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艺术性.效益性(通用7篇)
落实主体地位,实施货运改革,是铁路系统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是现阶段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按照总公司党组确定的各项改革部署,围绕盛总“四个转变”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审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改革的方案设计,坚决落实发展的措施步骤,不断推动铁路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成果。
一、依托服务升级掌握市场主动。铁路是服务型行业,要搞好经营创收,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树立“服务是求生存发展”的全新认识,把旅客货主当做我们的衣食父母来尊重,围绕服务做文章,助推铁路占据运输市场主动权。
要找准服务短板。围绕服务做文章,就要把服务作为走市场、闯市场、占市场的手段和能力,来赢得货主认可。从目前情况看,与剧烈波动的市场格局和日新月异的服务需求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主要是:意识不牢,坐商坐惯了,放不下身段,迈不出步伐,抹不开脸面,生冷硬卡的现象时有发生;范畴不广,重客运轻货运,重窗口轻其它,重硬件轻软件,重局部轻全程,生产围着营销转、营销围着市场转的意识没有树立起来;外延不够,没有适应“门到站”、“站到门”、“门到门”运输服务变化,形成全程服务、延伸服务、创新服务的格局。
要明确服务方向。作为铁路运输服务市场产品的旅客货物的位移,其质量、性能高低主要体现在速度、便捷和良好的服务上。目前,我们在货运服务的便捷化、精细化、个性化程度上还有差距,达不到见面就办、交钱就运的要求。因此,必须把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设施、服务标准作为切入点,在推行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全心服务上下功夫。“前店”工作,要以“简化受理、随到随办、规范收费、热情服务”为总领,打造铁路货运的良好“门面”;“后厂”工作,要以“实货制”运输为核心,加强调度指挥、及时装车挂运、提高运输效率,合力促进铁路市场份额的增长。
要拓展服务内涵。实施货运改革,是铁路迈向市场的革命性举措,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市场的倒逼来努力拓展服务内涵。就是要抱着“破”的决心,以壮士断腕、不破不立的勇气,破除长期以来铁路在服务方面“以我为主”的姿态,变“坐商”为“行商”,全身心做好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上门服务;抱着“学”的态度,在管理、运营、营销、队伍等诸多服务要素上,虚心向公路、航空以及国内外优秀物流企业学习;抱着“闯”的勇气,在国家政策允许、市场环境许可、自身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先行先试,敢闯敢为,不但做好铁路传统的客货运输服务,更在广告餐饮、旅游商贸等全新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二、转变经营模式拓展营销份额。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在路局由政企合一向独立的市场经济法人主体过渡过程中,必须由以往单纯的生产管理向围绕市场、围绕经营、围绕发展抓管理转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货运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经营理念要对接。货运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构建“前店”、“后厂”的科学格局,实现原有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为此,必须切实转变理念,做到:借力政策谋市场,主动从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优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中寻觅商机;扩大营销找市场,与周边企业、物流集散中心等建立广泛、持久、巩固的合作关系,和公路、航空、水运等其它运输方式形成无缝对接的物流运输链条,用便捷、热情、周到的服务来吸引货主;丰富品类占市场,适应全社会物流运输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抓“黑货”更争“白货”,“啃西瓜”更“捡芝麻”,稳大宗更收零散;健全设施争市场,通过健全服务设施、扩大装车能力、简化交付流程、推行网上办理等,增强市场竞争力。
经营过程要规范。履行市场主体权责,经营行为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尊重客户需求,关键要消除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和广大货主对铁路经营过程不透明、办理流程不规范、运输收费不合理等方面的诸多反映,通过规范经营过程,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地配置运力资源,增进货主对铁路的信任,回应社会对铁路的关切,培育铁路在市场的信誉,从而巩固老客户、争取大客户、吸引新客户。做到这一点,当务之急是推进“一条龙服务、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窗口受理、一口价收费、一张货票核收、一本账核算、一套系统控制”的要求,坚决去掉一切不应有的中间环节,使铁路货运全过程阳光操作,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经营资源要统筹。实施“实货制”后,运输组织就要从“开车引流”向“开车应流”转变,从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通过统筹调动全部运输资源为市场服务、为经营服务、为效益服务,达到无缝对接、过程流畅、能效最高的目的。具体来说,“后厂”各个环节要做到:运输组织流畅,就是做到运输计划合理、运输组织有序、运输指令畅通;运输链条紧密,就是做到快接快送、快装快卸、快编快运、快检快发;运输基础保障,就是做到工电设备可靠、机车运用稳定、车辆状态良好。总之,要从整体质量效益的提升出发,不断提高局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高效运转,协同配合。
三、严格预算管理控制运行成本。今后路局作为企业经营主体,务必要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把成本管理作为日常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确立“当家要知柴米贵”的意识,严格量入为出,通过降低成本来过好日子。
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要将过去以运输生产为主要导向的成本支出管理,转变为以效益质量为导向的成本预算管理,抓住路局—站段—车间三个层面,层层分解预算目标计划,层层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层层细化各类成本费用,实现对日常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影响成本诸多因素的有效管理,从而对运输投入—产出、支出—利润进行科学的核算和比对,对预算实施各个环节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改进。特别要针对货运改革后,运输收入实施统一管理,“门到门”运输所投入的成本支出在运输成本中列支等情况,对如何优化生产组织流程、提高现场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支出进行科学分析,切实强化过程控制。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路局作为经营主体,实行“一口价”收费后,更要以效益质量为导向,以预算控制为基础,以扩大利润为目标,加大对成本管理的考核比重,将成本管理指标作为考核基层单位管理情况的主要依据,以及考察基层单位班子整体功能发挥情况的业绩标准。要完善运输收支管理体系,探索实施基层单位工资总额、职工个人收入和本单位完成的最大效益相挂钩的分配机制,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效益、与职工个人收入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以效益为中心的合力,培养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经营规范有序。
实施严肃的追责手段。铁路人员多、专业多、设备多,做好开源节流意义重大。要优化成本监督管理,提高成本运用效率,减少成本日常浪费,建立完善并实施严肃的追责手段,依靠制度约束来强化成本控制。要切实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日常监督,发挥财务、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对站段预算执行情况的抽查审计,客观评判基层单位预算管理情况,严格兑现经济责任制联挂考核。要把成本使用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结合起来,严格界定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的责任,真正让各级管理者当家知道柴米油盐、理财做到精打细算,培养一支会管理、懂经营的企业管理队伍。
四、开发人力资源夯实队伍素质。人是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今后铁路要想在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搞活、壮大、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效益质量提升构筑坚实的人力支撑。
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近几年,全路通过建立在岗岗资、实施奖金分配向一线岗位倾斜等政策,打破了以往行政等级工资的樊笼,在职工薪酬体系改革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另外,客运等部门开展堵漏保收及卧订费提成考核等政策,通过收益分成,极大地激发了职工主动搞营销、提效益的积极性,类似措施要在货运改革过程中多思考、多探索,通过制度的正向激励,实现“人人都是经济增长点”的目的。当前,要以挖潜提效考核办法和营销业绩激励考核机制为重点,通过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真正体现多劳动多得、多创效多得、多服务多得,形成职工和企业“目标一致、风险共担、责任共有、利益共享”的良好格局,调动各方开发市场、创收增效的自觉性。
发挥职务的激励作用。通过改革,激发人才活力,增强创效动力,就要打破常规,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让职工感觉到自身能力和价值被企业认可。关键要突破专业之间、系统之间、单位之间的壁垒,以及学历、职称、资历方面的界限,对敬业爱岗、遵章守纪、能力超群、业绩突出的职工,既提供向上流动的通道,更创造横向发展的渠道,从而使他们的能量得到尽情释放,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业绩得到合理评价,贡献受到及时褒奖。这方面,兰州局近两年对部分基层车间干部实施岗位管理,使一批没学历、有能力;没资历、有魄力的人员得到重用,积累了有益经验,我们将在今后的改革中扩大实践。
