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吴振福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

水稻是我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先进技术,是水稻种植的先进方式,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裕安区农机部门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谈一谈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 存在的问题

1.育秧难度大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务农劳力年龄偏大,且大都以妇女劳力为主,他们受传统育秧的影响和受前两年机插技术的复杂性影响,认为机械育插秧技术既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抛秧、直播简单,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同时农民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要求进行育苗。由于经验不足,育秧技术没掌握好,加上育秧管理不善,容易导致出苗不齐、秧苗烧坏等问题。

2.农机与农艺难融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不单纯是插秧机的机插技术,机插种植技术要求,需要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与协调。目前,机插秧最薄弱的环节是配套育秧农艺,包括选种搭配、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育秧软盘泥土的厚度、均匀播种、秧苗管理等,都必须掌握好,运用得当。而部分农民只相信自己亲手插的秧靠得住,总认为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有的农户对产量多少,季节早晚无所谓。近年来,水稻散播、直播技术在农村迅速扩散,加上农机技术、农艺技术推广分属农机和农业部门,使得机插育秧技术瓶颈反而更难解决。

3.技术保障力量薄弱

由于现在推广的插秧机都是一些新型高性能插秧机,其性能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易出故障或影响机插质量。再说刚开始在丘陵地区推广,缺修理技术力量和零配件供应,而已购插秧机农户又多数对机器的使用维修与日常养护,技术缺乏、经验不足,如发生较大故障,只好请厂方来人修理,既误农时,又影响插秧机的作业效率。特别是生产厂家及经销商重销售轻服务,加上一个地方销量不多,“三包”服务成本高,有的“服务”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机插技术无法得到保障,农民对机插技术望而生畏。

4.机插成本太高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还是新鲜事物,农民对其认识比较模糊,对其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再加上机插机具价格昂贵,投入成本太高,作业面积政策无保障,农民害怕承担投资

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

水稻插秧机推广的主体是种粮大户和农业服务组织,要全面推广机插技术,必须充分调动这些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新型插秧机的优越性,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机插技术,认识机插技术,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其一是组织现场演示。组织召开由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有意使用机插技术的农户参与的水稻机械插秧现场演示会,让广大民众在现场了解插秧机的可靠性、适用性。其二是召开经验交流会。给机插农户提供平台,充分发挥机插示范户的作用,请机插示范户讲解他们已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节本增产的好处及注意的问题。其三是宣传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散户推广“育、耕、插、割”包干服务模型,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同时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让农民种粮放心,经营安心。四是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和现场参观,使农户对机插技术有全面的认知了解,为今后机插技术的推广夯实基础。

2.找准农机、农艺结合点,突破育秧技术难关

找准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集成创新,突破育秧难关。实践证明,机插秧好坏的关键在于育秧。如何攻破育秧难关,摸索出一套经验,是推广机插技术的关键。为此,农机、农艺部门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讨解决机插技术难题。只有得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机插的低成本,简易育秧方式和育秧生产流程,才能形成机插秧用种、用土、用料、肥水配比、秧龄期、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的农艺技术体系。

3.加强机插技术力量培训

新型插秧机技术含量较高,对购机农户和农技人员(农业、农机)是一项新技术。由于插秧机有使用季节性强,时间短的特点,为确保农户放心购插秧机,使用好机插技术。首先要加强对插秧机手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能排一般故障。其次,要对农技人员和育秧农户进行插秧机性能和育秧技术培训,使农户掌握基本要领,使农技人员掌握指导帮助农户育秧、机插等技术。再次,派技术人员到厂方学习培训修理技术,以解决目前修理技术力量不足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保障,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扶持范围

由于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因此,插秧机械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同时目前要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插是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用经济杠杆进行调控,增加补贴比例,激励促进农户购机。另外还应把与机插配套的工程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如育秧

盘、插秧机械技术培训、大棚育秧、机插作业面积、专业服务实体等列入扶持范围,为加快推广水稻机插技术提供政策保障。

5.着力培养机插秧运营的市场机制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关键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问题,对策,安徽东至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盛产优质稻米, 是全省粮食生产主产区, 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年种植面积达3.87万hm2, 农业种植结构以“一油一稻“或“双季稻“为主, 但长期以来水稻的育插秧环节一直以人工栽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无法改变几千年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种植方式, 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 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东至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现状

2004年东至县引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成效显著。在相同条件下, 该技术功效可以较人工栽插提高20倍之多, 平均节本增效750元/hm2, 平均增产450~525 kg/hm2, 增幅5%~10%。尤其自2008年以来东至县被列入部级、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 县委、县政府、省、市农机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加大推广力度, 认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采取“项目带动、服务推动、部门联动”模式, 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试验、示范, 使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截至目前, 东至县共推广插秧机328台, 其中高速插秧机54台, 步行手扶式插秧机274台。完成机插面积4 420 hm2, 全县机插率仅10%左右。

