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应急预案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信基站应急预案(精选8篇)

通信基站应急预案 篇1

基站作为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在通信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基站设施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网络指标的好坏,同时也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的生活工作。随着冬季到来,基站盗窃案件(包括人为破坏)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网络业务的正常运营,为了保证通信畅通,确保基站财产安全,培养代维人员在遇到突发案件时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应变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防盗窃领导小组

组长:XXX 电话:15XXXXX1888 副组长:XXX 电话:1XX76543XXX 组员: XXX鹏 电话:138XXXX1925

XX明***

XXX飞 电话:187XXXX1415

XXX杰15128XXXXXX

应急车辆:冀XXXX26 冀XXXX5E

二、方案执行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在实施防盗窃应急通信保障的过程中要把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在面对突发事件可能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时,要服从防盗窃领导小组的指挥。

2、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根据盗窃事件的实际情况,在防盗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防盗窃预案,保障通信畅通。

3、协同合作,快速反应,把财产随时降到最低。

各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一旦警情出现,沉着冷静按部就班,确保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防盗窃领导小组保证7*24小时手机畅通,应急车辆状态保证良好,可以随时出发,防盗窃小组成员随时待命。

三、可能发生盗窃和破坏的地点和作案种类:

1、采用暴力手段直接进入基站实施盗窃:如(1)砸开防盗门,进入基站;(2)破墙而入;此种情况下,基站室内红外监控将发生异常告警。

2、直接盗窃室外设施。如:空调室外机,铁塔角铁,室外馈线,地线等。

3、携带专业工具盗窃,此类盗窃不易被监控发觉,发现警情时失去最佳破案时机。

4、通道较偏僻,人员稀少地段基站发生盗窃情况较多。

5、基站人为破坏包括:绞断、烧断光缆馈线,破坏变压器,破坏防盗门等。

四、防范预案

1、代维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每次出基站要随手关门,并与监控核对站门是否锁好,是否还有红外。

2、妥善保管基站钥匙,不得疏忽,如有丢失及时上报,以制定解决方案。

3、日常巡检过程中仔细观察基站周围及站内是否有异常,如发现基站有可疑情况,将情况汇报上级领导,并采取相应的设防措施。

4、对于基站室外设备尽量加防盗措施。例如室外机的防盗网等;站内及铁塔安装信息采集设备,以备为我们提供证据。

5、定期检测报警系统和防盗门、红外监控的性能,任何时候出现红外告警都必须认为是真的,所有就近代维人员应第一时间奔赴事发现场。

5、积极与公安部门协调,在出现警情报警后,公安部门可以迅速出警赶往现场。

6、代维人员及其他工程人员进入机房务必认真填写《基站出入登记表》,记录好来人姓名,目的,进入时间和离去时间。

7、配备防护器具。

8、加强防盗窃的安全警惕性教育,新员工入职须学习此方案。

9、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地进行防盗窃应急通信保障演练。

10、当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应急预案

如监控检测到有红外告警,立即通知代维人员。就近代维人员至少4人组成小队前往事发基站进行勘查,临近基站留心观察周围情况:

1、如发现犯罪分子正在实施盗窃,现场人员应尽可能避免与犯罪分子发生正面冲击,在远处发生鸣笛作为警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记住犯罪人的相貌,衣着打扮、年龄、身高等基本特征,如有犯罪车辆,应记住车牌号或车型、车身颜色,方便公安机关追查;如犯罪分子持有杀伤性工具或武器时,工作人员应保持冷静,稳住犯罪分子,分散其注意力,拖延时间,见机行事。

2、如到现场发现犯罪分子已对站内行窃后撤离,代维人员要保护现场,通知该县区网络运行部分,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刑警队。

此外检查基站正常运行是否受到影响,如基站出现退服等现象,要抓紧时间抢修,力保使网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3、如犯罪分子不能得逞想逃跑时,代维人员要看当时实际情况果断出击,对犯罪分子围追堵截,抓获犯罪分子(避免冒然追击,尽可能减少损失,防止发生伤亡事件)。

4、在任何时候监控下达红外告警,都必须高度重视,所有就近岗位(包括宿舍休息代维员工)应第一时间奔赴事发现场并携带必要的防备器械,从各路口形成包围,进行围追堵截,在避免伤亡的情况下,力争抓捕犯罪分子。

各代维人员认真学习该应急预案,积极配合防盗窃小组工作,力保基站财产安全,通信畅通。

河北XXXX有限公司 唐山项目(XX地区)代维

通信基站应急预案 篇2

一、基站通信车特点

迪马牌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主要用于野外现场组成“现场移动通信网络”,承担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灾及突发事件处置等应急通信任务服务。该车既可独立作为现场通信中枢,又可作为一个远端通信节点,通过有无线传输方式与骨干网相连,进行话音通信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现场无线覆盖。

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主要特点是:机动灵活,布局合理,人性化控制界面,利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整个车辆的塔顶机构,天线倒伏机构、设备电源进行可视化、职能化、一键式操作,使其在使用上更加得心应手。

该车接口丰富。基站车提供如SDH光纤接口、2M接口、RJ45接口等通信接口;市电接入接口,方便在有市电的情况下为车辆供电;电源输出接口,在无市电情况下,通过车载发电机为其他车辆提供电源接口等多种通信接口和设备接口。

