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应急通信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潜力与发展,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中,自然环境的危害表现最为明显。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上升趋势,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车载应急通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车载应急通信论文 篇1: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装载平台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装载平台的适用性选择,涉及到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以及应急效能。本文通过对用户需求、组成架构、车辆选型、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选择装载平台应考虑的多种因素与参数。可供拟建部门及同行们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车载应急通信系统;装载平台;组成架构;车辆选型

1.引言

随着政府公共应急管理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应急通信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不少职能部门如公安、人防、卫生、安监等单位均配置了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实现了图像、语音、数据等信息同步传输,有效地提升了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救援的现场应急指挥能力。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装载平台既为指挥员和操作员提供工作环境,又为上装电子设备提供符合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而车辆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一般要求装载平台应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越野性能以及较大的总载质量,能提供设备安装固定空间以及基本的办公环境。假如其承载能力低和通过性差,将难以避免产生因车体“摆动”而对车载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如使卫星通信系统“丢星”)和降低应急处突的工作效能。

为满足不同应急部门的各自需求,装载平台的主要构件(组成架构和车辆选型)将视设备配置、地域环境及应用场景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或者是比较大的差异,凸显行业特征。

2.组成架构的选择与研究分析

常见的装载平台有五种组成架构形式,分别是:

(1)“指挥通信功能合一”的大(中)型单车架构;

(2)“小型信息采集车+大(中)型指通车”的两车架构;

(3)“小型信息采集(通信)车+大(中)型指通车”的两车架构;

(4)“中型指挥车+中型通信车”的两车分设架构;

(5)“小型采集车+中型指挥车+中型通信车”的三车架构。

现就上述五种组成构架的特点和优劣势分别阐述如下:

2.1 指挥通信功能合一的大(中)型单车架构

在此单车架构中,要求实现指挥与通信功能的合一,根据车辆长度和现场指挥员与操作员席位数的不同,有大中型之分。对省级或较大规模地市级应急职能部门所用的大型指通车而言,因有席位数量需求,故对车辆内部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多选用沃尔沃(VOLVO)、奔驰等大型车辆底盘加定制方舱的结构形式来满足之。更有甚者,采用可扩展方舱形式,以求进一步增加车内空间来保证有更为宽敞舒适的作业环境与办公场所。

指通合一的单车架构具有功能完善、集成度高、使用方便、投资较小的特点,尤其是大型指通车,不仅满足指挥、通信的作业需求,还有小型会议室和休息床、卫生间等生活保障设施,故特别适合于要求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应急处突场合。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即因对内部空间有较大的需求,故造成全车外形尺寸较大。一般来说,车辆外形尺寸越大,通过性和越野能力就越差。在台风、地震、洪水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常常会因受制于地面状况而无法开赴应急救灾最前线。

据我公司多年的应急车承建经验,大型车的外形尺寸长度一般达到12M左右、宽度达到2.5M左右,这对转弯半径和道路的宽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降低了其通行性和机动性,限制了其在复杂现场环境下的使用。对道路宽度有限、路况复杂的中小规模城市,此架构明显不利于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发挥应有的效能。

对区县级应急职能单位而言,因其承担的职能、所辖区域、人员席位需求等方面均与省级、地市级应急职能单位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故采用中型指通合一的单车架构为宜。

若考虑应急场景主要为城市范围,路况较好,多选择中型客车为指通车的车体。

2.2 小型信息采集车加大(中)型指通车的两车架构

为解决大(中)型指通车难以适应较复杂地理环境而无法到达第一现场的问题(如无法进入小街小巷等),可增配类似丰田霸道车型的小型信息采集车。利用其机动能力强的优点让它承担现场信息采集任务,而大(中)型指通车则就近负责构建指挥、决策平台,提供现场及远程的通信保障。

这种组合架构有效地解决了应急现场信息采集的问题,使得大(中)型指通车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但因受到通信距离(1KM ~3KM)的限制,小型信息采集车的作业须与大(中)型指通车保持在较近距离的范围内。这虽解决了现场信息采集的问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彻底消除大(中)型指通车所固有的不足。无容置疑,两车架构的实用性比起单车架构的要强。

