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概述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科学概述(推荐7篇)

生物科学概述 篇1

1 生物粘附的机理

目前对于生物粘附现象有不同种理论[1]来解释, 实际上这些理论只是对发生在黏液粘附现象的不同解释。

1.1 电子理论

生物粘附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目标物的电子结构不同, 当他们接触时, 电子发生转移并在两接触面形成一个双电子层结构而达到电荷平衡, 这样生物粘附材料便与目标物发生粘附。

1.2 吸附理论

生物粘附剂与组织黏膜之间发生粘附是由于形成了范德华力、氢键等。例如, 对于含有羧基和羟基的粘附聚合物聚卡波菲, 氢键被认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粘附作用力。

1.3 扩散理论

粘附性聚合物和靶组织之间的粘附作用是由于二者分子链段之间的相互扩散、渗透及缠绕产生的。当两者分子链之间的相互渗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分子链之间的相互缠绕会产生一种较强的粘附作用。

1.4 润湿理论

润湿理论主要是针对液体粘附作用。黏液润湿透过有两个过程, 首先是表面能效应引起的生物黏附剂与黏液两相上发生的界面现象和铺展过程, 随后生物黏附剂在与黏液链相互透过而产生链缠结。

1.5 断裂理论

主要是用于分析分离两个表面所需要的力, 对于描述机械方法测试生物粘附性能非常适用。分离两表面时, 产生的最大应力等于最大分离力除以接触面积。

1.6 细胞粘附理论

对于专一性粘附作用, 粘附材料与上皮细胞表面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是通过受体一配体亲和作用而实现的, 这种生物粘附作用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和靶向性[2]。

2 影响生物粘附的因素[3,4]

2.1 聚合物相关因素

2.1.1 相对分子量

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的分子能互相渗透, 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则倾向于物理粘附, 最佳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为1×106。对于线型聚合物, 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 有利于其与粘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缠绕。

2.1.2 电荷与解离

对于已知的生物粘附性聚合物, 如果以生物粘附性和细胞毒性作为评价粘附材料的指标, 阴离子聚合物通常优于阳离子和中性聚合物, 而且粘附性能与环境p H有关。

2.1.3 亲水性基团和水化

在通常情况下, 生物粘附性聚合物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亲水性基团, 如羧基、羟基、氨基及磺酸基等, 有利于氢键的形成。

2.1.4 柔韧性

根据扩散-渗透理论, 聚合物的生物粘附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分子链段向粘液凝胶层的扩散和渗透。聚合物分子链段的运动性和分子链的柔顺性增加, 有利于扩散和渗透过程的进行。

2.1.5 聚合物的浓度

粘附性聚合物存在产生最大粘附作用的最佳浓度, 当浓度过低时不足以产生足够强的相互作用;当浓度过高时聚合物分子链的卷曲程度增加甚至呈脱水状态粘附性降低。

2.2 环境相关因素

2.2.1 介质p H值

黏膜的表面电荷、p H值的改变会引起多肽主链上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上的功能基团的解离程度不同。

2.2.2 离子强度

影响聚合物的溶胀性能及其空间构象, 从而对其极性功能基团的分布、分子链段的运动性产生影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 高分子的溶胀性能降低, 其空间构象不利于粘附作用的产生。

2.2.3 其他因素 (1) 接触点的初始压力; (2) 初始接触时间; (3) 溶胀能力。

2.3 生理因素

粘蛋白周转:限制生物粘附制剂在黏膜层的驻留时间, 胃肠道食物的存在可影响粘附作用;疾病状态可以改变黏膜的物理化学特性, 如感冒、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感染及炎症等。

3 生物粘附材料

用于传递系统的生物粘附性聚合物应具有以下特点[5]: (1) 无论在干燥状态还是在溶液中都具有生物粘附性; (2) 与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都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3) 多功能性, 即兼有其他药剂辅料功能; (4) 粘附作用具有一定的专一性或靶向性; (5) 无毒性和刺激性。

具有生物粘附特性的物质多为聚合物, 带较多阴离子的电解质, 主要有聚羧乙烯 (carbopol, 简称CP) 、羧甲基纤维素钠 (SCMC) 、羟丙基纤维素 (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 等;将不同的粘附材料混合使用可促进粘膜吸收, 进一步提高生物利用度[6]。巯基粘附性聚合物[7]利用二硫键的形成, 延长药物在粘膜上滞留时间, 有利于药物分子吸收。

4 生物粘附的应用

4.1 口腔粘附给药系统

口腔黏膜血管丰富, 口腔疾病的局部治疗给药、心血管药、消炎镇痛药、局麻药等都可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

4.1.1 片剂

包括单层片、双层片、核心片等。单层粘附片将药物与粘附辅料混合后制粒压片, 药物容量大, 但释放的药物可随唾液进人胃肠道。多层粘附片有2~3层结构, 是将药物和粘附剂组成粘附层, 外覆不含药物的惰性层, 限制药物向黏膜释放, 粘附层直接与口腔黏膜接触, 调节粘附层的处方可调节粘附片在口腔黏膜停留的时间。Patel VM[8]等采用壳聚糖和PVP K-30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口腔贴片, 可以在口腔中持续释药7 h。

4.1.2 膜剂

口腔贴膜剂是把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含生物粘附材料的溶液中, 制成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薄膜状柔软固体或由隋性材料组成外表层, 防止唾液对药物的溶解。曹秀虹等[9]用壳聚糖制备了复方左氧氟沙星口腔溃疡膜, 能迅速改善口腔溃疡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4.1.3 凝胶剂

口腔粘附凝胶剂是以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为胶体材料制成的。张社会[10]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研制了复方替硝哇凝胶, 具有水溶性特点, 稠度适宜, 无油腻性。

4.2 鼻腔粘附给药系统

鼻黏膜表面积大, 皮下血管丰富, 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大循环, 可达到与静脉注射后非常接近的血药水平。Bertram[11]等对具有生物粘附性鼻腔原位凝胶进行了研究, 证明具有生物粘附性的鼻腔原位凝胶可以延长药物在鼻腔中的吸收。

