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结业论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精选6篇)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 篇1

我对学习机械类专业的认识和打算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0901***学号:0911031**

关键词:机械工业设计 结业论文 MIT

论文摘要: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确了机械工程是关于研究、设计、制造和运用各类机器和机械设备的工程科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随着其他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信息科学、材料学迅猛发展,机械工程学科与高科技融为一体。在加深对机械类专业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对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我将从机械工程总体概述、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和打算以及美国机械工程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介绍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学习机械类专业的认识和打算。

正文:

业素质方面要做到一个有激情有思想、严谨而务实、沟通又懂得协作等各方面能力过硬的机械工程师。

第二部分我对自己所学机械类专业-工业设计的看法和打算

21世纪高素质的学生要具备三个基本特性:判断力、知识和智慧。具备和发展良好的批判能力和理性推理能力,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科学方法,而且能获得、评价和使用信息,从而提出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发展良好的判断力,可以形成适应巨大变革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批判性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更好地与他人共事。在某一领域不但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经验,才能把这种知识同社会的重大问题相互联系起来,对科技与社会间的互动有充分认识。————这一段话是对所有在读大学生的要求,它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更是对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提醒与鞭策,不知不觉一年的时光已接近尾声,回想这一年我们学到什么感触破颇深,看到这句话时更是感到自己的不足与以后需奋斗的目标。在这里我将就自己在一学年里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看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设计是研究形态或样式变化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非物质包括功能和形态的生成及其感受。从某方面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设计,在创造或改进周边的一切事与物,并作出判断和决定。设计是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种种矛盾,达到更高的探索、追求和创造。我想作为一个设计师时刻谨记“从人的需要出发,又回归于人”的设计哲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与个人能力。

现代工业设计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工业设计的对象来划分,传统上,通常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而现代工业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时代性、创新性、市场经济性、科学与艺术结合性和人-机-环境系统性。同时现代工业设计的各种定义很多,但需要指出的是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要我们必须 提高对全球物质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整体道德规范),给整个人类社会、个人和集体都带来利益和自由,在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也应支持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文化道德规范)等等。

21世纪是高科技、高经济水平和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化社会,因此对我们这些未来年轻的工业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更加严峻地挑战。现在的工业设计不再仅仅是视觉上给人以享受,而是要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方位给人以全新感受,产品、服务、图形、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都可在其中发生。;工业设计师也不再与工程师和商务管理者分别独立工作,而是三者协调成为一个团体联合对产品进行设计,这些也促使了现代工业设计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本学期里我们渐渐接触了自己的专业课程,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从工业设计的概念到设计方法和工业设计历史进程,还包括了现代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从各个方面使我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此我想谈谈个人对我们这个机械类专业的认识和看法。首先,我明确了设计理论前提,如设计必须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并使人能够接受。同时认识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需要我们根据对现实的观察、对未来的想象,独特地去创造性的构思与设想。设计来源于市场的需求,并是市场的产物。工业设计正在快速变成关键的财富。它是一个商业策略和行为,是获取产品和服务增值的方式,是建立和扩展品牌的有力武器,是赢得全球市场的重要商务工具。总而言之,设计是对现实的观察及实化,也是对虚拟世界的构思与创作,它是质询和刺激其他学科的永久源泉,因此,作为机械工程的一个专业类别它对机械工业有这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我想训练有素的设计师必须能够使用图纸、模型和软件等表现形式,甚至是口头描述准备好的清晰而简洁的建议,因此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学好每一门课程,同时提高我们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一名学习工业设计的学子,未来的任务很重,但我有信心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一个设计大国。我会为自己选择的专业做好一切,尽自己的全力去学好它,这将是我在未来四年里为之

奋斗的动力和目标!

第三部分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介绍

麻省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文名为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座落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美国及世界理工大学之首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麻省理工1865年创建于波士顿,1961年迁到现在所在的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校园位于查尔斯河,靠剑桥市一侧,延续约一英里,中央校区由一组互相连通的大楼组成,设计者为建筑家维尔斯、波斯维斯(Wells Boswerth)。互相连通的设计是为了人们方便往来于各个院系之间。2007年万维网的世界大学排名里作为科技宠儿摇篮的麻省理工以压倒性的胜利排名世界第一。泰晤士报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学院总平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工程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二,自然科学方面世界排名第五,社会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七。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五个学院,并拥有八个顶尖的研究所,120多年来,该校一直是工程教育界的巨擘,美国星战计划的高级雷达电子装置,就是由该学院研究的。至2007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过。近一个世纪来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麻省之名也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

