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反转研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常常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投资心理,导致错误的判断和不正确的投资决策,早致证券投资的失败。要想在股市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并克服投资过程中的产生的心理误差,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证券投资实现理性投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证券投资反转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证券投资反转研究论文 篇1:

证券市场开放与金融稳定关系理论分析

摘要:东道国由于资本短缺开放证券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导致跨境证券投资资本中小主体规模(不稳定、流入形势易于反转的次品)比重越来越大,资金量大的主体的规模(相对稳定,便于政府管理)的比重降低,从而导致跨境证券投资资本的单个主体规模在下降,也就是说证券市场开放后金融市场不稳定隐患在上升。随着东道国采取政策措施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跨境证券投资主体的小资金主体增长幅度相比于大资金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在下降,从而导致小资金主体资金在跨境证券投资资本中比例下降,东道国的金融稳定程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证券市场开放;金融稳定;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介绍

信息不对称理论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Akorlof写的《柠檬市场》,作者以旧车市场为例,由于信息不对称,买主对车的信息掌握不如卖主,出现“劣车驱车好车”情况,即逆向选择。后来,Arrow、Hirshleifer、Spence、Stigliz等学者对该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逆向选择理论、市场信号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从而发展完善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体系。信息不对称即指关于某些交易的知识和概率等信息在相互对应经济体之间不对称分布的情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可能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降低市场效率。

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原因既有相互对应经济体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影响。从主观方面来看,不同經济体获取信息能力存在差异;从客观方面看,不同经济主体获取信息情况与客观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专业分工和专业化是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获取信息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信息在相互对应经济体之间分布不对称。

二、模型假设与变量

(一)模型假设

假设1:东道国在证券投资开放初期为资本短缺型国家,东道国政府致力于发展直接融资,通过开放证券市场引入国外证券投资资本,缓解资本短缺,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

假设2: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政策改善程度都是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开放初期只能通过改善政策(其他影响跨境证券资本流入的因素在短期内无法迅速改善)来吸引跨境证券资本。

假设3:外国证券投资资本是理性经济人,对东道国投资决策依据是投资收益,在其他变量短期内变化不大,他们主要将东道国政策改善情况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假设4: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投资资本中大资金主体在专业、经验、信息获取等方面优势,大资金主体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小资金主体。

假设5:东道国每一时期的政策改善为跨境证券投资大小主体的单位收益带来的收益增加幅度相同。

假设6:跨境证券投资资本大、小主体给东道国金融稳定带来影响程度不同,大资金主体一般通过正规渠道出入东道国,便于东道国政府监管和调控,相对稳定;小资金主体除了正规渠道流入东道国之外,还通过地下钱庄渠道进行跨境资金流动,在发生金融危机时,更容易发生流入反转,且不利于东道国政府监控,相比于大资金更加不利于金融稳定。

(二)模型变量

λ:开放国政策改善变量,包括完善法制、整治腐败行为、增加透明度、采取措施改善市场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行为。λ值越大,表示政策改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金融稳定。λp,t表示政策改善变量P在时间t为单位证券投资资本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gl、gS:分别代表无政策改善条件下流入东道国的跨国证券投资资金中大资金、小资金的投资收益率;g为无政策改善条件下的所有投资主体的平均收益率;l、s分别表示大资金主体和小资金主体。

St、St,l、St,s分别表示东道国时间t吸引的证券投资资本S总量、证券投资资本中大资金量、证券投资资本中小资金量。S0则为东道国基期流入的证券投资资本S总量。

Mt、Mt,l、Mt,s分别表示东道国时间t吸引证券投资资本S的主体总个数、大资金主体的个数、小资金主体的个数。

φ(m)为跨境证券投资资本主体m的投资规模,m为按照主体规模大小排序,m∈[1,M],φ(m)属于单调递增序列,φ(m)为跨境证券投资资本主体的平均资金规模。

三、证券投资资本S的供给函数

跨境证券投资资本流动主要受东道国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影响,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政策改善程度都是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这两个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不大,分析时可假设其不变。东道国政策改善变量是影响跨境证券投资资本收益的主要因素。由于假设大小主体的λp,t相同,跨境证券投资资本S供给取决于东道国证券投资单位收益率,东道国制定政策Pt时候证券投资资本t的预期总供给为:

