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利用二者的优点,将使教师从电脑屏幕后解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1:

对新课改下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时代的发展日显弊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传统应试教育和现代素质教育的差异,对传统应试教育进行辩证的反思,同时对现代素质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教学 突破

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突破灌输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误区,容易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为了突破这种教学误区,我们宜从以下做起:

1.变传为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单为双,搞好地理教学的双边互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二、突破断层式的教学

自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实施以来,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客观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脱节现象。又加之初中九年级不开设地理课,人为地造成地理教学内容在时间上的间断状况。这就容易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上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与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脱节式教学。

1.利用连结,填补断点。

尽管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很大差别,但有许多知识上的连结点。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利用这些知识连结点就可以将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地理知识的间断点,如系统地理中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要利用地理知识的连结点进行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有些初中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内容,如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拓宽和加深,以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2.扎好平台,滚动提高。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都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平台,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滚动提高,克服学生惯性的“死记硬背”现象而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连续性。积极加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传导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地理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得以强化。

三、突破程序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大都按照原有程序进行,往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象只是表面理解,不去追求地理事象的本质,对书本盲目的遵从,不敢对教材或教师提出大胆的疑问,思考问题粗心大意等,直接影响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新教材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要求教师结论性的东西少讲,注重事物的过程,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1.解惑除疑,多维思索。

有些地理事象与学生的原有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关,学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习时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消除学生“经验式”的思维定势,纠正错误。例如,我在讲述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问题:次生盐渍化一般发生在农耕区,那么我国的农耕区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按惯性思维,学生推出我国三大平原会发生次生盐渍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国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和学生可一道来探究原因,从我国的降水分布、干湿状况、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最终让学生明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没有发生次生盐渍化。

2.设计情境,错中求真。

僵化式的教学误区是教师仅仅简单地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情境,按照学生的幼稚而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行演绎推理、论证或直观演示,进而得出错误或矛盾的结论,使“正确结论”与“错误结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激烈交锋。例如我在讲“黄赤交角”这个问题时,我说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那么假设黄赤交角是22度26分,即缩小1度,则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设计一个情境,即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还会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让学生想北半球纬度总和是90度,不论怎么样90度是不会变的,当热带缩小或扩大,其它两者都会发生变化,但加起来的总数是90度。最终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否定错误,走出误区,这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作者:张秀群

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2:

传统教学方式在中国地理课程多媒体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摘 要]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利用二者的优点,将使教师从电脑屏幕后解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因题而异,采用设问、提问、讨论、启发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慢慢领会,保证思维的连续性。教师将重点和难点板书在黑板上,能帮助学生记住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中国地理课程

资料显示,学生只靠听觉获取信息3日后可以保持10%,靠视觉可以保持20%,视觉与听觉结合可保持65%。教学即以适当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参与,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社会行为。现代高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实时性、直观性、交互性等特征[1],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尤其是视、听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取和记忆更多知识,因此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形式。近10年来多媒体教学迅速成为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某些教学领域大有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趋势。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扩大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甚至使教师成为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工具,这就可能导致学生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幻灯片的色彩等方面而忽略了学习内容,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步于学习感受,与预期教学效果相差较大。[1][2]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辅助教学工具比如电子教鞭、粉笔、黑板等的帮助下,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3],往往能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中国地理是高校地理学的主干理论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怎么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系统掌握中国地理知识,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授课速度快,能满足中国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需求,但只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缺陷。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则是高校中国地理课程多媒体教学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本研究在分析高校中国地理多媒体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传统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中国地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特征分析

中国地理课程分为总论和区域分析,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的基本状况,比如自然状况、人口经济、文化等,区域分析则把中国分为8个区域,详细介绍不同区域的自然状况、工农业发展、环境状况等,整体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笔者主要从第一部分中国的自然状况分析中国地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资源的丰富性和视野的多元化。[2]它能够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融合于文字当中,立体呈现,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课件。其大量形象、生动的素材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比如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中包含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的区位与疆界、中国的地貌等内容,主要使学生掌握中国位置、地貌等的基本状况,学习难度不大,却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些学习内容琐碎且繁杂,纯粹的地名、名词等的记忆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把学习内容融入动画设计和相关图片中。比如教师可以用动画展示中国的疆域发展历程,以精美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地貌情况,再加以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就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这样对静态知识的直观、动态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多媒体教学情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集中表达,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中国地理课程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结构中的季风气候是一个知识难点,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中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流来源、形成原因、流动方向等,使学生在理解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能够解释中国季风气候的特征,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

最后,多媒體教学能够节约备课时间,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图形,如果采用手绘的方式会花去大量的时间,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扫描等方式,把现有的图件或公式应用到电子教案、课件中。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又被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鄄sisted instruction,即CAI),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而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比如中国地理课堂教学如果只采用多媒体教学而缺乏教师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就会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观赏,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虽然信息量大,但滥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不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冲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影响教学质量。

