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答:尽管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从观察中可以看出,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答:岩洞里的钟乳石尽管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
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珊瑚是珊瑚虫的尸体和珊瑚虫排泄物堆积形成的。因为生物体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体都有应激性。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生活中需要营养物质,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进行呼吸。珊瑚不具有以上特征,所以珊瑚不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解析:首先需要说明,其实一般珊瑚都是在寒潮和热流中间地带比较多,并不是温暖水域,温度过高珊瑚就会死亡。之所以是中间地带是因为寒潮和暖流交汇的地方富含大量的养分,这时会出现大量的浮游生物,而这些浮游生物就是珊瑚虫的食物,这样就便于生长。并且珊瑚虫是一种古老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很强,所以对温度非常的敏感,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引起死亡。之所以在浅水区,是由于珊瑚虫是和一些藻类共生的,珊瑚虫的排泄物就是藻类的有机肥,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珊瑚虫氧气,而光合作用必须要有阳光,而深水区域阳光是很少的。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想一想.议一议
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答: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菜花、草。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文中提到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是:叫天子(云雀)(草从中)。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谷第三中学 高级教师 王文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并举例,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来突破。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材分析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的起始,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及生物具备的共同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实例来说明生物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引发学习探究自然界生物的愿望和积极性。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新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具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力,但理性认识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具有一定的小学自然基础,但缺乏正确的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探究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整堂课中主要以
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义所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入: 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播放生物与非生物视频。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画面中哪些是生物,那些
是非生物?怎样区分?它们有共同特征吗?引出课题──认识生物。小组竞赛,激发兴趣
将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让各小组将它们按生物与非生物分开,写在纸上,看哪组正确率高。3.质疑启思,讨论问题:
简介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简要说明观察主要有哪些方法,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让学生自学课本3-7页,完成第3页“想一想,议一议”和讨论题。尝试说出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①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4.讨论与游戏,突破重难点: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1)讨论:植物和动物等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出示吃饭和饥饿的人图片,让学生得出营养对人很重要的结论。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总结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游戏:全班进行憋气比赛,看哪位同学憋气时间长。讨论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的憋气?能否列举一些动物如何进行呼吸?
展示因疾病等原因缺氧的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情景,反方面说明呼吸的重要。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
总结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给养鱼缸的鱼经常换水”。
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出示小狗排尿、人流汗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自己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生:“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总结出: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猜物品游戏:
课前准备好几个纸箱子,其内放几种动物(如青蛙、蚯蚓等),让学生上台用手摸后猜里面是什么动物。要求全班学生注意观察猜物品的学生碰到动物时产生的缩手反应。学生观察做此游戏的学生反应。简单归纳出人对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植物等其他生物对刺激是否会做出反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
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总结出: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展示蘑菇生长、种子萌发、菜豆的生长、婴儿的发育、破壳而出的幼鳄等图片。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总结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讨论:狗的一家、同一株碧桃上的花、“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现象? 总结: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讨论:艾滋病病毒模式图表明,病毒有无细胞结构呢?
总结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发出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5.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课后练习:1.要了解青蛙与蟾蜍在外形上的异同,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馒头上长出“白毛”
D.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3.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4.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2)猫生小猫属于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____。(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观察法 2.C 3.B 4.生长现象 繁殖现象 遗传现象 变异特性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新授课是最基本的课型,只有解决和处理好这一课型,才能顺利地展开其他课型。新授课有如下特征。
(一)新颖性。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新授课上较容易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在“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中进入学习状态。
(二)感知性。
要使学生准确理解新知识,教师就必须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和旧知识点的联系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听、看、思考,对新知识有深刻的和理解性的记忆。教师要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如学习揭开光合作用之谜内容时,分析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时,教师提问:范·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因素对小柳树生长的影响?从而引出空气。接着分析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后来多个科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讨论得出是光。接下来就顺利引出扬﹒英根豪斯的实验。教师引导:被叶片吸收的光能转化到哪里去了呢?进而过渡到萨克斯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过程,得出光能一部分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物里的能量。这时教师要对上述实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了水和二氧化碳,放出了氧气,那么氧气中的氧来自谁呢?让学生阅读教材进入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教师在此要给学生介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并提醒标明反映的场所和条件。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学生个人的自身活动,议、析、解、结———这个环节是授新课的中心和高潮阶段。
(三)发展性。
教师让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巩固克服遗忘,对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凡是这一类的都能总结归纳出来,运用自如。
二、习题课
第一,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把题目的文字叙述准确地转化为图表、换成生物符号的表达形式,进而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尤其要注意隐含的已知条件),寻找问题的实质。
第二,习题课的教学过程应着力展现解题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发掘生物教材中没有具体表述的能力、智力因素,注意对解题策略、思维方法、解题技巧等进行分类、归纳、评价。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习题课不要一味讲成批评课,既要讲失误所在,又要讲成功之由;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大力表扬,使所有学生在不同方面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复习课
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一种课,因为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热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上复习课的老师感到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复习课有如下特征:
(一)整合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复习课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按不同的层次,整理成知识网络,形成网中有点,点中有网,让知识系统化,清晰化。教师应把一节或一章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使学生充满混乱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清它们的关系。教师讲只要引出内容的主线和设计教学思路即可,这条线可时常让其断开,把连接的任务交给学生,但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一方面让学生找出自己在知识的连接上已掌握的地方和以前的遗漏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回答可让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如何采取策略。
(二)突出复习课的重难点。
复习课应有鲜明的针对性,对知识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盲点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复习,而不能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易错点。另外在复习重难点内容时,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将问题具体化、生动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用:启发式讲解、自学式阅读和钻研、小组讨论,适当的时候改变复习形式让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更改,对结论进行探究等复习形式。
例如:在复习DNA的粗提取、提纯和鉴定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设置以下问题:(1)如果把鸡血换成猪血,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2)如果把鸡血换成辣椒或蒜黄还能加蒸馏水让细胞破裂释放出DNA吗?如果不可以,那么怎么办?写出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各种仪器,分组实验,这样就会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这样上复习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突出复习方法指导,揭示知识规律。
四、实验课
我认为对生物实验改革,应当放在整个生物甚至理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思考。下面我总结了生物实验及其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特征。
(一)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加强实验的内容。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生物、体验生物和探究生物过程的重要途径。所以,学好生物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完成生物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生物的关键。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有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实践活动等。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能实现人人动手的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通过自制仪器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等手段来动手多做实验。
(二)拓展实验功能,强调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展现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问题设置;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的课堂导入如同经典音乐剧的序幕环节,总是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观众带来最极致的视听感官盛宴。”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其应该具备的良好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设置问题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通常情况下,问题是促使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产生内在探究驱动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依据。在疑难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迸发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而这些都将推动他们自身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该问题背后所蕴含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通过在课堂导入中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失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这一知识点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边说笑边吃东西时,很容易导致正在食用的食物误进入器官,这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强调“吸烟有害健康”?
