D

二、多选题

1、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E、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答案:A、C、D、E

2、近几年来,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以“五进”()和“五上”()为载体,体现工商机关职业特点、活泼多样的群众性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各级机关普遍深入开展。A、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进市场 B、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媒体、上网络 C、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社会、进市场 D、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舞台、上网络 答案:A、D 题型:多选题

三、判断题 1、2003年9月25日,总局党组向全系统颁布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答案:正确 2、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答案:错误

3、《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了8个方面、42条不准。答案:错误 4、2011年11月4日,总局向全系统发出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全体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认真执行。答案:正确 5、2011年11月10日,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在召开的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做了重要讲话,并正式颁布实施《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答案:正确

工商行政管理党风廉政建设

一、单选题

1.党风问题、()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A.党纪

B.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C.改革

D.党员素质 答案:B 2.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站在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立场上,必须坚持党的()的思想路线。A.科学发展

B.三个代表 C.为人民服务

D.实事求是 答案:D 3.十七大第一次在党的建设部分把()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A.反腐倡廉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答案:A 4.《廉政准则》从()方面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答案:C 5.《廉政准则》规定了()“不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A.52个

B.56个

C.62个

D.66个 答案:A 6.《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负责 B.各级党委(党组)负责 C.各级党委、政府负责 D.党的宣传机关 答案:B

二、多选题

1.《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要求,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坚持(),坚持()。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民主集中制 答案:A,C,D 2.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A.纪委主要负责

B.纪委组织协调 C.部门参与其中

D.部门各负其责 答案:B,D 3.反腐倡廉六项重点工作是()、()、()。A.教育、制度

B.督查、巡视

C.监督、改革

D.纠风、惩处 答案:A,C,D 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A.存款

B.住房

C.投资

D.配偶子女 答案:B,C,D 5.选拔任用干部时,不准在()、()、()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A.民主推荐

B.民主测评 C.民主讨论

D.组织考察和选举 答案:A,B,D 6.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政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或者(),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A.批评教育

B.组织处理 C.纪律处分

D.开除党籍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才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答案:错误

2.反腐倡廉理论在方法途径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答案:正确

3.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专项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答案:错误

4.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答案:正确

5.《廉政准则》规定,县(市、区、旗)直属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科级党员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员负责人,基层站所的党员负责人参照执行《廉政准则》。答案:正确

6.《廉政准则》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答案:错误

依法行政与法治工商建设

一、单选题

1.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

A.220件 B.230件 C.239件 D.240件.标准答案:D 2.市场经济是(),市场主体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A.契约经济 B.自主经济 C.竞争经济.标准答案:B 3.民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商法所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以平等地位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物权法、合同法、商标法、公司法、()都属于民商法范畴。A.食品安全法 B.担保法 C.工会法 D.劳动法.标准答案:B

4.行政权具有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和()。

A.民主性 B.自由裁量性 C.平等性 D.单一性.标准答案:B 5.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关键。行政执法要保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A.公平B.公正 C.科学 D.审慎.标准答案:B 6.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三种。A.经济诉讼 B.团体诉讼 C.公益诉讼 D.行政诉讼.标准答案:D 7.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以及(),都属于行政法范畴。

A.工会法 B.劳动合同法 C.公务员法 D.海商法.标准答案:C 8.()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使之成为治国的宪法原则和奋斗目标。

A.1978年 B.1996年 C.1999年 D.2002年.标准答案:C 9.()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

1.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A.民商法 B.经济法 C.刑法 D.程序法.标准答案:A,B,C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根本制度 B.根本任务 C.公民的基本权利 D.公民的基本义务.标准答案:A,B,C,D 3.坚持依法决策,要做到()、()、程序合法。

A.民主决策 B.权限合法 C.科学决策 D.实体合法.标准答案:B,D 4.法治政府有五个基本特征,即:行政机构依法设立;行政权力依法取得;();();()。

A.行政程序依法确定 B.行政行为依法作出 C.行政人员依法任免 D.行政责任依法承担 E.有法必依 F.法律至上 G.执法必严 H.立法先行.标准答案:A,B,D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运用()、()、()、行政确权、行政指导等手段和方式,进行市场监管。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诉讼 D.行政强制.标准答案:A,B,D

三、判断题

1.依法行政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严格限定政府的职权范围,既可以避免政府任意干预市场的有效运作,又可以通过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节,弥补市场的失灵和不足,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有序发展。().标准答案:正确

2.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标准答案:正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内,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标准答案:正确

4.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属于经济法范畴。().标准答案:正确

5.《行政强制法》规定,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最长期限为90天。().标准答案:错误

6.政府在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政府既是依法治国的客体,又是推动依法治国的主体。().标准答案:正确

7.决策是行政行为的起点。依法决策是做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标准答案:正确 8.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标准答案:正确

9.为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总局决定在全系统全面推进行政指导。().标准答案:错误

10.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活动。().标准答案:正确

(业务课程练习)