4.3 胃肠道粘附给药系统

胃肠道口服黏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 优势在于口服后可粘贴于消化道黏膜, 延长在特定的“吸收部位”或“吸收窗”滞留时间, 改善药物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度。Varshosaz[12]等采用10%泡腾剂和80%CMC/20%HPMC制备环丙沙星胃漂浮粘附片, 与胃黏膜紧密粘结不易冲掉, 降低药物胃排空速率, 提高药物的吸收。

4.4 子宫及阴道粘附给药系统

子宫及阴道粘附制剂, 局部作用药物, 延长作用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也可用于全身作用药物, 避开肝脏首过代谢、提高吸收程度。目前子宫及阴道粘附制剂主要用于避孕与治疗妇科疾病。贾守雄等[13]研制的复方雌三醇阴道生物粘附膜, 施药后药膜能立即粘附于阴道, 粘附时间2~3 d。目前市场上可见到的有美国Alza公司生产, 商品名为Progestasert;我国设计的钥匙型IUDA;还有一些避孕膜剂、胶冻 (药膏) 等。

4.5 眼部粘附给药系统

药物通过眼部黏膜给药, 可以避免肝脏首过作用;眼部组织与其它组织或器官相比, 对于免疫反应不敏感, 适用于蛋白质类、肽类药物。研究表明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脑啡肽、催产素、生长激素抑制素、前促尿钠排泄激素、肠血管作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岛素等都能够经眼吸收产生全身性作用[3]。

4.6 其他

近年国内外学者将生物粘附性材料运用到其他部位的给药剂型中,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Koffi[14]等用热敏性材料 (泊洛沙姆407) 和粘附性材料 (HPMC) 研制了儿童直肠给药的温敏性奎宁生物粘附凝胶剂, 体外试验结果比较理想。

5 展望

概述初中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 问题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从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从沟通师生感情、创设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强化活动课程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初中科学的有效教学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一、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好奇心人皆有之,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常常会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 …”然而,我们通常对孩子的这种问题意识并不关心:“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当儿童连续追问为什么,而大人又解决不了的时候,往往似是而非地回答,甚至会说“一个小孩子哪来这么多的为什么?”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影响,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怕自己提的问题与所学知识无关,出现怪问,让老师不能回答,影响课堂秩序。因此,长期以来,导致学生不敢或不愿,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千古传诵的教育名言,说的是: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地进行了思考仍想不通的时候,才予以启发;当他思考已有所得,但还不是很明确,难以言表的时候,才给予开导,这正是利用了问题意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學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初中学生是一批批只知道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后果。这就产生了当今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

二、培养初中生科学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1、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在大环境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情况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在经济发展上依然处于复制和模仿的阶段,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相对滞后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的出现,与我国教育机制的落后有着很大关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通过填充式的教育,通过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缺少主动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科学课堂教授的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面对问题,对学到的知识敢于质疑,通过自我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培养其问题意识。

2、只有培养出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切实的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合理的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程有序进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也会提高学习效率。

三、科学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1、营造民主氛围,消除问题意识障碍

初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强化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1) 消除心理障碍。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优秀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为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如果对所学的内容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 以此来消除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激励我的学生不断发问。

(2) 构筑民主平台。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3)实施成功教学。学生们很渴望成功,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予以肯定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2、引发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认知冲突造成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实现新的平衡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1)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2)走进“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以初中学生现有的认知为基础的,是学生们经过努力可以获取的,也即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如“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渗透吸水?”这类问题使学生们感到厌烦,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问“:为什么卖菜的人经常给蔬菜洒水?”这样提问,他们感到特别新鲜,就会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3)改革教学模式。在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涌现。

3、活化思维方法,促进问题意识发展

(1)培养发散思维。学生们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也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学生的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得出不同的解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2)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初中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既有利于加深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以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我班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为了提出一个有创新的问题,会自觉地去观察周围的科学现象,去发现简单的科学规律,甚至会对书本中的答案、老师讲课的内容提出质疑,自然初中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科学成绩当然也就无需担心了。

四、结语

总之,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发展。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关注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崔鸿,张海珠.新理念科学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生物科学概述 篇3

一、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现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获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同时还可以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1.解决生活问题式提出日常生活中学生十分熟悉、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释的问题,让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学生探究和主动寻求答案的动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如提出“人不吃早餐为什么会有头晕现象?”“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等问题,引出“消化和吸收”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让学生用“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释“滴血认亲是否科学?”“如何鉴定车祸和严重烧伤死者的身份?”等问题,加深对遗传方式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二“用药与急救”的内容,知识性、能力性目标不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会很高,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关爱家庭健康,设计家庭小药箱”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将学到的医药、卫生知识得到应用,并且通过询问家人的健康现状去关心家人,以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该活动还有可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医以治病救人的理想。

2.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式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精神,中学生所具备的良好的思想情感、道德素质应符合时代要求,对学生实施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符合时代特色。如:对太空育种知识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肾脏”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联系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事例,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环境污染”一课中,引入关于“大米镉超标”新闻的讨论,能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与关注,使学生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进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等。

1.研究内容有的研究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的可围绕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归类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可采用调查、实验、资料查阅与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全班围绕同一主题开展课外研究;也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主题开展课外研究。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交流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和质疑。调查法:是指与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交谈来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如“输血与血型”、“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及预防”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可以用到调查法。资料查阅与分析法:是指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解决问题,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如“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等内容中的研究性学习,都需要用到资料分析法。实地考察法:是指为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势态或发展流程,而去实地进行直观的、详细的考察。如“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各种环境的动物”等内容中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用到实地考察法。

生物科学概述 篇4

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关于标准参照测验的编制和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确定测验要测量的知识或技能范围