该车可实现移动网络的现场覆盖。移动基站展开后,启动基站设备,可现场做无线覆盖。对现场做无线覆盖后,大数据流量可通过有线或无线微波方式接入地面骨干网,微波、光纤传输功能为大流量的无线传输提供通道。大功率无线微波传输设备,在视距情况下,其通信距离可达几十公里左右。

二、基站车发展现状

现阶段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设计、建设主要是在原有的车载底盘上加装塔顶机构,并安装微波和有限SDH系统作为其传输媒介,在此基础上安装基站通信设备、电源等其他设备,其主要的构思思路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方面,通过车载系统的2G BSC通过A接口和Gb接口分别借助于光纤或微波设备,与远端机房的核心网的MSC和SGSN连接,实现2G系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另一方面,通过车载系统的3G RNC通过Iu-cs接口和Iu-ps接口,借助于光纤或微波设备,与远端机房核心网的MSC和SGSN连接,实现3G系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

如图1所示。在车内跳线盘中对BTS和BSC (NODEB和RNC)切换,BSC或RNC通过E1或光纤再经过传输设备连接到远端机房核心网的MSC和SGSN,实现2G/3G系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

由于建设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选择的传输手段的局限性,导致整个系统只能依存与微波或者有线光纤连接到MSC和SGSN中:该车移动性、灵活性比较好,但其使用空间收到限制,无法实现大容量的通信需求;再者,由于MSC和SGSN等核心网设备都是在远端机房,从而导致对光纤或微波的质量和容量要求的较高,当出现本基站覆盖范围内几公里之间的语音通信时,这就出现相对的浪费。

三、后续发展方向讨论

迪马公司计划在原有基站车的基础上,对相关机构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新型的移动应急通信车,使其与其他应急保障车之间能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实现应急现场的通信保障功能。

1. 应互新材料制作塔顶机构

基站车内的升降桅杆,传统安装方式为竖直安装,并且较重,因受车内空间和承重的限制,桅杆的举升系统最大高度为20米,其无线覆盖面积受限;同时,如升高越高,致使整车的重心提高,影响车辆安全性。今后在有限的空间和车载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塔顶机构的重量、提升桅杆的举升高度,将是基站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扩大辅助支撑系统的支撑面

当基站车的桅杆举升高度增加时,原固定的支撑系统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和重心保障,支撑系统的支撑方式和重心位置必将发生改变。通过支撑系统的水平扩展,增大受力面积,从而提高支撑稳定性和车辆安全性。

3. 单杆双机构

目前国内都是一个桅杆配一套塔载机构,如果在一辆基站车安装2G和3G的设备,则需要配备两套升降桅杆,造成车体长度增加,减少了车辆的灵活性,增加了建设成本。如何在一套升降桅杆上安装两套塔载机构,以增加活动灵活性,减少建设成本,将是基站车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4. 智能控制

目前,国内对升降杆及塔机控制一般有线控、摇控、单板机及PLC等控制方式,各种控制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线控比较简单,成本相应较低,但线束较多,维护不方便,摇控方式线束简单但可靠性不太好,所以目前一般采用线控的同时也加入了摇控功能(线控作为备份),线控及摇控加入的转换开关及继电器较多,这给系统增加了不稳定困素,而且修改参数比较困难。单板机及PLC控制方式集成度高,修改程序方便快捷,可靠性较好,但成本要高一些。凭借多年对单板机及PLC控制在基站车上的应用与研究,笔者认为PLC控制方式更适合一些,目前我司均采用PLC对基站车进行集中控制。

5. 通信技术升级

(1)在有线光纤和微波的基础上,增加卫星设备来延长通信距离。只要在原有的通信设备中加入卫星设备,即可实现传输功能的扩展。同时,通过选用不同的卫星调制解调器,可以同时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在原有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加入视频会议等其他通信方式,实现车辆功能的扩展。

(2)在原有BSC或RNC的基础上,增加小型MSC或NGN设备,以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为中心的通信网络,具体连接设备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知,只需在原有的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的基础上,加入高集成度的MSC设备或NGN设备,使通信车成为独立的通信局,完全可以满足上述的通信要求。在指挥现场,如需要数据业务或与外接联系时,只需要通过光纤、微波或卫星接入到远端机房的SGSN或其他MSC设备即可,这样就可以满足现场通信指挥要求,也可以有效节约现场传输资源。同时,通过选用不同的卫星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在原有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加入视频会议等其他通信方式,实现车辆功能的扩展。

6. 多种移动应急指挥车之间的相互协作

由于现场救援环境相当复杂,在特殊情况下、单一的移动应急基站通信车无法满足现场通信、指挥和保障功能,这就需要多辆应急通信车、指挥车和保障车相互协作。

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探讨 篇3

关键词:基站节能减排能耗节能技术

0 引言

机柜功耗和载频功耗是基站主设备功耗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机柜功耗由风扇、控制板以及合路器等构成,并且占主设备的能够比重较小;载频功耗是主设备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带功耗、射频信号功耗、静态功放功耗和动态功放功耗组成。因此,分析基站的主设备节能主要从载频功耗入手。基站功能单元组成如下图所示:

本文将从基站主设备、基站电源、新能源等三个方面着手,探讨节能成本低,简单易实现的节能途径。

1 载频智能断电技术

任何移动无线网络每天的话务量都有忙时和闲时的概念,而且忙时基本分为两个时间段:上午十点和下午七点的话务量达到最大,但是零点到八点的话务量则很低。移动无线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站在最起初的阶段都是满足忙时的话务量的载频配置,但是闲时就会造成配置的浪费。基于话务量的这一特征,目前使用的载频智能关断技术可以通过此载频处于休眠状态而不承载话务量,以实现节能目的。虽然采用此技术可以给基站的主设备节能10%作用,但是此技术并不是实时检测的,它的一个判断周期为5-15分钟。因此,当话务量突然增大时就会造成接入失败或掉话的现象。由于此技术尚不成熟,可以在试点下逐步推广,但是不建议使用在VIP基站中。