发挥愿景的激励作用。认真研究国内外著名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无不把员工的个人价值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统一起来。而铁路走向市场的过程,实质也是确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必须尊重职工的发展权、教育权,通过改革拓宽他们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最关键的是按照企业的现实需要、依据职工的职业愿景,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目前路局层面最紧缺的是运输物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才,要立足现有队伍,着眼市场拓展、管理升级,选拔职工到相关院校、物流企业进行深造、参观、访问;现有培训基地也要扩充功能、升级师资,为职工提供有关市场的全方位、多专业、深层次的教育。
五、构建科学机制提供立体保障。政治工作要想在推进货运改革中发挥优势,就必须根据新的体制机制要求,构建与市场接轨的新的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找准工作定位。要管方向,科学判断经济走势和市场变化,提高班子鉴别判断能力,为企业科学决策把关定向;要管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发挥主导作用,在机构改革、人员安置、干部调整中努力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要管思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市场,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前店后厂”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党员职工节支降耗、增运增收的积极性;要管文化,以安全文化、经营文化、服务文化为重点,完善具有铁路行业特点和西北地域特点的文化体系,不断增强路局闯市场、提效益的软实力;要管监督,着力强化改革过程中的组织纪律、营销纪律、运输纪律、收费纪律、财经纪律,为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明晰目标任务。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铁路各级党组织必须以经营为中心,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最好社会效益为目标,为实现铁路改革发展长远目标服务。当前,最紧要的是围绕推进货运组织改革,深化“铁路走向市场”大讨论,教育引导职工形成积极投身货运改革的思想共识、破解货运改革难题的办法措施、促进货运改革的攻关成果,有效促进总公司党组各项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此外,兰州局还通过“货运改革当先锋、增运增收五带头”主题活动,引导全员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干安全活、算经济账、当营销员、做明白人,凝聚推进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之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原则之一表现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互动。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如在讲授合成氨工艺的脱碳一章的各种方法时,需要教给学生加压水洗法、热钾碱法、有机胺催化热钾碱法(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低温甲醇洗涤法、联产碳铵法这五种方法。如果要在短暂的两个学时内完成这么多内容的讲解,人脑难以存储巨量的知识,一个人即使拼命攻读也难以读完或记住他将从事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何况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单靠老师讲是很不够的,即使讲完,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及目的。因此,今天的职业教育已不能再把信单纯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职能,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及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根结底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例如结合几位学生即将分到河南某煤化公司从事CO2生产工作,选讲了有机胺催化热钾碱法脱碳。上课时我首先用几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了脱碳的几种方法,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有机胺催化热钾碱法脱碳的挂图拿出来挂在黑板上,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的几个思考题(尤其重点提出本流程与重钢公司CO2生产流程有何不同),再让学生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自学流程,最后让几位学生共同讲解这个流程,并合作解决上面所提出的几个思考题。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加上我的总结指导,这堂课不但生动活泼,而且为学生适应近期毕业后的任职需要培养了一些必备的素质,如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等。所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整个教学过程能否较好完成的关键因素。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当然,这种情感投入要靠老师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接纳、赞赏、争辩、协调、互助等良好的习展水平较差的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辅导,使其努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只有幼儿教育工作者依据发展趋势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不断改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惯和品德。师生的互动是构建学生主体性的基本途径。师生互动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主体性原则之二是指发展性意识的培养。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要看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认知的发展、审美的发展、道德(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发展及学习策略的发展。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性主体的构建。
由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学生必须提前分配就业,加上各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因此我们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各专业课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为此,我在讲化工原理的精馏一章时,先初步讲解了精馏的一些基础知识,再通过化工仿真实习,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亲自进行仿真操作,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这样,不但用的时间较短,而且让学生牢固掌握了精馏的有关操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要求,也达到了各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由此可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教学领域之中,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育模式永远无法实现的多种教学手段,给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当然它本身也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实现效益性原则的重要方法。这种崭新的教育方法也使学生很愿意、很容易接受。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依赖恰当的课堂设计。而优秀的课堂设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原有的学习水平、认知规律,以及今后所从事工作对理论知识的要求。
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教师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1)引导注意与告知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新信息;(4)将新旧知识组织形成新理论,并阐明新理论的正确理解;(5)知识的迁移与技能运用(专业课尤其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6)尽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这些环节都是不可少的。
三、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体现了教学的博大精深,是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教学是集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艺术性原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3,VOL22,(1).
[2]缪秋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VOL3,(3).