2.3 小型信息采集(通信)车加大(中)型指通车的两车架构

此架构主要是增强了小型信息采集车的通信能力,使之可以在较远距离上完成与之配套的大(中)型指通车甚至固定指挥中心的通信任务。而大(中)型指通车也可以在距现场较远的更加安全的地方开展指挥与通信作业。

因小型车承载能力及安装空间限制,所配备的通信设备能力可能无法与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大(中)型车的相比。同时因其携带的小型化机动应急通信设备(要求其迅速运输和快速布置)采购价格往往不菲,故此种配置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2.4 中型指挥车加中型通信车的两车分设架构

采用指通分离的两车分设结构:即指挥车配置音视频采集、显控、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以及与通信车的有无线接口,承担起指挥、决策保障任务。通信车根据所属行业与职能不同,有选择的安装有卫星通信、短波电台、微波无线图传、公网3G/4G、有线等通信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以求提供完善的通信保障手段。

因通信设备、指挥员及操作员分设于相距一定距离的两辆车上,故较好地克服了系统功能和车辆性能之间的突出矛盾。如基本避免了单一大型指通车所存在的对道路宽度、路况要求较高而存在的其通行性和机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指挥决策与通信保障所必需的空间要求也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此架构拥有以下几个优点:(1)两车可分别选择体积不大、动力和越野性能更好的中型车辆,环境适应能力更强;(2)办公、会议与设备操作在空间上物理隔离,减少了设备噪声和电磁辐射以及操作人员对办公环境的干扰,使得举行会议和操作环境更加舒适和人性化;(3)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指挥车上装设备少,重量轻巧,日常办公需要时亦可作为普通客车使用(一车两用)。

但这种两车分设架构尚存在如下难点:即在联合使用之前,仍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连接(即两车之间的点对点有线/无线互联互通)和调试工作。相对而言,对通信保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要求高。

2.5 小型采集车加中型指挥车加中型通信车的三车架构

指挥车与通信车分设架构虽顺利解决了大(中)型指通合一单车架构的某些固有不足,但有时也会出现因受不利道路条件影响而使得中型指挥车和中型通信车均无法深入现场的特例现象,此时可增设一辆小型信息采集车与指挥车、通信车配套,形成相互协同的三车架构。小型采集车进入复杂环境下的现场内部深处,获得更加详细的第一手信息,并实时传送通信车,再传到指挥车,以便进一步的指挥决策和处理。

三辆组成架构虽有很好的机动灵活性和较强的实用价值,但因需要配置更多的驾驶人员和操作人员,故人力资源投入量较大,也增大了组织协同与运维管理的难度,同时建设三辆车,资金需求量更大。这对人员较少且资金不充裕的应急职能单位来说,不宜采用此架构。

3.车辆选型

车辆类型的选择是装载平台建设方案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车辆选型不仅涉及车辆本身,还直接关联到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产品选型,同时对应急处突的工作效能和工程投资等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1 车辆选型原则

秉承“立足实战、注重实用、符合实情、保障有力”的设计理念,改变应急车设计选型中“重设备、轻底盘”的不良做法。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如选用车辆底盘必须是专业厂家成熟的定型产品,且应根据车辆的载荷来确定),宜选用中轴距较小、机动性、通过性及可靠性较高的车型。

配重设计时应做到车辆的实际载重量不超过原车最大总质量的80%和载荷在前后轴上分配符合底盘性能要求,车辆侧倾稳定角不小于35度。以避免因系统集成后整车超重或车后部过重而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或爬坡能力。切忌不得单纯突出强调舒适性或外观美观而选择不符合应急要求的车辆作为装载平台的载体。

3.2 车辆选型策略

影响车辆选型的参数指标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车辆的通过性和承载能力。在选择装载平台时至少应考量以下几点:①对管辖区域(省、地、市、县)内道路的适应性;②对地域环境(如平原、沙漠、山地、戈壁等)的越野机动性能、载重量大小以及内部空间;③采购价格;④要求操控性能好、可靠性高,运维费用相对较低等。