2 时隙智能关

BTS根据当前的时隙是否有话务量而控制放大器PA的偏置电压,这就是智能时隙关断的功能,其节能降耗的原理与载波智能关断类似。当BTS时隙处于空闲状态时,功放仍然有静态电流存在,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在无射频信号的时隙关闭PA的偏置电压以使该时隙的功放无静态电流,在有信号的时隙则将其打开以正常工作,这就是PA偏置关断的功能。PA可以只在有话务的时隙发射功率,没有话务的时隙没有功率损耗。但是,关闭PA偏置电压时基带部分仍旧是正常工作的。相对于载频智能关断控制更加精准,控制效率更高。实际上早在2004年,各大设备厂商就推出了这类节能软件,但是到了2008年左右才大面积使用。截止2009年9月中国移动智能载频关断数量应用已达102万块。采用时隙智能关断,基站主设备能够节能15%左右。但是在实现的方式上,不同厂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大范围推广和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3 AMR(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的节能效应

AMR技术介绍:MR采用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式,有8种速率集,但是GSM系统只可以在其中4种速率间进行切换,这是由于GSM系统只采用2bit传输编码模式的信息。AMR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预测网络的无线信道特征,结合语音编码的方式从而达到网络容量和通话质量的优化组合。系统根据信道的特征可以随时切换不同速率的编码模式,当传播的环境较差时就会选择最大抗噪编码模式,而传播环境较好的时候就会选择最优的编码模式。AMR编码模式和传输速率如下表。

在选择编码方式的时候,移动台应当根据估计的下行信道为基站提供相应的编码建议作为参考;而基站则根据信道的预测结果制定编码模式,同时通知移动台采用同样的编码模式进行解码,并指定上行信道的编码模式。根据上下行信道的测量结果对编码模式进行智能切换是自适应编码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模式、信道速率以及输出功率的自适应三方面内容。手机终端使用AMR技术后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选择不同的语音编码速率。在信号载干比(C/I)较好的地方可以使用速率较低的编码从而减少冗余字节的传送,由此最多可以带来4dB的增益,而基站相当于节约了40%作用的发生功率、目前此技术日渐成熟,已经在各大运营商得到广泛应用。

4 分布式基站

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基站技术,是把基站分为基带单元(BBU)和射频拉远模块(RRU)两部分如下图。为了大幅降低基站消耗的功率,在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之间采用光纤代替传统的馈线而拉远部分射频以减少馈线导致的3db损耗。拉远单元采用的是自然散热技术,因此除了节省温控能耗外,还具有占地小以及安装快捷的优点。分布式基站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以及工程建设方便等优势,代表了基站的基本走向。由于分布式基站缩短了3/4的建设周期,共用配套资源的同时降低了传统能耗的40%作用,并且投资仅为传统投资的1/6,因此,分布式基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3G网络,目前,3种3G制式TD-SCDMA、WCDMA、CDMA2000都有分布式基站产品。

5 新能源基站

目前在我们很多地区由于市电供应不充足、风力或阳光充沛出现太阳能基站、风能基站和风光混合基站。太阳能、风能等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基站配电采用风、光、市电和充电电池组相结合,可大大降低电能消耗,具有能源取之不尽、清洁无公害、供电可靠性高、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广阔的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市电经常因自然因素而中断,基站配电往往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充电电池组相结合,有条件的市区站点同时引入市电,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给电池组充电,在市电中断时由电池组供电,两种配电系统之间配置切电保护设备。这种节能方式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在广大的内地无法广泛推广,因此新能源基站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方案。

6 基站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测控制节能

机房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空调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了基站机房环境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运营商在进行智能通风改造和引入通风系统时主要通过智能开启或关闭通风系统或空调实现的。但是一般采用直通风和自然散热等方式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自然通新风系统和热交换新风系统构成了基站的新风系统。当室外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给通风实现室内散热而达到了机房内部降温的目的,由于基站空调的运转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7 结语

目前,对于基站主设备的节能,直接牵涉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管关于通信基站节能减排运营商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方案,但是通信基站节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规划建设、日常维护、技术改造等各环节,这里既牵涉到很多专业,也牵涉到很多厂家或部分,而且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基站节能需要多项技术相结合,多方面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节能系统,而且只能更好,没有最好。

参考文献:

[1]刘涛.移动通信基站的综合节能[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2]赖春旺.基站节能方法和途径初探[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3]魏鹏飞.关于基站空调运行节能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4]孙研.通信机房节能综合解决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5]王少华,王佳庆.超导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04).