B.在教学前、教学后两次测试,两次测试中通过率差值大的项目区分度大

C.在教学前、教学后两次测试,教学后成绩显著高于教学前则说明测验有效度

D.测验分数能说明被试在类似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E.测验分数表示被试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

2、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原因是 A.脑恶性肿瘤 B.脑脓肿

C.脑寄生虫病

D.外伤性颅内血肿 E.颅内动脉瘤破裂

3、下列疾病的病变以增生性炎变化为主的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大叶性肺炎

D.肠伤寒

E.细菌性痢疾

4、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尿培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大肠杆菌

B.肺炎球菌

C.金葡菌

D.变形杆菌

E.产气杆菌

5、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妊娠诱发的高血压及妊娠前即存在的高血压疾病

B.只包括妊娠诱发的高血压

C.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

D.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

E.既往称为妊娠高血压疾病

6、下列标记物有助于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的是

A.S-100和HMB45 B.S-100和Vimentin

C.Vimentin和HMB45

D.GFAP和S-100

E.GFAP和HMB45

7、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达峰时间是 A.3~5分 B.4~5分 C.2~8分 D.1~2分 E.10~15分

8、患者,男性,31岁,尿频,尿急件有血尿,同时出现午后低热,乏力盗汗,该患者的诊断是 A.前列腺炎 B.膀胱癌 C.尿路结石 D.前列腺增生 E.膀胱结核

9、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时间为生后 A.1个月以内 B.2~3个月 C.3~4个月 D.6个月 E.7~9个月

10、被动-攻击型人格的特征是

A.当需要适应完成任务时,以一些形式的被动阻抗来应付

B.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C.情感不稳定或反应性过高

D.不顾后果地冲动行事

E.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同他人的关系

11、以下哪种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结果显示肺片纹理稀少____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瓣狭窄

E.法洛四联征

12、免疫酶组织化学中的阳性对照是指

A.用已知补体阳性的切片做对照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应呈阳性结果

B.用已知抗体阳性的切片做对照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应呈阳性结果

C.用已知抗原阳性的切片做对照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应呈阳性结果

D.用已知过氧化物酶阳性的切片做对照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应呈阳性结果

E.用已知DAB阳性的切片做对照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应呈阳性结果

13、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镜下特点应除外

A.由多种细胞成分混杂

B.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

C.成纤维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旋涡或车辐状

D.可见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间变性瘤巨细胞

E.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

14、细胞质的染色与pH的关系错误的是

A.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4.7~5.0时,酸性染料不易染色

B.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4.7~5.0时,碱性染料不易染色

C.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6.7~6.8时,胞质易染色

D.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6.7~6.8时,胞核易染色

E.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6.7~6.8时,胞核不易染色

15、急性肺水肿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咳粉红色泡沫痰

D.端坐呼吸

E.咳嗽,咳痰,咯血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痰哮证的临床表现 A.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

B.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

C.发热,恶寒,无汗,身痛

D.咽痒,喷嚏,鼻壅,流涕

E.面色青暗

17、女性,50岁,腮腺区无痛渐进性肿物1年,近日出现疼痛。镜下可见肿瘤由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和体积较小、核深染的细胞组成,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腔隙,有黏液聚积并有间质炎症反应。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黏液表皮样癌

B.腺样囊性癌

C.多形性腺瘤

D.单形性腺瘤

E.肌上皮瘤

18、以下不属于导致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因素的是

A.遗传

B.感染

C.躯体疾病

D.营养不良 E.应激事件

19、女性,60岁,有“冠心病”病史,2天前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小时前突然喘憋,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既往心脏听诊无异常发现。查体:BP 90/ 60mmHg,心尖部可闻及4/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双肺满布中小水泡音及哮鸣音。该患者喘憋的最可能原因是 A.室壁瘤

B.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C.乳头肌断裂 D.肺动脉栓塞 E.心脏破裂

20、放射性核素脑灌注显像时使用过氯酸钾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脑血流量

B.封闭脉络丛

C.减少胃黏膜的摄取

D.减少甲状腺摄取

E.封闭甲状腺

21、患者,男,41岁。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喘息粗,胸胀而痛,鼻翼煽动,咳吐黄稠痰,恶寒无汗,身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诊断为

A.风热型咳嗽

B.表寒里热型喘证

C.痰热郁肺型喘证

D.痰浊阻肺型喘证

E.热哮发作期

22、关于肌的起止和作用,正确的是

A.止点,也称动点

B.躯干肌的起点多远离中线

C.肌多根据其起止来命名

D.四肢肌多起于肢体的远端

E.肌肉的定点和动点是不可互换的

23、体内许多酶的活性与其分子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直接有关,有些毒物能与酶分子的巯基结合而抑制酶活性。下列物质中,能保护酶分子上的巯基的是 A.胱氨酸

B.蛋氨酸

C.二价阳离子

D.还原型谷胱甘肽

E.硫酸铵 24、25岁,女性,因1个月来牙龈出血、皮肤淤斑住院,化验血小板32×109/L,Hb120g/L,WBC5.6×109/L,分类正常,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巨核细胞86个(幼稚型10个,颗粒型50个,产板型10个,裸核型16个),抗核抗体阴性,用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明显好转,激素作用机制中哪项最不可能____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改善血小板功能

C.升高血小板数

D.抑制脾脏产生抗体

E.改善凝血功能

25、下列哪项不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

A.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

B.烦恼,紧张,易激惹

C.严重的焦虑和抑郁

D.肌肉紧张性疼痛

E.睡眠障碍

26、肉眼血尿是指__。

A.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27、关于运动与肌糖原的关系,错误的是 A.肌糖原是运动中的主要能源 B.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降解较快 C.运动强度愈大,肌糖原利用愈多

D.任何时候外源性葡萄糖都不能替代肌糖原供能 E.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可完全耗尽肌糖原而出现衰竭

28、关于内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B.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

C.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D.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E.内、外淋巴经蜗孔相通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定位于