垄断协议的认定与查处

一、单选题

1、垄断协议按照缔结者之间是否具有竞争关系国外往往将其分为()。

A.原材料市场分割协议和销售市场分割协议 B.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C.维持最低转售价协议和固定转售价协议 D.固定商品价格协议和变更商品价格协议

2、垄断协议的组织者主动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

A.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不予以处罚

C.依法处罚 D.依据自由裁量权酌情处理

3、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纵向垄断协议?()A.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不约而同地提高商品价格 B.协同变更商品价格

C.经营者向其下游经销商限制转售商品最低价格

D.基于民族情感,两个商场联合拒绝销售国外某一品牌产品

4、某乡棉花合作社组织社员对下一年度棉花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讨论,并形成了一致意见,该行为()A.是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B.是违法的垄断协议 C.不适用《反垄断法》 D.构成垄断行为,但可豁免

5、若干大型饮料经销商达成了垄断协议,但在实施前被反垄断执法机构发现,可以作出的处罚决定包括()。

A.尚未实施,未对竞争和消费者造成影响,不构成垄断行为 B.尚未实施,未对竞争和消费者造成影响,虽构成垄断行为,但可不予处罚

C.考虑其违法程度,对参与者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的下限罚款 D.考虑其违法程度,可以对参与者分别处以30万元的罚款

正确答案:B、C、C、C、、D

二、不确定选项

1、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其形式包括排除、限制竞争的()。A.协议 B.决定 C.其他协同行为 D.经营者集中

2、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对其()。

A.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对申请适用宽大制度的,考虑其认错情况,减轻或免除对该协会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D.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注销登记

3、目前,世界各国竞争主管机关判定垄断协议行为时往往运用()。A.消费者保护原则 B.本身违法原则 C.合理原则 D.结构主义

4、宽大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个特殊制度,下列主体中能够申请适用宽大制度的是()。A.行业协会

B.提供重要证据的垄断协议牵头人

C.主动报告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垄断协议参与者 D.提供重要证据的垄断协议参与者的雇员

5、负责查处垄断协议行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A.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B.商务部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D.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正确答案:

1、AC

2、ABC

3、ABC

4、C

5、AC

三、判断题

1、垄断协议,包括经营者通过行业协会作出的排除、限制竞争决定。(对)

2、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限制购买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协议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协议。(对)

3、中国炒货业协会不是具体的经营者,所以该协会不是《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错)

4、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错)

5、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为了保障对外贸易中的正当利益,彼此对商品出口价格协调一致的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对)

反垄断执法中的相关市场界定

一、单选题

1、在禁止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反垄断执法工作中,需要对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其中,竞争分析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是()A 相关产业分析 B相关地域分析 C 相关市场分析 D相关人员分析 答案:C

2、下面有关相关市场界定的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相关市场的界定不是反垄断法中的一项独立的制度,但它是建立和实施反垄断法各主要制度的基础。

B相关市场界定的内容通常蕴含在反垄断法的各主要制度之中,并成为反垄断执法中的基础性工作。

C通过相关市场的界定,能够知晓市场竞争者的数量和市场份额,进而判断涉嫌违法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正在行使或者将来可能行使其市场力量,使其行为具有或者产生限制竞争的违法性效果。

D相关市场的界定是对竞争行为分析的起点,其具体的分析方法是由反垄断法来直接规定的。答案:D

3、在对羽绒服、电风扇等使用期限、季节性、流行时尚性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的商品的相关市场进行界定时,考虑相关市场时应充分考虑()A 技术性因素 B 时间性因素 C 周期性因素 D流转性因素 答案:B

4、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相关市场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品(地域)的()程度

A 可流通 B 可交换 C可辨认 D可替代 答案:D

5、在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时,最主要的是要确定商品的可替代性,而且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

A 用户或者消费者的看法 B 销售者对于商品的偏好 C 市场流动性的强弱 D 商品价格的高低 答案:A

6、下列关于商品可替代性的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个产品具有的物理性能相差很大,以至于它们实际上不具有相同的使用目的,那么就不能被视为彼此具有可替代性。

B 如果同一市场上的两种商品是相互可替代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势不会影响另一种商品的价格。

C 需求的交叉弹性越高就越容易显示供应者处于支配地位。D 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对于商品可替代性分析没有影响。答案:A

7、以下关于供给的替代可能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分析商品的可替代性时考虑供给替代性,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考察 B 供给替代性也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供给替代性的分析多以潜在的市场进入者为对象,以供给弹性为主要标准。

C 供给弹性的分析方法认为,如果供给弹性较大,表明潜在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比较困难,相关市场的范围相对较小。

D 分析潜在的竞争是否会影响市场的供给弹性,还要考虑潜在的竞争者转换生产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以及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寡等因素。答案:C

8、在界定相关地域市场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运输成本和产品特性 B、产品价格 C、消费者偏好 D、产品的创新程度 答案:D