冬天若是教室的门窗关闭得比较严实,一段时间之后,教室中的学生就会接连出现“打呵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这样一来,就借助上述几个问题使得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点明:“上述问题其实都与将要学习的人体呼吸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此,便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这节生物课具体要学习到的知识点浓厚的探究兴趣以及求知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任何学科都与社会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社会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最根本来源。初中生物同样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初中生所熟悉社会生活经验或者热点话题,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生物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也能促使他们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自身对于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在自身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在教学“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穿插了如下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同患有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一起聚餐时,人们通常会将该患者的碗筷单独摆放,并对其使用的餐具进行非常严格的消毒。
经仔细确认某名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之后,医生对该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此同时,将其进行一定时间内的单独隔离,直到传染性疾病的警报得到解除。
医院还对该患者在就诊前密切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治疗。
……
如此一来,借助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就能意识到原来所学的生物知识内容同各自的现实生活实际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这既使他们坚定了认真学习生物的决心与意念,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这就很好地证明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积极优势与重要作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各阶段各学科中的运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其在显著优化学科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同时,无疑也为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
初中生正处在追求新鲜事物的敏感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以及积极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恰当运用就很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与最佳化。
笔者在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环节中就积极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依次为学生播放了我国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幻灯片以及相关视频。从多媒体教辅设备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我國当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也使得他们拉响心中的警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很明显,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独特视觉、听觉等效果带给屏幕前的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引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焦点话题的充分重视与关注,而这都为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节课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万事皆有法,但教无定法。相信,只要初中生物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能动地采取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就必定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真正为初中生物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切实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吴莉莉.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1).
1、具有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
“探究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
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
一、数字提取法
1.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三向”(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向肥生长)。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通常有六条(头胸腹3部分,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足3对,翅2对),可以概括成六个数字“311132”。你可以把这串数字想象成昆虫的“电话号码”,跟同学们比一比谁记得快。
二、要字精简法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2.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三、英汉互译记忆法
抽象的生物字符借助英语记起来就方便易懂。例如:
H——Hear (can’t hear 听不懂 H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
S——Speak (can’t speak不能讲 S区受损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
ADP中的D——Double “双倍”;所以ADP称“二磷酸腺苷”
四、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
(3)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五、形象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以一个形象的动作或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来,可增强记忆效果。如:学酶的专一性比喻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六、趣味联想法
心脏的腔与两种血管相连的关系及血流方向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出室动、回房静”,即:动脉与心室相连,血液从心室出来经动脉流向全身;静脉与心房相连,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还可以用趣味联想去记忆这六个字:出了“教室”要多多“活动”,回到家里自己的“房间”就该“静下来”读书写作业。
七、口诀记忆法
1.显微镜使用要点:“光路通畅一条线,自上而下要四转;用完收拾先取片,反序四转才规范”。其中的“四转”是指依次转动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和反光镜,显微镜使用完毕时转动顺序正好相反。
2.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三条,概括成“六器官、子有被;双受精、不要水;有导管、上下通”。
政府审计监督的强制性表现为执行审计任务的主体是专事国有财产监督的政府职能部门——审计机关,其监督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
审计机构设置的系统性体现在我国政府审计在国务院蛇审计署,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构领导为主;审计署还可以像国务院各部委派驻执行各部委审计职能的审计局,根据审计署和派驻部委的授权进行审计监督,同时还负责领导派驻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体现在机构设置、经费使用、工作安排、处理与处罚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审计范围的广泛性表现为政府审计对象多、业务面宽。
2.启示:通过阅读这份材料,我得到了一下启示:
(1)审计工作需要政府审计的参与并且占领导地位,因为政府审计具有审计监督的强制性特点,有一些地方官员抱着“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所以为所欲为,用着老百姓的钱却不为百姓做事,而是把钱揣进自己的腰包,而且一些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国家拨给灾区的救济款用于其它不必要的地方。这个时候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审计,对其犯下的罪行进行揭露,并且对其进行应有的惩罚。
(2)政府审计应当系统的进行,并且应当及时的传递到下面地方,使得地方与国家同步,地方官员及时的了解国家的政策以及措施。
关键词:课程标准;实验技能;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21
初中生物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一定要关注“做”,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避免出现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少、实验技能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但怎样“做”,其实是大有学问的,教师要学会设置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动手,才能形成实验技能。
一、通过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实验操作的原理和价值
在探究的实施策略上,通过问题的假设、证实、概括等途径,让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运用这样的策略,既可以注重已有知识的联系和再应用,又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实验实施后,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伙伴的操作进行合理的评价,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将难点问题进行任务分解后再综合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难点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具体问题,逐一解决,然后再使之整合,将复杂的问题通过“综合-分解-综合”的过程得以解决。以《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进行任务分解。第一个任务,先让学生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样既能避免教师过多地讲授,又能让学生暴露可能存在的实验操作问题,这样教师可以就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第二个任务是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训练学生切片的制作、染色、实验记录等操作技能。第三个任务是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让学生再一次练习和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的方法和实验技能。这样安排的三个任务可以在保证学生整体系统地认识实验的前提下,通过任务难度控制指导学生实验进程,进而落实相应的实验技能培养目标。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于动手操作的思维程序
实验技能中更重要的是基于动手操作的思维程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也许我们会意识到“学生做的实验和考试的实验不一样”,对于考试中比较复杂的实验题目,只从实验角度说,难点往往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实验过程造成的。比如:不清楚题目中每一步操作的目的,装置中每一个仪器的作用,不清楚几步操作间的关系,想象不出细胞、组织、结构间的联系等。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思考每一个实验操作背后的意义。如果学生经常做实验,经常自已设计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实验装置流程、实验现象结论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了。
四、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坚实基础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生物探究活动,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比如,考虑到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从未使用过显微镜,因此,首先设计和安排“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体验实验,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下面有关实验打好基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一实验,教师向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全过程,有的学生没有观察到清晰的细胞,教师便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做,直到实验成功并得出相应结论为止。在课堂教学中,凡是涉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建议采取“讲清道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的做法,人人动手,相互讨论,反复练习,达到人人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五、适当运用评价手段,是提高实验技能的有效载体
评价是促进和激励的有效手段。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更需要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结果当场报告、实验小组自主评价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延伸开发,既是对学生实验成果的激励性评价,又可以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最高温度,由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可以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
六、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巩固和强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进而提高实验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放生物实验室,允许学生借用基本仪器进行练习,允许实验课上没有独立动手操作的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允许学生到实验室对实验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验证和探究。
2.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探索性的小实验,如人体常见遗传性状统计、分析等。另外,还可带学生到公园去识别当地常见的植物种类,调查本地植物资源……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比赛,也可进行重点实验的展演或创新实践,还可以在学校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上表演节目及作品展示,这样一来活动形式多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创新兴趣,寓能力培养于趣味活动之中,深受学生欢迎。
4.开展合适的家庭背景下的小实验。如准备任意3种不同的植物置于有水的容器中,每两天观察一次,并详细记录,连续2周。上网查阅与实验的3种植物相关的知识,对比实验,得出结论。2周后交流。
初中生在实验技能水平上处于入门和打基础的阶段,在动手操作上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该正确应对,不能回避问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避免出现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少,实验技能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科学实验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规范学生科学实验的行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以促进科学知识的落实、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伟.建树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实验观[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11).
[2] 黄东炎. 学生设计实验初探 [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 (7).
[3] 刘晋伦主编.能力与能力培养[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简述工时研究的方法有哪几种:工时研究的方法有,测时法,工作日写实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抽查法3.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定额水平要平均先进a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关系b.合理确定劳动组织c.明确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2)定额结构形式要简明适用a.项目划分合理b.客额步距大小要适当 c.定额的文字要通俗易懂,计算简便,易于掌握。