谈谈讲课提问的技巧
宋述稳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信阳
摘要:讲课强调体现以教员为主导和以学员为主体,而讲课提问是体现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采用合适的提问方法和技巧,体现讲课的艺术性,激励学员思维,形成课堂互动,使教员和学员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讲课提问技巧
讲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员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员为一个又一个问号做答案。学问,要学习就离不开问,在教学活动中,“问”更是必不可少。在讲课中提问,可以说是深入的阶梯、触发的引信、长进的桥梁、觉悟的契机,是形成师生互动、发挥教员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这里的问是指多方面的,就其形式而言,包括自问、他问、互相问。这里我们探讨他问中教员讲课时的提问。
1. 提问的目的
教学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完成的。提问作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其目的性很强。讲课中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充其量不过是图形式、摆样子罢了。提问的目的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1激发思维力。
问题就是矛盾,讲课中的提问就是摆矛盾。把矛盾摆出来,从对立面给听课者以刺激,引起反射,从而促使思维向前发展,这是提问的首要目的。简单地说,是要达到对思维的激励目的。这一目的主要表现在:当听课者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会激起对方的悬疑,从而开启思维器官主动地寻求答案;当听课者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攻克难点的时候,提问会激发他们开辟新的通路,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当听课者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提问又会激起对方思维有条理地收拢,得出圆满的结论。如果提问不能激起教和学的双方思维同步推进,讲课中的提问就是失败的,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2提醒注意力。
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员对课堂纪律不是靠教员的“权威”和管束方法来维持,而是靠艺术性的提问吸引、钳制学员的注意力,保证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员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提醒注意力也是讲课中提问的目的之一。提问要使对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兴趣;要使对方从已知的东西中感到有新的东西需要探索;要使对方在思想“开小差”时迅速“归队”。所以,提醒学员的注意力同教清晰、简练,而且要具有感染力。
就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
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如何才能在几分钟内使学生举目凝视、侧耳细听,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介绍艺术是一堂课的核心。老师要想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介绍的新知识,就需要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去。当然在学习化工专业课时,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应尽量采用直观性强的
张学民
陈勇
员讲课中的中心论点相吻合,是保持学员的听课兴趣历久不衰的主要手段之一。
1.3设置悬念。
设悬念是文学创作、文艺演出中吸引观众的惯用手法之一。借助这种手法,在教学中也设有悬念,使听课者的注意力始终处于活跃的积极状态。同时,悬念还会给人留下回味无穷、发人深思、思绪联翩、茅塞顿开的感知。讲课者把问题提出来,听课者急需知道究竟,讲者不回答,有时还预示两种或多种答案,听者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欲停不止,欲罢不能。直到问题解决了,听者才放下这颗心,明白事情的结局,也领悟到事情的哲理,这时讲课者的目的便达到了。这是一种让人自发、自愿受教育的方法。
1.4信息交流。
任何一位教员讲课,对一堂课的教学都会事先有个课堂设计。但教学实践中完全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而不改变一点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变化是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怎样才能知道学员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提问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员向学员提出问题,学员的回答就是信息反馈。教员就是在这种信息交流中,不断调整、补充原先的课堂设计。假如没有这种提问和解答的信息交流,教员情况不明,只是一味按照原先的课堂设计进行讲课,那只能使学员叫苦不迭,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满耳灌。
只有明确讲课中提问的目的性,才会使提问具有艺术性,增强针对性,把提问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使教员、学员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2. 提问的方法
教学的任务、对象、内容决定着其授课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提问作为一种讲课方法,也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问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1开门见山问和拐弯抹角问。
所谓开门见山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提问的时间,在讲课的一开始就直接了当地问,问的目的是直接得到答案;二是指提问的方式,不含蓄,不隐瞒,授课中心内容是什么就开门见山提什么问题。而拐弯抹角问与此相反,它是一种迂回的提问法。提问的时机可以在授课开始,也可以在授课中间,根据授课需要选择时机,其方式一般都是虚问开始,不需要正面回答,步步提问,步步逼近,最后通过激发学员的自身思维探索,幡然醒悟,得出正确结论,回到主题上去。这两种方法似乎是对立的,而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起到激发作用。所不同的一个是直接的突发式的激发,一个是缓慢的诱发式的启发。图形表达方式来讲解有关的原理和计算,这样会减少抽象的语言表达和复杂的数学表达式给学生带来的“瞌睡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艺术是教师进行课堂监控的手段。比如,在学习化工工艺学的工艺流程图时,首先提出思考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阅读重点及主要设备的作用;然后,教师在提问时,也不要只用一种方式,要考虑具体目的和具体问题,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三个原则,否则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本文提出课堂教学应遵循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三个原则。
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都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国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也需要民办公益性文化主体。只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格局,才能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对民办艺术表演团体、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室等新兴民办公益性文化主体,国家应给予大力鼓励和扶持,对民办公益性文化主体兴办的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应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采取积极引导、择优整合、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等措施,保障民办公益性文化主体健康发展。
土地利用效益是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消耗与区域发展所实现的物质产出或成果的比值,它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世界银行( World Bank)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UNDP)确定为优先重点研究项目,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2 -6]。国内许多学者对土地利用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评价理论、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率先发展地区,更是成为土地利用效益研究的热点地区。通过这些研究,将有利于充分认识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状况,对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目前还处在深化阶段。一方面是其理论体系、技术与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是容易将土地利用效益内涵单一化,未能考虑不同区域土地的主体功能效用。实际上,由于土地利用具有类型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即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的用途与功能是不同的,这决定了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效益的侧重点不同。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探讨主体功能区划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与障碍因素诊断理论与方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率先发展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非农化导致耕地资源锐减、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土地闲置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门槛。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不同主体功能区角度准确评判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效益问题,对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协调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2 研究区范围与主体功能区划概况
2. 1 研究区范围
珠江三角洲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东至惠州惠东县,西至江门恩平市,北至广州从化区,南至珠江口南岸,处于21°17'36″—23°55'54″N、111°59'42″—115°25'18″E之间,土地总面积41698km2,占广东省土地总面积的23. 40% 。本文所研究的珠江三角洲是依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 年) 》中明确规定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其行政辖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和四会市。
2. 2 主体功能区划概况
2012 年12 月广东省颁布并实施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在县域尺度上( 不包括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 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农产品主产区三种类型。其中,优化开发区是应优化工业化、现代化开发重点的城市化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6 个地级市的全部和7 个市辖区; 重点开发区是应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的5 个县市; 农产品主产区是应限制从事高强度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发活动的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的3 个县市,具体见表1 和图1。