E(St)=φ(λp,t)=St-1+St-1

式中为单位收益中东道国政策改善的贡献率,是外国证券投资资本确定是否对东道国投资的依据。

大、小证券投资资本S的供给函数分别为:

St,l=φl(λp,t)=St-1,l+St-1,l

St,s=φl(λp,t)=St-1,l+St-1,l

将证券投资资本S视为证券投资资本规模的函数:

S=φ(m)×M=Stdm=φ(m)dm

由φ(m)的单调递增性和积分中值定理得:S=φ(m)*M,φ(m)=

把规模小于φ(m)的证券投资资本S定义为小资金主体的证券投资,反之则视为大资金主体的证券投资

令m=φ-1()=MS

则证券投资资本S中大资金主体数量Ml=M-Ms

由于S=Sl+SS

Sl=φ(m)dm,SS=φ(m)dm

S=Sl+SS=φ(m)dm+φ(m)dm

根据中值定理得:

S=φ(mS)MS+φ(ml)(M-MS)

四、证券投资S的逆向选择模型

根据前述假设条件,跨境证券投资基金S受东道国政策改善变量P的变动而变动,其他变量因素如投资成本、投资风险等暂不考虑。

引理1:东道国为吸引证券投资资本,在t时间制定政策pt,预期大小资金量主体证券投资资本E(St)都以1+的速度增加。但是在实际情况中,St以(1+)+(1+)的速度增加,则St实际增长速度大于预期的速度。

证明:因为信息不对称,东道国对于证券投资资本大、小主体在无政策改善条件情况下的收益都为g,因为g=(gl+gS)/2,

则=

则(1+)+(1+)-2(1+)

=+-

=

由假设4可知,即(gl-gS)>0,则上述证明等式大于0,即东道国实际证券投资资本流入大于预期流入速度。

引理1的经济学意义:在东道国开发初期,在其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潜力无法明显改善且国内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东道国政府通过改善政策变量,吸引证券投资资本流入。东道国吸引证券投资资本的实际效果要好于预期,东道国政府会认为政策改善变量P的效果很明显,将不断提高P的改善程度,即λp,t不断增大,和也都不断增大,即政策改善变量在跨境证券投资的单位收益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证券投资资本St以递增速度增加。

引理2:若gl>gS,则?

证明:由于ΔSt,s=St,s-St-l,s=St-l,s*

ΔSt,l=St,l-St-1,l=St-1,l*

则=*?*1=

引理2的经济学含义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随着东道国政府政策改善程度提升,跨境投资资本的小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大于大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即小主体的证券投资资金对政策改善的敏感度要高于大主体的资金;随着证券投资资本不断流入(引理1),小主体的证券投资资本在总的证券投资资本中的比例在上升。在发生危机时,大资金通过正规渠道进出东道国,便于东道国政府监管和调控,相对更稳定,小资金除了正规渠道进出东道国之外,还有可能通过地下钱庄等渠道进行跨境资金流动,小资金流动更容易反转,且不利于东道国政府监控,相比于大资金更加不利于金融稳定。证券投资开放将不利于金融稳定。

引理3:φ(m)为单调递增函数,φ(m1)dm=φ(m2)dm,M1小于M2,则φ(m1)?φ(m2)。

证明:φ(m1)dm=φ(m2)dm

由中值定理可知:φ(m1)*M1=φ(m2)*M2

由于M1小于M2,则φ(m1)?φ(m2)

S=Sl+SS=φ(m)dm+φ(m)dm

引理3的经济学含义:如果证券投资资本S总金额不变,跨境证券投资主体个数增加,则单个主体的平均投资金额下降,东道国的金融稳定性下降。

引理4:若Sl?SS,且?,?=,则φ(m1)?φ(mt-1)

证明:采用反证法,假设拟证明结论不成立,即φ(mt)≥φ(mt-1)

设t时期跨境证券投资主体中大小主体的个数等比例增加,主体个数为M′t、Mt,l′、 Mt,s′,令单个主体的平均证券投资规模为φ′(mt),根据引理4可知:φ′(mt)≥φ′(mt-1)