4.简述工程造价价差的调整方法:根据材料,设备价格的不同形式和物资供应方式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国家规定了相应的合理调整方法。(1)按工程概预算定额所附的人工工日,主要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用量以及主要材料设备数量,按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的材料,设备预算价格。人工费及其执行期间,依据合同规定对已完工程部分价差进行调整。次要的设备,材料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以价格指数调整。(2)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可分别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综合造价指数进行调整。(3)对于使用材料品种较少而数量较大的工程,可采用以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和设备相应的单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5.为什么进行“两算”对比及其方法:两算对比是指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的比较。施工图预算确定的是建筑产品的预算成本,用于确定产品价格,进行招标和投标.施工预算确定的是建筑产品的计划成本,用于编制生产计划,确定承包任务。进行两算对比,就是将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中分部工程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或价值一一对比,算出节约或超支的数量和金额,从而考核施工预算是否在预算成本之内,否则应重新研究制定方案,其方法为实物量对比法和实物金额对比法。
1、为什么说劳动定额是衡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尺度?:
1、劳动生产率分为:实物劳动生产率、工时劳动生产率、货币劳动生产率。实物劳动生产率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的,工时劳动生产率是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计算的。两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尺度的。货币劳动生产率是以产品价值计算的。由于存在转移价值和价值与价格背离两个因素,而不能确切反映劳动效率的实际情况。因此衡量和分析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主要以劳动定额为尺度,即采用实物和工时劳动生产率来计算。
2、材料预算价格是如何确定的?:材料预算价格是指工程材料由来源地(或交货地)到达工地仓库(或工地堆放点)后的出库价格。材料预算价格由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运输费及运输损耗、包装费、采购保管费等组成
3、简述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做好建设方案和设计方案比选、优化设计。第二在设计施工阶段有效控制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不超过造价限额第三设计文件是否达到必要的设计深度,概、预算本身的质量及精度第四,投标报价的质量
4、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划分的新规定有哪些方面?1)计划利润率应为竞争性利润率2)按不同类型的工程确定费率3)土建工程间接费的计算基础是直接费。
简述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1.用人单位确定调整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2制定的劳动定额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预算定额的作用是什么:1是编制预算和结算的依据;2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依据;3是据以计算工程预算造价和编制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及概算指标的基础4是施工单位评定劳动生产率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11 建安工程费包括:直接费
间接费 利润
税金 什么时候竣工决算,内容包括: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进行竣工决算
内容:(1)竣工结算情况说明书(2)竣工结算财务报告(3)工程竣工图(4)工程造价比较分析 为什么说劳动定额是衡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尺度?劳动生产率分为:实物劳动生产率、工时劳动生产率、货币劳动生产率。实物劳动生产率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的,工时劳动生产率是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计算的。两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尺度的。货币劳动生产率是以产品价值计算的。由于存在转移价值和价值与价格背离两个因素,而不能确切反映劳动效率的实际情况因此衡量和分析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主要以劳动定额为尺度,即采用实物和工时劳动生产率来计算。
14材料预算价格是如何确定的?、材料预算价格是指工程材料由来源地(或交货地)到达工地仓库(或工地堆放点)后的出库价格。材料预算价格由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运输费及运输损耗、包装费、采
购保管费等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划分的新规定有哪些?新规定有,(1)计划利润率应为竞争性利润率(2分);(2)按不同类型的工程确定费率(3分);(3)土建工程间接费的计算基础是直接费。(1.间接费由那些费用组间接费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 2.工料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1.建筑产品的特点是什么一建筑产品的固定性二建筑产品的多样性三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四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
工图预算的内容是什么封面 编制说明 费用汇总表 工程预算表 工料分析表 材料汇总表
两算”对比的内容是什么?人工数量和人工费的对比分析(施工定额低于施工图预算10-15(﹪))主要材料数量和材料费的对比分析(施工定额低于施工图预算)机械台班数量和材料费的对比分析(分析节超)周转材料摊销费的对比分析(分析节超)建筑工程预算审核的内容有哪些?1设计资料: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图纸;
2工程承发包合同或意向协议书3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指编制预算所选用的相应专业预算定额和与之配套使用的费用定额,地区单位估价表和材料预算价格4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方案:主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方案对与定额内容不同或不包括的工程内容按规定允许单独列项计价的费用进行审查; 5工程采用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技术规范和规程:主要依据规范规程、对规定必须发生而定额尚未包括的材料、检验、添加剂等需在预算中列项计算的费用;6有关文件规定:主要有工程价款结算文件、材料价格、费用调整等文件规定。
什么是单位估价表?其作用是什么它是用表格形式确定定额计量单位建筑安装分项工程直接费用的文件作用:1单位估价表是确定装饰工程预算造价的基本依据之一。
2单位估价表在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资料。3单位估价表是装饰施工企业进行装饰工程成本分析及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4单位估价表是进行装饰工程拨款、银行借款、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及统计投资完成额的重要依据。
5、单位估价表是编制装饰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概算定额的依据。
2.基础和墙身是如何划分的?如果图纸有正负零,那就按此为界,如果没有按室外地坪为界。
这种砌体通常应在高于室外地坪几公分处做防潮砂浆带,如有,就以此为界。如没有防潮带,就以室外地坪为界参照住宅中剪力墙和基础都是混凝土这种,可以把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的截面变化处作为分界,上部为墙体,下部为基础,从承载力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不可能上下一样厚!
1.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区别是什么?预算定额体现社会平均水平,施工定额是平均先进水平;预算定额是一种综合性定额,施工定额则更细一些;预算定额的编制主体是国家机关,施工定额的编制主体通常是企业;两者的用途不同。
2.材料消耗量中的损耗量有那些组成?:操作损耗 场内运输损耗 加工制作损耗 场内管理损耗其他费用的对比分析