A.肌肉病变

B.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C.脊髓病变

D.脑干病变

E.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2、利用99mTc-PYP进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属于

A.全身显像

B.动态显像

C.阴性显像

D.早期显像

E.阳性显像

3、输卵管长

A.1cm~2cm

B.3cm~4cm

C.5cm~7cm

D.8cm~14cm

E.15cm~17cm

4、自我暴露是影响技巧之一,它是指

A.咨询师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相关情绪体验及经历,以缩短与来访者的心理距离

B.咨询师将自己的隐私暴露给来访者

C.咨询师暴露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以影响来访者

D.咨询师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治疗会谈中对来访者的一些言语和行为的体验

E.A和D均对

5、男婴,4个月,人工喂养,来添加辅食,两天来轻咳、流涕,伴低。热,今晨抽搐4次,每次持续,2分钟,缓解后玩耍如常,为确诊最有价值的化验检查是

A.心电图 B.头部CT C.X线胸片

D.血钾、钠、氯、血糖测定 E.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

6、女性月经初潮时卵巢中约有20万~30万个卵母细胞,其中绝大多数最终成为____ A.闭锁卵泡

B.始基卵泡

C.初级卵泡

D.次级卵泡

E.成熟卵泡

7、患者,男性,35岁。肛门持续性剧烈疼痛3天,局部有肿物突出,无便血。查体:体温 36.5℃,肛门齿状线旁有0.7cm直径的肿物,稍硬,呈暗紫色,触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肛门周围皮下脓肿

B.肛裂

C.直肠息肉

D.内痔脱出

E.血栓性外痔

8、妊娠期妇女肾脏的生理性解剖学改变不包括

A.肾脏长径可增加1~2cm

B.肾脏横径可增加1~2cm

C.肾脏重量增加20%左右

D.主要表现为集合系统的扩张性改变

E.产后6周肾脏的生理性解剖学改变多数可以恢复

9、女性,60岁,有轻度高血压,伴有心动过速、轻度充血性心衰症状,有气喘和痛风史,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血管收缩剂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中枢抗交感神经药 D.α受体阻滞剂 E.β受体阻滞剂

10、SPECT旋转中心校正的频度为

A.每日一次

B.每周一次

C.每月一次

D.每季度一次

E.半年一次

11、组织和细胞的变性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

A.变质

B.出现异常物质

C.正常物质积聚过多

D.B+C

E.病因消除后,很难恢复到原形态和功能

12、实证感冒的最佳治疗原则是

A.散寒解表

B.解表清热

C.解肌发汗

D.解表达邪

E.解表宣肺

13、以下检查阳性即可确诊肺栓塞,除了

A.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B.螺旋CT和电子束CT

C.MRI肺动脉造影

D.肺动脉造影

E.心电图

14、下列不是属于卫生行政法规的是 A.《药品管理实施办法》

B.《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C.《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D.《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E.《执业医师法》

15、病理性缩复环最可能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

B.子宫畸形

C.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D.头盆不称

E.外阴瘢痕

16、子宫动脉上支至宫角处分为

A.卵巢支与输卵管支

B.宫底支、宫体支与宫颈支

C.宫底支、卵巢支与输卵管支

D.宫体支、宫颈支与阴道支

E.宫体支、卵巢支与输卵管支

17、在编辑、设计测验项目时应注意

A.项目的范围要与编制计划一致

B.项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要的数量多一倍以上,以备筛选

C.项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D.项目的说明要通俗易懂、意义明确

E.以上都是

18、可能发生大网膜种植性转移的肿瘤是

A.乳腺癌

B.膀胱癌

C.胃癌

D.宫颈癌

E.肝癌

19、选切组织块的大小最好为 A.2cm×1.5cm×0.3cm

B.2cm×1.5cm×0.5cm

C.2.5cm×1.5cm×0.5cm

D.2cm×2cm×0.3cm

E.2cm×1.5cm×0.4cm 20、下列不属于体内产生的色素是

A.黑色素

B.甲醛色素

C.含铁血黄素

D.脂褐素

E.胆色素

21、下列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均有剧烈上腹部疼痛

B.典型表现为空腹痛,进食后好转

C.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

D.急性穿孔以前壁溃疡多见

E.球部溃疡极少癌变

22、心血管内膜受损时,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内皮下胶原

B.组织因子

C.纤维连接蛋白

D.凝血酶

E.大量幼稚血小板

23、小儿乳牙共有()A.16枚 B.18枚 C.20枚 D.22枚 E.24枚

24、图像模拟放大(ZOOM)后数字矩阵不再和相机整个视野对应;如果放大因子为2,则像素宽度变为放大前的

A.2倍

B.4倍

C.0.5倍

D.0.25倍

E.0.1倍

25、被狂犬咬伤的患者,用高效价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作浸润性注射,目的是 A.刺激局部产生sIgA

B.中和伤口狂犬病病毒

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以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D.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E.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

26、肉眼血尿是指__。

A.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27、关于运动与肌糖原的关系,错误的是 A.肌糖原是运动中的主要能源 B.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降解较快 C.运动强度愈大,肌糖原利用愈多

D.任何时候外源性葡萄糖都不能替代肌糖原供能 E.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可完全耗尽肌糖原而出现衰竭

28、关于内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B.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

C.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D.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体育舞蹈概述 篇5

学生姓名:李楚 学号:20125172252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摘要:体育舞蹈发源于欧洲,成熟于英国,由社交舞转化而来,也称交际舞、交谊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发展成了一种艺术性高、技术性的表演性的竞技性舞蹈。人们称之为“当代国际标准交谊舞”,亦称为“体育舞蹈”。