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课程概述

MIT开设的课程适用于培养机械师、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矿冶工程师和实用化学师,学院起初以理工科为主,虽然后来增设人文、社会科学等系科,但它仍保持了其纯技术的特色,主要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办学方向是把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独立研究及工程能力,设有一系列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MIT作为一所新型大学于1865年建立时就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又强调实际的操作能力。首任院长罗杰斯认为,学生应当从实在的数据中了解具体的结论。“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是罗杰斯的教育信条。他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因而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另一方面麻省理工学院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科技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早已为MIT所承认。学院越来越重视文科教育,目的显而易见,教育应使个体能力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和熟练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在MIT,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MIT认为仅发展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应使个体有能力和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因而一种整合的教育计划仍是MIT本科教育的原则。在MIT,“越少是越多”指导着本科生课程的设置,给予学生基础知识以帮助他们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与专业主题比掌握一堆事实更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专家。尽管内、外部的压力要求MIT拓宽课程,但MIT仍强调基本原理,不增加课程量。与此同时,MIT对整体课程也不断地进行评定和修改。

MIT鼓励学生以企业家式的精神进行有创造性的努力以产生新的制度和解决方法。学生为了求知而进行研究同应用知识使之服务于社会的观念相配合导致了从实验室产生的大部分成果都能应用于现实世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造就一批有批判性的、对做任何事都追求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也是 MIT的使命和所追求的目标。正规学习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MIT对这一使命的完成,为MIT赢得了声誉。

MIT依据其在自然科学、工程学、建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实力,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教育,通过优秀的教育、研究和公共服务来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使命是通过创建者的远见卓识和后继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办学理念以及理工与人文融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验并重的办学方针来实现的。其校训为:Mens et Manus(Mind and Hand)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学院认为在工业社会,学生从趋向于有用目标的动力中获益,即所谓的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学院还聘请了一些有创新意识的教授,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

法和模式。正是因为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这些革新者不断给麻省理工注入新的活力,这里才成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活力的源泉。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MIT的教育重点也时刻在变,但“有用”始终是MIT的核心。也正是这一价值观使MIT把重心放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领域,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是MIT的中心使命。学院还于2002年实行了开放式课程网页,当时公布了500门课程(到2006年底,已开放2000门课程),以期建立全球统一的知识库,让全球各地的使用者,可以透过网络了解各项专业知识内容,以获得宝贵资讯,此项举措获得全世界各地学者高度赞扬。

麻省理工的课程安排融入了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针,注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将人文思想与科技进步结合一处,寻求创新,不断催生着一批又一批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术够强的时代精英。

附:MIT制定的未来的发展战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致力于学术、探究和批判精神,并擅长把工业、政府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探索、解决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继续保证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计划;致力于扩大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把服务于国家作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但要认识到这需要全球性的参与、合作与竞争;开拓新的财政来源,增加公民、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

美国大学生是怎样学习的美国的大学可说是美国生活最充满活力的部分。师生们经常聚在一起研讨社会问题、学术理论、个人学习等等。大学里更加自由和提倡学习的自主性与实践性。图书馆几乎是不关闭的,阅览室分为多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状态、自己爱好或者方便的不同时间段进入自己学习状态,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美国大学里都有学生自己组成的学术活动空间,在这里一切由学生自己支配,完全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各种活动实践中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美国大学生每学年需要阅读很多书,老师通常不讲解书的内容,而是在课堂上提问和让学生提问并讲解,而相关提问和讲解与更多的书籍相关联,如果不自觉阅读,几乎不可能进入知识系统。所以大量阅读是美国大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到各地和各国体验生活的实践旅程,到异地观察生活,感受文化,学会与差异相处,生活的一切都得自己动脑动手。由此看来美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是读书,往往涉及到如何学会社会人生,体验生活复杂和学会把生活搞好。生活和学习一体的实践,令学生们对于经济和知识和社会体制,都有深入地体验和思考,并且因而可以和学习互动,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老师会更多倾听学生提问和自己解答,因为学生和老师一样,都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反思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作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外活动也在美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美国课外活动主要是指社团活动、文娱活动、宗教活动、社交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锻炼个人能力的好去处。美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同时又是忙碌的,通常他们要不停的应对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程设计。美国大学生对于论文选题的选择,不仅与个人兴趣相关,更与国际形势需要相关,一些学生们甚至把中国问题研究当成自己的论文方向。