St=M′t*φ′(mt)=M′t*φ(mt-1)

在t时期跨境证券投资大小主体数量不能等比例增加时,St=Mt*φ(mt)

则St=M′t*φ′(mt)=M′t*φ′(mt-1)=Mt*φ(mt)

(ΔM′t+Mt-1)*φ(mt-1)=(ΔMt+Mt-1)*φ(mt)

由于假设φ(mt)≥φ(mt-1)

则=≥1

先考虑上式大于1情形。因为前面假设t时期跨境证券投资大小主体个数等比例增加,φ′(mt)即φ(mt-1)不变,M′t,l增加一个Mt-1,l,M′t,s同时增加一个Mt-1,s;要想使上式成立,Mt,l增加一个Mt-1,l,Mt,s增加k1个(k1∈(0,1))Mt-1,s,则φ(mt)不断扩大(需要注意的是,Mt,s增加一个Mt-1,l,Mt,l增加k1个(k1∈(0,1))Mt-1,s,则φ(mt)不断减小)。与此类似,φ′(mt)即φ(mt-1)不变,M′t,l增加n个Mt-1,l,M′t,s同时增加n个Mt-1,s;要想使上式成立,Mt,l增加n个Mt-1,l,Mt,s增加k个(k∈(0,n))Mt-1,s,则φ(mt)不断扩大。则ΔMt,l=n*Mt-1,l,ΔMt,s=k*Mt-1,s,其中n和k都大于1。

=,与条件?不符合,则上式大于1不成立。

与此类似,要使上式等于1,则ΔMt,l=n*Mt-1,l(n>),ΔMt,s=n*Mt-1,s(k>1)

==,这与条件?不符合,则上式大于1不成立。

则假设不成立,必有φ(mt)?φ′(mt)=φ(mt-1),即引理4得证。

引理4的经济学意义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随着证券投资资本的流入,小资金主体流入速度大于大资金主体流入速度,导致证券投资单个主体的规模不断下降,即证券投资资本流入质量在降低,不稳定性增强。

綜上所述,东道国由于资本短缺开放证券市场,由于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无法大幅提升,东道国政府只能通过政策变量改善来吸引证券投资资本流入。随着政策变量改善程度不断提高,证券投资资本不断流入,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东道国不知道政策改善对不同规模的证券投资主体的吸引力大小,只知道统计平均值,但是实际上证券投资资本中小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要高于资金量大主体的增长幅度,导致跨境证券投资资本中小主体规模(不稳定、流入形势易于反转的次品)比重越来越大,资金量大的主体的规模(相对稳定,便于政府管理)的比重降低,从而导致跨境证券投资资本的单个主体规模在下降,也就是说证券市场开放后金融市场不稳定隐患在上升。这就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证券投资逆向选择。

五、证券投资信息不对称改善情况

根据假设4: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投资资本中大资金主体在专业、经验、信息获取等方面优势,大资金主体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小资金主体。但是,通过完善法制,加强监管、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与信息不对称改善之前相比,大小主体的投资收益率差距在缩小,在完美假设条件情况下,两者的收益率趋于一致,即gl=gs=g。

引理5:若gl=gs=g,则=

证明:由于ΔSt,s=St,s-St-1,s=St-1,s*

ΔSt,l=St,l-St-1,l=St-1,l*

则=*=*1=

引理5的经济学含义是,根据引理2,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随着东道国政府政策改善程度提升,跨境证券投资资本的小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大于大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即小主体的证券投资资金对政策改善的敏感度要高于大主体的资金。在发生危机时,大资金通过正规渠道进出东道国,便于东道国政府监管和调控,相对更稳定,小资金除了正规渠道进出东道国之外,还有可能通过地下钱庄等渠道进行跨境资金流动,小资金流动更容易反转,且不利于东道国政府监控,相比于大资金更加不利于金融稳定。但是根据引理5,在信息不对称得到改善情况下,随着东道国证券市场开放,跨境证券投资资本的大小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一致,即证券市场开放不会不利于金融稳定。可见,采取措施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助于东道国证券市场开放后保持金融稳定。