3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3. 1 数据来源
本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14 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5 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 年的《广东省统计年鉴》,以及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2015年的统计年鉴和各市县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3. 2 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珠三角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与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组成。目标层是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准则层反映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指标层则反映因子所涉及的不同方面。本研究收集了2014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县域尺度行政单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方便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各个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横向对比,其中选取的27 个指标见表2。
注: 1表中的指标极性如为正,则表示该值越大,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越高; 极性为负,则表示该值越小,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越低; 2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知识产权交易率,指具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占科技成果的总比值; 3政府办事效率是指政府产出与政府成本的比率,本文采用经济增速与政府财政支出的比值来代替;4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是指政府当年环境保护投资额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环境投资的效率值。
3. 3 数据标准化处理
采用线性标准化的处理方法,对正增长指标:xij= Xij/ Xmax; 对负增长指标: xij= Xmin/ Xij。式中,xij表示Xij的标准化值,Xmax为j评价指标中的最大值,Xmin为j评价指标中的最小值。
3. 4 评价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在SPSS软件中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皮尔森指数R值多数在 ± 0. 5 之间,表明评价指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指标体系选择较为合理。为了避免指标权重打分的主观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其具体思路主要是: 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巴特雷特球形检验和KMO( Kaiser - Meyer - Olkin)条件判断。其中,巴特利球度值达到0. 69482,KMO值为0. 86845,表明可进行因子分析。然后,提取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至少达到85% 以上的因子作为公共因子,运用因子载荷矩阵和方差最大化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得到公共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其综合得分公式为:
式中,F为评价指标的效益指数; λi为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 fi为各公共因子的得分值;为特征值贡献率。
3. 5 效益等级划分
土地利用效益是一个概念清晰但界线模糊的概念,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可划分,借鉴鲁春阳、李灿等对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的相关成果[13,14],将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分为5 级,见表3。
3. 6 土地利用效益的障碍因素诊断方法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评价土地利用效益的现状水平,还要科学诊断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的障碍因素,本文采用障碍度指标方法进行诊断,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j为各指标的障碍度大小; Pj为指标偏离度,Pj= 1 / xj; xj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 λj为因子贡献度。
4 结果与分析
4. 1 土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其他地区相比,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体较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差异较大。根据表3 的分级标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可分为四个等级( 图2) 。第一级:综合效益指数大于85 的高效地区是深圳市,得分为86. 42; 第二级: 综合效益指数在70—85 之间的较高效地区是广州市,得分为78. 41; 第三级: 综合效益指数在50—70 之间的中效地区,包括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和珠海市; 第四级: 综合效益指数在25—50 之间的较低效地区,包括肇庆市、江门市和惠州市。没有用地效益得分小于25 的城市。
从结果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体呈现从核心区向外围区不断递减的空间分异规律,表现为典型的“核心—边缘”式空间圈层结构的分异特征,主要由“深圳—广州”核心区向“中山—惠州—肇庆”外缘地区不断降低。
土地投入与产出差异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深圳市和广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地理位置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是人才、资金、资源、信息等资源的集聚区,属于经济率先发展地区,已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成为外界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土地利用效益整体较好; 惠州、江门、肇庆等作为珠江三角洲的外缘地区,其单位面积土地劳动投入、土地产出均不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近年来虽有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珠江三角洲落后之列,表现为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总体效益较低( 图2) 。
4. 2 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分析
根据式( 1) 的计算结果( 表4) ,可得到珠江三角洲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的各个效益指数。从表4中可见,2014 年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较高,但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较大,各主体功能区内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不协调。
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 82. 42) ,重点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数最低( 36. 37) ,经济效益排序为优化开发区>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开发区。主要原因是: 优化开发区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凭借土地的区位优势,土地利用的投入程度、产出效益和经济结构都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所以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高于其他主体功能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所以土地产出经济效益比重点开发区高; 重点开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边缘区,距离市辖区有一定的距离,受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较少,加上地形地貌条件与土地利用的区位条件较差,产出效益不及其他主体功能区,因此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最低。
在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整体水平较高,最高的是重点开发区( 58. 74) ,优化开发区最低( 49. 32) ,生态效益指数的排序为重点开发区> 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开发区。主要原因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虽然经济率先发展,但人口密度较高,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严重,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较低。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协调的矛盾依旧存在。在未来发展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区更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在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差异较明显,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指数最高的是重点开发区( 66. 41) ,优化开发区最低( 50. 82) ,社会效益排序为重点开发区> 农产品主产区> 优化开发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的社会效益不如其他主体功能区,与其经济效益水平不相协调,其根本原因在于: 优化开发区虽然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域,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于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但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口纷纷拥入优化开发区,人口密度变得越来越大。2014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的人口密度分别是重点开发区的7 倍和农产品主产区的6 倍,这不仅加剧了优化开发区对居住和工业化用地的需求,更大大增加了优化开发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实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压力,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优化开发区社会发展状况较差,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也较低。