不管怎么说,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还与美国存在差异,我们能做的就是取长补短,在了解美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后更多的去关注对我们有益的方面并吸纳为已用,这才是明智者该做的!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 篇2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顺利对口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满足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毕业结业环节作为中职教育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结业考核有效的衔接,采用有针对性的结业考核方式,模拟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让学生在结合考核过程中增强职业体验,实现与实际工程造价工作的零距离接触,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值得我们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拟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员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谈一谈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结业考核采用毕业设计方式的计划、实施及考评方式。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我校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建筑类职业教育中等专科院校,所开设的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主打专业多年来为河北省各地市及京津唐地区建筑业输送了大批专业造价管理人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我校专业教师对本行业做了相关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各用人单位意见,总结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的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职业能力要求:

1.1 专业能力

1.1.1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知识要求

(1)掌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基础知识;(2)掌握《房屋建筑构造》基础知识;(3)掌握《建筑结构》结构构造、混凝土结构平法基础知识;(4)熟悉《建筑材料》基础知识;(5)熟悉《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基础知识;(6)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基础知识。

1.1.2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要求

(1)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要求。掌握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有关定额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并能结合实际工程图学会定额项目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关建筑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并能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图学会清单工程量计算方法。(2)建筑工程计价专业技能。能根据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有关定额消耗量标准,并结合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定额项目工料单价;能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清单项目所综合的定额项目,并结合企业管理费率、利率标准计算清单项目综合单价;能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关计价规定,并结合地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政策法规及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及税金,最终确定整个单位工程造价。(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技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工作中,基本上电算已经代替了手工计算,预算软件应用越来越普遍,从大量的人才招聘信息来看,很多用人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明确要求,能熟练操作相关预算软件。因此,在扎实掌握上述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学习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2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个人在职业和公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解释、思考和评价,特别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在造价教学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及新的政策法规随时更新出台,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授之以渔”更重于“授之以鱼”,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能力。

1.3 公共能力

公共能力是指处理社会关系及与他人负责任的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处理、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等,社会能力是完美实现个体职业人和社会人双重角色的能力。在实际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中,编制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文件,常常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就必须具有良好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协调、群体意识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考核

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其能力包含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和公共能力,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以上综合职业能力,这三者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2.1 毕业设计实施计划

2.1.1 时间安排

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也就是在完成所有相关的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因此,毕业设计的时间宜安排在总学期的最后一学期。

2.1.2 学时计划

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计量(手工计算)、建筑工程计价(手工计算)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三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及实施的经验,教学学时集中安排约8周时间,具体程序及时间分配:(1)建筑工程计量(手工计算)90学时约3周时间;(2)建筑工程计价(手工计算)60学时约2周时间;(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约90学时3周时间。

2.2 毕业设计具体实施过程

2.2.1 确定毕业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根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施工图,要求学生根据施工图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和税金,最后完成整个单位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工作。具体项目任务的布置由教师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发放给每位学生。

2.2.2 学生合理分组

在毕业设计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同时也更接近于实际工作过程情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分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各小组组长通常由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

2.2.3 项目任务实施

(1)资料准备。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收集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等。(2)拟定施工方案。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并听取教师意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图拟定合理施工方案,如土方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与支撑工程、垂直运输工程技术措施,现场施工机械使用计划等。(3)计算工程量。各小组内、小组间充分讨论交流,并咨询教师意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图、施工方案列出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并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措施项目工程量。(4)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各小组内、小组间充分讨论交流,并听取教师意见,根据计算出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措施项目工程量,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并汇总确定整个单位工程造价,编制说明、填写封面、装订完成整个单位工程造价文件编制工作。(5)成果提交。每位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按时向教师提交阶段成果,比如建筑工程计量阶段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工程量计算书,建筑工程计价阶段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建筑工程计价文件(其封面形式可以是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等)。

2.3 毕业设计考核评价

2.3.1 组内自评

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经充分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有关项目任务,再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找出差异、分析原因、相互改进。

2.3.2 组间互评

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每完成一阶段任务,小组间相互检查评价、找出差异、相互改进。

2.3.3 教师评价

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各小组任务的进展情况,并给以必要的指导,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每小组阶段成果进行及时评价,既肯定其成功方面,也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保证整个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2.3.4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方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应具有正面导向作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这一原则,我们制定了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见下表:

3 结束语

经过我校的实践表明,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采用基于项目导向教学理论,模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准岗位工作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了相关职业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主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戴士弘主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生态工程学概论结业论文 篇3

