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电子教案(精选8篇)
第8章
支承零部件
8.1
轴
[课程名称] 轴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1、2、了解轴的结构、分类、常用材料。
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熟悉轴的结构工艺性。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选择轴的材料。
2、能够正确分析轴上结构设计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
1、了解轴的功用和轴的常用材料。
2、能结合实际分析轴上各结构的功用。
四、教学要求1、2、[教学重点]
1、直轴的分类、功用和轴的常用材料。
2、轴的结构要求及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难点分析]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特别是结构工艺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物教具演示、互动法、归纳法 熟悉传动轴、心轴和转轴的区别,及轴的常用材料。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及结构工艺性。[学生分析]
1、学生的实际知识较少,对于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不易理解,尤其是结构工艺性更难懂,教学时应当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实物,或生产安装的教学录像帮助学生理解轴的结构。[教学资源]
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教学安排] 教学步骤:讲授与教具或实物演示交叉进行,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机械零件是组成及其的最基本单元,生产中必须按图纸的工艺要求生产出每一个合格零件,然后再组装成构件和机器。因此必须熟悉常用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适应机器使用要求的零件。常用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专用零件指某些机器上特有的零件,如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轮船上的螺旋桨,内燃机上的曲轴等。通用零件是指在各种设备上都共同具有的零件,如螺钉、螺帽、轴承、齿轮等。本课程只讲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通用零件有部分是标准件,即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必要自己组织生产;而有一部分必须自己生产,但他们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格。
教师可演示实物,如有可能播放生产录像,了解零件的生产过程。强调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贴近实际,联系生产。
二、新课(75分钟)
1、轴的功用与分类特点
轴是机器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承轴上零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的作用。这里注意运动和转矩的区别。
轴的分类主要分清传动轴、心轴和转轴,一般的轴多为转轴,可举学生能见到的例来说明。如书上所举的例子,或如下: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课件、教具、实物。传动轴:汽车方向盘的轴;电风扇的轴 心轴:火车的车轮轴
转轴:大部分轴为转轴,如自行车中轴、齿轮、皮带轮的轴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三种轴的共同特点都应当以转动的轴为前提,再按受力状态来区分。
2、轴的常用材料
应介绍常用中碳钢45钢和合金钢40Cr作轴的材料,但是选择合金钢时,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发挥合金钢的优势,否则合金钢对应力的敏感性对轴的强度反而产生不利的影响。
3、轴的结构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很多,分为轴向和周向固定两种,常用轴向固定的方法是键联接,它具有可拆性,而且可以传递很大的扭矩,应用广泛。周向固定方法一般选用轴肩或轴套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但要简单方便可靠,易于加工。因此,轴一般为阶梯形状。
教学时一定要结合课件或录像、教具进行,否则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或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拆装实习,作实践体会,亲手感受。
轴的加工工艺性更难理解,工艺结构要结合车工实习的内容来讲,请同学谈自己实习加工的体会,就比较好懂,中心孔是加工细长轴和为了下一道工序加工准备的;退刀槽是为了加工螺纹时,防止撞坏零件左端面而设计的;越程槽是为了磨削后装配零件能到位而设计的。
装配工艺比较难懂,许多装配工艺是为了方便装配和准确定位而设计的。如30°大倒角是为了顺利安装;两个零件在轴向和径向只能各有一个配合面,不可能使一个配合面同时接触两个面。过度要求适得其反,实际上也是达不到要求的。这里要培养学生从实际的要求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
教学中配合课件演示教学,可以提高效果。
三、小结(10分钟)
1、按载荷方向直轴可以分为传动轴、心轴和转轴三种,大多数轴为转轴。
2、一般常见轴为45钢,较重要的轴为40Cr经过调质处理。
3、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可分为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两种。轴肩和键是常用的两种方法,具体要以实际而选用。
4、轴的加工工艺性是按加工需要确定的。
四、布置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CDIO高等教育模式通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步,在工程教育中联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和企业造就合适的人才[1]。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在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上,根据本校学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需求的特点,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掌握难度大
教学涵盖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多,概念多、抽象、难记、难理解,且关联度较密切,涉及一些物理现象、自然定律和数学分析,学生基础薄弱感觉学习困难较大。教材大多数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描述,实践内容偏少,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多变的电路形式和计算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当
在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路课程显得比较独立,学生兴趣爱好在机械方面,对电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电类专业的教师既带本专业的课程,又带机械类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授课方式上沿用对电类专业学生授课的模式,侧重于讲解各类器件和电路内部的结构和原理,对于各类器件和电路的认识仅停留在看到电路图会分析会计算的程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十分欠缺[2],无法体现CDIO的宗旨。
1.3 考核方式单一,实验条件不足
课程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主要是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与工程应用的联系。同时实验环节一般是以实验箱为主的模块化操作,只需用导线进行连接进行参数测量,无法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CDIO模式下的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体系的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体系以项目为主导、能力培养为重心,将能力培养目标融入其中形成新的教学体系。本课程以CDIO能力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矩阵,并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对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设计实施一体化课程计划。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只需讲解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器件的外部特性,说明它们在电路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电路认识到这些器件,同时了解如何通过这些器件构成电路。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要将CDIO精神灵活的贯穿在教学活动当中,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项目法教学展开,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翻转课堂[3]。
2.4 考核方式的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重视能力评价,这种能力包含知识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系统适应和调控能力等[4]。其中,期末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单独设计电路的能力,占最终成绩的40%。实践成绩作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占最终成绩的40%。日常成绩(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反映学生对待课程的基本态度,占最终成绩的20%。把考核重点放在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上,造就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改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素质培养。
3 结语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CDIO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将其核心理念引入其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完全适合工科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37.