六、政策变量改善情况分析

根据假设2: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政策改善程度都是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开放初期只能通过改善政策变量(其他影响跨境证券资本流入的因素爱短期内无法迅速改善)来吸引跨境证券资本。

引理6:若gl≥gs,则与λp,t成反比

证明:由于ΔSt,s=St,s-St-1,s=St-1,s*,ΔSt,l=St,l-St-1,l=St-1,l*,

=*=*=+*

由于gl≥gs,(gl-gs)≥0,故与λp,t成反比。

引理6的经济学含义:随着东道国政府政策改善程度提升(即λp,t增大),跨境证券投资主体的小资金主体增长幅度相比于大资金主体的资金增长幅度在下降,从而导致小资金主体资金在跨境证券投资资本中比例下降,东道国的金融稳定程度得到提高。

Schneider(2000)研究提出了11 条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如财政收支较好、通货膨胀控制、间接货币政策、灵活汇率制度、经常账户盈余、较为充足外汇储备、监管体系行之有效、减少关税、多元化出口等。根据信息不对称分析模型,东道国政策改善程度提升,有助于东道国金融稳定,所以在上述11个方面做出政策改善努力,如保持财政收支情况良好、严格控制通过膨胀、推行金融行业改革、采用间接货币政策、实行浮动汇率币政策、保持经常账户平衡、持有较为充足外汇储备、对金融行业严格监管、建立有效监管体系、降低关税标准及多元化出口,会有助于金融稳定。

综上所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证券投资存在逆向选择,证券市场开放后不利于东道国金融稳定,但是随着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东道国证券市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正面效应开始显现。

参考文献:

[1]Bernanke,B.,M.Gertler, and S.Gilch

rist.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in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J].Elsevier Science B.V,1999(21).

[2]Moore S. “Implementation, Contra

cts and Renegotiation in Environments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in J-J Laffont 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 Sixth World Congress”[J]. Cambridge,1992(01).

[3]Schneider, B. Issues in Capital Acco

unt Converti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king Paper of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0.

[4]傅元海.信息不對称条件下外商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开放初期FDI的逆向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3.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优势学科建设专项基金(编号:XN058)。

(作者单位:宁特林,中央财经大学;谢朝阳,北方工业大学。宁特林为通讯作者)

作者:宁特林 谢朝阳

证券投资反转研究论文 篇2:

浅谈证券投资心理的误区与调节

【摘 要】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常常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投资心理,导致错误的判断和不正确的投资决策,早致证券投资的失败。要想在股市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并克服投资过程中的产生的心理误差,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证券投资实现理性投资。

【关键词】证券;投资心理;误差及调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对越来越多的家庭与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证券投资是家庭投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是一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受人们心理意识的调节控制,诸如,投资决策动机、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在证券投资市场,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对于投资时机的判断和选择,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期越长,投资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因此证券个体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风险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投资者成功的最根本素质。但是,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表现出一些难以理解的错误心理,如过分自信、从众心理等,这些都对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产生了影响。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参与到证券投资中来,杜绝人性上的弱点在股市中显现,投资者应该关注自身存在的心理误差,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一、投资心理误区的表现

投资心理误区,就是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千变万化和大量信息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心理误区而无法对信息做正确理性的判断分析,导致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在实际的投资中,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恐惧心理。入市之前,人们总是会问一系列的问题,如“投资股票真的能赚钱吗” “股票好做吗”。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于对证券投资市场的恐惧,害怕自己吃亏。但是又不甘心放弃这样一个可以快速获利的捷径。股票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收益。而投资者往往在希望获得高收益的同时,又害怕承担高风险所带来的倾家荡产的可能性。投资者要想克服对于股市的恐惧心理,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对股市抱有太大恐惧心理,冷静谨慎的分析就可以。既不要神化股市,也不要太悲观。在对股市及股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因为别人的失败经历而打击自己的投资热情。

