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共11篇)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1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尤其在印钞行业尤为重要。近年来,公司本着安全先行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制订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落实相关措施,开展应急演练,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目前公司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1、建立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近几年来,公司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均面临许多新情况。为使公司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率,在提升各类安全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公司中高度危险源,分部门、分专业全面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至20xx年年底,已修订和制订了《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办公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人身伤害急救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产品丢失、被盗应急预案》、《公司处理运输过程中重要物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司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八部预案,并纳入公司《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公司发布实施。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各专业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把预案编制与制定工作延伸至各岗位,提高预案的针对性与实操性。

随着安全生产各类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备,明确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机构组成、工作职责、响应程序、后期处置等内容,为有效实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奠定了基础。

2、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

为提高各类预案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演练(习)。相继于每年消防日期间开展大楼火灾逃生的应急演练。同时为深化预案演练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各岗位、各类人员的应急技能,自20xx年开始,根据公司现阶段经营特点,找出重点易发的危险源,分部门、分岗位、按阶段组织实施了危化品泄露、化学药品灼伤、产品运输等各专业的应急演练。同时在演练过程中抓拍重点画面,将相关画面按流程制作成宣传展板,方便员工在平时熟悉相应的应急流程,通过画面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使演练的效果得以延续,对全员整体应急技能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演练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公司各部门、各专业应急救援响应和事故处置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供了依据。

3、加强应急体系基础建设

为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基础工作:一是加强应急管理装备的调查和落实,摸清现有应急救援基本装备、力量,建立相关信息资料;二是加强对应急预案演练的评估总结,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机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三是积极同行业兄弟企业接触与学习,充分发挥行业

大厂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及时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意见和建议;四是根据公司特点,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及队伍的建设,由公司出资购买救援装备,各部门分专业组建救援队伍,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善

预案体系尚不完备,一些重要生产环节还没有制定专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如针对公司后期大规模搬迁、改造等环节的相应应急预案等;部分预案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一些预案应未经演练和检验,存在着准备措施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完善等问题。

2、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有待探索,企业、职工的自救互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外部专业救援与公司内部员工自救相结合的救援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质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有待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还不能适应实际需要;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教育等还没有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规范、完善的指挥机构

建立规范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部门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公司、部门、工序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保障系统,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

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演练和检验,真正形成公司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员工自主到位,全员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2、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做到各个层次预案的制订和落实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3、加强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围绕重点工序、重点专业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预案演练,提高各级人员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重点立足于部门内部,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让公司各方面人员尤其是岗位操作人员了解预案内容,懂得应急程序,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4、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

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队伍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公司内部应急救援网络体系,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事故统计分析、中高度危险源和中高度事故隐患监控管理以及重点专业安全状况动态和事故预防预测等提供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快速、准确的应急预警预报和指挥系统,确保各类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确保各级指挥指令的畅通;

二是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人员、通讯、物资、装备、志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2

1 应急预案编制及体系完善过程

1.1 提高认识, 迅速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

在项目研究期间, 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公众生命安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 是哈尔滨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对于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灵敏高效的应急系统, 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作为科研课题研究中“四大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按照“统一规则、分项实施、突出重点、适应需求”原则和预案编制程序及编制核心要素, 迅速开展了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与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工作。

1.2 应急预案编制科学规范, 体系逐步形成

1.2.1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

2005年, 为尽快适应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需求, 做到科学应对, 未雨绸缪, 在国家预案体系不够健全, 多数应急预案尚未出台的情况下, 组织专业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预案》, 结合本市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完成了15种单项预案编制及《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手册》编印和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发工作, 为当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并为部分外地同行提供了借鉴。但已制订的预案种类不全, 行文不够规范, 具体职能和应对措施不够具体, 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006年, 又由专人针对2005年版预案尚存问题和薄弱环节重新修订完善了11种应急预案, 其中总体预案1项、综合预案3项、专项预案7项并汇编成册。此时各类预案虽内容分类清晰、格式规范, 但疾控应急职能和防控措施不突出、种类不全, 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008年, 课题组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列为当务之急, 集中骨干力量, 重新编制修订完善了4类30种应急预案。其中, 总体预案1项, 综合预案6项, 专项预案23项, 相应技术方案24项, 并编印下发了《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汇编》。完成了8区10县 (市) 疾控中心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的培训与演练、工作部署、督查指导、提供样板等项工作, 形成了目前较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1.2.2 应急预案体系总体架构

现行的4类30种应急预案体系总体架构分四个层次, 即: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区县 (市) 应急预案, 并通过《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和《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预案体系架构图》予以展示。

1.2.3 应急预案内容总体架构

市及区县疾控中心已完善的各类预案虽然应急内容不同, 但总体架构内容及撰写的格式是规范统一的, 总体架构为: (1) 总则。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3) 监测、预警和报告。 (4) 应急反应。 (5) 应急处置。 (6) 后期处置。 (7) 应急保障。 (8) 附则。 (9) 附件 (附录) 。

2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应急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1 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奠定了疾控系统应急工作的基础2.1.1预案内容特点

各类应急预案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善后处置与评估等, 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流程, 基本覆盖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实现了统分结合, 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及完整的全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 增强全市疾控机构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 预案编制特点

现行各类预案内容覆盖面广、表述准确、针对性强, 采用预案加方案形式, 文字简练、格式规范统一, 预案的完整率达国家绩效考核标准, 同时还建立了预案体系动态管理机制, 并采取了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预案的有效措施, 明确了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 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准确、有效的程序和依据, 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 充分体现了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备性。

