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物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词:初中生物;人文教育;精神渗透初中生物是一门涵盖了自然、生命以及生物圈内在联系的学科,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意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生物人文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人文教育论文 篇1:

初中生物课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教育若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造精神。”这说明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我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如“学会数理化,走遍满天下都不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还有,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成绩好的多数学理科,觉得学好数理化才是有知识的象征。从家庭到社会都重理轻文,所以培养出的大多数人才充其量也是“半个人”。

初中生物是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了生物学,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情感陶冶,以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本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人文之美

在初一生物刚开始时,可让同学闭上眼,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

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从太空遥看地球,地球是一颗披着蓝色‘面纱’的美丽行星。然而,地球真正美妙动人之处,却是蓝色面纱下绚丽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我相信这样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如“蓝色面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绚丽多彩的生物圈”给学生生机勃勃的感觉,“家园”更让学生觉得温馨与安宁。我们的教材中除了精彩的语言描述,还有许多精炼的诗句、成语,教师都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与分享。如在食物链的教学导入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更是让学生学会做事。“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客观地说明了分解者的作用,更体现了生物体各个器官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如一首歌“绿叶对根的情意”所渲染的气氛与情感,那么柔美,那么细腻。可以进一步跟学生谈,植物体的根茎叶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如叶子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一部分自己利用外,其余的全部运送给茎和根等其他器官,根在土壤中会不辞辛苦地到处吸收水分供给整个植物体,茎则专门搞运输,让它们互通有无,并支撑整个植物体。总之,它们真可谓唇齿相依、肝胆相照。当学生了解这些之后都很动容,此时可不失时机地把这种关系引申到亲人之间和同学之间,学生都能心领神会。通过这些感受,学生的情感会更丰富一些。

二、利用实验课,在探究中体验人文关怀

实验课在生物课中占很大的比例,教师应在学生与动植物直接接触时,让学生体验人文关怀。首先,当我们观察一些动植物的特点时,应尽量保持其在自然状态下,

既不能损伤到该动植物,也不要破坏其生存环境。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后,应把它放回大自然。例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绝不能因其是不起眼的小动物而把它随意扔掉或把它杀死。要让其回到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即回到它的家园。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怀弱小,关注周围的一切,心中装着整个世界。

三、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物学知识服务他人

在学习合理营养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醒学生设计时应首先注意营养的搭配,还要注意家长的口味,并能利用周日同家长一起把这份设计变为现实。这样,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培养了设计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关心家长的饮食。还有,在亲自参与烹饪过程中品尝家长的艰辛,从而更能理解家长并认同家长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与家长一起干活时有了充分的情感交流,能在亲情中体验幸福与快乐并坚信生活的美好。在学习《人的生殖》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回家了解母亲在怀孕时,日常生活有什么感受,或是干脆自己绑一个相当于自己刚生下来时体重的米袋,亲自体验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母亲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一切,从而感受生命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生命,并能主动关心母亲。

四、利用与生物学有关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

在学习营养物质的作用时,给学生讲维生素C的故事。此时,学生能感受到维生素C的奇妙作用,确信自己所学知识很有价值,还可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又让学生计算,从发现病症到找到针对性药物,整整用了200年。这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发展道路的曲折,及科学家的辛劳与奉献,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立志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而奋斗。

只要我们用心挖掘,体现人文之美的素材无处不在。当我们时刻把人文教育渗入科学教育,便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终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有位哲人说:物质的阳光照在身上。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亮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的一生一世。人文精神就是学生心中的太阳,能照亮学生的一生。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作者:聂新如

初中生物人文教育论文 篇2:

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摘要:生物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生物;人文教育;精神渗透

初中生物是一门涵盖了自然、生命以及生物圈内在联系的学科,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意蕴。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对于挖掘生命本质、明确人与生物圈的关联性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感悟等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灌输人文教育,切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

现如今,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比较关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出现自私、孤僻、缺乏集体荣誉感等情况,此种学生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长期下来,必将会出现更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无法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现如今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一方面是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更为关键。由于我国教育长时间对于人文教育的不重视,没有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同步发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1.倡导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针对现如今的初中生物教材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看出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非常多样化和全面,其涵盖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刻描述和探讨。通过学习生物生命体的存在条件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使学生意识到,生命个体的存活,必须依赖于环境。只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才能够使生命个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所以,要求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切忌乱砍滥伐,随意倾倒排放有害物体。一旦生物圈的平衡被打破,人们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由此学生学习完“人在生物圈的义务”章节内容之后,能够深刻了解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联性,掌握课本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从自己做起,不做破坏自然环境的事情。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人类为了获取利益而做出破坏环境的事情;以及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而出现大量生物死亡的信息数据等等。通过此种直观的视觉刺激,学生必将会感受到环境对于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反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理念。