2 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复杂, 土地分散经营, 现有栽培模式存在制约

东至县大部分农田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自然田块, 连片性差、田块之间高低落差大, 而且农村户均承包土地较少 (人均333.33~666.67 m2) , 分散在多处不能连片作业。同时, 水利设施和机耕路不配套, 限制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另外, 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及自然经济条件的改变, 使传统的栽培模式发生改变, 省工、省水、操作简单的旱育秧面积不断增大,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1]。

2.2 机插秧生产技术存在缺陷, 插秧机价格高且利用率低

机插秧生产技术存在缺陷, 大部分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各自育秧, 不适合插秧机作业, 主要表现在:手工撒种不均匀、秧苗均匀度不高, 达不到机插的毯状秧苗的要求, 出现漏插或苗数过多现象;选种、床土准备不充分, 消毒不到位, 造成秧苗发黄、病虫害严重, 影响机插质量;一些农户延续人工插秧整地习惯, 表土泥浆不够平整, 往往出现漏插或过深现象;还有农户因家中人少急于求成, 稻茬、油菜茬大田耕整后, 表面作物秸秆或根茬过多, 造成栽后倒伏、浮秧现象严重。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规定, 购买插秧机国家、省叠加累计补贴50%。以购买久保田SPW-48C步行手扶式插秧机为例, 农户购买需投入9 000元左右。而目前机插秧市场还未形成, 机械不能连片作业, 以自用为主, 农民购买插秧机和育秧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 且作业时间短、成本回收期较长, 利用率低, 有一定经营风险,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2]。

2.3 推广和培训机制不健全, 农机与农艺复合型技术人员匮乏

由于水稻机插秧技术涉及农机、农技专业知识, 其推广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如宣传、示范、培训, 建立基地和开展各种现场演示会、开展跟踪服务等, 而且这些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但长期以来, 全县农机推广机构的人员基本工资由县级财政拨付, 除此之外无任何专项新技术推广经费, 从而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无法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作为一项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的集成技术, 其涉及育秧方式、品种选择、播种量确定、插前秧苗生长期温度湿度控制和肥水药管理、机插秧龄选择、机插后大田秧苗管理等与农艺有关的技术问题。一般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比较熟悉农机化技术, 但对相关农艺知识比较生疏, 缺少能熟练运用这2种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4 宣传力度不够, 基层干部认识不足,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基层领导特别是村、队干部是农村宣传、引导的主力军, 群众对他们比较信任, 只要他们配合支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 就能确保该项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要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度, 就必须提高基层领导特别是村、队干部的认识程度。只有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并主动接受机插秧技术, 通过他们的自身宣传、示范和引导, 才能大大加快机插秧推广进度。由于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的需求愿望也不一致, 而农业机械要求连片作业, 从而阻碍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3 对策

3.1 加大政府重视力度, 突出行政推动, 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农机化新技术能够顺利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 因此农机部门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本县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 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东至县政府对项目的实施专门下发了文件, 组织召开全县机插秧技术培训班,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由分管县长任组长, 相关单位为成员, 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同时县政府将水稻育插秧推广工作纳入年度对各乡镇的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变技术部门示范为政府行为推动, 从而加速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大力发展种粮大户, 推进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 以便于统一茬口、统一水稻品种、统一连片栽插作业, 满足插秧机作业的条件要求, 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提高其使用效率。

3.2 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加强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 扎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财政部门的经费保障和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 农机部门应主动协调好与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关系, 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通过政府部门协调, 成立农机农艺专家技术组, 及时组织召开全县水稻机插秧大户与农机农技人员技术对接会, 对机插秧大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保证机插秧技术的成功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顺利推广, 还需要一支能吃苦、技术过硬的推广队伍, 可以在推广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在生产作业季节, 技术推广人员应经常深入示范点、户进行现场指导, 从育秧到大田耕整、从肥水运筹到病虫害防治、从机插到大田管理认真讲解, 亲自示范, 落实“做给农民看, 教会农民干, 帮助农民办”的指导原则[3]。

3.3 广泛宣传, 强化培训, 提高示范推广的科技水平

由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处于推广阶段, 广大农民缺少全面的了解, 因此必须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借助广播、电视等广泛宣传机械育插秧示范成功的经验, 不断提高其认识。由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较高, 必须加强技术培训, 以培育出合格的秧苗和保证栽插质量。一方面, 对县、乡农机科技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其推广示范水平;另一方面, 对示范户、插秧机手进行培训,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模式, 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确保其看得见、学得快, 以提高其育秧水平和机具操作能力。

