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研究按照复合型培养对教学的新要求,结合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条件,针对培养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与体系、课程体系与校企合作、拔尖人才的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篇1:

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 当前,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标志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体现,彰显了生产力与“三农”的深度融合。基于此,探究促进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以促进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辽宁省葫芦岛市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领域的变革,而工业化及信息化的进步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实际和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有所突破,不断促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 完善投入机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一关键性因素也是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所在。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突破资金难题,完善投入机制,建立以受益农户投入为主、国家资金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新机制,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

1.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财政保障政策以及健全的补贴机制,而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作为保障。政府应从以下3点着手,加大财政投入,以促进农机化发展。

1)继续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农机专项资金总量投入水平。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机具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大型农机具,如不能提供足够的补贴,则会导致购买者的购买积极性下降甚至丧失。因此,需要调整补贴水平,使其额度能确保购买者获得利润[1]。

2)确保市场需求大且短缺的重点机械引进与研发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尤其是葫芦岛市市一级财政,应重点做好农机具引进与研发的投入保障工作,支撑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

3)健全支撑农机化发展的投入机制。政府在农机化发展方面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农机化发展必需的外部条件。辽宁省葫芦岛市应当进一步健全农机化发展的投入机制,并增加农机购置贷款补贴,为农民购置农机具提供担保,合理化财政投入。

1.2 引导和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完全依靠财政投入并不现实,需要建立并完善农机化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农机化发展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

1.2.1 拓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资金筹集渠道

摆脱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依赖财政投入、个人投入的局面,逐步实现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结构,放宽资本进入条件、丰富资本参与形式,实现资金供给的多元化。同时,辽宁省葫芦岛市还可以依托自身优越条件,积极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外源资金的进入加快葫芦岛市农机化的发展[2]。

1.2.2 提高农机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率

辽宁省葫芦岛市农机发展资金使用分散,以致效率较低,效果不明显。可以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制、订单农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等形式,将有限的、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共同购置农机具,共同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到投入足、用的好。

2 优化农机装备水平

农业机械化装备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物质载体。当前,辽宁省葫芦岛市农机还存在着装备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应当在此方面有所突破,为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提供物质支撑。

2.1 调整农机装备結构

葫芦岛市农机装备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不均衡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根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以及产业化经营方向,配置农机,对农机装备结构进行调整,并不断优化。

1)调整大、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比例,重点加大大中型农业机械所占比例,尤其应加大功能多、效益好、投入适中的中型农业机械比例,确保各类型农业机械配置合理。

2)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地形地貌配置农业机械。注重适合山区、丘陵地区农用地农业生产农机具的引进,提高该类地区农机与农艺的适合度,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

3)加快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的农机装备水平,实现农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合理分布,特别是在农作物收获环节应重点加强,同时适时做好旧农机的淘汰、故障农机的维修养护工作。

2.2 促进农机科技进步

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农机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良,这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农机科技的进步,以带动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

2.2.1 设计适合葫芦岛市地形地貌的农机具

葫芦岛市应当结合当地资源特点,以提高农业机械的实效性为目的,研制适合本地区农业用地地形地貌的农机具。应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分析农机作业基础环境,并鼓励农民提出宝贵意见及农业生产所需,确保研发出的农机具具有实用性。同时,科技、农业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强化与研发机构的合作,结合葫芦岛市农业发展趋势,重点开发玉米、大豆、水稻、花生、马铃薯等作物收割机,逐步实现农机具对农业生产环节的全覆盖[3]。

2.2.2 加强经济类作物农机具研制

葫芦岛市经济作物种植广泛,产量高且品质优良,在生产中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持续增强,而葫芦岛市现有农机具不仅在数量上难以满足需求,在生产适应性上也很难满足。因此,葫芦岛市应加强对本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农机具研发的投入,抓紧科研攻关立项,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的农用机械。

3 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途径。构建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能否实现持久发展。

3.1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推广农业机械并普及相关知识,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有利于农机具工业发展。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将农机具的推广作为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的运转经费,并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职能。具体建议有以下3点。1)完善现有农机推广体系,构建更为完整、健全、有效的农机推广网络,并强化动态管理和建设,将示范户和重点户纳入到推广体系中,形成示范带动,提高农机推广的实效。2)提高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加强农机工作宣传,并普及相关知识,帮助人们切实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3)确保推广资金落实到位,层层落实、统一调度,解决农机推广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3.2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推广服务组织

农机推广服务组织数量少、服务层次低,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坚持导向性和扶持性,以农机作业市场的培育及充分发展作为重点内容,鼓励和发展形式多样、运行机制多元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建设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农机作业合作社、專业服务公司等,逐步实现农机作业队伍的壮大与专业化。

3.3 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化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同样也给农业生产领域带来了诸多改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长足进步。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中,必须强化信息网络建设,支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广泛收集信息,并将信息摆在资源的高度进行开发。将农机供需信息、从业人员培训信息、农机操作养护信息、推广信息等分门别类的纳入到信息网络中,并及时发布、动态更新。2)强化信息传播,做好信息的利用工作。农机有关信息,仅仅收集到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传播到信息需求方。

4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是导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因此,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十分必要。

4.1 注重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的培养

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机推广服务人员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作为农机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辽宁省葫芦岛市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较为低下。因此,需要强化对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的培养。

4.1.1 培养农机推广人员服务能力

农机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强化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定期教育培训,注重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应当定期去外地考察调研,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动态掌握前沿农机技术与使用方法,丰富农机服务内容。另外,还要注重农机推广服务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服务水平[4]。

4.1.2 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支优秀农业机械人才队伍的打造和建立,需要在确保农机单位从业人员待遇的同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调动高层次人才投入农机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

4.2 完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辽宁省葫芦岛市应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水平,为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提供保障。

4.2.1 开展农村职业培训

各级政府要持续提高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水平,对现行教育体制予以完善,并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应组织建立农村职业(成人)教育培训养成中心,施行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好教育培训体系作用,全面提高农村职业、成人教育质量。

4.2.2 开展科普下乡活动

积极依靠各地农广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单位,普及先进、适用本地的农机科技,通过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来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安平.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北京农业,2015(20):130-131.