关键词:社交,交谊,英国,国际,奥运,体育

一、体育舞蹈的来源十一、二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行成了流行在宫廷中的“宫廷舞”,高雅繁杂,拘谨做作,失去了民间舞的风格,只在宫廷盛行,专供贵族习跳和欣赏,是贵族的特权.法国大革命后,宫廷解体,“宫廷舞”也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舞的社交舞.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现了第一家舞厅,从此,交谊舞在欧洲社会中流行.这个时候的交谊舞更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被称为美国学派的社交舞.一九五零年,英国主办了一届世界性的大赛。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舞蹈运动总会”于1997年9月4日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2000年成为悉尼奥运会表演项目,2008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国标舞虽和交谊舞相似,但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是两个人一起跳。舞中姿势都已经标准化和分类,国际上有统一的用语,术语用英语口令。

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交际舞、交谊舞。

体育舞蹈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4年美国皇家交际舞专业教师协会对当时的交谊舞进行了整理,将各种舞种的舞步、舞姿、跳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此后,相继制定了“布鲁斯”“慢华尔兹“"慢狐步舞”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等7种交谊舞,称之为普通国际标准交谊舞亦称为普通体育舞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随着当今科技、文化的发展,交谊舞已经不仅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了,而是发展成了一种艺术性高、技术性的表演性的竞技性舞蹈。早在1947年在柏林就举行了首届世界交谊舞锦标赛,1960年拉丁舞也正式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这便是体育舞蹈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当代国际标准交谊舞”,亦称为“体育舞蹈”。由于它具有高度艺术性及技巧性,故每年在国际上都有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多种比赛,并将列入奥运会表演项目。体育舞蹈可分为两大类,10个舞种。第一大类,为现代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第二大类,为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斗牛舞”“牛仔舞”。1964年以后,又增加了新的表演比赛内容,那就是“集体舞”。集体舞是由8对选手,不限舞步的按照一个主体表演,使和谐的配合,出神入化的队形变化,欢快的音乐和高超的技艺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历史

英国是社交舞、国际舞的发源地。当今世界公认最早的舞蹈协会组织“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学会”成立于190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整理了拉丁舞蹈,并将它纳入国标舞范畴,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现代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

英国的“黑池”也成了国际舞的圣地,从1950年起每5月举办一届国际舞大赛——黑池舞蹈节(BLACKPOOL DANCE FESTIVAL)

现代舞世锦赛于1950年正式举办,拉丁舞世锦赛于1960年正式推出,此后合并体育舞蹈

交谊舞早在二四年的时候,便传入了中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谊舞在中国还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后,进入八十年代,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其风格为: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有绅士风度,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十九世纪初,由于美国的兴起,原来流行在欧洲的社交舞随欧洲移民而传入美国,同时非,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带来了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它们直接来自于民间,没有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形式更为自由。

三、包含项目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摩登舞(modern)又译”现代舞"。特点是由贴身握抱的姿势开始,沿着舞程线逆时针方向绕场行进。步法规范严谨,上体和胯部保持相对稳定挺拔,完成各种前进、后退、横向、旋转、造型等舞步动作。具有端庄典雅的绅士风度。曲调大多抒情优美,旋律感强。服饰雍容华贵,一般男着燕尾服,女着过膝蓬松长裙。

拉丁舞(latin)的特点是舞伴之间可贴身,可分离。各自在固定范围内辐射式地变换方向角度,展现舞姿。步法灵活多变,各舞种通过对胯部及身体摆动不同的技术要求,完成各种舞步,表现各种风格。舞姿妩媚潇洒,婀娜多姿。风格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曲调缠绵浪漫,活泼热烈,节奏感强。着装浪漫洒脱,男着上短下长的紧身或宽松装,女着紧身短裙,显露女性曲线的美。

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华尔兹、探戈等社交舞进行规范整理,从此人们称之为“国际标准舞”;二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又将拉丁舞进行规范并纳入“国际标准舞”范畴,列入正式比赛。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标准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由于它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技的双重特点,以及很强的表演观赏性和技艺性,因此西方舞蹈界称它为“体育舞蹈”,很多国家将它纳入体育的竞技范畴,继而成立了各种体育舞蹈组织,并一致努力于促进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

1992年体育舞蹈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四、三要素

国际标准交谊舞,不管是哪一个舞种,不管跳的怎么复杂,它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在这每一步中,都包含着速度、距离和方向。我们把它归纳成“国际标准交谊舞步速、国际标准交谊舞步距、国际标准交谊舞出步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标准交谊舞步法三要素。

1、步速:这是指运步的速度,国际标准交谊舞舞步中一个时间概念上的元素。国际标准交谊舞的步速有常步、快步、慢步、超快步、加长步、“静止”步。

快步――快步就是比常步快的步速,一般情况下,一个常步占一个时间段,我们把它称为一个“常步时”,一个快步就是1/2个常步时。

慢步――慢步就是比常步慢的步速,一般情况下,一个常步时为1,慢步时就是1+1。

超快步――这还是以常步为衡量标准,比快步更快的步速。一个超快步只占1/4常步时,甚至更小。

加长步――这是一种特殊处理的步速,它既不是常步,也不是慢步,通常情况下,它是比常步要长一点的舞步,约是1.5个常步时。特别要说明的是:加长的这0.5的步时,或是从前一个常步时中“刮”来的,或是从后一个常步时中“刮”来的。这也就是说,只要有加长步,那么它前面或者后面就会是一个不完全的常步。我们所以不用1.5+o.5来说明加长步,是因为加长步不是1.5常步时,加长步的步时有多长,完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它的公式是:加长步+不完全常步=2个标准常步。(一般情况下,用慢步再加长,舞步就会显得太滞重,所以,加长步一般就是常步加长)。

“静止”步――这也是一种特殊处理的步速,国际标准交谊舞中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相对的静止,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看似不动而又感觉在动的舞步。这种国际标准交谊舞舞步通常占2~3个常步时。需要说明一点:“静止”步和造型还不是一回事。

国际标准交谊舞不同的舞种,其基本步法组合在步速的组合上是不同的。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平均步速类:例如慢三步,快三步,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南京小拉舞,北京平四舞等等。这一类舞种步速的特点就是一步占舞曲音乐的一个节拍,当然,这个一步指的是在这个国际标准交谊舞舞曲音乐中的常步。整体运步规律上,国际标准交谊舞舞步的步速是平均的。