3.4 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实施项目带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实施部级、省级“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的有利条件, 加强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 保证购买插秧机的用户优先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对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的机插作业按面积进行补贴, 降低农户投资风险, 充分刺激农民购买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实施来推动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在示范点的选择上坚持“具有区域性、代表性, 田块集中连片, 基础条件好”等原则, 确保推广效果和辐射效应。经过精心预案, 选择乡镇领导重视、村组干部支持、种粮大户 (农机大户) 积极性高、技术素质好的田块作为示范点, 采取“以户为点, 以点带村, 以村带乡”的推广模式, 实行育秧、整地、机插、大田管理一条龙服务, 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达到示范1个“点”, 成功1个“点”, 并以此为突破口, 不断辐射带动周围的农户和村组[4]。

3.5 改变传统的育秧方式, 充分发挥机械效率,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育秧作为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 可以推广采用软盘育秧、双膜育秧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简易地膜育秧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培育适合机插的秧苗, 而且操作方法简单, 农民易于掌握, 要通过宣传、技术辅导和现场指导, 让农民接受软盘育秧或地膜育秧方法。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大胆创新服务运行机制, 努力提高插秧机的使用率,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机插秧推广工作中, 东至县紧扣“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服务”的目标, 积极探索机插秧服务模式, 引导农民广泛开展机插服务, 基本形成了3种经营服务模式:一是代育代插服务模式。如东流镇红叶村曹明玉户家中拥有1台秧盘播种成套设备、1台久保田手扶式插秧机和2台洋马高速插秧机, 为周边农户代育代插, 2011年机插作业面积超过106.67 hm2, 毛收入超过12万元。二是成立合作社, 开展机插秧服务模式。如东流镇红叶村钱寿強户成立“钱江农机生产合作社”, 与农户签订合同, 从种子、育秧到栽插, 为农户提供机插秧服务。三是“种粮大户”模式。由种粮大户购买插秧机, 并在其承包的稻田中自己育秧、机插秧, 农机局除了在种粮大户购买插秧机时给予补贴外, 在作业环节也适当给予补助, 农机推广部门负责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让种粮大户在自用中发挥示范、推广、辐射、发展的作用, 通过现身说法, 带动广大农民积极使用插秧机。

参考文献

[1]李德福, 朱开山.淮南市潘集区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118-119.

[2]姜兴权, 初江.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 (5) :34-37.

[3]苏德才.旌德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推广特点[J].安徽农机, 2010 (1) :15-17, 19.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技术示范项目总结汇报

各位领导:

铁力市育插秧示范项目在省农机农机局的正确指导下,在铁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工作在铁力市较好的得到实施,达到了示范推广的目的。经过该项目在铁力2年的实施、示范,带动了我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实现了较大跨越。目前,全市的插秧机的保有量已达1450多台,较2006年增加500多台。截止2008年我市插秧机械化程度达到92%,较上2006年底提高13个%。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铁力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机械耕地面积130万亩,市属水田耕地面积约36万亩。我市在2007年和 2008年两年时间实施育插秧示范项目。两年共投入项目资金44.55万元,其中,上级匹配资金20万元。2007年在我市年丰乡吉松村,工农乡新兴村,王杨乡建设村,长富村及双丰镇战斗村,2008年在我市年丰乡年丰村,工农乡树林村,双丰镇东方红村、青林村、红星村共建立10个育插秧技术培训示范点实施育插秧示范项目。10个示范点共示范约3600亩。实施育插秧示范项目的2年间,我市共新增插秧机500多台,新增机插地面积4万多亩,在示范推广项目中,我市共培训了农民及各级农机管理人员520多人,培训 1

方式采取室内讲课与室外实际操作相结合,内容实用具体,使农民快速掌握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标准化育苗技术,新基质育苗技术,机械插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插秧机的构成原理,使用维护、保养等。

二、项目建设内容

1、标准化春整地。在2年实施项目的10个村里,我们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田间作业质量标准》组织80马力以上拖拉机入地作业,其中旋耕作业达到了16cm,深翻作业达到了22cm。整地后的耕地地块平整、土壤细碎,为实施育插秧示范项目提供良好的耕地基础。

2、兴建标准化育秧棚。在每年实施育插秧项目以前,我们上一年秋冬季节就组织各示范户村民进行秋备土、秋建棚、秋建床等。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了春季清雪。10个示范点整个项目示范点共兴建标准化育秧大棚65栋,平均每个育秧大棚面积达到了210平方米,能够满足向2.5公顷以上水田提供秧苗。

3、进行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该项内容是育插秧项目的建设重点。一是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为提高示范效果,我们对项目实施示范村在补贴插秧机、拖拉机、收获机上予以倾斜。特别是水稻插秧机,每个示范户为其利用国家补贴购置的购置插秧机一台,这大大增强了示范村的水田机械实力,为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机