9、在界定经营者竞争的市场范围不够清晰或存在争议等复杂情况下,可以借助()来进行分析。

A市场分析测试 B假定垄断者测试 C实证分析方法 D Redux模型评估 答案:B

10、关于假定垄断者测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假定垄断者测试是指当一种商品进行了一个数目不大但很重要且非临时性的价格上涨时,客户是否愿意转向购买可以得到的其他替代品。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两者便归入同一市场。

B、依照假定垄断者测试,人们可以确定假定垄断者可以将价格维持在高于竞争价格水平的最大商品集合和地域范围

C、在经营者小幅提价时,所有需求者(或地域)的替代反应都是相同的 D、我国尚未出台体现假定垄断者测试思路的相关法律规范。答案:A

二、判断题

1、在反垄断法的实施中,界定相关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工作,每一个反垄断法案件都需要界定相关市场。错

2、为避免从事着反竞争行为的企业逃脱应有的规制,市场界定得越窄越好。错

3、在确定一个具体案件的相关市场时,通常需要界定相关商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根据商品的具体类型,选择其中一个市场进行界定。错

4、在相关商品市场界定中,需要确定相关商品市场的合理的可替代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确定商品的可替代性。对

5、在界定相关地域市场时与界定相关商品市场相同时,都是多从需求替代性的方面加以考虑。错

6、由于我国面积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差别大,且由于交通的欠发达和行政垄断导致的地区封锁等因素,加剧了地区市场的差异,因而在我国的相关市场界定中,地域市场的因素尤为重要。对

7、消费者的偏好只对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有影响,对界定相关地域市场没有影响。错

8、在电子商务日渐繁盛的今天,对于一些便于网上购买的产品,应当在全球范围内考虑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对

9、在使用假定垄断者测试界定相关市场时,均应选取充分竞争的当前市场价格作为基准价格。错

10、在假定垄断者测试中,随着商品集合越来越大,集合内商品与集合外商品的替代性越来越小,最终会出现某一商品集合,假定垄断者可以通过涨价实现盈利,由此便界定出相关商品市场。对

三、多选题

1、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市场包括: A相关商品市场 B相关地域市场 C 相关技术市场 D 相关时间市场 答案:ABCD

2、以下情形中,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有__________。A、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 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二 C、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四分之三 D、四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五分之四 答案:ABC

3、下列有关相关市场界定一般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商品之间的“紧密的相互替代性”是界定相关产品市场的基本原则 B、商品之间的可替代性越高,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就越弱,就越不可能属于同一相关市场

C、一般来说,其他经营者的转产成本越低,提供紧密替代商品越迅速,则供给可替代程度就越低

D、一般来说,在消费者特别偏爱某种商品的情况下,这种商品的可替代性就会增强,从而使其更倾向于单独构成一个商品市场 答案:BCD

4、以下反垄断案件需要界定出两个以上市场的是()A 搭售案件 B 纵向垄断协议和非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 C 固定价格案件 D 分割市场案件 答案AB

5、我国在进行相关市场界定的过程中,可参照适用的法律规范包括()A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B 《审计法》

C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 《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 答案:AD

反垄断法律制度

网络题目

一、单选题(10个题)

1.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时间是——。

A.2007年8月1日 B.2007年8月30日 C.2008年8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2.国际上反垄断法律制度始于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A.英国 B.德国 C.欧盟 D.美国

3.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是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A.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B.卡特尔 C.串通投标

D.控制经营者集中 4.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最早始于——。A.美国 B.欧盟 C.日本 D.英国

5.——是反垄断领域一个重要概念,在反垄断执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无论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还是卡特尔协议行为、控制经营者集中等,都涉及到它。A.相关市场界定 B.宽大制度 C.承诺制度 D.豁免制度

6.《反垄断法》实施以来,总局出台了5个《反垄断法》配套规章,其中包括——个程序规章。A.1 B.2 C.3 D.4 7.《反垄断法》规定,反垄断执法是中央事权,又可以授权执法。国家工商总局可以自己立案查处,也可以授权有关——立案查处。

A.省工商局

B.副省级以上工商局 C.计划单列市工商局 D.设区的市场工商局

8.根据总局出台的《反垄断法》配套程序规章的规定,——是垄断案件举报材料的受理机关。

A.县级以上工商局

B.副省级以上工商局 C.计划单列市工商局 D.自治区工商局

9.总局对自己立案查处的案件,可以自行开展调查,也可以委托——开展案件调查工作。

A.县级以上工商局 B.设区的市工商局 C.副省级以上工商局 D.市工商局

10.——可以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案件作出处理。

A.县级以上工商局 B.直辖市工商局 C.地市级工商局 D.计划单列市工商局

二、多选题(5个题)

1.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A.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D.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2.下列制度属于《反垄断法》特有的制度。()A.垄断协议宽大制度 B.豁免制度 C.经营者承诺制度 D.调查制度

3.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国家工商总局负责()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价格垄断行为除外)。

A.垄断协议 B.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D.经营者集中控制 4.经授权的省级局应当在作出下列决定前应当向总局报告。()