[2]韦良芬,王乐.本科计算机类专业CDIO培养模式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6):848-850.
[3]肖卓磊,李庆瑞,刘争艳.基于CDIO模式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2):87-91.
【课程名称】 齿轮系与减速器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齿轮系的组成与类型和传动特点。
2.会计算定轴轮系的比。能读懂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和标记。
二、能力目标
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素质目标
1. 了解定轴轮系的作用、组成、类型和传动特点。2. 会计算定轴轮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四、教学要求
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学重点】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难点分析】
会从定轴轮系中,找到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求出轮系的传动比。【教学方法】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边讲边练。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轮系的传动比,实际上轮系的传动比是由多级单传动比组成的。以前已经学了单级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级传动比的乘积。讲课时从实例出发,总结出普遍的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又记得住。【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教具、实物、课件或挂图。【教学安排】
4学时(180分钟)【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回忆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举一对圆柱齿轮传动比为例引入新课。二. 讲授新课
1.齿轮系的组成与类型
实际应用中,一般都不用一对齿轮传动,而是由多对齿轮传动组合而成,这就是齿轮系。齿轮系分为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两种。
定轴轮系
所有的齿轮轴线在传动中都是固定不动的。
行星轮系
所有的齿轮轴线在传动中至少有一个是不断变化的。2.齿轮系传动的主要特点
(1)
齿轮系的传动能获得大的传动比。
(2)
可实现变速和变向传动,如汽车速度的变化和变向.3.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以图7-65齿轮系为例,由个体实例推导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通用公式,注意要使学生能读懂简图的含义。并用汽车的箱四级变速为例分别计算出四种不同的转速。讲课时注意分析四种不同传动路线,就能得出四种不同的传动比。4.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和标记
齿轮减速器的结构种类很多,国家已有统一的标准,并已成系列化。如图7-72为例,是典型的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学习时重点会读懂齿轮减速器标记含义,如教材中的标牌:
Z/Y-400-12.5-1 JB/8853-2001
三.小结
1.定轴轮系的含义,应用较广。行星轮系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应用也很多,如自动挡的汽车变速器。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为多级齿轮传动比的乘积。
3.会读懂齿轮减速器标记含义。
四.布置作业
五莲县职教中心 机械基础课精品教案1 23 4 篇二: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一、运动副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
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
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转动副约束了沿 x、y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个转动的自由度。移动副约束了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一. 四杆机构的组成
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联结起来封闭系统。其中被固定的杆4被称为机架 不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杆2称之为连杆 与机架相连的杆1和 杆3称之为连架
凡是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之为曲柄,只能在小于360°的 范围内作往复摆动的连架杆称之为摇杆。
二. 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铰链四杆机构根据其两个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 若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一个是曲柄而另一个是摇杆,则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用来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的曲柄摇杆机构。
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当主动曲柄ab回转时,从动摇杆作往复摆动,利用摇杆的延长部分实现刮雨动作。2)双曲柄机构
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都能作360°整周回转,则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机构中,若两个曲柄的长度相等,机架与连架杆的长度相等(这种双曲柄机构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蒸汽机车轮联动机构,是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平行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和机架共线时,可能由
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使两个曲柄反向回转。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采用三个曲柄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反转。3)双摇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都在小于360°的角度内作摆动,这种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
三、曲柄存在的条件
由上述以知,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而
曲柄是否存在。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 1. 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 2.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 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 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2)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1.曲柄滑块机构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以一个移动副代替摇杆和机架间的转动副,则形成的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它能把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或作相反的转变。2.导杆机构