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最高( 61. 69) ,农产品主产区最低( 48. 02) ,综合效益排序为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原因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越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也越高。优化开发区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区,其地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能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获得外界资源,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较高; 而外围的重点开发区的产品主产区,多处于珠三角的边缘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加工工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偏低。
4. 3 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障碍因素分析
根据式( 2) 的计算结果( 表5) ,可得到珠江三角洲地区2014 年不同主体功能区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提升的障碍因素。从表5 可见,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效益的障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重点开发区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经济因素( 32. 40% ) 和生态因素( 46. 30% ) 障碍,优化开发区主要的障碍因素为生态因素( 50. 36% ) 障碍,农产品主产区主要的障碍因素为经济因素( 33.29% ) 和社会因素( 42. 16% ) 障碍。从单个指标看,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开发区排在前三位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森林覆盖率( 12. 69%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2. 02% ) 和科研成果转化指数( 8. 69% ) ; 优化开发区排在前三位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森林覆盖率( 24. 80% ) 、粮食自给率( 16. 33% ) 和基尼系数( 10. 36) ; 农产品主产区排在前三位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3. 31% ) 、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 12. 54% ) 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99% ) 。
5 结论与讨论
5. 1 结论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县域单元的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效益横向对比研究表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县域单元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在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核心区→边缘区→外围区呈递减趋势,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其变化主要因素; 不同主体功能区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因素各异,粮食自给率、森林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地均GDP等对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总体还有赖于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正确引导和决策,使城市由粗放型增长走向内部挖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5. 2 讨论
【关键词】 审美;主体性;崇高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当代审美理论的建构,对于指导我们当下的美术创作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其中,笔者认为:对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的内涵及其意蕴的理解,是当代艺术美学理论构建的核心要素。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艺术自顾恺之强调“以形写神”论以来,历经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文人画理论,到明清石涛等绘画大师倡导“不似之似似之”,一路高扬审美自性的大旗,把中国的审美主体性地位强化到“离形得似”的高度。但是,正如各位注意到的艺术史现象一样:中国传统艺术无论怎样“离形”,却总是“有形”,从来没有像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一样,走向纯粹的“抽象”。这正好说明,中国艺术主体性张扬的是以形体不脱离“万物一体”的美学境界为前提的,而这正是中国审美主体性的精髓所在。
西方审美主体性的高扬,是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为基础的。他们虽然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走出了各形各色的流派、各形各色的创作方法。但是,总体看来,他们的绘画语言都没有达到真正的自由、超越的境界。自近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理性原则确立以来,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思维基因就是强调“人”作为主体与世界客体的分离倾向,强调审美中的认知性、科学性,而不是与万物相融相合的自由性。人被“理性”之我所羁绊,从而也从另一个侧面,逼使主体产生无穷无尽的创造冲动,甚至达到非理性的地步。这种“非理性”以他们自命不凡的理性为工具,对世界展开了强硬的逼迫与开掘,科学的胜利导致的是自然的退让、神性的丧失、人性的萎缩、欲望的膨胀。自然不再是我们可以栖息的伙伴,而是成了等待时机、一举歼灭人类的伺机报复者。
在审美上,西方现代派艺术中,不乏重申回归崇高、返归天趣的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如米罗、克利、杜菲。但也有不少画派深受主客对立理性思维的影响,创作的作品生硬、支离破碎。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诸多画家带来的是血腥、暴力、痛苦。但是,这都是理性主体性原则在政治中带来的恶果,而我们的艺术要端呈给世人的恰恰是无限的生机与希望,要营构一种精神可以栖息的家园,让已经饱受煎熬的众多灵魂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重振生命,为建设生活添一把火,助一把威。所以,如果一味去把生活中的丑恶搬上画布、影视,势必会产生以恶彰恶、其恶更胜的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我们还是非常倾向于赞同:当代艺术创作审美主体性的张扬以“和谐”、“天人大乐”的美学境界为导向,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在消费文化、快餐文化中,在主客体同时毁灭的无意义论调中,强调“天人一体”的艺术境界,强调气韵生动的艺术生命伟力,都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而这也正是我国传统审美主体性真正的蕴含之所在。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主体性的张扬,正是以世界的本源境界为基础与归依的。在此本源境界中,人与万物各自在相互敞开中抵达一澄明的光辉之境。这一本源之境,在哲学上,儒释道均对此有一描述与规定,儒家认为这是“仁”,道家认为这是“道”,释家认为这是“空”。在艺术上,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论对此理解最为深刻:荆浩认为这是“真者,形质具胜”[1]83;郭熙认为这是“远”;石涛认为这是“一画”,“一画明,则障不在目,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行之哉!……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非有法而限之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障不参,而乾旋转之义得矣,一画了矣。”[1]299
事实上,对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的深刻认识必然导致我们对中国传统美术意境内涵的迫切追思,也必然激发我们对具有勃勃生机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关怀。
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我们中国当代的艺术也是不断出现多元化的大论调,仿佛艺术不再属于真正艺术家的专利产品,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也仿佛艺术不再强调文化、传统、审美、修养,纯然是个体情感的抒发,甚至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情绪的宣泄。从而,各种非艺术实质的作品,以艺术的名义泛滥于各种展览场地,这不仅给人民大众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使他们对当代艺术既不想懂也不愿懂,甚至对大多数热爱真、善、美,向往崇高境界的知识分子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他们不知道:到底是自己跟不上时代,还是作品创作者本身素质太过低俗?
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被当代许多青年艺术家异化为个体的“随意妄为”。自由是以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为前提的,个体的自由性相是以对整体生命情感的领悟为前提。若缺乏最基本的历史维度与生存价值尺度,一切具体的历史活动必将成为历史过程中的妄为之作。后现代消解的正是审美情感的深度模式,主要是要消解西方历史文化中四种深度模式:一是马克思、黑格尔的辩证法,二是弗洛伊德的“显”与“隐”,三是存在主义理论的本真性与非本真性,四是符号学能指与所指。在许多消极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者看来:历史不过是一堆可以拿来任意拼贴的材料,没有什么可以真正继承的精华,整个人类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性。物质、精神、意蕴、美丑与是非都是没有绝对界限的、非二元对立的事态,所谓的审美主体性也因此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我们唯有像虫子一样消失在物质性的自然之中,而不能有任何主观或主体性价值、有意义的思想。
中国审美文化中出现的主体性消亡之论调,正是在中国现状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形成的悲观论调,是对人本身存在价值的罢黜与否定。正是在此语境下,我们又必须要重新看到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的价值。它一方面要求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共处,承认人是万物中的一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生命孕育出的小生命,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另一方面又强调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与价值,强调人是天地万物的“灵窍”之所在,是山川万物可以传神达意的载体之所在,是天籁之音的发现者与抒发者之所在。可以说,离开了人类主体的能动作用,万物的性灵将难以得到“解蔽”。王阳明说:“我来观此花时,此花与我同归于寂,当我观此花时,此花一时明了起来。”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强调在主客体统一中的能动性,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与走向天人合一审美境界的统一,它以人类历史与现实的辩证法为其宽度,以抵达宇宙本源境界为其高度,以生活中自己审美感受为出发点,以返归天趣为其创作途径,以创造审美主客交融的艺术形象为其核心理想。
正因为如此,我们还有理由否定审美创造中的传统精神文明吗?难道在物欲横流、泯灭真我、消解深度、漠视差别的平均状态中,我们的创作者还愿意在人云亦云、毫无开拓发掘中度过吗?难道我们还愿意一如既往地以发泄私愤代替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批判吗?