摘要:无机农业因其追求唯利的生产方式大量使用无机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等而得名,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机械化农业模式,当它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种“滞后效应”。因此,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生态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我们对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内涵等基本问题作出必要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化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各国都在力求获得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但是,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甚至社会发展的挑战比经济的挑战更加严峻。英国学者杜德利“西尔斯指出:“我们不能回避那些实证主义者轻蔑地称做‘价值判断’的问题。“发展”必然是个规范性的概念,几乎同改进是同义词。如果佯装不知,则正好是隐瞒自己的价值判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离开了这一价值维度,则发展本身就变得难以理解。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处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实现文明进步与自然环境的互利耦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日益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业的问题上。的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一个拥有九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而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讲,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诸如高消耗、低产出、与环境伦理相悖的发展理念等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此而言,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系统就成为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攻关项目。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在我国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怎样看待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呢?本文拟对此类问题作以浅显的考察。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阿尔伯卫奇(Albrecthe W.)于1970年提出,主要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1981年英国农学家Worthington M.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但也出现了一些片面遏制化学物质投入的极端作法,故称之为“狭义生态农业”。对于生态农业的定义,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定义方式,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态农业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看法。1991年5月,马世骏等人拟订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是因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更详细地描述为: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全面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而我国所倡导和实施的生态农业,其基本内涵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生态农业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对农业进行设计,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技术,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长期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其次,生态农业要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从事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农业”,不单纯着眼于当年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生态农业的这种生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地球资源,把废弃物的排放减小到最低程度,甚至是“零污染”,使有限的资源进入生态系统的无限循环利用的模式当中,进行自然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转化成产品的效率,从而建立一个综合发展、多极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综合体。

二、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从以上关于生态农业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态农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需要多个系统,不同部门的共同合作,才能不断地建立和发展起来。在我国,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就文化传统而言,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生态农业传统的国家,中国人素来讲究“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在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就形成了著名的“桑基鱼塘”的农业生态模式,这一生态模式的出现和应用不但表现了中国农民的聪敏和智慧,也给农业生产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这之前,我国的很多地方也都出现了小范围的生态农业模式,这些生态模式在《诗经》、《齐民要术》等多部著作中都有所记载。

作为世界闻名的发源地,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漫长的农业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走出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困境,对自然的依赖也就明显的减少,再加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人类确实做出了许多违背客观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当然,也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和惩罚。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更容易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和支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促进人类和谐的进步,反而加速了人与自然的危机。

因此,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提出把生态农业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目前,各种生态农业试点超过了多个且规模由村、乡向县域发展。特别是1994年12月国家农业部等7个部委局组织的全国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试点县乡村人口2392万人,耕地327.33km。其中有8个试点荣获联合国环发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称号。生态农业的效益显著,据初步调查,各地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后,粮食总产量平均增幅15%以上,单产较试点前增长10%以上,分别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4.5倍和9.2倍,人均粮食比试点前增加21.4%[1]。这种新的发展思路既加速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解决。

三、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我国来讲,在短短的中,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进步确实令人欣喜。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阻力和障碍,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将会受到限制和阻碍。这些阻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理论的完善和推广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他是现代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发展和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系统建设的研究正在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它不但包括农学,还包括林学、畜牧养殖学、生态学、资源利用学、农副产品的加工科学等自然科学,甚至还要涉及哲学、管理学等人文科学。而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许多研究仍然停留在某个单一学科的内部封闭式研究上,虽然就某一领域内部,人们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就整个理论体系来讲,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仍然是非常不充分的。甚至,不同领域的独立研究会产生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认为,要想促进生态农业的理论发展,就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和沟通。例如,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合作,定期召开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究会议等。总之,这种研究应该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超越任何一门独立学科,努力形成一种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完整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