二、传统辅助教学工具在中国地理课程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和练习为主,同时借助必要的辅助工具比如粉笔、黑板、电子教鞭、挂图、模型等的教学模式。[3][4]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5];同时,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师的中心地位有助于灵活掌握课堂的容量和进度,因材施教。与此同时,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往往又会导致学生主动性的缺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容量有限也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吸引力有限。因此,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将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板书设计在中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板书设计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多媒体教学往往是课件信息量大,教师讲授速度快,图片、图表和影像多而文字较少。学生如果没有预习很容易忘记或混淆学习内容。因此,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关键词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形成课堂教学的主线与核心内容,即主板书。待新课内容讲完时,利用这些板书可以更好地回顾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一些公式演算、补充内容、零散知识点等也可以利用副板书呈现。另外,教师板书字体的整洁、美观等还能增强教师的魅力。比如教师讲到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时,重点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特征、中国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中国网格状的大地貌格局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教学时如果按照备课方案的顺序,直接用多媒体放映所有的教学内容,黑板上不留任何板书痕迹,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很难对课堂内容形成系统的认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用多媒体放映出高分辨率的中国地形图,并向学生解释地形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意义,让学生自己思考中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中国地貌的三大基本特征,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容易把握课堂内容的要点。教师在讲授中国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时,如果直接用多媒体放映中国地形图,告诉学生西高东低的特征,学生不易对地形特征形成直观的概念。但是,如果教师在放映中国地形图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世界的第三极是什么,世界屋脊在哪里”,并以副板书的形式写出来,接着可以找学生回答问题进行互动,最终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000-5000m,是世界第三极,也是中国基本地形的第三阶梯,并把这些内容书写在副板书的位置。教师让学生在多媒体放映的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周边的山脉都有哪些,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找到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并写在主板书的位置,然后以类似方式讲授其他阶梯的状况。

(二)电子教鞭在中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由于多媒体主控台一般是放在讲台侧边而不是教室中央,这就使教师的讲话位置与屏幕信息相分离,形成两个中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光笔的应用使教师从主控台前解放出来,可以穿行于教室内,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表情的变化知道其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还可以杜绝学生(尤其是后排学生)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比如在讲授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第三个重点“网格状的大地貌格局”中需要学生掌握构成网格状大地貌格局的山脉以及网格状大地貌格局中镶嵌的其他地貌类型。教师如果只是放映多媒体来讲解山脉及其他地貌,课堂氛围会枯燥无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果在多媒体放映中国地貌的同时,采用电子教鞭控制PPT放映的速度,离开讲台,到学生当中去,用电子光标引导学生观看构成中国网格状大地貌格局的山脉位置,以及在网格状大地貌中镶嵌的其他地貌类型与位置,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讲授的节奏,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利用二者的优点,将使教师从电脑屏幕后解放出來: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并根据其接受情况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二是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因题而异,采用设问、提问、讨论、启发、例题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留出思考时间,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慢慢领会,保证其思维的连续性。三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将重点和难点板书在黑板上,能帮助学生记住课堂的主要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生学,樊雅平.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化整合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49-50.

[2] 刘坤.谈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2):108-109.

[3] 姚义静.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J].教育与职业,2010(15):191-192.

[4] 阚显文,朱英贵,王聪,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558-561.

[5] 李桂成.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9(6):146-147.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孙丽 李志文

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地理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现代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现代的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为了构建新型的地理教学,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推陈出新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 方法

如何改进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首先作為教师对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不能脱离新课标的要求,防止出现南辕北辙。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改进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的一些认识。

一、做到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不再是以前扮演“灌输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做带领羊的作用,把学生真正引导到新课改的要求上。因此,教师就需要认真的研究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地理课程改革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教师以前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在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所以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讨论学习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标为什么要要求教师研究学习方法呢?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所以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此,学习方法的问题只能是通过研究、讨论,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既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那么教师今天还谈什么地理学习方法呢?虽然没有一个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操作模式,但还是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学生借鉴和参考的,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二、高效地掌握地理学习重点内容的方法

(一)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地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理科思维强调一种很强的逻辑性,用最简洁、最快速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经常受这种思维的熏陶,使得理科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把这种理科思维的方式运用到地理学习中,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按照理科思维方式形成最高效、最清晰、最适合的思维。但是教师也不能都依靠理科的思维方法学习地理,它自身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一些事情上,就不需要理科的思维模式来解决,理科的思维模式具有逻辑化,具有一定的教条主义,用在不符合的事情上,往往适得其反得不到好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借鉴理科思维好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好的,知道哪些对地理学习有帮助的方式。例如,为什么我国的西部地区常年少雨,这时就可以通过空间分布,地域分布的规律来进行推理,这种推理在数学学习中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雨水是怎么下来的,为没什么总是分布在沿海地区;月球围绕地球转时,海水为什么会潮起潮落等。这些地理知识都可以充分运用数学当中的图解法进行解读,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中想象地理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还有些问题教师也可以用跨学科的知识来有效地解决地理问题。例如,沿海地区常年多雨,这些雨的形成于冷空气和热空气有什么影响,运用化学中气体的现象来解释将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二)地图图表要认识透彻

学好地理的首要条件是对地图图表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样才有一定的基础去理解课本上图标表达的含义,才能做到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的能力。例如气候类型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转变为数据表格,再转变为以降水量为横坐标、气温为纵坐标的点状坐标图;读技能篇的产值结构图能源消费构成图等。这些内容都需教师对图表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才能去教学生,把知识传给他们。

(三)学会用文科的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学习与我们学习文科的思维方法非常相似。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人们在社会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在每迈出一步,人类的社会将会得到什么样地变化,怎么去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以经济的角度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情,把多因素综合整理后,我们很简单的发现就是在像政治一样的学法。地理的学习不是没有方法,而是对于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一)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1.地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地理教学会时常伴随着教育的一些弊端,对于概念只会背不求甚解,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对于特点概念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概念整明白,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2.高中地理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规律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例如在同一地点不同的海拔高度存在的动植物为什么会不同。这就需要探究他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能力。

3.地理的基本技能,地理内容的文字表达的逻辑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自觉地进行训练。

四、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新的地理教学法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以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教育了好多学生,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局限原来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高中地理变得引人入胜。教会学生常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的方案,开展调查和研究。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知道我国的一些主要地貌,关注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现状。增强学生本身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自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达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在教学中要把现代信息溶于高中地理教学。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实行新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新课标所要求教育的三个维度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张亮

上一篇:优秀党员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入职培训心得(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