具上的保障。二是全力抓好备土、育苗及插秧等技术培训环节。在每年的3、4月份,我们与农技人员,都深入示范村亲自入户指导,对示范村的农民进行了培训。帮助示范户进行侵种、育苗、插秧培训。通过农机与农技专家技术指导,两年春季,示范户育出的秧苗都苗基粗壮,根系健康,保证了插秧机用苗。三是在2007年开始,我们与农技部门配合推广了无基质育苗获得成功,为新型育苗积累了经验。四是在5月中下旬,插秧期间。我们组织了乡镇领导、村屯干部进行了现场观摩,扩大了育插秧示范的影响效果。

4、抓好田间苗期管理。在顺利实施完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后,我们组织农业专家对机插地的实施量,水份用量,农药用量及病虫害等进行了现场指导,并解决了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

5、抓好培训。我们在现场培训的基础上对示范户、农民及部分农机农技管理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2年间共在4个乡镇共培训农民、农机、农技人员510人。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1、节本效益

(1)节种。秧苗利用率较常规育苗节省种子2公斤,以每公斤种子5元计算,每亩可节约资金10元。

(2)节省人工。人工插秧每亩40元左右,而机械插秧每亩只需20元,平均每亩节省人工费用20元。

(3)节省秧田。机插秧育苗田每亩节省秧田面积2平方米,可节省秧盘12.7盘。以每盘秧苗2.5元计算,每亩可节省31元左右。

2、增产效益。

水稻因使用插秧机进行标准化插秧作业,每亩可增产水稻30公斤,以每公斤水稻1.7元计算,每亩增收51元。

节本增效合计:112元/亩

(二)社会效益

1、机械化水稻育插秧示范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市水田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重点提高了我市水稻插秧机械化程度和水平。

2、项目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我市水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对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3、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可使我市农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对于加速农村劳动了转移,农村实现分工分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可带动我市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我市水稻种植早,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市就有种植水稻的记录;我市机械插秧起步早,在上世纪90年底初,我市就有水稻机械插秧就形成了一定规模。水稻育

插秧示范项目的实施,更加快了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未来几年,我市将进一步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逐步实现全部插秧、整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

铁力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掌握 篇4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枝术,其中,机械插秧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盘育壮秧是前提,旋耕整地是基础,平衡施肥,优化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是获得水稻高产的保障.

作 者:永文义 张立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年,卷(期):2009“”(4)分类号:S5关键词:水稻 机械化插秧 技术的掌握

★ 写杂交水稻之父的英语介绍信

★ 小白菜的种植技术

★ 油茶树的种植技术

★ 水稻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初探

★ 长江中下游中稻育插秧技术意见

★ 万寿菊高效种植技术有哪些

★ 优质高产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 石榴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 《插秧》说课稿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水稻是景讷乡的主要粮食作物, 当前, 水稻生产耕、种、收三大重点环节中, 栽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 并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 弯腰曲背苦种田”的生产方式, 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也是农业、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如何加快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景讷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农机补贴政策拉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引导, 水稻栽植机械装备与技术得到明显提升, 水稻育插秧技术得到一定的普及推广, 机械化插秧面积逐年提高, 综合机械化水平名列全市前茅。但也存在不足和困难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多种形式, 深入了解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的现状, 深刻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促进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的对策措施。

1 景讷乡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手段与农艺技术措施结合最紧密的一个环节, 也是推进机械化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大的难点。景讷乡是景洪市率先示范推广插秧机的地区之一,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等强农富农政策推动下, 水稻插秧机保有量,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面积、应用技术、机插效应和育插秧技术均有了新的突破,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逐渐为农民接受和掌握。

1.1 插秧机保有量大幅增加, 装备结构日趋多样化

自2008年起步以来, 经过短短的5年时间, 插秧机的推广取得重大突破, 保有量从2008年的2台提高到2012年的26台, 净增11倍。尤其是2009~2011年, 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实现增长, 其中, 2009年新增4台, 2011年新增16台。适应不同区域特点和作业要求的步进式手扶插秧机在3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有序发展, 同时, 插秧机手在市农机推广站引导下拥有插秧机的农户到勐龙等乡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 年跨区作业约13.33hm2, 育秧技术装备结构渐趋完善。

1.2 机械插秧面积稳步增长, 覆盖面逐步扩大

插秧机装备数量稳步增加的同时, 机械插秧面积实现同步增长, 2008水稻机械插秧面积首次实现0的突破, 达到14.67hm2, 同比增长100%;2009年达到34.67hm2。2010年达到60hm2。2011年达到124hm2。2012年达到157.33hm2。2012年全乡3个村委会, 12个村民小组引进了插秧机, 开展了水稻机械插秧示范。