A.中止调查 B.终止调查 C.调查 D.行政处罚决定

5.国家工商总局或者授权的省工商局在反垄断调查中对下列行为可以进行处罚。()A.不完全提供有关材料 B.超过规定时限提供有关材料 C.提供虚假材料、信息 D.以上情形同时存在

三、判断题(10个题)

1.滥用行政权力不是一种垄断行为。()

2.反垄断法规制的是垄断状态而不是垄断行为。()3.反垄断法禁止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4.对垄断行为的认定要作效果分析,仅仅是行为判断是不够的。()

5.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是中央一级的反垄断机构,具有行政处罚权。()6.反垄断法不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

7.从世界范围看,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与反垄断执法一样,行政执法活动在反垄断法的实施中发挥着主导作用。()8.经总局授权的省工商局可以将案件再授权给设区的市工商局处理。()

9.反垄断执法程序不适用总局28号令关于时限的规定。()10.工商机关对不配合反垄断调查的当事人,可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答 案

一、单选题

1.C 2.D 3.D 4.A 5.A 6.B 7.A 8.D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 3.ABC 4.ABD 5.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与查处

一、单选题

1、反垄断执法机构开展反垄断执法时,往往需要判断相关商品市场范围。下列哪些商品构成了相关商品市场()A、涂料和墙纸 B、木地板和瓷砖

C、酸奶和牛奶 D、经分析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一组商品

2、根据工作需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可以授权下列哪一级机构负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A.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B.地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C.县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D.不可以授权

3、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C.拒绝交易行为

D.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

4、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对垄断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时候,确定具体金额应当依据()

A.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 B.违法者的主观意图 C.违法者的资产规模 D.违法行为单位的性质

5、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进行搭售的行为,有权处理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

A.商务部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6、关于相关市场的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中,才会可能涉及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

B.在禁止经营者垄断协议行为的反垄断执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

C.控制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反垄断执法工作中,不可能会涉及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

D.在禁止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中,均可能涉及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

7、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竞争的:()A.商品特性、用途及价格等因素 B.一组或一类商品所构成的市场 C.商品的地理区域 D.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二、多选题

1、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符合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C.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其中有两个经营者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5的,不应当推定该两个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2.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涉嫌垄断,应当考虑()

A、促进竞争的效果和反竞争效果

B、消费者是否能够分享由此产生的福利 C、是否对竞争格局产生不利影响

D、是否对其竞争对手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3、相关市场是分析界定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垄断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通常需要界定()A.相关商品市场 B.相关上游市场 C.相关地域市场 D.相关下游市场

4、科学合理地界定相关市场具有哪些重要作用?()A.有利于判定经营者的市场份额

B.有利于分析经营者的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C.有利于判断经营者行为是否违法 D.有利于判定市场集中度

5、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中哪些可以由被授权的北京市工商局负责查处?()

3.案件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

4.案件涉及到北京市和天津市,但案件主要行为地在天津市 5.案件发生在河北省,但主要行为地在北京市 6.案件虽然发生在安徽省,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可以授权北京市工商局的

6、在一个垄断案件调查中,反垄断执法机构需要认定某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下列因素中,哪些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了解的因素?()A、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超过50% B、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非常困难 C、该经营者是下游经营者的主要供货商 D、该经营者具有非常雄厚的财力

7、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具有实施以下行为()的能力 A.能够随意提高或者降低商品销售价格 B.能够阻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C.能够任意决定减少商品的销售数量 D.能够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三、判断题

1、《反垄断法》所称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2、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3、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这两个经营者一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4、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不是认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依据的因素之一。()

5、《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反对垄断企业和大型公司。

6、某消费者对某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销售不合格产品侵犯其权益的行为,申请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依据《反垄断法》有关规定开展调查。()

7、对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案件(价格垄断行为除外)可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进行处理,也可以采用个案授权的方式授权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处理。()

8、某大型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55%的市场份额,该公司一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9、市场支配地位,体现为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控制商品交易条件、阻止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能力。()

10、知识产权所有人拒绝向特定对象授予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违反了《反垄断法》,属于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

单选题答案

1、D

2、A

3、A

4、A

5、B

6、D

7、D

2、多选题答案

1.ABD 2.ABC 3.AC 4.ABCD 5.ACD 6.ABCD 7.ABCD 判断题答案

2.√

2、√

3、× 4、5.× 6.× 7.√ 8.× 9.√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判断题。(10)

1、《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6大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2、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我国立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的损害,规定了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两种渠道。(√)

3、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必须是经工商登记,具有经营资格的法人、个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4、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违法者实施同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该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是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对所有违法行为人的罚款之和不应当超过20万元。(╳)

5、违法所得的认定原则是以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当事人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适当的合理支出。(√)

6、公立医院可以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经营者”。(√)

7、《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保护未注册商标。(╳)

8、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9、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采用合并立法方式,对属于垄断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也有所规制。(√)

10、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

二、单选题。(10)

1、下列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是:(D)。A、经营者违反商业道德

B、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C、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

D、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不享有的职权是:(A)

A、行政处分权 B、复制权 C、检查财物权 D、询问权

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是指:(B)A、总则部分的所有规定

B、第2条关于基本原则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涵义的一般规定 C、该法关于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 D、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体现