通信系统应急预案及故障处理措施 篇4

为了高效、有序地处理酒泉泓坤东洞滩光伏电站生产调度通信系1.1 统故障突发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酒泉泓坤东洞滩光伏电站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为现场预案。事件特征

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包含系统调度通信系统故障、厂内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光传输设备及光纤线路故障。可能造成厂内生产调度电话中断以及与省调、地调通信中断——包括系统调度通道、远动数据网通道、电能计量通道、调度生产信息网通道等故障。

引发故障原因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2.1 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击等)。

2.2 调度通信机房的主要设备、线路或供电系统出现严重故障。2.3 调度通信机房发生火灾。3 应急组织及职责

3.2 职责

3.2.1运行组负责人的职责:负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指挥先期应急救援工作。

3.2.2技术组负责人的职责:负责组织本部门专业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3安全监督组负责人的职责:监督、协调解决事故处理中的安全问题。

3.2.4运行人员的职责:负责通信异常时做好运行方式的调整。3.2.5通信专业人员的职责:负责检查通信通道及设备的连接运行情况,组织消缺;负责厂内通讯系统畅通;负责与省电力通信调度、公网服务商、设备厂家联系。

3.2.6安全监督人员的职责:监督事故处理期间安全措施到位,完成事故原因调查、事故责任分析、事故报告终结等工作以及善后处理。

4、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报警: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3.1.1 报值长,值长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

3.1.2 响应:值长立即指挥值班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技术组、安全监察组成员迅速进行处理。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处理。

3.1.3 救援:技术组、安全监察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通信人员立即进行检查和现场抢修。安全监督人员监督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

3.1.4 扩大: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应启动《酒泉泓坤东洞滩光伏电站通信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通信专业人员尽快到达现场,立即检查调度通信系统的运行情3.2.1 况。

3.2.2 立即启动应急通信方式:系统调度通信故障时,值长使用值长台公网外线电话或移动电话与省电力调度及吴忠地调联系、汇报并通知现有联系方式;厂内生产调度通信故障时,使用厂内行政电话对厂内生产进行调度;厂内行政电话也故障时,使用移动电话或对讲机对厂内生产进行调度。

3.2.3 通信负责人将异常情况向省电力通信调度汇报,通知现有联系方式,并请省通信调度及网管给予支持。

3.2.4 在省电力通信调度的统一调度下,根据通信设备损坏程度,制定方案,组织好事故抢修工作。事故抢修工作遵循下列原则:先电力调度业务,后其它业务;先省网,后地区网;先群路,后分支;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尽可能采取措施迅速恢复系统调度电话和调度自动化通道。在事故抢修过程中应与省电力通信调度保持联系,汇报检修进展情况。

3.2.5 3.2.6 根据现场设备故障情况联系设备厂家,取得技术支持。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因素,管控中风险或隐患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包括预报中的重大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3.2.7 在移动信号中断的情况发生后,及时联系电信、联通及移动公司,恢复公司厂区内移动信号覆盖,以保证移动通信畅通;在公网通信通道中断时,及时联系电信公司恢复外线电话通道。

3.3 事件报告流程

值长向省电力调度汇报本厂的故障情况。通信负责人向省电力3.3.1 通信调度汇报通信系统情况。

3.3.2 事件扩大后,由总经理决定向上级主管单位、电监会派出机构汇报事件信息。

3.3.3 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件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抢修方案和预控措施执行,使用合适4.1 的检修工具和防护用品。

4.2 4.3 继电保护间和通信机房内禁止使用无线通讯设备。

开展现场应急处理工作要有监护人,仔细核对设备名称、电路编号。

4.4 电网调度通信操作,要严格按省电力通信调度指令执行每个操作程序。涉及电网调度通信故障的处置,必须征得省电力通信调度允许后方可进行操作。

通信基站应急预案 篇5

--2018年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的报告

一、主办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吴忠分公司

二、演练参与单位:中通服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长讯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西微波通信通达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工程建设第五工程局、中移建设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三、演练地点:吴忠市第二生产中心旁

四、演练时间:2018年8月31日 9:00至10:30

五、演练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操作演练

六、各单位点名:

七、演练程序:

1、领导讲话

2、安全规范操作演练

3、演练总结

八、责任人员安排:

1、指挥员(组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吴忠分公司 严涛 中通服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马巧军 长讯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丁金强

2、由项目经理 童圣 冶帅 冯立胜 杜黎明 富春 对现场演练的施工单位进行考核打分。考核打分依据有限空间技术要点施工单位对通信器材使用的熟练度,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演练过程施工单位熟练程度。

3、检查现场:安全帽、安全绳、反光背心、安全带、绝缘鞋、安全警示带、施工警示牌(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或前方施工减速慢行等)、有毒气体检测仪、井上三角架、防护绳、防触电等工具、通风机、现场安全员(带证上岗)。

九、演练过程(演练参与单位逐一进行演练)

1、以吴忠分公司有限空间现安全操作场演练:施工单位人员6名,监理单位1人(施工队长1人 安全员1人 施工队员4人 现场监理1人)演练过程中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点

1、一通:作业前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施工安全员和现场监理旁站监督)

2、二检: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查和监测,未经监测的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安全员和现场监理旁站监督查看检测结果是否达标)

3、三持续:施工作业过程中要持续通风,持续监测;(施工安全员和现场监理旁站监督查看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否持续通风,持续监测数据)

4、四防护: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施工队长、施工安全员和现场监理旁站检查工器具,检查相关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5、施工队长汇报演练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次演练以现场安全规范演练为重点,演练应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吴忠分公司有限空间的安全规范演练。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应让参演职工充分领会到,深入了解、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中的规范和防护知识,提高施工人员有限空间安全规范的作业能力。

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考试2018年8月31日 11:00至11:45(演练参与单位参加人员携带身份证、黑色中性笔)

十一、演练总结

一、演练目的明确,预案策划周密

1、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实到实处,中通服监理公司部署演练工作,首先我们从思想上引起了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如何保障措施必须到位。