2.2 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保障应急管理的协调性

按照《2006、2007、2008年全国疾控应急工作要点》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及绩效考核达标要求, 针对区、县疾控中心尚存已制订的应急预案只是为应付检查、评审而照抄照搬;预案内容简单, 预案编制完整率与实际工作要求差距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薄弱, 多数单位未指定责任人, 缺乏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装备不能很好的处于随时可用状态等诸多问题, 本着“加强基层, 夯实基础, 分类实施, 整体推进”原则, 结合市疾控中心的疾病控制和应急工作实际效果, 指导落实区县 (市) 分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通过会议部署、应急培训与演练、督查指导, 进行各类预案编制工作经验交流, 有效地提高了基层科学规范编制预案的应知应会能力, 推动了此项工作全面开展。目前, 各区、县 (市)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与形式、完整率等均达到市疾控中心具体要求, 已上报的电子版各类预案全部输入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模块中“区县 (市) 应急预案”数据库, 与市疾控中心现行30种应急预案形成完整应急预案体系, 达到了市区同步管理、协调发展的目的。

2.3 利用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市区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为保障应急预案体系运行良好,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投资与哈尔滨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作研发构建了“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该系统平台上, “应急预案体系”作为功能模块的载体呈现出总体、综合、专项、区县四个层次预案以及每个层次的子预案界面, 同时具备修改、调阅功能, 现30种预案按其层次全部导入该平台数据库。在应急工作实践中实现了市、区县疾控中心快速修改和调阅资源共享效果。体现了投资少、见效快, 实用性、有效性强的特点, 对全面提升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应急措施固化于处理模型中, 做到了应急处理任务系统化分解, 实现了科学管理;应用工作知识与经验, 提高了效率;快速灵活的操作, 及时信息数据的传输, 实现了瞬时反应的应用成果。最主要的是该系统将随着应急工作的深入而不断完善, 并将逐渐成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良师益友, 起到防患于未然和积极储备战略资源的作用。

2.4 启动应急预案, 成功应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6、2007年哈尔滨市麻疹疫情严重, 发病人数异常增

多。2008年在防控手足口病、水痘传染病疫情和五常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分别启动了本级相应应急预案和实施了检测、监测、流调等技术方案。预案启动后, 组织专家现场指导防控工作, 应急小分队成员根据预案中的职责要求、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处置措施等,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进行流调、检测分析、疫区消毒处理、宣传教育等, 及时有效的查明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危险源;手足口病、水痘、群体性食物中毒均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未发生大规模扩散趋势,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发病率、死亡率和社会影响程度。

2.5 适时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不断完善专项应急预案

2006~2009年春节期间, 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市反恐、禽流感、食物中毒、鼠疫、职业病等6次应急模拟实战演练活动, 均达到了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不断完善和提高专项应急预案水平的预期效果。⑴通过认真制订和实施专项预案实地演练的具体方案, 真正达到了检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队伍的目的, 形成了市及区、县疾控机构密切配合, 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⑵进一步锻炼了应急队伍, 使应急小分队人员在实战演练中切实感受到了应急处置的重要性, 明确了各自在应急处理事故中的职责和任务, 磨合了应急处置各环节的衔接, 完善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⑶通过春节抽查道里、道外、阿城三区和尚志市疾控中心应急工作和禽流感应急演练现场, 提高了全市疾控机构应急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⑷针对禽流感模拟演练过程中启动相应预案出现的现场流调程序与要求不符、携带应急处置物品不全、消毒设施缺乏等问题, 均依据相关应急预案立即进行改进, 使其完善, 形成了全市应急工作全民动员、预防为主的良好局面。⑸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加强了对应急演练的督查指导并及时进行总结, 对预案进行评估完善工作, 确保各项演练活动顺利进行及专项应急预案的修正完善。

3 建设应急预案体系的体会

目前, 哈尔滨市疾探中心应急预案体系虽已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果, 但由于预案的宏观性、原则性较强, 在今后的操作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并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 以及不断更新完善。在目前尚存科技支撑基础较薄弱, 应急科研资金投入不足, 应急管理基础研究较为落后, 缺乏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发等问题的情况下, 需要继续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疾控职能机构资源优势, 继续夯实基础, 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与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预案整体质量,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公众的危险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 形成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 应急预案体系是应急系统建设的重要载体。没有这一载体, 应急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就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它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撑和有利资源, 它将随着哈尔滨市疾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日益体现出其自身价值和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3

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根据自治区国资委《关于开展国有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集团公司业务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落实工作,召开了专项落实工作会议,安排人员深入各基层单位进行了认真摸底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自2007年重组以来,宁夏建工集团及时根据建设部、自治区国资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集团公司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事故的特点,制定了《宁夏建工集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并要求各基层单位、施工现场按照集团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通过近五年不断修订完善,目前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2011年各工程项目组织了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集团公司综合性演练因各种原因未能按照要求进行。

二、近年来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安全监督总局下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集团公司每年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均要求各基层单位、工程项目必须按照要求的专项预案进行修订,并于2011年对集团公司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二次修订。2008年配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我公司承建的西夏区研发中心工程成功举办了宁夏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程序性演练,受到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及同行的好评。主要做法是采取施工现场真实情况的模拟演练,使得所有指挥人员、救援人员明确救援过程中的职责、救援程序,确保应急过程中的有序进行及有效避免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各单位、工程项目均能按照要求进行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但应急救援系统组织机构无法做到专职均为兼职,预案中所罗列的相关应急救援器材、药品应企业资金无法足额投入,致使应急救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每年应急预案的演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起到事前演练,事中应急的目的。