4、下列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B)。A、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 B、季节性降价

C、对商品功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D、在商品上伪造认证标志

5、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规定,但在《刑法》中没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C)

A、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 B、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C、虚假宣传 D、商业诋毁

6、某市技术监督局在抽查本市市场上的饮料时发现,除三种名牌饮料外,其余三种均不合格。该局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导致一些厂家的饮料销量急剧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市技术监督局的抽查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正常管理行为,但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抽查结果是限制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市技术监督局的抽查行为背后是以排挤其他经营者为动机,故抽查行为与公布行为均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C、市技术监督局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D、市技术监督局的行为虽有排斥其他竞争者的意图,但并未指定消费者购买某种饮料,尚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7、下列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宗旨的是:(D)A、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B、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D、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利益

8、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B)A、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C、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D、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利润的两倍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的是(B)。

A、只限家族内部直系亲属知悉的某祖传中医秘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B、某公司将某产品设计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保护,但被相关公众通过反向工程获得。C、某著名连锁经营快餐店的店堂装饰等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D、某著名歌唱演员的艺名。

10、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的有:(C)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 C、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虚假宣传 D、公用企业限制竞争

三、多选题。(5)

1、某市一酒厂酿造的“紫玉”系列白酒因质优价廉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某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指定该酒为“接待用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业务用餐时,饮酒应以“紫玉”系列白酒为主。同时,酒厂公开承诺,用餐者凭市内各酒楼出具的消费凭证,可以取得消费满100即返还10元的奖励。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CD)A、酒厂的做法不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B、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酒厂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C、上级机关可以责令某市政府改正错误 D、某市政府办公室的行为属于限制竞争行为

2、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规定行政法律责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ABD)A、低价倾销 B、搭售 C、有奖销售 D、商业诋毁

3、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专门法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专门法已作规定的,原则上不再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作扩展保护。B、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在具体规定中保护的行为,一般不再按照原则性规定扩展其保护范围。C、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法起兜底和补充作用。

D、反不正当竞争法补充性保护不能抵触专门法的立法政策。

4、工商机关对下列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吊销营业执照:(AC)A、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B、商业贿赂行为

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 D、虚假宣传行为

5、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CD)A、自愿 B、平等 C、公平D、诚实信用

“傍名牌”行为的认定与查处

一、判断题。(10)

1、工商部门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成立的,对于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要一律予以没收、销毁侵权。(╳)

2、计算非法经营额时,商标侵权产品既有标价,又有实际销售价格的,应按照标价计算非法经营额。(╳)

3、判断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是否“特有”,可以综合考虑名称、包装、装潢的显著性,以及当事人提交的在先使用的证据。(√)

4、外观设计证书属于当事人的一种权利证明。只要持有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就能够证明当事人对包装装潢拥有在先权利。(╳)

5、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只能发生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

6、《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保护的企业名称,包括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外国(地区)的企业名称。(√)

7、当事人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可以适用《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认定处理。(√)

8、知名商品是种荣誉称号,可以得到永久保护。(╳)

9、判断商标是否相同近似、是否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近似,应以特定领域专业从业人员的角度来判断。(╳)

10、处理在先企业字号与在后注册商标的冲突,一般是向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申请程序,待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对注册商标的合法性作出裁定后再进一步处理案件。(√)

二、单选题。(10)

1、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仿冒行为:(D)A、将针对一种酒颁发的获奖证书,印在所有产品系列的包装上 B、在有奖销售活动中把所有奖券的中奖区都印为“谢谢参与” C、在产品说明书中对其产品功能作夸大说明

D、将某知名饮料特有的颜色、构图和排列方式用在自己的饮料产品包装上

2、甲工厂为增加产品销量,故意模仿某著名厂家乙的同类产品的包装装潢,足以使消费者误认为该产品由乙生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甲工厂的产品如果表明了自己的商标和厂址,就不构成侵权

B、尽管包装装潢类似,但是如果消费者经过仔细判断仍然能够区分出来属于甲工厂生产,就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C、两种产品的包装类似,足以使消费者产生混淆,故甲工厂行为属不正当行为 D、如果乙工厂没有就该包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则甲工厂的行为合法

3、关于“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行为的法律适用,正确的是:(B)A、适用《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 B、适用《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 C、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 D、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4、关于“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中“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错误的是:(B)

A、企业名称包括字号

B、企业名称应当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 C、企业名称应当具有一定知名度 D、姓名包括笔名和艺名

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意义上的“使用”的有:(A)A、在内部信函的信纸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B、在展览会上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 C、在广告宣传册中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 D、在商品外包装上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

6、对于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侵权物品和销售者,下列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D)

A、收缴并销毁或者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毁尚未使用的侵权的包装和装潢。B、责令并监督侵权人消除现存商品上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C、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印制侵权的商品包装和装潢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D、直接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毁侵权物品。