一、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曲柄摇杯机构中,当曲柄a b沿顺时针方向以等角速度?转过υ1时,摇杆cd自左极限位置c1d摆至右极位置c2d,设所需时间为 t1,c点的明朗瞪为 v1;而当曲柄ab再继续转过υ2时,摇杆cd自c2d摆回至c1d,设所需的时间为 t2,c点的平均速度为 v2。由于υ1>υ2,所以 t1>t2 ,v2>vl。由此说明:曲柄ab虽作等速转动,而摇杆cd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却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摇杆cd的两个极限位置间的夹角ψ称为摇秆的最大摆角,主动曲柄在摇杆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夹的锐角θ称为极位夹角。
在某些机械中(如牛头刨床、插床或惯性筛等),常利用机械的急回特性来缩短空回行程的时间,以提高生产率。行程速比系数k:从动件空回行程平均速度v2与从动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v1的比值。k值的大小反映了机构的急回特性,k值愈大,回程速度愈快。k=v2/v1 =(c2c1/t2)/(c1c2/t1)=(180°十θ)/(180°一θ)由上式可知,k与θ有关,当θ=0时,k=1,说明该机构无急回特性;当θ>0时,k>l,则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二、死点 以摇杆作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在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时,出现了机构的传动角γ=0,压力角α=90°的情况。此时连杆对从动曲柄的作用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不能推动曲柄转动,篇三:机械基础全册教案(第四版)机械基础(第四版)绪 论(2课时)
【导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例如:螺钉、自行 车、汽车、挖掘机),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的称为加速机械(自行车、飞机);一类是使人们能够对物体施加更大力的称为加力机械(旋具、机床)。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2、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 机器的组成
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机器和机构的区分
2、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就是来研究这些机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培养专业岗位 能力服务的。2.课程内容
它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课程任务 学以致用。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 1.零件和构件
(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例如螺母、螺栓),有时也将用简单方式 练成的单元件称为零件(如轴承)。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如曲柄、连杆)。(3)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零件是制造单元,相互之间没有运动。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 2.机器和机构
(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如带传动机构、齿轮机构)。(2)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
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电动机 手机)。(3)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不同点:机器能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工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 能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不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构件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机器的组成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 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执行部分(工作机构):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传动部分(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控制部分:显示、反映、控制机器的运行和工作。
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1.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根据接触情况 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1)低副:两构件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根据运动特征分为转动、副移动副和螺旋副。(2)高副:两构件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按接触形式不同分为滚轮接触、凸轮接触 和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1)低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小,传力性能好,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效率低。不能 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2)高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制造和维修困难,能传递较 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与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 构称为高副机构。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p10)本章小结1.机器、机构的特征及异同点。2.构件与零件的概念。
3.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4.机器的组成。
5.运动副概念及其分类。6.高副、低副的应用特点。7.机械传动的分类。
作业:上述 3,4,6第一章 带传动(5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带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v带的主要参数和标记
3.理解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 4.了解带传动的分类
5.了解v带的结构和带轮的结构分类 6.了解同步带传动
教学重点难点: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 2.v带的主要参数和标记
【复习】1.零件和构件的定义及区别和联系 2.机器和机械的异同点;机器的分类 3.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4.高副和低副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第一节 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用带传动的场合(例如缝纫机、录音机、跑步机),还有一些机器中也常用到带传动(例如粉碎机、手扶拖拉机)。这么多用到带传动的场合,那么带传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又是怎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新授】
一、带传动的组成和原理 1.带传动的组成