2.赌徒心理。有这样一个实验,是在一个笼子中放一个小白鼠,里面放一个投食机关,做两组实验。一组是当小白鼠按动开关时,食物按一定时间间隔有规律的掉落,以后发现小白鼠只有在掉落食物的时间段才更积极的按机关。另组是当小白鼠按动机关时,食物随机掉落,实验发现当有较长时间不掉落食物的时候,小白鼠按动开关的积极性反而更高,尤其当某一次随机落下很多食物,小白鼠会更加努力的狂按开关。实验者认为当奖励不是呈现一定规律而是落入一种随机游戏中,参与者将体现赌徒心理。无论赢输都欲罢不能,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理”。科学研究显示,“赌徒心理”与外界对大脑的刺激有关,其作用机理与网瘾、毒瘾类似,属于一种精神症状。他们一旦在股市中获利,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频频将钱投入股市,恨不得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压在股市里。反过来,如果他们在股市中失利,他们往往不会选择撤退,而是背水一战。他们像赌徒一样,倾向于把所有的财产压在一件事上,赌自己可以赢,而不事先考虑后果。

要克服赌博心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股市也不例外,虽然股价每日都在波动,但它的波动也是有规律的。无视事物发展的规律,盲目行动,只会导致失败。要想在证券市场上取得成功,不能靠侥幸心理,而必须具备丰富的证券投资知识、操作技巧、超人的智慧和当机立断的决心,透过市场价格不断波动的现象,看清楚想清楚股市的变动趋势和方向,再择机买进或者卖出。

3.从众心理。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有些投资者,见别人纷纷买入,深恐自己落后,也不管是否是自己熟悉的股票,盲目跟着买入;反过来,见别人都在抛出某种股票时,也不问缘由,跟着出售。股价受社会心理,尤其是投资者潮流的广泛影响。投资者潮流不但影响到投机性强的市场狂热情形,也影响到相对正常、平缓的市场运行。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特征,投资者行为一致性极为明显,这种情况下,齐涨齐跌几乎与市场的过度反应相伴而生。一致性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还表现在单个股票上。在一些所谓的强势股中,不乏股票在狂热的气氛中连上台阶,股价连续七八个涨停板已不罕见,一些股票在涨停板上的买单甚至超过可流通股的数量。上述极端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消息并未发生较大的改变,如此惊人的一致性只能说明投资者有着极高的从众心理。一个掌握足够证券知识的投资者能透过市场出现的各种现象, 把握股市变化的规律,正确预测市场走势。一旦他对股票市场的动向有了基本的见解之后,即使持相反观点的人很多,也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在股市上总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所以要培养独立判断、逆向思维的能力。

4.暴富心理。投资者迫切希望尽快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而将风险的回避放在次要的位置。其实这正是人类贪婪本性在股市中的体现。就像明星做梦一夜成名一样,很多投资者抱着不劳而获的想法,希望不用通过劳动,不用努力,把钱投入股票,就可以白赚。然而,股市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有涨也有跌,有高峰也有低谷。一旦股市基本面或上市公司业绩发生突变,股市行情开始下跌,而这时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又来不及脱手,就有可能使买入的股票全线深度套牢,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一天天下跌,最后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少数人通过股市发财的故事对很多人来说是极大的诱惑,他们以为单单把钱投进去,就可以利滚利,就可以赚大钱。他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却从来不去深究深层次的原因。

克服暴富心理,就是克服贪念,保持一颗平常心。从事证券投资,收益目标不要订得太高,致富的欲望不要过于急切,不要乞求短时间发大财,成为巨富。应认清证券投资的规律,放弃空想,抑制贪念,依据行情只求赚取合理的差价。行情要一步步的做,利润要一点点的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二、投资心理误区的调节