7、“梦特娇”和“花图形”是法国博内特里塞文奥勒有限公司的知名商标。上海某公司在服装商品上注册了由“梅蒸”中文文字、拼音字母“Meizheng”和花瓣图形组合而成的商标。在生产销售时,某公司将上装的衣领标、衬内标注“梦特娇·梅蒸”标志,上装的左胸标有“梅蒸”拼音字母与花瓣图形标志,且将“梅蒸”拼音字母的颜色选择为服装衣料的颜色,将花瓣的颜色突出。与法国博内特里塞文奥勒有限公司注册在同类服装上的“梦特娇”文字注册商标和 “花图形”商标相比,“梅蒸”商标中的花瓣图形与“花图形”中的花瓣相同,仅缺少了花瓣下面的叶和茎,足以使消费者混淆误认。关于某公司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不属于“傍名牌”行为,因为某公司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B、属于“傍名牌”行为,其将注册商标变形使用,已不属于《商标法》保护的范围。C、不属于“傍名牌”行为,属于《商标法》所指的使用不当行为。

D、不属于“傍名牌”行为,因为汉字“梅蒸”和“梦特娇”完全不近似,不会造成混淆。

8、关于知名商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是否构成知名商品,要综合行销地区、时间、广告宣传量、市场占有率等多种因素来判断。

B、知名商品的知名度表现为一定市场内与该商品有可能发生购买、使用、销售等关系的人所知悉。

C、知名商品应该为全国各地的公众所知悉。

D、知名商品具有相对性,需要在个案中予以判定。

9、对于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B、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非法所得 C、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D、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0、对于两个注册商标的权利冲突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A)A、等待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商标争议裁定 B、直接查处

C、告知当事人向法院起诉 D、告知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三、多选题。(5)

1、判断是否构成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综合考虑以下要素:(ABCD)A、是否属于擅自使用

B、是否构成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C、是否做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 D、是否造成导致市场混淆和误认

2、某省南风酒业有限公司是著名的造酒企业。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在香港注册了“南风酒业国际集团”名称,并以授权使用的方式,以“南风酒业国际集团”名义生产白酒,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南风酒业”等字样,已引起消费者的误认误购。甲公司的下列主张不正确的是:(ABCD)

A、香港“南风酒业国际集团”是合法注册的企业,在包装上标注“南风酒业”合情合理。B、甲公司酒的价格比某省南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酒价格的1/2,消费者在购买时不会混淆两种产品。

C、甲公司只是授权被使用“南风酒业国际集团”,主观上没有过错。

D、使用是由香港“南风酒业国际集团”授权的,应当处罚香港“南风酒业国际集团”,而不是甲公司。

3、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中的“使用”,指的是:(AC)A、中国境内的使用 B、中国境外的使用 C、商业活动中的使用 D、非商业活动中的使用

4、关于商标侵权案件的非法经营额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如果侵权产品既有标价,又有实际销售价格,应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非法经营额。B、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无法查清的,可以认定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按照法定赔偿额10万元以下处罚。

C、非法经营额就是销售金额。

D、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侵权产品的标价计算非法经营额。

5、工商机关对“傍名牌”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有:(BC)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

D、故意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情形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认定与制止

一、判断题(根据对错,在括号内画×或√)

1、根据我国《反垄断法》,垄断行为包括四种类型: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2、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包括立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政策作出的行为,即使一定程度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也不属于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

4、根据《反垄断法》,省级工商机关对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应该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个案授权。(×)

5、对《反垄断法》第五章没有明确规定,但又确属于滥用行政权力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可以依据《反垄断法》总则中的原则性规定,予以处理。(√)

6、省级工商局对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后,应当于十个工作日内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

7、被行政机关强制达成垄断协议的经营者,可以免除处罚。(×)

8、根据《反垄断法》,行政机关指定交易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的,应当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罚。(√)

9、经营者被行政机关强制从事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对其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

10、国家工商总局对省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

二、单选题(选择1个正确选项)

1、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有(C)种。

A.1 B.2

C.3 D.4

2、案例分析:A区政府通过竞标,将下辖某夜市的啤酒经营权授予B品牌经销商,并要求市场内所有小吃摊位均不得销售除B品牌之外的其他啤酒。A区政府的行为属于(A)

A.指定交易 B.限制招标投标

C.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 D.限制商品在地区间自由流通

3、根据《反垄断法》及有关配套规章,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答案(D):

某地级市国税局要求专管员向企业推荐某经销商经销的XX牌税控机,并在在办理报税手续过程中,对未使用该品牌税控机的企业拖延报税。对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由国家工商总局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

B.由该市工商局对该市国税局进行立案查处 C.由该省工商局向该市人民政府提出依法纠正该市国税局违法行为的建议

D.由该省工商局向该省国税局提出依法纠正该市国税局违法行为的建议

4、某市建工局为了改变当地混凝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小的现状,组织本市主要混凝土加工企业召开会议,要求达成“自律协议”,约定当地所有混凝土加工企业统一定价、按比例分配业务,对不遵守约定的企业进行罚款,主管部门还要进行批评教育。该协议尚未实施即被举报到当地工商机关。对该市建工局及参与达成协议的企业,工商部门应当如何处理?(D)