小型车辆选型要素应有所区别:若定位在像地震、台风、水灾等“重大灾害场景”应用,载车必选越野性能优越的大排量的中高档越野车。若主要在“城市应用场景”中使用,则可选择轻型越野车。

3.3 常见的车型推荐品牌

参见下表:

装载平台 部分车型推荐品牌 参考价格区间

大型 成品车(大客):金龙、宇通、凯斯鲍尔、 120万—300万

底盘车(加定制方舱):沃尔沃、奔驰、东风

中型 客车:丰田考斯特、依维柯、福特 50万—120万

货车:奔驰816D、奔驰凌特厢式车、庆玲底盘车

小型 高档:丰田霸道,陆地巡洋舰、路虎、悍马等 60万—150万

中低档:三菱帕杰罗、本田CRV、江淮瑞鹰等 15万—50万

4.结语

上述五种装载平台组成架构各有利弊,均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装载平台(架构+车型)需要反复比较和综合平衡。不但要考虑应急部门的具体业务职能、所辖区域的地形地貌等环境特点、实际应用场景和资金投入量等核心因素,同时还要兼顾车辆选型、人员配备及维护管理等重要参数。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关联性较强的因素与参数,才能更好地满足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稳定可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仿杰,雍海风,王维平.小型应急指通车工程设计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2(07).

[2]李伟坚,王雅娟,吴赞红,张斌.基于无线互联的电力卫星应急车1+1配置方案[J].卫星与网络,2011(08).

[3]王维平,曾杰.对?应?急?通?信?指?挥?车?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J].警察技术,2010(02).

作者:王维平 蔡文骁

车载应急通信论文 篇2:

关于特大自然灾害中应急通信保障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潜力与发展,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中,自然环境的危害表现最为明显。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上升趋势,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及时地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为各级指挥决策和灾情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特大自然灾害;消防;应急通信;策略

应急通信指的是出现人为或自然突发性紧急事件时,为了应对这种紧急情况而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渠道来实现通信顺畅的体系。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并且受灾面积较广、损失较为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对社会的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都对应急救援和灾害处置过程中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加快速、高效、准确的传递灾害事故信息和指挥决策指令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我国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多样性,尤其是在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置中,应急通信贯穿于救援工作的始末,这时通讯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可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信息调度和资源的科学调配[1]。所以,怎样为救援工作提供层次清晰和调度有序的通讯指挥网络,对应急救援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通讯系统为依托,把社会联动救援力量进行有机整合,为特大自然灾害救援工作提供高效快速的指挥平台,是目前消防应急通信通讯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2 我国特大自然灾害中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2.1 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灾害救援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际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为应急工作提出了新的难度与挑战。消防救援队伍是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流砥柱和关键力量,有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肩负着保家卫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2]。在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高效地进行处理,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的安全不受伤害。在救援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消防部门的战斗力和救援能力,还要建设一套全面有效的应急通讯指挥体系,这是确保救援的效率的关键环节。所以,一定要提高消防应急救援通信力量的信息化,对突发事件可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提高消防队伍的救援能力。

2.2 可以对灾情的真伪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在以往的通讯指挥系统下,消防人员接到灾情电话后就要立刻去救援。但是,有时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和人力浪费。若是可以强化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就大大加强了消防人员的救援力度,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对火灾的位置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与定位,辨别出灾情的严重程度,进而对灾情有一个全面的掌控,实行更好的救援。

2.3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自然灾害救援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一般十分恶劣,并且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通信条件也较为复杂。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灾情也是瞬息万变,需要把实时的灾情传送到相关的指挥中心,进而使指挥中心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来支持救援工作[3]。应急通信指挥网络是各个子系统之间与指挥中心进行关键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路径,与抗灾救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定要运用可靠、安全的技术与管理方案,保证信息可以安全、快速的传输。