带传动一般由固连与主动件的带轮(主动轮),固连与从动件的带轮(从动轮)和紧套在两轮上的挠性带组成。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带传动是以张紧在至少两个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依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与力的。目前,大多数用带传动的都是依靠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主动轮通过摩擦力将运动和力传递给带,带有通过摩擦力将运动和力传递给从动轮,从而实现带传动的正常工作。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与带和带轮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关,还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有关。因此,带与带轮之间应有一定的张紧程度,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3.机构传动比i 机构中瞬时输入角速度与输出角速度的比值称为机构的传动比。传动比是机械传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针对不同的机械传动,具体的表达式会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同的。带传动的传动比就是主动轮转速n1与从动轮转速n2之比,通常用i12表示 i=n1∕n2 从传动比公式可以得出:
当01时,机械传动为减速传动(从动轮转速小于主动轮转速)。机械中常用的是减速传动。
传动比的角标符号的含义要清楚,i12与i21的含义是不同的,在计算中不能混淆。i12:1为主动轮,2为从动轮,表示轮1与轮2的转速比;
i21:2为主动轮,1为从动轮,表示轮2与轮1的转速比。
二、带传动的类型(p13)圆带传动
平带传动 普通v带传动 v窄v带传动
带传动多楔带传动
啮合型带传动:同步带传动
第二节v带传动
一、v带及带轮
v带传动是由一条或数条v带和v带带轮组成的摩擦带传动。1.v带
(1)外形:v带是一种无接头的环形带,其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工作面是与轮槽相接处的 两侧面,带与轮槽底面不接触。
(2)分类:按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帘布芯和绳芯(3)组成:由包布、顶胶、抗拉体和底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力的两种效应和力的三要素
2.了解静力学的基本力学规律,本书要求掌握静力学的四个基本公理。 3.了解受力图的基本画法 4.了解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1).了解力的两种效应和力的三要素 2).了解静力学的基本力学规律,本书要求掌握静力学的四个基本公理。 2.学习难点 1).了解受力图的基本画法 2).了解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相互讨论法为主
四、讲授课时 8课时
如图1—1所示,在对工程实际对象(如汽车、船舶、机床、卫星等)进行力学分析时,首先要把它理想化,即合理抽象为力学模型,这样才便于进行数学描述,得到数学模型。这一过程也简称为“建模”。然后进行计算,一般用计算机数值求解。随后,对得出结果加以分析,特别要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如误差符合要求,则结束分析,如误差大,往往要修改力学模型再分析。由此可见,力学模型直接决定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它是力学分析的基础,十分重要。
关键词: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课程整合,职业能力
《机械基础》是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是使学生获得机械的基础知识, 对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有初步认识的课程。《机械制图》是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理论实践兼顾的一门基础课, 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课程。这两门课都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 为与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将这两门课进行重新整合是十分重要的。
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 课程整合前存在的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分别是两门独立的基础课程, 从前的教学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地在教师的安排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循规蹈矩式的教学方式, 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缺乏强烈的创新欲望和自我表现意识, 习惯于记忆教师讲过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或答案, 难以激发出创新意识。授课及考核形式限于知识系统讲解、简单案例、课后练习、试卷检测考核, 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2. 课程整合的意义。
《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是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两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和拼凑,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打破传统单一学科型课程内容体系, 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 重组知识体系, 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通过这两门课的课程整合, 以贯穿项目为载体, 从减速器的拆卸开始将《机械基础》的基本技能及知识点训练贯穿进去, 同时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并测量零件, 加之零件的基本集合投影的认识, 以测量的结果应用到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绘图。这样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既形象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绘图、测量及空间想象力。
二、以岗位为向导设计新整合课程
1. 岗位分析。
在进行课程整合的同时要明确学习了《机械基础与制图》这门课后学生能做什么, 适用于什么岗位。图1-1是课程面向的岗位, 其中包括初次就业岗位、二次晋升岗位和未来发展岗位, 本门课程主要面向的是初次就业岗位。通过表1岗位分析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出, 岗位是本门课程整合的根本。
2. 根据岗位确定贯穿项目及子项目。
原来的教学知识点是不能丢的, 在确立贯穿项目时也是岗位分析结合以前的知识点来进行的, 但是项目的形式却有大的改变, 项目处于情境之中。贯穿项目情境导入:我校有台老式混凝土摊铺机, 但其刮板输送器的传动装置过旧, 所以需要你设计一台一级减速器, 请你在本学期完成刮板输送器的设计说明书和减速器的整套图纸。所以此课程中的贯穿项目就是“刮板输送器的传动设计”。贯穿项目中包含若干子项目, 分别是:“拆装刮板传动减速器”项目、“选型并绘制刮板输送器传动装置的标准件常用件”项目、“设计并绘制减速器齿轮副”项目、“分析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并测绘箱盖零件图”项目、“完成刮板输送器传动设计说明书及装配图”项目。
3. 根据岗位项目确立新的整合后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岗位的项目进行的, 首先制定总体课程目标:通过摊铺机刮板输送器传动路线分析, 学生能运用机械零件与传动知识、力学常识、常用材料知识、绘图基本知识绘制出刮板输送器动力传动路线图、简单零件的三视图、一级减速器各部分零件图及完整的装配图, 并标注出各机构所用主要材料、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能出现的损坏情况,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然后为各子项目制定能力目标, 图1为课程整体脉络图, 图中体现了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项目6减速器设计说明书及装配图是本门课程的终极目标。在制定能力目标的同时要加入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4. 岗位情境设计。