除了理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之外,其推广也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讲,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落后,这就为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理论无论多么完善和精湛,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而对于生态农业的理论系统来讲,农民的接受与否是这一理论能否转化成实践的关键。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推广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这里所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政府的推广工作能否落实到位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在许多地方,当地政府大搞形式主义,将推广工作看成是负担和任务,最大的热情就是如何敷衍和完成任务,致使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变成形式上的学习和实践,即违背了政府的初衷,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经济的发展。更何况,有许多的县市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理论的推广工作,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农业附加值低等等很多问题仍然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生产市场化和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市场调节为主的买卖机制。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能够使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自主的生产农产品,这或许可以使农民获得快速的利益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往往是以牺牲环境甚至长远的利益为代价的。尽管人类所面临的不是简单地消除代价,而是在得与失之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但是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同时涉及到一个代价支付方式的重要问题,因为代价的付出支付的方式不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产生的后果也会不同。从社会发展总趋势上看,在量的规定性上,付出的“代价”显然不能超出所获得的价值,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代价”的付出必须低于所得到的,并且越低越好,这是对“代价”的限度设定的原则性要求。建立生态农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种合理的系统的建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这种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它的总体回报必然会大于总成本,但是,在这种付出与回报的时间差中,就难免会伤及到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求达到长远利益和短期效益的最佳结合点。所以,为了增强理论的自觉性,减少不必要的代价,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价值目标,就应当根据代价选择的方法论原则,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支付代价。

(三)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又一困难。现在,很多生态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而许多地方财政有限,就要依靠国家支持,可国家的财力基础仍然很薄弱,能够补贴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就致使许多生态建设项目未能全面的展开,而已经投入的资金由于工程的停滞不能得到最终的利益回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既浪费了资金、人力,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合理的分配资金,力求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这不但需要中央政府的总体规划,同时也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投向准确,使资源效用最大化。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主要问题之外,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仍然还要接受不同方面的考验。例如,人口问题,国际化问题,政府机制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农业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不过,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了解到,我国生态化建设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阻碍是必然的,只要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一定会成为生态农业文明大国。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 篇4

------论BIM技术的学习感悟和发展畅想

这是我获得建造师证书后第一次参加系统的专业课程 学习,听了各专业的专家精心准备的课程后,对建筑工程项目有了一个系统而先进的认识。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我对组织培训的领导和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主要汇报一下对BIM技术的学习体会。记得在十年前我作为房地产公司的现场管理工程师在工作之余要协助预算科计算工程量,当时用的是Excel软件。在计算钢筋时由于钢筋种类、直径、搭接长度、弯钩长度等各不相同,每一处都要单独计算,费时费工,也体现不出来Excel自动运算的优势。我就仔细研究了一下Excel表格的各项功能,发现其中有个if语句很有用,它可以进行是非判断,而且最多有七层嵌套。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钢筋在不同标号混凝土中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钢筋、所在位置种类(梁or板or柱)等判断因素用if语句判断后,事先输入与工程相适应的数值。这样一来,我只要设计好公式,然后输入关键信息,Excel表格就会自动算出我所有需要的数据。虽然开始设计公式法则时耽误了时间,但是最后我是最先完成任务的。当时一位预算专业的同事说:“有一款广联达预算软件叫做图形算量,直接用图就能计算工程量了。”我十分震惊,那岂不是直接用设计院的电子版图纸就能实现自动算量,不再需要造价师了?!他说当然没那么先进,还是要专业的预算人员来画图,也有很多误差,效率一般。

后来有一次家里聚餐,说起这件事,我问作为软件工程师的弟弟如果实现直接用电子图纸来计算相关工程量和价格是否可能。他说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所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工程师共同协助才能完成软件设计,而且还需要统一各个使用软件的建筑部门、公司的规格和习惯;另外得有市场和大公司主导,因为工程量会非常巨大。我想起来当初学习3Dmax制图时,灯光效果里除了普通的电光源、平行光源外还有一种太阳光,是要输入地球经纬度和公历时间来计算模拟的一种光源;而且3Dmax里面的“体”的相交是会按照设定原则计算的(也就是相交后可以切割或者标注提示)。其实就是模拟物理世界。那么如果设计院的设计软件按照3Dmax软件中的“实体”来画,再模拟出建筑工程中材料的逻辑关系(比如混凝土和钢筋相交后,钢筋切割掉混凝土;而钢筋、管道相交后报警甚至自动俺规范要求调整其间距或报警)并计算其体积、面积和重量等所需数据。辅以当时个材料市场价格或预定价格。岂不是极大的方便了施工和预算。要知道在施工中常常会遇到钢筋相互重叠,间距不够,各专业管道打架等矛盾,一般实现在图纸中很难完全杜绝,现场解决费时费工,而且违反规范。预算也是非常繁琐的一件事,每个人单独算出来的都会有差距,而且检验困难,致使甲乙双方核对结算时常常扯皮。不过种技术的推广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一件商品要市场认可需要对供需双方乃至产业链相关各方以及政府的支持,要支持就要支持方有利可图。可是作为设计方似乎并没有的到什么好处,反而要原本的设计师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制图方式(当时很多设计院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制图还没几年,制图软件还以CAD R12和CAD R14为主),花大量费用购买新软件,而收入似乎并不会增加;而造价专业则更是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完全自动化预算后,似乎工程量和造价只是工程图纸设计的附属品直接由设计院提供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是会从中收益的,但是现实的经济利益并不明显,只是更加方便一些;当然作为做大的受益者软件公司来说是愿意推行的,只是孤木难支,投入少了,效果不明显,达到理想效果的话,前期投入是非常巨大的,除非大公司看到很好的市场预期才有实力完成;最后是政府相关部门,推进行业现代化,提高行业技术含量是愿意看到的,但是大批技术人员被电脑代替而失业的风险以及整个行业的未定发展更为重要,支持力度恐怕要考虑诸多因素。这个话题虽然诱人,但是太过庞大,也只能是作为饭后闲谈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十年过去了,我早已忘记了这个话题。在建造师培训课上,教师的“BIM技术”课程使我耳目一新,感慨万千啊!当时只有广联达的图形算量,而现在“BIM技术”已经悄然发展到了建筑工程的各个领域: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用的过程,它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BIM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和业主部门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BIM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工程的费用和进度控制,为建设项目的增值服务。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已产生将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时间)模型中的软件产品,也已产生可视的5D(3D+时间和费用)模型中的软件产品,并被应用于工程建设实践。