3 我国特大自然灾害下应急通讯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电信通讯管理工作在整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要不断改善和提升。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有时会出现通讯信号中断或失灵的情况,使得相关部门联系出现失误,对于救灾情况的疏通和协调不能顺利进行,延误最佳的救援时机,进而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其次,我国目前的应急通讯体系主要是公众通讯网络或是常规的通信手法,没有特有的通信机制,若是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通信体系会直接崩溃,这是应急通讯体系的漏洞和安全隐患。例如,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地面一定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地下光缆会被大面积损坏,使得公众网络通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急通讯只是一个框架,失去了实际作用[4]。最后,在应急通信的其他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对应急通讯的相关工作没有制定较为规范的奖励和考核,对资金投入和政策方面也缺乏支持,这也是导致应急通讯工作不能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4 特大自然灾害消防应急通信保障策略

4.1 建立高效的应急通讯指挥机制

若想实现快速的指揮和调度,就要根据灾情的特点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对应急通信保障方案进行编制,根据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制建立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确保对通信模式有一个良好的保障。其次,建立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不断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成立应急通信保障前突小分队,每个小队要配备3~5名应急通信专职人员及必要的应急通信保障装备,在极端恶劣条件开展日常训练,在自然灾害出现后可以快速集结、出动,率先到达灾害事故核心区域,第一时间回传有效、准确数据信息。最后,建立应急通讯联动机制。通过与环保、供电、医疗、地震等部门的强强联合,建立有效的应急通信联动机制,使信息更加畅通,流程更加清晰,形成统一制度。与相关部门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反应速度和能力,提高通信人员的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确保在实战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战水平。

4.2 加快建设应急通信的专用网络

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要加快对应急通信专用网络渠道的建设,保证应急通信的顺利快速展开,防止因通信问题而延误救援最佳时机。专用的应急通讯网络包括专业的通讯指挥网、现場防灾相联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应急通信网络等[5]。首先,建设专业通信指挥网络,可以利用固定的通信线路、移动通信线路和卫星通信线路来对专用通信网络的指挥网进行组建;其次,要加快建设防灾互联通信网络,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各种类型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场通信问题,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有一个高效快速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提高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援能力;最后,加快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的建设。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覆盖率和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的优势,在舆论引导、人员物资调度、群众疏散、情绪安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辅助指挥和广泛发动的作用。

4.3 制定公众网络应急通讯的规章制度

在对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通讯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是一定不能缺少的。所以,要制定公众网络应急通讯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相关应急通讯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与国家相关规定相结合,并依据各个地方的管理规范来进行制定,打破运营企业内部的运行体制,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应急通讯系统,一并制定出与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其次,对于公众的应急通信管理制定相关的规范。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在地震发生以后,运营企业对于一些特殊号码进行分级接入的策略,确保公众通讯的作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但在管理规章制度上还是存在不足,没有对在抗震救灾中的不良后果进行有效评估,缺乏自我约束性,所以,公众通信管理规范的制定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对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正常通讯产生影响和干扰。

4.4 完善应急通信的配套保障措施

在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通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对应急的相关配套保障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后,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对相应的指标进行评定,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对运营企业的应急通信能力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进而对各运营企业的应急通讯工作起到促进和完善的作用;各级政府也要大力配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通信方案和措施,保证各部门可以实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协同作战。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运营企业要高度配合,并在相关职责中有明确的定位,建立企业和政府相互配合的应急通信体系。

4.5 优先建立多渠道现场通信覆盖网络

在对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尤其是在灾害地区基础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严重破坏的区域,组织建立消防短波电台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可以在灾害现场快速建立上下贯通并且独立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网,提高应急通讯的能力。提高小型化和轻型化应急通讯装备的研发速度和效率,例如,超轻型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北斗有源终端、小型移动供电设施等,以便于快速挺进、及时展开、有效通讯,第一时间在公网瘫痪的灾害核心区域建立起服务于应急救援的消防救援专用通讯网络。

4.6 优先建设应急通讯保障人才队伍

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重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与此同时,还要具备较高要求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等专业知识。各级部门一定要培养出具有过硬救援技术和专业性较强的通讯保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实施定岗定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应急训练,培养一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同时,对在通讯岗位上表现突出、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和支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畅通晋升渠道,最大限度的保留人才。