一类是快慢步速类:这一类舞种的基本步法组合是由快步和常步或者是由常步和慢步组合而成的;有的舞种甚至用快步,常步,慢步三种步速组成。例如:中四步,慢四步,拉丁舞伦巴,东方伦巴舞等等,都是由两种步速组成的基本步法组合;大禹步舞,探戈,狐步舞,则是用三种及以上的步速作为基本步法的形态。总之,这一类国际标准交谊舞舞种,在整体运步规律上,舞步的步速是有快慢的,而不是平均的。

2、步距:这是舞步中一个空间概念上直线度量的元素,它指的是国际标准交谊舞运步中每一步定位的瞬间,两脚间的距离(两脚支撑点间的距离)。国际标准交谊舞的步距一般地分为一步,半步,超大步,碎步,立步。

国际标准交谊舞一步――以中国人的形体平均常数为依据,通常的一步,两脚间的间距是75公分。因此,国际标准交谊舞舞步一步的步距就是75公分。

国际标准交谊舞半步――两脚间间距不足40公分的,我们称为半步。国际标准交谊舞超大步――两脚间间距超过75公分的,我们称为超大步。国际标准交谊舞碎步――两脚间间距小于40公分,并且破常规快速运步的舞步,我们称为碎步。

国际标准交谊舞立步――两脚合并在一起的舞步,我们称为立步。

步距的大小,一是体现每一个舞步是否展示的到位,饱满,恰当;二是关系到前后舞步的展示质量;三是关系到舞伴间的配合效果。在通常情况下,凡是旋转,大角度变方向时,步距就要相对缩小。这个常识要经常念叨,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技能最好。国际标准交谊舞是舞蹈艺术,不是机械加工,上述的数据都是参考标准,国际标准交谊舞实践中,大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3、出步方向:这是舞步中一个空间概念上弧线度量的元素。他指的是交谊舞运步中,脚形的变化方向。通常以脚尖,脚跟,脚内侧,脚外侧为参考点变化脚形。出步时脚形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交谊舞动作的质量。特别是在大角度旋转动作中,脚形方向的正确是旋转角度到位的关键因素。常用的出步脚形方向有直步,横步,切步,扣步。

国际标准交谊舞直步――面向舞程线,双脚并拢,脚尖方向为正前方,脚跟方向为正后方。保持脚形方向前进或后退就是直步前进或直步后退。

国际标准交谊舞横步――以直步为参考点,向脚外侧方向平移的舞步就叫横步。有左向横步,右向横步。

国际标准交谊舞切步――以直步为参考点,向前运步时,动作腿的脚形由直步形态悬空变化成脚内侧朝向前进方向的舞步叫切步。一般切步脚形变化的角度为90度,也有左右两种切步。

国际标准交谊舞扣步――以直步为参考点,向前或向后运步时,动作腿的脚形由直步形态变化成脚外侧朝向前进方向的舞步叫扣步。一般扣步脚形变化的角度也是90度,也有左右两种扣步。

国际标准交谊舞出步方向的脚形变化在交谊舞实践中还有很多细微的具体情况,在180度的每一个点上,都有其具体的脚形方向,但基本上是分属上述四种脚形方向,在此就不细述了。

生物科学概述 篇6

1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制备方法

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6类[5]:糖脂,酰基缩氨酸,磷脂,脂肪酸,结合多糖、蛋白质的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颗粒生物表面活性剂。

1.1 特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家族中的后起之秀,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性能优良的大分子物质,其分子结构中既有极性基团又有非极性基团,是一类中性两极分子,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减小至30 mN·m-1左右,同时可以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水/油两相的界面张力。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活性高、功能特殊、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工业、制药工业和化妆品等领域[6]。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制备方法

1.2.1 微生物发酵法

生物表面活性剂多数由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各种类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7]。其中,以微生物制备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例,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具体方法一般分为3步[8],即培养发酵、分离提取和产品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其发酵过程也随具体产物而不同,但大多数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取和纯化都有一些类似的方法如萃取、盐析、离心沉淀、结晶以及冷冻干燥等,在技术和经济上非常适合大量生产。

1.2.2 酶合成法

与微生物发酵方法相比较,酶合成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酶在非极性溶剂中或微水条件下仍然能很好地发挥其催化功能,这极大地拓宽了酶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另外酶法的生产条件不十分苛刻,反应具有专一性,可获得高含量的目标产物,且产物易回收。目前研究的外源多酶联合催化技术,在体外将多酶串联或共同作用,模拟内源多酶联合催化过程并使其处于可控状态,再将整胞微生物代谢法的优点嫁接到外源酶催化法上来,使得酶法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所以酶合成法也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和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例如单甘脂、糖脂、磷脂、烷基糖苷和氨基酸等生物表面活性剂都是用酶法合成[9]。近几年,酶合成法与微生物发酵法相结合成为了发展方向。

1.2.3 其他制备法

天然生物提取法,例如磷脂、卵磷脂类等生物表面活性剂存在于蛋黄或大豆中天然生物原料中,现早已被提取而出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当中。从天然生物原料中提取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提取相对较易,天然含量丰富,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受到原料的限制难以大量生产[10]。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合于石油工业,如石油的生物降粘、提高原油采收率、重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另外,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绿色天然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药、农业和环境工程等工业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1 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

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潜力最大的是石油工业,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目前前景颇为看好。现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二次驱油的中后期,但仍有70%的原油滞留在储油层中,通过筛选合适的采油微生物,可产生各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满足不同原油和不同地质的要求。微生物在石油开采中要使用代谢生成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是集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于一身的两亲物,降低石油粘度和岩石-油-水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11]。