借助BIM技术对施工组织的模拟,项目管理方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情况,并清晰的把握在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施工方也可以进一步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我国已将BIM技术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认为建筑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十二五”时期,BIM技术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是BIM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一年,BIM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中国已有非常多的的建筑企业在使用BIM技术,BIM应用引爆了工程建设信息化热潮。正在改变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协同理念和协同工作方式,使各方都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获得收益。

通过“BIM技术”的课程学习,我把对“BIM技术”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向专家和领导做一个总结汇报,望批评指正。

1、BIM技术的本质就是根据需要利用电脑模拟出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或部分过程的物理逻辑和管理逻辑,用来在工程项目实施前,解决并避免发生各种矛盾和风险。

2、BIM技术适用的领域既包括施工技术方面,解决各种技术难题:钢筋合理分布;各专业管线埋设合理间距和位置;发杂、异形设计中的模拟试验;建筑外观效果以及内部空间的人体工学和体验感觉模拟实验等等。还包括工程管理方面的模拟试验:比如建筑材料进场、储存、运输、应用的物理

②通道和时间通道;各种专业人员的组织调配管理;各个时间节点的工程进度以及投资控制;还包括建设项目在全寿命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状态、老化、维修数据都直观的体现出来。

3、BIM技术的未来发展的展望:其实终极发展方向很可能就是模拟物理世界中的一部分,用较少的成本来预测风险,解决矛盾。这一点在许多领域早已走在了前面,例如医学领域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药品对人体的作用;军事领域利用计算机模拟军事战斗的推演结果;科研领域甚至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和物理变化。那么我们建筑领域也可以大胆的把政府的政策导向;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项目的影响;项目所在地的人文习惯、风土人情对建筑的接受程度等等的一切相关需求都模拟并加以分析,做到未雨绸缪,一切尽在掌控。

最后再次感谢组织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的领导和辛勤教导的讲师们。祝你们健康幸福!

114号

钱朝辉 名词解释: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校对学员的培养力度,完善党校制度,加强对学员的考核,特制定本条例。凡基层党校的学生均在此考核范围,每人每学期学习成绩的评价以此考核制度为准,望全体基层党校学员照此考核制度严格约束自己。

一、考核

(一)考核内容: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及结业考试成绩。

(二)平时成绩

1、考勤

(1)、因病或因事不能参加党校活动的同学,事先到基层党校教务科(注:系办公室)请假,经准许方可。

(2)、格按照考勤制度履行请假制度;

(3)、迟到早退现象;迟到、早退累计达三次或旷课一次者取消结业资格,请假超过两次者不得结业。

(4)、未经批准而没能参加党校活动或无故旷课一次者,给警告处分,并扣除相应考核分,无故旷课二次者取消基层党校学员资格。

2、课堂表现

(1)、每次上课前5分钟开始点名,点名不到者为迟到。

(2)、能否积极参与党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3)、是否服从党校工作人员的管理;是否遵守党校纪律,是否有上课睡觉、聊天、看和党校内容无关的书籍等现象。

(4)、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笔记要完整,清洁,学校定期检查打分,分数占期末成绩的百分之十。