(1) 贯穿项目情境设计, 我校有台老式混凝土摊铺机, 但其刮板输送器的传动装置过旧, 所以需要你设计一台一级减速器, 请你在本学期完成刮板输送器的设计说明书和减速器的整套图纸。 (2) 各子项目情境设计, 各子项目都设计相应的情境, 如表2情境设计所示,
三、整合课程的实施
1. 重视第一堂课。
《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的整合无疑增加了很多知识点, 这也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还要有兴趣学。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在上第一堂课时, 进行情境导入, 可事先准备课件以多媒体课的授课形式进行实物介绍, 讲述工厂的实际情况。同时可以展示一些用各类常用教学工具和机械制图在工作中的作用, 让学生真实地感知, 从而加深学习的兴趣。然后要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 告知学生课程的考核方式等。这样学生在新改革的课程中消除了对新授课形式的不适, 便于学生了解课程、安排课余时间的预习和复习, 也激发了对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
2. 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某个具体项目的实现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决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亲自处理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完成任务的空间、时间去操作练习,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每次课通过列举工程实例引出任务, 然后根据任务让学生进行操作, 教师加以辅助, 使学生更容易加深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传动机构、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理解。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 一旦日后遇到某一任务时就会更易灵活运用。
3. 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用形象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例如, 在上课时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 用真实的案例和实物启发学生, 再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得出初步结论, 方便学生记忆和灵活应用。用分组的形式, 明确项目中的任务。在绘图的过程中引入国家标准, 使学生增加国家标准的意识, 告知学生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每堂课都根据项目引入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学生能够很形象地理解情境的所在,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以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 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所以平时的学习与熟练掌握很重要。由于各种职业岗位要求的差异和学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 所以考核进行多样性和层次性。项目贯穿于整个学期, 每次课的小作品进行单独评分, 所以每次作业都是一次表现的机会。制作课堂作业的时候让学生与社会评价相衔接, 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适应国家推行技能鉴定的新形势而实行“双证制”。因此在课程中引入社会评价因素,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
《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整合后兼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双重性, 表现出从基础到应用的学科特征。因此, 一个出色的职业人既要具备严谨的制图基础, 同时又要具备系统而广泛的工程专业背景知识。课程的整合既体现作为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的普适性、完整性, 又突出学科作为机械工程科学的应用特征, 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改革项目。通过新的整合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不断获得以往学习中少有的成就感,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整合的实施有利于为职业学院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长生.机械基础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张崇本, 张雪梅.机械制图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何丽辉.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3.
[4]朱根东.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2010, 5.
2液压传动系统中负载决定液压力的大小,流量决定速度的大小。 3粘性:液体流动过程中层与层之间产生内摩擦力的现象。粘度:表示油液粘性大小的指标。粘温特性:工作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粘度指数越高,油液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性能越好。牌号:以40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标准作为液压油的标号。温度越低油液越稠,粘度越大。
4油液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油温过高引起油液氧化。一般液压系统的最高油温应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 5液压泵的工作条件是什么?1)有密封而又可以变化的容积。2)
滑动部分的磨损加剧,使阀芯卡死,阻塞节流小孔,加速密封材料的磨损,最终缩短液压系统和元件的使用寿命 27过滤精度是指滤油器能够滤去的最小球形颗粒尺寸,又称绝对精度(μm)。滤油器的过滤精度等级分为四种:粗滤油器(>100),普通滤油器(25~40)精滤油器(10~15)和超精滤油器(3~5) 28蓄能器的作用:储液压能、缓和液压冲击和消除脉动的影响
29滤油器的安装位置:安装在吸油管路上、安装在油泵的排油口官路商、安装在回油口管路上、支流管路和辅助油泵的排油管路上
30液压系统中的能量损失大都转变成热量,使系统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油液粘度降低,增加泄漏。为此,就必须安装冷却器使油液强制冷却。
31液压系统工作以前,如果油液温度削。
46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的三用阀有单向阀、安全阀、卸荷阀,分别承担支柱的进液升柱、过载保护和卸载降柱三种职能。
47金属摩擦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配备金属铰接顶梁才能用于顶板的支护
48液压支架的一柱三阀:立柱,安全阀,液控单向阀(液压锁)操纵阀。其中,安全阀对立柱起安全保护作用,液控单向阀是立柱上的液压锁,操纵阀为三位四通阀(两个),控制支柱的升降和推移千斤顶伸缩。
4950液压支架有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和特种支架,特种支架有端头支架,放顶支架,铺网支架。侧护板作用:防矸、导向、调架、防倒。 51支架型号ZD4800/18.5/2.9(z—支架,力(解除顶板后继续上升5s),初撑力
P0=π/4_D²Pbn_103(KN)由泵决定,D为立柱缸径,n为立柱数量,Pb为泵站工作压力,MPα。
工作阻力标志着支架的最大承载能力,
3
P=π/4_D²Pαn_10(KN)由安全阀决定,Pα为为支架安全阀的调定压力. 初撑力的大小取决于泵站的工作压力、立柱缸径和立柱数量。较大的初撑力能防止直接顶过早的因下沉而离层,减缓顶板的下沉速度,增加其稳定性。通常用提高泵站的工作压力的办法提高初撑力,以免立柱缸径过大。
影响工作阻力的参数主要有支架立柱的缸径、立柱的个数、支架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工作阻力标志着支架的最大承载能力。(公式)
4移架力与推溜力的关系是什么?常采用哪些方式?