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与“密度”不同,前者是个体的“数目”,后者是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自然状态下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有着很大的起伏,但不是无限制的变化。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率对种群密度都有影响。种群的大小有上限和下限。种群密度的上限由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决定,下限不好确定,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可以使优势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组合作;教学活动
一、严肃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严肃,才可以保证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高效课堂。如教师可以用stop和Be quiet来让学生停止和安静,让学生听和做时可以说listen and do ,这样节省了许多解释规则的时间,使整节课紧凑、高效。
二、适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
小組合作运用的恰到好处,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本课的目标达成,还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首先分组要科学,要起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互相帮扶”的作用。分组宜4~6人一组,小组人过多,不利于组内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学习。如:我在小结时运用了小组合作,让他们讨论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可能记住了一点,另一个同学记住了另一点,那么讨论的结果是小组内成员记住了今天所学过的所有知识点。
三、教学活动设计要有时效性和实用性
只有当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到一起,触动了学生,他才会乐于对对此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活动要重兴趣,贴近生活。
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Unit 4时,我说:“同学们、小精灵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让我们听一听几种动物的声音和他们爱吃的食物猜一猜他们是谁。”于是开始播放幻灯片,有个孩子轻声说:“又是猜动物,没意思。”
教育专家叶澜曾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尽各种办法,创设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使英语课堂不但有“气氛”且有“效果”,使学生不但积极“动”起来,且在“动”中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在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使学习英语成为一种快乐的旅程,英语学习则成为旅程中最难忘的风景。
大纲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一:精简与扁平化
一、精简
二、扁平化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二:有弹性和不断创新
一、有弹性
二、不断创新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三:善于学习
一、肯学习,更要善于学习
二、组织学习的五种类型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四:自主管理
一、自主管理是必然趋势
二、企业中的两大类问题
三、企业领导考虑的两件事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精简 T02:扁平化 T03:有弹性 T04:不断创新
T05:肯学习,更要善于学习T06:组织学习的五种类型 T07:自主管理是必然趋势 T08:企业中的两大类问题
T09:企业领导中应考虑的两件事
正文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一:精简与扁平化
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以往的横向或纵向的组织结构,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表现为网状结构、精简的扁平结构,且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将运作和学习融为一体。
一、学习型组织的精简 目前,中国出现的很多下岗员工就是企业进行精简的结果,精简是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最好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学习型的精简结构,这种结构摒弃了限制性的职位要求、过度控制的组织架构以及拖拉繁琐的办事程序。
学习型组织的精简和一般概念上的精简是根本不同的,学习型组织的精简是学习基础上的精简。用两句话概括就是“先乘后减,先事后人”。
(一)先乘后减
先乘后减是指在组织中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推进员工的学习,使每个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一个人可胜任多个岗位,成为“多面手”,促使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成倍增加;之后,企业从这些掌握多种技能的员工中再挑选优秀的人选,进行组织的精简。
(二)先事后人
先事后人就是指企业在进行精简时,首先要把与企业发展无关,甚至阻碍企业发展的工作找到并去除,然后再精简与此相关的人员。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工作,企业不但不应减少,还应该大胆地增加人、财、物力,使之更强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
[案例]
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公司是很早就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公司原董事长周德孚的博士论文《学习型组织》已经出版。现在施贵宝员工队伍的结构为:生产线200人,中间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00人,营销人员400人。目前医药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医药企业的生产人员已不再占绝大多数,很多企业都精简了这部分人员。而医药市场领域竞争很激烈,特别是实行医保以后,营销人员很重要,因此施贵宝公司大大加强了营销队伍的建设。实行先事后人的精简结果是900人的队伍,一年净营业额10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做事要简洁
企业要提倡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如GE公司推行“简洁”的主张,“简洁”是韦尔奇在担任总裁期间GE公司的价值观。
[案例]
宝洁(P&G)公司提出了“一张纸工作法”,即规定提交到各个部门以及总经理的报告长度不得超过一张纸。有一天,一个部门主管认为自己要提交的报告很重要,用一张纸是讲不清楚的,于是用了一张半纸,总经理在上边只批了一句话“本总经理不予受理”,只要是一张纸以上的报告,一概退回。这种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以提高各级干部抓住问题要害、抓住关键问题、抓住实质性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把他们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使之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更重要的问题。
二、扁平化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强调高度分工,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庞大,组织形式从直线制开始,一直到事业部制,我们可称之为传统的多层化组织结构理论;第二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始,这一阶段强调简化组织结构、创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有矩阵制、内部共同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我们可称之为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
扁平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概念,而传统企业管理大多属于多层化管理。下面,我们将多层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发现扁平化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趋势。
(一)多层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的比较
1、多层化管理
许多传统的企业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之间有许多管理层。美国的电话与电报公司(AT&T)在改革以前,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一共有93层,这样的企业效率当然不会高,而且容易产生官僚主义。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仅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而且具有迷人的男性魅力,所以,微软有很多年轻的女员工把他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有一天,一个女员工给他发了一个E—mail,“总裁,什么时候你能陪我喝杯咖啡,我将终身难忘和荣幸。”没想到真的有一天,比尔·盖茨给她回E—mail说,“小姐,我今天晚上有空,如果你方便的话,我可以陪你去喝咖啡。”喝过一杯咖啡后,那位女员工从此成为比尔·盖茨坏消息的忠实提供者。这也说明了聪明的领导都善于建立自己获悉坏消息的沟通渠道。