在21世纪初,国内外许多油田研究机构已成功研制出了鼠李糖脂、槐糖脂、海藻糖脂等多种糖脂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在现场石油开采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报道[12],大庆油田分离得到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W-3代谢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理化性质(CMC值、乳化活性、对温度、矿化度的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肽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并可以适应油藏中复杂的环境,可提高采收率9.2%,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翁天波开发了一种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13]。该方法是:将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假单胞菌SP27)的发酵液作为采油用剂,直接投入油层。用胜利油田河口大35块7211井原油进行试验,50 ℃,黏度1019 mPa·s。SP27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降黏非常有效,完全适应胜利油田的地层条件(温度、pH和矿化度)。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其适用范围广,性能优良而且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1.2 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之一,主要有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污染,治理石油污染是当代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生物表面活性剂也适用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可以增强土壤中疏水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降解的作用,能有效地将石油烃分散成水液滴并进一步降解,可促进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等作用。不溶性污染物的分散与增溶是生物修复的关键步骤,从土壤中除去有机物,一级乳化促进微生物同化作用,都需要表面活性剂[14]。

近年来,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石油污染的生物处理中,石油降解菌通过利用石油为碳源产生代谢产物而将其降解[15]。烷烃是石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石油排入环境中而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一些具有一定表界面活性,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同一分子内部的两亲化合物,能够增强疏水性化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增加微生物的数量,继而提高烷烃的降解速率。生物表面活性剂同样应用于受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16]。某些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表面活性剂,有利于烃类基质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内,从而被降解。

张宝良研制出了由4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物质形成的一种适宜于石油污染原位生物修复的生物制剂[17],与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商品化的美国专利产品OILGATOR生物降解素产品相比,结果表明,其效果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其各项技术指标,同时该制剂已经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2.1.3 在原油清蜡和乳化中的应用

原油中含蜡量较高,会析出蜡晶体固着在井壁,堵塞孔隙通道,降低原油流动性和产量。生物表面活性剂可清洗井壁,溶解固形石蜡,提高原油产量。事实上生物催化剂还不能完全对石蜡进行清除,只是把石蜡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液态有机物。

开采出的原油中都会含有水,水中又溶有盐分和其他杂质,会加大输送管线及设备的负荷,同时也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对后续的工作及相应的设备带来不良影响,油中含水量过高或水中含油量过高,还会带来二次污染。因此,输出前必须进行破乳脱水处理。油田原油的破乳脱水技术主要应用的是添加化学破乳剂,但一般情况下,这些化学破乳剂的适应性差、选择性强、用量大、成本高、效果不佳。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破乳性,不仅能乳化碳氢化合物,而且无毒且能被生物完全降解,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还能稳定其乳化体系,分离、回收石油馏分,提高对资源的再利用[18]。

新型破乳剂的研究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早在2003年胜利油田从HRB系列的7种生物破乳剂中选出了对纯梁含水原油脱水效果最好的生物破乳剂HRB-4,现已推广至胜利油田其他采油厂[19]。油站大面积应用HRB-4型生物破乳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站来液混合后原油含水低于15%,较原来降低10%,净化油含水≤0.5%。

在现有的能源中,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形成一种主流。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的特殊功能提高石油采收率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业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实际应用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物表面活性剂目前最主要的应用在提高石油采出率上,其作用机理已完善,为现在及未来石油的开采尤其对贫油的开采做出巨大贡献。

2.2 在洗涤化妆中的应用

绿色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洗涤行业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其生产原料来源广、绿色、价廉、表面活性高、乳化能力强、起泡性好、能被生物完全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不致敏和可消化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行业中常用作乳化剂、渗透剂、净洗剂、润湿剂、杀菌剂、抗氧化剂以及染发剂等化妆品助剂。它通过有力地释放化妆品中的活性组分来改变表面活性组分对人体的表面作用,更重要的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安全无毒性能,以及无累积毒害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在生态学上是安全的。其良好的pH稳定性能,与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能及抗氧化性能,完全可将其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其中,用拟球酵母菌制备的槐糖脂已被日本花王有限公司作为保湿剂用于化妆品[20],商品名为sofina,该公司已开发出生产槐糖脂的发酵工艺流程,再经过两步脂化处理,产品可用于口红、皮肤和头发的保湿剂。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绿色洗涤剂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化妆行业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2.3 在医药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18世纪开始应用于药学,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飞跃的发展,在药学中常作增溶剂、助悬剂、抗氧化剂、渗透剂、防腐剂等。在药物合成中用作催化剂、吸附剂,在药物分析中用作滴定剂。它可以降低溶剂与难溶药物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两物质液化成相溶的乳剂或混悬剂[21]。在膏剂中常用作基质的表面活性剂有吐温类、司盘类等,它主要改变药物的分配系数或直接作用于皮肤,从而使药物透皮吸收。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具有很强乳化能力的磷脂类可以作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用量在1%~3%即可将乳剂颗粒乳化成1 μm左右,在体内被代谢经肾脏排泄出去。此外,磷脂还具有滋润皮肤,增加伤口愈合,增强骨骼机能及抗出血作用。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还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的药理作用、改善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在生物医疗中得到较好的应用[22]。

由于医药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目前在国内外,生物表面活性剂在这方面的应用极少,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它的作用机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研究状况正处于起步阶段。

2.4 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添加剂,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起泡剂、增稠剂等[23],使其形成一定的浓度、质地和分散相,可改变食品的稠度、粘度、口感、新鲜度等性能。也可用于面包和肉类生产中,对食品的风味无任何影响,且在人体消化过程中可以被分解和吸收或排除体外,对人体无副作用。例如卵磷脂是人造奶油中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24],在食品涂层、巧克力、人造奶油及焙烤食品中起到乳化和抗氧化作用,还可以改变产品的外观、质地和风味,保持脂肪类成分均匀分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对食品中的营养价值要求越来越高外,还对食品的色、香、味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将会日益广泛。