四、加强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聘请应急预案编制的专业人员进行企业编制人员的培训;二是编制应急救援成功的案例,引导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提高认识,确保应急救援资金的有效落实,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购置基本的救援器材,如市政、危险化学品施工企业购置防护面具及工作服;三是要求各单位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业务,并同社会、政府、企业之间应急人员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以免出现紧急情况时处置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五、典型经验交流材料详见附页。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4

养护一工区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养护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工作,高效有序地对辖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控制,自2014年4月份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公司文件要求,全面梳理本工区的各项应急预案的建设活动,切实以可操作性、衔接性强的应急管理为重点,现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一工区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1、为进一步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促进养护一工区安全工作的稳定发展,2014年5月5日,一工区成立了以王坤经理为组长,卢长玉、马永胜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决策领导机构,并根据事件发生的态势和处理情况随时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并决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切实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开展一工区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安排有专职人员负责突发事件处置及日常事务的落实,具体负责部门设在办公室,并专门配备了处理突发事故的专用车。

3、一工区还成立了多个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我们以项目部为单位,要求各项目部按管养里程的长短,成立至少3个抢险救援队伍,构建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构,为保障抢险人员安全,我们同时配备了劳保及必需品。

二、加强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一工区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建立和完善了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应急预案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和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活动开展以来,一工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应急预案体系实施方案》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任务分工明细表》,组织人员重新完善了《防汛抢险就在交通保障预案》、《重大事件应急保障预案》、《除雪防滑救灾应急保障预案》、《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触电应急预案》、《防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防坍塌事故应急预案》、《交通师傅现场处置预案》、《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

三、日常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1、一工区凡事注重预防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每天轮流值班。切实保证了辖区路段处置突发事件及维稳工作。

2、根据养护公司要求,每月初各项目部会按时向一工区安全科上报《安全事故月报表》、《工伤事故月报表》及有关应急工作的开展情况,切实做到了落实到人。

四、大力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活动

1、提前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工区就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确定了相关宣传方案,就宣传教育、活动项目、活动管理等工作都做出了统一安排。一工区经理王坤总体负责,项目经理配合抓好活动项目,安全负责协调工作,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确保了活动、人员、项目落实到位,并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

2、围绕主题,专项资金到位

2014年,养护一工区紧紧围绕“平安工地”这个主题开展丰富精彩的安全活动,从通知下发到方案制定与实施,我们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准备充分,组织有力,效果也很明显,整个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本次活动一工区共投入2.5万余元,居历年最高水平。

五、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工区建立了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反应敏捷、协调有力的应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了《防汛抢险专项应急预案》、《除雪防滑专项应急预案》、《应急疏散专项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和《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等现场处置方案和24小时应急管理值班制服。一工区对本单位职能职责、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一工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处置应急保障的能力。

六、强化措施,确保预案培训和“演练”落实到实处

一工区积极组织人员进行预案培训和专项应急演练,如“防汛演练”和“除雪防滑演练”,为确保演练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始终坚持“六个”到位,即认识到位,人员到位,防范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应急突发事件措施到位。在预案编制完成后,一工区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在2014年4月、6月、10月份,我们分别进行了“火灾应急演练”、“防汛应急演练”、“除雪防滑应急演练”三项演练。在演练中,在一工区经理王坤任组长的应急演练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各抢险队反应及时、迅速、措施得当,整个抢险过程高效有效,协调配合,确保了应急演练按设定的程序和要求顺序完成。通过演练,检验了抢险队的应急实战效果,进一步完善了一工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了一工区的应急管理水平,增强了处置突发事件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的能力。

七、下一步的打算

1、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建设;

2、切实提高了预案编制质量,准确把握预案的定位,确保相关预案之间的联动和衔接;

3、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并通过演练不断补充和完善预案,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014年已经过去,2015年刚刚来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安全工作中必须保持着高效的警惕,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切实保障一工区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养护一工区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5

2011年,我局以“防事故、防案件”为重点,突出确保博白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有力提升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为确保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应急工作有效开展,我局坚持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司法行政系统应急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二是健全队伍和配备必要设备。建立了由局机关7人、派出司法所所长(负责人)28人共35人组成的应急队伍,明确了应急车辆,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进行了内部演练活动。

二、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体系建设

根据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博白县司法行政系统维护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健全我县司法行政系统修护社会稳定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各派出司法所做好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开展学习教育,强化防范意识

为强化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应急防范意识,增强突发事件的警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注重抓了以下2个方面的经常性教育。一是抓了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个案分析、重点辅导等形式,对各类应急预案集中组织学习培训。二是加强了使命责任意识教育。通过以案析理、典型引导,不断强化广大干部职工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信心和勇气。

四、加强演练训练,提升处置能力

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演练和实践的检验来证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订,不断地完善预案的内容、提高其 1

针对性。在演练过程中,制订了详细应急演练方案,成立了应急演练指挥小组,深入进行了思想发动,精心进行了研究部署,多次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实施了分科目演练和群众性合练,营造了良好的实战演练氛围,有效推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应对机制。

五、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应急预案处置演练需要多部门衔接、协同配合,需要政府牵头,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组织,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的演练,保障预案演练经费。二是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应急管理信息报送仍存在迟报、漏报现象,有的单位对应急信息研判不准确,甚至把工作动态作为应急信息上报;