具有隔离的吸液腔和排液腔的装置,使液压泵能够连续有规律的吸入和排除液体。3)油箱内的液体始终具有不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绝对压力使得液压泵可以从油箱吸液。 6配流装置主要有:阀式配流,盘式配流,轴式配流。
7液压泵可以分为:齿轮泵和摆线泵,叶片泵,柱塞泵。
8工作液体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9平衡径向不平衡力的方法:缩小高压区范围或提高低压区压力,经常用的方法为缩小排液口的尺寸。
10结构上常常在齿轮泵的侧盖或滑动轴承上开设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缩小时与排液腔连通,容积变大时则与吸液腔连通来解决问题。
11液压马达按结构可分为:齿轮式液压马达,叶片式液压马达,柱塞式液压马达(轴向,径向)
12液压控制阀分为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安全阀,减压阀,卸荷阀,顺序阀,平衡阀,()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分流阀,()方向控制阀,二通,三通,四通,多通阀,单向阀,截止阀。
13溢流阀的作用有哪些?1)用来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2)随时溢出系统中多余的流量,保持系统的工作压力稳定,即溢流稳压。3)限制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起安全保护的作用。先导式溢流阀还可以做卸荷阀用。 14溢流阀主要包括先导式和直动式。 15按减压阀调节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定压、定比、定差减压阀。
16分流阀可以分为等量分流阀和比例分流阀。
17换向阀的作用利用阀芯和阀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来变换通油孔道的相互连接关系,从而达到控制液流流动方向的目的。
18换向阀包括转阀式和滑阀式。(手动,机动,电磁,液动,电液动)
19“位”表示换向阀工作位置的数目,“通”表示换向阀进出油口的数目。换向阀的功能:接通油路,换向。
20三位换向阀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阀芯在中间位置时各油口间有各种不同的连通形式,这种在中间位置时的连通形式称为滑阀机能,又称中位机能。 21中位机能包括,O,H,Y,P,K,J,M型。 22辅助液压元件有密封件,油管及管接头、蓄能器、滤油器、油箱、冷却器、加热器。
23密封的作用就是防止油液的泄漏(包括外部泄漏及内部泄漏)以及防止外界的赃物灰尘和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24油箱的主要作用是储油和散热,此外,还有沉淀杂质和分离油液中空气的作用。
25滤油器的基本作用就是过滤油液中的杂质,使系统中的油液保持清洁,否则这些污物会使液压元件中的相对26低于10℃,此时油液粘度较大,将使油泵的吸油能力降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为此必须安装加热器,通过外部加热的办法使油液温度升高。 32液压锁是指液控单向阀。
33密封方法包括接触密封和间隙密封。 34常见的密封元件包括O型密封圈,唇形密封圈、活塞环。
35截齿分为扁截齿(口形截齿)和镐形截齿(圆锥形截齿) 36滚筒应符合“左转左旋,右转右旋”的规律,双滚筒采煤机在厚煤层时滚筒转向为“前顺后逆”薄煤层时为“前逆后顺”。单滚筒采煤机一般在左工作面用右螺旋滚筒,右工作面用左螺旋滚筒。 37牵引部包括牵引机构及传动装置两部分。牵引机构有链牵引和无链牵引两种类型。链牵引机构包括牵引链。链轮、连接头和紧链装置等。无链牵引机构结构型式有:(1)齿轮-销轨型;()链轮-链轨型;()滚轮-齿轨型;牵引部传动装置按传动形式分为:机械牵引、液压牵引、电牵引。