1.3 整体推进初见成效, 综合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

近几年,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坚持示范先行, 通过采取现场演示、宣传报道、培训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 力求由点及面, 实现整体推进。在种粮大户率先接受和认可的同时, 不少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省工节本、管理方便和稳产高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景讷乡2008年才开始尝试水稻机械插秧, 不到5年时间, 乡内农户已普遍接受机械化栽植模式, 2012年近百户农户的水稻实现了机械插秧, 机械插秧面积达到157.33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左右, 明年机械插秧面积还将大幅度增加。

2 景讷乡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 景讷乡插秧机保有量和机械插秧面积虽然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在水稻机械育插秧机械化推广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育秧和育插技术复杂性两项因素的影响, 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不但困难而且烦杂, 技术不过关、不可靠, 还可能影响水稻高产;有的农户认为机械插秧太过耗费资金, 本身经济就不宽裕, 无力支付;有的农户认为购买插秧机所耗资金太多, 赚钱本就不易, 如此成本回收就会很慢;部分农户购买插秧机后, 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到20 d, 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收回成本较慢, 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和接受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2.2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复杂, 难掌握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含两个方面——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 两者综合使用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三分插秧, 七分育秧”, 告诉我们“育秧”是机插技术的难点和重点。而目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在水稻育秧和插秧的过程中, 其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和差错, 就有可能影响该项技术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从而影响农户一年的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其次, 基层农业 (农机) 技术推广人员, 虽然意识到机械育插秧技术的巨大潜力和诸多优点, 但由于在水稻生产主导技术推广上农机与农作不协调, 加重了农技人员、村干部和农民是否要发展水稻育插秧技术的分歧, 思想不统一、观望心态浓、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整体推进成效缓慢。

2.3 宣传力度不够, 示范范围不广

这些年, 在推进水稻育插秧技术过程中, 市、乡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媒体宣传、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宣传引导,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11年在大渡岗乡组织召开了全市水稻育插秧现场会, 组织农技人员和插秧机操作手参加观摩学习。但总体看, 存在重形式, 轻实际, 创新不足, 力度不够, 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地落差。宣传引导形式定点定时, 规模受限, 人员相对固定, 局限性比较大, 影响范围不广;缺少生动、直观、长效的典型、实例与高产高效的示范样板, 导致对“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带来的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等可持续效应认识不足, 宣传引导难以充分彰显成效。

2.4 缺乏掌握农机技术和农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农机技术和农艺知识结合中, 水稻育插秧技术是其中最为紧密的一项技术, 从育秧方式、品种选择和播种量的确定, 插前秧苗生长期温度、湿度的控制及肥、水、药的管理, 到机插秧龄的选择和机插后的大田秧苗管理等技术问题都与农艺有关。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熟知农机化技术, 且人数不少, 但真正能熟练掌握相关农艺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却相对缺乏。整个推广进程中, 只要育秧环节中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掌握控制得不好, 育出的秧苗就不能保证正常机插, 严重影响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体现出机械化插秧的技术优势, 反而对推广工作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5 推广经费不足, 培训、服务跟不上进程

农机系统开展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都处于经费严重不足的状态, 除了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专项新技术推广经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涉及农机、农艺诸多方面的知识, 技术性很强, 必须通过示范、宣传、培训, 建立基地和召开各种现场演示会, 开展跟踪服务等手段来进行推广, 而这些活动离开经费均难以开展。

2.6 自然条件严重制约, 农田综合治理有待进行

目前, 在种植经济结构调整中, 种植经济效益高的香蕉逐年占领坝区的肥沃农田, 水稻种植向半山区、山区转移, 山区相当一部分农田没有经过改造, 属于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自然田块, 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不配套, 无法满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 因此需要优先进行农田综合治理。

3 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的对策建议

针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全力普及该项技术和推进其进程。

3.1 加强宣传力度, 抓好培训

向大家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举办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 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加强与农技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注重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 从而促进该项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注重育秧和机插操作的培训需要, 加强各环节的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 使大家尽快熟练掌握好各项技术技能。定期邀请农艺专家、育秧能手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 采取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 分期分批组织乡村农民朋友免费参加技术培训, 稳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3.2 精心组织, 示范带动, 严把育秧关

育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关键, 首先要高度重视, 精心挑选责任心和技术能力都强的育秧技术人员驻村入户示范指导;其次是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 以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 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 面对面, 手把手的教, 严格按照机插秧的工艺要求育秧, 只有通过标准化育秧, 才能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便于后期管理;第三是加强秧苗后期管理, 育出好秧、壮秧, 为实施机插秧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保障。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力提高机插水平