A.对建工局和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予以罚款 B.建议市政府依法处理建工局及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

C.要求建工局和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停止违法行为

D.对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议市政府依法处理建工局的违法行为

5、在市交通局的组织协调下,某市两家主要长途客运公司就运输路线、车票定价等达成了垄断协议。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工商机关应该适用哪部规章规定的程序?(A)A.对交通局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对客运公司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B.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都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 C.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都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D.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既可以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也可以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6、省级工商局对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后,应当于(A)个工作日内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

A.10 B.15 C.30 D.60

7、对《反垄断法》规制的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B)处理。

A.《反垄断法》

B.该法律、行政法规

C.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法律 D.根据有关司法解释

8、行政机关在组织招投标活动中,应当依法进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

A.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关招标信息

B.对外地投标人设定高于本地投标人的资质要求 C.根据自身需要,设定评审标准

D.根据自身需要,设定投标人投标资质

9、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施的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D)

A.对外地商品收取歧视性费用

B.对本地商品流出本地市场设置关卡

C.对外地商品流入本地市场设置关卡

D.对不同商品规定不同的技术要求

10、根据《反垄断法》,下列哪种行为属于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B)

A.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

B.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C.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D.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本地某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三、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选项)

1、《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包括:(ABC)A.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D.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2、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包括(AD)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3、《反垄断法》第五章列举的应当予以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包括:(ABCD)A.指定交易

B.限制商品在地区间自由流通 C.排斥或者限制招标投标 D.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

4、根据《反垄断法》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以(ABCD)等形式,制定、发布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A.决定 B.会议纪要 C.意见 D.通告

5、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商品在地区间自由流通的表现形式包括(ABCD)

A.对外地商品执行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

垄断结构 篇7

近日, 有媒体传出有关部门拟组建驻地网建设公司, 并言之凿凿称, 将由三家电信运营商和广电方面共同出资, 占51%的股份, 民营资本占股49%, 共同成立“驻地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宽带“大跃进”引发公司化思潮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事实上, 早在2002年, 在原信产部出台《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后, 成都泰龙公司便与当地弱势运营商联合, 在成都乃至更多城市圈下数万用户的驻地网资源, 通过向运营商提供接入服务分成获利, 但是后来遭到了当地运营商的激烈反对, 并被直指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垄断。

上述各方的纠纷一直闹到原信产部也迟迟没有结论, 最后还是成都市政府出面协调, 结果是成都泰龙公司全面退出驻地网建设。

而今有人旧话重提, 恐也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或许这只是一个不靠谱的传言, 但是成立所谓驻地网建设公司实际上对行业管理部门而言并不是没有心理基础。

事实上, 目前对电信行业的管制, 放弃顶层设计、追逐公司化的形式, 一方面凸显了中国电信业管制改革的困境, 另一方面也有其巨大的投资消费背景。

2009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宽带指导意见, 预计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随之中国宽带市场的主要运营商都宣布了宽带提速计划, 随着宽带建设的深入, 行业管理部门主导的国家宽带战略也呼之欲出。

政府以破除垄断和减少重复建设的名义, 成立惟一一家驻地网建设公司, 在这种背景下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选项。

例如, 在2011年9月, 以打破运营商在小区接入领域的垄断为名, 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上海市建筑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宣布成立, 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接管了运营商网络入户前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工作。

因为, 在很多政府万能主义者看来, 只有行政手段才是可信的, 尤其是在所谓需要花费国家投资或者国企投资的产业领域, 政府亲自操刀才是铲除市场竞争乱象的最有效手段。

那么, 在宽带国家战略呼之欲出之际, 有人旧话重提, 直指成立驻地网建设公司, 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驻地网之乱源于管理

毋庸置疑, 组建驻地网建设公司从形式来看, 可以解决一定的重复建设和乱序竞争问题, 但是是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恐怕并不尽然。

11

我们知道, 运营商作为企业愿意重复建设的根源在于驻地网的资源利用缺乏足够的共享激励制度, 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在宽带接入上的不对称网间结算机制, 导致非主导运营商只能谋求自建。

不是进行制度设计, 鼓励主导运营商开放驻地网资源, 而是热衷于成立公司, 谋求在新增驻地网市场实行统一建设垄断, 显然有点舍本逐末, 并令人怀疑这种思维模式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 开发商和物业在驻地网建设中的强势地位也不时见诸报端, 或许有人认为, 成立惟一一个垄断公司可以提高运营商的议价能力和谈判地位。

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把一件本来按照法律规定由开发商和物业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 变成了其可以与国家讨价还价的权力。

物业和开发商之强势, 就在于其在不按规定配套电信驻地网资源的时候, 法律却视而不见, 反而需要更多地依靠行政力量去协调, 恐怕这也与当前土地财政的大背景不无关系。