38喷嘴装在滚筒上,将水从滚筒里向截齿喷射,称为内喷雾;喷嘴装在才灭迹机身上,将水从滚筒外向滚筒及煤层喷射,称为外喷雾。
39当煤层倾角大于10°时、采煤机应设防滑装置,常用防滑装置有防滑杆,制动器,液压安全绞车,抱轨式等。 40液压制动器中,弹簧的压力使摩擦片在干摩擦情况下产生足够大的制动力以防止机器下滑。当控制油进入油箱时,活塞压缩弹簧,使摩擦离合器松开,即液压解锁。
41采煤机型号MG(D)400/920-WD(M-煤,G-滚筒,D-单滚筒,400—一个滚筒功率,920—装机总功率,W—无链牵引,D—交流电牵引)
输送机型号SGZ880/800—W(S—输送机,G—刮板,Z—中双链,中部槽宽mm,总功率kw,W—可弯曲)
41离合器类型:牙嵌式、齿轮式、摩擦式。
43能实现过载保护的有安全销和弹性扭矩轴、摩擦离合器。
44静力刨煤机按照刨头在输送机上的支撑导向不同,又有拖钩刨煤机、滑行刨煤机和滑行拖钩刨煤机三种。其中,拖钩刨煤机又有前牵引和后牵引两种方式。
45刨煤机的使用条件:()煤质在中硬和中硬以下选用拖钩刨煤机,中硬以上的滑行刨煤机,硬煤不宜用刨煤机;()煤层顶板应中等稳定,中等稳定以下顶板应选用能及时支护的液压支架与之配套;()煤层走向和倾斜方向无大的断层和褶曲,落差在0.3~0.5m的断层还可以用刨煤机开采,大于0.5的断层应超前处理;()刨煤机一般适合开采0.5~2.0m的缓斜煤层。层厚在1.4m以下倾角小于15°的煤层对刨煤机开采最有利;()刨头高度应比煤层最小采高小250~400mm,以利于刨头顺利刨D—剁式,支架类型),4800—工作阻力(KN),最高(低)支撑高度18.5dm(2.9dm),支架类型(D—剁式,Y—掩护式,Z—支撑掩护式,P—铺网支架,G—过渡支架,T—端头支架,C—填充支架,F—放顶煤支架)
52在工作面下顺槽,乳化液泵站一般配备两台乳化液泵组和一台乳化液箱。两台泵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53推移千斤顶应在满足F移>F推,所以应采用差动连接,浮动活塞式,长(短)框架式3种.
54凿岩机可分为风动、液压、电动和内燃凿岩机,风动凿岩机分为手持式、伸缩式和导轨式。
55掘进工艺有炮掘,掘进机和连采机掘进。
56风动凿岩机冲击配气机构有被动阀、控制阀、无阀冲击配气机构。
57耙斗装载机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使用范围广,可用在高度2m左右,宽度2m以上的水平巷道火倾角小于30°的倾斜巷道中工作,也能用于弯道处装载,耙装机能装大块岩石,但效率较低。 简答题
1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及配套原则是什么?
综采工作面的设备主要有双滚筒采煤机,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支护设备)
配套原则1)生产能力配套。工作面输送机的生产能力必须略大于采煤机的理论生产率;顺槽机和带式输送机的生产率又应大于工作面输送机的生产率。2)牵引速度与移架速度配套。支架沿工作面长度的追机速度(即移架速度)应能跟上采煤机的工作牵引速度,否则,采煤机后面的空顶面积将增大,易造成梁端顶板的冒落。3)相关尺寸配套。采煤机依靠工作面输送机导向并在其上移动,而工作面输送机与液压支架又互为支点移架和推溜,因此三者的相关尺寸应能协调。梁端距,过机高度过煤高度。
2液压传动系统组成部分和它的作用是什么?
1)动力源元件:把机械能转换成液体压力能的元件,常称为液压泵。 2)执行元件:将液体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元件。称为液动机。
3)控制元件:通过对液体的压力、流量、方向的控制,以改变执行元件的运转速度、方向、作用力等,可以实现系统和元件的过载保护和程序控制等。 4)辅助元件:通过辅助元件来排除系统的部分故障。
5)工作液体:转换、传递能量的介质,同时起着润滑运动的零件和冷却传动系统的作用。
3液压支架的初撑力及工作阻力的大小取决于那些参数?