六、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防范影响社会稳定不安全因素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特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结合实际,认真开展部门专项预案修订工作,加强预案相互之间的衔接、呼应,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2、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的处理。一是切实做好信息汇总和应急值班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及应急处置程序,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做好重特大事故现场救援指导、协调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重大风险源排查,切实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做好社会公布工作。

3、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应急预案演练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急预案演练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的正常开展。

博白县司法局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6

2011年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新城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方式,紧紧围绕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能力提高这一主线,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培育出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把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今年以来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切实认清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协调。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制定本部门的疏散演练编制工作,要求所属办事处的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疏散演练方案,并把疏散演练和预案管理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演练,通过强化演练、提高预防水平。1-5月份,我处共组织各专项疏散演练5次,根据不同范围、不同行业、不同情况组织演练,提高实战水平,并及时总结演练经验教训,提高救援能 力,把突发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积极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应急管理和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逐步健全完善了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体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处置、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同时还要求各村居、各部门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落实专人负责具体抓。二是积极推进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制度建设。应急疏散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街道党工委专门召开应急预案工作会议,将预案编制工作,分别分解到街道各个相关部门,分别就食品药品安全、防火、防汛、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森林火灾控制、森林火灾扑救处置、群众越级赴省集体上访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制定了专业预案;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辖区内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的应急疏散建设,要求制定各个专项应急疏散,从源头上抓好应急管理工作。

(三)多方协调,全面合作,进一步增强演练工作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推进应急处置工作动态化管理。

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是加强应急疏散演练的根本目的。从1月份开始,街道办事处组织信访办、民政办、安全办、水利站、规划站、林果站、教工站、执法队和派出所等相关站所积极开展地震救灾、动物疫情、防汛抢险、食品安全、森林防火、企业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专项疏散的演练,通过演练,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还认真做好应急通讯和值守工作,切实加强应急资源整合,提高应急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全街道应急保障能力。

总体来看,通过一系列的应急演练,我处应对各类安全突发事件,能够根据不同范围、不同行业、不同情况,把突发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急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同时,积极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处应急疏散演练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还存有薄弱环节。一是由于应急办配备的工作人员没有系统的科学培训,办事效率有限,协调力不强,资源力量未能有效整合,跟不上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二是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差距较大,有些部门应急预案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发布后,没有进行宣传、培训和演练,不能很好适应工作需要;三是有些单位和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单位应急管理意识淡薄,对应急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到行动上;一些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小区业主应急意识不强,存 在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等等问题;基层群众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应急意识不强、安全救护知识和逃生知识缺乏。

三、注重实效、科学评估,进一步发挥预案演练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做到:

(一)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常态管理。

进一步整合应急资源力量,加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工作力度,真正建立“日常有人管、遇事有组织、处置有队伍”的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抓好专业应急管理的业务培训,不断修订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二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研判分析机制,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加强社会稳定局势的评估,增强工作主动性。三是强化应急工作检查,抓好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长效监管机制。坚持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四是进一步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建立严密、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反应及时、高效有序,迅速完成命令部署、力量调配、后勤支持、信息报送等应急任务,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危害降至最低。五是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面对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管理,开展教育培训,熟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方案和预案,经常进行应急处置日常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攻坚处突能力。同时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增强各职能部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的协调配合,提高全街道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7

山东大学 物理实验与化学分析学院 应急预案管理 十四组

引言:2003 年以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的发展历程,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在从“全”到“优”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已有的理念认识、体制机制、理论方法、管理模式均面临的挑战,亟需借鉴发达国家体系建设演进经验,全面推进新阶段下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美国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起步较早,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且经过多次重大实践的检验和完善,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应急预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应急预案管理的概况及发展历程

1.美国应急预案管理体制

美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分为联邦、州及地方 级 , 民间不同领域的应急计划和预案也被纳入其中。在联邦层面 , 成立于 年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是美联邦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协调决策机构。“9. 11”事件之后,美国成立了国土安全部,统一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但侧重于协调处置国内恐怖袭击事件。隶属于司法部的联邦调查局(FBI)和隶属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央情报局(CIA)是其对内和对外恐怖消除、情报搜集的主力。1979 年成立的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是美国主要的应急管理机构,作为全国响应协调中心,主要职责就是建设全面、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准备,事故发生后提供有效响应和协调支持,从而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恢复工作。各州政府 也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中心等应急机构。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是资源配置、责任追究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设立,从体制上统一了应急管理工作,为事前预防提供组织保障,为事后处置提供统一协调高效支援。

2.美国应急管理层次分级

“ 9 · 11 ” 事件后,联邦应急管理署与海岸警卫队、移民、和海关总署等 22 个政府机构合并,共同组建国土安全部(DHS),负责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的协调责任。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先由地方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当超出自己的处理能力时,则向州政府提出救援请求,若危机十分严重,州政府也无力应对时,则由州政府向联邦政府申请救援,并由 FEMA 及时采取响应措施。FEMA 通过一系列综合的、有准备的应急管理计划,协调联邦各个部门、机构,来减少危机引起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保护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承担对灾害的防范、反应、恢复的重任。DHS 的建立,使美国应急管理进入综合应急管理阶段,有效 解决了应急管理政出多门,协调不力的局面科学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给予应急管理部门的合法地位和实施相关措施的权利,也有利于各个部门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美国又是一个法制国家,更加注重法律的重要作用。