(5)、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课堂肃静,大声喧哗、扰乱课堂者清除教室。

(6)、上课前学生要安静地做好,下课时在教师退出教室之后,学生有秩序地退出。

3、值日制度:

(1)、采取分小组值日的办法,在全体同学中分出四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

(2)、课前要将教室打扫干净,保证教室无灰尘,无纸屑,不干燥,课后再把教室打扫干净方可离开。

(三)论文成绩

(1)、能否认真独立完成党校布置的论文;

(2)、党校组织对学员的论文进行审阅,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3)、所有结业学员论文成绩均需达到及格以上,否则不予结业。

(四)结业考试成绩

(1)、党校学员应于党校学习结束后,参加党校组织的结业考试;

(2)、结业考试由党校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统一评分;

二、结业

(一)参加党校培训的学员,达到以下水平和要求,经院党校审核,报校党校,可颁发结业证书:

(1)、思想素质高,认真学习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党的重要思想及纲领性文件;

(2)、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完成党校的学习任务;

(3)、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结业考试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结业:

(1)、无辜旷课一次及以上者;病、事假累计超过两次者;违反考勤制度规定不能结业的;

(2)、学习期间严重违反党校纪律的;

(3)、平时成绩、作业成绩、结业考核中有一项不及格者;

(4)、在党校学习期间扰乱社会治安或违反学校及团内纪律的。

(三)结业考核完毕后,由分党校对学员的各项成绩进行汇总、审核,合格者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 篇6

为适应这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需要, 结合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我院数学教研室对现行的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式与考核办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与考核采用阶段性授课、阶段性测试、阶段性结业的办法.此方法还只是初步阶段, 有待于完善和提高, 诚恳的希望广大教师能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我院的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使数学课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 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一、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办法实施的目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基础学科的《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衔接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是理工科专业以及部分文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以我院为例, 几乎所有的专业都不同程度地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 不同专业所用到的数学内容不同, 相应的深度也不同, 为此,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是摆在高职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长期以来, 数学课的教学与考核都是用传统的授课方式, 以某版本的教材为依据, 按照教学计划, 讲授一学期的内容, 完成后, 在期末时间统一考试或考查.这种期末统一考核的方式在当前的高职基础教育, 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学科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用同一模式的试题限制了学生对本专业数学内容的需求

信息时代, 社会各行对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有的需要能较快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并应用于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有的需要能进行深入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的科学研究型人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 入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参差不齐, 而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又往往以其专业为导向, 这就使得对数学知识和素质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传统的数学教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 教师、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束缚了学生的特长, 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实行分层次教学, 探索解决现存问题和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们阶段性结业教学和考核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 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极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各类人才对数学素质的要求, 在力争全面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 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的成长.

阶段性教学能使教师在某一阶段的授课中, 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设置, 采用必修和选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 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有计划的补充或删减一定量的教学内容, 以丰富数学问题在本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性.

2.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 统一考试的模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特别是三校生和委培生, 基础差、接受慢.集中理论授课、期末统一考试的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度大、收益小.同时这种模式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也是有待商榷的.

原因是:

(1) 长时间的理论授课可能使学生忘了以前所学的旧知识, 而期末复习的时间又短, 复习的效果不好, 势必影响到期末成绩.

(2) 期末复习期间, 所有的考试科目都压了下来, 集中理论授课、期末统一考试的模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 现在各高职高专院校所用的教材, 大多是自行为主, 即依据本校所设专业, 适量的增减所授内容, 所讲解内容的深度也不同.长时间的理论授课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透, 囫囵吞枣, 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了.

二、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的优点

1.较容易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熟练, 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时, 容易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知识内容有所侧重,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 又达到了基础应用于专业的目的.

2.教师有充分的空间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阶段性教学方法的实施, 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理论解决于平时, 分散了难点,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教师也有充分的空间, 有针对性的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正确理解高等数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课, 学生普遍认为, 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用途不大, 对高等数学学科的设置以及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 大多数学生们的想法是先初步的掌握一下基本内容, 等到期末复习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基础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脱节, 达不到数学课的教学目的.

利用阶段性教学授课模式, 教师可根据所授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避免了“死背硬记、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加强实际应用性, 轻过程重结果

数学学科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推导与复杂的数学计算往往存在畏惧心理.