在投资市场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磨练自己的耐心,具备良好的期望心理,思路敏捷,精练起市,性格坚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待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恰如其分地归因,以利再战。当然,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发达,投资者在分析过程中没有办法完全掌握信息,所以难免出现心理误区。这时,要对这些误区进行适当的调节,保持理性,敏锐,耐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学习证券投资知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可以充分了解一件事,了解它的运转模式,原理,机制,你才有可能控制它。从一些必要的书籍和资料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然后用少量的资金进行试验,并严格按既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逐步建立起对证券投资的认识,并逐步积累证券投资的经验。同时,在具体进行投资之前,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对整个投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事前,人们会更加理智的分析问题,在投资过程中,人们更容易激动,而在情绪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事先想清楚该走的路,并且一直按计划走下去,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还有一点,证券投资市场的理论,技巧,成功的经验太多,而这其中的很多东西是相互矛盾的,每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理论、原则、投资背景和境遇,所以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投资理念。正如美国股票投资心理学家德里克·尼德曼说的那样,“想一想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他们俩除了在股票市场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其他毫无相似之处,甚至于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也截然不同。而不管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他们带有传奇色彩的投资经历听上去总是那么自然。但要知道,如果让巴菲特去跟索罗斯竞争,他肯定会失败;反之亦然”。对于投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按照计划进行投资,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把投资股票当作工作而不是赌博,才能在股市上有所成就。

2.认识到错误时勇于改正。不少人股票涨回成本时就抛,亏损就扛着,还自欺欺人说不卖就不算真的亏。其实,股票的投资价值,与买入成本无关;该不该卖,也与你是否亏损无关。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指的是人们喜欢在脑袋中把钱分成不同部分(例如买房的钱和买菜的钱)。投资者最常见的心理账户是把钱分为本钱和赚来的钱,并且对这两部分的钱体现出非常不同的风险偏好。当投资者已经认识到亏损的事实时,不能抱有会涨回来的侥幸心理,更不能因为亏损的是赚来的钱而继续选择观望。一旦发现亏损,并预计亏损趋势将会继续,就不要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该买的时候就买,而该卖的时候也应该卖。

3.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心情随着股市的波动而产生剧烈动荡。股市中的涨跌都实属正常,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反之,也不存在只跌不涨的情况。面对熊市,要冷静分析,不可以一下子就乱了阵脚,过度焦虑和担心;出现牛市,也不能过分自信,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要时刻注意反转信号的产生,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大喜和大悲都不适合于证券投资者,而要想做到心态平和,就不能把股市当作敛财的工具,不能把身家性命一股脑压在里面,而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资金,分散投资。购买股票时,不仅需要具备某些会计上和数学上的技巧,更需要投资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独立思考,不受干扰,对国家宏观经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善于捕捉各种细微的动态变化和各种信息,克服投资的贪婪和狂热。投资应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在股票投资中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投资者既需要了解股票投资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有理智和耐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应在对各种资料、行情走势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比较、研究,再决定投资对象并且入市操作。这样既可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少做一些错误决策,又能增加投资获利机会。

三、小结

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太大,要想在股市中取得成功,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在掌握必要的证券知识、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投资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平和,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不随便听信别人的信息,也不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透过各种现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克服投资行为中所伴随的各种心理障碍,更好的作出科学的决策并且改善投资境况。

参 考 文 献

[1][美]约翰·诺夫辛格.投资心理学(第二版)[J].北京大学出版社

[2]翁学东.证券投资心理学[J].经济科学出版社

[3]徐晓鹰.证券投资心理和行为分析[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作者:刘诺

证券投资反转研究论文 篇3: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思路研究

[摘 要] 本文就“证券投资分析实验”这门实训课程在现行高校教育体系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证券投资分析实验”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必修课。本文从目前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对“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 张冰洁(1991—),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初级助教,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与证券投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而且还需要掌握专业的实践操作,具备应对经济事件和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但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问题,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授课老师应该思考运用何种授课手段,做到将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对证券投资实验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投资分析的能力。

二、“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1.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证券投资分析实验”的兴趣。另外,这门课有可能未涉及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由于金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三大板块——保险、银行和证券,而“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培养的是毕业后进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如果这与学生设计好的职业规划不符,也会大大减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这也导致了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本人来进行讲授,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互动,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对教师来讲,这门课程也丧失了开设的基本目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难以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分析方法。证券投资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知识点也比较琐碎。“证券投资实验”的基本面分析中会涉及证券的宏观分析、中观分析以及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微观分析,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作支撑,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分析的意义,只是机械地照做,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主动分析的能力,更别提将课上学习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实际投资当中去。同样,对于股票的技术分析,如果学生连K线、支撑线、压力线、均线等的定义、意义都不知道,直接听老师讲解相关的分析方法,那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形成形象的动态认知。当真正进入真实的资本市场时,早已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忘光,并不能真正提高投资分析的能力。