2、扁平化管理
扁平化,就是指在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越少越好,这种组织会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延至离高层最远的地方。组织构建中一种可靠的组织结构是具有最少的层次,即拥有一个尽可能“扁平”的组织结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反应能力。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是对传统多层化组织结构理论的否定,它强调:
①系统。企业在分工基础上,应当更强调系统。系统学者冯·伯塔朗菲认为,一个企业组织是一个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人员应用系统方法就可以阐明系统目标,确定评价系统工作成绩的标准,并把企业同各种环境系统更好地联系起来。彼德·圣吉提出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创造学习型组织。
②减少中间层。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组织不良最常见的病症,也就是最严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层次太多。组织结构上一项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
③影响力。影响力并非完全来自于权威,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知识、信息、人格魅力等。
④灵活指挥。统一的指挥原则似乎成为管理的金科玉律,对于相对简单的组织,这一原则显然是合乎逻辑的。事实上,在大型组织里,统一指挥原则经常无法实现。例如由于专业知识的逐渐增加,组织中的参谋日益增多,高层主管为了使这些参谋发挥效用,常授权他们去控制某些部门,产生了矩阵式组织结构。
⑤分权。20世纪后半叶“分权”已成为一种潮流。柯达公司总裁罗勃脱说,“过去我们的机构臃肿庞大„„惟一能使我们发挥协调作用的办法是缩小机构。”
⑥加大控制幅度。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人数取决于管理方式与手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等因素。在传统管理下,管理者主要是直接指挥与控制下属,再加上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知识经验水平较低,因而管理控制幅度较小,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可能是间接指挥与控制下属。而且信息化、计算机化等也使企业管理、管理控制幅度加大成为可能,加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知识经验水平普遍较高,使近年来的趋势是加大管理幅度,构造扁平化的结构。[案例]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具有光荣的历史,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陷入了困境,总裁韦尔奇1981年上任后,认为GE的突破点就是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首先要根治大公司常有的通病——“恐龙症”。GE公司原有40多万职工,其中有“经理”头衔的就达2.5万人,高层经理500多人,副总裁130人,管理层次有12层,工资级别多达29级。韦尔奇很风趣地说,“12个管理层次,就像我穿了12件衣服,我已经没法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我的行动很困难,必须把多余的衣服脱掉。”
从1981年到现在,GE公司至少砍掉了350多个部门,将公司职工裁减为27万,管理机构由12层扁平化至5层,副总裁由130名减到13名。对于这次改革,在40万职工当中,起初只有一个人支持他,这个人就是他自己,可见改革之艰难。
扁平化使得GE在改革后的12年里销售收入增长了两倍半,税后净利翻了3番,使得GE重新恢复生机。为此,《金融世界》将韦尔奇称为1992年度的“最佳总裁”。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二:有弹性和不断创新
一、有弹性
所谓弹性就是适应变化能力。若使一个组织具有很强的弹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观念更新、战略储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一)观念更新
1、要树立快变、创新求效益的观念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汽车销售量曾经一度很低,其中桑塔纳汽车积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做了一个决定,要求每位中层员工都买一辆。
当今整个世界都出现了过剩经济,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换个思路,以快变、创新求效益。如今的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已经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提出上海的汽车工业必须迈入新技术时代,并要求一年推出一个新产品。
在上海的高级宾馆中,常会看到一种名叫和酒的酒,和酒虽然包装很漂亮,实际上就是黄酒。若请人喝黄酒,客人心里一定不舒服,但是,和酒不但包装精美,而且隐含和和美美、和气生财等吉利的意义,请客人喝这种酒肯定会让他满意,所以,如今人们在结婚、谈生意时,都喜欢选择和酒。其实,人们喝的还是黄酒,仅仅换了一个名称、一个包装,里面加了一点保健的调味品。
和酒企业就是这样通过快变、创新,明显地提升了企业效益。
2、要树立贴心服务、超值服务的观念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就是企业对顾客实行“三包”,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顾客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服务越来越周到,时代赋予服务新的内涵,超值服务应运而生。
所谓超值服务,是指超越常规的服务,也就是做到国家规定的服务之外,自觉地使这种服务无限延伸,超越顾客的要求,这种超值服务,会使顾客深切感受到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使顾客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这是对传统服务观念和服务行为的挑战。
如三星集团也提出了超值服务的理念。用户一个电话打过来:“我的微波炉坏了。”维修人员很快就到用户那里帮他维修。维修时,三星要求维修人员换上干净的鞋子、不喝用户的水、不抽用户的烟,而且不仅要把微波炉修好,还要主动把用户家里的电器,特别是使用时间长的家用电器检查一遍。不管是三星的、惠普的,还是海尔的,一律不收服务费。用户买三星一个产品,全部家电都包了,这就是超值服务。
(二)战略储备
战略储备包括两个方面,—是人才的战略储备,二是技术的战略储备。只要做好战略储备,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会有很强的适应力。
1、人才的战略储备
所谓人才的战略储备是指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通过有预见性的人才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锻炼,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组织扩张的要求。
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做出战略调整,要求一年推出一个新产品、新车型。为了这个目标,公司4年前就拿出一个亿的资金,把45位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培训。这次培训要求很高,现在这45名技术人员已经回国,他们带回了一批新车型的设计方案与思路。
2、技术的战略储备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第1个10年的产品我胜券在握;第2个10年的产品我已经开发好了;现在已经组织力量开发第3个10年的产品。我很熟悉中国的市场,现在我推出一个产品,一定有3个产品准备好了。我的第一代产品推出去,别人看到卖得好,马上仿制,等仿制产品推向市场,我的第二代产品又推出来了,别人一看卖得又很好,马上再仿制,等仿制的产品推向市场,我的第三代产品又出来了。海尔要永远走在市场前面,这样才能成功。”
(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员工的培训。大众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许多培训点,他们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使新进公司的人员成为熟练技工;二是使在岗熟练技工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技能。西门子公司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更为细致,他们一贯奉行的是“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培训而提高的”,因此他们坚持“自己培养和造就人才”。
德国企业在管理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也颇具特色。大众汽车公司除了最高决策层之外,拥有各方面的优异的管理人才。他们以高薪吸纳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科研专家,并为其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西门子公司也特别重视对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他们聘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特别是冲破障碍的能力;二是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三是具有老练的性格,能使部下信赖,富有人情味;四是具有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认为“财富=人才+知识”,“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人才的内涵,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人才则是知识的载体,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所以,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有一种好的传统,即选拔人才并不注重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注重本人的实际能力。