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 插秧机械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为了解决群众购置机械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实行中央、省补贴的基础上, 州、市财政对每台插秧机再累加补贴的政策, 调动农机手购买、使用插秧机的信心和积极性, 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售后服务, 提高机插秧质量

农技部门要加强与插秧机销售企业的沟通与协调, 共建售后服务长效机制。会同州、市农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农机技术服务队, 定期深入乡村、田间、场院为广大购机农户开展售后服务, 免费为他们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现场帮助和指导广大购机农户调试、维修、保养各类农业机械, 为农时生产活动提供有利的服务保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机手利用插秧机资源, 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区作业服务, 增加插秧机的使用效益。

4 结语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几年全乡水稻插秧机和机械插秧面积的稳定发展, 主要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强有力地推动下取得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制约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 基础也并不牢固。要真正实现突破, 既要解决干部及农民的思想认识, 又要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作保证, 更要拥有一支有技术经验的农技队伍精心指导, 同时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普及和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巍巍.河南省濮阳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 2012, (5) :62-63.

[2]周凤兰.濮阳县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6) :46-47.

[3]张有进, 朱坤松.湖州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 2012, (1) :10-12.

[4]胡志群, 谭丁.水稻机插普及推广难点与应对[J].湖南农机, 2013, (2) :18-19.

[5]檀双结.安徽省望江县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 2009, (7) :44-45.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吉水县位于江西省中部, 赣江中游, 吉泰盆地东北部, 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105国道、赣江贯穿南北, 水陆交通便利, 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 享有“赣中粮仓”的美誉, 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辖18个乡镇, 249个行政村, 总人口51万, 全县国土面积2509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62万亩, 粮食总产量63.33万t, 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从2005开始,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11年来, 吉水县总共补贴插秧机188台, 品牌有:山东华盛牌、江苏宇成牌、富来威牌、东洋牌、久保田牌等, 近三年我县插秧机销量逐年下降, 年销量由2010年78台, 到2011年55台、2012年26台, 下降到2013年的14台、2014年的11台、2015年4台。大多数购机户实际试用了几次就搁置在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多年, 专家、学者已多方论证, 机械插秧是一项创造水稻高产的成熟的技术, 为何推广不开?经调研了解到机械插秧存在“机械故障率高, 三包服务难到位, 水稻生育期相对延长, 育秧技术难度大, 补贴标准降低, 农民意识难转变, 农村耕地难流转”等问题。因此, 解决上述问题是加速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关键。

1 存在的问题

1.1 插秧机故障率高, “三包”服务难到位

插秧机结构复杂, 技术含量高。目前, 国产的插秧机性能不稳定, 故障率高, 机插过程中存在缺蔸、漏蔸现象, 机插分秧不均、栽插深浅不一等现象。农民缺乏插秧机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知识, 插秧机作业效率发挥不出来, 特别需要“三包”服务。但目前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企业重销售轻服务, 加上插秧机型号多, 在各地销售不多, 三包服务成本高。另外插秧机使用季节性强, 使用时间集中, 有些厂家和经销商的三包服务只流于形式, 不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影响了插秧机的推广。

1.2 育秧技术难掌握

水稻机插秧技术, 包括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使用技术、机插秧大田的管理技术。育秧技术是机插秧的关键技术, 育秧技术要求高, 需要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机地结合。目前, 机插秧技术的薄弱环节是配套的育秧农艺技术, 它包括秧田的选择、床土的配置、品种的选择、种子处理、浸种催芽、育秧软盘泥土的厚度、均匀播种、秧苗管理等, 都必须掌握好。加上农机技术、农艺技术推广分属农机和农业两个部门, 使机插育秧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1.3 补贴标准逐年降低, 农民群众难接受

2010年每台手扶式插秧机, 国家财政和省财政补贴1.2万元, 2010年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标准降低到每台补贴0.95万元, 2012年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标准降至每台补贴0.9万元, 2013、2014年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标准每台补贴0.5万元, 2015年国家财政补贴标准降至每台手扶式插秧机补贴0.45万元。

补贴标准的降低, 严重影响农民群众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 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热情也逐渐降温。

1.4 农民传统意识难转变

水稻机插秧技术, 是近些年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水稻生产重要项目。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的优势。但有些农民传统的水稻栽培意识、观念难转变;有的农民只相信手抛秧的可靠性, 总认为机插秧育秧技术麻烦、难掌握、不过关、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 缺蔸、漏蔸严重, 难高产;有的农民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在“开天辟地几千年, 不学科学也种田”的愚昧思想影响下, 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因此机械插秧推广难。