3.在机房上课,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方便教师演示、学生实训操作,学校机房会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联网电脑[3]。但该模式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电脑的大屏幕像一堵墙,隔开了老师和学生,甚至成为学生躲开老师视线的庇护所。造成了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屏幕后面做自己的事情的情况。致使学生听课效率低下,同时也直接导致后续学生实训环节的不通畅和不耐烦。

4.学生基础不一,老师难以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对经济事件、证券投资等时事新聞的关注程度不同,学生对本课程的爱好程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个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不同,使得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持久性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老师在课堂统一的教学中,难以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出现开始时同学们的兴趣比较浓厚,随之这种新鲜感迅速衰减。因为有部分同学对课程迷惑茫然,因而干脆放弃;还有部分同学感觉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再听,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5.虚拟货币交易,学生难动真感情。大部分老师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不会真的让学生去证券交易所开户,而是借助券商开发的模拟炒股软件,给学生发放虚拟货币,间接地让学生体验炒股。在这种模式下,即便是亏了钱,也不会形成真正的损失,导致学生很难对模拟炒股动真感情。

6.收益率存在偶然性。模拟炒股这种实训方式不利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模拟炒股通常以学生账户中资金的收益率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但收益率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例如,某同学认真将老师教授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实训操作中去,但由于整体行情不好,股价下跌;而有的同学偷懒,并没有动用账户的资金,就会导致偷懒的同学的最终收益率反而高于认真实训的同学。这样一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

三、关于“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1.丰富实训内容,与校外专家联合授课。目前,各大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老师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虽说精通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相应的社会经历,以至于在上实训课时难以挖掘真实的案例,大多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搬到PPT上,难以说服学生。所以,适当邀请一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从业人员向学生传授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证券公司操盘手或基金管理者等。校外专家的授课侧重于其亲身经历,为学生讲解证券市场上的具体交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地内化知识点。

2.案例教学,主动创造教学情境。证券投资学涉及的领域较广,知识点较细,而“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是在“证券投资学”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所以,老师若想面面俱到,课堂整体节奏就会比较快,同学生的互动也比较有限。即便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也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老师必须先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故事往往是最能够打动人的,老师们可以在课前引入一些相关的经典案例,把生硬死板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故事,由点及面,层层递进。除了引入教学案例之外,还可以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由学生扮演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投资者、上市公司和市场监管者等,模拟真实的资本市场运作,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翻轉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也称作反转教学。其基本模式是课前传递理论知识,课中通过一系列设定环节将知识内化。如今,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老师可以把常规的授课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在教学平台上以课前预习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这样一来,在理论层面上可以解决学生基础不一、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同时,经过第一阶段的课前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获得更多的讨论、咨询和查漏补缺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从主角变成配角,辅助学生学习,包括收集学生课前预习中记录的难点、疑点并进行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选择是全体答疑还是单独辅导,由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4.启发式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启发式教学强调启迪学生的思维,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含义,还启发学生探索知识点背后蕴含的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这种启发性思维需要贯穿整个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训过程。首先,这种启发性思维体现在实验内容设计上。老师在课前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以任务、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其次,启发性思维体现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注重把“体验”“感悟”的要素融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强度,激发其主动、深入地思考现实问题,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启发性思维还体现在实验结果上。老师要杜绝“标准答案”,在学生完成实训得到结果后,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围绕实验结果开展课堂讨论,由此得出具有启发意义的基本实验结论。这种事后反思会进一步加强知识点的内化,而整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也可以作为最后评分的一项依据,而非仅仅依赖最终的收益率打分。

四、总结

总之,在“证券投资分析实验”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上做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内容翔实,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证券投资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投资分析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振乾.启发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分析》实验课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9(2):77-81.

[2]李会.基于微资源的“翻转课堂”在《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2).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nalysis Experiment and Teaching Reform Thinking

ZHANG Bing-jie

(Wuxi Taihu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000,China)

Key words:Securities Investment Analysis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ideas

作者:张冰洁

上一篇:基金评价证券投资论文下一篇:教师年中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