2、这次演练指导有方、准备有力、扎实有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简要分析---从事故发生的特点看

(1)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多发生在下井作业过程中;

(2)在人手孔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会发生硫化氢中毒;(3)在长时间积水人手孔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会发生混合气体中毒;

(4)在其它井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会发生缺氧窒息。

三、各施工单位不足的地方

(1)中移建设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安全员未佩带证件,未穿绝缘鞋,在演练的过程中三角架未固定牢固。

(2)长讯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有限空间人井演练过程中施工单位未持续通风,持续监测。

(3)广东南方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对全身式安全带使用不熟练,现场安全帽佩戴不规范。

(4)山西微波通信通达技术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着装未统一,对通信器材使用不熟练,上下人井时使用竹梯不规范。

四、参加施工单位人员考试情况

共计5个施工单位参加考试,考试人员共计29人,其中山西微波通信通达技术有限公司参加人数7人全部合格,广东南方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参加人数6人全部合格,中国通信工程建设第五工程局参加人数5人全部合格,中移建设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参加人数6人全部合格,长讯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参加人数5人,其中崔英杰考试不合格,禁止此人员参加后续通信建设工作。

总结演练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对施工工具不熟悉,部分人员对待特殊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不够熟悉,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施工单位演练之后必须下功夫强化施工人员对特殊劳保用品使用教育培训。在各单位演练结束后其他单位只出本单位实际演练的不足之处,提高施工人员的有限空间的基础规范操作。

施工单位参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考试

有限空间应急演练照片

附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吴忠分公司

--2018年通信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考试试卷

姓名: 身份证号: 得分: 施工单位:

一、填空题(每空2分,52分)

1、通信工程中有限空间一般包括通信管道、、、、、地下室、废井等。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点有:、、、。

3、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履行、、的原则。

4、在有限空间作业时,首先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等有害有毒气体的顺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实施作业。

5、作业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佩带、、、等防护用品。

6、在人手孔作业时照明工具应采用,使用的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7、安全带使用期为 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8、每天工作完毕离开现场前,必须清理作业现场,切断、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确认安全后才能离开工作现场。

9、上下人孔时必须使用梯子,严禁把梯子搭在 上,严禁踩踏线缆和托架。

10、人孔抽水使用油机时,排气管不得靠近人空口,应放在人孔的。

11、使用电力潜水泵抽水时,确保绝缘性良好,严禁。

二、简答题

1、简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点(18分)

2、简述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救援(15分)

基站通信实习日记 篇6

今天到的基站系统是rbs883,,原经安装调测后,基站能正常工作。运行一段时间后,交换侧测试发现系统中b小区第十个载频没有发射功率,经到现场观察发现其对应的comb不能调谐.

首先更换comb,问题依旧,证明comb正常;将功率计接到trm的tx口,用lctrl1软件将trm的功率打开,发现功率计有功率显示,证明信道盘trm正常;一般说来,如果功率监测单元或方向耦合器坏,会导致该小区所有载频出现问题,而不应是某一载频退服,因此我们可断定功率监测单元及方向耦合器没有问题。

于是我们将目光转移到连线上:与相邻载频(第八个或第十二个载频)同时对换comb端的pi输出头与马达连接后发现,该载频能正常工作,而相邻载频却不能工作,从而将障碍定位在pi输出线和马达连接线上;更换从功率合成器上pi口至功率监测单元上comb口间的连线后,载频正常工作,问题解决。

这些问题都因功率合成器上pi口至功率监测单元上comb口间的连线损坏,功率监测单元无法接收从功率合成器中耦合出的-32db的射频信号,进而无法控制comb调谐.

实习日志 第八天 208月7日

今天的基站使用的是rbs200系统。某个载频不能工作:交换侧测试反应为该套载频接收正常但不能有效发射;到基站观察发现,该套载频在推服过程中,rrx、trxc及spu一切正常,而rtx不能有效锁定,导致整套载频无法正常工作。

rbs200一般均采用自动调谐合成器的形式。自动调成器实质是一个窄带合路器,其输入被机械地调谐到指定的gsm频点。在每一个合路器的输入端都有一个步进马达,它受控于它所连接的rtx。两个输入被合路成一路输出,若干个合成器的输出可以被连接成一条链。在调谐期间,发射机将其合路器的输入设置到可以给出最大前向功率的位置,而且还检验反射回的功率,如果反射功率超过最大允许值,那么发射机将其自身禁用并发出一个错误代码。

我们检查并更换硬件设备comb、rtx及txd,结果在检查rtx时,发现该rtx的“pt”端口中的针头歪掉了,导致该rtx与从txd过来的射频线不能有效接触,rtx收不到从txd反馈加来的参考信号,无法将该信号与其自身发射信号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无法控制自动调谐合成器使其准确调谐到相应的频点上,因此该载频不能正常工作。将该rtx的“pt”端口中的针头拨正后,该套载频工作正常。

实习日志 第十天 年8月9日

今天没什么事做,来说说硬件引起基站告警的问题吧。其中一个基站经工程局安装并调测后,基站能正常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话务统计分析发现,该基站的a、b小区有较高的拥塞和掉话。通过bsc观察发现,该站的a、b小区均有分集接收告警,同时a小区还有驻波比方面的告警。到基站用omt观察,发现有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及vswr/power检测丢失告警。