1.5 农村耕地难流转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惜地意识逐渐增强, 转出土地特别是长期流转的意识不强, 还有的农民宁愿将耕地抛荒也不愿流转, 导致新型经营主体获得集中连片的耕地难度不断加大, 不利于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2 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机械插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能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具有“优质、低耗、高效、安全”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优势。但其推广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2.1 加大机插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机插省工、省力、省时、省秧田, 插秧速度快, 质量好, 病虫害轻, 生产成本少, 增产明显, 效益好等优点, 使农民从生产中得到体会, 从实践中消除误会,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2.2 以点带面推广机插秧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联合, 成立农机与农艺技术服务小组, 向农民宣传机插育秧技术, 择优选取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区和思想进步、善于接受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作为水稻机插秧示范区、机插秧育秧示范点,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以点带面, 辐射全县, 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2.3 插秧机的补贴标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应降低

如果中央财政补贴标准降低, 省财政是否实行累加补贴, 补贴标准提高, 降低农民购机成本, 可调动农民群众的购插秧机的积极性。省财政同时对农民每机插一亩水稻给予20元的补贴, 用经济奖励的手段来调动农民使用机插秧技术的积极性。

2.4 提高插秧机的质量, 搞好售后“三包”服务, 保证插秧机的使用效果

实践证明, 现有国产插秧机整体质量远比久保田、东洋等合资机要差, 制造技术粗糙, 容易产生故障。

2.5 加强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

1.1 节省秧田, 增加收入

由于机插秧采用的是毯状秧苗, 其播种密度较高, 提高了秧田利用率, 秧田与大田比例达1∶ (80~100) , 而普通的水育秧一般为1∶7, 旱育秧一般为1∶15, 所以秧田利用率比一般的育秧方式提高5~11倍, 可大幅节约秧田。目前双流县籍田镇种植水稻1 444.67 hm2, 常规水育秧需占用200 hm2优质秧田, 若全部采用机插秧, 则最多需用18 hm2秧田, 可节约秧田182 hm2, 按小麦平均产量4 500 kg/hm2计算, 可增产小麦819 t;由此带来的间接效益也极为可观, 若按照目前小麦的市场价格1.9元/kg计算, 农民可增收155.61万元。

1.2 省工省力, 节约成本

一般人工手插水稻需22.5个工日/hm2, 而采用乘座式插秧机作业, 只需1.5个工日/hm2。即1个劳动力手插只能插400 m2/d左右, 而1台乘座式插秧机能插到2.67 hm2/d, 全程式服务共需4名技术操作人员, 平均1人插秧0.67 hm2/d, 可使效率提高15倍。一般可使作业的成本降低600元/hm2 (人手工插秧费用一般为2 100元/hm2, 机插秧费用一般为1 500元/hm2) 。

1.3 节水节肥, 节省投资

机插秧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 可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 减少施用量, 不仅节约成本, 还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2,3]。按照使用肥料、农药、平整秧田等费用为1 800元/hm2, 籍田镇全部采用机插育秧, 节约秧田182 hm2, 节约了投资投劳成本32.76万元。通过实践证明, 机插秧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 大大节省了投资。

1.4 高产稳产

采用机插秧作业, 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 且返青快, 分蘖多, 易于田间管理, 克服了抛秧稻无序性种植、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 容易获得稳产、高产。在籍田镇的同一块田里的试验、示范结果机插秧比抛秧平均产量高300 kg/hm2, 而且比抛秧抗倒伏能力强。

2 机插秧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机插秧技术难度加大, 需要调整播期

从落实作业面积到栽后大田管理, 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机插秧技术的影响都很大, 从而影响购机农户和栽插户的信心。农作制度复杂, 播种期要按需调整。双流县籍田镇和全省一样属于典型的水旱两熟兼旱三熟区, 属于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气候, 对稻田而言, 典型的农作制度是小麦 (油菜) /水稻一年两熟制, 常导致水稻秧龄延长, 引起机械作业质量低, 秧苗抓伤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水稻播种期要按需调整。

2.2 农户单独育秧质量难统一, 基层缺乏推广经费

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少, 农户一家一户育秧容易形成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机插秧秧苗在秧盘里的密度远大于抛栽秧龄使用的常规秧苗, 秧苗生长期间, 由于农户在肥水管理上的差异, 导致秧苗质量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机插质量, 从而影响到田间产量[4]。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生育期要长3~5 d, 与抛秧差不多, 若农户不能按时机收, 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基层缺乏推广经费, 插秧农户缺少资金帮扶, 给工作带来难度。机插秧推广所需经费主要依靠上级推广项目来解决。基层很少有推广经费或配套经费, 严重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插秧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 在推广之初对插秧农户若没有资金帮扶, 其推广进程也会受到影响。