4.7 建立图像信息传输通道

随着视频指挥、车载图像传输等系统的进一步应用,使指挥人员对现场的情况可以进行实时了解,进而采取相应的手段与措施,更加直观的对现场的布局和细节以及救援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做出正确的决策,把现场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作战战术进行及时的规划和调整。因此,要重点加强视频图像信息传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加强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尤其是卫星通信指挥车、卫星图像传输终端、卫星电话等装备的使用,使救援车辆在公共网络瘫痪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不受地理位置、天气变化和公共信号的约束,在灾害现场进行图像数据传输,为指挥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现场数据。

4.8 加强卫星通信与各类新型应急通信技术手段的相互结合

在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对卫星通信以及其他卫星通讯网络有一个充分的认知。首先,要对卫星通讯系统在应急通信中独有的应用能力和作用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其次,卫星通讯系统要承担起这个重要的任务,一定要与快速发展的新型通讯环境相适应,实现合作共赢和创新。对各种新型应急通信技术手段进行充分学习,构建一个三维立体无缝覆盖的、多元化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进而对应急通信保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对于各种性价比较高的应急通信系统与终端进行积极的研发,逐渐构建一个较好的应急通讯产业生态环境。

4.9 坚持自主创新并努力研发各项应急救灾新型技术

发展的根本就是创新,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我国特大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应急通信重要技术进行不断突破,进而创造出新型的应急救灾手段。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比如,利用精度较高的LBS进行精准定位,可以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快速获悉每一位求救者准确的位置和实时的状态;在内部镶嵌RFID等无线射频标识器件,可以确定被困人员的身份并实现实时对话;充分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可以在地震前对地震进行紧急报警,并采取及时高效的预防措施;利用机器人搭载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不用人工的情况下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控,再利用机器人在空中、地面以及室内实施灾害救援等活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前几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应急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和建设专业应急系统的迫切需求。但是,在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仅仅依附于现有的应急通信网络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引入和创新应急通讯系统模式,进而提高应急通讯的保障能力。因此,需要对新型的地面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不断的研发与创新,使其运用更加灵活,充分利用无线网络的优势,实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快速的获取环境信息,把应急通信网络在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的优势与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引.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消防应急通信保障的几点思考[A].中国消防协会、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消防协会、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中国消防协会,2011:3.

[2]孟涛.关于如何完成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5,16(07):30-31.

[3]万伟.初探消防应急通信现状和发展思路[J].中国新通信,2017,19(18):34.

[4]樊自甫,张丽,万晓榆.重大自然灾害下应急通信模式的研究[C].//第四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2009:588-591.

[5]吴光兴.我国特大自然灾害下的应急通信管理方法研究[J].通訊世界,2017,6(09):25-26.

作者:齐占军

车载应急通信论文 篇3:

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应用

摘要:近些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台风、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通常也会对应急通信技术产生相应的影响,进而增加了救援难度等,因此应对应急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应急通信技术的适用性、覆盖性等。

关键词: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应用

一、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简要概述

1.1常规的应急通信方式

应急通信在整个通信环境中属于是一种非常规的通信方式,通常是在紧急状况下使用的通信技术。应急通信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在古代有烽火狼烟、锣鼓通信、飞鸽传书等应急通信,在当今有程控电话、無线电卫星技术通信等,不同的时代所采用的应急方式也各不相同,伴随着当今科技与信息的飞速发展,应急通信的方式、概念、工序等都发生着不同的改变,进而促使在正常通信无法满足或适应的特殊情况下应急通信技术可以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或者大型的集会等,保障各项活动都能顺利开始、圆满完工。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中,很多待解决事项或者很多问题等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满足应急需求,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保护等,所有的通信方式都需要一个相应的载体负责承载,所以在国际上都相互成立了应急通信系统。应急通信技术按照所使用的载体可分为5种,分别为卫星应急通信技术、车载应急通信技术、无线电台通信技术、自组织网络通信技术、数字信号集群通信技术等;按照传输方式可将应急通信技术分为无线传输以及有线传输2类。