3.美国应急管理有关法律

美国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很多。1950 年制定的《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DREAA),是美国第一个与应对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该法律由罗伯特·斯坦福(Robert T1 Stafford)提议制定,故也称罗伯特·斯坦福法。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紧急状态法》,是影响最大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国内频发恐怖袭击事件,因此于 199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其中规定“总统必须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秘密行动和军事力量,中止、摧毁国际恐怖份子和基地设施。” “ 9 · 11 ” 事件发生后,美国第 107 届国会于2002 年 1 月 23 日通过了新的《国土安全法》,该法创建了一个统一的能应对各种危机的快速反应、动员和指挥机制。

二.我国的应急预案管理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1.我国应急预案管理体制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工作,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编制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案与规划,成为应急预案的萌芽形式。在公共卫生方面,建国初期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1951年4月卫生部召开全国防疫专业会议,制定了19种传染病防治方案。在水利防治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水利部门陆续编制各大江河流域综合性规划。包括流域综合治理在内,迄今为止各大流域已经修编了数次防洪规划,均把防洪方案作为规划的重点。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制订出台部门性应急预案。水利、林业、地震、国防科工等部门借鉴国际同行故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核应急计划等。1988年1月,国务院颁布《森林防火条例》,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制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预备方案”。同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防御洪水方案”。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所能发现编制最早的应急预案是1988年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制定发布的《处理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事故预案》。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核电企业编制了《核电厂应急计划》。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28条明确规定水库大坝主管部门对危险大坝可能出现的垮坝方式与淹没范围要进行预先评估,并制定出“应急方案”。同年,中国地震局编制出台《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各级政府结合区域特点与实际情况,编制出台多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预案。

据统计,2004年以前,国务院有关部门针对不同领域的突发事件已编制各类应急预案194件。总体来说,2003年以前出台的各类应急预案具有3个特点。一是编制零散,“预案体系”不健全。只有地震、核电、水利和森林防火等少数部门和行业拥有“应急预案”,没有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将其固化为规范性制度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推广执行。二是部门特征明显,综合协调性弱。预案编制基本上是部门性行为,主要针对本行业领域的重大灾害进行应急管理。预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多为单打独斗,部门间缺少协调与沟通。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相互之间缺乏衔接与匹配,不能发挥整体合力。三是技术性强,管理性偏弱。当时的“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单一类型的灾害而制定实施的技术性方案,侧重于从专业角度制订应对灾害的具体实施步骤与计划,更多地强调应急响应阶段的工作,忽视灾害减缓、预防准备、善后处置等其他应急管理环节,缺乏总体战略规划与明确的管理职责分配。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事件是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正式起点。非典(SARS)事件对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不仅开启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程,也推动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系统总结应对处置非典事件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重视政府非常态管理。当年11月,国务院抓紧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由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担任组长,以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为抓手,不断推动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全面检验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暴露出应急预案体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随后国务院着手筹备修订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始朝着完备化、可操作化和无缝衔接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在不断扩大应急预案覆盖范围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在这一时期,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2.我国应急管理层次分级

在国家层面上,有关部门与单位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化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基于风险评估的预案优化模式。2012年2月,针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的若干问题,国务院应急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专题调研活动,多次召开省级应急办主要负责人会议以及国家部委与专家座谈会,并于2013年10月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预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应急预案的概念、分类与编制程序等内容,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优化现有应急预案体系。2011年初,根据中德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德灾害风险管理项目合作协议》,国家行政学院借鉴引进德国风险管理经验,在广东、重庆等省(市)组织开展地方政府风险治理与应急预案优化试点工作,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的场景化、标准化与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地方层面上,各地各部门普遍将预案修订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并结合应急演练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修订相关预案。北京市在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间,将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的修编和演练工作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风险治理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评估出奥运会期间可能出现32类250项和94个重点地区的风险,编制9800余件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2011年深圳市利用德国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优化方法指导大运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确保了大运会顺利举行。不少基层单位推出简化版的应急预案,向群众发放明白卡,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与突发事件处置效率。例如,黑龙江省在编制预案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指导基层单位编制预案“明白卡”,基本包含预警方式、救助主体、疏散路线、避难场所和救助电话等所有应急预案核心要件。

三.美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点

1.三级应急响应体系 , 统一管理标准运行美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分为联邦、州及地方 级 , 民间不同领域的应急计划和预案也被纳入其中。在联邦层面 , 成立于 年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是美联邦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协调决策机构。年 , 并入国土安全部 , 每年有 亿美元的突发事件应急基金。下设 个职能部门 应急准备部、缓解灾害影响部、应急反应部、灾后恢复部、区域分局管理办公室 , 全职工作人员 人 , 还有符合应急工作标准的志愿者 或兼职人员 人。的职责范围涵盖地震、咫风等各种 自然灾害 , 以及环境、卫生甚至核领域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 全面负责应急准备、预防、监测、响应、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在它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下 , 形成了集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援组织等单位为一体的指挥和调度体系。在州及地方层面 ,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设有州和地方应急服务办公室 , 主要负责处理辖区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 , 负责制定州及地方一级应急管理和减灾规划 , 监督和指导地方应急机构开展工作 , 组织动员当地警察、消防及国民警卫队开展应急行动。具体应急过程中 , 采取属地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结合、分级响应和全面响应相结合。年 , 美国国土安全部推出 “国家事故管理系统 ” , 规定了美国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 以期实现 “统一管理 ” 和 “标准运行 ”。所谓 “统一管理 ” , 即应急响应时 , 各级机构使用共同的词汇、术语、密码、频率等 , 发布统一的指令进行统一指挥 ,使不同部门和不同区域指挥官在沟通时不存在障碍和误解。“标准运行 ” , 即是应急工作的各阶段 , 遵循标准化的运行程序 , 包括物资、调度、信息共享、通信联络、术语代码、文件格式乃至救援人员服装标志等 , 都要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 , 以减少失误 , 提高效率。