3 对策

3.1 加强培训与宣传

组织农技、农机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机手参加机插秧技术培训;组织机插秧农户参加大田管理技术培训, 以便掌握育秧、插秧、大田管理全程技术, 解决机插秧技术难度加大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对机插秧省工、省时、省秧田、省投资并能获得高产稳产等优点进行广泛宣传, 让农户打消因播种期的变化而造成的思想上的影响。

3.2 提倡水稻生产全程化服务

通过籍田镇3年试验、示范来看, 直接由专合组织统一育、插秧, 采取统分结合的种植方式, 可以解决一家一户育秧造成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从而减少劳动力的单个投入, 还可较好地表现机插秧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促进其规模化发展。

3.3 优化水稻品种,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在选择品种上要考虑生育期, 避免机插秧本身生育期的延长3~5 d造成的过迟收获。同时应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有了推广经费的支持, 才能有效保证人员到位、技术到位, 才能提高农户的参与热情, 为机插秧技术的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参考文献

[1]张厚勇, 史奇, 程勇.无为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91-94.

[2]钟平, 孙春梅, 邵文奇, 等.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提升农机产业化水平——淮安市水稻机插秧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 2009 (24) :4-6.

[3]钱银飞, 张洪程, 钱宗华, 等.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09, 31 (10) :1-5.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1 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插秧育秧技术性强

从目前的软盘 (硬盘) 、双膜育秧准备, 到水田机械整地, 再到田间管理, 这些工作都需要把农业机械和农艺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些技术对农民来说比较复杂, 不易被接受。

1.2 土地规模较小

农村联产承包后, 土地分到每家每户, 当时的确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 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应用, 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分布零散, 面积较小, 不利于机械化作业[2]。

1.3 推广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短缺

从事全县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是县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而多年来, 农机技术推广中心仅有50多人, 且年龄偏大, 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而且县级财政预算较少, 造成推广单位经费严重不足, 影响了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 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优势

怀远县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具备较大优势, 主要有:

一是怀远地处江淮平原, 地势平整, 水资源丰富, 适宜机械化种植水稻。二是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大。怀远县有种植水稻传统, 水稻种植面积较大, 多达53.33 hm2。三是怀远县是农业大县, 大部分青壮年为改善生活条件外出打工, 在家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四是机播、机插秧能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 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五是购置插秧机可享受高额的购机补贴。怀远县每年都拿出专项补贴金用于插秧机购置并实施插秧机购置补贴优先政策。

3 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策

3.1 加强宣传强化引导示范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手段, 大力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高产、稳产、优质、增效的优点, 让更多农户了解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在推广工作中要多做宣传, 用现场会、培训会等方式宣传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优越性, 让农民朋友真正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二是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建立推广示范基地, 有重点地选择当地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 让其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 以解决农机推广人员和机械设备不足的问题。三是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 结合怀远实际向用户推荐适用该县种植环境的机型。

3.2 创新办法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

一是把当地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织起来, 让他们起到示范来头作用, 让周边农户认识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好处, 主动参与当地的合作社, 实现土地较快流转。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农机补贴政策, 加强宣传, 兑现补贴。在补贴过程中要对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 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3 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各项服务

一是加快机插秧作业的技术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机手、农户进行定期培训, 通过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 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 与农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提高机手和农户的知识、技能。二是开展现场指导服务。农机推广人员与农技人员要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从秧池田规划、机插地块落实, 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 帮助农户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3]。三是加大引进人才力度, 引进一批懂技术、能吃苦的技术人员参与机械化水稻种植推广工作。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推广经费投入, 改善推广人员工作、生活的条件, 增强农机技术推广的后劲。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县主管部门每年要对水稻机械化推广工作中有贡献的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农机大户、水稻种植大户进行表彰, 让他们发挥能人效应,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 对于提高怀远农业在市场中竞争力意义重大。因此, 要按照省农机局关于“4880” (安徽省农机局2010年在全省启动实施“4880计划”, 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工作全面发展。即:在滁州、巢湖、马鞍山、淮南4市稳步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率先消灭机插秧空白村;在合肥、六安、安庆、芜湖、宣城、池州、铜陵、蚌埠8市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技术, 确保乡乡开展机插秧示范;在全省计划80个行政村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实现整村推进, 每个示范县至少有2个行政村实现整村推进)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进计划的要求, 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确保怀远县每个水稻种植乡镇都开展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工作, 实现预期目标。

摘要:近年来, 安徽省怀远县在水稻机械化种植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绩,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但还存在许多制约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本文总结了怀远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成效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后提出今后怀远县水稻机插秧技术快速推广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怀远县统计局.怀远统计年鉴 (2010) [OL].[2011-09-15].http://www.ahnjh.gov.cn/info/item.asp?Class_ID=44.

[2]张军, 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76-77.

上一篇:《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下一篇:悲哀的儿童节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