由于告警均与天馈线系统有关,我们先用驻波比测试仪分别对a、b小区的四根天馈线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测量值均在标准范围内,证明天馈线本身没有问题。 我们知道,分集接受是解决信号衰落、提高信号接收强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区通过两根接收天线接受信号,可以产生3db左右的增益,同时通过对两路信号的对比来判断接受系统是否正常。如果tru检测两路信号的强度差别很大,基站就会产生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可能是tru、cdu、至tru的射频连线或天馈线故障引起的。

在本次故障检测中,我们注意到a、b小区均有分集接收告警且拥塞和掉话均较高,于是怀疑a、b小区的天馈线相互错位。后经高空作业人员对天馈线逐一检查,发现a、b小区的接受天线相互错位。因此a、b小区的两根接收天线接受方向不一致,方向不对的天线就接收不到该小区手机发出的信号或接受信号很弱,从而使小区产生分集接收丢失告警且伴随着较高的拥塞和掉话。经更改后,分集接收丢失告警消失,且拥塞和掉话降到了指标范围内。

实习日志 第十一天 2014年8月10日

今天去检查的基站的某一信道出现故障,退出服务。监视终端上显示该信道“malf”,从管理终端上调出系统的自我诊断信息显示该信道的状态为:?diag? 8?11?54 ..?..?03 ma 00 tib 22 075 c 00 21

?时间 日期 系统激活 主站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状态报告 目标 信息)

先对该信道机测频率和功率,发现频率符合指标要求,功率只有10w左右,检修后得知末级功放的第四块功率管损坏,更换后功率达标。但接入系统后该信道机仍然不能进入服务状态,诊断信息依旧。再次测它的频率和功率,两项数值都符合指标要求。分析可能是该信道的工作频点受到干扰,扫频后确实是存在干扰源,排除干扰源后该信道机恢复正常服务状态。

干扰是导致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和容量受限制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串音、通话丢失或通话信号跌落并使用户得不到满意的通话质量,最重要的是干扰限制了经营商可复用频率的紧密度。干扰可能来自另一移动终端、在同一频率工作的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或泄入分配频谱的带外射频能量。集群干扰最通常的种类有同信道干扰和相邻信道干扰。出现干扰现象后,应尽快查清干扰的来源和产生干扰的原因,将因干扰引起的损失尽可能降至最小。

虽然,motorola smartnet ⑾低呈且惶字悄芑程度高、可靠性强的集群通信系统,但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各类故障,为保障通信畅通,特别是确保重要部门调度通信的畅通,需要我们全面掌握系统性能,在日常维护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系统维护水平。

实习日志 第十二天 2014年8月11日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本来期待再做点什么事的~~结果我们的基站安全系统做的相当好啊,这也是好事,呵呵。张师傅和司机带我们出去巡查了两个基站,逛了逛就回来了,写了几份报告。在我们休息的公司公寓里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学习的,关于奥运的,关于基站维护工作的 ,很多很多。这10多天来我们和张师傅他们相处得很好,现在要走了还真是舍不得,特别是有空调的抢险车,嘿嘿。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走的时候只有再三的感谢他们给我们悉心的教导,耐心的讲解,特别是可亲的张青海师傅。

下午2点过我们离开的公寓,都很不舍,愿他们工作顺利。

1.基站通信实习日记

2.基站通信实习日记(2)

3.建筑施工实习日记(暑假)

通信基站应急预案 篇7

近年来,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 与“应急”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通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 在非常规突发事件来临时, 能否保证通信畅通, 能否迅速而高效地恢复受损的通信系统, 是整个应急行动在响应、指挥、调度、救援等诸多方面的成败关键。而应急预案是任何应急工作的基础和行动指南。因此, 应急预案是否合理、有效、可行, 关系到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优劣, 进而影响到整个应急救援行动。

基于此, 本文选取“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预案体系有效性研究方法”为题, 旨在参考相关的理论、标准, 探索科学的方法, 对我国现有的应急通信预案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测度, 从而衡量应急通信预案在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实际作用的能力。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 制订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应急通信预案体系, 但是, 对于应急通信预案“有效性”问题以及对现有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国内外都鲜有涉及。

2 有效性内涵界定

研究“有效性”问题, 首先要对“有效性”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 (罗国英, 2006) , 否则, 研究就会盲目、宽泛, 其本身就不具有“有效性”。在管理学中, “管理有效性” (冯英浚, 2000、2003) 和“领导有效性” (李超平, 2003;李秀娟, 2006;王月, 2009) 是两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他们对“有效性”的理解主要侧重于两个层面——“效率”和“效果” (万解秋, 2001;吴志明, 2005) 。“效率”解读为“正确地做事”, 而“效果”则为“做正确的事” (樊纲等, 2005) 。另外,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对质量管理有效性进行了明确定义, 即完成策划活动的程度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不难看出, 完成策划活动的程度可以表意为“效率”, 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则可以表意为“效果”。然而, 喻华伟 (2006) 认为效率和效果不应是管理有效性的全部, 还应该包括“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能力”。但是, 此能力完全可以归属于“效率”的范畴, 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的效率, 进而影响效果。

因此, 本文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来诠释和研究“有效性”。

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应急通信分类分级标准构建的基本思路

不同类别的非常规突发事件, 或同一类型不同影响程度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通信事故, 会导致应急通信预案的实施过程有所不同, 比如, 响应等级的识别, 所需资源的调度, 需要配合的救援部门, 恢复通信的手段, 整修通信设施的技术方法等等。而预案的实施过程不同就会影响其救援保障的效率和效果, 进而影响我们对救援保障的效率和效果, 进而影响我们对预案体系的评价标准, 见图1:

因而, 我们对预案“有效性”进行评估时, 就不能“一视同仁”。例如, 某省级应急通信预案, 能非常高效地由地震导致的全省30%面积以内的通信中断, 并能充分保障实施效果, 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应急通信预案体系的优、良、中、差。可见, 要全面、科学地评价应急通信预案体系的优劣, 就必须对“预案能否满足或多大程度地满足由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引起的通信事故的保障”进行全面考量。而应急通信分类分级是指, 对由非常规突发事件引起的, 需要提供应急保障的通信事故进行性质上的分类、程度上的分级。分类, 主要针对事件的性质。例如, 某一次应急通信事件, 是地震所致、台风或洪水所致, 还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所致。分级, 主要针对通信事故的影响程度、严重程度。例如, 某次台风导致全市 (全省、全国) 30%的面积无法通信, 或是更加严重的某个程度。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国内外相关文献、标准, 以及实际调研数据, 提取与应急通信分类分级相关的属性 (指标) , 组成分类分级的决策表 (见图2) 。在此过程中, 由于所提取的数据肯定具有不一致、不完善等特点, 我们用粗糙集对不确定信息处理的优点, 对其进行数据补齐、离散化, 再进行属性约简和值约简, 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则提取, 以得出应急通信分类分级标准。

4 应急通信预案体系“有效性”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

4.1“效率”评价模型 (M1)

假设涉及预案“效率”评价的参数 (评价指标) 有χ11, χ12, χ13, ..., χ1n, 分别代预案响应时间、决策代价等实际参数, 构建出效率评价模型M1:f1 (χ11, χ12, χ13, ..., χ1n) 。

根据前述应急通信分类分级的结果, 针对每一类、每一等级, 考量应急通信预案在指标χ11, χ12, χ13, ..., χ1n上的实际水平, 即可测度出相应的参数值, 带入模型M1便算出应急通信预案在某一类、某一级上的“效率”水平的数值ηij。以此类推, 可以得到该预案对所有类、所有级别的“效率”水平的数值ηIJ。

例如, 某应急通信预案, 考量它对于I类1级 (地震引发的全省通信中断) 事故的保障的“效率”水平, 可以得到指标参数χ1'1, χ1'2, χ1'3, ...χ1'n (例如响应时间、决策成本等) , 输入模型M1, 得到效率水平数值ηI1;同样是该预案体系, 考量它对于I类2级 (滴着引发的全省9 0%面积通信中断) 事故的保障水平, 可以得到指标参数χ1'1, χ1'2, χ1'3, ...χ1'n, 输入模型M1, 得到效率水平数值ηI2, 以此类推, 直到得出该预案体系针对所有类、所有级的效率水平的评价结果集合Q1{ηI1, ηI2, ...ηIn, η∏1, η∏2, ...η∏n, ...} (见图3)

4.2“效果”评价模型 (M2)

同“效率”评价模型研究内容类似, 假设涉及预案“效果”评价的参数有γ21, γ22, γ23, ...γ2n, 构建出“效率”评价模型M2:f2 (γ21, γ22, γ23, .., ...γ2n) 。

根据前述应急通信分类分级的结果, 针对每一类、每一等级, 考量应急通信预案在指标γ21, γ22, γ23, ...γ2n上的实际水平, 即可测度出相应的参数值, 带入模型M2便算出应急通信预案在某一类、某一级上的“效果”水平的数值λij。以此类推, 可以得到该预案对所有类、所有级别的“效果”水平的数值λIJ。

4.3“效率”、“效果”集成模型 (M3) 及预案整体“有效性”评价模型 (M4)

根据上述阐述, 应急通信预案针对每一类、每一级通信事故都有两个评价值——“效率”水平值η和“效果”水平值λ, 在此基础上, 构建集成模型, 即“效率”、“效果”的集成模型M3。将每一类、每一级的η和λ值输入模型M3, 得到相应的“效率”、“效果”集成评价值, 随后构建预案整体“有效性”评价模型M4, 输入各类各级的集成评价值ϖ, 得出预案“有效性”的最终评估结果。

5 结语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套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预案体系有效性评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以“效率”和“效果”为研究“有效性”的维度, 强调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 即把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与“有效性”的评估紧密联系起来, 使得研究更为科学、合理。在研究方法上, 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和“有效性”评估的指标提取中, 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模糊的问题。其次, 采用神经网络和因子分析法定量计算应急通信预案对于各类各级应急通信事件的效率和效果, 进而构建应急通信预案整体“有效性”的评估体系。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对应急通信预案有效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而具体的指标提取和体系构建等, 将是作者以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范维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学基金, 2007.2:71-76.

[2]计雷.对应急管理的几个认识阶段[J].安全, 2007.6:4-5.

[3]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与程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3) :3-6

[4]David M.Neal, Brenda D.Phillips.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Reconsidering the Bureaucratic Approach, Disasters, 2007, 19 (4) :327-337.

[5]Harrard J., Jefferson, T.Shar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Mitiga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Science, Jan.2007:23-23.

[6]袁宏永.构建应急指挥系统要从信息资源下功夫[J].中国信息界, 2006 (7) :17-17.

[7]冯英俊, 王大伟.绩效管理与管理有效性[J].中国软科学, 2003 (4) .