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 为应急提供有力保障美国涉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法律数量相当可观 , 内容十分详尽 , 主要包括灾害应急处理、紧急状态和反恐等 个方面 , 为应急责任机构职责的履行、人员及资源的调配以及信息的发布和共享提供了有力保障。早在1950 年 , 美国就制定了 《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 》 , 它是美国第一个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的法律。该法规定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助原则 , 还规定了联邦政府在灾害发生时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方式 , 适用于除地震以外的其他突发性自然灾害。此后 , 年出台《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法 》 , 规定为应对地震灾害的主要责任部门。“ 9· 11” 事件发生后 , 防范和处理恐怖事件成为美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中之重 , 为此 , 美先后于年和 年颁布了 《反恐怖法案 》和《国土安全法 》 , 将应对各类恐怖事件纳入国家危机管理的体系之中 , 赋予相关部门更大的权力 , 加大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和惩处力度。1992年 , 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商务部、国防部等 个部门和美国红十字会共同签署了 《联邦紧急反应计划 》 , 综合了各联邦机构预防、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措施 , 为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对恐怖袭击、灾难事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指导。2014年12月 , 《国家应急计划 》

出台。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行动计划 , 其 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全国的、针对所有灾害的方案 , 包括预防、淮备、应急和灾后恢复。它涵盖了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行动、主要灾害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测或响应所要求的全部范围 , 为开展长期的社会复苏和缓解活动提供了基础。它强调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事前、事初、事中和事后 , 要全方位调集和整合联邦政府资源、知识和能力 , 实现联邦、州、地方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和公民力量的整合和行动的协调统一 ,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向美国面临的各种威胁宣战。

四.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缺点

(一)预案内容同质化倾向突出,预案体系“上下一般粗”在各级政府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下级抄上级,同级相互抄袭,导致各级各部门应急预案内容雷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人将其评价为“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平”。不少基层单位从指导原则、面全盘照抄照搬上级预案。通过分析国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省级总体预案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内容有着很高一致性”。

(二)编制流程缺乏风险评估环节,预案针对性不强总体而言,我国应急预案大多属于“纲领性”与“宣言性”的文件。应急预案本身是“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之上的应对方案”,必须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之上才能有的放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风险评估环节,预案编制部门对本地区、本行业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致灾因子和应急资源等情况大多缺乏了解,不清楚辖区内风险隐患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发可能性、触发因素与转化机制等,导致编制出来的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

(三)编制方法忽视情景构建主线,预案缺少预见性我国应急预案目前处于“应急处置方案”阶段,对应急准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缺乏“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及其向应急准备方向上的延伸”。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差异性通常较大,而应急预案普遍过于原则性,缺少预见性和想象力,没能通过情景分析提前对小概率突发事件及其演化机制细节提出响应措施,一旦发生就会措手不及,应对措施混乱无序。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前,由于缺乏“预见性”,应急预案体系出现“盲点”,导致政府初期灾害应对工作极为被动。

(四)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优化机制,预案操作性较差应急预案管理是一个持续修订与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通过实际有效的应急演练检验和实践经验总结进行定期修订,“未经过演练的应急预案是低效的预案”。但是实际上,不少地方和部门忽视预案动态管理的重要性,在预案编制完成以后就将其束之高阁,将预案发布视为预案工作的终点。由于缺少应急演练优化机制,应急演练与预案修订相互脱节,造成预案的操作性普遍较差,部门间应急联动滞后不畅。

五.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改进应急管理机制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为保证政府应急管理的高效运行,需要创新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中,政府应急管理的主体应包括 : 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政府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媒体、公民。这些不同的主体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政府的治理模式应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化,政府的组织形态应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扁平的网状结构转变。从而为现代条件下的政府应急管理提供良好的实现条件。

2.建设高效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 危机管理系统应重点建设危机预防系统、危机

决策支持系统、危机处理系统与危机恢复系统。在危机预防系统中主要有危机预警子系统、危机演习子系统与危机教育子系统等,通过危机预警子系统,搜集有关社会危机发生的信息,及时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经过科学的别、分类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制定应对各种危机的应急预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损失减到最小。通过社会模拟演习,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在危机到来时有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通过教育系统,提高公众对抗危机的能力。危机决支持系统中主要有危机信息实时收集、反馈分析子系统、政府资源数据库、危机数据库、专家在线支持咨询系统、危机评估系统等,可以将不同部门的负责人、不同领域的专家整合到一块进行群体决策,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把决策群的知识经验融为一体,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扬民主,调大家的积极性,以利于决策的落实与执行。总之,可以最大限度的确决策的正确性,使决策更加有效,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危机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部门协作与人员调度子系统,物质调度子系统和危机公众沟通子系统等,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特征,实现警种和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同时通过与公众沟通,避免产生谣言,造成恐慌。危机恢复系统,主要通过灾后评估与理赔子系统与后重建子系统等 , 协同各部门与各方人员 , 安排受灾人员,尽快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害

3.政府危机管理流程信息化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与互联网技术,使政务流程建立在信息网络通道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政务流程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政务程质的跳跃。改进政府现有部门的办公网络,全面收集与危机相关的资料数据,可以对来自不同主体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统一计算、处理并易于识别的格式,进而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用于支持危机管理决策。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府各个部门的全面应用,促使政府具有更强获得与社会控制能力,提高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及时处理能力。不同门之间信息传递更加快速高效,信息共享程度大大提高,信息资源有效整合,破了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的传统界线和范围,实现了一体化的远程交互和跨部门的协调办公与管理,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处理能力,打破原有多指挥中心共存的现状,促使应急信息化、应急管理集中化。同时,完善了互交流能力,可以采取日常信息终端发送危机信息和危机应对信息,如日本使用手机终端发送危机信息提示,美国使用居民固定电话留言的形式传递指导信息,极大地缩短对市民求助、应对危机的反应时间。