在尊重人格、强调民主的价值观指导下,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在培训、考察中我们所到的企业,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不断创新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创新,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工作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第一是创造性的工作,第二是反应性的工作。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醒我们,反应性的工作最多能够维持现状,而且不一定能维持现状;而企业发展靠的全是创造性的工作。
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忙于反应,而只有极少数人,在用极少的时间进行创造,这就是许多企业走不出低迷的根本原因。当今时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大量涌现的新技术将在未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只有每个人不断地自我创造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比尔·盖茨在召开公司会议时,绝不是仅仅让与会者到场听取他的工作布置,而是让每个人提出自己的创意。微软17,800名员工当中,有3,000名是百万富翁,也就是不到6个员工当中就有一个百万富翁。为什么这些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因为他们能出好点子,能有好的思路,能拿出好的技术,能制定出好的方案。所以,今天比尔·盖茨不是只有1个脑袋,而至少有3,001个。
因此,企业的领导不仅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还要让整个组织的员工都能够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只有这样,企业才更具有创造力。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三:善于学习
一、肯学习,更要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按照学习态度的不同,可把人们分为三种,第一种没有学习的意愿,这样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第二种有学习的意愿但不善于学习,也一样会被淘汰;最后成功的只有一种人,是既肯学又善于学的人。因此仅仅有学习的意愿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的含义:
1、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2、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3、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约翰·瑞定(J.Redding)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企业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4、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在进入21世纪之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花了3年的时间,写了一份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份报告的中心是“四个学会”即第一学会认知,就是学会学习;第二学会现代条件下做事;第三学会共同生活;第四学会生存。
总之,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整体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身心投入并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二、组织学习的五种类型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加尔文认为,组织学习活动包括系统地解决问题、试验、从自己的过去与经验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促进组织内的知识扩散等五项内容。
(一)系统地解决问题
所谓系统地解决问题,主要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的过程。所谓高杠杆解,指的是能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引起持续而重大的改善。
系统地解决问题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不仅要求企业员工掌握必要的方法与技巧,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避免简单、随意的反应,要尽量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深入思考,避免盲目和片面,力求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各种可能的结果。
(二)试验
试验与解决问题是两种互为补充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解决问题主要是为了应付当前困难的话,那么试验主要是面向未来,为了把握机会、拓展空间而展开的创造和检验新知识的活动。
1、试验的类型
试验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持续性试验与示范性试验。(1)持续性试验
它由一系列持续的小试验所组成,逐渐积累企业所需的知识。这类试验的意义集中体现在“持续”二字上,必须使一系列试验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指导,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事实上,许多企业都曾组织过不止一次的试验,但真正做到“持续”的却并不多见。
成功的持续性试验必须具备以下几项条件,首先,公司必须确保不断产生新的构思,这一方面有赖于员工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公司外引进智力。其次,要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既鼓励员工勇于冒险、敢于创新,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不至于使试验、冒险活动失去控制。最后,要求管理者与员工熟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巧,以利于试验的顺利进行与正确评估。这些技巧有很多不是天生就会的,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有意识的学习,这些理论与技巧包括统计方法(如试验设计方法)、图解技术(如过程分析方法)和创造力技巧等。(2)示范性试验
一般它是在某个单位进行比较重大的、系统的变革,其目的通常是为日后即将大规模推行的重大变革做准备。因此,示范性试验不仅比持续性试验规模更大、更为复杂,而且对于组织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和广泛。
由于示范性试验通常是新思想、新方法的初次运用,除了要求慎重决策、精密筹划、细心推进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试验内容,边做边学。同时,高层领导者也必须对试验中涉及组织的大政方针与决策准则的有关内容保持高度的警觉。这种试验通常由一个强有力的、跨部门的团队来负责,并直接向最高管理当局负责。除非有明确的指示,否则应将试验结果限于特定的范围,避免对组织其他部门产生冲击,待试验结果稳定、成熟之后再进行推广。
试验也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习方式,它对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1、“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学习方式。重新审视公司过去的成败得失,系统、客观地对其做出评价,并将其向全体员工开放,让他们铭记教训,是组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失败是成功之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但实际上,对失败的反思往往要比回顾成功困难得多。一方面,人们都有趋利避害和虚荣的本性,不愿意提及失败的痛苦经历,而比较喜欢回忆成功的辉煌;另一方面,在组织中,对失败的反思还必然会涉及由谁来承担责任这一棘手的问题,因此使得对失败的反思难以有效进行。但不能坦诚地面对失败,往往无法发现人或组织存在的缺陷,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比成功具有更大的学习价值。
在这方面,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的做法值得称道。为了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与产品中学习,微软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①鼓励各开发小组写事后分析报告,至少能就项目进程开会讨论;②实施过程审计以帮助各组分析和解决问题;③组织正式的休假会活动,届时有关重要人士就软件开发与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相互切磋;④在相同职务的人员之间极力撮合一些非正式会谈以鼓励知识共享。微软还有一种学习机制,即所谓的“自食其果”——这意味着特定产品的开发小组将尽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该产品,如果产品性能太差,构造者和小组其他成员不得不“自食其果”。这一方面便于开发小组测试产品,另一方面又通过亲身体验,见顾客之所见,向相关小组不断反馈信息。