[2] 徐雪高,龙文军,何在中.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3,9(6):56-61.

[3] 徐正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时代农机,2016,43(7):15-16.

[4] 杨敏丽.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南方农机,2015(1):7-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杨东

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篇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索

摘要: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研究按照复合型培养对教学的新要求,结合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条件,针对培养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与体系、课程体系与校企合作、拔尖人才的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培养措施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在整体上提高了本科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的发展依赖于大批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高等农业机械教育是培养我国农业机械化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摇篮,在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至关重要。本科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发展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应用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机械化学科介绍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溯源于1959年的农业机械及以后的农机修造、农业机械化专业。多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农业机械化复合型人才。学校设有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下属现代农业装备、能源工程、农产品物流、机电技术、农产品加工等5个研究所,1個工程科学实验中心。2008年,农业机械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农业机械化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从2012年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就结合学校“卓越500计划”开始实施卓越农机师培养计划,并同步实施实践教学创新创优建设项目。

三、农业机械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河南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学科特色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掌握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较强,具有现代科技观念、综合人文素质以及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胜任农业机械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并且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

本专业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两基双导三段式”(校内、校外两类实习基地;校内、校外两个指导教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见习三个实习阶段)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还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献身农业机械化的专业思想,使培养的学生继续保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色。

在教学中,农机化专业突出培养学生“两创”(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在高年级开设创业培训,让培养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二)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制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时,除按既定的领域培养方案进行课程选择外,还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工程基础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和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汽车拖拉机学等,这些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零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涉农课程有农学概论、农业机械学、农业物料学、设施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这些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农学基础知识,知晓农机自动化与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构成、作用和发展趋势,能够进行设施自动化系统和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具有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和运用、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系统开发等能力。人文和管理课程有农业机械管理学、外语、文史类课程等,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信息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或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学生可以接触并把握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及思维方法。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复合,农、工、管专业之间的复合,经过本科的四年培养,学生具有了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农业机械化专业在建设中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在相关企业建立了10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包括河南豪丰制造有限公司、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这些企业为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实习条件。本次围绕本科生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制定与实施,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开展了广泛调研,并得到了相关企业和协会的大力支持。这些企业基地与农业机械化专业导师有着长期的项目合作关系,是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师生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在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方面不断突破。在校内实践基地,通过各种社团活动与实践大赛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和专业着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深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农业机械化专业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本科生拔尖人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贯彻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由各单位组织教师结合其科研课题或行业创新比赛进行申报,供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由学生自主选题,直接向各单位申报,经所在单位认可后,为学生自主选题项目配备指导教师。项目以團队形式参与,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人数为3-5人,每项资助5000元。而且学院会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拔尖人才项目的中期考核和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通过本科生拔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学院培养和强化了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丰富了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拔尖人才项目经过多年的实施,为农业机械化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许多有利的经验,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四、结论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了农机化专业的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整体上提升了本科实践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卓越工程师,农机专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100%。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机械化复合型人才,笔者研究探索其培养方案,以期能为其他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海艳,邵喜武.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

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2).

[2]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

[3]李锋,尹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复合型人才素质评

价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2,(3).

责编:夜 雨

作者:张红梅 史景钊 王万章

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力促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農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使用机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的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机械化可以协助农民来完成日常生产作业,并减少农民的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其代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的困境提出看法和建议。

1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程度小以及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缺乏等。

1.1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且种类不断增多,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农业机械的设备结构却不尽合理,小型机械较多,大中型机械较少;动力类机械多,配套的机械少;种植机械较多,加工类机械较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他作物生产机械少。

1.2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应用及耕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收获环节机械偏少。在东部和发达城市郊区的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偏远地区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

1.3农业机械化程度小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规模小,社会组织程度低导致农民生产收入增长比较慢,因此购买能力较低。同时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能及时缓解农民的购买压力,使农民很难购置大型生产农机装备,从而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1.4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缺乏

在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更注重综合型的农业机械化人才。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要想让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遇到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建全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大农机化发展步伐;四是为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1建立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购买能力的问题。由于收入低,资金积累少,很难有资金去购买机器,这就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的问题;强化农机发展模式。农业机械是一种工具,可以减轻农民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民购买机械不仅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收入的手段。

2.2加强机械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销售、生产作业和维修等服务上台阶。

2.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大农机化发展步伐

致力于农业机械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力研发新型复合型农业机械,与各大农业高校、农机科研院所及农机生产企业等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2.4致力于农机化专业人才培养,为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夯实基础

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机化发展中不可缺少。我国大部分农机人才的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农机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机事业,首先要储备专业人才,以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需求,同时要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的人才配置加以改善,让更多高校学生学习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以备人才投入;要加强现有农机工程发展人才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进行农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要快速高质量的发展,这个发展的基础就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必然代替原始手工走进农业生产,并带动农业生产向更加经济合理的方向迈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学技术含量,融入更多科技知识到农业机械中,是我国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吕倩殊.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

[2] 胡清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

[3] 魏玉忠.浅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4).

作者简介:杨玉芬,九台区九郊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

作者:杨玉芬

上一篇:竞聘银行委派会计主管演讲稿下一篇:银行金融部经理竞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