1.2特殊环境的应急通信方式

近些年我国乃至全球等自然灾害的爆发较为频繁,其中地震、海啸、台风等爆发率尤为显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的爆发对公共网络造成非常大的灾难性影响,常常会致使大面积的网络瘫痪,既不利于政府及社会各界展开相应的营救工作,又不利于安抚灾区人民的情绪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电力系统、桥梁道路以及通信设备等一应损毁,通信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变压器以及电压互感器等,因此应急通信技术的实施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而救援工作也是刻不容缓。根据相关部门计算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累计等,综合认为灾后的72小时内是“黄金72小时”,这时间的抢救工作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救援效率,而黄金72小时又被分为灾后24小时、灾后48小时、灾后72小时等3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展开的应急通信方式也各不相同。

1)灾后24小时内的应急通信技术。灾后24小时内基础设施损毁较为严重,各种救援组织与物品等都无法有效地抵达灾区,此时的应急通信技术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较强的机动性、大范围的覆盖性以及较强的灵活性等,从而促使应急通信技术可以保证基本的语音通信,此时的数字信号集群通信技术利用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讯设备之间相互的兼容性进而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务。

2)灾后48小时内的应急通信技术。在灾后的48小时内,小部分的救援车辆会先赶到灾区,部分应急电源与物资等也都能被送至救灾现场,包括应急通讯车也会赶到现场,利用应急通讯车可以实现数字信号集群通信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的覆盖性。

3)灾后72小时内的应急通信技术。在灾后的72小时内通信系统的数据会急剧膨胀、语音以及视频等各方面的业务也都会急剧的增加,而此时的数字信号集群通信技术要借助应急通讯车与与应急通讯系统的帮助而实现稳定、高效、多业务支持等特点。

二、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2.1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体系现状

我国的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应急通信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且适用于各种的复杂环境当中。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应急通信技术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电力通信的公共网络与专网,且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通信专网发展较为完善,公共网络与电力系统等都在向IPV6的时代迈进,IPV6技术可以保证在接入各种通信设备的同时还能与互联网相接,促使公共网络的运行机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2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中的核心技术由少数的发达国家掌控,因此其安全性与保密性较差;二是应急通信技术的智能分析能力较差;三是应急通信技术不能有效地实现全网覆盖;四是应急通信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的信息化平台;五是应急通信技术的实现缺乏良好的硬件设备作为基础保障;六是应急通信技术在救灾现场容易受到无线频率的干扰。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实施。

三、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与广泛,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体系。一是卫星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具有传播距离长、适应性强、可靠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应急调度指挥中心与应急通信设备之间安全、高效的信息传递。当前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较为成熟,信息传输的机制较为稳定,进而为应急通信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网络语音通话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网络语音通话技术的实现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应急通信设备的收发站与电力系统收发站的连接,促使网络语音通话技术可以在应急通信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

3.2微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

微波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是对调制解调单元进行设计,调制解调单元的设计主要分为LDPC数据源的编码以及调制2部分。LDPC编码针对的是基带单元的基带信号,在编码完成后将编码转换为信号并将其分为2种,将2中信号分别与高、低等不同频率的波段进行调制,再将其中一种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合成输出,输出物质为Q、I路线的信号源,再借助其辅助力调节频率,进而得到70HMZ的中等频率的信号源,再将其加入到多功能的处理器中。而另外一种调制后的信号以同样的调节方法进行操作,最后将其传递到混合传播多功能的信号加工器中。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的发展也水涨船高,但电力公司对于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方面却投入较少,会直接导致好的技术没有好的设备做依托,一旦紧急情况来临,局部地区会造成网络拥塞现象,影响应急抢险效果,为电力系统及国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形成恶性循环。电力公司应进一步加大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投入,同时应用推广新一代应急通信技术,以满足应对电网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群,李巍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预案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46(22):171-177.

[2]袁咏诗.波分复用技术及4G技术在电力应急通信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赵琦.基于异构网络多链路并行的电力应急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7.

[4]简燕红,董璇.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策略下的电力系统应急通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3):46.

[5]杨建.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功能与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6,18(22):117.

作者:孙力

上一篇:保险公司客户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我国企业纳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