4.强化法律的基础地位

村应急自救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篇8

近两年来,火灾、洪水、爆炸等突发事件在我市时有发生,地质、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交通、工矿安全等突发事件隐患较多。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叶茂村党总支部相应建立了应急自救指挥部,并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基本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自救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以“五个一”为基础的事前预警机制。按照“当时、当场、当地”和“定员、定岗、定责”的原则构建一个事前预警机制,基本内容包括“五个一”:一是落实一套应急预案和指导手册;二是成立一个应急指挥部;三是建立一支应急求援队伍;四是完善一套应急制度;五是强化培训演练。

(二)、构建以“四个快”为核心的事中处置机制。按照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筹协调、科学处置的原则,制定党总支部开展应急自救四个环节制度规范:一是快速生成应急指挥部;二是快速报告灾情;三是快速核查灾情;四是快速纳入专业求援。

(三)、构建以“三稳定”为目标的事后帮扶机制。在事态控制后,党总支部要按照“无灾帮助有灾”、“轻灾帮助重灾”的思路,通过“三发动”确保“三稳定”:一是发动党员互帮互助,确保灾区局势稳定,二是发动有关部门整全资源提供物资补给,确保灾区后勤补给稳定,三是发动党员群众参与重建,确保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二、应急自救机制的实施成效

我村党总支部应急自救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8月26日6时45分,广维集团有机车间爆炸,正在睡觉的居民们从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惊醒,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村民们被吓得不知所措。当时,我和**同志第一时间向镇政府及时报告爆炸情况后,立即组织党员按照《应急指导手册》的要求,指导群众撤出房屋,往上风方向转移。在党总支部广大党员同志的努力下,大家及时、有序、有效的撤离到安全地带,没有发生次生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了爆炸事故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爆炸发生后,由于灾情复杂难以控制,有可能再次发生爆炸的危险,群众暂时回不了家。指挥部党员们一方面利用平时在培训中学到的应急自救知识,在群众安置点耐心的宣传给群众。比如化工厂化学品泄漏或爆炸时该怎么办,怎么撤离,往什么方向撤离,怎么防止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等。一方面组织群众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点卫生防疫、物资补给等工作,防止群众灾后恐慌情绪蔓延,确保群众思想稳定。直到灾情排除,群众可以安全回家。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9

镇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情 况 汇 报

近年来,佛子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牢固树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理念,不断深化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现就我镇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提升对维稳应急处置的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通过会议、网络、办班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以维稳处突为重点,加强对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镇内各企业等应急维稳人员开展防范、预警、避险等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学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急预案,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二是认真组织实战演练。使应急处置队伍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熟悉、掌握和灵活运用处置突发事件的程序、方法和步骤,确保在实战中做到理性、规范、适时、有效处置。三是确定每年12月为我镇应急维稳、安全生产宣传月。镇组织安全办、维稳办、林业站等相关单位逐村开展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营造“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机制,建立队伍,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了《佛子岭镇全面推进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实施细则》、《佛子岭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佛子岭镇梁家滩街道沿线防汛救灾方案》、《佛子岭镇地质灾害防治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佛子岭镇“五一”假期旅游安全方案》、《佛子岭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预案,并不断更新、完善,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明确责任。年初与各村、各相关单位企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一线干部、职工为具体责任人,对维稳处置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切实负起责任,形成镇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其他领导按照分工配合抓、抓到位,镇直各单位积极配合,各村(社区)、企业常抓常管,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应急处置队伍。组建一支以机关党政干部为主体的50人应急处置队伍,下设护林防火、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地质灾害及防汛、重点企业等5个应急小分队,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骨干力量,各村(社区)建一支不少于15人的应急维稳队伍,人员以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为主等,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辅助力量。四是经费全面予以保障。镇政府建立长效的维稳应急处置保障资金备用和拨付制度。将维稳应急处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维稳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需要。各类保障物资,专人保管,统一调度,确保应对突发事件时物资充足、保障有力。

三、突出重点、严格奖惩,全面提升维稳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伊旗农牧业局信访工作应急预案 篇10

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及时协调处理有关信访事项,防止信访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保证农牧系统各项工作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稳定为原则,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严格防控各类信访突发事件的发生。信访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坚持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原则,热忱接待来访群众;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处理;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原则,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坚持“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原则,发挥信访接待整体合力;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规范信访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随时调集有关人员,及交通工具,用于处理各类信访突发事件,局机关,各二级单位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共3页—第1 页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各项制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岗双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党政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和各股级单位领导是职权范围内信访案件的直接责任人,各二级单位专兼职信访干部是具体责任人。各股级单位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管辖范围内的信访工作应急预案,落实专兼职信访工作具体责任人。

三、建立信息报结制度。

实行首发负责制。各二级单位发现重大信访情况应立即向局主要领导和信访维稳领导组办公室报告,说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件原因及处理情况等,同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稳定上访人。维护好治安秩序,防止不法分子借机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对发生情况的处理原则和要求。