阶段性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讲授某一阶段的内容时, 在不影响知识结构的情况下, 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可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处理, 在重点讲解某一公式或定理时, 对复杂的计算可以采用简捷的办法, 如教会学生利用积分表对一些复杂的积分计算进行处理, 不必做一些推导, 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际应用性, 轻过程重结果.

5.阶段性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检验

阶段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阶段性教学不是单纯的某一阶段小测试, 而是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总体检验, “以应用为目的”贯穿于整个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去驾驭课堂教学, 保持知识的结构体系, 又要求教师具备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是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种检验.

三、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具体办法

1.教学内容的设置

《高等数学》按一学年开课, 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理论授课.教学内容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两个模块.

第一部分:必修部分.根据目前我校开设的各专业所涉及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 规划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选修部分.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所确定的教学内容.

2.阶段模块的设置

第一学期总学时为60学时, 以必修课为主, 授课内容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二学期授课内容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三阶段为选修模块.

3.考核办法的设置

每一阶段的测试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每一阶段闭卷考试分数占阶段成绩的80%, 平时成绩 (以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 占阶段成绩的20%.期末总成绩分A, B, C, D, E五个等级.

为体现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 本着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 在测试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可以直接给出, 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4.试题的模式

在每一阶段结束后, 统一考试时间, 由学校安排进行阶段性考试.每一模块测试题随机的从题库中加以提取, 题库由教务处统一保管.在出题的形式上可由数学老师提出所出考题的模式及类型, 由教务人员随机的抽取考题组成试卷进行测试.

每一阶段的试题均由十套试卷组成.按满分100分计算, 65%左右的基础题, 10%的拔高题, 25%的中等左右的证明、计算、作图等综合题.

所有试题都是经过教研室共同研究制定的, 本着“能用”“够用”为目的, 淡化定理、公式的推导, 突出实用性、专业性.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5.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

(1) 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由各阶段成绩的总平均分来相应的定出等级.

(2) 本阶段考试不及格者, 一周后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及格者, 则参加第二年本阶段知识重修.

(3) 三次考试中有两次不及格者, 期末总成绩为不及格, 将参加第二学期的综合试卷补考.若仍不及格, 将参加第二年知识重修.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对上述方法的实施, 经过大家的多次论证和研讨, 我们认为此方案在实施中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这样的做法是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1) 使学生重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让学生懂得高等数学是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为学生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 这种做法目的是给学生减负.这种做法可以化难为简, 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理论解决于平时, 分散了难点,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授课时可以将这样做的目的向学生讲清楚, 不要让学生有思想负担.

2.这样的做法是否加大了教师的难度

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说是加大了数学教师一定的教学难度, 尤其是题库的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

我们是从目前学生的自身状况考虑的, 我们认为教书是以人为本的, 哪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利或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我们就采用哪一种方式.

3.这样的做法是否会改变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这种做法不会改变高职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这是因为:

(1) 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是以加强应用性为目的的, “基础服务于专业”是高职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不影响知识结构的情况下, 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处理, 把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理论研究中解脱出来, 引导于实际应用中, 这种做法不仅不影响高职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而是加强了高职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会使高职高专的基础教育更富有特色.

(2) 阶段性教学结业的方式同样也不会改变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本阶段知识结构及体系掌握在手中, 只是根据实际情况, 有目的的对本阶段知识点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有所侧重.淡化了理论推导, 加强了实际应用, 从而更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对教师的相应要求

1.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拓宽知识面

阶段性教学结业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时间短、内容少, 易于掌握.由于统一考试、统一试题,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能有很好的把握, 掌握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为此, 我们教研室采用集体备课、说课、专题讲座、老教师带新教师等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2.教师要有责任心, 对每名学生负责

阶段性结业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是一次考验, 也可以说是“考教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 在于教师的“教”,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 对学生、对自己负责.

3.要与专业课教师沟通, 了解专业所需

要求教师对所教专业有所了解, 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 将所教的内容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结束语

以上的观点, 是我们数学教研室结合我院现行学生的实际情况, 经全体数学教师多次反复的论证, 得出的共同结论.经教学和考核的实践证明:在我校采用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模式要好于期末统一考试的模式, 并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成绩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孝平, 俞军, 陈萍, 等.深化分层次教学, 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3) :1.

[2]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2.

[3]杨孝平, 等.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 2003, (6) :2-3.

[4]刘德钦, 尹群.工科数学课程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 (6) :1-2.

[5]母丽华, 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2.

[6]杨洪林, 丁占文, 田立新, 等.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2) :75-76.

[7]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 (3) :85.

上一篇:描写梅花样子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初中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