[8]薛锋, 柯孔林.粗糙集理论和遗传算法集成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预警研究[J].软科学, 2008, 22 (4) :49-53.

通信基站防雷设计与接地方案分析 篇8

【关键词】通信基站;电子设备;防雷;接地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cross the country province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sit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most no examples of base station equipment damage suffered direct lightning stroke with 95 percent of the base station equipment damage caused by lightning strikes lightning over-voltage caused by lightning overvoltag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the protection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urring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s, 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ively made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sign ideas.

【Key words】A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Electronic device;Lightning;Ground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相当大,它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危害。通信基站位置地域、地理位置差异巨大,地方雷雨频繁,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一旦遭受雷电袭击,损失难以估量,后果难以想象。所以,做好通信基站的防雷电工作,是保证现代通信畅通的重要保证。

1. 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天馈线进入机房前没有接地。

(2)避雷针在机房屋顶虽然接地,但接地电阻太大。

(3)基站机房内通信设备保护接地不规范,直接与屋顶墙上的避雷带相连。

(4)天线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没有形成联合接地,两者之间存在地电位差。

(5)接地引线和螺丝拧在一起,且螺丝已生锈,接地不可靠,没有达到接地目的。

(6)基站铁塔接地不规范,只用一根扁铁从铁塔一个角与机房建筑搭在一起,而且电器也没连通。

(7)基站机房屋项上所有金属突出物没有和女儿墙上避雷带电气连通。

(8)基站屋顶上女儿墙上避雷带与建筑物主钢筋没有焊接连通。

(9)基站铁塔上避雷针不符合规范要求。

(10)基站铁塔高度为70米,天馈线中间和机房入口处都没有接地。

(11)基站供电线路没有从地下敷设进站,而是架空直接进入二楼机房,把雷电波直接引入房间。

上述情况均不符合防雷要求,都是引雷途径。

2. 当基站遭受雷击时,可能对基站造成危害的主要部位有

(1)基站收发信机的馈线入口。

(2)基站收发信机的电源入口。

(3)基站所有电源设备将受到危害。

(4)通信电缆接口及中继线路。

3. 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

(1)基站天线应用有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避雷针与铁塔作可靠电气连接。天馈线严格按规范布置其接地点;尤其天馈线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接地至关重要,目的是让感应雷电流在入机房前漏入大地,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2)基站机房应有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如装设有避雷针或优化针,则应有两根8园钢从针体尾部引出,引出线一方面与针体焊接,另一方面双从两个方向与避雷带焊接。

(3)架空电力线和其他架空线的防雷措施应有地埋和装设避雷地线等。

(4)基站电源设备应用两至三级防雷(过电压)措施。

(5)天馈线应装设天馈避雷器。

(6)信号线应串接信号避雷器。

4.通信基站接地方案

4.1 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要求。

防雷接地系统是由大地、接地电极、接地引入线、地线汇流排、接地配线五部分组成的整体。

地线排一般分为室内接地排和室外接地排,室内接地排通常安装BTS、电源机柜较近且与走线架同高的墙上。室外接地线通常在馈管窗外附近(1m内)。接地排用铜排做成。

4.2 移动通信基站BTS接地的几种实际情况。

4.2.1 利用现避雷带。

当BTS所在大楼有较可靠的屋顶避雷带、防雷接地及工作接地时,BTS的接地应利用大楼现接地装置,但必须测试其接地电阻值。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增加接地体,使接地电阻满足≤5Ω的要求。

4.2.2 大楼没有避雷带

当所在大楼没有现成的屋顶避雷带时,应架设一定数量的避雷针,使天线顶端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角之下,并同时将避雷针接地线直接引至楼下接地体。

4.2.3 BTS设有天线铁塔。

当BTS设有铁塔时常采用三合一(即联合接地)系统。这种情况,一般都把整个机房设计在铁塔的避雷保护范围内,机房顶可以不设避雷带,但机房四周可以仍需埋设一闭合接地环,使机房的地电位均衡分布和缩短接地引线。

4.3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4.3.1 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2)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并引入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低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

(4)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电缆连接处三根相线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缆两端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5)移动通信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三根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

(6)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做重复接地。

(7)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做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8)移动通信基站的直流工作地,应从室内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

(9)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中关于耐雷电冲击指标的要求,交流屏、整流器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

(10)电源避雷器和天馈线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3.2 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雷击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2)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采用太阳能灯塔。对于使用交流电馈电的航空标志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护外套应在塔顶几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

4.3.3 天馈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置专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40mm的镀锌扁钢。

(2)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套,应在上部、下部和走线架进机方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

(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止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

4.3.4 其他设备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筑物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抑制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避雷网、避雷网和连接器等)

(2)机房顶部的各种金属设施,均应分别与屋顶避雷带就近连通。机房顶部的彩灯应安装在避雷带下方。

(3)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做保护接地。

5. 结束语

(1)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站点的设备和防雷措施也在不断革新,只要在工程实际中不断调查优化研究,充分认识雷电可能的入侵途径,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综合防护,就能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

(2)基站防雷系统工程是保证通信网络畅通、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涉及基站铁塔、天馈线、土建、供电、设备安装以及周围建筑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树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不断总结经验,从现实入手,不断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和基站的防雷能力。

参考文献

[1]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

[2] 张殿富. 《移动通信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S].北京:中国计 划出版社,2001,(2).

[4] 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建筑物防雷设计安装99D562[M].北京: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研究所出版,1999,(12).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3-26-492

上一篇:“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下一篇:大检修安全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