审美不能再是一味的社会批判,不错,生活中确有阻碍社会发展的现状、人物。但是,我们的艺术工作者,还是应该以艺术的形态,更直接的说,应该以审美的形态阐发我们对生活的批判与重建的理想。马克思曾说过:优秀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透过形象的塑造把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伟大地展现出来。
我们不能就现象而论现象,就历史片段而论历史片段,就生活本身谈论生活本身,还是要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是要讲“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因此,只有“人民”才是我们生命可以依靠的根基,才是艺术可以产生作用的最广大群体。当然,这也并不就是说,我们文艺创作者可以成为一个“无主体性”的大众。我们一方面是大众的一员,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是非“大众”化者,即是抛弃“沉沦”、脱离“孤独”、超越“生死”的先行者,是无所畏惧的先锋,是敢于与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力量决战之斗士。我们要在最深与最高层次上揭开人民大众行动的历史意识与内在的真实需求。
中国审美主体性的重新构建与美术创作的民族自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所蕴含的发展与新的任务。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中的自信、自强、自立正是当代审美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国梦,是实现伟大民族文化复兴之梦的必备精神,是保证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出具有中国风范新形象的理论精华,是反对一切有背艺术创作者“真生命”的标尺,是当代文艺创作者正能量的主观条件的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当代传统审美主体性具有丰富的蕴含,对其充分地发掘、理解、领会,对我们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从2013年开始,整个艺术品行业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已连续调整了两年多。尤其是今年春拍以来,全国各地的艺术品市场寒流入骨、哀鸿遍野,由于整个市场的需求大面积缩水、存量部分的艺术家作品的实际流通价格普遍遭遇熊市“腰斩”,不仅北京、山东这两大全国最重要的区域市场的经营机构备受煎熬,就连广东这类一直偏居一隅的地区,也有一半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斩仓关店,暂时退出了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入市场、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大收藏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发告诉笔者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生意已经缩水了近七成,大部分线画家的作品价格掉了一大半都还无人问津,有些画家的精品在流通领域都被压掉了20%的价格,导致很多投资者前期收藏的艺术品资产不知不觉在今年就蒸发了一半。前段时间网络媒体不断炒作某些地方书画市场崩盘或引发金融危机的骇人新闻正是这个原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经纪人、画廊与艺术博览会作为一级市场的主体,经营和发展状态已经全面陷入困境。不过,尽管这些经营机构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为艺术家和拍卖行的夹击而不复存在,然而,针对如何判断一个艺术家的投资价值前景这样的问题,他们仍然是最敏感且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底下,价值观和判断标准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不同的经营商,由于看问题的维度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其在决定和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时,选择的标准和尺度也不尽一致。笔者经过调查总结,可以梳理成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以人为本位
艺术经纪人、画廊与艺术博览会等机构,大部分都恪守着艺术品市场的老行规,从上游的艺术家直接取得艺术品,通过代理或合作机制发掘艺术家,然而以展览的形式推介给藏家,从而实现销售。正因为他们的所有经营所得,都来自与艺术家的合作,艺术家是他们最直接的供应商,因此,对于大部分的艺术纪纪人、画廊老板和艺术博览会运营总监来说,他们都会基于对艺术家这个人的了解去判断作品的市场价值。
国艺典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画廊经营家协会秘书长王彪先生这几年走南创北,对北京、山东、湖南、湖北和广东这个地方的艺术品市场都有深入了解,也曾经在这些地方开过艺术馆、做过当地一些书画名家的经纪人。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书画家必须做到“人品好、作品好、身体好”才能被市场所关注,市场前景才会片光明。具体而言,首先一定要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教育,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中国画绘画基本功底,既具有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与个人创作能力,又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的创作经验;个人及作品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其次,思想积极向上,为人正直善良,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其三,健康的体魄也是判断艺术家市场前景的一个因素,没有健康的身体何来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的心理又何来优秀的作品。
他建议收藏者加强门槛意识和精品意识,比较保守做法是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作品。虽然美协会员也有滥竽充数者,而好的艺术家同样会出垃圾作品,但加入美协所需要的专业门槛,决定了美协会员的作品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当然,更保障的做法是给自己找位靠谱的专业投资顾问,借助他们的专业眼光,去寻找市场上流通的精品。
闻韶轩主人罗渊是一个拥有近30年从艺经历的收藏家,目前收藏的各类名人字画多达万件。他早在几年前就自创了六项指标衡量艺术品收藏价值,作为对初入行的收藏者遴选艺术品的参考。具体是:画家专业背景和艺术风格各占30%比重,学识和文化修养、书法水平、作品题材、画家美誉度平分剩下的40%比重。罗渊自认为,按照满分100分算,将一件艺术品各个分项的得分加总,得分越高的作品便越具有收藏价值。
这六项标准被媒体报道后,曾引起过业界的热烈讨论。全国画廊业先锋——华艺廊的总经理张向东对此持保留意见:“罗先生这种说法与某些所谓艺术市场指数一样,勉强作为参考可以,但不能作为收藏依据。”他认为,收藏往大里说,最高境界是一种对社会文化的引导及传承;对个人而言,是一种综合文化素养的体现;投资获益只是普通路径。现今的问题是对前两点遗忘或忽略,过分看重最后一点,所以好坏真假乱象纷呈。
小佑轩画廊艺术总监刘志强则认为,这个打分制对收藏艺术品、尤其是初入收藏行业的人具有指导作用。“打分制可以逐步成为行业标准,但是现有的这个百分制、较适合中国画即国画,可进一步对版面、油画、水彩画等画种细化。专业30分比分较大,因为非专业人士也有突出的画家;同样,风格30分比分也较大,风格的准绳是什么?也许只有等风格的标准定下后才能细分。我的建议是百分制中要有加分制,主要针对具有影响力、创造性和社会公认的画家,或者具有突出贡献的画家,加上10分或20分。然后大力推广80分以上的画家,建议收藏者谨防60分以下的画家。大张旗鼓宣传这个打分制,必然在书画界引起共鸣,目的是推介优秀的、具有收藏意义的艺术品,使群众的认识得到提高,把江湖画家的地头尽量缩小,让收藏品的质量提升一个层次。”
面对诸多争议,罗渊坦言,当初提出从六个方面判定艺术品价值的标准,目的实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资深业内人士来参与讨论。“不管是持批评性的,还是持肯定性的观点,都必定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这标准,为刚入门的收藏者增加更有价值的审美视觉和参考意见。”他指出,六项标准中所指的专业背景,实为排除那些玩票式的或刚入行不久却炒作成大名家的书画作者,收藏一位从事绘画实践达30年以上(少数天才可放宽到10—20年)的画家的作品,其投资价值安全系数相对要比入行时间短的画家的作品高;而所谓艺术风格,是为了排除画匠式的画家,罗渊认为只有形成了自己个人的艺术风格,与其他画家的作品在某些艺术特点上形成显著差异,并得到艺术同行普遍认可的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像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等大师,在学术上都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其作品的艺术识别度都非常高。反之,只懂得一味模仿古人或同行的艺术品作品,没有多少意义。
相比罗渊的百分制,沁芳园主人何文发的“三个认可”标准显得更简单。他认为,一个艺术家是否值得去投资,必须经过三类人的认可:一是同行的认可,在艺术界和文化界,同行相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同行都在背后说一个艺术家的好话,说明这个艺术家的人品、学品必定比较端正;二是评论家的认可,对于真正有学术操守的评论家来说,他们的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对每一个艺术家他们都会条件反射地“鸡蛋里挑骨头”,如果评论家总体上比较认可的艺术家,应该也是比较值得去投资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说假话,这就需要投资者通过调查进一步去区分;三是收藏家的认可,收藏家这个群体比起艺术家和评论家来说都更加复杂而多元化,他们的眼光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基本代表投资收藏界的审美标准,如果在得到其他两类人认可的同时,也能够被收藏家这个群体所认知和认可,那么,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性肯定不会差。
以作品为本位
艺术品经营界,目前也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共识,即以人为本位来作出投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因为再好的艺术家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尤其是受到商业利益绑架或者因为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无法稳定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参差不齐,泥沙俱下,必须加以严格甄别。由此,业界也提出“以作品为本位”去判断艺术家价值前景的说法。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收藏家自身审美能力的整体提高,这一提法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