2.5 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除了应用在以上行业中,在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加。如卵磷脂、淀粉动植物胶类等在农业中的主要作用是土壤的改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透特性,促进了水分在堆肥颗粒中传输和分散,缩短水分渗透到堆肥深层的时间,起到了一定的疏水作用,而且生物表面活性剂良好的保湿性能,减缓了堆肥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微生物的活性[25]。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作农药和动物饲料添加剂。农药中较多的应用主要是皂角苷等来改善植物对某些农药的抵抗力。饲料用改性大豆磷脂、鱼浆、淀粉、海藻酸钠、动植物胶类等,经科学加工精制而成为纯天然营养型添加剂,适用于各种畜、禽和水产养殖的饲料和饵料添加需要。另外,生物表面活性剂常用在果蔬保鲜被覆膜中[26],用含磷脂,各种脂肪和油的水溶性乳化剂对苹果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冷藏时的损坏。

随着畜牧业、水产业和饲料工业正朝着提高安全性和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绿色的原料,将会在农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6 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产生菌能生长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如在烃类污染土壤或受到多种物质污染的土壤中较多的则是革兰氏阴性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属离子[27]。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脱附作用促进了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这样就间接减少了污水中降解时间,另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会对污水中的各种菌类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如在造纸加工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絮凝剂,可用于制浆造纸废水的脱色、固体悬浮物的去除、污泥的沉降等[28]。

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加速去除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和重金属,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从而有望把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3 展望

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国生物表面活性剂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品种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极其复杂的生物物质群中微量的存在,因此大量的提取纯制品非常困难,多数品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只有少数产品走向了市场。这主要是由于其生产成本比化学表面活性剂高,就价格而言,无法与市场上工业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抗衡,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是否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有危害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石油工业领域,在其它行业中,比如在食品工业、洗涤化妆品、环境工程、生物医疗和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应用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此外在纺织、采矿、建材等领域中还存在极大的应用空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各行业的应用将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可以预见,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必将会取得更多可喜的成果。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主要围绕在改进生产技术,扩展应用范围,完善作用机理,消除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提高活性问题上。开发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系列化产品、衍生产品,面向其他工业领域,“绿色”化学工业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将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替代品,并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并综述了近几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汽车概述(一) 篇7

汽车作为重要的陆路交通工具,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最早发明汽车时,肯定没有想到日后它会对人类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保健、国防乃至人类的现代生活都与汽车有紧密联系。汽车早已不仅是一种运输工具或代步方式,汽车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表明,世界上现有汽车65000万辆,平均每8人就有1辆汽车;我国现有汽车1200万辆,汽车从业人员3000万人;另外还有无数的车迷。新时代要求我们努力跟上其快速前进的步伐。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汽车趣闻,以丰富我们多彩的生活,我们同时也需要学习和掌握汽车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汽车方面的行家里手。

笔者是一位非常喜欢汽车的超级发烧友,曾是合肥工大汽车爱好者协会的负责人,在与会员的交往中,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了解汽车基础知识。笔者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了此文,通过《大众汽车》杂志介绍给读者。本文较详尽介绍了汽车的发展和分类,介绍了汽车的名标、用途、特点及有代表性的车型,介绍了部分关于汽车构造与技术方面的有趣话题,其中含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尚未入门和刚入门的初级车迷们了解汽车基础知识,带领大家进入五彩缤纷的汽车殿堂。

笔者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喜欢汽车的车迷朋友们!

二、 汽车的由来

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知道使用车辆来运输人和重物。到公元前1世纪时,人们开始设想利用蒸汽作动力来代替人力和畜力,但直到17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出现,人们的这一设想才变成现实。

1.汽车的雏形

1500年,意大利的文化巨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代表达·芬奇开始探索自动车的奥秘。他设想使一个带齿的圆盘进行水平旋转,旋转的力通过带有齿轮的车轴和车轮连接起来,车就可以前进了。但这只是设想,还未经试制,图纸就藏进米兰市安布罗加图书馆而无人问津。

然而从时间上讲,世界上设想汽车的第一人,应是我国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原名张遂,683~727年),他提出“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名曰汽车”。这比达·芬奇设想发明汽车要早800年。

1600年,荷兰物理学家西蒙·斯蒂芬制造出双桅风力帆车(图1)。他把木轮装到船上,凭借风力驱动帆车行进,这辆帆车可谓是汽车的雏形。据说这辆车能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行驶,使人们感到很惊奇。但是没有风,车就不能开动,况且风和道路的方向会不断变化,所以这是一辆“不听话的汽车”。

1630年,德国纽伦堡的钟表匠汉斯·赫丘在前人的启示下,制成一辆用类似钟表发条作动力的车。该车时速1.6公里,每前进230米用人工上一次发条(图2)。这辆车只相当于现代的儿童玩具,在当时却是一件稀世珍宝,竟被瑞典王子卡尔·古斯塔夫用重金购买。

2.蒸汽机的发明

大家都知道,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现在的汽车上装用的都是内燃机,但较早期的汽车上装用的却是外燃机——蒸汽机。1712年,英国发明家纽科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用煤来烧开水,使水变成蒸汽,然后利用蒸汽推动活塞产生动力。当时这种蒸汽机还很不完善,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毕竟可以代替人们的一部分体力劳动,因此在欧洲流行了近60年,主要用在煤和其他矿石的开采上。

3.蒸汽汽车的出现

1769年,法国军官库尼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装用蒸汽机的三轮汽车(图3)。这辆车的车轮、车架均为木制,没有转向装置,只能直线行驶,时速仅有4km/h左右。

1781年,英国人瓦特对纽科门发明的蒸汽机进行了改进,使其热效率提高,可靠性增加,从而使得蒸汽机进入实用阶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后的100年,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发明家,制造出了多种不同外观、不同用途的蒸汽汽车,如英国人嘉内制成的蒸汽公共汽车(图4)、美国人艾文思发明的水陆两用汽车(图5)、法国人佩夸尔研制的蒸汽牵引汽车(图6)等。

上一篇:秋天的雨课文教学反思下一篇:数据结构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