(四)向他人学习
组织不能只从其自身学习,组织外部存在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聪明的管理者知道,虚心向他人学习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即使是毫不相关的领域都有可能激发创新的灵感。
1、向同行企业学习——标杆战略
向同行学习的形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参观观摩(“取经”)、参加经验介绍会或研讨会、人员交流等形式,更为全面、系统的方法是现在风行一时的“标杆战略”。
所谓标杆战略,是不断揭示、分析、采纳与实施业界最佳管理实践的一项持续的调查研究和学习活动。
标杆战略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般将“热门企业”或“获奖企业”巡访一番,而应有一套明确、严格的规则和程序。首先,对业内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确定业界最佳管理实践并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其次,认真对比自己的实际状况,找出差距,通过系统地勘察、访问,制定改进意见;接下来,认真组织实施。标杆战略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持续活动。
2、向顾客学习
同标杆战略一样,向顾客学习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与顾客交谈总是能激发学习,因为顾客是使用产品的专家。顾客可以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产品的使用情况、对产品服务的反馈意见、不同产品的优劣以及对产品的改进意见,这些信息可以激发产品的改进与创新;顾客对不同企业的评价与态度,可以作为企业领导者判断竞争形势的重要依据。因此,向顾客学习对于企业各个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一线职工,都要培养起与顾客接触、从顾客处学习的习惯。这也是一些著名大公司的成功之道,如在摩托罗拉,不仅普通员工要经常与顾客联系,董事会成员,包括CEO,也要定期与顾客会面,倾听顾客的意见。例如,微软公司1993年就明确提出了“客户支持哲学”的观念,强调每一次客户支持活动都是改进产品设计的大好机会,并成立了产品支持服务(PSS)部门,专门就客户对微软产品、客户支持及公司整体的满意状况进行调查。微软设立“希望热线”,接收来自顾客的意见、建议,并每月将电话记录加以分析整理成“电话分析报告”,供程序经理们参考;在各项目开发期间,程序经理和开发人员要对选定客户提供测试版(版),进行实际测试。之后,开发人员将在这些反馈信息基础之上,赶在最终产品向制造商或市场发布之前,做进一步的完善。
与此同时,顾客又是不可靠的。顾客向来是缺乏远见的,他们有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或者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求管理者深入顾客现场去观察,努力捕捉顾客潜在的需要,引导顾客的需要,不能满足于简单满足顾客的需要。
(五)在组织内传递知识
组织学习不是某些人或某些部门的事,它要求全体成员、所有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快捷流畅地传播。因为知识只有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把知识封锁在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手中,只会限制组织的成长,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大忌。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四:自主管理
一、自主管理是必然趋势
1、自主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人视作企业运营过程中按既定规则配置的机器零件,忽视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责任感等主体能动性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较多地依赖权力、命令和规则等外在的硬约束,缺乏凝聚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人的主体价值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体现人的主体性要求的自主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2、“自主管理”使组织成员边工作边学习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要成功,必须让员工参与进来,给他们自主管理的机会,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让他们体会到人生价值。“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
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3、自主管理体制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
自主管理体制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通过这种非常规的管理方式将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员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应该说,自主管理迎合了现代人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员工把管理层的信任当作压力和动力,并通过自己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协调发挥作用,最终变成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中的两大类问题
企业中存在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收敛性(Convergent)的问题,一类是发散性(Divergent)的问题。
(一)收敛性的问题
收敛性问题,是指通过讨论和研究,范围越来越小,答案越来越明确的问题。对于收敛性问题,一般不应向领导汇报,而应自己解决,进行自主管理。如某个设备出现故障,经研究、讨论发现是电器的问题,使得问题范围缩小了一半;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是面板出了问题,这样进行问题的“收敛”,最终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问题。
企业存在着大量的收敛性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应由基层的职工自主解决,进行自主管理。这样,就可以把领导的主要精力释放出来,让他们去考虑更宏观的战略问题,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发散性的问题
发散性问题,就是越讨论答案越多,而且许多结论是互相矛盾的问题。比如企业怎样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加工资、加奖金,而又要思考怎样加工资、加奖金,不会影响发展再生产。因此对于如何分配公司所赚的钱就有两个选择,用多少钱发工资加奖金,用多少钱扩大再生产。
如果把赚的钱都用来发工资、发奖金,企业就不可能有生产的后劲,反之,如果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不注意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即使设备再好,员工的积极性也不会被调动起来。
如果再进一步讨论下去,如何使企业的效益更好、使员工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如何扩大企业教育的投入,这些问题又产生了矛盾。
发散性的问题牵扯到全局的利益,员工应该向领导汇报,由领导寻找解决方案。
三、企业领导应考虑的两件事
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不应事事、时时考虑自己怎样实现辉煌,而是考虑怎样为员工提供实现辉煌的机会,不仅让他们的手动起来,还要让他们的脑动起来。
企业的领导应考虑的两件事,一是要时刻为部下创造辉煌提供机会;二是要时刻为部下创造辉煌搭建舞台。
(一)时刻为部下创造辉煌提供机会
这里的机会是指部下体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宝钢成立了2,000多个自主管理小组,定期举行自主管理的成果发布会。宝钢规定基层车间每个月要发表一次,分厂一个季度发表一次,总公司半年发表一次。如果某个工艺是某个员工发明的,或者是某个员工根据传统工艺改进而创造出来的,就用那个员工的名字命名。宝钢有个仪表的点检工,他认为日本提供的仪表点检的方法还不够理想,于是进行了改进,后来连日本新日铁公司都使用他改进的点检法,这位工人叫马育智,宝钢就把他改进的点检法命名为马育智点检法。
(二)时刻为部下创造辉煌搭建舞台
【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推荐阅读: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0-09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四大误区10-17
初中生物病毒06-18
教案初中生物07-12
初中生物竞赛07-23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06-18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0-04
初中生物德育论文10-17
初中生物研修日志11-10
初中生物说课稿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