不过,回归到作品本身,应该如何来对其投资收藏价值作进步的判断呢?目前业界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以学术的标准来认定,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以市场的标准来认定,所谓市场标准,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标准,即商业标准。
近期,笔者在善言斋专栏主持讨论“雅与俗是共融还是对立”的问题时,就遇到业界专家的激烈争论。事实上,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雅代表着学术标准,而俗代表着商业标准。
收藏家高鹏飞指出,美是有个性的,你认为美他不认为美,美术界认为有学术美的绘画作品只能代表美的一种方向,并不能代表社会公众时代的审美价值。从理论上说公众的时代审美要迟于美术界时代审美视觉,美术界当积极引导公众审美,创造出当代更多优秀的雅俗共赏的作品。画坛有老夫子一味追求雅容不得半点俗,全然不顾笔墨当随时代封建意识浓厚,而造成中国画坛千人一面的状况。古人说的甜俗只代表那个时代的审美观,根本代表不了当代。他觉得何百里、叶泉、刘憝善、卢禹舜等就较好地解决了雅俗共赏的问题。因此,高鹏飞先生赞成雅与俗共融,主张投资者就应该买雅俗共赏的作品。
对此,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则认为,“雅俗共赏”较传统绘画思想“尚雅贬俗”的标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创作拙劣画作并加以吹嘘,降低了艺术创作的水准和误导了艺术美学的欣赏。因此,雅俗共赏这一审美标准的提出及其当代境遇是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和分析的!“雅俗共赏”这个审美标准,在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把不同的尺子,如何在绘画审美活动中落实,是一个极复杂的难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和现代文化领域内,雅、俗两大美学思想类型并未达到人们期望的相互促进的理想结果。“雅俗共赏”至今仍然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现实文化中,不乏一波又一波的俗化浪潮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蚕食着高雅艺术,造成了艺术水准的跌落,究其因缘,我认为是大众对艺术品味的理解、对艺术审美的评判、对艺术思想的追求已经背离了近一个世纪。
不过,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雅与俗是非常抽象化的审美标准。有没有一些比较容易被平常人所掌握的具体标准呢?何文发认为,能够同时踩中学术和商业这两个点的作品是最值得投资的。所谓学术,就是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放在传统理论框架里边,能够看得出来路,认得出创新,简单来理解就是既有传统特色,也有个人的艺术风格。所谓商业就是,作品的风格和题材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譬如,收藏者喜欢有喜气、正能量的东西,艺术家最好不要搞得一团黑或者满纸负面情绪。只有在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去谈学术传承,才是有意义的。
在怎么判断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价值前景的问题上,知名策展人、艺术经纪人郭宇宽最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把刚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和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艺术家邱世华作了非常深入的对比,进而提出只有原生的、孤绝的东西,才最具有收藏价值。在他看来,这两位前辈都是因为在如何把中国传统的东西重新阐释和提炼,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化,提出了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哪怕是一点点突破性的贡献,也是很了不起的。也正因为这样,他们能够在相应的学科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策略为本位
在深入比对艺术家的综合素质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认可度的同时,大多数的艺术品经营机构还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来综合判断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何文发1995年开始介入书画收藏,最开始是收藏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后来因为市场赝品泛滥受到严重伤害才转向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二十年来,他收藏的老中青三代画家作品不计其数。何文发回忆道,新世纪之交,他开始大批量地收购陈金章、周彦生、许钦松、方楚雄、陈永锵等岭南线名家的字画。2006年以后,一线名家作品市场行情爆涨,他又逐步把重心转移到孙戈、张彦、周正良、林蓝、张东、刘诗东、胡锦雄、方瑞等中青代的作品。何文发表示,因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其作品的市场成长期很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紧跟市场来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在藏品配置中形成合理梯队和组合来让资金良性循环。中青代的作品未来市场空间可以无限想象,而且我们可以收藏到他们当中的一些代表作。像杨之光、陈金章和林丰俗这些一线名家的代表作,现在不可能流通到市场上。而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青代则愿意跟何文发这样的大收藏家合作。为规避中青年画家作品良莠不齐的风险,何文发会到专业的画展上去挑选一些获奖的作品,另一方面,还会在一些已经正规出版过的作品集里边寻觅投资对象。不过,经营中青年画家的作品虽然有着比较明显价格优势,但是,作为“潜力股”,这类作品在市场上的回报期要比线名家的作品要长很多。何文发为了让有限的资金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也会对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组合投资。“我的投资结构根据投资周期不断调整。”
罗渊十多年来收藏了上万件作品,即使是在整个行业调整最厉害的近两年,还在源源不断地收入新的藏品。他对笔者坦言,是因为自己坚定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基础,只要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不断走向繁荣稳定,民众对艺术品的收藏品味和需求就定会水涨船高。把握了大的方向,这条路走下去就肯定不会错。“艺术品投资是高门槛的行业,对一个人的资金、知识和眼光都有极高的要求。切忌盲从、蛮干。”罗渊特别提醒道,“如果带有投资目的踏足收藏圈,肯定要寻找那些升值空间最大的画家的作品。我个人的做法,习惯于避开当时的市场热点,追逐那些还没有被其他藏家重视或被市场充分挖掘的艺术‘潜力股’。因为投资‘潜力股’的成本低,利润想象空间大,而且容易上规模。尤其是当你要使用杠杆的时候,盲目去追高会加大自己的投资风险。”
雅昌艺术网专栏专家、资深藏家刘九洲也把书画投资看成是既拼资金又拼知识的行当。因为多数资金实力不够的投资者最初都会先选择到价格门槛较低的一级市场去寻找机会,而这一板块往往也是最乱的地方。就像买创业板的股票样,如何从垃圾股中找出最有成长空间的潜力股,就很依赖知识和眼光了。面对汗牛充栋的市场,要想买到能够增值、保值的作品,必须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一方面要靠自己平时通过阅读不断积累全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实践不断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去加强对不同艺术家和作品的分类认知及学术梳理。
1 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1.1 构建和谐、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 铃木教育法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环境, 是幼儿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 也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基础。丰富的音乐环境能让幼儿情绪得到感染, 这种无意或有意的感染可促使幼儿去尝试接受音乐、寻找音乐、创造音乐。
一个父母都喜爱音乐的家庭, 他们的孩子因从小受到其父母的感染、熏陶,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音乐, 并能自主地参与音乐技能表演, 这与其说是天赋, 不如说是环境的因素。这种具有音乐氛围的环境不但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 而且能为幼儿自主获取知识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此, 幼儿园家庭都应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音乐学习环境, 让幼儿能随时随地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 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 在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热爱的同时, 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 多变的环境设计, 多彩的挂图, 精致的挂件、头饰、漂亮的服装道具, 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 无一不可激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如在大班进行区角活动“小小舞台”时, 教师精心地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环境, 用废旧泡沫、一次性盘子、纸盒等制作了音箱、话筒、吊灯等, 并用闪光彩纸进行装饰, 使其感受更加逼真, 俨然一个华丽的舞台。同时, 还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小挂饰、头饰、手饰等, 饰物上都挂着小铃铛, 很是可爱。另外, 还准备一些幼儿喜爱的服饰。活动前, 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了“小舞台”的布置, 幼儿惊叹不已, 哇!好美呀!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跃跃欲试。这时, 教师以主持人“毕福剑”的身份出现:欢迎步入小小舞台, 你将为我们带来什么节目呢, 幼儿兴奋不已, 有的结伴准备, 有的自己忙碌, 有的请求教师帮助, 所有的孩子都沉浸在参加活动的兴奋之中。化妆、换衣服、选节目、找搭档, 忙碌不已,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达到极致, 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幼儿在活动中能独立地、自主地选择活动方式, 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来的活动中。幼儿在没有教师左右, 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大胆地展示自己, 体验到自主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