立柱下腔液体压力达到泵站工作压力时,支架对顶板产生的支撑力为初撑
液压支架移动相对困难,而输送机相对容易些,因此推移千斤顶在对两者作用时常常要求使移架力大于推溜力。 常用的方法有1)差动连接,当液压缸的前后两腔都和高压油液连通时,由于活塞两侧作用面积不等,在两侧总压力差的作用下活塞杆向外伸出,这种油路连接称为差动连接。特点:活塞杆可以得到比普通连接更高的伸出速度,但推力却小的多。2)浮动活塞式连接,用浮动活塞式千斤顶,通过活塞杆的浮动实现移架力大于推溜力。3)框架式推移千斤顶连接。
5滚筒采煤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滚筒采煤机主要由电动机、牵引部、截割部和附属装置组成。其中,电动机是滚筒采煤机的动力部分;截割部包括工作机构及其传动装置,是采煤机直接落煤、装煤的部分;牵引部担负着移动采煤机、使工作机构连续落煤或调动机器的任务;附属装置有调高和调斜装置、喷雾降尘装置、防滑装置、电缆拖移装置。 识图题
1顶梁,2立柱,3底座,4推移千斤顶,5安全阀,6液控单向阀,
7、8操纵阀,9输送机,10乳化液泵站,11主供液管,12主回液管。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熟悉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二、能力目标
熟知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及尺寸标注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
熟悉简单装配体的视图选择,会选主视图和其他视图。
四、教学要求
熟悉装配图的作用、内容、简单装配体的视图选择。【教学重点】
简单装配体的视图选择。【难点分析】 装配图特殊画法。
【分析学生】
1、基本具备学习的知识基础,选择零件的主视图时仅考虑零件的形状特征、工作位置和加工位置;而选择装配体的主视图时要全面考虑装配体的工作位置和总体结构特征的方位、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线的方位、内部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方位,比较复杂。
2、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装配图与零件图表达上的异同点,在差异点的学习上下功夫。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与练习交叉进行、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画零件工作图的方法和步骤,零件尺寸的测量; 2.讲评作业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提问:测量零件尺寸要做到的要求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
装配图要正确、清楚地表达装配体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并不要求把每个零件的各部分结构均完整地表达出来。第六章介绍的图样的基本表示法对装配图同样适用,但由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国家标准对装配图还作了专门的规定。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装配图概述
教师讲授装配图定义、作用;讲授一组图形、必要尺寸、技术要求和零件序号、标题栏、明细栏等装配图内容。演示网络课程千斤顶装配图。
2.装配图表达方案的确定
教师讲授装配图主视图的选择原则、其他视图的选择。
学生进行教材例题识读,周边一起讨论分析视图表达的合理性,识读图中尺寸,熟知其作用。通过特殊画法和简化画法示例,掌握装配图的表达要领。
四、小结(5~10分钟)装配图的作用和表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分析习题集7-1各题的表达方案和表达方法。
2、预习:教材P.136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5)【课题编号】 35-7② 【课题名称】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教材版本】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简单装配图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
根据零件图会画简单装配图。
三、素质目标
具备绘制简单装配图的画法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要求
掌握简单装配图的画法,会画简单装配图。【教学重点】 简单装配图的画法。【难点分析】
画图步骤的确定。【分析学生】
1.具有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画装配图的学习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灵活应用。【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回顾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回顾与演示交叉进行、练习与讨论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简述画装配图的一般步骤; 2.讲评作业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预习提问:由零件图画装配图的作图步骤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画装配图的步骤与画零件图相似,主要的不同是画装配图时要从整个装配体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出发,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通过装配体实物测绘后的装配图画图步骤是:将测绘好的零件草图整理后,参考装配示意图,确定表达方案和画图比例,再画出装配图。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教学示例:由千斤顶的零件图画出装配图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分析讲解千斤顶装配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表达方案的确定和视图选择;演示绘制画图方法和一般步骤。
学生根据教材7-2千斤顶的装配图进上步讨论分析拟定作图步骤,并试画零件草图和装配草图。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画装配图的作图要领和注意问题。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91 *7-2 画微型调节支承的装配图。2.预习:教材P.137 读装配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6)【课题编号】 36-7③ 【课题名称】 读装配图
【教材版本】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具有识读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识读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要求
掌握读懂装配图的方法,会读装配图。【教学重点】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分析】
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装配体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分析学生】
1.学习具备识读基础和机械常识的积累;
2.装配图与看零件图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引导学生注重方法要领,读懂装配图。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与练习交叉进行、讲授与对比交叉进行、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由零件图画装配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2、讲评作业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预习提问:读装配图通常分几步?。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学习目标。
在进行机械的设计、装配、检验、使用、维修和技术革新等各项生产活动中,都要看装配图。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读图示例:读钻模的装配图
教师结合示例,讲解读装配图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
讲授概括了解,了解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分析视图、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等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并与读零件图方法作对比。学生进行习题集P.83 7-1低速滑轮的识读练习,教师点拨导读,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评。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看装配图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
五、作业
1、归纳读图方法步骤。
2、习题:完成习题集P.85~88 7-1旋阀装配图、管钳装配图的识读。2.预习:教材P.143平面立体展开图。【板书设计】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推荐阅读:
机械基础课程教案10-13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11-16
机械设计基础11-29
机械基础习题解答06-12
《机械设计基础》体会10-15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题目07-24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11-14
机械设计基础预习心得12-14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12-13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论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