管理之乱的另一个角度, 可以看到, 作为业务提供者的电信运营商与最终居民用户之间已被社会制度设计生生割裂, 彼此没有直接对话的权利, 例如在很多社区, 业主委员并不存在, 物业是被指定的而不是由业主雇佣的, 在电信业务消费上, 普通居民并没有发言权, 而总是被物业或者开发商代理。

制度变革更重要

博弈论告诉我们, 如果一个市场仅有一个卖方, 那么其可以随意定价, 而如果只有两个卖方, 那么他们只需达成价格联盟。

假设驻地网建设公司作为宽带工程的管理选项, 那么, 能否从制度设计上破解这种垄断或合谋的可能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尽管从传言的方案看, 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广电加上民资的不同控股资本比例, 在股权结构上的复杂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制度防御, 用来降低驻地网建设公司被开发商或者物业收买的可能, 但是不要忘记, 当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因为某种共同的职责和利益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时候, 很容易不自觉地把原来利益群体的代理职责抛之脑后而彼此间快速达成同盟, 从而损害原来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 即所谓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背离现象。

与之前多家的建设公司相比, 惟一一家驻地网建设公司更容易与物业和开发商达成合谋, 共同提高建设和维护成本, 从而利用信息不对称, 再与自己的出资人进行谈判和议价。而对于出资人来说, 由于缺乏比较竞争, 很难对惟一一家公司进行成本绩效监督, 并且没有选择, 自然丧失了谈判主动地位。

事实上, 合谋还有另一个资本层面的问题, 即如何解决民资俘获官方资本或者官方资本俘获民资的问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本文不做展开。

垄断与反垄断:是耶?非耶? 篇8

我们知道,反垄断法已成为世界各国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目前,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反垄断法。在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之后出台的我国《反垄断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标志性的产物,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混沌、无序开始转向透明、有序的公平竞争,开始追求提高经济效率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可见,中国有了法典化的经济宪法,这是现实意义之一;之二,这也是一部宣示性的法律,它告诉世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走市场经济之路已义无反顾。因为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特有的法律制度,是一百多年来成功经验的总结。有学者称这部法律的出台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说明它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之三,这是一部执法难度比立法高得多的法律,无论法条本身的解释还是法律背后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和利益冲突,都将大大超过其他法律。颁布这样的法律正是表明:中国已进入到良性发展的市场经济轨道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法制环境已经能够承受这样的挑战。

当然,除了现实意义外,这部《反垄断法》还反映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符合国情,贴近现实,反映了我国现阶段转型期间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改革。比如,对行政垄断的规定在欧美这些国家的立法中是没有的。因为在这些国家里经济领域的行政垄断早就被宪法所禁止了,或已经被约定俗成地禁止了。他们的反垄断法主要不是针对行政垄断的。但中国的国情就完全不同了,行政垄断遍于天下,而自然垄断才刚刚起步。因此,我国《反垄断法》里必须要有反行政垄断的任务。如第五章“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该章下面有6个条款,占了这部法律10%的篇幅。这些规定正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二是线条粗放,弹性很大。法律应该是明确的、可以预见的。但《反垄断法》中的有些表述含糊其词,弹性很大。例如,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和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这个条款的主体可以理解为“国有经济”,那什么是国有经济?哪些属于国有经济的范围?又如,“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又是指什么法呢?是《反垄断法》本身还是相关行业的监管法律?这些关键性名词的模糊性会导致今后执法上的难度。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反垄断法》一定是有比没有好,《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反垄断进程的开始”。我以为,《反垄断法》出台容易,执行难;反自然垄断容易,反行政垄断难。这两个难字是今后若干年里都会讨论的主题。

先说第一个“难”字。《反垄断法》执行难,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没有竞争文化的培育,没有相关的执法经验,更没有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执法队伍,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共性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还有更多的“特色”问题。与其他法律不同的是,《反垄断法》所面临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来自民众的呼声、行业的抱怨,或是政府部门的批评,其背后都是权力与利益的平衡。例如,反垄断与大型企业垄断之间,反行政垄断与行政机关的权力之间,国有企业的保护与垄断监管职能之间,反垄断执法机构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不可能因为有了一部《反垄断法》就改变了。更何况我们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多头执法,这种格局无疑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但最终的后果是,它将削弱、影响《反垄断法》的效力和权威。

第二个“难”字是指反行政垄断,这是一项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的行政垄断根深蒂固,滥用行政权力所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承担法律责任所付出的代价。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行政垄断“体现了国家的利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因此,行政垄断有其合理的一面。而我们颁布的法律对此也表现出无可奈何。例如,有关“法律责任”一章中的处罚仅仅是“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反垄断法》第51條)等无关痛痒的词句,没有任何威慑力。可以预见,今后执法中的诸多难点一定是反行政垄断这块硬骨头。

诚然,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有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产权制度,二是自由竞争。前者有《物权法》保障;后者有《反垄断法》规制。我国已经出台了这两部法律,但法律的真正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没有竞争的市场经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有政府支持的行政垄断,是市场经济最大的绊脚石。如此,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装修公司施工员个人原因辞职信下一篇:工程项目经理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