1.2 寓音乐活动于游戏之中, 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游戏活动, 游戏因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能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时机, 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并与其他幼儿发生相互联系, 所以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 能恰当好处地把音乐融于游戏之中, 不仅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还能使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很快地掌握音乐的技能和内容。如:在实施《舞动的小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而是用准备的拼图教具和幼儿一起玩拼板游戏“会变的小鸟”, 幼儿在“小鸟飞”的音乐中, 愉快拼出各种不同姿态的小鸟, 幼儿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自主地进行活动, 不自觉的感受了“小鸟舞动”的各种姿态, 这时,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歌起舞, 幼儿在音乐声中会情不自禁地演绎自己所拼出的不同形态的小鸟, 由于每个幼儿感受各异, 所表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也就各不相同。因此, 幼儿这一自主表现环节非常丰富, 每个幼儿的自主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接下来的环节中, 幼儿在教师恰当的启迪下, 非常容易地就掌握了“舞动的小鸟”的舞蹈基本技巧, 同时还能进行自主创新, 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由此可见, 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仅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点, 也增强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感觉自己成了活动的主人。
1.3 音乐活动中留给幼儿自主思维和表现空间, 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重要环节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留给幼儿自主思维的空间, 还要激励幼儿把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使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更为持久, 主动参与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在音乐欣赏《蜗牛与黄鹂鸟》的活动中, 在和幼儿一起分析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后, 教师没有把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固定在一个情节上, 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 创编故事情节, 表现音乐的内涵, 孩子们各抒己见, 教师不时给予肯定、赞赏,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供幼儿参与, 欣赏活动的气氛异常热烈, 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能把他们创设的情节改编成歌词, 幼儿在这样一种自主氛围中, 欣赏水平提高了, 对音乐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最后, 教师把音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告诉幼儿, 并对照情节进一步分析了音乐的特点。幼儿的自主思维和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把音乐欣赏活动推向了高潮。又如在打击乐教学中, 教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自主地选择乐器, 根据自己的意愿打出各种节奏, 教师帮助幼儿把所表现的节奏记下来, 并让全班幼儿尝试合奏,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果被采纳, 兴致颇高, 主动参与意识更强了, 由此可见, 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任何有创造意味的表现都是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结果, 教师不仅要为幼儿留出适当的“自主”空间, 还要为他们创造的一些自主活动的条件, 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2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2.1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美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能为幼儿进行自主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能力发展需要, 提供表现同一主题的多种材料, 供幼儿自主选择。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汽车”中, 教师准备的可供幼儿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和工具, 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会“量体裁衣”。这种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发展类型提供难易积极程度不同的材料, 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需要。
2.2 美术活动中的“对话”活动使幼儿能获得自主发展
“对话”即师幼、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 它是美术活动的灵魂。当选择了同一活动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一般是有共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幼儿在与同伴的沟通中, 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在交往中幼儿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取自己所需的相关知识、经验。每一个孩子为了能够与同伴合作或是寻求同伴帮助, 必须主动学习与同伴交流的技巧, 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以及相互适应性都逐步得到培养锻炼、提高。同时,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面对全体幼儿进行倾泻知识的人, 而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合作者、支持者, 教师和幼儿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并适时提供帮助, 这种美术活动中的对话方式, 促进了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
2.3 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创新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 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 提供给幼儿可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进行个别辅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初步的创新是在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芽的, 也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的操作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 美术活动可为幼儿自主探索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进行“美丽的房子”这个活动时, 教师与幼儿及其家长一起首先对房子的种类、样式、结构、风格等通过上网查阅、看“VCD”、图片等已有了一个很全面的了解。然后, 再让幼儿利用丰富的操作材料;废旧纸盒、易拉罐、烟盒、矿泉水瓶等让幼儿搭建自己最喜爱的房子, 并记录下来。幼儿兴趣盎然, 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 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创新, 所画的内容丰富, 形态各异, 活动效果出乎想象。可见让幼儿能自主地进行活动, 就是给予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机会, 就会激活他们潜在的“生命潜力”。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学习, 而是一种自主的、积极的、愉快地体验。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属于普通艺术范畴, 但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 它体现了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操作教育。为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更积极、适宜地促进儿童发展, 教师必须要研究, 在教育现场、教育过程中研究教育和儿童实际发生的问题, 研究教育的内容、策略与效果的关系, 并积极地进行反馈与调整。教育者需要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幼儿艺术领域中的音乐、美术等来感染幼儿, 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艺术教育。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主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育儿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2:79-95
【主体性.艺术性.效益性】推荐阅读:
主体性德育教学模式探究09-12
班级的管理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09-10
谈谈中学音乐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11-09
明确责任主体09-27
主体汇报资料12-12
安全主体责任12-14
主体结构封顶讲话06-15
主体工程分包合同07-06
党组主体责任清单07-17
初三年级主体班会09-2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