2.课堂建设要充满人文气息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会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影响。生物不仅仅是一门需要理性思考的学科,其中也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素养,要想在班级中尤其是在教授生物时,将文化素养渗透其中,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班级的文化氛围也至关重要。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班级,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采用人文思想去解读一些现象。班级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教学内容。然而,通过新的媒体教学,可以动态地展示所学的人体器官、生物细胞的内容,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也更易于接受所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采用新媒体与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仅革新了教学工具,也为教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生物中蕴含的人文价值理解得更加透彻。

3.教学方法中要有人文气息

要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接受到生物中人文气息的熏陶,一定要对目前的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够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生物教学中亟待改变的一点即为对探究性学习的忽视。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生物课本的课后习题以及下发的研究性学习小册子中有很多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例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影响,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些都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非常经典的案例,而且也是生物考试的重点内容。这些案例一般都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定的试验之后得出结论,但是教师的普遍做法则为将实验内容转化为文本内容以及填空,让学生记录下实践步骤,背过即可,对这些探究性研究学习的认识过于肤浅。

4.突出生物文化的地位

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向学生讲述枯燥的知识理论,而是要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也正是这样,初中生物的教学重点更应该有所侧重,教师不应该强求自己的学生对生物理论的知识背得多么滚瓜烂熟,或者是做生物题目的正确率是多少,能够在生物考试中达到多少分,这固然是衡量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但是却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与他日后的成长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就像一句话说的,蓬草在荨麻中生长,自然会长得笔直,但是如果细细的白沙与黑色的淤泥沾染在一起,白沙也会变成黑色。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要让学生愿意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变得乐于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甚至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主动去研究和探索生物问题,是教师都希望看到的结果,说这是一种结果,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习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把这句话应用到这里,就是说,这样的习惯并不能够在一朝一夕之间被培养出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历经多年之后仍然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所以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生物文化的兴趣,可以在教学之中突出生物文化的地位,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发展史、对生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也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与生物文化相关的海报,等等。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是将学生领入生物世界的一扇大门,也是将学生领入科学世界的一块敲门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高深而不艰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正武.经验兴趣学习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6).

[2]段荣生.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几个环节: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几点体验[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作者:阳全会

初中生物人文教育论文 篇3:

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教育的改革,生物學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以后对生物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生;人文教育

在各种生物理论层出不穷,生物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的今天,学生学好生物学的意义日益凸显,它不仅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课堂建设要充满人文气息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会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影响。生物不仅仅是一门需要理性思考的学科,其中也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素养,要想在班级中尤其是在教授生物时,将文化素养渗透其中,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班级的文化氛围也至关重要。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班级,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采用人文思想去解读一些现象。班级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教学内容。然而,通过新的媒体教学,可以动态地展示所学的人体器官、生物细胞的内容,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也更易于接受所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采用新媒体与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仅革新了教学工具,也为教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生物中蕴含的人文价值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教学方法中要有人文气息

要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接受到生物中人文气息的熏陶,一定要对目前的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够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生物教学中亟待改变的一点即为对探究性学习的忽视。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生物课本的课后习题以及下发的研究性学习小册子中有很多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例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影响,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些都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非常经典的案例,而且也是生物考试的重点内容。这些案例一般都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定的试验之后得出结论,但是教师的普遍做法则为将实验内容转化为文本内容以及填空,让学生记录下实践步骤,背过即可,对这些探究性研究学习的认识过于肤浅。

生物中的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这种方式由于应试教育的施行却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要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这一途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团队合作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突出生物文化的地位

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向学生讲述枯燥的知识理论,而是要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也正是这样,初中生物的教学重点更应该有所侧重,教师不应该强求自己的学生对生物理论的知识背得多么滚瓜烂熟,或者是做生物题目的正确率是多少,能够在生物考试中达到多少分,这固然是衡量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但是却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与他日后的成长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就像一句话说的,蓬草在荨麻中生长,自然会长得笔直,但是如果细细的白沙与黑色的淤泥沾染在一起,白沙也会变成黑色。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要让学生愿意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变得乐于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甚至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主动去研究和探索生物问题,是教师都希望看到的结果,说这是一种结果,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习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把这句话应用到这里,就是说,这样的习惯并不能够在一朝一夕之间被培养出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历经多年之后仍然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所以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生物文化的兴趣,可以在教学之中突出生物文化的地位,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发展史、对生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也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与生物文化相关的海报,等等。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是将学生领入生物世界的一扇大门,也是将学生领入科学世界的一块敲门砖,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养成正确的认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高深而不艰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正武.经验兴趣学习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6).

[2]段荣生.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几个环节: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体验[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誗编辑 郭小琴

作者:潘月红

上一篇:科室年终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精益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