(一)发生信访突发事件时,应按照旗委旗政府“一岗双责”的原则,全旗农牧系统的信访维稳领导组相关成员必须到现场亲自指挥,相关工作人员按其工作职责及时开展工作,立即采取对策,组织力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应对事态的发展,要组织工作人员全程跟踪上访人的行动,开展引导、疏导、教育、劝阻工作。

(二)必须坚持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又要坚持依法办

事,准确运用政策法规,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处置,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

(三)要高度重视信访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各二级单位接到通知后,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应立即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搪塞。

五、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

1、由信访工作人员向信访人宣传《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对信访人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后改正的对其正常的上访要求按职责范围予以受理。

2、对非正常上访行为,经信访工作人员教育无效的,按照《信访条例》应主动联系信访局和公安机关将其带离接待场所,或者通知监护人员将其带回。

3、将事件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全面报告,上报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 篇11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合肥市城管局冬季扫雪铲冰领导小组,组长由邓真晓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杨锋、徐世元、纪检组长宇汝新担任;成员由各区城管局主要负责人和局机关相关业务处室以及市龙泉山垃圾处理场、市城管行政执法督察支队、市机械化清扫队负责人组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和指令,办理具体事宜,掌握各区扫雪铲冰工作进度和相关情况。办公室设在指挥中心,办公室电话:3731110。

领导分工:杨锋副局长主要负责蜀山区(政务区)、高新区扫雪除冰工作;程本友副局长主要负责瑶海区扫雪除冰工作;徐世元副局长主要负责包河区(滨湖区)、经开区扫雪除冰工作;徐庆柱副局长主要负责庐阳区扫雪除冰工作;宇汝新组长负责新站区扫雪除冰工作。

(二)各区城管局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任组长,协助区政府全面组织本辖区范围内的扫雪铲冰工作,完成本部门的扫雪铲冰任务。各区城管局要制定相应的扫雪铲冰应急预案,报市城管局局扫雪铲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责任划分

城管系统扫雪铲冰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指挥、分区负责、部门配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城管系统发挥主力军作用,具体责任划分为:

各区城管局清扫保洁人员做好各自责任路段、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扫雪铲冰工作;

各街道(乡镇)负责辖区内扫雪铲冰工作,动员沿街单位、经营户和住户负责责任区范围内的扫雪铲冰。具体责任区范围为左右至邻墙、前后为门前到道路中心线。

市机械化清扫队协助市政部门做好立交桥、高架桥的扫雪铲冰工作,并准备应急洒水车,根据需要做好融雪工作。

垃圾处理场做好进场道路及作业区内扫雪铲冰工作,确保垃圾进场。

三、道路类别及扫雪铲冰时限

城区道路共划分为三类,即:一类道路、二类道路、三类道路,其标准是:

(一)一类道路:城区繁华区域、商贸集散地、立交桥匝道及政府机关周边路段。具体为“六横五纵一环”:长江路及其高架、芜湖路、黄山路、望江路、寿春路、临泉路,金寨路及其高架、徽州大道、潜山路、合作化路、胜利路、明光路,一环路。一类道路扫雪铲冰一般不超过12小时,严重情况不超过24小时。

(二)二类道路:除一类道路以外的城区主次干道和城市出入口道路;二类道路扫雪铲冰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

重情况不超过36小时。

(三)三类道路:除一、二类道路以外小街巷。三类道路扫雪铲冰一般不超过36小时,严重情况不超过48小时。

四、应急预案划分

按照降雪量程度,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降雪预警级别共分三级,降大雪或特大雪(一级)、降中雪(二级)、降小雪(三级)。

(一)一级除雪预案:当降中到大雪时,市城管局和各区城管局扫雪铲冰办公室不分白天、夜晚、节假日,以雪为令,迅速组织工作。市城管局统一指挥,各区协调相关部门、街道做好抢险工作、增添抢险物资,对城区一、二类道路积雪进行清除,及时撒布工业盐,防止路面结冰。

(二)二级除雪预案:当降小雪时,各区城管局立即调查雪情、路况,组织人员、设备的集结、调配,视路面情况,上路作业。各区及市机扫队利用机扫车辆,对高架道路一类道路进行快速清扫,使地面无积雪。当路面积雪厚度超过

1.5cm时,对一类道路、立交桥、高架桥匝道等重点地区撒布工业盐,防止路面结冰。

(三)三级除雪预案:当气象预报有雪时,市区各级扫雪铲冰办公室负责人立即上岗,成员立即到位,做好除雪人力、设备、物资的准备及预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路面扫雪铲冰工作按照先快车道、后慢车道、再人行道的顺序进行;街巷按照先机动车道、后人行道的顺序进行。

各区在组织环卫队伍扫雪的同时,督促沿街责任单位、经营户和住户及时清扫,白天降雪的,随降随扫;夜间降雪的,在次日10:00前清扫完毕。清除的积雪应就地堆放在不妨碍交通的向阳处。

五、工作要求

(一)确保通讯指挥畅通。应急预案启动后,市、区扫雪铲冰办公室立即启动扫雪铲冰值班制度,设专人昼夜值班,负责电话、传真联络,保持对讲机联络畅通,每日上报扫雪铲冰进度,及时上报重大情况。

(二)加大督查力度。各区要加大对扫雪铲冰工作的督查力度,宣传动员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清除责任区内的积雪。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宣传报道,对责任不落实、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罚。

(三)物资保障到位。为保证扫雪铲冰工作落到实处,各区要购置一定数量的融雪剂或工业盐以及扫雪铲冰工具,储备足够的油料,车辆、设备要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上一篇:自己写诗下一篇:乒乓球初级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